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情
- 格式:docx
- 大小:34.44 KB
- 文档页数:8
(1)省情是一个省的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历史、现状和发展规律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
(2)欠发达、欠开发仍然是现阶段贵州的基本省情,但开发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
(3)贵州省东与(湖南)交界,北与(四川)和(重庆)相连,西与(云南)接壤,南与(广西)毗邻。
(4)贵州地貌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是一个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喀斯特地貌典型发育的山区。
贵州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呈三级阶梯分布。
(5)从面上看,贵州最高地区是西部的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平均海拔2166米,最低地区是东部的玉屏侗族自治县,平均海拔541米。
(6)从点上看,贵州最高点在西部赫章县的韭菜坪,海拔2901米,最低点在东南部黎平县地坪乡水口河出省处,海拔只有148米。
(7)贵州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北部有大娄山(赤水和乌江的分水岭),东北部有武陵山(乌江和沅江分水岭),西部有乌蒙山,中部有苗岭。
(8)贵州的气候类型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特征气候温暖湿润,类型多样。
(9)贵州的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0℃~20℃之间,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东部的铜仁(42.5℃),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西部的威宁(-15.3℃)。
(10)贵州凉都——六盘水。
(11)贵州年降水多在1100~1300毫米之间,属于湿润区,分为3个多雨区和2个少雨带。
第一个多雨区在苗岭西段南坡,雨量最多是晴隆。
第二个多雨区在苗岭东段南坡,雨量最多是丹寨,第三个多雨区在东北部武陵山的东南坡。
贵州雨量最少的是威宁、赫章、毕节一带,其中赫章最少。
(12)贵州主要的灾害性天气有干旱、秋风、凌冻、冰雹,以及倒春寒、秋绵雨、暴雨和大风等。
省内危害最大的气象灾害是干旱,夏旱突出,春旱次之。
(13) 贵州河流以(苗岭)为分水岭,苗岭以北属长江流域,包括牛栏江横江水系、乌江水系、赤水河江水系和沅江水系;苗岭以南属珠江流域,包括南盘江水系、北盘江水系、红水河水系和都柳江水系。
贵州省情总结第一章一、贵州的基本省情:欠发达,欠开发。
封闭是贵州落后的真正原因第二章一、地理环境贵州是位于云贵高原东部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湖南+广西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喀斯特地貌的山区自然条件。
1.喀斯特地貌典型发育的地貌特征。
岩溶地教多。
2.地势西高东低,又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
第一、西部大方县,织金县,普安县以西平均1500米以上,最高威宁彝族回族自治县,平均海拔2166米。
最低东部玉屏县,平均541米。
最高峰是西部赫章县的韭菜坪,海拔2901米。
第二、大方县、织金县、普安县一线向东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思南、江口、三穗、锦屏、榕江及荔波、罗甸。
800-1500米第三、沿河、思南、江口、三穗、锦屏、榕江及荔波、罗甸北界一线的东部和南部边缘地区。
800米以下,最低东部玉屏县,平均541米。
最低峰在东南部黎平县地坪乡水口河出省处,海拔148米。
一地貌特征:喀斯特地貌占61.9%广泛分布石沟、石牙、峰林、峰丛、盲谷、穿洞、竖井、凹地、天生桥、落水洞、跌水、悬挂泉、喀斯特湖。
地下溶洞、暗河、伏流、暗湖、石钟乳、石笋、石柱、石花、石幔、石瀑布、莲花盆、卷曲石。
二地貌类型:92.5%为高原山地和丘陵,山间小盆地仅占7.5%1.北部大娄山,赤水和乌江分水岭1000-1500米2.东北部有武陵山,乌江和沅江的分水岭,主峰为梵净山2572米,是联合国“人与生物保护区网”的成员。
黔金丝猴的生存区。
3.西部有乌蒙山,山脉绵延于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赫章县、水城县、六枝特区,为北盘江、乌江、赤水河、牛栏江的分水岭。
最高峰是韭菜坪2901米4.中部有苗岭,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分水岭,主要山脉雷公山,2178米是世界十大森林旅游胜地之一“物种基因库”大娄山+乌蒙山——苗岭——武陵山三、地理差异:1.东部山地丘陵区,包括梵净山、雷公山以东地区。
2.北部中山峡谷区,包括大娄山以北地区。
3.中部山原丘陵盆地区,包括黔西、织金以东,黄平以西,绥阳以南和镇宁、惠水以北地区。
第一章贵州省情介绍地理地貌贵州省位于中国大西南东部,是一个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富集、民族众多的内陆山区省份,介于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29°13′之间,东靠湖南,南邻广西,西毗云南,北连四川和重庆,东西长约595千米,南北相距约509千米。
全省国土总面积17.6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1.84%,居全国第十六位。
省会贵阳市距重庆长江口岸300多千米,距广西北海直距约500千米。
贵州地貌属于中国西部高原山地,通称贵州高原,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
贵州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
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
境内岩溶地貌发育非常典型,分布范围广泛,喀斯特(出露)面积10.91万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1.9 %,且形态类型齐全,地域分异明显,构成一种特殊的岩溶生态系统,是世界喀斯特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
气候贵州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大部分地区气温在15℃左右,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7月份,最低值出现在1月份。
7月平均气温一般是22℃~25℃,为典型夏凉地区。
1月平均气温为3~6℃,比其他同纬度地区暖和。
年均降水量在1100~1300mm之间,多集中在夏季。
分布趋势是南部多于北部,东部多于西部。
全省有三个多雨区和三个少雨区。
三个多雨区分别位于省之西南部、东北部和东南部。
其中西南部的晴隆县,年均降雨量达1588mm,是全省最多雨量中心。
三个少雨区分别在威宁、赫章县和毕节一带,各少雨区的年降水量在850~1100mm之间。
日照时数在1200~1400小时之间,地区分布特点是西多东少,年日照时数比同纬度的我国东部地区少三分之一以上,是全国日照最少的地区之一。
年相对湿度高达82%,而且不同季节之间的变幅较小,各地湿度值之大以及年内变幅之平稳,是同纬度的我国东部平原地区所少见,气候特点在垂直方向差异较大,立体气候明显,“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第一章贵州省情介绍地理地貌贵州省位于中国大西南东部,是一个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富集、民族众多的内陆山区省份,介于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29°13′之间,东靠湖南,南邻广西,西毗云南,北连四川和重庆,东西长约595千米,南北相距约509千米。
全省国土总面积17.6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1.84%,居全国第十六位。
省会贵阳市距重庆长江口岸300多千米,距广西北海直距约500千米。
贵州地貌属于中国西部高原山地,通称贵州高原,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
贵州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
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
境内岩溶地貌发育非常典型,分布范围广泛,喀斯特(出露)面积10.91万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1.9 %,且形态类型齐全,地域分异明显,构成一种特殊的岩溶生态系统,是世界喀斯特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
气候贵州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大部分地区气温在15℃左右,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7月份,最低值出现在1月份。
7月平均气温一般是22℃~25℃,为典型夏凉地区。
1月平均气温为3~6℃,比其他同纬度地区暖和。
年均降水量在1100~1300mm之间,多集中在夏季。
分布趋势是南部多于北部,东部多于西部。
全省有三个多雨区和三个少雨区。
三个多雨区分别位于省之西南部、东北部和东南部。
其中西南部的晴隆县,年均降雨量达1588mm,是全省最多雨量中心。
贵州省情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了解贵州省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和文化传统。
2. 使学生掌握贵州省的发展历程、主要经济产业及近年来取得的成就。
3. 帮助学生了解贵州省的民族构成、民间艺术和风土人情。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有关贵州省资料的能力。
2. 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能针对贵州省的发展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能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参与,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增强学生对贵州省的热爱,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家国情怀。
2. 培养学生尊重多元文化,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3. 激发学生对家乡的关注和责任感,鼓励他们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通过讲解、讨论和实践,使学生在掌握贵州省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民族认同感。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便于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
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贵州省地理概况:介绍贵州省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地形地貌及自然资源分布。
教材章节:《贵州省情》第一章第一节2. 贵州省历史发展:讲解贵州省的发展历程、重要历史事件及名人典故。
教材章节:《贵州省情》第二章3. 贵州省经济产业:分析贵州省的主要经济产业,如农业、旅游业、工业等,以及近年来的经济发展成果。
教材章节:《贵州省情》第三章4. 贵州省民族文化:探讨贵州省的民族构成、民间艺术、传统节日及风土人情。
教材章节:《贵州省情》第四章5. 贵州省社会进步:展示贵州省在教育、卫生、科技等方面取得的成果,以及当前社会发展的挑战和机遇。
教材章节:《贵州省情》第五章6. 贵州省发展展望:分析贵州省未来发展趋势,引导学生为家乡的发展出谋划策。
教材章节:《贵州省情》第六章教学内容按照教学大纲进行安排和进度,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贵州省情复习资料贵州省情复习资料贵州,位于中国的西南部,是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地方。
这个省份以其壮丽的自然风光、独特的民族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而闻名于世。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索贵州的省情,了解这个地区的历史、地理、文化和经济发展。
一、历史与地理贵州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46年的商代。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贵州曾是楚、秦、汉、唐等多个朝代的疆域。
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贵州一直是中国内地与西南地区的重要通道,这也使得贵州成为了多元文化的交汇点。
贵州地处中国的西南边陲,东临湖南、广东,南接广西、云南,西连四川,北靠重庆。
这个地区地势复杂多样,有山地、高原、盆地等多种地形。
贵州的地理环境为其独特的自然景观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二、自然风光贵州以其壮丽的自然风光而闻名于世。
这里有许多著名的景点和自然保护区,如黄果树瀑布、荔波小七孔、韶关大观、花溪等。
黄果树瀑布是中国最大的瀑布之一,水势汹涌,声势浩大,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荔波小七孔则是一处奇特的地下溶洞景观,洞内有七个相互连接的天然溶洞,形成了壮观的景观。
贵州还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瑞金矿、金沙溪矿等。
这些矿产资源为贵州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同时,贵州还以其独特的喀斯特地貌而闻名,这种地貌在全国范围内独一无二。
三、民族文化贵州是中国少数民族聚集最多的省份之一,这里有多达49个少数民族。
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
例如,苗族是贵州最大的少数民族,他们以其独特的服饰和歌舞而闻名。
布依族则是贵州的第二大少数民族,他们以其精湛的手工艺品和丰富的民间传说而受到瞩目。
贵州的民族文化也体现在其丰富多样的节日和民俗活动中。
例如,苗族的“花山节”和侗族的“苗族大歌”都是贵州重要的传统节日,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学者前来观摩。
四、经济发展贵州的经济发展迅速,特别是近年来的发展势头更加强劲。
贵州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区位优势,成为中国的重要经济增长极之一。
贵州省的基本特点有
贵州省情基本特点:
地貌特征:喀斯特地貌,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坍塌、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以斯洛文尼亚的喀斯特高原命名,中国亦称之为岩溶地貌,为中国五大造型地貌之一。
喀斯特地貌分地表和地下两大类,地表有石芽与溶沟,喀斯特漏斗,落水洞,溶蚀洼地,喀斯特盆地与喀斯特平原,峰丛、峰林与孤峰;地下有溶洞与地下河,暗河。
地貌类型:贵州的地貌类型主要以山地、高原、盆地和丘陵为主。
其中高原山地和丘陵就占到全省总面积的92.5%。
北部有大娄山,海拔1000-1500米,是赤水和乌江的分水岭,其上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娄山关。
东北有武陵山,是乌江和沅江的分水岭。
主峰梵净山,海拔2572米,属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国家级保护植物31种,国家级保护动物19种,有地球绿洲、动植物基因库和人类的宝贵遗产之称,同时也是人与生物保护区网成员。
贵州省情(一)——贵州基本概况省情是一个省的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规律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
《黔志》“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是贵州最形象的概括。
1.地理位置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的东南部,省会贵阳。
东毗湖南、南邻广西、西连云南、北接四川和重庆,介于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29°13′之间,全省东西长约595公里,南北相距约509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8%。
贵州是一个山川秀丽、气候宜人、民族众多、资源富集、发展潜力巨大的省份。
2.区域概况贵州是一个秀丽古朴、气候宜人、风景如画的地区。
省会贵阳更因气候宜人,适合避暑消夏而成为“世界避暑之都”。
唐为黔中道;宋属夔州路;元属湖广行省;明置贵州土司,是为贵州得名的开始,后置贵州布政使司;清改贵州省,省名至今未变。
贵州茅台镇所产的茅台酒被誉为中国的国酒,也是与英国威士忌、法国白兰地一同齐名的世界三大蒸馏酒。
3.行政区划2010年9月,全省设4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2个地区;9个县级市,56个县,11个自治县,10个市辖区,2个特区;505个乡(其中含有252个民族乡),689个镇,109个街道办事处贵阳市(辖7区3县1市)云岩区、南明区、小河区、金阳新区、花溪区、乌当区、白云区、修文县、息烽县、开阳县、清镇市六盘水市(辖1区1特区2县)钟山区、六枝特区、盘县、水城县遵义市(辖3区2市8县2自治县)红花岗区、汇川区、新蒲新区、赤水市、仁怀市、正安县、桐梓县、遵义县、凤冈县、余庆县、湄潭县、绥阳县、习水县、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安顺市(辖1区2县3自治县)西秀区、普定县、平坝县、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辖2县级市9县1自治县)都匀市、福泉市、瓮安县、贵定县、惠水县、长顺县、独山县荔波县、平塘县、罗甸县、龙里县、三都水族自治县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辖1县级市7县)兴义市、普安县晴隆县、贞丰县、册亨县、望谟县、安龙县、兴仁县毕节地区(辖1市6县1自治县)毕节市、大方县、黔西县、金沙县、纳雍县织金县、赫章县、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地理概况气候贵州的气候温暖湿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贵州省情汇总————————————————————————————————作者:————————————————————————————————日期:贵州省情总结第一章一、贵州的基本省情:欠发达,欠开发。
封闭是贵州落后的真正原因第二章一、地理环境贵州是位于云贵高原东部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湖南+广西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喀斯特地貌的山区自然条件。
1.喀斯特地貌典型发育的地貌特征。
岩溶地教多。
2.地势西高东低,又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
第一、西部大方县,织金县,普安县以西平均1500米以上,最高威宁彝族回族自治县,平均海拔2166米。
最低东部玉屏县,平均541米。
最高峰是西部赫章县的韭菜坪,海拔2901米。
第二、大方县、织金县、普安县一线向东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思南、江口、三穗、锦屏、榕江及荔波、罗甸。
800-1500米第三、沿河、思南、江口、三穗、锦屏、榕江及荔波、罗甸北界一线的东部和南部边缘地区。
800米以下,最低东部玉屏县,平均541米。
最低峰在东南部黎平县地坪乡水口河出省处,海拔148米。
一地貌特征:喀斯特地貌占61.9%广泛分布石沟、石牙、峰林、峰丛、盲谷、穿洞、竖井、凹地、天生桥、落水洞、跌水、悬挂泉、喀斯特湖。
地下溶洞、暗河、伏流、暗湖、石钟乳、石笋、石柱、石花、石幔、石瀑布、莲花盆、卷曲石。
二地貌类型:92.5%为高原山地和丘陵,山间小盆地仅占7.5%1.北部大娄山,赤水和乌江分水岭1000-1500米2.东北部有武陵山,乌江和沅江的分水岭,主峰为梵净山2572米,是联合国“人与生物保护区网”的成员。
黔金丝猴的生存区。
3.西部有乌蒙山,山脉绵延于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赫章县、水城县、六枝特区,为北盘江、乌江、赤水河、牛栏江的分水岭。
最高峰是韭菜坪2901米4.中部有苗岭,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分水岭,主要山脉雷公山,2178米是世界十大森林旅游胜地之一“物种基因库”大娄山+乌蒙山——苗岭——武陵山三、地理差异:1.东部山地丘陵区,包括梵净山、雷公山以东地区。
贵州省情概况第一篇:贵州省情概况贵州省情概况贵州省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三大省份组成部分之一,简称“黔”和“贵。
贵州省东邻湖南省、南接广西自治区、西南毗邻云南省、西北与四川省接壤、北面与重庆市相邻。
唐为黔中道;宋属夔州路;元属湖广行省;明置贵州土司,是为贵州得名的开始,后置贵州布政使司;清改贵州省,省名至今未变。
[土地资源]由于构成土地的要素——地貌、气候、植被、土壤以及人类经济活动等组织方式的多样性,造成了贵州土地类型的复杂性,土地类型的数量多,分布具有多样性。
可供农林牧业多向选择,是发展名特优农、林产品的良好基地。
[森林资源]贵州省素有“宜林山园”的美称,由于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发育了类型复杂的森林植被。
常绿落叶阔叶林、近热带性质的沟谷季雨林、山地季雨林、常绿阔叶林中的湿润性的常绿林和半湿润的常绿林,以及大面积的暖性山地针叶林等,在省内都有分布。
在树种组成上,既有生长迅速的杉木、马尾松及各种阔叶树等优质用材树种,也有油桐、漆树、乌桕等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的经济树种。
贵州省森林多集中在黔东南的清水江、都柳江流域及黔西北的赤水、习水一带。
黔东南、遵义两地区的森林面积,占全省森林面积的47.7%,而安顺、毕节、黔西南、六盘水、贵阳市5个地区的森林面积合计仅占24%。
[水资源]全省水资源年径流总量为1039亿立方米,年径流深590毫米,但人均占有量约3000立方米,不到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3,应该说贵州是一个贫水省份。
贵州省河网密度大,河流坡降陡,产水模数高,水能资源十分丰富。
全省水能蕴藏1874.5万千瓦,经济可开发水能资源1633万千瓦,居全国前列,水能资源的开发具有较大的优势。
[矿产资源]贵州已发现矿产110种,探明有储量的矿产74种,探明有储量的矿床1252处,其中,有28种矿产位居全国前5位。
煤炭、铝土、汞矿、锑、锰矿、磷矿、重晶石、金、水泥原料等既是贵州优势矿产,又是中国的重要矿产。
[野生动植物资源]由于贵州省的自然地理具有一系列独特之处,深刻影响到野生动植物的生态环境,从而使野生动植物资源具有一定的地方性特色。
贵州省省情第一篇:贵州省省情第一章贵州基本省情第一节贵州概况贵州简称“黔”或“贵”,辖6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共有88个县(市、区、特区),国土面积17.6万平方公里,其中民族自治地方占全省总面积的55.5%,2012年末常住人口3484万,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6.1%,是一个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丰富、人民勤劳、少数民族聚集、发展潜力很大的省份。
一、历史文化和地理环境贵州是古人类发祥地之一,早在24万年前就有人类居住、活动,有旧石器时代早期的“黔西观音洞文化”,晚期直立人的“桐梓人”,早期智人的“水城人”和盘县“大洞人”,晚期智人的“兴义人”、普定“穿洞人”、桐梓“马鞍山人”、“白岩脚洞人”和安龙“观音洞人”。
春秋以前贵州大部分地区属于“荆楚”的黔中地区,秦朝曾在夜郎地区设郡县、置官吏,公元前28年—前25年郡县制在今贵州地区最后确立,宋朝开宝年间“贵州”开始成为行政区划的名称。
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贵州布政使司建立,使贵州成为当时全国13个行省之一。
清朝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四川统属遵义府改隶贵州,毕节以北的永宁(今叙永)划归四川,广西永丰州(后改为贞丰)、荔波,湖广平溪(今玉屏)、天柱划归贵州,大体形成了今天贵州的地域范围。
贵州文化灿烂,早在夜郎、秦汉时期,有舍人著《尔雅注》三卷,尹珍开“南域之学”传播中原文化。
明初彝族女政治家奢香开设“龙场九驿”,稳定西南政局。
明正德三年(1508年),王守仁谪居龙场(今贵州修文县城),成就“心即理”和“知行合一”学说。
戊戌维新运动中,贵州96名应试举人参加了“公车上书”,占全部上书人数的六分之一。
“五四”运动爆发后,涌现出了邓恩铭、王若飞、周逸群等早期共产主义战士。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挽救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红军和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抗日战争时期,贵州是大后方、西南大通道,为抗战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
贵州省情的期末总结一、概述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全国山地地貌最发达、生态最脆弱的省份之一。
贵州省总面积18.9万平方公里,辖9个地级市和1个自治州,下辖85个县(市、区)。
贵州省地处亚热带与喀斯特区,境内山多、河流众多,地理条件得天独厚,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区位优势。
二、自然地理贵州省地理位置特殊,属于亚热带到暖温带过渡的气候区域,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构造。
整个省份横跨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29°13'之间,南北长约550公里,东西宽约400公里,形状近似菱形。
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呈层峦叠嶂的倾斜态势,地势西高东低。
贵州省地势起伏较大,最高海拔1772米,最低处海拔为366米。
全省山地地形占比约89.3%,平原和丘陵仅占约10.7%。
贵州拥有丰富的山地资源,山脉纵横交错,形成了诸多山峰和峡谷,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
贵州省境内还有众多的河流和湖泊,其中最重要的是贵州的长江支流——乌江和贵州的河湖——赤水河、红水河等。
这些水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并且对于农业、工业发展以及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三、经济发展近年来,贵州省的经济发展步伐很快,以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产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日益兴起,推动了贵州经济的转型升级。
贵州省GDP从2010年的8228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16784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10%。
贵州省2019年人均GDP为1.64万元,已达到中等偏上水平。
贵州省的主要经济支柱是农业、工业和服务业。
农业方面,贵州省拥有广袤的耕地和丰富的水资源,种植业发达,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等。
工业方面,贵州省以煤炭、冶金、化工等传统产业为主,同时发展以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
服务业方面,旅游业、金融业、物流业等都是贵州省的重要支柱产业,对经济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贵州省情概况贵州省简称“黔”或“贵”,位于中国西南地区的东南部,东毗湖南,南邻广西,西连云南,北接四川和重庆,是一个具有地理环境独特、山川秀丽、资源富集、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文化多元、发展滞后、开发潜力较大等特征的省份。
1、地理环境独特。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部斜坡,地势西高东低,自西部和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
贵州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其地貌的显着特征是山地多,山地和丘陵占全省总面积的92.5%。
贵州还是世界上岩溶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喀斯特出露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61.9%。
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贵州的美丽与神奇。
2、贵州山川秀丽。
贵州是喀斯特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
全省具有开发价值的旅游景区(点)共1000多处,奇山秀水、瀑布峡谷、溶洞石林等构成了迷人的“天然公园”。
其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8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个;国家级森林公园有21个;还有6个国家地质公园和万山国家矿产公园。
3、贵州资源富集。
贵州能源资源优势明显。
全省能源资源以水能和煤炭为主,素以“江南煤海”著称,煤层中还蕴藏着大量可开发利用的煤层气。
贵州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全省已发现矿产(含亚矿种)128种,其中76种探明了资源储量。
贵州磷矿基础储量位居全国前例,是国内铝土矿三大产区之一。
贵州生物资源种类繁多。
全省野生植物中,可供食用的500余种,工业用植物600多种,美化、绿化及抗污染植物240种。
4、贵州历史悠久。
贵州是中国古人类发祥地之一,早在24万年前就有人类活动在贵州高原的土地上,创造了贵州的史前文化。
明永乐11年(公元1413年),贵州成为省一级行政区。
清雍正年间,贵州的疆域基本形成。
贵州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1935年中央红军在贵州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
5、贵州民族众多。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
全省有49个民族成份,少数民族成份个数仅次于云南和新疆,居全国第三位。
世居少数民族有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水族、回族、白族、瑶族、壮族、毛南族、蒙古族、仫佬族、羌族、满族等16个。
贵州省情
学生姓名:陈俊宇
学号:201409080320 年级:2014
专业班级:经济2班
我的家乡是安顺
我的家乡是漂亮迷人而又富有文化底蕴的安顺市,它既有景色迷人的特色景点又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到处充满了人文气息。
又有好吃的特色小吃,在贵州有“穿在贵阳,吃在安顺。
”一说。
安顺素有“中国瀑乡”、“屯堡文化之乡”、“蜡染之乡”、“西部之秀”的美誉。
安顺可以旅游的地方相当多,安顺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甲类旅游开放城市,世界喀斯特风光旅游优选地区,全国六大黄金旅游热线之一和贵州西部旅游中心。
风景区面积占幅员面积的12%以上,远高于全国1%和贵州省4.2%的比例。
由于地处中国华南喀斯特地貌中心,是喀斯特地貌发育最成熟、最典型、最集中的地带,江河峡谷纵横交错,峰丛石林、森林湖泊、暗河泉水星罗棋布,100多个瀑布、1200多个地表溶洞密布,构成一幅幅绚丽多姿的立体画卷。
安顺境内有国家级、省级、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达115处,了5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黄果树、龙宫、夜郎洞、格凸河、红枫湖),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九龙山森林公园),1个国家
级地质公园(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3个省级风景名胜区(关岭花江大峡谷、普定梭筛、平坝天台山——斯拉河)和3个市级风景名胜区(安顺屯堡、安顺宁谷天落湾、镇宁普里山)以及众多的尚未纳入规划的景观多处。
有国家级重点民族村寨3个,省级重点民族村寨300个;省级艺术之乡5个。
安顺拥有两个国
家AAAAA级风景名胜区——黄果树风景名胜区和龙宫风景区、两个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镇宁夜郎洞风景区和红枫湖风景区、一个国家AAA级风景名胜区——九龙山国家森林公园。
其中最出名的莫过于黄果树大瀑布,它是世界第二大瀑布,也是中国第一大瀑布,每年到这来游玩的人都特别多,安顺也因此迎来飞速的发展。
安顺市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贵州省最早设立县治的古城之一。
有着自己独有的方言体系以及自古流传的传统工艺,和人文风俗。
安顺蜡染:被誉为“东方第一染”,已进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分为苗族蜡染和布依族蜡染,以其蕴含的民族意识、图腾崇拜、历史文化意韵而成为享誉海内外的名族民间工艺。
制作流程为选料——浆布——熔蜡、点蜡作画——染色——脱蜡——漂洗晾干。
图案分为自然纹样和几何纹样两大类,手法既有写实又有写意,“冰纹”是传统蜡染的特征。
安顺蜡染从古至今,代代传承,分布广泛,并不断发扬光大。
在全世界都享有美誉。
屯堡花灯:被列入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是贵州西路花灯的代表。
分为花灯歌舞和灯夹戏两大类,具有情意缠绵和幽默机智两大特点。
上千首花灯曲调多在逢年过节时,在亮灯、盘灯、开财门、贺灯等表演程式中,以张灯结彩舞扇挥帕
的载歌载舞形式,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欢乐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屯堡地戏:被誉为“中国戏剧活化石”,首批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是盛行于屯堡区域的古老民间戏曲。
主要表演形式是唱和跳。
唱,有戈阳古腔遗风,唱腔朴实、古朴、高亢,领唱伴唱相间;跳,是搬演古代征战的打斗,激扬、奔放、粗犷。
地戏的主要特点是演员头戴木刻面具,伴奏仅有一锣一鼓,剧本保持宋元讲唱文体格式,没有生、旦、净、丑行当之分。
成为安顺屯堡文化的有形载体之一,有历史学、文化学、戏剧学、民俗学等方面的重要价值。
屯堡山歌:被列入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是屯堡人喜爱的民间艺术之一。
屯堡山歌多以七言为句,四句成调。
用词遣句宽泛自由,见物抒情,见事生意,善用比兴夸张手法,类型有四句歌、盘歌、疙瘩歌、飘带歌等。
形式有多人轮流对唱、男女分组对唱等,你唱我和,充满了智慧、诙谐,具有开放、坦诚之美,历年的山歌大赛,成为屯堡人的万人盛典活动之一。
此外安顺还有其他的风俗人情,只要你来到这座城市,一定会迷上它!
此外,安顺的小吃也闻名于贵州有着各种各样的特色小吃:花江狗肉
选用当地良种狗,以黄狗为上品,黑狗次之。
加工时,将肥壮带皮狗肉刮洗烧制干净,以文火清炖,将肉炖至熟而不烂,香而不
膻、油而不腻、嫩软可嚼又抿牙耐品即可,配料选用黔中十多种特产药料香料煎制,色香味俱佳,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保健食品,在全国各地有数千家花江狗肉火锅馆。
荞凉粉
选用贵州高原特产甜芥和天然深井水加工而成,食用时可切成片,也可刮成条状。
佐料很特殊,除一般的酱、醋、葱、蒜、姜、香油外,撒上油炸黄豆、花生米,加上辣椒油和安顺有名的豆腐乳,食之爽滑可口,其味甚佳,有荞子的清香味,围摊吃食者络绎不绝。
肠旺面
是以新鲜猪大(肥)肠和猪血旺为主要配料,大肠又以多种佐料以文火炖至适当,血旺稍烫即可,面条选用本地特制湿面,加上脆哨、红豆、豌豆尖等配料,面条红脆,汤色鲜红,辣而不猛,味道浓香。
是贵州极负盛名的小吃。
油炸鸡蛋糕
选用优质米和大豆,浸泡后磨成浆,再盛入六角型的铁皮盒子,加入鲜肉馅,放入滚油锅中炸成,其外脆里嫩、酥软相宜、肉馅鲜美。
油炸粑稀饭
先将米面搅熟成糊状盛入碗中,再从滚油中将炸得黄脆的糯料豆沙粑捞起放进去,然后舀上一勺黔中特产“引子”,浇上一瓢滚油便可,油而不腻,内酥外软,十分可口。
水晶凉粉
又称冰粉,用木瓜籽加工而成,用料齐全、讲究,除撒放核桃仁、花生粒外,玫瑰糖、冬瓜片、红枣等配料是少不了的,酷热天气,喝上一碗清凉爽口,驱暑解渴。
冲冲糕(松糕荸粉)
先以糯米面用水和成颗粒,放进特制的大锡壶上用蒸汽蒸熟,再置于荸荠粉里冲开水搅拌而成,然后加上玫瑰糖、芝麻、核桃、花生粒、冬瓜条等佐料、食之味美、香甜,松软可口。
波波糖
内有冰糖,芝麻,花生等。
类似酥糖,呈椭圆球形,甜酥爽口。
左记豆腐丸子
呈圆球状,内空心。
外酥,内香软多汁,入口回味无穷。
店家有专门配的作料(折耳根,辣椒等配制的酱汤),通常的食用方法是用勺或筷子把豆腐丸子压成碗状,然后放入作料。
一口一个,鲜香无比。
丝娃娃
手掌大的一张面皮上,加上海带、豆芽、酸萝卜、腌菜、鱼腥草、芹菜等配菜,将面皮的3/2用五指抓紧,露出一个口子,就像包裹一个小娃娃一样,把调配好的汤汁灌入其中,整个送人嘴中,回味无穷。
怪噜饭
在原蛋炒饭的基础上加入辣椒、腊肉、肉丝、蔬菜等配菜,再佩佐特质小菜,符合贵州人喜欢辣的口味,生意火爆。
园子
经过加工的豆腐丸子油炸之后,加上每家秘制的辣椒,豆腐的清爽加上辣椒的香辣,让人胃口大开,据说这是困难时期的人们用豆腐充当肉来解馋想出的办法。
付油包子
使用猪夹心肉500克、料酒、盐、酱油、白糖、味精、胡椒粉、姜沫、葱花、骨头汤等适量。
将夹心肉剁成肉沫,加调料拌匀,将骨头汤慢慢加入。
用劲搅至起粘性成为鲜肉馅;然后将发酵面团擀开成面皮,刷上猪油,撒少许熟粉,卷成长条状,逐个用手心压成中间厚、周边薄的圆皮,包入适量的馅心,边包边捏褶皱、收口成包子生坏,入笼用旺火蒸约10分钟即成。
包子鲜软,馅心细嫩,味咸鲜香,因内有层次,故称为破酥,为安顺地区名小吃。
安顺不但吃的丰富而且玩的精彩,欢迎你来到安顺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