写作训练——景物描写.pdf
- 格式:pdf
- 大小:1.61 MB
- 文档页数:11
虚实相生,情景交融-----------写作训练中的景物描写一、教学设计构想:在《新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提到作文教学“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潜能”。
德国表现主义者认为:“世界存在着,再去重复它就没有什么意义”,人们所表现的“不是事实,而是精神。
”同样我们写景状物也不应该仅仅照实物临摹,而应该通过联想与想象的手段合理地改变事物的本来面貌,使景物充分地表现作者的情怀,使画面充满浓郁的诗味,创造出更加神奇的画面来。
在指导学生写景时,要让学生明白景物描写必须与他们个体的独特体验感受相结合。
景由眼到心的过程要能唤起学生个体的情感体验,而心到笔的过程则要学会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才能真正做到景中寄情情景交融,这就是本课的教学目标。
对于七八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在进行景物描写时基本上都能够抓住景物的特征,大部分学生能够做到抓住重点,有层次有详略,能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存在的问题有这些:1,表达方式过于单一,许多孩子单纯的为写景而写景,将情与景割裂开,不能将写景与抒情议论有机结合,特别有些孩子习惯性的认为借景抒情就是:“啊,好绿的草啊,我好喜欢啊!”他们多在实景描写后加上直抒胸臆表达感情的话,认为这样就是借景抒情。
2、在景物描写中缺乏个人的独特体验感受,曾经在班级里做过这样的思维训练,一提到秋天,几乎每个孩子就都想到落叶、金黄色,一提到冬,就想到白雪皑皑覆盖大地,或许他们看过的许多写景范文都是这样,但我们南方的暖冬常绿树,完全不是这样的。
且不说他们在生活中缺乏观察缺乏积累素材,就连让他们观察后,写出来的东西就如同标准零件工厂出厂的一等品,没有瑕疵基本一模一样。
翻阅过许多所谓的新课标新概念作文选,里面的文章大多也有类似的问题,新概念现在成为很时髦的术语,但很多所谓的新都是新瓶装旧酒。
3、缺乏一定的写作技巧,不会将眼前的实景与心中展开联想想象产生的虚景巧妙结合。
郑板桥在他的诗中也有类似的表述:胸中竹,非眼中竹也,落笔倏作变相,手中竹又非胸中竹。
景物描写1.清晨,蓝色的云霞里矗起一道细小的抛物线,这线红得透亮,闪着金光,冲破云霞,这就是初升的旭日。
耀眼的光辉顿时洒向东方明珠,使剔透的球体再次复苏,重现它们的本色,犹如水晶般散发异彩、夺人视线,将阳光反射向四周……东方明珠的确具有别具一格的“磁性”与独特的魅力。
她让人心动,让人为之感叹!渐渐地,红与白完美融为一体的巨型建筑物便占据了我的双眼。
在她与我之间,黄浦江上仿佛铺出了一条碎光闪烁的路,让人忍不住飞奔而去以平静激烈跳动的心脏。
2.雨停了,风变得柔和了,云慢慢散开,太阳撒下一片温暖,整个世界又恢复了生机,花蕾上的雨水在晶莹发光,树叶在雨水的浸润下变得更为清翠了。
3.当家门前幽香缭绕,桂花树开始悄悄绽放满树的小花时,我知道,秋来了。
没有害羞,没有躲藏,秋的气息弥漫在四处,从此,天特别高,特别蓝,云朵格外白柔娴静,阳光格外明媚和煦,风也格外轻曼舒缓。
4.深蓝色的夜空,犹如天鹅绒,温柔、神秘。
空中镶着一盘明月,月光轻轻地洒在湖上、树上,洒在我的脸上。
树枝上,两只小鸟儿相互依偎着,甜甜地编织着自己的梦。
一阵微风吹来,水气扑面,我也融化在画中了。
5.咱们院里的梧桐又开花啦,朦朦胧胧一片紫色的雾,望着它,蛰伏在我记忆深处的往事又历历在目。
那是你,梧桐,我幼时最亲密的伙伴,情不自禁地提笔给你写了这封信。
6.山冈无边无际,被绿草覆盖得满满的、绿绿的、暖暖的,那种传递到心间的温暖似曾相识。
山冈上的那条涓涓细流无声无息,清澈见底。
透过它,我看到了儿时无忧无虑的笑容,看到了朋友衷心的鼓励,看到了陌生人之间真诚的帮助。
7.这就是幽谷!两旁连绵的山峰驮着茂密的苍松,犹如翠绿的长城蜿蜒到远方。
中间开阔的谷地上,一望无际的桃树顶着繁盛的花朵,仿佛绯红的云海翻滚到天边。
阳光照耀,绚烂夺目;春风轻拂,芳香醉人。
8.第二年春天,又来到果园。
我发现果树像约好了似的,几乎都抽出了绒毛一样的新芽。
那些绒绒的绿昨夜刚从母亲的枝干挣脱出来,初见人世,每一片都绿得像透明的绿水晶,颤抖地睁开了双眼,让人深深地感到了春天的气息。
景物描写练习题
山在远处高耸,云在上面飘荡,阳光洒在山腰上,映照出一片金黄
色的光芒。
山上绿草如茵,花朵争奇斗艳,彩蝶穿梭其中,给整个山
峦增添了生机与活力。
山的顶部被白云所覆盖,像一团棉花,柔软而温暖。
云朵缓缓飘过,犹如一幅随风飘逸的画卷,给人以无尽的遐想。
山的形状各异,有的如人头般险峻,有的如动物般憨态可掬。
其中
一座山峰尤为引人注目,它形如一条龙穿云而过,身姿矫健而风采无限。
山的脚下是一片宽广的平原,这里种满了各种庄稼,看上去绿油油的,既给人以丰收的希望,又给人一种宁静和安宁的感觉。
在山的另一边有一片湖泊,湖水犹如一面明镜,镶嵌在绿油油的山
峦之间,如同一颗翡翠。
湖泊周围种满了芦苇,细绿的茎上摇曳着亮
绿色的羽状叶片,给人以清新的感觉。
湖泊的对面有一片茂密的森林,树木高大挺拔,枝叶繁茂,遮住了
太阳的光芒,给人一片凉爽的感觉。
森林里有各种各样的动物,它们
在这里找到了居住的天地,它们的存在给森林增添了生气与活力。
如此美丽的景色,充满了生命的力量。
人们来到这里,仿佛置身于
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地方,尽情的享受自然的馈赠。
大自然的景物描写,给人以无尽的遐想与想象,仿佛走进了一个奇幻的世界。
正是这种奇
妙的景物描写,给人以无尽的美好。
【环境描写】专用模板及景物描写训练1、窗外,细雨蒙蒙,微风夹杂着细雨扑窗而来,拂过我的脸上。
那是怎样一种享受,怎样的一种惬意,坚硬之中透着一丝温柔,微痛之间夹杂丝丝舒坦。
2、白云悠悠的日子,天空格外的湛蓝,大地异常的空寂。
疾风过处,绿草上跃动着一颗充满活力的心。
一颗心,再配一双脚,便勾勒出了我去远方放牧青春的风景线。
3、和煦的阳光掠过微微皱起波纹的水面,清冽晶莹的水儿绽放着迷离动人的光泽。
我小心翼翼地掬起它,那么柔软、脆弱,心中惟恐它会突然坠落,化为云烟。
透过它明亮的身躯,我清楚地看到了我自己。
于是,我迷茫了:我是水,还是水的我?4、你能想像,站在街口,望过去是蓊郁的、没有边际的梧桐树,那是怎样的撩人心魄的美丽!我喜欢摸它盘虬卧龙的树干,聆听着树叶沙沙的耳语,透过叶隙欣赏那洒落在地上斑斑点点的阳光。
5、晨曦初露,村内到处飘飘渺渺,笼罩着一层轻轻的薄雾,犹如羞答答的少女蒙上一层薄薄的面纱,给人一种轻柔朦胧的美感。
不久,拂面的清风吹走了薄雾,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大大的荷花池。
池中荷花千娇百媚,有的亭亭玉立,有的鹤立鸡群,有的则连冒出水面的勇气也没有。
这一幕,流淌着淡淡的碧光。
我犹如进入了蓬莱仙境,一天的开始由大自然的美景拉开了序幕。
9、他独坐窗前,深黑色的天空被窗棱划成几块。
颗颗繁星散落在那皎洁的上弦月的周围,仿佛夕阳爱抚下的湖面上泛起粼粼金辉,夜很美,很静,简直令人不忍呼吸。
10、秋高气爽的季节里,远山是一片浅蓝中的一缕悄无声息的黛青。
黄昏时分,一片朦胧的山体上方,镶嵌的是一道神秘的金紫。
冬晨,一夜雪花过后,远山是一道柔美的银色曲线,是那样的清远高洁。
春光明媚中,远山充满生机,若有若无的,在温暖的春风里晒太阳。
如火的夏季里,它的影像似乎丰满了许多,凝神细视,似乎能看到山间湿润的气息在蒸腾。
11、秋风飒飒,吹走了炎夏,代之而来的是秋天的凉爽。
早晨,阳光透过窗子洒在地板上,带来阵阵暖意,朝霞也很滋润,镶嵌在苍老的枝叶上,澄碧的蓝天上飘着缓缓流云,凉爽的秋风之中,秋意显得更加优美、深沉。
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风景、物体的描写。
景物描写主要是为了显示人物活动的环境,使读者身临其境。
恰如其分的景物描写不仅能烘托气氛,折射人物心理,还能推动情节发展。
一、景物描写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气氛,设置背景。
月色很美,月亮洒下淡淡的一片黄晕,树也像喝了惬意的月光酒,将自己的影子映到墙上,在风中微微摇摆着。
门前的小河里,萤火虫飞来飞去,时而为芦苇点一盏亮灯,时而为柳树做一个发夹……一切都是那么宁静,只是偶尔传来几声蛙鸣。
(用景物描写,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了一个美丽、安静、和谐的氛围)一夜细雨,天空阴得几欲滴水。
在空蒙的氤氲尽处,一缕荒烟,几点残红。
那绺早樱,缓缓飘入泥淖,发出零丁的叹息。
偶一寒鸦点水而过,却被风中渗出的声响惊得高飞。
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景物描写都是溶入了人的情感的,周围的环境美与当时作者的心境有必然的关联,其时人物的心情好环境就美丽的,心情不好环境就暗淡的。
俗语云“马上看将军,花间看美人”。
我和她快步来到讲台。
一切静悄悄的,老师和同学都目不转睛地注视着我们。
窗外,桃花绽开,鸟儿啾啾地叫着,赏心悦目。
她笑了,笑得那么真诚、友善。
老师赞许地点点头,同学们发出"啧啧"的赞叹声,我觉得自己俨然是一个小化学家,窗外鸟儿欢快地唱着歌,我快飘飘然了。
我们都笑了,笑声在河面荡漾着,河水泛起阵阵涟漪,芦苇也不甘寂寞,发出“沙、沙”响声。
(以景衬情,写出了人物此时此刻的喜悦之情)(该段与上段交代了“合作”的经过)3、借景比喻、作为记叙的线索栀子花不仅作为背景,而且赋予比喻意义,增添了文章浓浓的诗情画意。
静谧的夜,窗外游丝般的雨勾起无端思绪。
我闭上眼,一丝熟悉的清香在微微潮湿的空气中荡漾。
哦,栀子花又开了吗?刹那间我又回忆起那个让我怦然心动的瞬间……那是个栀子花开的季节空气中都浮动着馥郁的香气。
晚上,做完了作业,我揉了揉发酸的眼晴。
《小作文训练——景物描写》教学设计大连第六十八中学——龚玉晶(七年级语文)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学生能够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并能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看到的景物描述出来。
过程和方法:1、阅读品析《春》的精选语段,引导学生自主归纳生动、形象地描绘景物的方法。
2、能深入理解归纳出的规律与方法,并尝试用这些方法写一句话。
3、能熟练运用景物描写的方法看画面描绘景物,写出生动、优美的景物片断。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在感受美、欣赏美、评价美、创造美的审美过程中,能将语言之美与景物之美统一起来,陶醉在美丽的大自然中,也陶醉在自己优美的语言中。
同时通过本课学习,更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品析语段,归纳景物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景物。
教学过程:一、导入:用两句不同表达方式的话(1天上的云,形态富于变化。
2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
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床大棉被,严严实实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导入新课,让学生明确生动、形象的语言更易给人以美感。
二、欣赏佳作:欣赏《春》精选语段,品味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归纳出景物描写的方法。
方式:学生分组讨论、赏析、总结、归纳,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与明确。
方法:1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锤炼词语,添加修饰词。
3运用联想与想像4调动多种感官抒写。
5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三、进一步理解这些方法。
方式:让学生回顾所学的写景的课文,针对这些方法再找出相同的例子,加以深入理解。
四、写作训练:(由易至难)1、运用上面学到的方法及生动形象的语言,将普通的句子改写成描写句。
2、看画面描绘景物。
要求:(1)、认真观察;(2)、抓住景物特征;(3)、运用所学方法,使语言生动形象。
五、点评作文1、方式:展示,互评;师总结点评。
2、要求:(1)描写了哪些景物?(2)怎样描写的?(具体运用了景物描写的哪种方法)(3)用得恰当吗?如不恰当,可以试着改动一下。
高考语文阅读专项巩固训练习题一一环境描写1、走正门老街有句俗语:夏府的地,货府的房,海府的银子用斗量。
贺家发迹早,起初,海爷还是个小油贩子时,贺家就已经钟鸣鼎食,门阔院深,人称“贺丰街”了。
然而,家有数座金山,不敌一个败子。
后来,贺府家道中落,只能靠典当度日。
一日,海爷路过贺府门前,看到有个不肖子孙正在卖一只枯瘦的看门狗,海爷不禁喟叹,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
昔日金玉满堂的贺府,如今只剩下一个金砖碧瓦做的空壳了。
贺府后来卖给了海爷。
因为地势高,地段好,海爷用它做起了油行的门面。
贺府后院有个百步宽的天井,青砖铺就,四周景色幽静。
还有几棵松柏,枝繁叶茂,傲然挺拔。
如此花园,中间竞然立着贺家的祠堂,迁也迁不走,拆又不能拆,看着让人堵得慌。
起初,每逢清明,贺家的子孙还三三两两地来祭祖。
后来便不再有人来了。
常有人跟海爷建议,这帮不肖子孙把老祖宗的家底都给败光了,也没脸来了,干脆把那个祠堂拆了吧。
海爷却说,不可。
后院鸽子多,鸽子屎常落得到处都是,海爷吩咐下人,隔些日子把贺家的祠堂打扫干净。
到了清明,贺家没人来,海爷还让人烧香点烛,更新一些被老鼠啃坏的牌位。
转眼几十个春秋,海爷已白发苍苍。
一日,日过三竿,一阵锣鼓开道,老街的百姓跟水一样涌过去,随即,又像拍在岩石上一样分在两边。
海爷隐约看到,一个八人抬的轿子在人群中似水浪般起伏。
鸣锣^一响!这排场,唯京官才有!海爷微微闭着眼,低着头,垂着手,腰杆子挺直地跪在地上。
身后的家人,有的窃窃私语,有的自言自语,求佛保佑,有的甚至浑身发抖,跪在地上半边身子都斜了。
不一会儿,轿子停在了海爷府前,下来一个官人,下了轿,经过海爷时,像经过一个脚底下的石子儿,啥也没说,径直走进海爷的油行。
身后,知府、知县以及各级官5都低着头鱼贯而入。
街坊们瞧这架势,心想,生意人恩怨多,海爷得罪人了。
海爷的几个儿子,嘴止不住地叨叨着怎么办,怎么办呀。
海爷静静地回过头,眼神一扫,大伙不敢言语了,同时腰杆子也挺了起来。
景物描写作者:王彤来源:《初中生写作》2019年第10期老猫:你托着腮倚在爬满藤蔓的窗边的样子,真好看!小咪:你没看到我愁苦得“才下眉头,又上心头”吗?老猫:嘿嘿,还真是“我有来言,你有去语”。
说说你又碰到什么问题了?小咪:景物描写!我最讨厌景物描写!这周的写作训练,留《校园一角》这种超级口水题,我已经被这个题目扼住喉咙,不能呼吸!老猫,快给我点儿氧气!老猫:你说的这个题目虽说是口水题,但也是经典题目啊。
这可是景物描写训练中考查高手的题目。
越是口水题,写得越不口水,才是本事。
小咪:请赐教,光说不练假把式!老猫: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有异曲同工之处,比如抓住特征。
小咪:我也知道要抓住特征,可是怎么抓?难不成我要写校园一角的那棵树上长了个大痦子?老猫:真是欠揍的“杠精”小咪!不过,如果你要描写的景物,比如一棵树长了一个好像大痦子一样的树疤,当然可以写啦!而且,这棵树可能就因为你的这个描写,立刻就从树林中凸显出来,甚至整个树林都会因为有一棵长了一个“大痦子”的树变得特殊起来。
这确实就是抓住特征。
小咪:啊,这也行?我胡說八道的呀。
老猫:我可是认真的。
不过,我还真没看见过有人把树疤比喻成“大痦子”。
你的比喻不美,但还挺形象。
我想推荐你读一读下面的段落,这可比你的“大痦子树疤”好看多了。
要明白,大海同陆地相接的形状乃是千奇百异的。
在许多地方,陆地朝大海伸出坑洼不平、寸草不长的岬屿,而大海却用流沙堆起一座座堤坝和沙丘来阻滞陆地的伸展。
这一景象仿佛在表明它们双方都彼此憎恶,都把最难看的东西拿给对方看。
不过,也有这样的情形,在伸向大海的时候,陆地猛然在自己面前筑起一堵峰峦起伏的墙,似乎大海是什么非常危险的东西,所以不得不防备。
既然陆地这样戒心重重,大海也就毫不留情,急浪狂涛汹涌翻滚,不断地鞭打、噬咬和撞击陡岩峭壁,大有要把陆地一块块地侵蚀殆尽之势。
——[瑞典]拉格洛芙《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小咪:啧啧,高手啊!《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里居然还有这样的描写,海陆相接的千奇百异,让拉格洛芙写成了大海与陆地的对抗!这么写,好像海陆相接这个景致一下子就活了。
名师讲堂\素材实战□编辑/高明燕跟着名著学写作之景物描写卢兴治景物描写也称环境描写,环境一般是指作品所表现的时代社会背景和具体的生活场景,这二者又与自然景物联结在一起。
我们在写作中,特别是写景的文章,如何运用恰当的方法,把景物写得栩栩如生,如诗如画地再现自然景色、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等,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当我们不知道该如何描写景物,或者写出来的景物毫无艺术性,缺少形象性、具体性时,从名著中去学习借鉴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经典呈现】一刻钟过去;太阳下山了,但树林里还很明亮;空气洁净而透明。
鸟雀唧唧啾啾地鸣啭着;幼嫩的青草闪耀着绿宝石一样的怡人光彩……您就等待着。
树林里渐渐昏暗下来;晚霞的红光慢慢从树根、树干向上移去,越升越高,从几乎还是光秃秃的低处的枝干升到纹丝不动、还在沉睡的梢头……不久,就连最高处的树梢也失去了光彩;嫣红的天空逐渐变成蓝色。
树林的气息越来越浓,微微流动着一股暖暖的潮气;吹进来的微风在您身边静息了。
鸟儿渐渐睡去——它们不是一下子一起睡着,而是由于种类的不同而有先有后:最初安静下来的是燕雀,过一会儿是知更鸟,然后是黄鵐。
树林里越来越暗。
树木渐渐融合在一起,变成一团越来越黑的庞然大物;湛蓝的天空上害羞似的闪烁着最初的星星。
鸟儿都睡着了,只有红尾鴝和啄木鸟还偶尔睡眼惺忪地鸣叫几声……现在连它们也沉寂下来了。
——选自屠格涅夫《猎人笔记》【技法赏析】《猎人笔记》中有着大量的精彩生动的景色描写,这段文字描写的是黄昏时候的景色。
作者抓住黄昏时刻的景色特征,细致而具体地加以描写。
先从太阳下山写去,点明时间已是黄昏。
接着选取了鸟雀、青草、晚霞等景物来描写。
特别对树林的变化做了详细描绘——由原先的洁净透明到逐渐变成蓝色,再到越来越暗,直到天空出现星星。
作者用景物的变化来暗示时间的变化,一层层地加以渲染。
为了写出黄昏的景色特征,作者抓住了鸟雀的变化来写,从鸟儿开始的“唧唧啾啾地鸣啭着”,再写到“鸟儿渐渐睡去”,写鸟儿睡去,又有层次作文与考试•初中版素材实战\名师讲堂作文与考试•初中版感,先安静下来的是燕雀,接着是知更鸟,然后是黄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