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概论[1]
- 格式:ppt
- 大小:476.50 KB
- 文档页数:14
《物流管理概论》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作用和目标。
2. 掌握物流系统的组成及其各个环节。
3. 理解物流规划与战略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 熟悉现代物流发展趋势及其对企业的挑战和机遇。
二、教学内容1. 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与作用1.1 物流的定义与分类1.2 物流管理的目标与原则2. 物流系统的组成与运作2.1 物流系统的基本组成2.2 物流各个环节的功能与协调3. 物流规划与战略管理3.1 物流规划的基本原理与方法3.2 物流战略管理的核心要素4. 现代物流发展趋势及对企业的影响4.1 电子商务与物流信息化4.2 供应链管理及其发展趋势4.3 绿色物流与可持续发展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物流案例,让学生了解物流管理的实际应用。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物流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参观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物流企业,了解物流运作现状。
四、教学资源1. 教材:《物流管理概论》及相关辅助教材。
2. 课件:PowerPoint演示文稿。
3. 案例资料:相关物流案例分析。
4. 网络资源:物流相关信息及发展趋势。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参与、小组讨论、作业等(30%)。
2. 期中考试:闭卷考试,测试基本概念、原理与方法(30%)。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授课方式:理论讲授与实践相结合。
3. 教学进度安排:6.1-6.4: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与作用6.5-6.8:物流系统的组成与运作6.9-6.12:物流规划与战略管理6.13-6.16:现代物流发展趋势及对企业的影响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与作用物流系统的组成与运作物流规划与战略管理现代物流发展趋势及对企业的影响2. 教学难点:物流系统的优化与整合物流规划与战略管理的实施现代物流发展趋势下的企业应对策略八、教学活动设计1. 导入:通过物流相关的时事新闻,引发学生对物流管理的兴趣。
《物流管理概论》课程教案一、课程简介《物流管理概论》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以及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物流在企业运营中的重要性,掌握物流规划与控制的基本技能,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和竞争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特点和作用。
2. 掌握物流规划与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了解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新技术应用。
4. 培养学生的物流管理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与特点1.1 物流的定义与分类1.2 物流管理的目标与原则1.3 物流管理的特点与作用2. 物流规划与控制原理2.1 物流规划的基本流程2.2 物流网络设计与优化2.3 库存管理策略与方法2.4 物流成本控制与绩效评估3. 物流行业发展趋势与新技术应用3.1 物流行业的发展历程与现状3.2 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3.3 新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案例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案例。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物流管理案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物流企业,了解物流运营实际情况。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
2. 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物流管理基本概念、原理的掌握程度。
4. 期末考试:全面考察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和实际应用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物流管理概论》,作者:张晓宁。
2. 辅助教材:《现代物流管理》,作者:王明。
3. 网络资源: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官网、物流技术与应用杂志官网等。
4. 物流管理软件:如物流仿真软件、库存管理系统等。
5. 教学视频:物流企业运营实况、物流管理案例分析等。
七、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
《物流管理概论》第⼆版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及案例分析参考《物流管理概论》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章绪论1、名词解释:(1)物流(2)物流管理(3)现代物流(1)物流: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
包装、流通加⼯、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2)物流管理:所谓物流管理,就是在社会再⽣产过程中,根据物质资料实体流动的规律,应⽤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法,对物流活动进⾏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使各项物流活动实现最佳的协调与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
(3)现代物流:现代物流是指基于现代物流服务、现代物流管理、现代物流技术和现代物流经济的⼀种物流形态。
2、对物流的科学分类如何理解?徐寿波院⼠提出的分类⽅法综合性、系统性最强。
物流的科学分类问题是物流理论中的基础问题,其重要性不容忽视。
3、现代物流的特征有哪些?1、现代物流服务特征(1)物流服务多元化与多样化这⾥的物流服务,是从物流需求⽅来讲的其能够得到的物流服务。
真正的现代物流,并不是只有简单的⼏种物流服务形式,⽽应是多样的,各种所有制的物流服务企业都有,它们可以分别提供从简单到复杂、从单⼀到综合的各种类型的物流服务。
既有第三⽅物流、第X⽅物流服务,也有专门的仓储、运输等服务。
(2)物流服务专业化与综合化这⾥的物流服务,是从物流企业所能够提供的服务这⼀⾓度⽽⾔的。
根据科学的企业合作⽅式,在现阶段就是供应链的理念,各类企业应在链条中发挥不同的作⽤,最终达到整个链条的顺畅运⾏。
对于物流企业⽽⾔也是如此,并⾮只能发展综合性的物流企业,专业化的物流企业必不可少,地位重要。
各类物流企业应各司其职,协调合作,最终为物流服务需求⽅提供流畅的系列化、专业化、⾼⽔平的物流服务,以形成整体意义上的综合物流服务,使物流服务需求⽅能够以最为便利的条件,获得最为完善的物流服务。
(3)物流服务规范化与标准化对于物流服务需求⽅⽽⾔,物流服务就是⼀种产品,产品就需要有相对稳定的规格、外部特征和标准,因此物流服务必须满⾜这种要求,也具有相对稳定的规范和质量标准。
第一章现代物流与物流管理第一节现代物流与物流管理一、物流与物流管理的定义1、物流与物流管理的定义物流(logistics ):物品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包装、搬运、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为了准确地理解物流的定义,应把握以下几点:(1)物流是一个系统,是各种物流要素的集成。
运输、装卸、储存、包装、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是物流的基本构成要素,而不是完整的物流。
(2)定义中的“物品”不只是指最终产品,还包括生产所用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和伴随商品销售的包装容器、包装材料,以及生产和消费过程所产生的废弃物。
(3)这里所说的“需求者”,除一般意义上的消费者外,还包括制造商、供应商、批发商、零售商等“中间需求者”。
(4)物流不是传统的“物资流通”的简称。
在我国,长期存在“物资流通”这一术语,不过,这一用语是指传统的生产资料流通,主要指生产资料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的转移过程,虽然也包括物流活动,但更强调生产资料所有权转移,即物资(生产资料的约定俗称用语)的“商流”。
物流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 :为了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用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对物流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
2、传统物流与现代物流的区别二、现代物流的产生和发展1、实物配送阶段(Physical Distribution )2、综合物流阶段(Integrated logistics management )3、供应链管理阶段(Supply chain management)三、电子商务与物流第二节物流的功能与作用一、物流的功能要素物流的功能要素一般包括:运输、储存、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管理1、运输:运输设备、运输工具、运输节点(车站、码头)、运输路线等硬件,运输控制、营运等软件。
2、储存:保护、管理、储藏物品。
(变换物流流量、构成为主要功能,而不是以保管为主要功能。
《物流管理概论》课程教案一、课程简介1.1 课程名称:物流管理概论1.2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程1.3 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掌握物流系统的设计与优化,提高物流运营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培养学生的物流管理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2.1 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与功能2.2 物流系统的构成与运作2.3 物流中心的设计与管理2.4 物流运输管理2.5 物流仓储管理三、教学方法3.1 讲授:通过讲解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3.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物流管理案例,使学生了解物流管理的实际应用。
3.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物流管理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安排4.1 学时:32学时4.2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相结合4.3 教学进度安排:第1-4周: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与功能第5-8周:物流系统的构成与运作第9-12周:物流中心的设计与管理第13-16周:物流运输管理第17-20周:物流仓储管理五、教学评价5.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占总评的40%。
5.2 期末考试:包括客观题和主观题,占总评的60%。
5.3 评价标准:理论扎实,能运用物流管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资源6.1 教材:《物流管理概论》,作者:[作者名],出版社:[出版社名称] 6.2 辅助教材:《物流管理案例集》,作者:[作者名],出版社:[出版社名称]6.3 网络资源: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官网、物流行业报告、相关物流管理学术论文等。
七、教学评价7.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案例分析报告、小组讨论等,占总评的40%。
7.2 期中考试:包括客观题和主观题,占总评的30%。
7.3 期末考试:包括客观题和主观题,占总评的30%。
7.4 评价标准:理论扎实,能运用物流管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物流管理概论》考试大纲第一部分基础篇第 1 章物流概述1.1物流基本概念1.物流的定义: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2.现代物流应包括四个方面:实质流动(原材料、半成品及产成品的运输)、实质储存(原材料、半成品及产成品的储存)、信息流通(相关信息的联网)、管理协调(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实施和有效控制的过程);3.物流的价值1)时间价值:指因改变时间差而创造的价值;方式:缩短时间、弥补时间差、延长时间差2)空间价值:指改变物质的空间距离而创造的价值;方式:主要通过将商品由低价值区转移到高价值区3)附加价值:指在原有价值的基础上,通过物体流通过程中的有效劳动创造的价值:4.第一利润源:资源领域,简单的说,节约原材料就是企业的“第一利润源”第二利润源:人力资源领域,简单的说,降低人力资源成本是企业的“第二利润源”第三利润源:物流5.物流功能分为主体功能和辅助功能:主体功能包括运输、储存、配送,辅助功能包括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信息管理;6.从不同角度对物流的分类按物流系统涉及领域分为:宏观物流和微观物流按物流系统的性质分为:社会物流、行为物流、企业物流按物流活动空间范围分为:国内物流、区域物流、国际物流按物流服务对象分为:一般物流、特殊物流7.物流与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电子商务的关系(1)与商流的关系1.商流:物品所有权转移的活动。
一般称为贸易或交易2.商流和物流是商品流通过程的两个方面。
他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既相互结合又相互分离。
(1)商流与物流的统一。
商流是物流的前提。
物流是商流的保证。
(2)商流与物流分离。
商流与物流分离的根本原因是商流运动的基础——资金,与物流运动实体——物资,与物流运动实体—物资,两者具有相对独立性。
(2)与资金流的关系资金流与物流是彼此联系的,共处于商品流通之中的有机整体。
《物流管理概论》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目的和作用。
2. 掌握物流系统的组成及其各个环节。
3. 理解物流成本控制和物流服务水平提升的方法。
4. 熟悉现代物流发展趋势和新技术应用。
5. 学会运用物流管理的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物流管理概述物流的定义、功能和目标物流管理与物流企业的关系物流管理的现代化意义2. 物流系统及其构成物流系统的定义和特点物流系统的构成要素物流系统的设计与优化3. 物流成本控制物流成本的分类和计算方法物流成本控制的原则和方法物流成本效益分析4. 物流服务水平的提升物流服务的定义和要素物流服务水平的衡量指标物流服务质量提升策略5. 现代物流发展趋势及新技术应用现代物流发展趋势概述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及其应用新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如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物流管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物流管理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考察调研法:组织学生参观物流企业,了解物流管理的实际操作。
四、教学资源1. 教材:《物流管理概论》2. 课件:PowerPoint3. 案例资料:相关物流管理案例4. 考察调研:物流企业实地考察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2. 期中考试:测试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3. 案例分析报告:分析给定案例,提出解决方案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授课计划:物流管理概述(2课时)物流系统及其构成(3课时)物流成本控制(2课时)物流服务水平的提升(2课时)现代物流发展趋势及新技术应用(3课时)案例分析与讨论(4课时)考察调研(2课时)总结与复习(2课时)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实际案例,引发学生对物流管理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