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期末专题复习课件全套
- 格式:ppt
- 大小:22.03 MB
- 文档页数:147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全册完整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课《我们的价值观》,第2课《遵守规则》,第3课《尊重他人》,第4课《爱护环境》,第5课《合作共享》,第6课《担当责任》,第7课《安全规则》,第8课《健康生活》,第9课《自我管理》,第10课《家庭教育》,第11课《学会沟通》,第12课《情绪管理》,第13课《人际交往》,第14课《个人与集体》,第15课《法治观念》,第16课《公民权利》,第17课《公民义务》,第18课《公民责任》,第19课《公民参与》,第20课《国家安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道德与法治的基本知识和观点,提高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2. 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判断力。
3. 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运用道德与法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道德与法治的基本观点和原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案例材料。
2. 学具:笔记本、课本、学习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案例,引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关注,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按照教材章节,详细讲解每个知识点,结合案例进行分析。
3. 讨论:分组讨论案例,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4. 练习: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板书,突出重点知识,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改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相关知识,参加实践活动,提高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由于篇幅限制,本答案仅提供了一份完整的教学文档框架,实际教学内容需根据具体情况和教材进行填充和调整。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的解析: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运用道德与法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复习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聚焦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第四单元《走进法治时代》复习。
具体内容包括:第10课“法律保护我们权利”,第11课“我们与法律同行”,第12课“维护法律尊严”以及第13课“建设法治中国”。
通过复习,学生将深入理解法律基本概念、法律对个人权利保障以及如何在生活中运用法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法治基本理念,理解法律对于社会秩序和个人权利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法治观念,自觉维护法律尊严。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法律基本概念、法律作用和生活中法律运用。
难点:如何让学生将法律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法治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件:包含重要知识点、案例分析和随堂练习。
2. 法律知识问答卡片:用于学生互动讨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个实践情景——小华自行车被偷,引发学生对法律保护公民财产权思考。
2. 知识回顾:引导学生回顾第四单元重点内容,对法律基本概念、功能作用进行梳理。
3. 例题讲解:分析案例,讲解如何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
a.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帮助小华找回自行车。
4. 随堂练习:设计法律知识题目,让学生现场作答,检验学习效果。
6. 法治观念培养: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维护法律尊严,建设法治中国。
六、板书设计板书分为两部分:1. 法律知识框架:列出第四单元主要法律知识点。
2. 案例分析:以小华自行车被盗为例,展示法律解决问题步骤。
七、作业设计案例一:小明手机在公交车上被偷,他应该如何运用法律手段维权?案例二:如果你发现有人破坏公共设施,你会怎做?2. 答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法律知识,给出合理解决方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针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关注法治新闻,解法律在现实生活中应用,提高法治意识。
最新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末复习课件一、教学内容1. 法律与我们息息相关法律的特征与作用法律与生活的关系2. 公共秩序与公共安全公共秩序的含义与意义公共安全的重要性3. 诚信与公平竞争诚信的含义与价值公平竞争的意义与原则4. 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的表现与传承集体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深入理解法律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法治意识。
2. 培养学生遵守公共秩序,关注公共安全的责任感。
3. 引导学生树立诚信观念,养成公平竞争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法律特征的理解,诚信与公平竞争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重点:公共秩序与公共安全的重要性,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板书工具。
2. 学具:教材,笔记本,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法律案例,引发学生对法律与我们生活紧密联系的认识。
2. 讲解:详细讲解法律的特征与作用,公共秩序与公共安全的重要性,诚信与公平竞争的含义与价值,以及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法律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公共秩序与公共安全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诚信与公平竞争的实际案例,以及身边的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行为。
4.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知识点,精选典型例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法律与我们息息相关法律特征:规范性、强制性、普遍性法律作用:规范行为、维护秩序、保障权益2. 公共秩序与公共安全公共秩序:社会秩序、生活秩序公共安全:人身安全、财产安全3. 诚信与公平竞争诚信:诚实、守信、负责任公平竞争:公平、公正、公开4. 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热爱祖国、为国家利益奋斗集体主义:团结协作、互助共赢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法律在生活中起到哪些作用?请举例说明。
七下期末知识点讲义一.基础知识过关(应对选择题)1.青春期身体(生理)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身体外形的变化,内部器官的完善,性器官的成熟。
青春期是人生第二个生长发育的高峰期。
2.既反抗(抵触成人)又依赖父母(希望获得理解、支持与呵护);既闭锁(有心思不思说,不敢说)又开放(找好朋友说);既勇敢又怯懦(不敢表现)出现这些青春期心理矛盾是正常的,是成长过程中需要经历的。
(直面矛盾心理:对。
避免矛盾心理:错)3.青春期的矛盾心理有时让我们烦恼,但也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契机;既有消极作用,又会有积极作用(双重作用),关键看我们怎样正确对待、能否正确调控。
4.直面矛盾心理的方法:①参加集体活动-多参加学校,班级,小组活动②求助他人—求助老师,同学,父母③转移注意力—从一件事转到另一件事上④自我调节—自己的想法写出来,自我暗示,自我解嘲,参加体育活动等5.只有当思想(不是身体)日渐成熟,我们才能真正长大。
思想具体表现为:学会独立思考,培养批判精神,开发创造潜力。
6.独立思考并不意味着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需要参考他人意见。
不人云亦云即不要盲从,而不是听不进他人意见,要能接纳他人合理、正确的意见。
7.批判精神表现为对事情有自己的看法,并且敢于表达不同观点,敢于对不合理的事情说“不”,敢于向权威挑战。
但批判时,要考虑他人的感受,知道怎样的批判更容易被人接受,更有利于解决问题(不是为了否定而批判,批判的目的在于完善和发展)。
要能够换位思考、尊重他人。
8.相互联系:批判精神要建立在独立思维、认真思考的基础上。
思维的独立性是批判的前提和基础。
批判性思维是独立思考的发展,有批判性精神的人一定是一个思维独立性的人。
9.独立思考与批判精神的共同点是:都有自己的观点,都有利于开发创造潜力。
10.一切成就和幸福都离不开劳动和创造,社会实践是创造的源泉。
11.男生女生的生理性别特征是与生俱来的,最显著的生理性别差异来自青春期男女第二性征的相继出现。
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优秀课件全册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法治的基本概念,认识到法治对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
2. 使学生了解法律的特征和作用,学会运用法律知识分析问题。
3. 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的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平衡。
重点:法治的意义,法律的特征和作用,依法维护权利,遵守法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笔记本、教材、道德与法治学习手册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现实生活中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的案例,引发学生对法治的思考。
2. 例题讲解:讲解法治的意义、法律的特征、法律的制定与实施等知识点,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3.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案例,判断行为是否合法,并提出解决方案。
4. 分组讨论:针对法治的重要性、法律与道德的关系等话题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法治的意义2. 法律的特征3. 法律的制定与实施4.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5.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6. 依法维护权利7. 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七、作业设计(1)法治在国家和社会中的作用是什么?(2)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如何?(3)如何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4)遵守法律的意义是什么?答案:(1)法治在国家和社会中的作用是保障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秩序,促进国家发展。
(2)法律与道德相互补充,法律是道德的底线,道德是法律的基础。
(3)依法维护权利的方法包括了解法律规定,尊重他人权利,合理表达诉求,寻求法律援助等。
(4)遵守法律的意义在于维护国家和社会稳定,保护自己和他人权益,促进社会和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认识到法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但在课堂实践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课堂互动性。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了解法律知识,提高自己的法治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