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爆知识和防爆仪表选型
- 格式:doc
- 大小:51.50 KB
- 文档页数:4
防爆电气设备失爆的判别标准煤矿井下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瓦斯、煤尘等具有爆炸性的物质,为了安全生产,防止瓦斯、煤尘发生爆炸事故,一方面要控制瓦斯、煤尘在井下空气中的含量;另一方面要杜绝一切能够点燃矿井瓦斯、煤尘的点火源和高温热源。
井下电气设备正常运行和故障状态下都有可能出现电火花、电弧、热表面和灼热颗粒等,它们都具有一定的能量,可以成为点燃矿井瓦斯、煤尘的点火源和热源。
因此煤矿井下使用的电气设备必须杜绝失爆,防止瓦斯、煤尘爆炸事故的发生。
一、电气设备防爆知识(一)防爆电气设备的类型1、矿用防爆电气设备共分为以下9类:① GB 3836.2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隔爆型电气设备“ d”;② GB 3836.3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增安型电气设备“ e”;③ GB 3836.4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本质安全型电路和电气设备“ ia 、ib ”;④ GB 3836.5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正压型电气设备“ p”;⑤ GB 3836.6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充油型电气设备“ o”;⑥ GB 3836.7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充砂型电气设备“ q”;⑦ GB 3836.8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无火花型电气设备“ n”;1⑧GB 3836.9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浇封型电气设备“ m”;⑨GB 3836.10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气密型电气设备“ h”;⑩由行业主管部门制定暂行规定,经国家认可的质量监督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后,作为特殊型电气设备“s” ,并报国家技术监督局备案。
(二)防爆电气设备的类别及其标志:1、防爆电气设备分为两类:Ⅰ类:煤矿用防爆电气设备;Ⅱ类:工厂用防爆电气设备。
2、防爆电气设备的标志:①防爆电气设备的总标志为“Ex”②防爆电气设备的标志:防爆电气设备外壳的明显处,须设置清晰的永久性凸纹标志。
Ⅰ类电气设备须标出标志Ex和防爆型式、类别标志。
防爆电气知识(电机选型)防爆电气知识(电机选型)一. 燃烧与爆炸三要素:形成燃烧和爆炸的三要素:下述条件在时间和空间上相遇,才会产生燃烧或爆炸:燃烧剂,例如氢气,汽油等;氧化剂,例如氧气,空气等;点燃源,例如明火,火花,电弧,高温表面等。
因此,同时同地存在可燃性物质、空气和点燃源是燃烧和爆炸发生的充分必要件。
二. 防爆原理为了防止产生爆炸和火灾危险,应该在上述场所中采取防爆措施。
防爆措施在工程上分为两大类:1. 一次(primary)防爆措施----避免场所环境中存在爆炸性危险环境。
由前述的产生爆炸或燃烧条件三要素可以知道,如果能够在环境中避免可燃性物质,或者在环境中避免氧化剂—氧气,就可以从根本上避免火灾或爆炸危险。
空气中的氧气是难避免的,可行的办法是避免可燃性物质。
化工厂常常采用有房顶无墙壁的厂房,改善自然通风效果,或者采用强制通风(机械通风),使环境中的可燃性物质的浓度低于爆炸下限,达到避免爆炸危险的目的。
2. 二次(secondary)防爆措施----在爆炸危险环境避免点燃源。
如果爆炸性危险环境不可避免,则在环境中消除点燃源。
我们常常在油库、加油站中看到“严禁烟火”的牌子,就属于二次防爆措施。
国家标准规定,在爆炸危险场所必须使用防爆电气产品,这也属于二次防爆措施。
根据燃烧和爆炸条件三要素,可以采取不同的防爆措施,避免电气设备成为点燃源。
实现防爆的原理就是消除三要素中的任一要素,从而实现防止爆炸。
1、隔爆型:如果爆炸性气体和空气必然存在,对于设备在正常运行时,把能产生电弧、火花的部件放在具有足够强度的隔爆外壳内,就可达到防爆目的,这就是隔爆型。
隔爆型电气设备就是:具有能承受内部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爆炸压力,并阻止内部的爆炸向外壳周围爆炸性混合物传播的电气设备外壳的电气设备,其标志为"d"。
2、增安型:如果爆炸性气体和空气必然存在,增安型设备就是消除点燃源。
对于普通电动机,如果在其结构上再采取一些保护措施,尽力使设备在正常运行或认可的过载条件下不会发生电弧、火花和危险高温现象,就可进一步提高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防爆电气知识(电机选型)一. 燃烧与爆炸三要素:形成燃烧和爆炸的三要素:下述条件在时间和空间上相遇,才会产生燃烧或爆炸:燃烧剂,例如氢气,汽油等;氧化剂,例如氧气,空气等;点燃源,例如明火,火花,电弧,高温表面等。
因此,同时同地存在可燃性物质、空气和点燃源是燃烧和爆炸发生的充分必要件。
二. 防爆原理为了防止产生爆炸和火灾危险,应该在上述场所中采取防爆措施。
防爆措施在工程上分为两大类:1.一次(primary)防爆措施----避免场所环境中存在爆炸性危险环境。
由前述的产生爆炸或燃烧条件三要素可以知道,如果能够在环境中避免可燃性物质,或者在环境中避免氧化剂—氧气,就可以从根本上避免火灾或爆炸危险。
空气中的氧气是难避免的,可行的办法是避免可燃性物质。
化工厂常常采用有房顶无墙壁的厂房,改善自然通风效果,或者采用强制通风(机械通风),使环境中的可燃性物质的浓度低于爆炸下限,达到避免爆炸危险的目的。
2.二次(secondary)防爆措施----在爆炸危险环境避免点燃源。
如果爆炸性危险环境不可避免,则在环境中消除点燃源。
我们常常在油库、加油站中看到“严禁烟火”的牌子,就属于二次防爆措施。
国家标准规定,在爆炸危险场所必须使用防爆电气产品,这也属于二次防爆措施。
根据燃烧和爆炸条件三要素,可以采取不同的防爆措施,避免电气设备成为点燃源。
实现防爆的原理就是消除三要素中的任一要素,从而实现防止爆炸。
1、隔爆型:如果爆炸性气体和空气必然存在,对于设备在正常运行时,把能产生电弧、火花的部件放在具有足够强度的隔爆外壳内,就可达到防爆目的,这就是隔爆型。
隔爆型电气设备就是:具有能承受内部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爆炸压力,并阻止内部的爆炸向外壳周围爆炸性混合物传播的电气设备外壳的电气设备,其标志为"d"。
2、增安型:如果爆炸性气体和空气必然存在,增安型设备就是消除点燃源。
对于普通电动机,如果在其结构上再采取一些保护措施,尽力使设备在正常运行或认可的过载条件下不会发生电弧、火花和危险高温现象,就可进一步提高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防爆的基本原理一、爆炸的概念爆炸是物质从一种状态,经过物理或化学变化,突然变成另一种状态,并放出巨大的能量。
急剧速度释放的能量,将使周围的物体遭受到猛烈的冲击和破坏。
爆炸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 1 )爆炸性物质:能与氧气(空气)反应的物质,包括气体、液体和固体。
(气体:氢气,乙炔,甲烷等;液体:酒精,汽油;固体:粉尘,纤维粉尘等。
) 2 )氧气:空气。
3 )点燃源:包括明火、电气火花、机械火花、静电火花、高温、化学反应、光能等。
如图所示:为什么要防爆易爆物质: 很多生产场所都会产生某些可燃性物质。
煤矿井下约有三分之二的场所有存在爆炸性物质;化学工业中,约有80% 以上的生产车间区域存在爆炸性物质。
氧气: 空气中的氧气是无处不在的。
点燃源: 在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电气仪表,各种磨擦的电火花, 机械磨损火花、静电火花、高温等不可避免,尤其当仪表、电气发生故障时。
客观上很多工业现场满足爆炸条件。
当爆炸性物质与氧气的混合浓度处于爆炸极限范围内时,若存在爆炸源,将会发生爆炸。
因此采取防爆就显得很必要了。
二、仪表防爆的原理危险场所危险性划分危险场所危险性的划分防爆方法对危险场所的适用性防爆对危险场所的适用性 爆炸性危险气体分类爆炸性危险气体危险性分类根据可能引爆的最小火花能量,我国和欧洲及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将爆炸性气体分为四个危险等级 , 如下表 :美国和加拿大首先将散布在空气中的爆炸性物体分成三个 CLASS( 类别 ):CLASS Ⅰ 气体和蒸气 ; CLASS Ⅱ 尘埃 ; CLASS Ⅲ 纤维 . 然后再将气体和尘埃分成 Group( 组 ) :气体温度组别划分气体温度组别划分防爆标志仪表的防爆标志 Ex(ia)ⅡC T6 的含义 :Ex(ia)ⅡC 的含义:注: 该标志中无温度组别项, 说明该仪表不与爆炸性气体直接接触.防爆术语有关防爆术语及标准安全栅安全参数定义:∙安全栅最高允许电压:Um保证安全栅本安端的本安性能,允许非本安端可能输入的最高电压∙安全栅最高开路电压:Uoc在最高允许电压范围内本安端开路时电压最大值∙安全栅最大短路电流:Isc在最高允许电压范围内本安端短路时的电流最大值∙安全栅允许分布电容:Ca保证本质安全性能情况下本安端最大允许外接电容安全栅允许分布电感:La保证本质安全性能情况下本安端最大允许外接电感防爆标志格式说明:将工厂或矿区的爆炸危险介质,按其引燃能量,最小点燃温度以及现场爆炸性危险气体存在的时间周期进行科学分类分级,以确定现场防爆设备的防爆标志和防爆形式。
防爆知识防爆标志旳构成防爆电气设备按GB 3836原则规定,防爆电气设备旳防爆标志内容涉及:防爆型式+设备类别+(气体组别)+温度组别1. 防爆型式根据所采用旳防爆措施,可把防爆电气设备分为隔爆型、增安型、本质安全型、正压型、油浸型、充砂型、浇封型、n 型、特殊型、粉尘防爆型等。
它们旳标记如表1所示。
IEC 防爆等级原则格式:Ex(ia)ⅡC T4E:按CENELEC标志承认Ex:防爆公用标志ia:防爆型式(本质安全)Ⅱ:设备组别C:气体组别T4:温度组别表1 防爆基本类型防爆型式防爆型式标志防爆型式防爆型式标志隔爆型Ex d 充砂型Ex q增安型Ex e 浇封型Exm正压型Ex p n型Exn本安型Exia粉尘防爆型DIP A本安型Ex ib 粉尘防爆型DIP B油浸型Ex o 特殊性Ex s防爆等级阐明:ia等级:在正常工作、一种故障和二个故障时均不能点燃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旳电气设备。
正常工作时,安全系数为2.0 ;一种故障时,安全系数为1.5;二个故障时,安全系数为1.0 。
注:有火花旳触点须加隔爆外壳、气密外壳或加倍提高安全系数。
ib 等级:在正常工作和一种故障时不能点燃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旳电气设备。
正常工作时,安全系数为2.0 ;一种故障时,安全系数为1.5 。
正常工作时,有火花旳触点须加隔爆外壳或气密外壳保护,并且有故障自显示旳措施,一种故障时安全系数为1.0 。
2.设备类别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分为:I类:煤矿井下用电气设备;II类:除煤矿外旳其他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II类隔爆型“d”和本质安全型“i”电气设备又分为IIA、IIB、和II C类。
可燃性粉尘环境用电气设备分为:A型尘密设备;B型尘密设备;A型防尘设备;B型防尘设备。
3. 气体组别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旳传爆能力,标志着其爆炸危险限度旳高下,爆炸性混合物旳传爆能力越大,其危险性越高。
爆炸性混合物旳传爆能力可用最大实验安全间隙表达。
现场设备的防爆技术包括隔爆型如增安、气密、浇封等和本质安全型两类;隔爆型防爆是防爆中的一种形式, 隔爆型为隔爆外壳型,主要考虑外壳强度,以及间隙大小,保证内部所发生的火花不会引起外部爆炸; 与隔爆型技术相比,本质安全技术采取抑制点火源能量作为防爆手段,可以带来一系列的优点: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在带电情况下进行维护和更换、安全可靠性高、适用范围广;实现本质安全的关键技术为低功耗技术和本安防爆技术;但在我国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因为价格和其它因素,通常采用隔爆型防爆技术;本安与隔爆型控制柜通常都安装在安全区;本质安全型防爆技术通常采用PLC控制系统,柜内配备安全栅,将危险区返回的信号线经过安全栅处理后再接入PLC输入/输出模块;目前国内通常对PLC输入信号采用本安型防爆技术,可将危险区的输入电流限制在2mA以下,因为电流很小,从本质上讲是安全的;而PLC输出信号因为价格和其它因素,通常采用隔爆型防爆技术,输出信号线通常采用铠装电缆,穿入水煤气管,接入隔爆型防爆电器,例如防爆电机等,安装中要求从控制柜到最终设备之间都要进行密封处理,将电缆与危险区进行隔离;隔爆型与本安型是两种不同的防爆电器,前者内部可能有燃爆源如灯泡但采取隔爆措施达到安全目的,后者不会达到爆燃能量电压不高于 12 V,电流不大于 100mA,比如热电阻,属于本质安全型;虽然如此,防爆电器通常在安全场合和非安全场合分界处都安装有安全栅;压力变送器基于不同工作原理也可以有以上两种区别; 防爆的等级根据使用场合选择;仪表知识:本安型安全栅和防爆型安全上的区别本安型安全栅和防爆型安全上的区别本安型安全栅应用在本安防爆系统的设计中,它是安装于安全场所并含有本安电路和非本安电路的装置,电路中通过限流和限压电路限制了送往现场本安回路的能量,从而防止非本安电路的危险能量串入本安电路,它在本安防爆系统中称为关联设备见术语解释,是本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安全栅被设计为介于现场设备与控制室设备之间的一个限制能量的接口,因此无论控制室设备处于正常或故障状态,安全栅都能确保通过它传送给现场设备的能量是本质安全的;中国国家仪器仪表防爆安全监督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区监督生产安全防爆产品的权威机构,对本安型安全栅产品有着严格、科学、详细的规定,只有通过该监督站认证的企业及其所开发生产的产品才具备符合标准的安全性能,否则可能会给使用方的设备、人员和生产造成无可估量的损害;术语解释:关联设备一种安装在安全场所,本安电气设备与非本安电气设备之间的相连的电气设备;安装位置安全栅安装于安全场所,接收来自危险区的信号,输出安全信号到安全区或危险区.安全栅的结构形式常见的安全栅结构形式分为齐纳式和隔离式.齐纳式安全栅结构原理:电路中采用快速熔断器、限流电阻或限压二极管以对输入的电能量进行限制,从而保证输出到危险区的能量;它的原理简单、电路实现容易,价格低廉,但因由于其自身原理的缺陷使其应用中的可靠性受到很大影响,并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其原因如下:1、安装位置必须有非常可靠的接地系统,并且该齐纳式安全栅的接地电阻必须小于1Ω,否则便失去防爆安全保护性能,显然这样的要求是十分苛刻并在实际工程应用中难以保证;2、要求来自危险区的现场仪表必须是隔离型,否则通过齐纳式安全栅的接地端子与大地相接后信号无法正确传送,并且由于信号接地,直接降低信号抗干扰能力,影响系统稳定性;3、齐纳式安全栅对电源影响较大,同时也易因电源的波动而造成齐纳式安全栅的损坏;隔离式安全栅采用了将输入、输出以及电源三方之间相互电气隔离的电路结构,同时符合本安型限制能量的要求;与齐纳式安全相比,虽然价格略高,但它其它方面的突出优点却为用户应用带来了更大的受益:1.由于采用了三方隔离方式,因此无需系统接地线路,给设计及现场施工带来极大方便;2.对危险区的仪表要求大幅度降低,现场无需采用隔离式的仪表;3.由于信号线路无需共地,使得检测和控制回路信号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大大增强,从而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可靠性;4.隔离式安全栅具备更强的输入信号处理能力,能够接受并处理热电偶、热电阻、频率等信号,这是齐纳式安全栅所无法做到的;5.隔离式安全栅可输出两路相互隔离的信号,以提供给使用同一信号源的两台设备使用,并保证两设备信号不互相干扰,同时提高所连接设备相互之间的电气安全绝缘性能;因此,对比齐纳式和隔离式安全栅的特点和性能后可以看出,隔离式安全栅有着突出的优点和更为广泛用途,虽然其价格略高于齐纳式安全栅,但从设计、施工安装、调试及维护成本来考虑,其综合成本可能反而低于齐纳式安全栅;在要求较高的工程现场几乎无一例外地采用了隔离式安全栅作为主要本安防爆仪表,隔离式安全栅已逐渐取代了齐纳式安全栅,在安全防爆领域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本安设备标志定义其中:Ex —防爆标志ia—防爆等级ⅡC—气体组别本公司产品防爆级别:Ex iaⅡC防爆等级ia:在正常工作状态下,1个故障或2个故障状态下都不会点燃危险气体,回路必须保证在两个故障同时出现时仍然保证安全特性;“ia ”类电气设备对易受干扰的元器件必须采用“三重化”设计;“ib”类电气设备只能保证在1个故障状态下不会点燃危险气体;气体组别Ⅰ组电气设备:用于易受甲烷影响的煤矿环境中;Ⅱ组电气设备:可用于除煤矿以外的爆炸危险环境中;Ⅱ组电气设备根据易燃性物质的不同点燃能量进一步细分;各子组用大写英文子母区分,从下表中可以看出,C子组所需要的点燃能量最少,即在该组电气设备中,C组设备具备通用性;防爆常识一、防爆电气设备的防爆型式1.爆炸性混合物产生爆炸的条件爆炸是指物质从一种状态,经过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突然变成另一种状态并放出巨大的能量,而产生的光和热或机械功;在此仅谈及爆炸性混合物的爆炸,即所有的可燃性气体、蒸气及粉尘与空气所形成的爆炸性混合物的爆炸;这类爆炸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才可能发生:第一,必须存在爆炸性物质或可燃性物质;第二,要有助燃性物质,主要是空气中的氧气;第三,就是还要存在引燃源如火花、电弧和危险温度等,它提供点燃混合物所必需的能量;只有这三个条件同时存在,才有发生爆炸的可能性,其中任何一个条件不具备,就不会产生燃烧和爆炸;因此,采取适当的措施,使三个条件不同时具备即可达到防止爆炸的目的 ;由于爆炸性混合物普遍存在于煤炭、石油、化工、纺织、粮食加工等行业的生产、加工、储运等场所,如发生爆炸则危害极大;于是,人们采取了多种防爆技术方法,防止爆炸危险性环境形成及其爆炸;2.基本防爆型式1 隔爆型“d”隔爆型防爆型式是把设备可能点燃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部件全部封闭在一个外壳内,其外壳能够承受通过外壳任何接合面或结构间隙,渗透到外壳内部的可燃性混合物在内部爆炸而不损坏,并且不会引起外部由一种、多种气体或蒸气形成的爆炸性环境的点燃参见GB 3836 2标准;把可能产生火花、电弧和危险温度的零部件均放入隔爆外壳内,隔爆外壳使设备内部空间与周围的环境隔开;隔爆外壳存在间隙,因电气设备呼吸作用和气体渗透作用,使内部可能存在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当其发生爆炸时,外壳可以承受产生的爆炸压力而不损坏,同时外壳结构间隙可冷却火焰、降低火焰传播速度或终止加速链,使火焰或危险的火焰生成物不能穿越隔爆间隙点燃外部爆炸性环境,从而达到隔爆目的;隔爆型“d”按其允许使用爆炸性气体环境的种类分为I类和IIA、IIB、IIC类;该防爆型式设备适用于1、2区场所;2 增安型“e”增安型防爆型式是一种对在正常运行条件下不会产生电弧、火花的电气设备采取一些附加措施以提高其安全程度,防止其内部和外部部件可能出现危险温度、电弧和火花的可能性的防爆型式;它不包括在正常运行情况下产生火花或电弧的设备参见GB 38363标准;在正常运行时不会产生火花、电弧和危险温度的电气设备结构上,通过采取措施降低或控制工作温度、保证电气连接的可靠性、增加绝缘效果以及提高外壳防护等级,以减少由于污垢引起污染的可能性和潮气进入等措施,减少出现可能引起点燃故障的可能性,提高设备正常运行和规定故障例如:电动机转子堵转条件下的安全可靠性;〖JP〗该类型设备主要用于2区危险场所,部分种类可以用于1区,例如具有合适保护装置的增安型低压异步电动机、接线盒等;3 本质安全型“i”本质安全型防爆型式是在设备内部的所有电路都是由在标准规定条件包括正常工作和规定的故障条件下,产生的任何电火花或任何热效应均不能点燃规定的爆炸性气体环境的本质安全电路;〖HTH〗“iɑ”等级电气设备〖HT〗是正常工作和施加一个故障和任意组合的两个故障条件下,均不能引起点燃的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HTH〗“ib”等级电气设备〖HT〗是正常工作和施加一个故障条件下,不能引起点燃的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参见GB 38 364标准;本质安全型是从限制电路中的能量入手,通过可靠的控制电路参数将潜在的火花能量降低到可点燃规定的气体混合物能量以下,导线及元件表面发热温度限制在规定的气体混合物的点燃温度之下;该防爆型式只能应用于弱电设备中,该类型设备适用于0、1、2区Exiɑ或1、2区Exib;4 正压型“p”电气设备的一种防爆型式;它是一种通过保持设备外壳内部保护气体的压力高于周围爆炸性环境压力的措施来达到安全的电气设备参见GB 38365标准;正压设备保护型式可利用不同方法;一种方法是在系统内部保护静态正压,而另一种方法是保持持续的空气或惰性气体流动,以限制可燃性混合物进入外壳内部;两种方法都需要在设备起动前用保护气体对外壳进行冲洗,带走设备内部非正压状态时进入外壳内的可燃性气体 ,防止在外壳内形成可燃性混合物;这些方法的要点是监测系统,并且进行定时换气,以保证系统的可靠性;该类设备按照保护方法可以用于1区或2区危险场所;油浸型防爆型式是将整个设备或设备的部件浸在油内保护液,使之不能点燃油面以上或外壳外面的爆炸性气体环境参见GB 38366标准;这是一个主要用于开关设备的老的防爆技术方法;形成的电弧、火花浸在油下;该类型设备适用于1区或2区危险场所;6 充砂型“q”充砂型防爆型式是一种在外壳内充填砂粒或其他规定特性的粉末材料,使之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壳内产生的电弧或高温均不能点燃周围爆炸性气体环境的电气设备保护型式参见G B 38367标准;该防爆型式将可点燃爆炸性气体环境的导电部件固定并且完全埋入充砂材料中,从而阻止了火花、电弧和危险温度的传播,使之不能点燃外部爆炸性气体环境;通常它用于Ex“e”或Ex“n”设备内的元件和重载牵引电池组;该类型设备适用于1区或2区危险场所;7 “n”型防爆电气设备该类型电气设备在正常运行时,不能够点燃周围的爆炸性气体环境,也不大可能发生引起点燃的故障参见GB 38368标准;“n”型电气设备正常运行时,即指设备在电气和机械上符合设计规范并在制造厂规定的范围内使用,不可能产生火花、电弧和危险温度;该类型电气设备仅适用于2区危险场所;浇封型防爆型式是将可能产生引起爆炸性混合物爆炸的火花、电弧或危险温度部分的电气部件,浇封在浇封剂复合物中,使它不能点燃周围爆炸性混合物参见GB 38369标准;采用浇封措施,可防止电气元件短路、固化电气绝缘,避免了电路上的火花以及电弧和危险温度等引燃源的产生,防止了爆炸性混合物的侵入,控制正常和故障状况下的表面温度;该类设备适用于1、2区危险场所;9 气密型“h”该类防爆设备型式采用气密外壳;即环境中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不能进入设备外壳内部;气密外壳采用熔化、挤压或胶粘的方法进行密封,这种外壳多半是不可拆卸的,以保证永久气密性参见GB 383611标准;该防爆措施属于“n”型防爆措施范畴,GB 383611已被GB 38368—2003代替; 10 特殊型防爆电气设备“s”指国家标准未包括的防爆类型式,该型式可暂由主管部门制定暂行规定,并经指定的防爆检验单位检验认可能够具有防爆性能的电气设备;该类设备是根据实际使用开发研制,可适用于相应的危险场所;11 可燃性粉尘环境用电设备粉尘防爆电气设备是采用限制外壳最高表面温度和采用“尘密”或“防尘”外壳来限制粉尘进入,以防止可燃性粉尘点燃参见GB 124761标准;该类设备将带电部件安装在有一定防护能力的外壳中,从而限制了粉尘进入,使引燃源与粉尘隔离来防止爆炸的产生;按设备采用外壳防尘结构的差别将设备分为A型设备或B型设备; 按设备外壳的防尘等级的高低将设备分为20、21和22级,例如DIP A20、DIP A21、DIP B20 和DIP B21等;该类型设备按照等级适用于20、21或22区粉尘危险场所;在平常实际使用中可能很容易的看到,许多防爆电气产品在一个产品中就采用了多种防爆保护方法;例如,照明装置可能采用了增安型保护外壳和接线端盒、隔爆型保护开关和浇封型保护镇流器;这样能够使制造商采用最适用的复合防爆保护方法;有一点要注意的是 ,产品铭牌上列出采取的防爆方法的顺序将往往告诉用户产品的结构,如一个产品被标识为Exde,则极可能为隔爆型而其中带有增安型部件;另一个产品被标识为Exed, 则极可能不是隔爆型外壳例如不锈钢或强化聚脂玻璃,而带有隔爆开关或部件安装其中; 两种产品可能均适用于1区,但他们是使用不同的防爆保护措施达到同样的目的;用户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和所了解信息,来选择可提供在费用、性能和安全方面达到最佳平衡的防爆型式的产品;二、危险场所的划分----众所周知,在危险场所中安全地使用爆炸性环境用电气设备的前题条件是合理的选择、正确的安装和必要的维护;合理的选择防爆电气设备,必然涉及到与其所在的危险场所要相适应;因此,首先要明确什么是危险场所它又是如何划分的危险场所就是由于存在着易燃易爆性气体、蒸气、液体、可燃性粉尘或者可燃性纤维而具有引起火灾或者爆炸危险的场所;典型的危险场所,如石油化工行业中爆炸性物质的生产、加工和贮存过程中所形成的环境、煤矿井下由于煤层中不断渗透出的甲烷气体而形成的工作环境等等;按照GB —2000GB 标准等同于IEC 60079-10要求,可用类别、区域和组别三层概念来说明危险场所的划分;----1 爆炸性物质的分类标准将爆炸性物质分为III类:I类:矿井甲烷;II类: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含蒸气、薄雾;III类:爆炸性粉尘纤维或飞絮物;既首先要确定环境中存在着何类爆炸性物质,然后才按气体或粉尘的不同对危险场所进行划分;----2 危险场所的界定按场所中存在物质的物态的不同,将危险场所划分为爆炸性气体环境和可燃性粉尘环境 ;按场所中危险物质存在时间的长短,将两类不同物态下的危险场所划分为三个区,即:对爆炸性气体环境,为0区、1区和2区;对可燃性粉尘环境,为20区、21区和22区;----1 爆炸性气体环境----GB —2000标准中规定:----0区:爆炸性气体环境连续出现或长时间存在的场所;----1区:在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环境的场所;----2区:在正常运行时,不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环境,如果出现也是偶尔发生并且仅是短时间存在的场所;----在此,“正常运行”是指正常的开车、运转、停车,易燃物质产品的装卸、密闭容器盖的开闭,安全阀、排放阀以及所有工厂设备都在其设计参数范围内工作的状态;----2 可燃性粉尘环境----GB —2000标准中规定:----20区: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可燃性粉尘连续出现或经常出现,其数量足以形成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混合物和/或可能形成无法控制和极厚的粉尘层的场所及容器内部;----21区: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粉尘数量足以形成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混合物但未划入20 区的场所;该区域包括,与充入或排放粉尘点直接相邻的场所、出现粉尘和正常操作情况下可能产生可燃浓度的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混合物的场所;----22区:在异常条件下,可燃性粉尘云偶尔出现并且只是短时间存在、或可燃性粉尘偶尔出现堆积或可能存在粉尘层并且产生可燃性粉尘空气混合物的场所;如果不能保证排除可燃性粉尘堆积或粉尘层时,则应划分为21区;对危险场所的界定,解决了危险场所划分中爆炸性物质存在的时间问题;那么,长时间存在或偶尔发生的时间概念又怎么界定呢欧洲有关资料中也相应地给出了具体的规定,见表1 ;----表1 场所划分危险物质长期存在大于1 000 h/年正常运行时存在10-1 000 h/年仅在不正常时存在少于10 h/年气体 0区 1区 2区----3 爆炸性物质的分组----爆炸性物质的分类,将危险物质按其物态,进行粗划分;对同是气体的爆炸性物质,由于其爆炸特性差别很大,故又将爆炸性气体进行了分组;----GB 通用要求中,将爆炸性气体按其最大实验电压安全间隙和最小试验电流分为A、B 、C三组;三组的代表性气体分别为:氢气&乙炔、乙烯和丙烷,具体的参数见表2;----表2 爆炸性气体的分组组别代表性气体最大试验安全间隙最小点燃电流IIC 乙炔氢气<mm<IIB 乙烯0.5~0.9mm~IIA 丙烷>mm>----爆炸性物质的分组,可以说是基本上说明了危险场所中存在的是哪种危险物质;三、防爆标志防爆电气设备按GB 3836标准要求,防爆电气设备的防爆标志内容包括:防爆型式+设备类别+气体组别+温度组别1 防爆型式根据所采取的防爆措施,可把防爆电气设备分为隔爆型、增安型、本质安全型、正压型、油浸型、充砂型、浇封型、n 型、特殊型、粉尘防爆型等;它们的标识如表1所示;表1 防爆基本类型防爆型式防爆型式标志防爆型式防爆型式标志隔爆型Exd充砂型 Ex q增安型Exe浇封型 Ex m正压型Expn型 Ex n本安型ExiaExib特殊型 Ex s油浸型Exo粉尘防爆型 DIP ADIP B2 设备类别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分为:I类:煤矿井下用电气设备;II类:除煤矿外的其他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II类隔爆型“d”和本质安全型“i”电气设备又分为IIA、IIB、和IIC类;可燃性粉尘环境用电气设备分为:A型尘密设备;B型尘密设备;A型防尘设备;B型防尘设备;3 气体组别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传爆能力,标志着其爆炸危险程度的高低,爆炸性混合物的传爆能力越大,其危险性越高;爆炸性混合物的传爆能力可用最大试验安全间隙表示;同时,爆炸性气体、液体蒸气、薄雾被点燃的难易程度也标志着其爆炸危险程度的高低,它用最小点燃电流比表示;II类隔爆型电气设备或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按其适用于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最大试验安全间隙或最小点燃电流比,进一步分为IIA、IIB和IIC类;如表2所示;表2 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组别与最大试验安全间隙或最小点燃电流比之间的关系气体组别最大试验安全间隙MESG mm 最小点燃电流比MICRIIA MESG≥ MICR>IIB >MESG>≥MICR≥IIC ≥MESG >MICR4 温度组别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引燃温度是能被点燃的温度极限值;电气设备按其最高表面温度分为T1~T6组,使得对应的T1~T6组的电气设备的最高表面温度不能超过对应的温度组别的允许值;温度组别、设备表面温度和可燃性气体或蒸气的引燃温度之间的关系如表3所示;表3 温度组别、设备表面温度和可燃性气体或蒸气的引燃温度之间的关系温度级别IEC/EN /GB 3836 设备的最高表面温度T℃可燃性物质的点燃温度℃T1 450 T>450T2 300 450≥T>300T3 200 300≥T>200T4 135 200≥T>135T5 100 135≥T>100T6 85 100≥T>85 防爆标志举例说明为了更进一步地明确防爆标志的表示方法,对气体防爆电气设备举例如下:如电气设备为I类隔爆型:防爆标志为ExdI如电气设备为II类隔爆型,气体组别为B组,温度组别为T3,则防爆标志为:ExdIIBT3;如电气设备为II类本质安全型ia,气体组别为A组,温度组别为T5,则防爆标志为:ExiaIIA T5;对I类特殊型:ExsI;对使用于矿井中除沼气外,正常情况下还有II类气体组别为B组,温度组别为T3的可燃性气体的隔爆型电气设备,则防爆标志为:ExdI/IIBT3;另外,对下列特殊情况,防爆标志内容可适当进行调整:1 如果电气设备采用一种以上的复合型式,则应先标出主体防爆型式,后标出其他的防爆型式;如:II类B组主体隔爆型并有增安型接线盒T4组的电动机,其防爆标志为:ExdeIIBT4 ;〖JP3〗2 如果只允许使用在一种可燃性气体或蒸气环境中的电气设备,其标志可用该气体或蒸气的化学分子式或名称表示,这时,可不必注明气体的组别和温度组别;如:II类用于氨气环境的隔爆型的电气设备,其防爆标志为:ExdIINH3或ExdII氨;反过来,利用表2,制造厂可以按照防爆电气产品的使用环境决定产品的温度组别,按照温度组别设计电气设备的外壳表面温度或内部温度;防爆电气设备的用户可以根据场所中可能出现的爆炸性气体或蒸气的种类,方便地选用防爆电气产品的温度组别;例如,已知环境中存在异丁烷引燃温度460 ℃,则可选择T1组别的防爆电气产品;如果环境中存在丁烷和乙醚引燃温度160 ℃,则须选择T4组的防爆电气产品;对于粉尘防爆电气设备:如可用于21区的A型设备,最高表面温度T A为170 ℃,其防爆标志为:DIP A21 TA170 ℃或者DIP A21TA,T3;如可用于21区的B型设备,最高表面温度T B为200 ℃,其防爆标志为:DIP B21 T B200 ℃或者DIP B21TB,T36 设置标志的要求。
化工仪表设计中关于防爆的应用探析【摘要】仪表设备防爆设计是当前做好化学工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必要条件之一。
在本文中,笔者根据自己相关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比较详细地分析了化工仪表的防爆设计。
【关键词】爆炸性区域划分仪表防爆型式防爆仪表选用1 基于gb标准的爆炸性区域划分我国国家标准gb 50058-92中规定,爆炸性气体危险场所按其危险程度大小,划分为三个区(zone),即0区、1区、2区,爆炸性粉尘危险场所划分为10区、11区两个级别。
具体见表1。
0区、1区、10区是高度危险区域,如果远程传输的电动仪表需要工作于0区、1区和10区等高度危险区域时,必须要选择采用防爆结构的仪表设备。
一般采用防爆结构的仪表设备在本体上面均会标注“ex”防爆标记。
2 基于gb标准的防爆仪表划分及防爆型式依照国家有关标准,防爆电气设备(含仪表)分为三类:ⅰ类(适用于煤矿井下)、ⅱ类(适用于工厂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场所)、ⅲ类(适用于工厂爆炸性粉尘和纤维混合物场所)。
ⅰ类电气设备不再分级和分组;ⅱ类电气设备,根据使用场所的可燃性气体不同,按最大实验安全间隙和最小点燃电流比分为ⅱa、ⅱb、ⅱc三级,该分级只对隔爆型和本安型有效。
电气设备的最高表面温度分组相同于可燃性气体的自然温度分成t1~t6六组。
目前我国接受的仪表防爆型式有如以下几种:隔爆型“d”、增安型“e”、本质安全型“i”、正压外壳型“p”、油浸型“o”、充砂型“q”、浇封型“m”、“n”型电气设备以及粉尘防爆型“dip”。
想要提高化工仪表的设计应用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必须要综合考虑爆炸物质的类型、级别和组别,而后确定最为合适的仪表设备。
3 如何选用防爆型仪表一般说来,可根据以下三点来选用防爆型仪表:(1)根据仪表安装、使用场所的危险区域类别来选型:0区——只能选本质安全型ia级或专为0区设计的特殊型;1区——可以选除n型以外的其他型式;2区——所有防爆型式均可选。
(2)根据气体或蒸气的引燃温度选型:仪表应按其最高表面温度不超过可能出现的任何气体或蒸气的引燃温度选型,电气设备必须在被标志的温度范围内使用。
防爆基础知识讲解爆炸的定义所谓的爆炸,是在特别短的时间内,释放出大量的高温以及能量,同时释放出大量的气体,导致周围发生化学反应以及变化,破坏力极其强大。
国家防爆标准GB 3836.1-2010 爆炸性环境第1部分:设备通用要求GB 3836.4-2000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4部分:本质安全性“i”GB 12476.1-2013 可燃性粉尘环境用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要求GB 12476.4-2010 可燃性粉尘环境用电气设备第4部分:本质安全型“iD”GB 4208-2008外壳防护等级防爆合格证的标志代表的意义和范围本质安全型本安型“i”(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及其关联设备)本质安全电路: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正常工作或在故障状态下产生的电火花和热效应均不能点燃规定的爆炸性气体或蒸汽的电路。
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全部电路为本质安全的电气设备。
本安型设备和关联设备的本质安全部分分为ia和ib:ia:正常工作+ 一个故障+ 任意组合的两个故障均不能引起点燃的电气设备。
ib:正常工作+ 一个故障条件下不能引起点燃的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
由此可见ia等级高于ib等级且只有ia等级的设备可以用于矿井。
防爆气体与温度组别温度组别范围IIC高于IIB、IIA类均可代表,除煤矿、井下之外的所有其他爆炸性气体环境。
一般2区可以使用IIA类的电器,1区或者2区选择IIB类,0区选择IIC类,IIC类电器可以在1区和2区使用,但是IIA和IIB类不能在0区使用。
国际电工委员会/欧洲电工委员会划分的危险区域的等级分类0区(Zone 0):易爆气体始终或长时间存在;连续地存在危险性大于1000小时/每年的区域;1区(Zone 1):易燃气体在仪表的正当工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或存在;断续地存在危险性10~1000小时/每年的区域;2区(Zone 2):一般情形下,不存在易燃气体且即使偶尔发生,其存在时间亦很短;事故状态下存在的危险性0.1~10小时/每年的区域;粉尘防爆防护等级IP后第一位数字:防尘等级IP后第二位数字:防水等级以上就是防爆最基础的知识讲解。
一、防爆区域等级的划分
爆炸是物质从一种状态,经过物理或化学变化,突然变成另一种状态,并放出巨大能量。
极速放出的能量,将使周围的物体遭受到猛烈的冲击和破坏。
爆炸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爆炸性物质:能与氧气(空气)发生反应并爆炸的物质,包括气体、液体和固体。
(气体:氢气、乙炔、乙烷等;液体:酒精、汽油;固体:粉尘、纤维粉尘等)。
2)氧气:空气。
3)点燃源:包括明火、电气火花、机械火花、静电火花、高温、化学反应、光能等。
爆炸危险场所的分类:按爆炸性物质的物态,分为气体爆炸危险场所和粉尘爆炸危险场所二类。
爆炸危险场所的分级:原则是按爆炸性物质出现的频率、持续时间和危险程度划分为不同危险等级的区域。
气体爆炸危险场所的区域等级
爆炸性气体、可燃蒸汽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场所,按其危险程度的大小分三个区域等级。
0级区域(简称0区):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连续地、短时间频繁地出现或长时间存在的场所。
1级区域(简称1区):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有可能出现的场所。
2级区域(简称2区):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不能出现,仅在不正常情况下偶尔短时间出现的场所。
注:正常情况是指设备的正常起动、停止、正常运行和维修。
不正常情况是指有可能发生设备故障或误操作。
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区域等级
爆炸性粉尘和可燃纤维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场所,按其危险程度的大小分二个区域等级。
10级区域: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粉尘或可燃纤维与空气的混合物,可能连续地、短时间频繁地出现或长时间存在的场所。
(相当于国际标准的20区)
11级区域: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粉尘或可燃纤维与空气的混合物不能出现,仅在不正常情况下偶尔短时间出现的场所。
(相当于国际标准的21、22区)
二、防爆仪表的规定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分为:
I类:煤矿用电气设备
II类:工厂用电气设备
爆炸危险场所使用防爆电气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必须具备不引燃周围爆炸性混合物的性能。
满足要求的电气设备可制成隔爆型、增安型、本质安全型、正压型、充油型、充砂型、无火花型、胶封型、防爆特殊型和粉尘防爆型。
防爆电气设备最高表面温度
最高表面温度对于隔爆型是指外壳表面,对于其余防爆类型是指可能与爆炸性混合物接触的表面。
Ⅰ类电器设备在采取措施能防止煤粉堆积时,最高表面温度不得超过450℃,有煤粉沉积时,最高表面温度不得超过150℃
Ⅱ类电器设备最高表面温度规定如下:
注:当Ⅱ类电器设备用于有可燃性粉尘的场所,致其表面有沉积粉尘的情况时,其允许的最高表面温度应按粉尘堆积情况下的表面印燃温度计算。
防爆类型电气设备类型
我国的防爆电气设备标准与IEC同步。
国家正式批准的防爆型式有八种,即隔爆型(d),增安型(e),本质安全型(i),正压型(p),充油型(o),充砂型(q),无火花型(n),浇封型(m)。
此外还有防爆特殊型和粉尘防爆型两种。
在自动化仪表设备中,世界各国大量使用的是前面三种,即隔爆型(d),增安型(e),本质安全型(i)。
1、隔爆型电气设备(d)
具有隔爆外壳的电气设备,是指把能点燃爆炸性混合物的部件封闭在一个外壳内,该外壳能承受内部爆炸性混合物的爆炸压力并阻止向周围的爆炸性混合物传爆的电气设备。
2、增安型电气设备(e)
正常运行条件下,不会产生点燃爆炸性混合物的火花或危险温度,并在结构上采取措施提高其安全程度,以避免在正常和规定过载条件下出现点燃现象的电气设备。
3、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i)
在正常运行或在标准试验条件下所产生的火花或热效应均不能点燃爆炸性混合物的电气设备。
本安型电气设备及其关联设备,按本安电路使用场所和安全程度分为ia和ib二个等级。
ia等级:在正常工作、一个故障和二个故障时均不能点燃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电气设备。
ib等级:在正常工作和一个故障时均不能点燃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电气设备。
4、正压型电气设备(p)
具有保护外壳,且壳内充有保护气体,其压力保持高于周围爆炸性混合物气体的压力,以避免外部爆炸性混合物进入外壳内部的电气设备。
5、充油型电气设备(o)
全部或某些带电部件浸在油中使之不能点燃油面以上或外壳周围的爆炸性混合物的电气设备。
6、充砂型电气设备(q)
外壳内充填颗粒材料,以便在规定使用条件下,外壳内产生的电弧、火焰传播、壳壁或颗粒材料表面的过热温度均不能够点燃周围的爆炸性混合物的电气设备。
7、浇封型电气设备(m)
8、无火花型电气设备(n)
在正常运行条件下不产生电弧或火花,也不产生能够点燃周围爆炸性混合物的高温表面或灼热点,且一般不会发生有点燃作用的故障的电气设备。
防爆特殊型电气设备(s)
电气设备或部件采用GB3836-83未包括的防爆型式时,由主管部门制定暂行规定。
送劳动人事部备案,并经指定的鉴定单位检验后,按特殊电气设备“s”型处理。
粉尘防爆型
为防止爆炸性粉尘进入设备内部,外壳的接合面应紧固严密,并须加密封垫圈,转动轴与轴孔间要加防尘密封。
防爆电气设备的选型原则
气体爆炸危险场所防爆电气设备的选型原则
1、依据气体爆炸危险场所的划分结果选择防爆仪表和电气设备的防爆型式;
2、依据气体爆炸危险场所中可能出现的爆炸气体和蒸汽的爆炸级别选择防爆仪表和电气设备相应的防爆级别;
3、依据气体爆炸危险场所中可能出现的爆炸气体和蒸汽的自燃温度选择防爆仪表和电气设备相应的温度组别。
特别强调的是:0级区域只准许选用ia级本质安全型设备和其它特别为0级区域设计的电气设备。
气体爆炸危险场所使用电气设备防爆类型选型表
粉尘爆炸危险场所防爆电气设备的选型原则
按照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划分结果选择相应防爆级别的仪表和电气设备。
三、VEGA防爆仪表及选型
VEGA仪表都是II类防爆仪表。
不能用于煤矿的矿井。
VEGA防爆仪表主要有三种:本安防爆型、本安+隔爆型、粉尘防爆型
同时要选择适用的防爆区域、爆炸性气体组别和防爆仪表温度等级
本安防爆:CX ATEX II 1G EXx ia IIC T1-6
本安+隔爆型:DX A TEX II 1/2G 2G EEx d ia IIC T1-6
粉尘防爆型:GX A TEX II 1/2D IP66T
CX和DX用在气体和液体防爆场合,都能用于0区。
CX需要在控制室的盘柜加装安全栅,DX不用。
安全栅本安端线路的电压、电流、分布电感和分布电容要符合我们仪表的要求。
GX用于粉尘防爆。
主要是加强了密封,防止粉尘进入仪表,在仪表上形成沉积。
本安防爆还可以和WHG水法、船用许可证合用。
如:CA 本安防爆+WHG水法
CM 本安防爆+船用许可证
WHG水法:是防有害液体溢出的认证
本安防爆还可以和粉尘防爆合用
如:CK 本安防爆+粉尘防爆
附:代号含义:
ATEX II 1 G EEx ia IIC T1-6
1 2 3 4 5 6 7 8
1、欧洲发证机构
2、II类仪表:适用于工厂I类仪表用于煤矿矿井
3、适用于0区防爆 2 表示适用于1区防爆
1/2表示天线部分适合0区,电子部件适合1区
4、气体防爆标记如果是粉尘防爆,代号为D
5、防爆标记欧洲标准
6、防爆仪表类型隔爆的代号是d
7、爆炸性危险气体分类分为:矿井下I(甲烷)
工厂IIA(丙烷)、IIB(乙烯)、IIC(氢气)
8、温度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