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投融资创新奖评审标准

投融资创新奖评审标准

投融资创新奖评审标准
投融资创新奖评审标准

投融资创新奖评审标准

一、基本条件

1.申报奖励对象为人居建设与相关产业提供创新型投融资服务

的单位与投融资产品。

2.申报材料应具体完整。

二、评审标准

对于满足上述基本条件要求的申报项目,将采用专家评分方法进行项目评审,评审内容如下表。采用10级分制,最高有效分为10分,最低有效分为1分。综合得分根据权重系数计算。得分从高到低取前10位为本奖项入围项目,但总得分不得低于7.0分。见评分表。

评分等级说明:

申报项目基本情况:优秀(9-10分)、良好(6-8分)、一般(3-5分)、较差(1-2分)

所申报投融资项目创新水平:优秀 (9-10分)、良好(6-8分)、一般(3-5分)、较差(1-2分)

1

投融资创新奖专家评分表

评审专家(签字):_________________

年月日

2

浙江标准创新贡献奖管理办法试行

浙江省标准创新贡献奖管理办法(试行)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大力营造鼓励标准创新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各类标准创新主体的积极性,表彰一批在标准创新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浙江省标准创新贡献奖由浙江省人民政府设立。 第三条浙江省标准创新贡献奖分为重大贡献奖和优秀贡献奖两类奖项,每两年评审和表彰一次。其中,重大贡献奖每次表彰名额不超过3个,优秀贡献奖每次表彰名额不超过10个。 第四条浙江省标准创新贡献奖的申报、推荐、评审和表彰过程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不收取任何费用。 第五条浙江省标准创新贡献奖主要面向基层和工作一线,一般不评选副厅级或相当于副厅级以上单位、县级以上党委或者政府。 第六条浙江省标准创新贡献奖奖励资金和评审工作经费由省财政纳入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以下简称省质监局)部门预算。 第二章组织机构 第七条设立浙江省标准创新贡献奖评审委员会(以下简

称评委会),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评审办)。 评委会由省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领导小组(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负责人以及有关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的专家组成。评委会主任由分管副省长担任。 评审办设在省质监局,评审办主任由省质监局局长兼任。 第八条评委会的主要职责: (一)组织、指导和监督浙江省标准创新贡献奖评审工作,决定浙江省标准创新贡献奖评审重大事项; (二)审定浙江省标准创新贡献奖评审实施细则等重要工作规范; (三)审议表决浙江省标准创新贡献奖评审结果,审查异议调查情况和处理意见; (四)提请省人民政府批准浙江省标准创新贡献奖获奖名单。 第九条评审办的主要职责: (一)组织制订浙江省标准创新贡献奖评审实施细则等工作规范,并报评委会审定; (二)建立评审专家库,并根据评审工作需要,组建若干专业评审组; (三)组织开展浙江省标准创新贡献奖申报和受理工作,并将有关文件报省评比达标表彰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备案; (四)对申报材料进行形式审查,确定符合条件的申报项目;

技术创新奖励制度

技术创新奖励制度 1 目的 为提升公司技术创新能力,稳定产品质量、提升生产效率,创造一个全员参与的技术创新环境,特制订本制度。 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对在公司范围内进行技术创新并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的团队或个人进行奖励。 3 定义 技术创新: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模式,具有创新性和较大的工作难度,通过公司研究确定立项或投资,在设备改造、节能降耗、产品改进、工艺改进、质量改善方面、工作效率优化及降低劳动强度等方面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的技术创新项目。 4 职责 4.1 财务中心负责对提交材料说明的经济效益情况进行核实; 4.2 人力资源部负责奖励申请表和相关证明材料的整理、确认,并根据经济效益初步评定奖励金额; 4.3总经理负责对参与申报的奖项进行最终评定。 5 评审流程 5.1 部门填写《技术创新奖励申请表》 各部门根据技术创新在本部门的实施情况,如实填写《技术创新奖励申请表》(可附页)并提交人力资源部。 5.2 人力资源部发起审评 在接到部门提交的《技术创新奖励申请表》,人力资源部将上表与《技术创新奖励评审表》汇总后发起审评流程。 5.3 奖励审评 5.3.1 发起审评后,财务中心在15个工作日内对提交材料说明的经济效益进行审核,并在审核意见中明确说明其经济效益数字,之后发回人力资源部; 5.3.2 人力资源部告知提交部门财务中心审评结果,如提交部门有异议,可在7个工作日内提交补充材料由人力资源部转送财务中心重新进行审评,提交部门只有一次提交补

充材料机会; 5.3.3 人力资源部根据财务中心最终审评结果在2个工作日内填写奖励金额后呈送总经理审批; 5.4.4 总经理审批后将材料发回人力资源部,由人力资源部通知提交部门及兑现奖励。 6 奖励额度 6.1 鼓励奖:公司给予立项但因客观原因未完成的经公司同意后一次性奖励500元;6.2 三等奖:给公司带来经济效益达到1-10万元的或有其它方面公司认可等值重大影响的,一次性奖励0.1-1万元; 6.3 二等奖:给公司带来经济效益达到10-50万元的或有其它方面公司认可等值重大影响的,一次性奖励1-5万元; 6.4 一等奖:给公司带来经济效益达到50-100万元的或有其它方面公司认可等值重大影响的,一次性奖励5-10万元; 6.5 总经理特别奖:给公司带来经济效益达到100-500万元的或有其它方面公司认可等值重大影响的,一次性奖励10-50万元。 7 其它说明 7.1 奖励主体均为与公司生产经营相关内容; 7.2 以上奖励中经济效益为财务中心根据该技术创新项目在1个自然年内的实际或预期收益进行核算的数额,公司认可等值重大影响为通过公司高管会认可或通过总经理认可的项目; 7.3 《技术创新奖励申报表》中创造效益的工作应填写详细测算情况,对公司有重大有利影响的工作也应详细描述,主要奖励人员的奖励比例应达到奖励额的80%(五人以上的前三位)。提报材料必须包括相关证明和记录。 执行部门:人力资源部 监督部门:各部门 附件:1.《技术创新奖励申报表》 2.《技术创新奖励评审表》 附加说明:本制度由人力资源部起草并负责解释。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技术创新奖励办法

技术创新奖励办法(试行) 1.目的:为激发员工技术创新潜力,营造争先创新氛围,促进公司技术进步,提升公司竞争力,特制订本办法。 2.适用范围:有关新产品开发/导入、工艺设计、装备技术改造与研制、新材料开发与应用等技术创新提案与应用推广奖励。此奖励办法适用于总监(不含)以下员工。 3.权责:本办法由企划部制订,经总裁批准后执行。 4.内容: 4.1.评审组织。公司特设技术创新评审小组,负责技术创新提案、技术创新应用推广的评审与验收及奖励评定。小组由技术总监、成本总监、财务部负责人、人力资源总监及应用推广单位负责人组成。技术总监任小组组长,负责技术创新提案评审、应用推广实施、推广验收及奖励评定组织。 4.2.奖项设定:技术创新奖分为:技术创新提案奖与技术创新应用推广奖。 4.3.技术创新提案奖。 4.3.1.提案范围:新产品开发、工艺设计、装备技术改造与研制、新材料开发与应用等技 术方面的创新或改进创意。 4.3.2.奖励对象:属于工作任务外且自发提出,经评审组织评定后予以采纳,经实施具改 善效益的技术创新与改善提案人。 4.3.2.1.本条所称“工作任务”包括职务或岗位职责范围内及受上级指派或其他关联部门 要求协同的工作事项。 4.3.2.2.技术系统副总工、经理在分管单位的工作任务范畴内提案不在奖励之列,但技术 创新评审小组会建立以上人员的技术创新改善提案登记表(附件一),纳入个人月度、年度考核及其它激励形式的评选中考虑。 4.3.3.奖励对象:提案提报个人或单位。 4.3.4.奖励标准: 4.3.4.1.经采纳并立项实施的提案奖励标准:按公司评估的一年期经济效益分段设定累加 递减计提比例提取奖励金。 4.3.4.1.1.一年期经济效益评估计算:取验证关闭点过往3个自然月改善效益的月平均值 乘以12个月确定。无历史数据可取时,由技术创新评审小组评估月改善效益后,乘以12个月为一年期经济效益值。 4.3.4.1.2.奖励金计提比例设定: 额=50000*5%+(100000-50000)*4%+(150000-100000)*3%=6000元。 4.3.4.2.经采纳但暂不实施的提拔奖励标准:先给予200元以下的鼓励奖,具体奖励金额 由技术创新评审小组视评定结论给出。实施验证后按奖励办法追加奖励。 4.3.5.创新提案提报流程:见《技术创新提案提报表》(附件二)。 4.3.6.奖励发放时间:立项提案在项目实施完成验收后的次月;鼓励奖在提案评审完成后 次月,在全员例会上予以表彰和发放。 4.3.7.集体或部门提案奖金分配:多人共同提报的原则上平均分配,部门提报提案由部门 负责人提报分配方案经技术创新评定小组审议后分配。 4.3.8.相同提案的归属判定:以提报到技术创新评定小组的时间先后判定,先提报者为归属人。 4.3.9.技术创新或改进提案不再适用合理化建议奖励范畴。

最新科技创新奖励细则资料

附件1 中央企业科技创新成果经营业绩 考核奖励细则(试行) 为引导、鼓励中央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中央企业做强做优、科学发展,依据《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国资委令第22号),制定本细则。 一、适用范围 本细则适用于经营业绩考核期内取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含中央企业所属单位及控股公司的成果),需要给予考核奖励的中央企业。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专指: (一)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中央企业为项目完成人所属企业,原则上为获奖职务发明的权利人)一等奖、二等奖。 (二)国家知识产权局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共同授予的中国专利金奖。 (三)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电信联盟ITU正式发布的国际标准。 结合实际对军工企业的科技创新成果予以实事求是的考虑。 二、奖励原则 (一)公开、公正、公平。

(二)突出重点,有据可依。 (三)年度考核加分奖励和任期考核特别奖励相结合。 三、奖励方式 (一)中央企业在考核年度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资委在年度业绩考核中给予加分奖励。具体加分方法: 1.中央企业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考核综合得分每项加0.6分;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考核综合得分每项加0.4分。 2.中央企业作为第二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考核综合得分每项加0.3分;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考核综合得分每项加0.2分。 3.中央企业虽然不是第一、第二完成单位,但除政府部门以外为第一、第二完成单位的,视同第一、第二完成单位加分。 (二)中央企业在考核年度获得中国专利金奖,国资委在年度业绩考核中给予加分奖励,考核综合得分每项加0.3分。 (三)中央企业在考核年度主导制定或联合主导制定了由国际标准组织正式发布的国际标准,国资委在年度业绩考

国家标准_纳米粉末粒度分布的测定_X射线小角散射法_获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

M agnetism and M ag netic Materials ,1995,(140-144): 413-414. [14]  Lee S P ,Chen Y W .N itrobenzene Hydrogenation on Ni -P ,Ni -B and Ni -P -B ultrafine [J ].Journal of Mo lecular Ca -talysis A :Chemical ,2000,152(1-2):213-223.[15]  Inoue A ,Saida J ,Sasumo to T .Fo rmation of ultrafine a -mo rpho us powders in Fe -M -B (M =transition metal )sys -tems by chemical reduction method and their thermal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J ].Physical Metallurgy and M aterials Science ,1998,19A (9):2315-2318. [16]  Zhang J G .Properties and structure of ultrafine amor -phous Fe -Ni -B po wder o btatned by borohy dride reduction [J ].Jo urnal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 and Performance ,1995,4(4):453-459. [17]  Forster G D ,Barqin L F ,Pankhur st Q A ,Parkin I P .Chemical reduction synthesis of fine particle FeZrB alloy s under aerobic and anaerobic co nditions [J ].Journal of N on -Crystalline So lids ,1999,244:44-54. [18]  Yi G ,Guo Y ,Zhang B W ,Wang L L ,Ou Yang Y F ,Liao S Z .Preparation and thermal properties of amorphous Fe -W -B alloy nano -powders [J ].Journal of M aterials P rocessing Technology ,1998,74:10-13. [19]  Wang H M ,Yi Z G ,Chen H Y ,Yang J ,Deng J F .High activity ultrafine Ni -Co -B amorphous alloy powder for the hydrogenation of benzene [J ].A pplied Cataly sisA , 1995,129(2):L143-L149. [20]  Deng J F ,Chen H Y .N ovel amorphous Ni -W -P alloy powder and its hydrogenation activity [J ].Journal of Ma -terials Science Letters ,1993,12:1508-1510. [21]  Corrias A ,Ennas G ,Lichen G ,M arongin G ,M usinn A ,Paschina ,G ,Piccaluga ,G ,Pinna G .Fe -Co -B Amor -phous alloy powder by chemical reduction [J ].Journal of M aterials Science Letters ,1988,7(4):407-409. [22]  F reitag W O ,Sharp T A ,Baltz A ,Suchodolski V .Composition and stability of Iron powders prepared by a borohydride process [J ].Journal o f Applied Physics ,1997,52(11,2):7801-7803. [23]  M atsubara E ,Sato S ,Imafuku M ,Nakamura T ,K oshi -ba H ,Inoue A ,Waseda Y .Structural study o f Amor -phous Fe 70M 10B 20(M =Z r ,Nb ,and Cr )alloy s by X -ray diffraction [J ].M ateri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 ,2001,312(1-2):136-144. [24]  Yuan Z Z ,Chen X D ,Xu H ,Q u X L ,Wang B X ,Cry stallizatio n kinetics of ultrafine Co 74.4B 25.6amorphous powder prepared by chemical reductio n [J ].Jo urnal .of A l -loys and Compounds ,2006,(422):109-115. [25]  A kihisa I .High strength bulk amo rpho us alloy s with low critical cooling rates (overview )[J ].M aterials Transac -tio ns ,1995,36(7):866-875. ·行业动态· 国家标准《纳米粉末粒度分布的测定-X 射线小角散射法》 获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 中图分类号:TF122 文献标识码:D 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提出。钢铁研究总院张晋远、柳春兰、郑毅、方建锋、朱瑞珍、金成海等起草的《纳米粉末粒度分布的测定-X 射线小角散射法》国家标准GB /T13221-2004,日前经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审评,荣获2006年中国标准创新贡献二等奖,为推动中国标准的创新做出了突出贡献。 纳米标准化是一项面向全新领域、具有前瞻性的标准化工作,涉多学科、多领域。纳米材料标准的研究与制定,目前世界各国正处在起步阶段,我国纳米材料标准化工作于2001年正式立项启动。2004年9月,国家发布了首批7项纳米材料和检测方法国家标准。通过纳米标准的实施,来规范纳米材料的市场秩序,为我国纳米科技的研究开发和纳米材料产业化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本标准规定了利用X 射线小角散射技术测定纳米粉末粒度分布的方法。它适用于测定颗粒尺寸在(1~300)nm 范围内粉末的粒度分布,对于各种无机、有机乳液中颗粒尺寸的测定,也可参照执行。其粒度分析结果所反映的既非晶粒亦非团粒,而是一次颗粒的尺寸,即使它们发生团聚时,也不会对测定结果产生重大影响。另外,在测定中参与散射的颗粒一般高达数十亿个,在统计上有充分的代表性,数据重复性良好。当颗粒形状偏离球形时,本方法给出的为等效散射球直径。对于多孔材料,当骨架的尺寸为微米量级时,本方法也可用来测定其中的纳米孔径分布。 本标准起草人积40余年的实践经验,以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大量的试验验证数据为依据,规范了X 射线小角散射粒度分析的仪器要求、实验条件、样品制备、操作方法、数据的采集和处理以及结果的报出等重要环节,为测定量值的准确和统一起到了可靠的保证。本标准中所采用的数据处理方法由标准主要起草人提出,并已纳入相应的ISO /TS13762中。还开发了相关的计算机软件,使这项复杂的测试分析工作变得简便易行,大大促进了本标准的推广实施。(司 光) · 13·第3期 陈金妹等:合金Co -Zr -B 纳米粉末的相组成及磁性能研究 DOI :10.13228/j .boyuan .issn 1006-6543.2007.03.004

公司员工科技创新奖励制度

公司员工科技创新奖励制度 为加强公司新产品开发、技术工艺改进和产品销售的日常管理,加快公司技术积累、奠定技术基础并提高技术研发进度,缩短技术研发成果转变周期,形成以产品带动销售的良性局面,特制定创新奖励制度。 一、基本原则、评定范围及内容 1、坚持实事求是、科学民主、客观公正、重视结果、讲究高效的原则,以保证绩效考核结果的科学性、严谨性和公正性。 2、促进公司产品的研发以及工艺创新,满足市场对新产品的需求, 丰富公司系列产品同时带来较大经济效益的,可逐年获得总收益的相应提成。 3、对公司产品质量、技术工艺、设备工具、管理和营销模式、新市场开拓取得突破性进展,销售业绩的提升做出重大贡献的技术项目成果可申请年度科技创新奖。 4、鼓励公司员工利用现有平台和技术资料,开展发明创造并申请技术专利,对公司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并产生经济效益的,可申请技术发明和年度创新成果奖励。 5、研究开发出的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直接用于企业的生产过程后,明显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的质量,为企业创造了直接经济效益的。 6、对引进的新产品或新技术进行吸收并加以开发创新,设计出在技术上有明显改进或创新的新产品或新工艺,提升企业年度销售额的。 7、公司产品部及市场人员应积极参与创新活动,每月1日前最少提交一份收集的创意产品资讯及建议,产品部汇总后于每月5日前组织讨论。各位员工提交的文案备档留存,作为年底“科技创新奖”评选参考。

二、专利技术发明和科技创新成果的专项奖励 1、为鼓励广大员工积极申请专利,凡申请专利并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的,在受理当年,由公司给予职务发明人一定金额的奖励。 2、专利申请统计期限为当年1月1日至12月30日,在此期间取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核发纸质专利证书的。 3、专利申请被授予专利权的,授权当年12月31日前由专利权人给予发明专利职务发明人不低于10000元奖励;给予实用新型专利职务发明人不低于2000元奖励,外观专利职务发明人不低于1000元奖励。 4、公司每年设立“科技创新奖”。科技创新奖的奖励对象为公司产品研发、生产工艺优化、管理和营销模式革新、新市场开拓等具有较高创造性和较大市场价值的科技创新领域。由公司行政人事部、产品部牵头,会同有关部门评出一、二、三等奖。评审结果在公示期限内没有异议的,即予以认定。 5、科技创新奖设一等奖一名,获得奖项的职务发明人可获得不低于1500元奖励;设二等奖两名,每件获奖专利职务发明人可获得不低于1000元奖励;设三等奖两名,每件获奖的职务发明人可获得不低于800元奖励。 6、公司科技创新奖每年底评定一次,同一新产品或技术改进不得重复参与评定。 三、奖励周期及适用原则 1、根据公司经济效益、市场价值、新成品或技术等级的分级设立不同额度的奖励。 2、按新项目实施、新产品成功投放市场后为公司取得的经济效益按一定比例(10%—5%)提成,逐年递减(五年后取消)。 3、如一件技术专利、新产品研发、生产工艺改进有多位职务发明人,按照参与人的实际贡献大小分配奖金和报酬。

XX大学年度科研创新贡献奖设置办法

XX大学年度科研创新贡献奖设置办法 为了引导和鼓励广大科研人员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多出成果,出好成果,特制定本办法。 一、奖项设置及评定条件 年度科研创新贡献奖(理工类)共设年度最佳论文奖、年度科研项目奖、年度科技成果奖、年度科研基地建设奖四类,每类奖项下设若干等第。 (一)年度最佳论文奖 年度论文奖所发论文需以XX大学作为第一署名单位,具体要求如下: 特等奖: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Science、Nature、Cell和PNAS期刊上发表论文; 一等奖: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Chemical Reviews、Chemical Society reviews、Physical Review Letters、Advanced Materials和Nature子刊期刊上发表论文; 二等奖: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论文被ESI收录为hot paper,或发表2篇ESI高被引论文,或发表3篇SCI一区论文(以上涉及到的论文单篇仅限使用一次)。 (二)年度科研项目奖 年度科研项目奖所涉及项目均需以XX大学为项目牵头申报单位,具体要求如下:特等奖:以首席科学家身份获批主持国家科技部“973项目”、国家科技部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和重大重点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基金创新团队等国家重大科研项目; 一等奖:以项目负责人身份获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重点国际合作项目、重大(重点)仪器研制项目、国家863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部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和重大重点科技专项课题、国家科技部重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 二等奖:以项目负责人身份获批XX市科委重大科研项目等各类重大科研项目; (三)年度科研成果奖

2007年“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获奖名单

附件: 2007年“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获奖项目名单 序号标准项目名称主要完成单位主要完成人奖励等级 一等奖(8项) 1 GB 19211—2003 辐射型集装箱检查系 统 核工业标准化研究所、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 公司、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 李国祥、李君利、傅晓渔、薛昕、 桂立明 一等奖 2 GB 2762—2005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卫 生部卫生监督中心 吴永宁、王绪卿、杨惠芬、赵丹 宇 一等奖 3 GB 19578—200 4 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 值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 司、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神龙汽车有限公 司、哈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长安汽车(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吴卫、金约夫、高海洋、王兆、 陆红雨、田冬莲、高俊华、孙大 兴、李鹰、徐元科 一等奖 4 GB/T 18337.1—2001生态公益林建设 导则、GB/T 18337.2—2001生态公益林 建设规划设计通则、GB/T 18337.3— 2001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 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国家林业局植树 造林司 雷加富、刘红、王恩玲、唐小平、 钱能志、樊喜斌、张同伟、赵雨 森、周洁敏、程小玲 一等奖 5 GB 18581—2001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 溶剂型木器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 中国化工建设总公司常州涂料化工研究院、中 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境卫生监测所、上海涂料 有限公司、上海市涂料研究所、中化化工标准 化所、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张俊智、赵玲、冯世芳、戚其平、 吴国林、徐东群、汪道彰、 梅建、熊伟 一等奖 — 1 —

序号标准项目名称主要完成单位主要完成人奖励等级 6 GB/T 20090.2—2006 信息技术先进音 视频编码第2部分:视频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清华大学、浙江 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山大 学、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高文、黄铁军、吴枫、何芸、虞 露、梁凡、赵海武、马思伟、吕 岩、李国平 一等奖 7 ITU—T X.781 CORBA系统实现一致性 声明的需求和指南ITU—T M.3031 tML Schema实现一致性声明文稿的定义指 南 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市天元网络技术股份有限 公司 孟洛明、陈兴渝、邱雪松、林巍、 陈颖慧、刘会永、刘星、潘湘国、 张军峰、刘益畅 一等奖 8 GB/T 19890—2005 声学高强度聚焦 超声(HIFU)声功率和声场特性的测量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寿文德、夏荣民、黄小唯、朱厚 卿、牛凤岐、忙安石、耿晓鸣、 李发琪 一等奖 二等奖(30项) 9 DB43/T283.4—2006 两系杂交水稻种 子生产体系技术规范第4部分:两系杂 交水稻制种技术规范、DB43/T283.1— 2006 第1部分: 术语和定义、 DB43/T283.2—2006 第2部分:不育系 核心种子和原种生产技术规范等5项标 准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湖南隆平种业有限公 司、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种子管理站、 周承恕、刘爱民、肖层林、刘建 兵、李稳香、欧阳爱辉、杨玉 二等奖 10 IEC 60779:2005 工业电热装置—电渣 重熔炉的试验方法IEC60519—8:2005 电热装置的安全第8部分电渣重熔炉 西安电炉研究所有限公司、东北大学、潍坊星 河结晶器有限责任公司、长春电炉有限公司、 辽宁特钢集团抚顺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第三 炼钢厂 姜周华、刘西萍、朱琳、阎立懿、 于景润、胡显坤、姜立新、薛永 生 二等奖 — 2 —

新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工艺改进考核奖励制度

新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工艺改进考核奖励制度 一、项目研发绩效考核 公司研发项目实行项目负责人负责制,项目负责人指立项时指定的项目负责人。通常与科研院所合作项目,项目负责人为新产品研发部部门负责人。公司自主研发项目,立项时根据具体项目确定项目负责人。 对于项目总奖金及项目团队各层面奖金总额,采用如下计算方案: 项目总奖金= p *b* 项目合同成本 =20%* 项目总奖金 项目负责人项目管理奖金=30%* 项目总奖金 项目成员奖金总额=50% * 项目总奖金 项目成员个人奖金= s * 项目成员奖金总额 下文将主要说明p、b、s的计算方案。 1、考核频率 1)、项目结项,并实现用户使用 2)、按照公司认可的预设项目周期进行考核 2、项目团队考核实施 根据公司实际情况,项目团队考核具体方案如下所述: 考核目标:为了更好地强化研发项目管理,对已经立项的研发项目按照预定的项目考核节点对项目整体完成情况进行考核,从而实现对整个项目团队的考核。 1)、P值的确定: 项目团队绩效综合考核p = w1*p1+w2*p2+ w3* p3 考核系数p1和项目总进度考核系数p3分别设置了最高值1.5、2;另一方面,从研发侧重点出发,对项目完成质量系数设置最高值2.5。 上表中各系数权重值为(0—1),并保证w1 + w2 + w3 = 1 2)、b值的确定: b=(b1+b2) %,b1=(1-2)公司决策层将根据项目规模、项目难度等因素确定b1的具体取值。 b2 通过成果鉴定及专利申请情况进行累加方式计算,具体系数见表

3、项目团队个人考核实施 项目个人考核主要由部门经理与项目负责人共同完成,并得到公司批准。具体实施方案如下所述。 考核目标:为了保证研发项目的按期、高效、高质完成,并促进公司内员工自身的发展,特制订该考核方案。该方案将以项目考核为主要目标和主要方法。考核目标确定由核心考核目标和辅助考核目标两部分组成。 项目团队个人考核,按照计算方式:S= c * n计算; n:员工在项目中重要性系数,由项目负责人根据员工的工作性质和个人在项目中的作用确定其在项目中的重要性。 C:C= w1 *c1 + w2 *c2+ w3 *c3,结合实际完成的工作量、工作质量、综合素质等考核; w1、w2、w3分别为项目工作量考核系数、工作质量考核系数、综合素质考核系数的权重,可由考核人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及企业管理要求调节各部分考核内容在整个考核体系中所占比重。并保证w1 +w2+ w3 = 1 鉴于目前公司发展所处阶段,尚无法完全采用定量计算方法,为了降低管理难度,在实际考核中,以主观定量评价方法为主,考核标准和方法如下表所示。 1)、工作量考核方法 c1 = 个人参与项目工作量/项目工作量 个人参与项目工作量:由部门经理与项目负责人估算。 2)、工作质量定量考核方法 c2=实际完成任务/下达任务 由项目负责人主观定量评价方法估算 3)、综合素质考核 b2/100 系数范围c3为0.5~1.2(0.5以下判定为不合格)

公司科技创新管理及奖励制度4

公司科技创新管理及奖励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鼓励技术创新,激发员工的创新潜能,提高公司竞争力,促进公司的长远发展;根据我国《专利法》第十六条和第十七条以及《专利法实施细则》的第七十七条、七十八条的有关规定;并结合本公司技术创新工作的需要,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 第二章技术创新类别和奖励范围 第三条本制度所指创新为本公司为了解决问题,实现目标,所进行的一切有价值的、能够产生持久影响力的技术改进和创造活动,包括技术创新、发明专利和技术改造。 第四条技术创新指为了研发新产品或提升现有产品生产能力、技术水平而做出的各项改进、改善与发明(专利)等。具体分类:(一)研发新产品:根据市场需求,新研发的产品; (二)产品技术创新:创新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结构、新配方,提高现有产品质量,改善产品性能,节约原材料等; (三)工程技术创新:通过对设备、工艺过程、操作技术、工具、量具、试验方法、计算技术、运输及储藏等的改进改造,从而提高效率或降低成本; (四)通过对安全技术、环境保护、劳动保护等方面的改进,提高安全水平,减少工伤事故; (五)其它创新:推广应用科技成果、引进技术(人才),使公

司解决了长期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和质量问题等。 第三章创新评审和奖励机构 第五条公司成立由分管副总领导,技术部、财务部、人力部、分厂生产部等有关部门组成的创新管理与评审委员会(机构成员见公司通知下发文件),领导公司创新管理和评审工作,主要职责如下:(一)根据公司生产和经营需要,公布创新需求,指导公司有关机构、人员的创新工作; (二)对公司创新项目进行评审; (三)对有关创新项目进行奖励。 第六条公司创新管理评审委员会办公室设在技术部,履行创新管理日常职责;技术部可召集有关部门对创新项目的奖励征集意见。 第四章项目的立项、批准和验收 第七条提出项目设计方案者,要将设计方案提交到本部门负责人,由本部门负责人签属意见后,按公司《技改项目管理制度》程序,填写《技改项目立项申请表》,经技术部审核,报分厂副总审核、总经理批准为正式立项;项目负责人将批准立项后的《技改项目立项申请表》复印件报技术部备案。 第八条项目获得立项后,项目主要实施部门负责项目推进和阶段检查,若无法按原方案实施,则应提出项目终止申请报告或项目方案改进报告; 第九条项目完成后,项目实施部门提出项目完成验收申请,按公司《技改项目管理制度》程序组织项目验收。

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申报书

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申报书附件, 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申报书 标准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 推荐单位: 填表日期: 共13页第2页 一、标准项目基本情况 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中文 英文 标准级别 标准类别 标准领域 标准水平 标准性质 发布时间标准发布及 实施时间实施时间 标准最近一次复审日期 标准备案号可否公布 对应的与对应的国际标国际标准号准的一致性程度 1(

2( 3( 主要起草单位 4( 5( 6( 7( 主要起草人 共13页第3页 二、申报单位的基本情况和意见单位名称所在地通讯地址邮政编码单位性质 联系人联系电话移动电话电子邮箱传真申报等级: 申报单位意见: 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 (申报单位公章) 共13页第4页 三、推荐单位的基本情况和意见单位名称所在地通讯地址邮政编码单位类别 联系人联系电话移动电话电子邮箱传真推荐等级: 推荐单位意见: 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 (推荐单位公章) 共13页第5页

四、申报项目的详细内容及申报理由 1(内容提要 2(目的和意义 3(采用先进研究成果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情况 共13页第6页 4(主要创新点 5(与国内外已有同类标准对比情况 6(标准的实施情况 A(标准的应用情况(包括标准应用领域、普及程度等内容) B(标准实施产生的经济效益情况 共13页第7页 C(标准实施产生的社会效益情况,包括对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提升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力~形成优势产业~占领产业竞争制高点等方面的情况,或者在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保护环境、安全、提高管理效能和转变管理方式等方面的情况, D(目前标准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E(标准应用前景分析 共13页第8页 五、本项目曾获奖励情况 获奖时间奖励名称等级授奖部门 (年月) 共13页第9页 六、主要起草单位情况表 序号起草单位邮政编码详细通信地址联系人联系电话传真备注 1 2 3 4 5 6 7 注:起草单位必须填写全称,不得简化,且须按实际贡献大小排序,最多可填写7个。

(完整版)创新奖评选办法

创新奖评选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促进企业发展,增强企业后劲,将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动力;同时,激发全员潜能和创造力,为每位员工实现自我价值提供平台。经集团研究决定,设立“创新奖”(以下简称“本奖项”)。为做好评选工作,特制定本评选办法(以下简称“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的创新,是指个体或团队在工作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对工作条件、工作手段、工作方法、工作内容等的更新、改变和创造,并以此获得有益效果,是对已有事物进行重新的排列组合。第三条本奖项适用于集团及各分(子)公司、控股、参股公司及合作单位,奖励在各岗位上用创新为公司创造一定经济效益或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第二章奖励范围及标准 第四条本奖项奖励范围包括但不限于经营、制度、管理、技术、服务、创意、企业文化等方面取得的具有创新性和特定实用价值、产生显著经济效益或社会影响的创新成果。 第五条根据创新性质分别设立以下奖励类别: (一)技术创新奖:指为了提升各专项技术能力、技术水平、缩短工

期、节约了成本、降低施工难度等而做出的各项改进、改善与发明的创新。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形: 1.针对工程设计、施工方案、设备改造、工艺改进、材料替代等,提出优化措施或办法获得采纳; 2.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模式提出技术改进措施,创造1了新的经济效益; 3.依据对专业的熟悉,提出在国家政策范围内可以达成目的的方式,通过技术处理化解工作难题,获得良好的效益; 4.推广利用科技成果或实用技术,对已有设施设备进行技术改造,解决技术难题或工作难题,以此节约费用或获得效益; 5.为企业申请专利提供构思、技术方案或完成设计,具有实用价值和获得效益等。 (二)管理创新奖:指利用现代化管理方法、手段,为提升公司管理水平而提出的建议、方案的创新,对取得明显经济效益或对企业长远发展、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具有明显作用。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形: 1.“流程再造、人事重组”:提出组织结构调整或工作流程改造的措施和办法,经过实践获得成功并节约费用; 2.“管理升级,制度改进”:提出新的管理模式或方法,完善符合企业发展的制度和体系,具有创新性或独创性; 3.“改进服务或促进企业文化建设”:提出行业领先的措施或手段改进服务,或是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等。

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管理办法-修订说明

《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管理办法》 修订说明 一、修订必要性 为贯彻《标准化法》有关要求,原质检总局、标准委设立了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机构改革后,全国评比达标表彰工作协调小组复函市场监管总局(国评组函〔2019〕41号),对该奖项予以了确认,同意将创新贡献奖主办单位由原质检总局调整为市场监管总局,周期由1年调整为2年,并明确了奖项设置和评选名额等。上一次评选工作是在2018年开展的,根据要求2020年将组织开展新一轮评选工作。《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是开展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评选的重要依据,现行《管理办法》是原质检总局、标准委于2016年发布实施,目前相关条款中主办单位已经发生变化,特别是《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表彰奖励管理暂行办法》于2019年9月2日印发后,对评选表彰的程序等有了新要求。为组织做好2020年及今后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的评选工作,有必要对《管理办法》进行修订,进一步规范评选表彰活动,以保证评选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二、修订依据 ——2018年发布实施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其第九条规定:“对在标准化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

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全国评比达标表彰工作协调小组关于市场监管总局申报项目的复函》,复函明确指出,经中央批准,同意设立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主办单位为市场监管总局,评奖周期为2年,并对奖项设置和评选名额作了明确规定。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表彰奖励管理暂行办法》关于评选表彰的有关要求。 三、修订过程 (一)准备调研。2019年1月-6月,成立以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为主的课题组,明确修订的思路、方向和原则,强调要规范程序、突出创新。课题组在总结往届评选工作的基础上,梳理分析存在问题,归纳汇总成功做法,充分借鉴类似奖项评选经验,通过电话、邮件等方式,广泛收集参与过创新贡献奖申报、推荐等工作的企事业单位、行业主管部门、地方标准化主管部门及评审专家代表的意见,为下一步修订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组织起草。从2019年6月到8月,我们与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多次研讨,形成管理办法修订草案。9月份,着重对照刚印发的《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表彰奖励管理暂行办法》进行修改调整。10月-12月在有关行业部门、地方标准化座谈会、培训班上,介绍办法修订情况,广泛听取各方意见。2019年12月19日,我司邀请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中央

创新奖申报材料两篇

创新奖申报材料两篇 创新奖申报材料(一)近年来,我公司团委在上级团组织和集团公司党组织的领导下,确立了“亮旗帜、创名牌、强素质、增效益”的工作方针,组织和带领集团公司10个团支部和1500多名团员青年广泛开展“岗位创新”活动,在集团公司生产经营、改革发展中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共青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进一步加强。一、加强领导,完善机制,为扎实开展岗位创新活动提供保证我公司成立于1986年,是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浙江省民营企业50强、市10佳企业。公司现有35岁以下的青年员工1813人,占员工总数的81.4%。怎样充分发挥青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生力军作用,帮助青工在改革发展中建功立业,这成为一个新课题摆在团委面前。作为青年人的组织,团委把青年岗位创新活动作为青年工作的切入点,年初和团代会期间制定了切合实际的工作计划,以培养适应企业改革发展需要的高素质青年员工队伍为目标,以… 创新奖申报材料(一) 近年来,我公司团委在上级团组织和集团公司党组织的领导下,确立了“亮旗帜、创名牌、强素质、增效益”的工作方针,组织和带领集团公司10个团支部和1500多名团员青年广泛开展“岗位创新”活动,在集团公司生产经营、改革发展中发挥生力

军和突击队作用,共青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一、加强领导,完善机制,为扎实开展岗位创新活动提供保证 我公司成立于1986年,是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浙江省民营企业50强、市10佳企业。公司现有35岁以下的青年员工1813人,占员工总数的81.4%。怎样充分发挥青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生力军作用,帮助青工在改革发展中建功立业,这成为一个新课题摆在团委面前。作为青年人的组织,团委把青年岗位创新活动作为青年工作的切入点,年初和团代会期间制定了切合实际的工作计划,以培养适应企业改革发展需要的高素质青年员工队伍为目标,以学习为主线,以创新为动力,以创效为标本,千方百计为青工引路架桥搭平台,积极组织青工投身岗位创新的工作实践中去。 实践使团委认识到,岗位创新活动是否能扎实有效地开展起来,仅靠团委跳“独舞”是远远不够的。为此,在团委建议下,公司把青年岗位创新工作纳入企业行为,成立了由党组织牵头的青工岗位创新活动领导小组,组成了在公司党政领导下,以团委主抓,各基层党政领导大力支持,工会、技术中心、人力资源部门等单位通力配合的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制定了《青工岗位创

2020年(管理制度)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技术创新奖奖励管理办法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创新奖奖励管理办法 (送审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调动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油田公司)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油田公司技术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企业科技进步和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奖励办法》,结合油田公司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油田公司技术创新奖设特等奖和一、二、三等奖,每年评审一次。其中特等奖在油田公司技术委员会评审通过的优秀一等奖中产生。 第三条油田公司技术创新奖的申报、评审和奖励工作,遵循公开、公平、公正、适用和效益的原则。 第四条油田公司技术创新奖授予为企业技术创新做出直接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第五条本办法适用于油田公司总部、公司所属单位承担油田级以上科技项目的技术创新奖励管理。 第二章管理机构及职责 第六条油田公司技术委员会是油田公司技术创新奖励

工作的最高决策机构。主要职责是: (一)研究确定油田公司技术创新奖奖励政策及奖励办法; (二)对专业技术委员会初评推荐的获奖成果进行评审; (三)研究解决油田公司技术创新奖励工作中的其它重大事项。 第七条油田公司技术委员会下设专业技术委员会。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本专业技术创新成果奖的初评推荐工作; (二)研究解决本专业技术创新奖励工作中的其它重大事项。 第八条油田公司技术发展部是油田公司技术创新奖励的职能管理部门。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制定油田公司技术创新奖奖励政策及办法; (二)负责申报奖励成果的形式审查; (三)负责组织技术创新奖励评审; (四)负责组织国家、省、集团公司和各行业协会等油田公司以上级别科技奖励申报工作。 第三章申报条件及评审标准 第九条申报条件 (一)申报油田公司奖励的成果,应是经国家、黑龙江省、集团公司主持通过鉴定、验收或经油田公司组织通过评定验收的科技成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