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诗两首》首页板书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2
课堂练习部分答案:
3、义山玉谿生小李杜温庭筠《李义山诗集》三、相见时难别亦难春蚕到死丝方尽心有灵犀一点通一寸相思一寸灰人间重晚晴夕阳无限好碧海青天夜夜心雏凤清于老凤声
五、参考答案(1)作者沿着曲折有致的流水游玩一直走到水流的尽头(可能是断崖绝壁),就坐下来欣赏山中景色,但见碧空高远,绿树葱茏;一朵
朵白云从深山里飘出来。
这山、水、草、树、蓝天、白云就是一幅优美的画。
(2)乘兴出游,带有偶然性(1分);“行到水穷处”又是偶然性(1分);在深山中偶遇老人更是偶然(1分);所以处处是“无心的偶合”,体现了作者超然物外的风采(2分)。
2024年高二语文《李商隐诗两首》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四《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李商隐诗两首》,包含《锦瑟》和《无题》两首诗。
详细内容如下:1.《锦瑟》:通篇运用比兴手法,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易逝、美好事物不能常驻的感慨。
2.《无题》:以女性的视角,表达了诗人对爱情、人生的感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锦瑟》和《无题》两首诗的基本内容,体会李商隐的诗歌艺术特点。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李商隐诗歌的意象、意境、韵律等方面特点。
难点: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
2. 学具: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李商隐的画像和简介,引导学生了解诗人及其创作背景。
2. 诗词朗读:让学生齐读两首诗,感受诗的韵律美。
3. 诗意解析: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4. 例题讲解:以《锦瑟》为例,讲解如何从意象、意境、韵律等方面鉴赏诗歌。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无题》的意象、意境,进行鉴赏练习。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两首诗的情感表达,分享讨论成果。
六、板书设计1. 《锦瑟》意象:锦瑟、蝴蝶、杜鹃意境:哀婉、迷离韵律:对仗工整2. 《无题》意象:春蚕、蜡炬、海上明月意境:幽怨、缠绵韵律:流畅优美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锦瑟》和《无题》的意象、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表达。
(2)比较李商隐与其他唐代诗人的诗歌特点,写一篇短文。
2. 答案:(1)答案要点:意象丰富,意境深远,情感真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李商隐的其他诗作,深入了解其诗歌创作特点,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意解析: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中的意象、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表达。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板书设计这是李商隐诗两首教案板书设计,是优秀的语文必修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板书设计第1篇教学目的:1、通过诵读把握诗歌用典的特点,领会诗歌朦胧缠绵的意蕴和感时伤怀的情感基调。
2、通过涵咏诗文,加深对李商隐诗歌特点的理解。
3、引进比较阅读篇目,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从诗歌的语言、结构入手,领会诗歌循环往复逐层深化的情感节奏和豪迈飘逸的气势。
是本课教学的重点;2、结合李商隐其人了解其诗是本课教学难点;教学安排:两课时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结合学生的自主讨论。
第一课时一、导入。
当盛唐的繁华落下帷幕,中唐又以其匆匆的步伐走过。
曾经空前绝后的大唐王朝到了日薄西山的时候。
李白登仙而去,杜甫困顿而逝,白居易、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的身影也渐渐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末世的余音里,李商隐走来了,这位晚唐的才子,旷世的情种,为大唐的黄昏添上了一道绚丽的余霞。
二、知人论诗。
公元812年,在河南省获嘉县县衙的府第内,李商隐诞生了。
父亲李嗣正任获嘉县县令。
三年后,李嗣受聘为浙东观察使幕僚。
李商隐的童年时代便在获嘉至江浙一带度过的。
李商隐注定是一个悲情的诗人,李家从商隐曾祖父起,一连几代都过早病故。
终于,在商隐十岁时,父亲在幕僚任上过逝了。
孤儿寡母扶丧北回郑州,由于多年未回故乡,虽在故土,却情同外来的逃荒者。
李商隐在他的一篇文章中就写道:“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祭裴氏姊文》)。
或者正是由于家世的孤苦不幸,加之瘦赢文弱,形成李商隐易于感伤的性格,但同时也促使他谋求通过科举,振兴家道。
公元829年,也就是唐文宗太和三年,李商隐离开了自己的家乡,来到长安,谒见了当时朝廷里的权贵令狐楚,很受赏识。
令狐楚将他聘入幕府,李商隐开始了他一生中的第一次幕僚生活。
其间,令狐楚亲自指点李商隐,教他写今体文。
李商隐二十三岁那年,公元835年,李商隐上玉阳山东峰学道。
而玉阳山西峰的灵都观里,他邂逅了侍奉公主的宫女宋华阳,宋年青美丽,聪慧多情,两人很快双双坠入情网。
李商隐诗两首(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李商隐诗两首葛灵顿总体设计教材概述李商隐,晚唐诗人。
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
他的诗风与白居易截然相反,白诗妇孺皆知,而李诗虽然好学深思的人读来也很费力,特别是他的无题诗,大多有一种朦胧的境界,不易得到确切的解释。
尽管如此,如果单从艺术鉴赏的角度来读,它又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
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
本课选取了他的《锦瑟》和《马嵬(其二)》。
《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人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首难诗。
诗题“锦瑟”,是用了起句的头两个字。
旧说中,原有认为这是咏物诗的,但近来注解家似乎都主张:这首诗与瑟事无关,实是一篇借瑟以隐题的“无题”之作。
我以为,它确是不同于一般的咏物诗,可也并非只是单纯“截取首二字”以发端比兴而与字面毫无交涉的无题诗。
它所写的情事分明是与瑟相关的。
《马嵬(其二)》乃咏史之作,重点是写唐玄宗在马嵬驿为“六军”所逼,“赐”死杨贵妃。
有人认为此诗为讽刺唐玄宗之作,而我以为李商隐此诗,意在感慨人生无常,富贵难安。
本文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本文的教学难点: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的意境。
思路方法因为是略读课文,所以本课的学习主要依靠学生自己。
按照“阅读——掌握内容——分析艺术特点”的鉴赏过程,学生逐渐掌握赏析诗歌的方法,领会诗歌赏析的要领,培养热爱诗歌的情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情感。
教学建议:为了让教师便于使用和查阅,本教案设计为两个课时(每一首诗歌为一个课时),但是我们建议教师采用一个课时完成。
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方式,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提供网络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1—2课时三维目标1.了解作家生平、创作风格。
2.诵读、赏析并积累一些名句,了解诗中所用的典故。
3.把握《锦瑟》这首诗的意境,分析《马嵬(其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