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电位变化及其测量
- 格式:doc
- 大小:641.50 KB
- 文档页数:6
线粒体膜电位标准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线粒体膜电位是指线粒体内外质间存在的一种电压差。
在细胞呼吸过程中,通过线粒体内外质间的质子转运,维持产生和维持着该电位。
线粒体膜电位不仅是维持细胞能量代谢所必需的,也与许多生理病理状态密切相关。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对线粒体膜电位进行解释说明,包括其定义、作用以及测量方法。
随后将进行线粒体膜电位标准概述,探讨其重要性和意义,常见的标准值及其影响因素,并介绍相关研究进展,探索线粒体膜电位变化与生理病理状态之间的关系。
最后得出结论点。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了解和阐述线粒体膜电位标准及其相关内容,从而增加对该领域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通过对相关研究进展的概述和分析,为今后深入研究提供思路和启示。
注意:以上内容仅为示例,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适当补充。
2. 线粒体膜电位标准解释说明:2.1 线粒体膜电位的定义和作用:线粒体是细胞内的一个重要器官,它在维持细胞正常功能和生存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 MMP)指的是线粒体内外两侧膜的电势差。
具体来说,线粒体内侧带有负电荷,而线粒体外侧则带有正电荷,在这种情况下形成了一个负向电位。
MMP的主要作用之一是为ATP合成提供动力。
通过氧化磷酸化过程中所产生的负载(如NADH、FADH2),线粒体通过细胞呼吸链将这些负载传递给高效能合成ATP所需的蛋白质复合物。
这个过程需要由MMP提供能量驱动。
除了ATP合成外,MMP还参与调节许多其他的线粒体功能,如离子平衡、物质转运、抗氧化反应等。
此外,MMP也与细胞凋亡密切相关,高水平的MMP 可能导致细胞程序性死亡。
2.2 线粒体膜电位测量方法:目前,有各种各样的方法可用于测量线粒体膜电位。
其中最常用和可靠的方法是使用荧光探针染料。
这些染料可以穿过细胞膜并进入到线粒体内部,然后根据MMP的变化而发生荧光信号变化。
加强提升课(6) 膜电位测定及相关的实验探究突破一 膜电位的变化及测量1.膜电位峰值变化的判断(1)K +浓度只影响静息电位⎩⎪⎨⎪⎧K +浓度升高→电位峰值升高K +浓度降低→电位峰值降低 (2)Na +浓度只影响动作电位⎩⎪⎨⎪⎧Na +浓度升高→电位峰值升高Na +浓度降低→电位峰值降低 2.膜电位的测量(1)膜电位的测量方法 测量方法 测量图解 测量结果电表一极接膜外,另一极接膜内电表两极均接膜外(内)侧1.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溶液S)中,可测得静息电位。
给予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
适当降低溶液S 中的Na +浓度,测量该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可观察到( )A .静息电位值减小B .静息电位值增大C .动作电位峰值升高D .动作电位峰值降低 解析:选D 。
静息电位的产生是由于细胞内K +外流,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由Na +内流导致的,如果减少溶液S 中的Na +浓度,则会导致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Na +内流量减少,而使峰值降低。
2.(2020·天津模拟)如图表示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在Na +浓度不同的两种海水中受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情况。
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曲线a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B.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C.低Na+海水中神经纤维静息时,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D.正常海水中神经纤维受刺激时,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解析:选C。
分析题图曲线可知,曲线a表示神经纤维,受刺激后膜内电位上升,变为正值,之后又变为负值,符合动作电位曲线图,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A正确;a、b两条曲线的起点与终点的膜电位值相同,则说明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B 正确;不论是低钠海水,还是正常海水,静息状态都是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C错误;正常海水中神经纤维受刺激时,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D正确。
3.下图是某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K+的大量内流是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B.bc段Na+大量内流,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C.cd段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D.动作电位大小随有效刺激的增强而不断加大解析:选C。
高中生物科学思维(8) 膜电位的测量及电表指针偏转的推断(2023·湖南卷)争论人员利用电压钳技术转变枪乌贼神经纤维膜电位,记录离子进出细胞引发的膜电流变化,结果如下图,图a 为比照组,图 b 和图 c 分别为通道阻断剂TTX、TEA 处理组。
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TEA 处理后,只有内向电流存在B.外向电流由Na+通道所介导C.TTX 处理后,外向电流消逝D.内向电流完毕后,神经纤维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解析:比照图a 和图c 可知,TEA 处理阻断钾通道后,只有内向电流存在,A 正确;比照图a 和图b 可知,TTX 处理阻断钠通道后,只有外向电流存在,再结合图c,可推断外向电流由K+通道所介导,而内向电流由Na+通道所介导,B、C 错误;内向电流(Na+内流) 完毕后,神经纤维膜外Na+浓度仍高于膜内,D 错误。
答案:A1.膜电位的测量及膜电位的曲线解读(1)膜电位测量的两种方法(2)电位差变化曲线图的分析对于电位差变化曲线的识别与分析,应从以下两点入手。
①看起点:假设起点位于横轴上,即起点电位差为0,说明的两个电极位于神经纤维细胞膜的同侧,如图2 所示;假设起点位于纵轴上(一般对应负电位),说明的两个电极位于神经纤维细胞膜的两侧,如图1 所示。
②看峰值个数:如图1 所示,刺激一次只消灭一个峰值(C 点),峰值对应的电位差与初始值(对应A 点)刚好位于横轴两侧,说明形成了动作电位;假设A、C 位于同侧,则未形成动作电位。
2.电表指针的偏转问题(1)在神经纤维上电表指针偏转问题①刺激a 点,b 点先兴奋,d 点后兴奋,电表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②刺激c 点(bc=cd),b 点和d 点同时兴奋,电表指针不发生偏转。
(2)在神经元之间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①刺激b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a点先兴奋,d 点后兴奋,电表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膜电位变化及其测量
一、设计思路及依据
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后,兴奋产生以及传导这部分内容在高三教学中就是非常重要得内容之一,上海市在2003与2009年得高考试卷中考到这部分内容,学生得得分率很低。
教师在教这部分内容时,也都觉得这部分内容不好处理,虽然教师绞尽脑汁设计教学,但还就是无法真正让学生理解透彻甚至掌握,也就成为学生碰到此部分内容就无从下手。
本节课得主要目得,就是针对神经纤维上兴奋得产生与传导这部分教学内容,探索一种有效地教学方法,通过绘图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这部分内容,学会解析这部分内容相关题目得步骤,从而提高解题得正确率。
二、教学目标:
通过对典型题目得分析,结合动手绘图,能够熟练运用神经纤维上兴奋得产生与传导内容解析有关膜电位变化曲线题目,感悟生命科学学习过程中得严谨得逻辑思维。
三、教学重点、难点:
运用神经纤维上兴奋得产生与传导内容解析有关膜电位变化曲线题目
四、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神经纤维上受到刺激时膜电位会发生什么变化?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得传到形式以及方向?
例1:神经电位得测量装置如下图所示,其中箭头表示施加适宜刺激,涂黑区表示兴奋区域,下图中指针所示电流方向,依次瞧到现象得顺序如图:
分析一:指针偏转几次,方向如何?
测膜外电流,
指针偏转2
次且方向相
反例2:神经电位得测量装置如下图所示,其中箭头表示施加适宜刺激,涂黑区表示兴奋区域,下图中指针所示电流方向,依次瞧到现象得顺序如图:
分析二:指针偏转几次,方向如何?
测膜内外电流,指针偏转3次且方向相同
例3:(2010年十三校联考)下图为神经电位得测量装置,其中箭头表示施加适宜刺激,涂黑区表示兴奋区域。
用仪器记录a、b两电极之间得电位差,结果预期得电位测量结果就是( )
答案:选A
学生绘图:左侧(a)膜内与右侧(b)膜外得电位差
规律一:如果测量得就是膜内与膜外得电位差,当
两个测量电极之间得间隔距离较大时、则测量结
果会出现两次同向得电位波动。
例4、09年上海28.神经电位得测量装置如右上图所示,其中箭头表示施加适宜刺激,阴影表示兴奋区域。
用记录仪记录A、B两电极之间得电位差,结果如右侧曲线图。
若将记录仪得A、B两电极均置于膜外,其它实验条件不变,则测量结果就是 ( )
解析1:为什么已知条件中电位波动只有一次?
学生绘图:左侧(a)膜内与右侧(b)膜外得电位差:
规律二:如果测量得就是膜内与膜外得电位差,当两个测量电极之间得间隔距离较近时、则测量结果会出现一次电位波动。
解析2:答案为什么选C?
学生绘图:
规律三:如果测量得就是膜外两点得电位差,当两个测量电极之间得间隔距离较近时、则测量结果会出现两次方向相反得电位波动,且中间显示两侧电位差为0得时期较短。
解析3:当两个测量电极之间得间隔距离较远时,测量得就是膜外两点得电位差会怎样变化?绘图:
规律四:如果测量得就是膜外两点得电位差,当两个测量电极之间得间隔距离较远时、则测量结果会出现两次方向相反得电位波动,且中间显示两侧电位差为0得时期较远。
例5、2010年海南9.将记录仪(R)得两个电极置于某一条结构与功能完好得神经表面,如右图,给该神经一个适宜得刺激使其产生兴奋,可在R上记录到电位得变化。
能正确反映从刺激开始到兴奋完成这段过程中电位变化得曲线就是( )
答案就是D
分析:为什么两次波动方向就是先向后下,与上海高考题相反?
海南题没有给出两侧电位得变化曲线,推测不出所测得值就是左侧电位与右侧电位得差值还就是右侧电位与左侧电位得差值,所以不能从应先向下还就是应先向上,由于上海题时所测得值就是左侧电位与右侧电位得差值,可见海南题所测得值就是右侧电位与左侧电位得差值,这样就不难解释上海题曲线一开始就是向下变化,海南题曲线一开始就是向上变化。
小结:规律一规律二规律三规律四
拓展:分析如下图若b侧损伤则会怎样变化?(涂黑区表示兴奋区域,阴影区表示损伤部位。
解析:
练习:
1、(2009安徽卷)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得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
如图表示该部位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得变化。
请回答:
(1)图中a线段表示电位;b点膜两侧得电位差为 ,此时Na+ (内、外)流。
(2)神经冲动在离体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得方式双向传导,但在动物体内,神经冲动得传导方向就是单向得,总就是由胞体传向。
(3)神经冲动在突触得传递受很多药物得影响。
某药物能阻断突触传递,如果它对神经递质得合成、释放与降解(或再摄取)等都没有影响,那么导致神经冲动不能传递得原因可能就是该药物影响了神经递质与得结合。
2、(2009重庆卷)题30图2就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
分别就是放置在传出神经与骨骼肌上得电极,用于刺激神经
与骨骼肌;c就是放置在传出神经上得电位计,用于记录神经
兴奋电位;d为神经与肌细胞接头部位,就是一种突触。
(1)用a刺激神经,产生得兴奋传到骨骼肌引起得收缩
(属于或不属于)反射。
(2)用b刺激骨骼肌, (能或不能)在c处记录到电位。
(3)正常时,用a刺激神经会引起骨骼肌收缩;传出部分得某
处受损时,用a刺激神经,骨骼肌不再收缩,根据本题条件,
完成下列判断实验:
①如果 ,表明传出神经受损。
②如果 ,表明骨骼肌受损。
③如果 ,表明部位d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