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机械能省功吗.ppt
- 格式:ppt
- 大小:970.00 KB
- 文档页数:21
图片实验12 功和机械能简单机械教材图片实验解读实验01演示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操作:①将滚摆向同一方向滚动,使得两侧的悬线在滚轴上缠绕足够多,到一定高度后由静止释放滚摆②将摆球拉到位置A处由静止释放。
现象:滚摆和单摆均先下落后又上升,下落时越来越,上升时越来越分析:下降时,重力势能,动能,上升时,动能。
重力势能结论: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
实验02 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操作:①用测力计测出物体的重力,记为G。
用定滑轮将该重物提升h高度,记下测力计示数为F1,测力计移动的距离为s。
再用动滑轮将该重物提升h高度,记下测力计示数为F2,测力计移动的距离为s2②使用定滑轮时,改变拉力的方向,观察测力计示数的变化。
现象:①F1 G,s1 h;F2 G,s2= h①使用定滑轮时,改变拉力方向测力计示数结论:使用定滑轮可以改变,但不省力,使用动滑轮不改变力的方向,但可以。
使用定滑轮既不能省距离,也不会费距离;使用动滑轮会。
实验03 使用动滑轮是否省功操作:用测力计将钩码级缓提升一定高度h,读出测力针示数,即钩码重G。
用测力计并借助一个动滑轮将同样的钩码级缓提升相同高度,测量出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读出测力计的示数F。
现象:计算出直接提升重物升高h做的功为W1=;计算出使用动滑轮提升同一重物升高同样高度h拉力做的功W2= ;比较发现W1 W2。
结论:使用动滑轮.习题训练例1.小明在实验室看到一科学玩具——牛顿摆,如图1甲所示,它由支架、细线和5个完全相同的钢球组成,每个钢球通过两根无弹性细线固定在支架上,并紧挨着排列在同一水平直线上。
拉起最左侧的钢球,释放后,它像单摆一样向右摆动撞击相邻钢球,仅把最右侧的钢球撞出,其他球几乎静止不动。
这引发了小明的思考:为什么碰撞后仅有一个球摆动,而其余球仍然保持静止?于是他提出问题:被撞而摆动的钢球数量与哪些因素有关?接着他做出以下猜想:①可能与撞击球撞击时的速度大小有关;①可能与撞击球的数量多少有关;将牛顿摆等效为单摆模型,如图1乙所示是一个钢球撞击其它钢球的情形,五个钢球自左向右标为A~E球。
课题:9-5探究使用机械省功吗第1、2 课时主备课人:祁宗杰使用人:使用时间:【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
(2)知道什么是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3)知道什么是势能及影响势能大小的因素。
(4)知道机械能和机械能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2.方法与过程:(1)通过观察和分析,知道机械能和势能的相互转换(3)体验用类比方法,加深对物理概念理解的过程,学会迁移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1)有应用科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积极性。
(2)通过探究,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主动学习的兴趣。
【导入新课】引入、提问:使用杠杆、滑轮这些简单机械能够省力,是不是也能省功呢?【指导自学】自学指导一:认真阅读课本P112,看演示实验后回答下列问题:1. W2____W12. 使用机械是否省功?自学指导二:认真阅读课本P113,3分钟后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叫有用功、总功和额外功。
2. 什么叫机械效率?计算公式是什么?【检测交流】检测一:1、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50N的重物在2s内提升0.5m,若动力做的额外功是5J,求:(1)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动力做功的功率。
检测二:2、建筑工地上,工人用一个动滑轮将重720N的重物,工人所用拉力为450N.求:该动滑轮的机械效率【小结及作业】堂清和本节导与练附:【板书设计】第五节探究-使用机械能省功吗一、功的原理1.使用机械不能省功。
这个结论叫做功的原理。
2.功的原理对任何机械都适用。
”G图123.提问: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为什么人们还要使用机械呢?(课文后“想想议议”)要求答出:可以省力,或省距离,或改变动力的方向,使用方便等好处。
教师板演讲解。
首先弄清已知条件、物理过程。
教学反思:。
五.探究―使用机械能省功吗?一、教具滑轮、钩码、线、弹簧秤、铁架台、刻度尺.二、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提问:功的原理是什么?2.演示(按图1装置)并提问.用图1的滑轮来提升重5N的物体,理论上在细绳端需要加多大的拉力?要求一名学生板演,(省一半力,应为2.5N)问:实际上F=2.5N行不行,为什么?问:怎样能知道F实际是多大?(实验测量——实践是检查真理的唯一标准)(肯定实际上F>2.5N)问:实际使用动滑轮提升重物时,人所做的功与直接提升重物所做的功相比较,大小如何?这与功的原理是否矛盾?(不矛盾,功的原理说使用机械不省功)问:我们希望上述两个功越接近越好还是差距越大越好?(引入新课)二、进行新课1.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1)演示实验:用弹簧秤匀速拉动绳端,使重物G升高.从弹簧秤读出拉力F的值,用刻度尺测出重物提升的高度h和弹簧秤移动的距离s.以下边讲边板书:“实验数值G=5N,h=0.5m,F=3N,s=1m.弹簧秤的拉力(动力)对动滑轮做的功:W2=F·s=3N×1m=3J,直接用手提高重物同样的高度需要做的:W1=G·h=5N×0.5m=2.5J”(2)提问:由实验可以看到W2>W1,这是为什么?(3)总结并边讲边板书①在用动滑轮提高重物的实验中,用来提高物体的功对我们是有用的,是必须做的.板书:“1.有用功(W有用):利用机械工作时对人们有用的功叫有用功”问:本实验中的有用功是多少?答:W有用=G·h=5N×0.5m=2.5J.②本实验中,用来克服摩擦及把动滑轮和绳子提升做的功对我们没有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这种功叫额外功.使用任何实际机械做额外功是不可避免的.板书:“2.额外功(W额外):对人们没有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做额外功”③有用功加额外功是动力对机械总共做的功,叫总功.板书:“3.总功(W总):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总和叫总功”问:本实验中总功W总=?W总=F·s=F·2h=3N×1m=3J.问:本实验中做的额外功是多少?答:W额外=W总-W有用=3J-2.5J=0.5J.2.机械效率问:根据以上实验,你能算出有用功在总功中占的百分比吗?学生演算,答出计算过程和结果.答:83.3%.教师小结并板书:“4.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教师指出:表示机械效率的字母的读音.机械效率一般用百分数表示,没有单位.问:某起重机的机械效率是70%,它表示什么意思?答:使用起重机提升重物时所做的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是70%,也可以说有用功在总功中占有70%,另30%做的是额外功.3.提高机械效率的意义及方法举例.三、巩固练习例题:用图2所示滑轮组把重600N的货物匀速提高2m,所用的拉力是375N,求总功、有用功和这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