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智取生辰纲》
- 格式:pptx
- 大小:2.13 MB
- 文档页数:40
原文摘要:《智取生辰纲》讲述的是杨志押送生辰纲到东京,途中被晁盖、吴用等梁山好汉智取的故事。
杨志因押送生辰纲而备受压力,夜晚在酒店住宿时,被晁盖、吴用等人设计灌醉,生辰纲遂被夺走。
文言文翻译:杨志者,梁山泊之一将也。
一日,奉梁山泊之命,押送生辰纲至东京。
纲中珍宝无数,志心忧忡,恐途中生变,故日夜兼程,不敢稍懈。
是夜,志至黄泥岗,欲就馆舍暂息。
忽闻酒店中歌声悠扬,遂入其中。
酒保笑迎,献酒一杯。
志饮之,顿觉神清气爽,遂连饮数杯。
酒保见志饮得畅快,又进美酒。
晁盖、吴用等梁山好汉,知志至此,遂潜入酒店,假扮酒保,伺机行事。
盖、用知志醉矣,遂以蒙汗药灌之。
志不省人事,遂卧于床。
盖、用等遂将生辰纲盗走。
志醒来,见纲已失,大惊失色。
欲追,已不及矣。
志痛哭流涕,无计可施。
志回至梁山泊,将此事禀告宋江。
宋江闻之大怒,遂命盖、用等筹谋破敌之策。
盖、用等密议,定计再盗生辰纲。
于是,盖、用等再至黄泥岗,以故伎重演。
志防备甚严,然盖、用等智计百出,终将生辰纲盗回。
志叹曰:“智取生辰纲,非吾之能也,乃梁山好汉之智也。
”自此,志心悦诚服,愿随梁山泊众英雄,共图大事。
盖、用等见志诚心,亦感其忠勇,遂与志结为兄弟。
梁山泊声威大振,四方豪杰纷纷归附,共谋天下。
噫!智取生辰纲,非一日之功,乃梁山泊众英雄同心协力,智勇双全,终成大事。
后人闻之,无不叹服。
【注】本文所述故事情节及人物均为《水浒传》原文内容,翻译时力求保持原意,并尽量采用文言文风格表达。
施耐庵《智取生辰纲》原文阅读杨志,三代将门之后,五俊杨令公之孙曾应试过武举,做过殿司制使官。
因皇帝要造万岁山,他被差派押送花石纲,不料在黄河船翻,失陷了花石纲,不能回原复命,只得逃往他处避难。
后听说皇帝赦免罪犯,他便准备了一担钱物,回京活动,以图复职。
路过梁山泊(时首领王伦),留其入伙,不肯落草。
回到东京(开封)买上求下钱财使尽非但没能恢复原先官职,反被高大尉逐出殿帅府。
在穷困潦倒、生活无着之际,他不得不出卖祖传宝刀,不意又杀死了破落户无赖牛二,被发配大名府。
受到大名府留守梁中书的赏识,为服众人,经过比武,他被任做管军提辖使。
时逢端午,梁中书与蔡夫人在后堂家宴,议计于蔡京(梁中书之岳父时为太师。
)六月十五日生辰之时,将十万贯金珠宝贝,送往东京庆寿。
鉴于上年送寿礼不到半路被强人劫去的教训,决定选派武艺高强,又是心腹之人的杨志负责押送生辰纲。
而且许愿:\'你若与我送得生辰纲去,我自有抬举你处。
\'杨志对梁中书的信任,十分感激。
他主动分析了\'今岁盗贼又多\'\'沿途强人出没\'的情况,不同意梁中书的\'公开武力押送方案\',提出了伪装客商、掩人耳目、暗地偷运的对策,颇得梁中书赞赏。
节选的这篇课文,就是从这里讲下去的。
话说当时公孙胜正在阁儿里对晁盖说这北京生辰纲是不义之财,取之何碍。
只见一个人从外面抢将入来,揪住公孙胜道:“你好大胆!却才商议的事,我都知了也。
”那人却是智多星吴学究。
晁盖笑道:“教授休慌,且请相见。
”两个叙礼罢,吴用道:“江湖上久闻人说入云龙公孙胜一清大名,不期今日此处得会!”晁盖道:“这位秀才先生,便是智多星吴学究。
”公孙胜道:“吾闻江湖上多人曾说加亮先生大名,岂知缘法却在保正庄上得会。
只是保正疏财仗义,以此天下豪杰,都投门下。
”晁盖道:“再有几个相识在里面,一发请进后堂深处相见。
”三个人入到里面,就与刘唐、三阮都相见了。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智取生辰纲》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6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智取生辰纲》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1.思路:抓住题目《智取生辰纲》中的智字,由此做深入挖掘。
取者无疑用了智,而失陷生辰纲者就愚钝到极点了吗?引导学生从问题的两个不同方面(或矛盾的双方)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
2.导语设计:我们周围许多同党都比较喜欢收集印有《水浒》中梁山一百单八好汉图像的精美画片,收集较全者往往引以为豪。
我想,大家欣赏的不仅是画片,更主要的是佩服这些好汉的英雄豪气。
梁山好汉们殊途同归,但他们各自的出身、地位、命运、投奔梁山的动机却不尽相同。
他们当中不乏武艺高强、具有一定教养的军官,青面兽杨志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今天我们就来阅读、学习杨志命运转折的关键一节。
3.教学过程:第一步:导人新课(见导语设计)。
第二步:介绍与(水浒传》有关的文学常识及与杨志故事相关的十二、十三回故事梗概,为学生将课文(第十六回)的内容与前面的故事内容很快衔接扫清障碍。
第三步:解释课文中较生僻词语的意义(解释略)。
纲、权且、趱行、端的、舒头探脑、尴尬、去处、兀自、口浅、却才、计较第四步:在学生通读全文、细读全文之后,设计三个关键问题,让学生充分思考,展开讨论。
思考题1: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用智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思考题2:杨志最终失陷生辰纲从而贻误终身,是否在他身上确实无“智”可言呢?思考题3:如杨志并非无智,那么试分析他失败的关键症结在哪里?以上三题实际上涉及了主要矛盾的双方(晁盖等人与杨志),次要矛盾的双方(杨志与军健、老都管、虞侯),故事的主要情节,环境描写的作用等诸多方面。
学生如能做出较为贴切的回答,将会有助于对小说内涵的理解。
讨论后明确:1.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毋庸置疑是用了智,他们使用的智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智用天时。
杨志押送生辰纲正赶上酷热的季节,此时正是五月半天气,过了十四五日后(六月初四)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实十分大热众军人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实那热不可当。
人教版语文九上第17课智取生辰纲初三语文的学习,同学们一定要多花时间和功夫,一点一滴积累,牢固掌握所学的知识点,让自己不断进步,语文成绩更上一个台阶。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初三语文课文的学习指导,供大家学习参考。
抽时间温习巩固,语文成绩一定会不断提升。
《智取生辰纲》课文原文时值六月,天气炎热,挑着生辰纲的军汉在崎岖小路上行走,个个气喘嘘嘘,汗水淋漓,苦不堪言。
有的走慢了,杨志就用藤条抽打,喝令∶“快走!”他们到了黄泥冈。
小路两边是松林,军汉实在走不动了,都放下担子,到树荫下躺倒休息。
杨志喝道∶“这是什么地方,敢在这里乘凉,起来快走!”众军汉叫苦说∶“你把我们剁成八块,我们也走不动了。
”两个虞侯和老都管喘着气慢慢走上来。
老都管见杨志打军汉,劝道∶“杨提辖,实在热得走不动了,别怪他们吧。
”杨志说∶“这是黄泥冈,正是强人出没的地方,怎敢在这里停脚!”杨志不理军汉的哀告,举起藤条说∶“不走的,吃俺二十棍!”他刚要打下,忽见松林里有人探头观望,便急忙放下藤条拿起朴刀,追进松林喝道∶“你好大胆子,敢来看我的货物!”杨志近前一看,林中一字儿摆着七辆江州车子,晁盖七人假扮推车的在乘凉。
杨志问道∶“你们是干什么的?”晁盖道∶“我们是贩卖枣子到东京去的。
”杨志这才放下心来。
白胜挑了一担酒桶走上冈来,边走边唱∶“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楼上王孙把扇摇。
”他走到松林边上,放下酒担乘凉。
众军汉见白胜是卖酒的,便说∶“我们又热又渴,何不买些酒吃,也解暑气。
”杨志听了训斥道∶“你们这些村鸟知道什么,全不知路途上艰险,多少好汉给蒙汗药麻翻了。
”晁盖七人出来说∶“口渴得很,卖给我们一桶酒喝。
”白胜说∶“好,五贯钱一桶。
只是没有碗,就用两把酒瓢舀着喝吧!”众人一边吃枣子,一边喝酒。
吴用舀了半瓢酒,说去取点枣子,进松林里去了。
吴用到树林里,把酒倒掉,从衣袋里掏出纸包,把蒙汗药倒在瓢里,走出松林。
晁盖见吴用出来,说∶“一桶酒喝得干干净净了。
初三语文智取生辰纲原文《智取生辰纲》原文如下:此时正是五月半天气,虽是晴明得好,只是酷热难行。
杨志这一行人要取六月十五日生辰,只得在路途上趱行。
自离了这北京五七日,端的只是起五更,趁早凉便行,日中热时便歇。
五七日后,人家渐少,行客又稀,一站站都是山路。
杨志却要辰牌起身,申时便歇。
那十一个厢禁军,担子又重,无有一个稍轻;天气热了行不得,见着林子便要去歇息。
杨志赶着催促要行,如若停住,轻则痛骂,重则藤条便打,逼赶要行。
两个虞候虽只背些包裹行李,也气喘了行不上。
杨志也嗔道:“你两个好不晓事!这干系须是俺的!你们不替洒家打这夫子,却在背后也慢慢地挨。
这路上不是耍处!”那虞候道:“不是我两个要慢走,其实热了,行不动,因此落后。
前日只是趁早凉走,如今怎地正热里要行?正是好歹不均匀!”杨志道:“你这般说话,却似放屁!前日行的须是好地面;如今正是尴尬去处,若不日里赶过去,谁敢五更半夜走?”两个虞候口里不言,肚中寻思:“这厮不值得便骂人!”杨志提了朴(pō)刀,拿着藤条,自去赶那担子。
两个虞侯坐在柳阴树下等得老都管来;两个虞候告诉道:“杨家那厮强杀只是我相公门下一个提辖!直这般会做大老!”老都管道:“须是相公当面分付道,‘休要和他别拗’,因此我不做声。
这两日也看他不得。
权且耐他。
”两个虞候道:“相公也只是人情话儿,都管自做个主便了。
”老都管道:“且耐他一耐。
”当日行到申牌时分,寻得一个客店里歇了。
那十一个厢禁军雨汗通流,都叹气吹嘘,对老都管说道:“我们不幸做了军健,情知道被差出来。
这般火似热的天气,又挑着重担;这两日又不拣早凉行,动不动老大藤条打来。
都是一般父母皮肉,我们直恁(n èn)地苦!”老都管道:“你们不要怨怅,巴到东京时,我自赏你。
”众军汉道:“若是似都管看待我们时,并不敢怨怅。
”又过了一夜。
次日,天色未明,众人起来,都要趁凉起身去。
杨志跳起来喝道:“那里去!且睡了,却理会!”众军汉道:“趁早不走,日里热时走不得,却打我们!”杨志大骂道:“你们省(xǐng)得甚么!”拿了藤条要打。
【导语】《智取⽣⾠纲》故事情节波澜迭起扣⼈⼼弦,⼈物刻画细腻⼊微形象⽣动,环境描写逼真简练恰到好处。
它是以晁盖、吴⽤为核⼼的好汉群体第⼀次向贪官“出⼿”,与“官家”冲突,是⼤规模农民起义的前奏。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教学⽬标: 知识与能⼒⽬标:1、了解《⽔浒传》的主要内容。
2、了解认识杨志的思想性格。
3、学习作品明暗两条线索的特殊叙事⽅法。
过程与⽅法:采⽤先学后教的洋思模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我国古典的⽂学魅⼒,提⾼⽂学鉴赏能⼒ 教学重难点:⼀、了解认识杨志的思想性格。
⼆、学习作品明暗两条线索的特殊叙事⽅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课时 教学过程 ⼀、导⼊新课 〈⽔浒传〉是⼀部歌颂农民起义的作品。
主要思想倾向是官逼民反。
历代正统⽂⼈都把农民起义看作是“犯上作乱”,⽽罗贯中却深刻揭露出农民起义是由于官府的沉重压迫。
⼩说的局限在于只反贪官,不反皇帝。
⼩说歌颂了⼀系列英雄。
本⽂节选的,〈智取⽣⾠纲〉描述的主要⼈物杨志也是“⼀百单⼋将”之⼀,节选课⽂中他还没有“造反”。
〈⽔浒传〉作者施耐庵的⽣平不详,以下仅供参考:苏州⼈,声于元末,名初为避祸迁于江苏兴化县。
⼆、展⽰学习⽬标: 1、了解〈⽔浒传〉的主要内容及节选课⽂中的故事情节。
2、环境描写对情节的作⽤。
三、⾃学指导1:快速阅读课⽂,理清课⽂的故事情节,能够复述基本的故事情节,⾃主思考,完成思考问题。
1、学⽣⾃主读书:要求能复述基本故事情节。
分析故事情节:从情节来看,⼩说构思有何巧妙之处? 2、思考问题:吴⽤等⼈是如何智取的? 四、合作展⽰1:学⽣读完书,复述故事情节。
之后,思考、讨论、回答。
教师适当点拨:(1)善⽤伏笔:杨志误失⽣⾠纲实际在前⽂有多处暗⽰,请同学们在⽂中找出这些伏笔。
(略) (2)善⽤景物描写:善于运⽤对⾃然环境的描写,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是本⽂的⼜⼀艺术特⾊。
它主要表现为对天⽓炎热的描写。
(3)巧⽤双线索:明线:杨志押送⽣⾠纲处处⼩⼼都管掣肘押送失败 暗线:吴⽤智取⽣⾠纲预设机关团结合作智取成功 智取⽣⾠纲是吴⽤的计策。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智取生辰纲》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教案/试卷/文档/模板/课件合集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智取生辰纲》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时值六月,天气炎热,挑着生辰纲的军汉在崎岖小路上行走,个个气喘嘘嘘,汗水淋漓,苦不堪言。
有的走慢了,杨志就用藤条抽打,喝令∶“快走!”他们到了黄泥冈。
小路两边是松林,军汉实在走不动了,都放下担子,到树荫下躺倒休息。
杨志喝道∶“这是什么地方,敢在这里乘凉,起来快走!”众军汉叫苦说∶“你把我们剁成八块,我们也走不动了。
”两个虞侯和老都管喘着气慢慢走上来。
老都管见杨志打军汉,劝道∶“杨提辖,实在热得走不动了,别怪他们吧。
”杨志说∶“这是黄泥冈,正是强人出没的地方,怎敢在这里停脚!”杨志不理军汉的哀告,举起藤条说∶“不走的,吃俺二十棍!”他刚要打下,忽见松林里有人探头观望,便急忙放下藤条拿起朴刀,追进松林喝道∶“你好大胆子,敢来看我的货物!”杨志近前一看,林中一字儿摆着七辆江州车子,晁盖七人假扮推车的在乘凉。
杨志问道∶“你们是干什么的?”晁盖道∶“我们是贩卖枣子到东京去的。
”杨志这才放下心来。
白胜挑了一担酒桶走上冈来,边走边唱∶“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楼上王孙把扇摇。
”他走到松林边上,放下酒担乘凉。
众军汉见白胜是卖酒的,便说∶“我们又热又渴,何不买些酒吃,也解暑气。
”杨志听了训斥道∶“你们这些村鸟知道什么,全不知路途上艰险,多少好汉给蒙汗药麻翻了。
”晁盖七人出来说∶“口渴得很,卖给我们一桶酒喝。
”白胜说∶“好,五贯钱一桶。
只是没有碗,就用两把酒瓢舀着喝吧!”众人一边吃枣子,一边喝酒。
吴用舀了半瓢酒,说去取点枣子,进松林里去了。
吴用到树林里,把酒倒掉,从衣袋里掏出纸包,把蒙汗药倒在瓢里,走出松林。
晁盖见吴用出来,说∶“一桶酒喝得干干净净了。
”吴用拿酒瓢到另一桶酒里舀出一瓢说∶“我再喝一瓢。
”白胜一把夺过吴用手中的酒瓢,放在酒桶里搅了两下,说∶“你这客人有头有脸的,却不是君子。
初三上册语文《智取生辰纲》课件【三篇】【教学目的】:1、简介作者及《水浒传》。
2、理清课文思路,明确线索及人物关系。
3、具体分析“智押”及“智取”。
【教学设计】:一、复习旧知:听写15、16课词语(部分词语要注音,其中“味同嚼蜡、狂妄自大、因小失大、开卷有益”要求学生造句)。
二、新课导入:常言道:“智不智看《三国》,勇不勇看《水浒》。
”意思是说:三国多智士,梁山多勇夫,那么水浒英雄是不是都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呢?答案是否定的。
他们的计谋同样让人拍案叫绝。
不信,我们就来学习《智取生辰纲》,领略一下梁山好汉的计谋。
三、介绍作者、作品及相关背景1、本文是选自《水浒》71回本第16回。
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
◆展示课件(一)(71回本封面)2、《水浒传》是我国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许多剧情是妇孺皆知的。
大家已经看过原著的影视作品了。
那么有哪位同学说说杨志的出身及“押运生辰纲”前的主要遭遇?(杨志出身名门,是杨家将的后代,武举出身,官至制使。
后押运花石纲,在黄河遭风浪而丢官,穷困卖刀时杀了泼皮牛二而被充军。
一心想光宗耀祖,封妻荫子的杨志当然不甘心,后来得到大名府梁中书的赏识并受重用,派他押运生辰纲。
)◆展示多媒体课件(与杨志有关的影视画面)(二)杨志失陷花石纲(三)杨志杀牛二被充军(四)杨志比武受重用(五)杨志押运生辰纲四、整体感知课文,分析小说情节:1、生辰纲是什么东西?(为太师蔡京祝寿而进献的大批财物,这些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钱,是被搜刮来的不义之财。
)2、生辰纲是谁取的?又是从谁的手里取走的?用怎样的方式取走的?(晁盖、吴用等八条好汉;杨志;智取。
)3、小说以“生辰纲”的争夺为中心事件,采用了双线结构,明线是什么?暗线是什么?(◆展示课件六:明线--杨志押运生辰纲;暗线--晁吴智取生辰纲)4、请大家跳读课文,筛选信息,以人物的主要行动为归纳点,分别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明、暗两条线索的故事情节。
◆展示课件七(情节与线索):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一枝是杨志押送生辰纲,这是明线:上路--中计--失纲一枝是好汉智取生辰纲,这是暗线:定计--施计--劫纲5、明、暗双线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交接在一起?(六月初四正午;黄泥冈松树林)五、抓住课文重点,分析文中之“智”:1、晁、吴之“智”(1)六月初四正午,在黄泥冈的松树林中,押纲的杨志和劫纲的晁盖等人碰上了,他们是不是偶然的不期而遇呢?(不是,是吴用精心安排设下圈套,等杨志来钻)(2)为什么吴用安排这样的时间和地点来取生辰纲呢?①时间:六月初四正午,天气有何特征?(十分炎热,热不可当,为松树林休息和白胜卖酒作好准备,从中可以看出,这个时间是吴用精心挑选的,可说是智用天时;②地点:为什么选黄泥冈、松树林为劫纲的地点?(山冈可用来掩护,松树林既可以诱敌休息又可以模糊敌人的视线,使他们看不清松林内的真实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