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电子技术模电课后习题含答案第三版
- 格式:doc
- 大小:1.61 MB
- 文档页数:22
-习题1-1欲使二极管具有良好的单向导电性,管子的正向电阻和反向电阻分别为大一些好,还是小一些好?答:二极管的正向电阻越小越好,反向电阻越大越好。
理想二极管的正向电阻等于零,反向电阻等于无穷大。
习题1-2假设一个二极管在50℃时的反向电流为10μA ,试问它在20℃和80℃时的反向电流大约分别为多大?已知温度每升高10℃,反向电流大致增加一倍。
解:在20℃时的反向电流约为:3210 1.25A Aμμ-⨯=在80℃时的反向电流约为:321080A Aμμ⨯=习题1-5欲使稳压管具有良好的稳压特性,它的工作电流I Z 、动态电阻r Z 以及温度系数αU ,是大一些好还是小一些好?答:动态电阻r Z 愈小,则当稳压管的电流变化时稳压管的电压变化量愈小,稳压性能愈好。
一般来说,对同一个稳压管而言,工作电流I Z 愈大,则其动态内阻愈小,稳压性能也愈好。
但应注意不要超过其额定功耗,以免损坏稳压管。
温度系数αU 的绝对值愈小,表示当温度变化时,稳压管的电压变化的百分比愈小,则稳压性能愈好。
100B i Aμ=80Aμ60A μ40A μ20A μ0Aμ0.9933.22安全工作区习题1-11设某三极管在20℃时的反向饱和电流I CBO =1μA ,β=30;试估算该管在50℃的I CBO 和穿透电流I CE O 大致等于多少。
已知每当温度升高10℃时,I CBO 大约增大一倍,而每当温度升高1℃时,β大约增大1% 。
解:20℃时,()131CEO CBO I I Aβμ=+=50℃时,8CBO I Aμ≈()()()05020011%3011%301301%39t t ββ--=+=⨯+≈⨯+⨯=()13200.32CEO CBO I I A mAβμ=+==习题1-12一个实际PNP 型锗三极管的输入、输出特性曲线分别如图P1-12(a)和(b)所示。
①查看该三极管的穿透电流I CE O 约为多大?输入特性的死区电压约为多大?②为了使PNP 型三极管工作在放大区,其u BE 和u BC 的值分别应该大于零还是小于零?并与NPN 型三极管进行比较。
模电第三版杨素行课后答案【篇一:模电答案(第三版)高教版杨素行主编p1~2】class=txt>习题1-1欲使二极管具有良好的单向导电性,管子的正向电阻和反向电阻分别为大一些好,还是小一些好?答:二极管的正向电阻越小越好,反向电阻越大越好。
理想二极管的正向电阻等于零,反向电阻等于无穷大。
解:在20℃时的反向电流约为:2?3?10?a?1.25?a在80℃时的反向电流约为:23?10?a?80?a答:动态电阻rz愈小,则当稳压管的电流变化时稳压管的电压变化量愈小,稳压性能愈好。
一般来说,对同一个稳压管而言,工作电流iz愈大,则其动态内阻愈小,稳压性能也愈好。
但应注意不要超过其额定功耗,以免损坏稳压管。
解:20℃时,iceo??1???icbo?31?a50℃时,icbo?8?a???0?1?1%?t?t0?30??1?1%?50?20?30??1?30?1%??39iceo??1???icbo?320?a?0.32ma【篇二:模拟电路第七章课后习题答案】②列出uo1、uo2和uo的表达式;③设ui1=3v,ui2=1v,则输出电压uo=?解:① r3?r1//r2?(10//10)k??5k?,r4?r5//r6?(10//20)k??6.67k?②uo1??rr21010ui1??ui1??ui1,uo2?(1?5)ui2?(1?)ui2?1.5ui2,r110r620r920(uo1?uo2)??(?ui1?1.5ui2)?2ui1?3ui2 r710uo??③ uo?2ui1?3ui2?(2?3?3?1)v?9v本题的意图是掌握反相输入、同相输入、差分输入比例运算电路的工作原理,估算三种比例电路的输入输出关系。
◆◆习题 7-2 在图p7-2所示电路中,写出其输出电压uo的表达式。
解:uo?(1?rr2)ui?(?5)uir1r4rr2)ui?5]uir1r4 ?[(1?本题的意图是掌握反相输入和同相输入比例电路的输入、输出关系。
第一章 习题与思考题◇ 习题 1-1欲使二极管具有良好的单向导电性,管子的正向电阻和反向电阻分别为大一些好,还是小一些好?解:二极管的正向电阻愈小愈好,反向电阻愈大愈好。
理想二极管的正向电阻等于零,反向电阻等于无穷大。
本题的意图是掌握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
◇ 习题 1-2假设一个二极管在500C 时的反向电流为10μA ,试问它在200C 和800C 时的反向电流大约分别为多大?已知温度每升高100C,反向电流大致增加一倍。
解:在20O C 时反向电流约为A A μμ25.11023=⨯-在80O C 时反向电流约为A A μμ801023=⨯ 本题的意图是通过估算,理解二极管的反向电流将随温度的升高而急剧增大。
◇ 习题 1-3某二极管的伏安特性如图P1-3(a)所示:① 如在二极管两端通过1k Ω的电阻加上1.5V 的电压,见图P1-3(b),此时二极管的电流I 和电压U 各为多少?② 如将图P1-3(b)中的1.5V 电压改为3V ,则二极管的电流和电压各为多少?提示:可用图解法。
解:① 电源电压为1.5V 时,I=0.8mA, U=0.7V ;② 电源电压为2.2V 时, I=2.2mA ,U=0.8V 。
图解结果见下图:经过观察可进一步得出结论:当二极管工作在正向特性区时,如电源电压增大,二极管的电流随之增大,但管子两端的电压变化不大。
本题的主要意图是加深对二极管伏安特性的理解,并练习用图解法估算二极管的电流和电压。
◇题1-4已知在图P1-4中,u1=10sinωt(V),R L=1kΩ,试对应地画出二极管的电流i D、电压u0的波形,并在波形图上标出幅值,设二极管的正向压降和反向电流可以忽略。
解:波形见图。
本题的意图是通过画波形图,理解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
◇习题1-5欲使稳压管具有良好稳压特性,它的工作电流I Z、动态内阻r Z以及温度系数a u等各项参数,大一些好还是小一些好?解:动态内阻r Z愈小,则当稳压管的电流变化时稳压管的电压变化量愈小,即稳压性能愈好。
第一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1.1 在题1.1图中,各元件电压为 U 1=-5V ,U 2=2V ,U 3=U 4=-3V ,指出哪些元件是电源,哪些元件是负载?解:元件上电压和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时,P=UI ;电压和电流为非关联参考方向时,P=UI 。
P>0时元件吸收功率是负载,P<0时,元件释放功率,是电源。
本题中元件1、2、4上电流和电流为非关联参考方向,元件3上电压和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因此P 1=-U 1×3= -(-5)×3=15W ; P 2=-U 2×3=-2×3=-6W ; P 3=U 3×(-1)=-3×(-1)=3W ; P 4=-U 4×(-4)=-(-3)×(-4)=-12W 。
元件2、4是电源,元件1、3是负载。
1.2 在题 1.2图所示的RLC 串联电路中,已知)V 33t t C e e (u ---= 求i 、u R 和u L 。
解:电容上电压、电流为非关联参考方向,故()()33133t t t t c du di ce e e e A dt dt--=-=-⨯-=- 电阻、电感上电压、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34t t R u Ri e e V --==- ()()3313t t t t L di du Le e e e V dt dt----==⨯-=-+1.3 在题1.3图中,已知I=2A ,求U ab 和P ab 。
解:U ab =IR+2-4=2×4+2-4=6V , 电流I 与U ab 为关联参考方向,因此P ab =U ab I=6×2=12W1.4 在题1.4图中,已知 I S =2A ,U S =4V ,求流过恒压源的电流I 、恒流源上的电压U 及它们的功率,验证电路的功率平衡。
解:I=I S =2A ,U=IR+U S =2×1+4=6V P I =I 2R=22×1=4W ,U S 与I 为关联参考方向,电压源功率:P U =IU S =2×4=8W ,+U 4-题1.1图ba题1.3图+u L-1/题1.2图题1.4图U 与I 为非关联参考方向,电流源功率:P I =-I S U=-2×6=-12W ,验算:P U +P I +P R =8-12+4=01.5 求题1.5图中的R 和U ab 、U ac 。
习题 1-1 欲使二极管具有良好的单向导电性,管子的正 向电阻和反向电阻分别为大一些好,还是小一些好? 答:二极管的正向电阻越小越好,反向电阻越大越好。
理 想二极管的正向电阻等于零,反向电阻等于无穷大。
习题 1-2 假设一个二极管在 50℃时的反向电流为 10μ A , 试问它在 20℃和 80℃时的反向电流大约分别为多大?已知 温度每升高 10℃,反向电流大致增加一倍。
解:在 20℃时的反向电流约为: 2 310 A 1.25 A 在80℃时的反向电流约为: 2310 A 80 A习题 1-3 某二极管的伏安特性如图 (a)所示: ① 如在二极管两端通过 1k? 的电阻加上 1.5V 的电压,如图(b) ,此时二极管的电流 I 和电压 U 各为多少? ② 如将图 (b)中的 1.5V 电压改为 3V ,则二极管的电流和电压各为多少? 解:根据图解法求解 ①电源电压为 1.5V 时 1.5 U II 0.8A, U 0.7V② 电源电压为 3V 时 3 U II 2.2A, U 0.8V 可见,当二极管正向导通后,如电源1.5V 1k? (b)电压增大,则二极管的电流随之增大,但管子两端的电压变化不大。
习题1-4 已知在下图中,u I = 10sinω t (V),R L=1k?,试对应地画出二极管的电流i D、电压u D以及输出电压u O的波形,并在波形图上标出幅值。
设二极管的正向压降和反向习题1-5 欲使稳压管具有良好的稳压特性,它的工作电流I Z、动态电阻r Z以及温度系数α U,是大一些好还是小一些好?答:动态电阻r Z愈小,则当稳压管的电流变化时稳压管的电压变化量愈小,稳压性能愈好。
一般来说,对同一个稳压管而言,工作电流I Z愈大,则其动态内阻愈小,稳压性能也愈好。
但应注意不要超过其额定功耗,以免损坏稳压管。
温度系数α U的绝对值愈小,表示当温度变化时,稳压管的电压变化的百分比愈小,则稳压性能愈好。
第一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1.1 在题1.1图中,各元件电压为 U1=-5V ,U2=2V ,U3=U4=-3V ,指出哪些元件是电源,哪些元件是负载?解:元件上电压和电流为xx 参考方向时,P=UI ;电压和电流为非xx 参考方向时,P=UI 。
P>0时元件吸收功率是负载,P<0时,元件释放功率,是电源。
本题中元件1、2、4xx 电流和电流为非xx 参考方向,元件3xx 电压和电流为xx 参考方向,因此P1=-U1×3= -(-5)×3=15W; P2=-U2×3=-2×3=-6W ; P3=U3×(-1)=-3×(-1)=3W ; P4=-U4×(-4)=-(-3)×(-4)=-12W 。
元件2、4是电源,元件1、3是负载。
1.2 在题1.2图所示的RLCxx 电路中,已知 求i 、uR 和uL 。
解:电容上电压、电流为非xx 参考方向,故()()33133t t t t c du di ce e e e A dt dt--=-=-⨯-=-电阻、电感上电压、电流为xx 参考方向()34t t R u Ri e e V --==- ()()3313t t t t L di du Le e e e V dt dt----==⨯-=-+1.3 在题1.3图中,已知I=2A ,求Uab 和Pab 。
解:Uab=IR+2-4=2×4+2-4=6V , 电流I 与Uab 为xx 参考方向,因此Pab=UabI=6×2=12W1.4 在题1.4图中,已知 IS=2A ,US=4V ,求流过恒压源的电流I 、恒流源上的电压U 及它们的功率,验证电路的功率平衡。
解:I=IS=2A , U=IR+US=2×1+4=6V PI=I2R=22×1=4W,US 与I 为xx 参考方向,电压源功率:PU=IUS=2×4=8W, U 与I 为非xx 参考方向,电流源功率:PI=-ISU=-2×6=-12W , 验算:PU+PI+PR=8-12+4=0ba题1.3图1.5 求题1.5图中的R 和Uab 、Uac 。
模电第七章作业7.1 三极管串联型稳压电路如下图所示,R1=1K,R2=2K,Rp=1K,Uz=6V,Ui=15V,(1)说明由哪些元件组成哪些基本单元功能电路;(2)求出输出电压的调节范围。
解:V1组成调整管电路,A组成比较放大电路,R3、V2组成基准电压电路,R1、Rp、R2组成取样电路。
7.2 1、直流稳压电源由哪几部分组成?2、连接下图,合理组成一个5V的直流稳压电源。
3、若变压器次级输出电压U2为9V,则进入W7805的输入电压U是多少?(1)直流稳压电源由变压器、整流电路、滤波电路、稳压电路四部分组成。
(3)进入W7805的输入电压U 为:U=1.2U2=1.2*9=10.8V7.3电路如图所示,二极管为理想元件,已知负载电阻R L =200Ω,负载两端直流电压Uo=30V, (1)构成直流稳压电源需要哪几部分?(2)交流电压表()V 和交流电流表(A )的读数(设电压表内阻为无穷大,电流表内阻为零 )。
(3)在下表中选出合适型号的二极管。
u 1O 最 大整 流 电流 平 均 值 最 高 反 向 峰 值电 压mA V10CP 15CP 12CP O -+12最 大整 流 电流 平 均 值 最 高 反 向 峰 值电 压/mA /V210CP 215CP 212CP 25100100100100250解:(1)直流稳压电源由变压器、整流电路、滤波电路、稳压电路四部分组成。
(2)交流电压表读数U 2=30/0.9=33.33V ,交流电流表读数为Io=30/0.2=150mA 。
(3)二极管上所承受的最高反向电压U RM ==47.13V二极管上流过的平均电流I D =Io/2=75mA因此,考虑到一定得余量,二极管选用2CP12,满足要求。
7.4桥式整流滤波电路如图所示,已知变压器二次侧电压有效值U 2=20V ,试求(1)直流输出电压Uo 的值;(2)二极管承受的最大反向压降;(3)R L 开路时Uo 的值;(4)C 开路时Uo 的值。
第一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1.1 在题1.1图中,各元件电压为 U 1=-5V ,U 2=2V ,U 3=U 4=-3V ,指出哪些元件是电源,哪些元件是负载?解:元件上电压和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时,P=UI ;电压和电流为非关联参考方向时,P=UI 。
P>0时元件吸收功率是负载,P<0时,元件释放功率,是电源。
本题中元件1、2、4上电流和电流为非关联参考方向,元件3上电压和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因此P 1=-U 1×3= -(-5)×3=15W ; P 2=-U 2×3=-2×3=-6W ; P 3=U 3×(-1)=-3×(-1)=3W ; P 4=-U 4×(-4)=-(-3)×(-4)=-12W 。
元件2、4是电源,元件1、3是负载。
1.2 在题 1.2图所示的RLC 串联电路中,已知)V 33t t C e e (u ---= 求i 、u R 和u L 。
解:电容上电压、电流为非关联参考方向,故()()33133t t t t c du di ce e e e A dt dt--=-=-⨯-=- 电阻、电感上电压、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34t t R u Ri e e V --==- ()()3313t t t t L di du Le e e e V dt dt----==⨯-=-+1.3 在题1.3图中,已知I=2A ,求U ab 和P ab 。
解:U ab =IR+2-4=2×4+2-4=6V , 电流I 与U ab 为关联参考方向,因此P ab =U ab I=6×2=12W1.4 在题1.4图中,已知 I S =2A ,U S =4V ,求流过恒压源的电流I 、恒流源上的电压U 及它们的功率,验证电路的功率平衡。
解:I=I S =2A ,U=IR+U S =2×1+4=6V P I =I 2R=22×1=4W ,U S 与I 为关联参考方向,电压源功率:P U =IU S =2×4=8W ,+U 4-题1.1图ba题1.3图+u L-1/题1.2图题1.4图U 与I 为非关联参考方向,电流源功率:P I =-I S U=-2×6=-12W ,验算:P U +P I +P R =8-12+4=01.5 求题1.5图中的R 和U ab 、U ac 。
第一章 半导体基础知识自测题一、(1)√)√ (2)×)× (3)√)√ (4)×)× (5)√)√ (6)×)×二、(1)A (2)C (3)C (4)B (5)A C 三、U O1≈1.3V U O2=0 U O3≈-1.3V U O4≈2V U O5≈2.3V U O6≈-2V 四、U O1=6V U O2=5V 五、根据P CM =200mW 可得:U CE =40V 时I C =5mA ,U CE =30V 时I C ≈6.67mA ,U CE=20V 时I C =10mA ,U CE =10V 时I C =20mA ,将改点连接成曲线,即为临界过损耗线。
图略。
略。
六、1、V2V mA 6.2μA 26V C C CC CEB C bBEBB B =-====-=R I U I I RU I b U O =U CE =2V 。
2、临界饱和时U CES =U BE =0.7V ,所以,所以W»-====-=k 4.45V μA 6.28mA86.2V BBEBB b CB c CESCC C I U R I I R U I b七、T 1:恒流区;T 2:夹断区;T 3:可变电阻区。
:可变电阻区。
习题1.1(1)A C (2)A (3)C (4)A 1.2不能。
因为二极管的正向电流与其端电压成指数关系,当端电压为1.3V 时管子会因电流过大而烧坏。
烧坏。
1.3 u i 和u o 的波形如图所示。
的波形如图所示。
1.4 ui 和u o 的波形如图所示。
的波形如图所示。
ttu u OOi o /V/V1010tu O i /V53-3tu O O /V3.7-3.7L )tu OI1/V30.3tu OI2/V30.3tu OO /V3.71tu 0I /V63tu 0O1/V3tu 0O2/V3管号管号T 1 T 2 T 3 T 4 T 5 T 6 上 e c e b c b 中 b b b e e e 下c e c c b c 管型管型PNP NPN NPN PNP PNP NPN 材料材料Si Si Si Ge Ge Ge ,b BE CC BE CC --R U V U V BEI I GS)1.01mA5mA(a)(b))U LI I U b be L Lb R R RU U 123io ..R R U U 14io..R U 2i.U o.U i.U o.R L(a)(b)(c)(d)R 4R 3 L o b 22L c b1Ib 32 2[)be 4 4122be22 +b b L e e b b be sL c b b iL c iU U 2DQDSS GSD¶IIU u mA 2DO DQ I I U+BEQ4E4E4I U R I {}c4e4be4c2b b b{}2be23232be221b b b 42be2321b b 322be221]b b b ∥82)b 322be2b b42be211b b 42be231b b 2be 4b WO c W c W O)2( )2+D b b bW c WW R R b I2I1r b LOL b )2L{}{}6be57554be46454be421)1(b b b b b +R 2oCEQ CC -u AU V RC BBE BE4CC b b 2C0EBCC =I b )DS2O u u u D D Ou u()(DS4uOD D Oc23be c12eb' i00bb))()())()(f f f f f 或1C r R R C R R r r ))())(10f f f ))())(f f f 31.1 )Hf))(10f f ))(5f f f fsb s 211ttI Us bs e b'e b'i ))()16(i f f R10121 ))()(5f ,,所以>32131 <<-1R U U 1U 1U U 11U 21U 923o o 2o o o o 2o o L L o L o o L 87942L 87o o 4o o L 1L 4o o )R U U u i ↑←↑←>>321321321321即F,代入数据f 6f 1f1>A+-i I(1)(2)(3)(4)A+-u O+-R RR Lu O u IA+-R R u Ou I12A+-+-R R Lu O R i I121U U U RRr U iiono....I iC R R R U U f i f o f i o i i 1))w w ,∥fod f id f o f o f fid f id od F i OO 11)(A R r A R u u -D A+-RR u Ou IffR R i整个电路的输入电阻约为(R +R f /A od )。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版课后答案免费习题1-1欲使二极管具有良好的单向导电性~管子的正向电阻和反向电阻分别为大一些好~还是小一些好,答:二极管的正向电阻越小越好~反向电阻越大越好。
理想二极管的正向电阻等于零~反向电阻等于无穷大。
习题1-2假设一个二极管在50?时的反向电流为10μA~试问它在20?和80?时的反向电流大约分别为多大,已知温度每升高10?~反向电流大致增加一倍。
,3解:在20?时的反向电流约为:2101.25,,,,AA3在80?时的反向电流约为:21080,,,,AA习题1-3某二极管的伏安特性如图(a)所示:?如在二极管两端通过1k?的电阻加上1.5V的电压~如图(b)~此时二极管的电流I 和电压U各为多少,?如将图(b)中的1.5V电压改为3V~则二极管的电流和电I/mA压各为多少,3+ U -解:根据图解法求解2?电源电压为1.5V时I11.5,,UIIAUV,,0.8,0.71k?1.5V0 0.5 11.52U/V?电源电压为3V时(b)(a)3,,UIIAUV,,2.2,0.8可见~当二极管正向导通后~如电源电压增大~则二极管的电流随之增大~但管子两端的电压变化不大。
习题1-4已知在下图中~u= 10sinωt (V)~R=1k?~试IL对应地画出二极管的电流i、电压u以及输出电压u的波DDO形~并在波形图上标出幅值。
设二极管的正向压降和反向电流可以忽略。
u/VI10+ u-D0,t++i/mADuiuIDD10RL-- 0(a),tu/VI0,t-1010u/Vo0,t习题1-5欲使稳压管具有良好的稳压特性~它的工作电、动态电阻r以及温度系数α~是大一些好还是小一流IZZU些好,愈小~则当稳压管的电流变化时稳压管的答:动态电阻rZ电压变化量愈小~稳压性能愈好。
愈大~一般来说~对同一个稳压管而言~工作电流IZ则其动态内阻愈小~稳压性能也愈好。
但应注意不要超过其额定功耗~以免损坏稳压管。
第一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1.1 在题1.1图中,各元件电压为 U 1=-5V ,U 2=2V ,U 3=U 4=-3V ,指出哪些元件是电源,哪些元件是负载?解:元件上电压和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时,P=UI ;电压和电流为非关联参考方向时,P=UI 。
P>0时元件吸收功率是负载,P<0时,元件释放功率,是电源。
本题中元件1、2、4上电流和电流为非关联参考方向,元件3上电压和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因此P 1=-U 1×3= -(-5)×3=15W ; P 2=-U 2×3=-2×3=-6W ; P 3=U 3×(-1)=-3×(-1)=3W ; P 4=-U 4×(-4)=-(-3)×(-4)=-12W 。
元件2、4是电源,元件1、3是负载。
1.2 在题 1.2图所示的RLC 串联电路中,已知)V 33t t C e e (u ---= 求i 、u R 和u L 。
解:电容上电压、电流为非关联参考方向,故()()33133t t t t c du di ce e e e A dt dt--=-=-⨯-=- 电阻、电感上电压、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34t t R u Ri e e V --==- ()()3313t t t t L di du Le e e e V dt dt----==⨯-=-+1.3 在题1.3图中,已知I=2A ,求U ab 和P ab 。
解:U ab =IR+2-4=2×4+2-4=6V , 电流I 与U ab 为关联参考方向,因此P ab =U ab I=6×2=12W1.4 在题1.4图中,已知 I S =2A ,U S =4V ,求流过恒压源的电流I 、恒流源上的电压U 及它们的功率,验证电路的功率平衡。
解:I=I S =2A ,U=IR+U S =2×1+4=6V P I =I 2R=22×1=4W ,U S 与I 为关联参考方向,电压源功率:P U =IU S =2×4=8W ,+U 4-题1.1图ba题1.3图+u L-1/题1.2图题1.4图U 与I 为非关联参考方向,电流源功率:P I =-I S U=-2×6=-12W ,验算:P U +P I +P R =8-12+4=01.5 求题1.5图中的R 和U ab 、U ac 。
第1章 常用半导体器件1。
1选择合适答案填入空内.(l )在本征半导体中加入( A )元素可形成N 型半导体,加入( C )元素可形成P 型半导体。
A 。
五价 B 。
四价 C. 三价 (2)当温度升高时,二极管的反向饱和电流将(A) . A 。
增大 B.不变 C.减小(3)工作在放大区的某三极管,如果当I B 从12 uA 增大到22 uA 时,I C 从l mA 变为2mA ,那么它的β约为( C ) 。
A.83 B 。
91 C 。
100(4)当场效应管的漏极直流电流I D 从2mA 变为4mA 时,它的低频跨导g m 将( A ) 。
A 。
增大;B 。
不变; C.减小 1.3电路如图P1。
2 所示,已知10sin i u t ω=(V ),试画出i u 与o u 的波形。
设二极管导通电压可忽略不计.图P1.2 解图P1。
2解:i u 与o u 的波形如解图Pl.2所示。
1.4电路如图P1.3所示,已知t u i ωsin 5=(V ),二极管导通电压U D =0.7V .试画出i u 与o u 的波形图,并标出幅值.图P1。
3 解图P1.31。
6电路如图P1。
4所示, 二极管导通电压U D =0.7V ,常温下mV U T 26≈,电容C 对交流信号可视为短路;i u 为正弦波,有效值为10mV 。
试问二极管中流过的交流电流的有效值为多少?解:二极管的直流电流()/ 2.6D D I V U R mA =-=其动态电阻:/10D T D r U I ≈=Ω故动态电流的有效值:/1di D I U r mA =≈1。
7现有两只稳压管,稳压值分别是6V 和8V ,正向导通电压为0.7V .试问: (1)若将它们串联相接,则可得到几种稳压值?各为多少? (2)若将它们并联相接,则又可得到几种稳压值?各为多少?解:(1)串联相接可得4种:1.4V ;14V ;6。
7V ;8.7V 。
1、两个管子都正接.(1。
习题1-1欲使二极管具有良好的单向导电性,管子的正 向电阻和反向电阻分别为大一些好,还是小一些好? 答:二极管的正向电阻越小越好,反向电阻越大越好。
想二极管的正向电阻等于零,反向电阻等于无穷大。
习题1-3某二极管的伏安特性如图 (a)所示:① 如在二极管两端通过 1k ?的电阻加上1.5V 的电压,如图(b),此时二极管的电流 I 和电压U 各为多少?② 如将图(b)中的1.5V 电压改为3V ,则二极管的电流和电 压各为多少?解:根据图解法求解 ①电源电压为1.5V 时1.5 = U +1I -0.8A, U -0.7V②电源电压为3V 时3 = U +1I -2.2A, U -0.8V可见,当二极管正向导通后,如电源电压增大, 极管的电流随之增大,但管子两端的电压变化不大。
N710卩 A , 习题1-2假设一个二极管在50C 时的反向电流为 试问它在20C 和80C 时的反向电流大约分别为多大? 温度每升高10C ,反向电流大致增加一倍。
2r0AA=1.254A 23"0卩 A = 80A A解:在20C 时的反向电流约为:在80 C 时的反向电流约为:则二习题1-4 已知在下图中,对应地画出二极管的电流形,并在波形图上标出幅U| = lOsin w t (V), R L=1k?,试i D、电压U D以及输出电压u O的波设二极管的正向压降和反向习题1-5 欲使稳压管具有良好的稳压特性,它的工作电流I Z、动态电阻r Z 以及温度系数 a U,是大一些好还是小一些好?答:动态电阻q愈小,则当稳压管的电流变化时稳压管的电压变化量愈小,稳压性能愈好。
一般来说,对同一个稳压管而言,工作电流I Z愈大,则其动态内阻愈小,稳压性能也愈好。
但应注意不要超过其额定功耗,以免损坏稳压管。
温度系数a U的绝对值愈小,表示当温度变化时,稳压管的电压变化的百分比愈小,则稳压性能愈好。
习题1-6 某稳压管在温度为 20C,工作电流为 5 mA 时, 稳定电压 U z =10V ,已知其动态内阻 r z =8?,电压的温度系 数 a u =0.09% / C ,试问:① 当温度不变,工作电流改为 20 mA 时,U z 约为多少? ② 当工作电流仍为 5 mA ,但温度上升至 50C 时,U z 约为 多少? A U z =A l z r z =(20 -5) X10-X8 =0.12VU z =10+0.12 =10.12 Vi U z /U z "u 'A T =0.09% X (50 —20) =2.7%U z =10X(1 +2.7% ) = 10.27习题1-7 R L =1 k ?,稳压管的U z = 6V ,试求:① 稳压管中的电流I z = ?② 当电源电压U 升高到12V 时,I z 将变为多少?③ 当U 仍为10V ,但R L 改为2k ?时,I z 将变为多少? 解:① I R =U ^ = 6mAR LI =U -U Z =20mARI z = I - I R L = 20 - 6 = 14 mA② I = —UU=30mA 二 I z = I - I R - 30 - 6 = 24mARL③ I R L = U -^ = 3mA • • I z = I 一 I R L = 20 一 3 =17 mAL R L解:① 在下图中,已知电源电压 U = 10V , R = 200?,+ u OR LI z习题1-8 设有两个相同型号的稳压管,稳压值均为6V,当工作在正向时管压降均为0.7V,如果将他们用不同的方法串联后接入电路,可能得到几种不同的稳压值?试画出各种不同的串联方法。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版习题答案第1章常用半导体器件自测题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用“×”和“√”表示判断结果填入空内。
(1)在N 型半导体中如果掺入足够量的三价元素,可将其改型为P 型半导体。
( √)(2)因为N 型半导体的多子是自由电子,所以它带负电。
( ×)(3)PN 结在无光照、无外加电压时,结电流为零。
( √)(4)处于放大状态的晶体管,集电极电流是多子漂移运动形成的。
(×)(5)结型场效应管外加的栅一源电压应使栅一源间的耗尽层承受反向电压,才能保证R大的特点。
( √)其GSU大于零,则其输入电阻会明显变小。
(×) (6)若耗尽型N 沟道MOS 管的GS二、选择正确答案填入空内。
(l) PN 结加正向电压时,空间电荷区将 A 。
A.变窄B.基本不变C.变宽(2)稳压管的稳压区是其工作在 C 。
A.正向导通B.反向截止C.反向击穿(3)当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时,发射结电压和集电结电压应为 B 。
A.前者反偏、后者也反偏B.前者正偏、后者反偏C.前者正偏、后者也正偏(4) U GS=0V时,能够工作在恒流区的场效应管有A 、C 。
A.结型管B.增强型MOS 管C.耗尽型MOS 管三、写出图Tl.3所示各电路的输出电压值,设二极管导通电压U D=0.7V。
图T1.3四、已知稳压管的稳压值U Z =6V ,稳定电流的最小值I Zmin =5mA 。
求图Tl.4所示电路中U O1和U O2各为多少伏。
(a) (b)图T1.4解:左图中稳压管工作在击穿状态,故U O1=6V 。
右图中稳压管没有击穿,故U O2=5V 。
五、电路如图T1.5所示,V CC =15V ,β=100,U BE =0.7V 。
试问:(1)R b =50k Ω时,U o=?(2)若T 临界饱和,则R b =?解:(1)26BB BEB bV U I A R μ-==,2.6C B I I mA β==,2O CC C c U V I R V =-=。
模拟电子技术第三版课后答案苏士美第一章简介1.1 课后习题1.什么是模拟电子技术?答:模拟电子技术是指用连续的变量表示信号的电子技术。
它处理连续电压、电流和功率等连续信号,并利用模拟电子元件(如二极管、晶体管等)进行信号处理和放大。
2.什么是数字电子技术?答:数字电子技术是指用离散的二进制数表示信号的电子技术。
它处理离散的电压、电流和功率等离散信号,并利用数字电子元件(如逻辑门等)进行信号处理和逻辑运算。
3.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有什么区别?答:模拟电子技术处理连续信号,数字电子技术处理离散信号。
模拟电子技术的信号可以具有无限多个取值,而数字电子技术的信号只能取两个离散值(0和1)。
在模拟电子技术中,信号的值是连续变化的,可以直接表示实际的物理量。
而在数字电子技术中,信号的值是离散的,需要经过模数转换和数模转换来表示实际的物理量。
1.2 实验与设计思考题1.用示波器测量一个正弦信号的频率和幅值,并计算其周期。
答:首先,将示波器的输入端与信号源连接,调整示波器的触发模式为自动触发。
然后,调整示波器的时间基准和电压基准,使得信号能够完整地显示在示波器的屏幕上。
接着,用示波器的测量功能测量信号的频率和幅值。
最后,通过计算频率的倒数得到信号的周期。
2.根据实验结果,判断电路内的哪个元件出现了故障?答:根据实验结果,可以通过观察电路中各个元件的工作状态来判断是否有元件出现了故障。
如果有元件无法正常工作或者导致整个电路无法正常运行,则可以判断该元件出现了故障。
另外,可以通过测量各个元件的电压和电流来进一步确认故障元件。
第二章二极管单向导电性和整流电路2.1 课后习题1.什么是二极管?答:二极管是一种半导体元件,具有单向导电性。
它由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组成,其中P型半导体的掺杂杂质为P型杂质,N型半导体的掺杂杂质为N型杂质。
二极管有两个电极,分别为正极(阳极)和负极(阴极)。
2.二极管的主要作用是什么?答:二极管的主要作用是实现单向导电,即只允许电流沿着一个方向通过。
N7习题1-1欲使二极管具有良好的单向导电性,管子的正向电阻和反向电阻分别为大一些好,还是小一些好?答:二极管的正向电阻越小越好,反向电阻越大越好。
理想二极管的正向电阻等于零,反向电阻等于无穷大。
习题1-2假设一个二极管在50℃时的反向电流为10μA,试问它在20℃和80℃时的反向电流大约分别为多大?已知温度每升高10℃,反向电流大致增加一倍。
解:在20℃时的反向电流约为:3210 1.25A Aμμ-⨯=在80℃时的反向电流约为:321080A Aμμ⨯=习题1-5欲使稳压管具有良好的稳压特性,它的工作电流I Z 、动态电阻r Z 以及温度系数αU ,是大一些好还是小一些好?答:动态电阻r Z 愈小,则当稳压管的电流变化时稳压管的电压变化量愈小,稳压性能愈好。
一般来说,对同一个稳压管而言,工作电流I Z 愈大,则其动态内阻愈小,稳压性能也愈好。
但应注意不要超过其额定功耗,以免损坏稳压管。
温度系数αU 的绝对值愈小,表示当温度变化时,稳压管的电压变化的百分比愈小,则稳压性能愈好。
100B i Aμ=80Aμ60Aμ40A μ20A μ0Aμ0.9933.22安全工作区习题1-11设某三极管在20℃时的反向饱和电流I CBO =1μA ,β=30;试估算该管在50℃的I CBO 和穿透电流I CE O 大致等于多少。
已知每当温度升高10℃时,I CBO 大约增大一倍,而每当温度升高1℃时,β大约增大1% 。
解:20℃时,()131CEO CBO I I Aβμ=+=50℃时,8CBO I Aμ≈()()()05020011%3011%301301%39t t ββ--=+=⨯+≈⨯+⨯=()13200.32CEO CBO I I A mAβμ=+==习题1-12一个实际PNP 型锗三极管的输入、输出特性曲线分别如图P1-12(a)和(b)所示。
①查看该三极管的穿透电流I CE O 约为多大?输入特性的死区电压约为多大?②为了使PNP 型三极管工作在放大区,其u BE 和u BC 的值分别应该大于零还是小于零?并与NPN 型三极管进行比较。
第1章 常用半导体器件1.1选择合适答案填入空内。
(l)在本征半导体中加入( A )元素可形成N 型半导体,加入( C )元素可形成P 型半导体。
A.五价 B. 四价 C. 三价 (2)当温度升高时,二极管的反向饱和电流将(A) 。
A.增大 B.不变 C.减小(3)工作在放大区的某三极管,如果当I B 从12 uA 增大到22 uA 时,I C 从l mA 变为2mA ,那么它的β约为( C ) 。
A.83B.91C.100(4)当场效应管的漏极直流电流I D 从2mA 变为4mA 时,它的低频跨导g m 将( A ) 。
A.增大;B.不变;C.减小 1.3电路如图P1.2 所示,已知10sin i u t ω=(V ),试画出i u 与o u 的波形。
设二极管导通电压可忽略不计。
图P1.2 解图P1.2解:i u 与o u 的波形如解图Pl.2所示。
1.4电路如图P1.3所示,已知t u i ωsin 5=(V ),二极管导通电压U D =0.7V 。
试画出i u 与o u 的波形图,并标出幅值。
图P1.3 解图P1.31.6电路如图P1.4所示, 二极管导通电压U D =0.7V ,常温下mV U T 26≈,电容C 对交流信号可视为短路;i u 为正弦波,有效值为10mV 。
试问二极管中流过的交流电流的有效值为多少?解:二极管的直流电流()/ 2.6D D I V U R mA =-=其动态电阻:/10D T D r U I ≈=Ω故动态电流的有效值:/1di D I U r mA =≈1.7现有两只稳压管,稳压值分别是6V 和8V ,正向导通电压为0.7V 。
试问: (1)若将它们串联相接,则可得到几种稳压值?各为多少? (2)若将它们并联相接,则又可得到几种稳压值?各为多少?解:(1)串联相接可得4种:1.4V ;14V ;6.7V ;8.7V 。
1、两个管子都正接。
(1.4V )2、6V 的管子反接,8V 的正接。
(6.7V)3、8V 的反接, 6V 的管子正接。
(8.7V)4、两个管子都反接。
(14V ) (2)并联相接可得2种:0.7V ;6V 。
1、 两个管子都反接,电压小的先导通。
(6V) 2.、一个正接,一个反接,电压小的先导通。
(0.7V )1.8 已知稳压管的稳定电压U Z =6V ,稳定电流的最小值I Zmin =5mA ,最大功耗P ZM =150mW 。
试求图P1.8所示电路中电阻R 的取值范围。
解:稳压管的最大稳定电流: I ZM =P ZM / U Z =25mA 电阻R 的电流为I ZM ~I Zmin所以其取值范围为Ω=-=k 8.136.0ZZI ~I U U R1.9 已知图Pl.9 所示电路中稳压管的稳定电压6ZU V =,最小稳定电流min 5Z I mA =,最大稳定电流max 25Z I mA =。
(1)分别计算I U 为10V 、15V 、35V 三种情况下输出电压O U 的值; (2)若35IU V=时负载开路,则会出现什么现象? 为什么?解:(1)只有当加在稳压管两端的 电压大于其稳压值时,输出电压才为6V 。
∴V U I 10=时,V U R R R U I LLO 3.3=+=;V U I 15=时,5LO I LR U U V R R ==+;V U I 35=时,11.7LO I Z LR U U V U R R =≈>+,∴VU U Z O 6==。
(2)当负载开路时,mA I mA RU U I Z ZI Z 2529max =>=-=,故稳压管将被烧毁。
1.11 电路如图P1.11(a )、(b )所示,稳压管的稳定电压U Z =3V ,R 的取值合适,u I 的波形如图(c )所示。
试分别画出u O1和u O2的波形。
2.7电路如图P2.7所示,晶体管的β=80 ,'100bb r =Ω。
分别计算L R =∞和3L R k =Ω时的Q 点、u A 、i R 和o R 。
解:在空载和带负载情况下,电路的静态电流、be r 均相等,它们分别为:22CC BEQBEQ BQ bsV U U I AR R μ-=-≈1.76CQ BQ I I mA β=≈'26(1)1.3be bb EQmVr r k I β=++≈Ω 空载时,静态管压降、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分别为:6.2CEQ CC CQ c U V I R V=-≈;308cu beR A r β=-≈-// 1.3i b be be R R r r k =≈≈Ω; 93beus u be sr A A r R ≈⋅≈-+5o c R R k ==Ω3L R k =Ω时,静态管压降、电压放大倍数分别为:(//) 2.3LCEQ CC CQ c L L cR U V I R R VR R =-≈+(//)115c L u beR R A r β=-≈- 34.7beus u be sr A A r R ≈⋅≈-+// 1.3i b be be R R r r k =≈≈Ω 5o c R R k ==Ω。
2.8在图P2.7所示电路中,由于电路参数不同,在信号源电压为正弦波时,测得输出波形如图P2.8(a )、(b )、(c )所示,试说明电路分别产生了什么失真,如何消除。
解:(a )饱和失真,增大R b ,减小R c 。
(b )截止失真,减小R b 。
(c )同时出现饱和失真和截止失真,应增大V CC 。
2.10 已知图P2.10所示电路中,晶体管β=100,be r =1.4kΩ。
(1)现已测得静态管压降U CEQ =6V ,估算R b ;(2)若测得i U 和oU 的有效值分别为1mV 和100mV ,则负载电阻R L 为多少?解:(1)mA R U V I c CECC C 2=-=,A I I C B μβ20/==,∴Ω=-=k I U V R BBECC b 565。
(2)由(//)100o c L ui beU R R A U r β=-=-=-, 可得: 2.625L R k =Ω。
图P2.102.13 电路如图P2.13所示,晶体管β=100,b b r '=100Ω。
(1)求电路的Q 点、uA 、i R 和o R ; (2)若改用β=200的晶体管,则Q 点如何变化?(3)若电容C e 开路,则将引起电路的哪些动态参数发生变化?如何变化?解:(1)静态分析:1122b BQ CC b b R U V VR R =⋅=+1BQ BEQ EQ f eU U I mA R R -==+101EQ BQ I I A μβ==+e (R ) 5.7CEQ CC EQ cf U V I R R V=-++= 图P2.13动态分析:'26(1)2.73bebb EQmVr r k I β=++≈Ω(//)7.7(1)c L u be fR R A r R ββ=-=-++12////[(1)] 3.7i b b be f R R R r R k β=++≈Ω5o c R R k ==Ω(2) β=200时,1122b BQCC b b R U V VR R =⋅=+(不变);1BQ BEQ EQ f eU U I mA R R -==+(不变);51EQ BQ I I A μβ==+(减小); e (R ) 5.7CEQ CC EQ c f U V I R R V=-++=(不变)。
(3) C e 开路时,(//)// 1.92(1)()c L c Lube e f e fR R R R A r R R R R ββ=-≈-=-++++(减小); 12////[(1)()] 4.1i b b be e f R R R r R R k β=+++≈Ω(增大);5o c R R k ==Ω(不变)。
2.12 电路如图P2.12所示,晶体管的β=80,be r =1kΩ。
(1)求出Q 点; (2)分别求出R L =∞和R L =3kΩ时电路的u A 、i R 和o R 。
解:(1)求解Q 点:32.3(1)CC BEQ BQ b eV U I A R R μβ-=≈++(1) 2.61EQ BQ I I mA β=+≈7.17CEQ CC EQ e U V I R V=-≈图P2.12(2)求解放大倍数和输入、输出电阻:R L =∞时;(1)0.996(1)eu be eR A r R ββ+=≈++//[(1)]110i b be e R R r R k β=++≈ΩR L =3kΩ时;(1)(//)0.992(1)(//)e L ube e L R R A r R R ββ+=≈++//[(1)(//)]76i b be e L R R r R R k β=++≈Ω输出电阻:////371s b beoe R R r R R β+=≈Ω+2.13 电路如图P2.13 所示,晶体管的β=60 ,'100bb r =Ω。
(1)求解Q 点、uA 、i R 和o R (2)设U s = 10mV (有效值),问?i U =,?o U =若C 3开路,则?i U =,?o U =解:(1) Q 点:31(1)CC BEQ BQ b eV U I A R R μβ-=≈++1.86CQ BQ I I mA β=≈() 4.56CEQ CC EQ c e U V I R R V≈-+≈uA 、i R 和o R 的分析: 图P2.13 '26(1)952be bb EQ mVr r I β=++≈Ω, (//)95c L u beR R A r β=-≈- //952i b be R R r =≈Ω , 3o c R R k ==Ω。
(2)设U s = 10mV (有效值),则3.2ii s s iR U U mV R R =⋅=+;304o u i U A U mV =⋅=若C 3开路,则://[(1)]51.3i b be e R R r R k β=++≈Ω , // 1.5c Lu eR R A R ≈-≈- 9.6ii s s iR U U mV R R =⋅=+,14.4o u i U A U mV =⋅=。
(c) (d)3.6图P3.6所示电路参数理想对称,晶体管的β均为100,'100bb r =Ω,0.7BEQ U V≈。
试求R w 的滑动端在中点时T 1管和T 2管的发射极静态电流EQ I 以及动态参数A d 和R i 。
图P3.6解:R w 滑动端在中点时T 1管和T 2管的发射极静态电流EQ I 分析如下: ∵22WBEQEQ EQ e EE R U I I R V +⋅+= ∴0.51722EE BEQ EQWe V U I mA R R -=≈+动态参数A d 和R i 分析如下:'26(1)5.18be bb EQmVr r k I β=++≈Ω98(1)/2cd be W R A r R ββ=-≈-++2(1)20.5i be W R r R k β=++≈Ω3.7电路如图P3.7所示,T 1和T 2两管的β均为140,be r 均为4k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