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 第三讲 福克纳笔下的约克纳帕塔法
- 格式:docx
- 大小:23.07 KB
- 文档页数:5
·“约克纳帕塔法世系”与福克纳的文学创作特征·学院派批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与福克纳的文学创作特征□李兆国廉·福克纳(WilliamFaulkner,1897—1962)是美国现代著名作家,南方文学的代表。
1949年,他以对当代美国小说作出了强有力的和艺术上无与伦比的贡献,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福克纳一生创作了19部长篇小说、75篇短篇小说,其中有15篇长篇和数十个短篇描写的背景是约克纳帕塔法县(Yoknapatawpha),是以作家的故乡奥克斯福为原型的基础上构思的美国南方乡镇。
在福克纳笔下,约克纳帕塔法是一个位于密西西比州北部县城。
作家的艺术巨笔以县城杰弗逊为中心向周围的农村拓展延伸,描绘了不同社会阶层的几个世家几代人的命运,涉及的时间从1880年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其中出现有名有姓的人物达六百多,他们在各部作品中交替穿插出现,把独立成篇的作品联结成一个整体,组成一个美国南方的万千世界。
1.“约克纳帕塔法世系”的形象体系与深层意蕴在“约克纳帕塔法世系”中,福克纳经过主观的折射,透视出面临工业文明侵入的南方社会现实。
南北战争以南方的失败而告终,战争后南方的传统价值观崩溃,而统以它的惯性在南方社会还继续产生影响。
福克纳受到南方传统的熏陶,在关于祖先的勇敢、荣誉、怜悯、骄傲、正义、自由的种种传说中长大,对家族的自豪和故土的热爱从小就在他心灵深处播下种子。
然而南方的迅速崩溃、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冲击和战后美国社会“迷惘”思潮的蔓延,促使他对传统作出反思,面对现实作出新的思考,揭去南方精神遗产的美丽外衣,看到了南方奴隶制的罪恶,种植园主的腐败、残酷和非人性的一面。
这种认识对于深深眷恋着家园的福克纳来说,无疑是非常痛苦的。
他没有回避这种痛苦,而是以艺术家的敏锐眼光看清了事实,甘愿成为精神上的流浪汉。
而且他又无法在由北方带来的工业文明中找到寄托。
他所看到的是在资本主义发展中南方人民的痛苦。
约克纳帕塔法的心脏——福克纳六部重要作品辨析李文俊一福克纳一生著述颇丰。
继《沙多里斯》之后,他出版了近二十部长篇小说、短篇小说集与诗集。
批评家们普遍认为,从发表《喧哗与骚功》的1929 年到出版《去吧,摩西》的1942 年,这十三年是福克纳文学创作的全盛时期。
这个时期的作品不但产量高,而且包括了福克纳最重要的七部作品,其中《村子》与五十年代出版的《小镇》、《大宅》一起构成“斯诺普斯”三部曲,需要单独另作介绍。
本文拟集中评介这个时期《村子》之外的六部作品,它们是:《喧哗与骚动》(The Sound And the Fury , 1929)、《我弥留之际》(As 1 Lay Dying , 1930)、《圣殿》( Sanctuary , 1931)、《八月之光》(Light in August , 1932 )、《押沙龙,押沙龙!》(Absalom Absalom !,1936 )与《去吧,摩西》(Go down , Moses , 1942)。
可以说,它们是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的心脏。
了解了它们,也就可以对福克纳的思想特点与艺术特点有基本的了解。
福克纳第一部成熟的作品《喧哗与骚动》[①] 在题材与主题上与《沙多里斯》还是有许多类似之处的。
两本小说同样都反映南方世家的没落。
但是两部小说的差别也很大。
在《沙多里斯》里,国际性的大冲突—―第一次世界大战——深刻地影响着书中人物的命运。
而在《喧哗与骚动》里,作者则通过人物的内心冲突、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追溯蓄奴制度的消极影响。
前者是从外到内的,后者则是由内到外的。
前者是传统的现卖主义的,后者却可以说是心理现实主义的。
我们在同一作家同年发表的两部作品中,看到了两种不同的小说艺术。
至于在思想深度与艺术功力方面,《沙多里斯》更是与《喧哗与骚动》不可同日而语。
前者几乎只能算是习作,后者却已经是才气借溢、深刻反映时代的传世之作。
福克纳似乎在一夜间成熟了。
《喧哗与骚动》这个书名来自莎士比亚的《麦克白》的第五幕第五场。
约克纳帕塔法名词解释外国文学史约克纳帕塔法名词解释外国文学史1. 引言在探讨外国文学史时,约克纳帕塔法(Yoknapatawpha)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概念。
约克纳帕塔法是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所构建的一个虚构县区,成为他多部小说的背景和舞台。
借助约克纳帕塔法,福克纳以其独特而深入的方式,展现了南方美国的复杂历史、文化和人物。
本文将以约克纳帕塔法作为切入点,深度和广度地探讨外国文学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 约克纳帕塔法及其意义约克纳帕塔法是一座虚构县区,位于密西西比州的虚构地点,成为福克纳小说中的一个永恒存在。
这个虚构县区展现了一个迷人而复杂的世界,代表着南美的活力和魅力。
通过约克纳帕塔法,福克纳不仅创造了一个独特的文学背景,而且塑造了一系列令人难忘的人物,揭示了南方美国的社会、历史和道德困境。
3. 外国文学史的深度与广度在探索外国文学史时,深度和广度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深度指的是对一个特定文学作品、作家或时期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解读。
以约克纳帕塔法为例,我们可以深入研究福克纳在小说中对南方社会和历史的描绘,以及他对人性和道德的思考。
广度则是对各个时期、流派和文化的全面了解和比较。
通过对外国文学史的广度研究,我们可以探索不同文化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从而更全面地理解文学的发展和演变。
4. 约克纳帕塔法在外国文学史中的地位福克纳以约克纳帕塔法作为背景,创造了一系列广受赞誉的小说。
这些小说以其深入的描写和复杂的叙事结构而闻名,被认为是美国南方文学的经典之作。
福克纳通过约克纳帕塔法,不仅塑造了生动而多维的人物形象,还通过独特的叙事技巧揭示了南方美国的历史和社会问题。
约克纳帕塔法成为了研究外国文学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作品成为了深化理解外国文学的重要材料。
5. 对约克纳帕塔法和外国文学史的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约克纳帕塔法作为虚构县区,不仅展现了福克纳的写作才华,更是一种文学上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外国文学专题试题一、填空题1.这部作品写的是西班牙战争中三个被佛朗哥法西斯逮捕入狱的共和党人在临行前夜的孤独和恐惧。
作品的名字是《——》。
2.长篇小说《V》的作者是——。
3.英国大涛人奥登曾说:“就作家与其时代所处的关系而论,当代能与但丁、莎土比亚和歌德相提井论的第一人是卡夫卡。
”请写出这三位作家所属的国家:但丁;——莎士比亚:——歌德;——4.约翰·巴斯的这部中篇小说是对格林同名童话的戏拟式改写,这部小说是《——》。
5.T.S.艾略特在评论一部小说时说:“在使用神话,构造当代与古代之间的一种连续性并行结构的过程中,——先生是在尝试一种新的方法一一它是一种控制的方式,一种构造秩序的方式,一种赋予庞大、无效、混乱的景象,即当代历史,以形状和意义的方式。
”6.智利大诗人——称长篇小说《——》是“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之后最伟大的西班牙语作品”。
7.《猎人格拉胡斯》的作者是——。
二、单项选择1.以下哪部小说是法国作家的作品( )A.《尤利西斯》B.《鼠疫》C.《静静的顿河》D.《魔山》2.这位著名作家1905年6月21日生于巴黎,两岁丧父,随外祖父、母长大,1924年考入著名的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哲学系,1929年以第一名的成绩通过全国哲学教师学衔考试,此后担任过中学哲学教师。
这位著名作家是( )A.萨特B.罗曼·罗兰 C.娜塔莉·萨洛特 D.海德戈尔3.余琛、崔朋,阿尔贝,这些人物属于下列哪部作品( )A.《母亲》B.《交叉小径的花园》C.《阿莱夫》D.《约翰·克利斯朵夫》4.这种文学创作和批评方法曾经被定为一个国家文学创作和批评的基本方法。
它的具体内容之一是“要求艺术家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具体地去描写现实”。
这种文学创作和批评方法是( )A.现实主义 B.自然主义 C.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D.后现代主义写作5.文学评论界使用“魔幻现实主义”这一术语开始于( )A.卡彭铁尔提出“神奇的现实”的观点B.评论卡彭铁尔创作的长篇小说《人间王国》C.马尔克斯创作长篇小说《百年孤独》D.评论马尔克斯创作的长篇小说《百年孤独》6.“零度写作”是以下那位评论家提出来的?( )A.罗兰·巴尔特 B.什克洛夫斯基 C.汉弗莱D.亨利·柏格森三、简答题1.以下选段选自(尤利西斯',叙述的主人公是摩莉。
约克纳帕塔法世系简述1. 引言约克纳帕塔法(英文:York-Napatawpha)是一个虚构的世系,由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创造。
这个世系出现在福克纳多部小说中,如《维尔吉尔尼亚》、《喧哗与骚动》和《冷宫》等。
约克纳帕塔法世系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家族谱系,涵盖了几个世代的人物和故事。
这个世系以南方美国的一个虚构县份——纳帕塔法县(Napatawpha County)为背景,通过描绘这个县上不同家族之间的联系和冲突,展现了南方社会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对约克纳帕塔法世系进行更详细地介绍。
2. 约克纳帕塔法家族谱系约克纳帕塔法家族谱系包含了众多角色和家族。
以下是一些重要人物及其关系:•托马斯·索特尼(Thomas Sutpen):家族的创始人,南方富豪。
他建立了索特尼庄园,试图建立自己的家族王朝。
•亨利·索特尼(Henry Sutpen):托马斯·索特尼的儿子,与自己的妹妹结婚,并因此引发了一系列悲剧。
•朗姆·索特尼(Charles Bon):亨利·索特尼与一个法国女人所生的私生子,最终被他自己的父亲杀害。
•總統·康普顿(Quentin Compson):一个较为重要的角色,代表了福克纳小说中常出现的康普顿家族。
除了上述人物外,约克纳帕塔法世系中还有许多其他重要角色和家族。
这些角色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交织出一个庞大而有趣的谱系。
3. 约克纳帕塔法县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发生在虚构的纳帕塔法县。
这个县位于美国南方,福克纳创造了一个完整而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社会背景。
纳帕塔法县是一个农业县,以种植棉花为主要经济来源。
福克纳通过描绘该县的景观和人物来展现南方社会的特点和变迁。
在小说中,纳帕塔法县成为了一个象征性的地方,代表了南方社会的传统、荣耀和矛盾。
福克纳通过对这个县的描绘,探讨了种族、阶级和家族等重要主题。
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作者:杨秀丽芦红娟来源:《文学教育》2017年第09期内容摘要:作为美国南方文学最突出的代表,威廉·福克纳始终以自己最熟悉的南方历史和家乡生活为创作素材。
本文将着眼于分析将福克纳的这一创作理念推向极致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通过阐释该世系中的代表作,从侧面说明“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展现了南方社会的变迁,折射出福克纳对南方传统文明的爱恨交加的复杂心态。
关键词:美国南方文学威廉·福克纳“约克纳帕塔法”世系一.威廉·福克纳——美国南方文学最突出的代表威廉·福克纳是美国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也是南方文学最突出的代表,并因为他对当代美国小说所做的强有力和艺术上无与伦比的贡献于194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福克纳的家乡密西西比州以及周围更广阔地域的南方各州有着其独特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和历史条件。
这里原属于印第安人聚居的、未开发的边陲地区,后来欧洲殖民者逐渐移民到这里,建立种植园,蓄养奴隶。
南北战争后在北方加快工业化的过程中,南方缓步不前,保留着落后的种植园经济形态,用它所生产的大宗商品——棉花向北方换回工业品,这种特有的种植园和庄园格局与其长期的蓄奴制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文化上,南方顽强地保持着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传统,有着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郁的乡土气息。
福克纳所生活的密西西比州是旧南方的中坚,有着等级制度森严、宗教保守等传统的社会秩序和价值观念。
福克纳深爱着这片小时候遨游过、长大后研究过的土地,不仅爱它的神奇动人之处,也爱他的尘嚣和酷热。
我们可以在他的作品中读到这种永不磨灭的感情。
在福克纳的创作生涯中,他始终以自己最熟悉的南方历史和家乡生活为创作素材,“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则将他的这一创作理念推向了极致。
福克纳本人曾经说过:“记住,一个作家必须以他的背景从事创作……我的生活,我的童年是在密西西比一个小镇上度过的。
那就是我的背景的一部分,我在其中长大,在不知不觉中将其消化吸收,它就在我身上。
威廉·福克纳“约克那帕塔法体系”小说与清教文化传统范方俊摘要:威廉·福克纳是美国南方文学的代表作家,他的“约克那帕塔法体系”小说,对于清教文化传统中的一些带有普遍意义的价值取向如勇气、自尊、同情和牺牲等是肯定和赞扬的,另一方面他对南方清教文化中的种族主义和禁欲主义倾向又是否定和批判的,忠实地反映了一个伟大作家对于身处于其间的南方清教文化传统的荣耀、矛盾、痛苦和迷惘,成为美国南方文学和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一座丰碑。
关键词:威廉·福克纳;“约克那帕塔法体系”;清教文化传统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019(2013)02-0062-06作者简介:范方俊,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北京100872)。
“约克那帕塔法体系”小说是美国南方文学代表作家威廉·福克纳精心打造的文学殿堂。
众所周知,在20世纪上半叶,美国南方文学的兴起是一个引人瞩目的文学事件。
美国“南方”不仅是一个地理的、现实的存在,更因其独特的历史和宗教(清教)的浸染,成为一个文化的、精神的存在。
威廉·福克纳的“约克那帕塔法体系”小说与清教文化传统之间的历史关联和复杂纠葛,成为美国南方文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一、奥克斯福:浸透清教传统的《圣经》之地1897年9月25日,威廉·福克纳出生于美国南部密西西比州北部尤宁县新奥尔尼巴城的杰弗生街,2岁的时候随家迁入毗邻的里普莱镇。
1902年,威廉·福克纳再次随家搬迁,来到距离里普莱镇西南40英里之外的小镇奥克斯福,此后全家一直定居于此。
这个小镇不仅是威廉·福克纳童年和少年阶段的栖息地,后来也成为伟大作家着力描写的一个著名地域。
奥克斯福是一个典型的美国南方小镇,除了拥有深具美国南方特色的以棉花种植业为主的农业经济模式之外,还拥有植根于这片土壤之中的清教文化传统。
清教是基督教的一个分支,最初出现在16世纪的英国。
约克纳帕塔法名词解释外国文学史
摘要:
1.约克纳帕塔法的背景与来源
2.约克纳帕塔法的意义和象征
3.约克纳帕塔法在外国文学史中的影响
正文:
约克纳帕塔法是外国文学史中的一个重要名词,源于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作品。
约克纳帕塔法是福克纳笔下一个虚构的小镇,位于密西西比河流域,代表了美国南方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
约克纳帕塔法一词在外国文学史中有特殊的意义和象征。
首先,它代表了美国南方的历史和文化,反映了南方独特的地理环境、种族关系和社会问题。
其次,约克纳帕塔法是福克纳创作的一个重要主题,他在这个小镇上讲述了一系列关于人性、命运和救赎的故事。
最后,约克纳帕塔法作为一种文学现象,反映了20 世纪美国文学的发展和变革。
约克纳帕塔法在外国文学史中的影响深远。
福克纳被誉为20 世纪最伟大的美国作家之一,他的创作方法和创新精神对美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约克纳帕塔法的故事和人物也成为了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经典形象,受到了全球读者的喜爱和关注。
综上所述,约克纳帕塔法是外国文学史中的一个重要名词,它代表了美国南方的历史和文化,反映了20 世纪美国文学的发展和变革。
约克纳帕塔法是外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概念。
它是指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研究和解读,来理解作品背后的历史、文化、哲学、宗教等方面的内容。
约克纳帕塔法是一种全面的分析方法,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所代表的时代和文化。
在本文中,我将深入探讨约克纳帕塔法在外国文学史中的重要性,以及它对我们理解文学作品的作用。
约克纳帕塔法对于外国文学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约克纳帕塔法分析,我们可以了解作品所反映的历史背景、文化传统、社会观念等内容。
这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作品所处的时代和作者的思想。
通过对莎士比亚作品的约克纳帕塔法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他对文艺复兴时期社会的观察和思考,以及他对人性、权力、爱情等主题的探讨。
这种全面的分析方法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所代表的时代和文化。
约克纳帕塔法在我们理解外国文学史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约克纳帕塔法分析,我们可以判断作品的文学价值、思想内涵,甚至对其进行比较研究。
这有助于我们建立起对外国文学史的全面、深入的认识。
在对外国文学史的研究中,约克纳帕塔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分析方法,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评价文学作品。
约克纳帕塔法在外国文学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深入分析和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所代表的时代和文化,以及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约克纳帕塔法是我们理解和研究外国文学史的重要工具,它有助于我们建立起对文学作品的全面、深入的认识。
约克纳帕塔法在外国文学史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约克纳帕塔法在外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其能够帮助我们深入理解文学作品所反映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情境,还在于它对于培养文学批评家和研究者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重要作用。
通过约克纳帕塔法的学习和应用,我们能够培养自己对文学作品的深入思考和全面分析的能力,这对于我们的学术研究和批评能力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约克纳帕塔法的核心在于通过对作品的文本内容、历史、文化和作者背景等多方面的分析,来全面理解作品所反映的意义和价值。
作者: 范方俊
作者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北京100872
出版物刊名: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62-67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2期
主题词: 威廉·福克纳;“约克那帕塔法体系”;清教文化传统
摘要:成廉·福克纳是美国南方文学的代表作家,他的“约克那帕塔法体系”小说,对于清教文化传统中的一些带有普遍意义的价值取向如勇气、自尊、同情和牺牲等是肯定和赞扬的,另一方面他对南方清教文化中的种族主义和禁欲主义倾向又是否定和批判的,忠实地反映了一个伟大作家对于身处于其间的南方清教文化传统的荣耀、矛盾、痛苦和迷惘,成为美国南方文学和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一座丰碑。
福克纳研究专题:引言:福克纳号称“美国的莎士比亚”,是现代主义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其作品以“艰深”著称,代表作是《喧哗与骚动》《押沙龙,押沙龙!》《我弥留之际》《八月之光》《圣殿》《去吧,摩西》。
考研重点考查《喧哗与骚动》和《押沙龙,押沙龙!》。
联系真题,武大近些年尚未考察过福克纳。
但福克纳作为乔伊斯之后最重要的意识流作家,美国南方“文艺复兴”的最重要人物,仍然不可轻视。
对于福克纳,我们需要掌握的有:约克纳帕塔法世系:约克纳帕塔法是福克纳虚构的一个位于美国南方密西西比州的一个县,福克纳的大量小说便是以这个县为故事的发生地点。
约克纳帕塔法世系的“心脏”是《喧哗与骚动》《我弥留之际》《圣殿》《八月之光》《押沙龙,押沙龙!》《去吧,摩西》,主要涉及的家族有康普生家族、本德伦家族、斯特潘家族、麦卡士林家族等,时间涉及19世纪初一直延续到二战以后,人物包括庄园主、穷白人、新兴白人资产阶级和黑人。
通过这个世系,福克纳表达了自己对美国旧南方的复杂心绪,既批判了种族和奴隶制度,又对南方的没落深感痛心。
同时表达了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思考,并最终以这个世系传达了对人类命运的思考。
美国南方文学(南方文艺复兴):兴起于一战以后,当时美国南方的小说和戏剧出现了空前的繁荣,故又被称为“南方的文艺复兴”。
南方文学的特色是注重自然和背景的烘托,描写恐怖离奇的故事,渲染神秘的气气氛,刻画奇异的人物,揭示了自然在人类文明进程中受到的侵害,同时也反映了南方在北方工业入侵前后的时代心态,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是福克纳。
(近来有学者认为南方之前并没有独立的文学体系,因而不能成为“南方文艺复兴”)对于福克纳的成就,批评家们认为主要体现在形式的创新上。
因为总体上说福克纳的思想是偏传统和保守的,虽然他也反对种族歧视和黑奴制度,也相信人类未来的可能性,但人们还是更多地将他解读为悲观主义者。
现在就以《喧哗与骚动》为中心,尝试解读福克纳小说的艺术特色。
约克纳帕塔法(Yocknapatawpha )1. 介绍约克纳帕塔法(Yocknapatawpha)是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创作的虚构地区的名称。
该地区是他创作的大部分小说的背景,主要位于密西西比州的虚构县阿尼查托巴县(Yoknapatawpha County)。
福克纳通过描写这个虚构地区,构建了一个复杂而独特的文学世界。
该地区不仅是故事发生的舞台,也是福克纳作品中深入探讨的主题和人物的根源。
通过将小说和人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福克纳创造了一个富有内涵和意象的虚拟现实。
2. 虚构地区的背景阿尼查托巴县是约克纳帕塔法的中心,该县的面积相对较小,大约为六百平方英里。
它位于密西西比州东北部,靠近州府牛津市(Oxford)。
阿尼查托巴县是一个农业县,以农场和棉花种植为主要特征。
福克纳在小说中将其描绘为一个典型的南方农村社会,忠实地反映了这个地区的历史和文化。
阿尼查托巴县的地理特点对福克纳的小说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富饶的土地、茂密的森林和曲折的小溪构成了该地区的风景线。
这些自然环境为故事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背景和象征意义。
3. 小说中的重要人物和故事福克纳的小说中出现了许多重要的人物和故事情节,其中一些成为了文学经典。
以下是一些在约克纳帕塔法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人物和故事:•《喧嚣与骚动》(The Sound and the Fury):该小说以废墟状的庄园康普森家族为背景,通过四个不同人物的视角和时间跳跃的叙述方式,探讨了家族的衰落和个人的心理困境。
•《护戒者》(Go Down, Moses):该小说通过一系列独立的故事,讲述了南方农村社会的种族问题和奴隶制度对人性的摧毁。
•《喑哑村》(The Hamlet):该小说以斯奈普斯家族的故事为主线,揭示了阿尼查托巴县农村社会内部的阶级冲突和人性的弱点。
这些小说通过不同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共同构成了约克纳帕塔法这个虚构地区的丰富多样性和深度。
简要介绍约克纳帕塔法世系
约克纳帕塔法世系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家族世系,据传起源于一个遥远的岛屿。
该家
族被认为拥有强大的魔法能力和独特的传承。
尽管这个家族的真实名字不为人所知,但其
世系的名字“约克纳帕塔法”仍被广泛传扬。
约克纳帕塔法世系的成员被认为是天生的魔法师,他们掌握了许多古老的魔法技巧和
秘术。
他们的魔法能力被描述为非凡的力量,能够影响自然界、掌控元素、预知未来、修
复伤病等等。
这使他们在历史上担任了重要的角色,既被人敬畏又备受赞美。
约克纳帕塔法世系的家族传承非常神秘。
传说中,这个家族将他们的魔法传承给后代,只有那些被认为有资格的人才能接受。
这种传承通常在年幼的时候开始,经过严格的训练
和考验,目的是培养他们的魔法技能和责任感。
约克纳帕塔法世系以其强大的魔法能力和独特的传承而闻名。
虽然我们无法得知这个
家族的真实名字和具体的历史,但这个名字已经成为了神秘、传奇和力量的象征。
第三讲福克纳笔下的约克纳帕塔法福克纳是美国小说家中被评论最多的一个。
关于福克纳,最笼统的概括,一是把他看成南方伟大的史诗作家;二是看成二十世纪小说家中伟大的实验主义者。
这两种概括出自瑞典科学院的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辞。
作为伟大的实验主义者,福克纳表现在他的小说中很少有两部在技巧上是雷同的,尤其是他作为意识流小说大师,完全可以同乔伊斯相提并论。
而作为南方伟大的史诗作家,则表现在他创造了一个想像的王国——约克纳帕塔法。
这个想像的王国对于理解福克纳的小说《喧哗与骚动》以及福克纳的全部创作,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我们这一讲重点谈谈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
一、约克纳帕塔法:想像的王国从比喻的意义上说,有的作家一生中只讲一个故事。
而福克纳的故事几乎都是关于约克纳帕塔法。
在福克纳创作的全部十九部长篇小说和七十五部短篇小说中,有十五部长篇和绝大多数的短篇的故事都发生在约克纳帕塔法。
另外四部长篇中,只有《寓言》的背景是欧洲,其它小说的故事也都是关于美国南方的故事。
约克纳帕塔法是福克纳虚构的一个地方,它是一个印第安词汇,其词义,有的译者翻译成“河水静静地流过平原”。
福克纳把这个约克纳帕塔法县安置在密西西比州北部,在《押沙龙,押沙龙》中还为这个县绘制了一幅地图,并且说明,这个县的面积是2400平方英里,人口中的白人为6298人,黑人为9313人,而它的唯一的业主和所有者为威廉?福克纳。
约克纳帕塔法的文学意义在于它是一个神话、寓言,是一个虚构的想像王国,当然它也折射了美国南方的历史和现实,尤其是南北战争之后一直到二十世纪初叶的南方社会图景。
从美国历史或美国北方的角度看,这是一个被解放了的南方;但从南方的一部分人,尤其是白人奴隶主贵族和他们的后代的立场上看,则是被压抑的南方。
193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辛克莱?刘易斯在接受诺贝尔奖的演说中曾说福克纳“把南方从多愁善感的女人的眼泪中解放了出来”。
他所说的女人主要就是那些直到二十世纪上半叶仍不承认南北战争(1861——1865)中南方失败的南方贵妇人,她们会在电影《乱世佳人》上演到一半时退出电影院,就是因为里面表现了南方军队溃败的场景。
从这个细节就可以看出,福克纳所写的南方,是一个保守的,在相当大的程度上维护了自己以往信念和道德法规的南方。
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的故事一个核心的图景就是关于这样一个南方的颓败的历史,即一个旧制度和旧秩序的瓦解和慢慢消亡的历史命运。
这也是《喧哗与骚动》的主题之一。
二、《喧哗与骚动》的主题《喧哗与骚动》的主题是世界文学一个恒常的主题,它具体表现在一个大家族——康普生家族的没落。
这种家族没落的主题也是整个世界从传统向现代转型所必然产生的一个主题。
中国的巴金的《家》、曹禺的《雷雨》、《北京人》、路翎的《财主底儿女们》都可以看成这个大主题的分支。
所以,关于这个主题,中国读者其实是不陌生的。
但我们中国读者从自己的现代文学传统中获得的经验,比如从《家》,从《北京人》中得到的经验,对于理解《喧哗与骚动》却未必全部有效。
《喧哗与骚动》仍给我们以某种陌生感。
除了技巧因素以外,其原因在于福克纳对“家族的没落”这一可称为现代小说的宏大叙事的具体处理方式更为复杂。
就是说,同样是处理“家族的没落”这个世界级的大主题,福克纳的具体着眼点是他自己的,是打上了福克纳的注册商标的印记的,所以可能就是别人无法替代的。
比如,福克纳自己就曾说过《喧哗与骚动》是一个关于“失落的天真”的故事。
这主要是指小说中最核心的人物,家族的女儿凯蒂的堕落的故事。
用小说的译者李文俊先生的说法,“女儿凯蒂可以说是全书的中心,虽然没有以她的观点为中心的单独的一章,但书中一切人物的所作所为都与她息息相关。
物极必反,从古板高傲、规矩极多的旧世家里偏偏会出现浪荡的子女。
用一位外国批评家的话来说,是:‘太多的责任导致了不负责任。
’凯蒂从‘南方淑女’的规约下冲出来,走过了头,成了一个轻佻放荡的女子。
她与男子幽会,有了身孕,不得不与另一男子结婚。
婚后丈夫发现隐情,抛弃了她。
她只得把私生女寄养在母亲家,自己到大城市去闯荡”,所以福克纳说:这本小说是“两个堕落的女人,凯蒂和她的女儿的一出悲剧”。
在这出悲剧中,福克纳更关注的,是家族,或者他的小说人物究竟具体“失落了什么”。
而所谓的“天真”,正是他具体关心的母题。
也正是在这一点上,福克纳汇入的,其实是美国文学自己的传统。
而福克纳关怀“失落的天真”的主题,也正是从传统的道德法则和秩序的角度看问题的。
这表明了福克纳的传统的一面。
但是福克纳所说的“失落的天真”并不能概括《喧哗与骚动》的全部主题。
美国学者一个叫俄康纳的学者同时把这部小说当作“一个家族温暖消逝,自尊和体谅荡然无存的描绘来读”。
而进一步引申下去,《喧哗与骚动》又是一个南方的故事,一个二十世纪的故事。
同时也是一个关于“现代”的故事。
前面我们是把小说中的女儿凯蒂当作主角,我们可以说它是关于“失落的天真”的故事,如果把《喧哗与骚动》当作一个以昆丁(凯蒂的哥哥、哈佛大学的学生,是个自杀身亡的人物)为主角的故事来看,《喧哗与骚动》就成为一个对于现代主角的探讨的小说,通过对昆丁内心流程的挖掘,来表达某种现代意识,因此,美国一评论家称福克纳是“迷路的现代人的神话”的发明者。
在这个意义上,福克纳丰富了二十世纪现代小说关于“现代”的构成图景。
这个现代是卡夫卡的现代,是普鲁斯特的现代,是乔伊斯的现代,也是福克纳的现代。
每个人的现代景观其实都不尽相同,但起码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这些大师都表现了现代人的希望与恐惧,忧患和矛盾。
而福克纳的矛盾似乎比其他人来得更复杂。
而且,读福克纳总带给人一种阴郁甚至痛苦的感受。
他在诺贝尔受奖演说的第一句就说:“诺贝尔文学奖不是授予我个人,而是授予我的劳动——一辈子处在人类精神的痛苦和烦恼中的劳动。
”这种劳动的产品可以想像是怎样一种折磨读者的东西。
也许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另一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加缪在1955年称赞福克纳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作家”,“是我们时代唯一真正的悲剧作家。
……他提供给我们一个古老的但永远是新鲜的主题:盲人在他的命运与他的责任之间跌跌撞撞地朝前走,这也是世界上唯一的悲剧主题”。
所以福克纳的小说有一种悲剧品质,这种品质在福克纳的小说中主要来自于一种现代人的内心冲突。
正象福克纳在诺贝尔受奖演说中说的那样,“惟有此种内心冲突才能孕育出佳作来,因为只有这种冲突才值得写,才值得为之痛苦和烦恼”。
美国学者俄康纳说:“福克纳最辉煌的时候,是他在处理他骨子里深受撞击的题材与观念的时候。
”所以这种内心的冲突,最终也是观念的冲突。
但假如福克纳小说中只有梦魇式的恐怖形象,只有痛苦和分裂,那他就称不上是对人类精神有真正贡献的大作家。
评论者更想强调福克纳的小说中有痛苦、挣扎、忧患的同时,也有忍耐、奉献、怜悯和爱。
这都是一些正面的、暖色的,好的词汇。
而其中福克纳最重视的词汇可能是“怜悯”。
他在受奖演说中一再谈到“怜悯”这个词,而怜悯,肯定是一个作家所能具有的最优秀的品质。
三、地域性与人类性本讲的最后一个小话题是关于约克纳帕塔法作为南方想像的地域性话题。
福克纳在中国文坛的接受过程中更被看成一个地域文学作家,是地域文学的代表者。
地域文学是二十世纪随着世界文学一体化以及全球化趋势而必然产生的现象,涉及的是人类生存空间的区域化与一体化的关系的根本问题。
其中隐含的最令人感兴趣的深层问题就是人类怎样看待他的生存方式。
因此我们可以说福克纳最终是从约克纳帕塔法这一美国南方的一个想像中的小小的地方走向了人类。
美国著名评论家考利就认为福克纳心中最终目的还不是表现南方及其命运,而是南方所表现出的人类命运。
也有学者说,福克纳的“传奇不仅仅是南方的传奇,而且也是我们大家的苦难和问题的传奇”。
福克纳之所以有大作家的品质,也在于他对这种表现人类命运的意识十分自觉。
他也知道这种追求要在家乡的“那块邮票般小小的地方”实现,就必须(按他自己的说法)化实为虚,超越空间和时间的局限,像上帝一样进行创造。
他在一篇接受记者的访谈录中说,“我总感到,我所创造的那个天地在整个宇宙中等于是一块拱顶石,拱顶石虽小,万一抽掉,整个宇宙就要跨下”。
从这一点上说,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这个虚构的王国,其实支撑的是一个宇宙。
这就是福克纳的大叙事,也可以说是他的终极关怀。
四、白痴讲的故事瑞典科学院的两位院士在授奖辞和宴会致辞中称福克纳“深邃地探究人类的心灵”,是“一位人类心灵公正的分析者,一位以辉煌的方式拓展了人类对自我的认识”的伟大作家。
这些评价的确涉及了福克纳作为意识流小说大师的重要成就,即对人类心灵和流动的意识的探究。
讨论《喧哗与骚动》一个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小说的叙事者的选择和他的意识流的叙事结构。
小说有四个部分,每个部分都由不同的叙事者讲述。
第一部分的叙事者的选择在世界现代小说史上可能是空前绝后的,就是因为叙事者班吉是一个白痴。
班吉的叙事发生的时间是1928年4月7日,这也是第一部分的时间。
这时的班吉已经三十三岁了,但智力水平只相当于一个三岁小孩。
整个第一部分,就是班吉的第一人称的意识流的呈现。
这对福克纳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因为他必须模仿一个白痴的思维和语言来进行叙事。
我们先来具体看看白痴是怎样讲故事的。
《喧哗与骚动》的开头,也许是福克纳小说中名气最大的一个细节,因为经常被研究者和小说家引用:透过栅栏,穿过攀绕的花枝的空档,我看见他们在打球。
他们朝插着小旗的地方走过来,我顺着栅栏朝前走。
勒斯特在那棵开花的树旁草地里找东西。
他们把小旗拔出来,打球了。
接着他们又把小旗插回去,来到高地上,这人打了一下,另外那人也打了一下。
他们接着朝前走,我也顺着栅栏朝前走。
勒斯特离开了那棵开花的树,我们沿着栅栏一起走,这时候他们站住了,我们也站住了。
我透过栅栏张望,勒斯特在草丛里找东西。
“球在这儿,开弟。
”那人打了一下。
他们穿过草地往远处走去。
我贴紧栅栏,瞧着他们走开。
“听听,你哼哼得多难听。
”勒斯特说。
有经验的读者一下子就能猜出来这些人是在打高尔夫球,而“我”(班吉)却不知道,但“球”他还是认识的。
他能判断的,是“这人打了一下,另外那人也打了一下”。
同时,他也不知道勒斯特(看护班吉的一个黑人小厮)旁边的那棵树是什么树,只知道是开花的树。
他只能分辨开花的树和不开花的树。
而开弟(caddie,球童)的发音他更分辨不出,他只以为那是叫他的姐姐凯蒂。
而一涉及凯蒂,他就伤心,于是就哼叫起来。
所以勒斯特说:“听听,你哼哼得多难听。
”小说家余华曾分析过这个开头:在这里,福克纳开门见山地告诉了自己,他接下去要描述的是一个空白的灵魂,在这灵魂上面没有任何杂质,只有几道深浅不一的皱纹,有时候会像湖水一样波动起来。
于是在很多年以后,也就是福克纳离开人世之后,我有幸读到了这部伟大的作品中译本,认识了一个伟大的白痴——班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