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运用英语做事的习惯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学生运用英语做事的习惯

在的英语学习和英语教学工作中,我觉得要学好英语,必须要培养自主创造力,但要培养创造力首先就是要培养的思维能力。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过说过:“真正的学校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可见,有效地利用多种途径和方法来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智慧的发展,是目前构成课堂教学技巧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对于培养学生更好的运用英语的语言能力及表达能力,以便将来在生活中灵活的应用,通过学习和实践,我对启发式教学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体会:

一、启发

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的学习的一种指导思想。教学启发方法与技巧思想及实践中外教育史上是源远流长的。

在我国,孔子启发教育的涵义是: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又弄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启示他的思路: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开导他的表述。

德国民主主义教育第斯多惠认为“教育就是引导”,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这是启发性教学的首要原理,也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和标志,“教师只有在起引导作用时,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儿童的主动性。”他建议:教学要启发学生的智力,使他们能够“探求、考虑、判断、发现。”他的名言是:“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教学生去发现真理。”

通过学习发现,优秀教师教学总是注重启发诱导学生,使之明事理。引导学生而不牵着学生走;鼓励学生而不强迫学生走;启发学生而不代替学生。师生融洽,学习愉快,又能独立思考,这就叫做善于自发诱导。

综上所述,可见启发式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发挥着多么重要的作用。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遵循教学的客观规律,以高超精湛的技艺适时巧妙地启迪、诱导学生去学习,帮助他们学会动脑筋思考和语言表达,生动活泼、轻松愉快地获得发展。

二、启发教学的原则与要求

由于启发式教学的实质许多教师都没有真正领会,或者对启发式教学方法与技巧运用不当或运用不纯熟,在教学过程中会经常出现“启而不发”的现象。我在我的课堂教学中就时常遭遇这样的尴尬,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可能学生本身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不能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对教师的启发引导反应迟缓。二是可能教师的问题缺乏启发性,所提的问题太抽象,或者跳跃太大,缺乏循序渐进,致使学生的思维跟不上。为此,我认为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时,应考虑遵循以下原则:

(一)关键性原则

课堂上进行启发式教学,教师要启在关键上,启在要点上。这就要教师分清主次,学会抓主要矛盾。一堂课是由几个环节组成的,要善于抓住课堂教学中每个环节的要点,找出各个环节不同的关键,这样才会使启发式教学的方法与技巧发挥应有的作用。(二)及时性原则

进行启发式教学,要像知时节的春雨,当需要时即发生,也就是说启发要及时。而要做到启发及时,就要注意创设情境。通过必要的设疑、铺垫及一系列的启发、诱导,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高度紧张而活跃。这时,教师如抓住本质、在要害处稍加点拨,启发的效果就会很明显。要尽量避免超前启发和滞后启发。

(三)实效性原则

设计启发式教学时,要充分了解教学对象的年龄特征,身心发展规律,已有知识水平,接受能力,以及性格爱好等,做到讲求实际、讲求实效、启而有发、问而有答、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对于不同层次学生设置不同层次启发。这样能够保证启发的全面性和时效性。

(四)双向性原则

我们都知道,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为主体。但教师的“导”是为了引导学生正确的思维,而不是代替学生走路。课堂气氛压抑,必然会影响学生的情绪,不利于启发式教学的进行。要做到这一点光靠教师在课堂上的努力还不够,还要靠教师平时与学生建立起来的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就需要我们说到的双向性原则。双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发扬民主,创造良好的信息交流的课堂氛围,做到在愉快、和谐的情境中进行多种形式的启发。

(五)引导性原则

启发的目的在于启动学生的思维,为此应引导学生动脑,使他们通过思维来主动地理解知识,接受知识。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启发式,除了遵循上述基本原则外,我们首先应该更新我们的观念。在运用启发式教学时也要讲究方法与技巧,不能误把“满堂问”当作启发式教学方法与技巧的法宝。提问启发,仅仅是启发教学方法与技巧的一种形式和方法,而不是它的全部。“满堂问”看起来很“热闹”,其实如果不注意设问的对象、质量、层次,不注意启发的目的,自始至终都是一个样子,一个架式,学生没有进入被启发的角色,这样的问,问得更多,效果也不会大甚至是浪费时间。通过实践,我总结归纳如下常见的方法:

一、创境法

教学中创设一定交流的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感氛围中学习,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例如,我在讲My Favorite Instrument这个单元时,让学生学会如何介绍自己学会的乐器并如何演奏。我创设了,学生表演,并解释说明的方法,这样学生不但理解了这一词的用法而且由于借助于情景记忆印象很深且不易忘记。

二、激情法

课堂教学不仅有师生之间知识信息的传递,更有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那种明朗的、乐观的心情有助于思泉喷涌,而郁郁寡欢苦闷心情则抑制人的思维。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像音乐指挥那样激起学生的情绪,使之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从而为进一步启发奠定良好的基础。课堂上激情启发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1、通过放录像、录音或生动讲述,使学生仿佛身如其境,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情不自禁地去思维、去探索。例如,我教“snack around the world”一课时,我就放了一些关于各地美食的图片,那些不同地域的美食带给学生更像了解的欲望,这样为我进一步启发学生理解课文起到了良好的效果。2、找一件能引起学生丰富想象的物品,使学生睹物思情,如英语课教介绍家人一课时,教师让学生拿出自己家庭照片,然后用英语介绍,借以激发学生的家庭观念及热爱父母的心情。从生理学上来说,教师的自信、兴奋、惊奇、赞叹,对学生的活动起很大的作用。因而教师在课堂上要饱含感情,并通过自己健康向上的感情去感染学生,使他们从中受到鼓舞和鞭策,调动起思维积极性,体验到成功的欢乐。

三、设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