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兆技术及万兆网络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55.11 KB
- 文档页数:10
116.1 I-PON 系统介绍1.1 I-PON 系统构造I-PON 系统是一种融合了IP 广播和G/EPON 技术的先进的万兆宽带广播接入系统,是支撑即将到来的高码率4K、8K、VR 大视频业务的一种FTTH 光纤到户网络,其系统构造如图1所示。
I-PON 系统由位于分前端机房的万兆IP 广播分发机(IP Distribution Line Terminal)DLT 和OLT 局端系统、位于用户侧的I-PON 网关(IP 万兆TU+ONU)等终端设备、ODN无源光分配网等三部分组成。
1.2 I-PON 系统支持业务(1)支持海量的大视频流广播,特别是SDTV 标清电视、HDTV 高清电视、4K/8K 超高清电视和手机小屏视频流的同步广播,能将电视广播流推送到各种IP 化的终端屏幕上(电视机、智能手机、PAD 和PC 等)。
(2)支持SDV 交换式数字视频业务,进一步提高了I-PON 万兆通道带宽的传输效率或利用率。
(3)支持上K 级的视频并发流的VOD 视频点播业务。
(4)支持IPTV 互动电视业务。
(5)支持OTT TV 互联网电视业务。
(6)支持HDS 高速Internet 上网业务。
1.3 I-PON 系统优势(1)在性能上远远超越了广电RF 技术和电信GPON IPTV 技术构建的FTTH 网络,后两种技术与网络只能承载当下的视频业务,几乎无法支持即将到来的4K 和8K 超高清视频业务,满足不了未来的业务需求。
(2)相比于同是万兆网络的10G GPON 网络技术,I-PON 网络技术具I-PON万兆光纤到户(FTTH)网络组网设计和应用文/北京吉视汇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张海峰 张黎明 欧阳捷 张立杰上海大学 李力摘要:本文结合I-PON 的具体实例,从网络拓扑与级联技术的选择、网络设计与系统配置、设备选型与调试开通等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给出了I-PON 网络的设计原则。
关键词:I-PON 无源光分配网 FTT EDFA DLT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I-PON 10Gbps Fiber toHousehold Network (FTTH)Zhang Haifeng, Zhang Liming, Ouyang Jie, Zhang LijieBeijing Jishi Huitong Technology Co.,Ltd.Li LiShanghai UniversityAbstract: This paper combining with a specific example of I-PON technology, it elaborates on the selection of net-work topology and cascading technology, network design and system configuration, equipment selection and debugging and opening, and gives the design principles of I-PON network.Keywords: I-PON ODN FTTH EDFA DLT117.2018年10月 月刊 总第318期有造价成本更低(系统造价几乎只有10G GPON 系统的一半左右)、QoS 质量保证和QoE 用户体验更高、每户享用的广播视频流更大(每户可享用NGbps 码流)三大竞争优势,是当前及其未来几年内,能够建得起的万兆FTTH 光纤到户网。
智慧矿山5G专网+万兆环网融合技术设计与应用研究“智慧矿山,网络先行”,网络是智慧矿山建设的基础,负责矿石采、运、提、选、充填、销各环节自动化子系统、以及管控中心各个子系统的控制与数据连接,是智慧矿山的神经系统。
安徽开发矿业(以下简称安矿)是五矿旗下重点矿山企业,该矿自2019年开始智慧矿山项目研究建设。
通过前期调研设计并结合矿山生产实际,目标是建设“5G专网+万兆环网融合建设+5G无线覆盖工业场景”,打造智慧矿山生产“一张网”,选取皮带巡检机器人、无人有轨电机车、视频智能识别等工业场景,利用5G技术实现设备远程控制,高清视频监控数据回传,推动5G 技术与矿山工业生产的深度融合及应用推广。
1.设计理念通过前期调研和技术交流工作,制定了安矿智慧矿山总体建设技术方案和网络技术架构,将5G技术融入到智慧矿山建设中,利用5G新技术为引领智慧矿山建设新浪潮。
在安矿网络规划方案中,按照网络核心层、传输层、无线接入层三层网络结构设计。
5G+智慧矿山整体架构图(一)在安矿建设小型5GC下沉的专属核心网,采用SA独立组网方式,部署BBU基站、rHUB和pRRU,并结合新建的工业环网,实现数据的高速传输、交换,通过构建5G综合网管软件进行5G设备及基站进行综合管控,通过部署时钟服务器实现井下网络设备的时间同步,最终实现5G核心网的控制面与用户面的本地化管理,由安矿独立运营管理,脱离运营商大网,数据不出园区;本地写卡,本地放号,实现号码自由,最大限度保障工控网络安全。
(二)传输层技术路线采用SPN融合承载网技术,兼容以太网技术,能够承载5G无线通信系统,支持其他以太网交换机直接接入。
充分运用5G网络切片技术,划分为不同的切片接口,切片之间通过时分复用以及Block技术进行调度,以实现矿山井下视频监控、人员定位、环境检测、无线网络的业务之间的独立承载,最终实现多网合一。
(三)无线接入采用5G技术,对比WIFI和 4G,具有大带宽、低时延、终端容量大、安全性高、可靠等特点。
基于FPGA的万兆光纤以太网高速传输系统设计作者:尹虎刘伟李昌杰戚明珠王超徐家齐王鹍来源:《中国新通信》 2018年第4期引言在数据采集领域,单位时间内获取环境感知数据的数据量越来越巨大,对数据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效率与速度提出苛刻要求。
本文设计采用纯硬件描述语言实现万兆以太网UDP/IP 协议及ARP 协议,在精简协议簇的基础上,提高以太网UDP/IP 协议栈的数据通信速度,经验证该方案能够速度能到达到800Mbit/s 以上,能够满足高速数据传输的需要。
一、系统基本架构所设计系统的基本架构如图1 所示,采用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划分几大功能模块如下:10GbE MAC 核、PHY 核、MAC 控制模块、发送和接收FIFO 缓冲模块、协议解析模块、ARP 请求和应答模块、协议打包模块。
整个系统的所有功能模块都采用verilog HDL 纯硬件语言编写实现,包括对MAC 核的初始化配置及控制、协议解析及数据打包;该系统还实现了ARP 请求解析和ARP 应答功能,可以实现大规模系统级联,例如水听器监测系统需要进行大数据量采集,这样多个数据采集卡通过交换机与上位机相连,上位机下发ARP 请求,数据采集卡解析识别ARP请求,发送ARP 应答,上位机获得各个采集卡对应的MAC地址和IP 地址,各个采集卡与上位机形成数据链路。
二、主要功能模块设计2.1 MAC 核的寄存器配置模块本设计调用了ALTERA 的10GbE MAC 核[1]、PHY 核[1],要想让其正常工作必须对MAC 控制寄存器通过Avalon-MM总线进行基本配置。
涉及的主要寄存器配置有:MAC 地址、最大帧长(frame_length)、外部PHY 地址等。
详见10GMAC 核用户手册。
2.2 协议解析模块、ARP 请求解析模块、UDP/IP 数据解析模块SC RX FIFO 是接收缓冲模块,接收MAC 核发送的MAC帧数据,协议解析模块的功能就是对MAC 帧数据进行解析从而判断上位机发来的是ARP 请求还是IP 协议数据包,如果是ARP 请求就进行ARP 协议解析提取上位机的MAC 地址和IP 地址;如果是IP 协议就进行UDP/IP 协议解析提取有用的数据信息。
XXXX大厦结构化综合布线六类系统设计方案二零壹零年XX月目录第1章综合布线系统概述 (2)1。
1智能大厦简介 (2)1.2结构化布线与传统布线的比较 (3)1。
3综合布线系统的结构 (5)1.4综合布线系统的标准或规范 (8)第2章***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 (9)2.1***公司简介 (9)2。
2******的特点和优势 (10)2.2.1******综合布线系统具备以下特点和优势: (10)2。
2.2******综合布线产品具备以下特点: (12)第3章综合布线系统的具体设计 (19)3.1***非屏蔽综合布线系统设计依据 (19)3。
1。
1设计遵循的国际国内标准 (19)3。
1.2安装与设计规范 (20)3。
2设计目标: (20)3.3工程概述 (21)3.4布线系统用户需求分析 (22)3。
5总体方案设计说明 (22)3.5.1信息点统计 (22)3。
5。
2设计概述 (23)3.5。
3各子系统的设计 (24)第4章管线设计建议 (30)4。
1***管线方案 (30)4。
1.1水平线子系统的布线方案 (30)4。
1。
2垂直干线子系统的走线设计 (31)4。
2设备电源管线方案 (33)4.3用户设备与布线系统的连接 (33)4。
3.1电话系统与*** ***系统的连接 (33)4。
3。
2计算机网络与*** ***系统的连接 (33)4。
3。
3保安监控系统与******系统的连接 (34)4。
3.4保安门禁系统与******系统的连接 (34)4.3。
5楼宇自控系统与******系统的连接 (35)第5章系统性能 (35)第6章综合布线系统测试 (39)6.1.1测试原因 (39)6.1。
2测试模型 (39)6.1.3测试标准 (40)6。
1.4ANSI/TIA/EIA-568-B (40)6.1.5ISO/IEC 11801 (40)6.1。
6TSB (41)第7章环境要求 (43)第8章系统服务和认证:...................................................................................................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万兆产品重要指标带宽计算一、计算公式说明交换机的背板带宽,是交换机接口处理器或接口卡和数据总线间所能吞吐的最大数据量。
背板带宽标志了交换机总的数据交换能力,单位为Gbps,也叫交换带宽,一般的交换机的背板带宽从几Gbps到上百Gbps不等。
一台交换机的背板带宽越高,所能处理数据的能力就越强,但同时设计成本也会越高。
一般来讲,计算方法如下:(1)线速的背板带宽考察交换机上所有端口能提供的总带宽。
计算公式为端口数×相应端口速率×2(全双工模式)如果总带宽≤标称背板带宽,那么在背板带宽上是线速的。
(2)第二层包转发线速第二层包转发率=千兆端口数量× 1.488Mpps+百兆端口数量× 0.1488Mpps+其余类型端口数×相应计算方法,如果这个速率能≤标称二层包转发速率,那么交换机在做第二层交换的时候可以做到线速。
(3)第三层包转发线速第三层包转发率=千兆端口数量×1.488Mpps+百兆端口数量× 0.1488Mpps+其余类型端口数×相应计算方法,如果这个速率能≤标称三层包转发速率,那么交换机在做第三层交换的时候可以做到线速。
所以说,如果能满足上面三个条件,那么我们就说这款交换机真正做到了线性无阻塞背板带宽资源的利用率与交换机的内部结构息息相关。
目前交换机的内部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共享内存结构,这种结构依赖中心交换引擎来提供全端口的高性能连接,由核心引擎检查每个输入包以决定路由。
这种方法需要很大的内存带宽、很高的管理费用,尤其是随着交换机端口的增加,中央内存的价格会很高,因而交换机内核成为性能实现的瓶颈;二是交叉总线结构,它可在端口间建立直接的点对点连接,这对于单点传输性能很好,但不适合多点传输;三是混合交叉总线结构,这是一种混合交叉总线实现方式,它的设计思路是,将一体的交叉总线矩阵划分成小的交叉矩阵,中间通过一条高性能的总线连接。
网络工程设计方案一、网络需求分析 (4)1.1 工程项目概况 (4)1.2 信息点分布 (4)1.3 需求分析 (4)二、方案设计原则 (6)三、网络方案设计 (7)3.1 网络拓扑结构介绍 (7)3.2 网络拓扑图 (7)3.3.1 骨干核心层网络设计 (7)3.3.2 核心层网络设计 (8)3.3.3 汇聚层网络设计 (8)3.3.4 接入层网络设计 (9)3.3.5 广域网互联设计 (9)3.3.6 冗余/负载均衡设计 (9)3.3.7 路线冗余 (9)3.3.8 网络设备冗余/负载均衡设计 (10)3.3.9 服务器冗余设计 (11)3.310 IP 地址规划原则 (11)四、网络安全及管理机制 (11)4.1 完善的安全机制 (14)4.2 解决安全威胁 (14)4.3 VPN (虚拟专用网) (15)五、网络设备选型 (16)六、方案的扩展性考虑 (17)当今社会已步入信息社会,信息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因素,信息化已成为当今世界潮流。
而现在,信息化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标志。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企业的生存和竞争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对于大型企业而言,信息化无论是作为战略手段还是战术手段,在企业经营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信息技术作为新技术革命的核心.不仅具有高增值性、成为最具经济活力的经济增长点,而且具有高渗透性, 以极强的亲和力和扩散速度向经济各部门渗透,使其结构和效益发生根本性改变。
信息化已成为当代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力,特别是作为国民经济信息化基础的企业信息化,当前更显得尤其重要,信息化建设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信息化是企业加快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随着近年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深入,企业的运作越来越融入计算机网络,企业的沟通、应用、财务、决策、会议等等数据流都在企业网络上传输,构建一个“安全可靠、性能卓越、管理方便”的“高品质”大型企业网络已经成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关键基石。
万兆网吧方案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智能设备的普及,人们对于上网的需求越来越高。
而作为一个网吧经营者,提供速度快、稳定可靠的网络服务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在建设一个高效网络环境的过程中,采用万兆网吧方案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选择。
一、方案概述万兆网吧方案是一种基于万兆以太网技术的网络建设方案。
该方案将网络传输提速至万兆级别,具备更大的流量处理能力和更低的传输延时,能够满足大量用户的需求。
此外,该方案还可提供更加稳定和安全的网络连接,保障用户的上网体验。
二、网络设备选择1. 网络交换机:在万兆网吧方案中,选择一台高性能的万兆交换机是必要的。
交换机应具备大容量的缓存和多个万兆口,支持高速的数据传输和多种网络协议。
此外,交换机还应具备良好的流量控制和管理功能,以便更好地管理和维护网络。
2. 网络服务器:为了保证网络服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选择一台高性能的服务器至关重要。
服务器应具备较大的存储空间和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能够同时应对大量用户的请求。
另外,服务器还应具备良好的数据传输速度和安全防护功能,确保用户的上网数据安全。
3. 网络设备配件:在万兆网吧方案中,还需要选择适合的光纤、网线等网络设备配件。
光纤是传输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的网络传输介质,适合用于长距离传输和高速数据传输。
而网线则适合用于建立短距离的网络连接,提供稳定的数据传输。
三、网络架构设计在万兆网吧方案中,合理的网络架构设计对于网络性能的提升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种常见的网络架构设计方案:1. 核心交换机:核心交换机是整个网络的中心节点,负责处理和转发大量的数据流量。
核心交换机应具备高速的数据处理能力和大容量的数据缓存,以确保网络的快速传输和稳定连接。
2. 接入交换机:接入交换机是连接终端设备和核心交换机之间的桥梁。
接入交换机应具备足够的端口数量和较好的数据传输速度,以连接大量的用户设备,并提供稳定的网络连接。
3. 服务器架设:根据实际需要,将服务器架设在核心交换机附近,以提供快速而稳定的数据传输服务。
万兆主干综合布线系统解决方案万兆主干综合布线系统是一种高速的网络连接解决方案,可以满足大型企业、机构和数据中心的高带宽需求。
该系统具有高速、高效、稳定的特点,适用于数据传输量大、对网络速度和可靠性要求高的场所。
下面是一个万兆主干综合布线系统的解决方案,包括设计、材料选择、安装和测试等方面。
1.设计方案:首先需要根据需求和预算制定一个系统设计方案。
该方案应包括网络拓扑结构、设备安装位置和网络布线路径。
设计方案还应考虑到未来的扩展需求和网络安全性。
2.材料选择:在选择材料时,应优先考虑高质量的光纤和网线。
万兆主干综合布线系统通常使用多模光纤,根据距离和带宽需求选择合适的光纤类型。
在选择网线时,应选择高质量的Cat6a或Cat7网线,以满足高速和高可靠性的要求。
3.安装过程:布线安装应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包括光纤和网线的拉线、固定、连接和保护。
在进行光纤安装时,应采取适当的光纤断纤和光纤连接方式,确保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在进行网线安装时,应采用合适的接头和连接方式,避免信号干扰和丢失。
4.系统测试:安装完成后,应进行系统测试,确保布线系统的性能达到预期。
测试过程包括光纤和网线的连通性测试、带宽测试、误码率测试等。
如果测试结果不符合要求,应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复。
5.系统维护:维护是确保系统长期稳定运行的关键。
定期检查、清洁和维护光纤连接器和终端设备,预防污染和损坏。
当出现故障或性能问题时,应快速进行排查和修复。
总结起来,万兆主干综合布线系统是一种高速、高效、稳定的网络连接解决方案。
通过合理的设计、选择高质量的材料、正确的安装和系统测试,可以确保系统的性能达到预期并提供可靠的网络连接。
维护和及时的故障排查是保证系统长期稳定运行的关键。
万兆交换机原理万兆交换机(10 Gigabit Ethernet Switch)是一种网络设备,用于高速传输数据。
它采用10Gbps的传输速率,比传统的千兆交换机(Gigabit Ethernet Switch)要快十倍。
万兆交换机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架构设计:万兆交换机采用多端口设计,每个端口都能支持10Gbps的传输速率。
它通常具有多个交换模块,用于连接多个设备和网络。
交换模块之间通过高速背板互连,提供更快的数据传输。
2. 缓存技术:为了提高交换机的性能,万兆交换机通常采用大容量的缓存技术。
缓存可以存储已经收到的数据包,以便后续的转发和处理。
通过缓存技术,可以提高交换机的转发效率和吞吐量。
3. 转发引擎:万兆交换机的转发引擎负责根据数据包的目的地址进行转发。
转发引擎通常采用硬件实现,可以快速地处理大量的数据包。
它可以根据目的地址查找转发表,并将数据包发送到正确的端口。
4. VLAN技术:为了提高网络的灵活性和安全性,万兆交换机通常支持VLAN(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技术。
VLAN 可以将一个物理网络划分为多个逻辑网络,每个逻辑网络可以独立地进行管理和配置。
通过VLAN技术,可以有效地隔离不同的用户和部门。
5. 可靠性和冗余:为了提高网络的可靠性,万兆交换机通常支持冗余功能。
例如,它可以支持多个电源和风扇,以防止单点故障。
此外,万兆交换机还可以支持链路聚合(Link Aggregation)和冗余路径的配置,以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带宽利用率。
通过以上原理,万兆交换机可以提供高速和可靠的网络连接,适用于需要大带宽和高性能的企业和机构。
它可以满足现代数据中心、云计算、视频监控等应用的需求。
利用FPGA设计万兆网络摄像头摘要: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安防领域的需求不断提升,网络摄像头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在各个领域,传统的网络摄像头多采用硬件、操作系统、软件的形式实现,在一些持续性的不间断的场景下可尝试纯硬件结构设计。
本设计采用以FPGA为核心器件,将图像的采集算法、UDP协议传输,通过VHDL语言和Vivado集成开发环境完成顶层文件、COMS控制、FIFO控制、UDP发送、参数配置等模块的设计并进行时序测试等工作,实现以FPGA为核心元器件的硬件式万兆以太网络摄像头的设计。
其并行运算模式大大提升了数据处理速度,硬件电路设计大大提高了稳定性与安全性。
关键词:FPGA 网络摄像头 VHDL语言 UDP协议一、FPGA与其内部结构FPGA通常来说全称为现场可编程门阵列,该芯片实则是在传统的逻辑电路以及门阵列之中开拓而来。
该芯片与ASIC有差异的是,前者实则为半定制的传统电路,该芯片的功能可依靠重复编程以实现所需要的功能,同时在该芯片内部蕴含数量巨大的可编程逻辑器件以及布线资源[1]。
该芯片内涵含有逻辑模块、IO模块以及由内部的连线组建而成的基本逻辑模块阵列,这也是该芯片内的基础单元。
该芯片逻辑功能可以依靠芯片内部的查找表以此实现其预期功能。
触发器可以连接并驱动其他的逻辑电路从而实现各式各样的组合电路和时序电路功能。
二、VHDL语言VHDL语言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发,是一种电路设计的高级语言。
该语言全称为超高速集成电路硬件描述语言,通常来说大部分应用于数字电路领域。
当实体模块的内外部预期功能开发结束后,其余部分的功能需求设计均可以直接调用该模块。
这是使用该语言进行程序设计的一个独有特点,该特点与模块组合的概念雷同[2]。
该语言可依靠自身的科学语言架构以及其语言代码以实现对预期功能的设计。
通过对实体模块的选用,预期功能的详细描述,最终可以完成电路级描述的设计。
该语言的设计形式多种多样,用户可选择自下而上的程序设计流程,亦可以选择自上而下的设计流程;可完成同步异步的电路流程设计。
万兆技术及万兆网络设计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万兆技术及万兆网络设计摘要:本文主要参考了万兆技术的发展,万兆技术的优势和应用特点,分析了万兆技术在校园网网络建设中的需求,阐述了构建万兆园区网的主要架构,并描述和万兆网络布线相关的经验。
关键词:万兆万兆网络一、万兆技术的出现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以太网技术最早出现于1973年,当初的速率只有3M,后来陆续出现了10M、100M、1000M、10G的以太网技术,在30多年的时间里,以太网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增长了3千多倍,推动了各行业信息化的突飞猛进。
2002年6月份,万兆以太网技术基于光纤传输的第一个标准IEEE 获得了通过。
这个统一的标准,使用户在选择时不必再担心厂商之间的产品不能兼容的问题,大大规范了产商之间的竞争。
其最终对万兆以太网技术发展的促进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目前,包括锐捷网络、Cisco、华为3Com等公司在内的多家厂商已推出多款万兆以太网交换机产品,成就了今天以太网技术的全新局面。
万兆以太网采用了以太网媒体访问控制(MAC)协议、以太网帧格式,保留以太网的最大帧长和最小帧长。
万兆以太网是以太网在速度和距离方面的进化,定义了广域网和局域网两种物理层,是一种只采用全双工的技术。
二、万兆以太网的技术特色和应用特征1、从技术角度分析,万兆以太网具有以下特色:首先,万兆以太网相对于以往代表最高适用度的千兆以太网拥有着绝对的优势和特点。
其技术特色首先表现在物理层面上。
万兆以太网是一种只采用全双工与光纤的技术,其物理层(PHY)和OSI模型的第一层(物理层)一致,它负责建立传输介质(光纤或铜线)和MAC层的连接,MAC层相当于OSI模型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
其次,万兆以太网技术基本承袭了以太网、快速以太网及千兆以太网技术,因此在用户普及率、使用方便性、网络互操作性及简易性上皆占有极大的引进优势。
在升级到万兆以太网解决方案时,用户不必担心既有的程序或服务是否会受到影响,升级的风险非常低,同时在未来升级到100G都将是很明显的优势。
第三,万兆标准意味着以太网将具有更高的带宽(10GB)和更远的传输距离(最长传输距离可达80公里)。
第四、在企业网中采用万兆以太网可以最好地连接企业网骨干路由器,这样大大简化了网络拓扑结构,提高网络性能。
第五、万兆以太网技术提供了更多的更新功能,大大提升QoS,具有相当的革命性,因此,能更好的满足网络安全、服务质量、链路保护等多个方面需求。
最后,随着网络应用的深入,WAN/MAN与LAN融和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各自的应用领域也将获得新的突破,而万兆以太网技术让工业界找到了一条能够同时提高以太网的速度、可操作距离和连通性的途径,万兆以太网技术的应用必将为三网发展与融和提供新的动力。
2、万兆以太网还有十分明显的应用特征:1、万兆以太网结构简单、管理方便、价格低廉。
由于没有采用访问优先控制技术,简化了访问控制的算法,从而简化了网络的管理,并降低了部署的成本,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过去有时需采用数个千兆捆绑以满足交换机互连所需的高带宽,因而浪费了更多的光纤资源,现在可以采用万兆互连,甚至4个万兆捆绑互连,达到40GB的宽带水平。
3、采用万兆以太网,网络管理者可以用实时方式,也可以用历史累积方式轻松地看到第2层到第7层的网络流量。
允许“永远在线”监视,能够鉴别干扰或入侵监测,发现网络性能瓶颈,获取计费信息或呼叫数据记录,从网络中获取商业智能。
4、以太网的可平滑升级保护了用户的投资,以太网的改进始终保持向前兼容,使得用户能够实现无缝的升级,一方面不需要额外的投资升级上层应用系统,也不影响原来的业务部署和应用。
以太网技术的持续改进满足了用户不断增长的需求,以太网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如物理介质从粗同轴电缆到细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的扩展,网络功能从共享以太网到全双工、交换以太网的进步,传输速率从10MB到100MB、1000MB乃至10GB 的提升,极大地满足了广大用户对各类应用的需求。
三、万兆以太网在校园网中的应用万兆以太网标准出台,标志着万兆技术成熟,其应用前景非常广泛,各种迅速增长的带宽密集型项目,像高带宽园区骨干、数据中心汇聚、集群和网格计算、合一(语音、视频、图像和数据)的通信、存储组网、金融交易以及政府、医疗保健领域和大学的超级计算研究等,都离不开万兆以太网技术。
教育园区网是万兆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场合。
如今的教育园区网,无论在信息访问量、用户数还是业务应用上,与几年前相比已有极大的改变。
根据近几年权威机构的统计,所有行业的信息访问量排行中,教育行业一直高居榜首,出口访问利用率可以达到97%以上,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现象。
因此,随着高校多媒体网络教学、数字图书馆等应用的开展,高校校园网将是万兆以太网的重要应用场合,利用10GE的高速链路构建校园网的骨干链路以及各个分校区和本部之间的连接,实现端到端的以太网访问,提高网络传输的效率,有效地保证远程多媒体教学、数字图书馆等业务的开展。
高校校园网络建设的主要目的是将校园网络的性能、带宽、主要网络业务进行全网的建设,建设成一个“利用先进、成熟、可靠、稳定、安全的网络和技术,建成一个高带宽、高可靠性、可管理的信息化基础。
”由于高校校园网需要采用大量的多媒体教学,应用系统非常丰富,所以,在校园网中有各种各样的应用业务数据流,当网络流量处于高峰期时,必定会影响到关键业务数据流的响应时间,对于多媒体业务来说,就会有说话结巴、图像出现马赛克的情况。
因此,在高校的信息化建设上,尤其是在网络的建设与应用上,网络的性能至关重要。
也就要求构建校园网络的组网技术必须是高带宽的组网技术,核心交换设备必须支持线速交换,以保证无阻塞的数据交换。
从网络结构设计上,需要考虑到一些高流量多媒体应用的分布式部署,以降低跨骨干网的流量,提高网络的性能。
所以网络建设的重点就落在了对整网的规划和建设上,落在了采用先进的硬件平台上,目的是不言而喻的,以满足未来应用扩展的需要,并对核心和汇聚进行万兆连接实现完整骨干,满足大流量数据的需要。
四、万兆校园网架构设计万兆校园网是成规模的高校网络建设的一个基本方向,这样可以满足多业务、高带宽对网络性能的要求。
但是,考虑到整个网络信息点分布、高流量业务的分布情况,需要建设一个结构化的网络基础架构,才能更充分的利用网络基础资源。
根据目前网络建设的主流趋势,采用树形结构设计整个网络的骨干架构,比较符合网络业务流趋势。
在需要采用万兆链路的场合,可以把网络按照规模分成两层架构和三层架构两种模型。
1、两层网络架构两层网络架构主要分成核心层和接入层。
这种架构适合于信息点规模比较小(比如,1000个信息点以内的网络)、信息点分布比较集中的网络。
如下图:在接入层和用户电脑之间,需要采用千兆连接的场合,由于接入层交换机上行口存在瓶颈,因此,上行采用万兆设计,实现网络万兆骨干,千兆接入的模式。
核心层在设计中,可以采用单核心、双核心、核心环路等各种结构。
2、三层网络机构三层网络架构主要分成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
这种架构适合于信息点规模比较大的网络、信息点分布比较分散的场合。
由于目前常用的接入层交换机大多数是百兆下行,千兆上行的设备,因此,在三层的网络架构中,存在的瓶颈是汇聚层网上的位置。
汇聚层交换机提供多个千兆下行,上行需要扩展成万兆,避免形成性能瓶颈。
如下图:核心层在设计中,可以采用单核心、双核心、核心环路等各种结构。
3、万兆校园网设计案例A、单核心万兆骨干B、双核心万兆骨干C、万兆核心环路五、万兆网络部署经验1、万兆铜缆布线方案综合布线系统差不多每七年会更新一次,从三类到五类系统用了五年时间,超五类系统替换五类系统,仅用了三年的时间,而现在,六类系统已经成熟并日益广泛的应用,在六类系统上实现千兆以太网已经是潮流,而七类系统的标准正在制定和初步执行中,将铜缆布线系统的发挥到极致是万兆铜缆最新目标。
由于包括视频会议、流媒体广播、基于因特网的语音电话(VoIP)、网格计算和存储网络在市场的高速增长,带宽的需求也在飞速的增长。
今天在数据中心的内部连接中,已经实现了万兆光纤的连接。
但业界开始关注成本更低的更易于实现的基于铜缆的万兆解决方案。
基于铜缆布线的万兆系统的第一个用户对象将是数据中心,而到桌面的应用最终可能锁定在千兆以太网。
万兆铜缆以太网出现的主要驱动力是降低了万兆以太网的组网成本,对于大范围的实施万兆以太网来说,利用光纤传输的解决方案已经被证明过于昂贵,因此基于铜缆的解决方案得以被开发和应用。
近来IEEE正在进行一个新的项目,这个项目就是制定基于铜缆的结构化布线系统上运行万兆以太网(10GbE)的传输标准,这个研究小组正在和来自于综合布线、电气、测试仪器和系统设计等方面领先的厂家进行协作。
10G以太网标准也被定名为IEEE 的国际标准。
万兆铜缆以太网10GBase-T标准工作组宣布的布线系统支持的目标如下:1、4连接器双绞线铜缆系统信道2、100米长度 F级(7类)布线信道3、55米长度 E级(6类)布线信道4、100米长度增强型E级(6类)信道10G 6类布线系统如下图:10G 7类布线系统如下图:下图是从面板、信息模块、线缆、配线架到跳线的完整的七类系统万兆铜缆解决方案:2、布线施工中应当注意的问题由于网络综合布线工程实施设计对布线的全过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工程实施的设计机构应慎之又慎。
从整体上来说,在实施设计时首先应注意符合规范化标准。
结构化布线的实施设计不仅要做到设计严谨,满足用户使用要求,还要使其造价合理,符合规范化标准。
国际和国内对结构化布线有着严格的规定和一系列规范化标准,这些标准对结构化布线系统的各个环节都做了明确的定义,规定了其设计要求和技术指标。
其次示根据实际情况设计。
首先要对工程实施的建筑物进行充分地调查研究,收集该建筑物的建筑工程、装修工程和其他有关工程的图纸资料,并充分考虑用户的建设投资预算要求、应用需求及施工进度要求等各方面因素。
如果建筑物尚在筹建之中就确定了结构化布线方案,则可以根据建筑的整体布局、走线的需求向建筑的设计机构提出有关结构化布线的特定要求,以便在建筑施工的同时将一些布线的前期工程完成。
如果是在原有建筑物的基础上与室内装修工程同步实施的布线工程,则必须根据原有建筑物的情况、装修工程设计和实际勘查结果进行布线实施设计;最后是要注意选材和布局。
布线实施设计中的选材用料和布局安排对建设成本有直接的影响。
在设计中,应根据网络建设机构的需求,选择合适类型的布线线缆和接插件,所选布线材料等级的不同对总体方案技术指标的影响很大。
建议在布线中使用一家厂商的系列配套产品,因为布线是一套系统,而不是线缆和元件的简单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