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官能团化合物的切断
- 格式:ppt
- 大小:1.70 MB
- 文档页数:122
有机合成题解题思路和技巧有机合成题是各类考试中的重点题型之一,而且所占份量较大(一般在20~40分之间)。
有机合成所考查的是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一种能力型题目,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有时还要有一定的灵感。
有机合成的任务是建造有机分子。
它通常要运用官能团移位、官能团转换、官能团形成、消除官能团、增长碳链、缩短碳链、重组碳架、环合和开环等手段来实现。
因此,将有机反应按上述要求分类、归纳、熟记、并能达到灵活运用的程度,是做好有机合成题的基础。
有机合成的方法是逆合成原理。
解有机合成题的基本步骤分两步完成:第一步:运用逆合成原理对目标化合物进行剖析首先对目标化合物进行分析,看它含有哪些官能团、它间之间的相对关系或位置如何,并联想出相关的合成反应。
然后对目标化合物进行逆推分析。
用切断法推出其前体,前体的前体……,直到题目指定或可选的原料为止。
在进行逆推分析时,应注意如下几点:1、如何构成目标分子所特有的骨架(碳键的增长和缩短,碳环的形成与开环,骨架的重排等);2、如何在指定位置引入特定的官能团;3、如何满足一定的立体化学要求。
有时目标化合物中没有官能团,此时要在它的适当位置生长出一个易被切断或交换的官能团,然后再进行剖析。
生长的官能团应是易消除的官能团。
在逆推过程中,切断的一般原则如下:(1) 应有合理的切断依据,即“能合才分”,也就是说切断必须有可以连起(成键)的反应为依据;(2) 有碳—杂键时,一般在碳—杂键处切断;(3) 凡涉及官能团时,则在官能团附近切断,如果是由两种官能团形成的官能团,应切断为原官能团;(4) 通过官能团转换(简写为FGI)逆推到适当的阶段再切断;(5) 切断应尽可能遵循最大程度简化的原则,一般在分子的中央处切断、在有支链处切断、在对称处切断等。
第二步:以剖析为依据,写出合成设计方案在逆推分析的基础上,将剖析时的逆向过程正过来,为每步反应加上试剂和反应条件,即得初步的合成路线。
阐述应用逆合成分析法解决有机合成1824年,德国化学家魏勒(Wohler)在蒸发氰酸铵的水溶液时,意外地得到了一种白色晶体—尿素。
这是第一个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开创了有机化合物人工合成的新纪元。
有机合成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领域,它不仅要合成自然界含量稀少的有用化合物,也要合成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的有意义的化合物。
有机合成的基石是各种类型的有机反应以及组合这些有机反应以获得目标化合物的合成设计及策略。
有机合成是有机化学的中心,有机合成的教学贯穿于整个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也是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目的所在。
在讲解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制备时,其实就是进行有机合成,只不过这类合成比较简单,通常一眼就可以看出由什么原料来制备,由原料到产物所经反应步骤也不会太长。
但对于复杂有机化合物分子的合成,特别是那些具有特殊结构的新物质的合成,就很难看出由哪些原料,经过什么反应来制备。
这就必须从所要合成产物的分子结构着手,通过逆推得到简单的起始原料,即“逆合成分析”[1]。
逆合成分析于20世纪60年代由哈佛大学教授科瑞(E.J.Corey)提出的[2],该法是针对目标分子(target molecule,简写为TM),通过化学键切断(disconnection,简写为dis,在反应式中,切断用波纹线表示)的方法得到目标分子的前体,这些前体用已知的反应可重新生成目标分子。
上述过程反复进行,直至前体为简单的起始原料(start molecule,简写为SM)。
逆合成分析用双线箭头“”表示。
将逆合成分析逆转,加上试剂、条件并作适当修改,即得合成设计方案(图1)。
由此可见,逆合成分析的关键是如何进行化学键的切断。
因为任何有机化合物分子,特别是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分子中都含有很多化学键,切断时,确定如何把它分割成更小的部分以及应当打破哪一个化学键是极其重要的。
一个好的切断应同时满足三点:(1)有合适的反应机理,即切断后所得的分子碎片(正、负离子或自由基)有对应的合成等价物。
乙烯取代反应方程式乙烯取代反应是有机化学中的一类重要反应,它可以用于制备各种含有乙烯基的化合物。
本文将详细介绍乙烯取代反应的定义、分类、机理以及常见的反应方程式。
一、定义乙烯取代反应是指将乙烯分子中的一个或多个氢原子用其他官能团取代的化学反应。
这些官能团可以是卤素、羟基、氨基、酰基等。
乙烯取代反应可以通过不同的条件和催化剂进行,如酸催化、碱催化、金属催化等。
二、分类根据取代基的种类和数目,乙烯取代反应可以分为单取代、双取代和多取代三种类型。
1. 单取代:指在乙烯分子中只有一个氢原子被替换成其他官能团,产生一种新的单官能团化合物。
例如,在酸性条件下,甲苯与乙烯发生单取代反应,得到苄基氯:CH3C6H5 + CH2=CH2 → CH3C6H4CH2Cl2. 双取代:指在乙烯分子中有两个氢原子被替换成不同的官能团,产生一种新的双官能团化合物。
例如,在碱性条件下,乙烯与氨水反应,产生乙烯胺:CH2=CH2 + NH3 → CH3CH=CHNH23. 多取代:指在乙烯分子中有多个氢原子被替换成不同的官能团,产生一种新的多官能团化合物。
例如,在酸性条件下,苯酚与乙烯反应,产生苯乙醇:C6H5OH + CH2=CH2 → C6H5CH2OH三、机理乙烯取代反应的机理复杂多样,不同类型的反应机理也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反应机理:1. 酸催化:在酸性条件下,乙烯分子先被质子化生成稳定的卡宾中间体(vinyl cation),然后接受其他官能团中的亲核试剂发生取代反应。
2. 碱催化:在碱性条件下,乙烯分子先被质子化生成稳定的卡宾中间体(vinyl cation),然后接受水分子或其他亲核试剂发生取代反应。
3. 金属催化:在金属催化下,乙烯分子与金属卡宾发生反应,生成稳定的中间体,然后接受其他官能团中的亲核试剂发生取代反应。
四、常见反应方程式1. 单取代反应方程式:(1)甲苯与乙烯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单取代反应,得到苄基氯:CH3C6H5 + CH2=CH2 → CH3C6H4CH2Cl(2)丙烯酸与乙烯在碱性条件下发生单取代反应,得到丙烯酸乙酯:CH2=CH2 + CH2=CHCOOH → CH3CH=CHCOOCH2CH32. 双取代反应方程式:(1)乙烯与氨水在碱性条件下发生双取代反应,得到乙烯胺:CH2=CH2 + NH3 → CH3CH=CHNH2(2)甲醛与乙烯在碱性条件下发生双取代反应,得到羟基丙醛:HCHO + CH2=CH2 → HOCH2CHO3. 多取代反应方程式:(1)苯酚与乙烯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多取代反应,得到苯乙醇:C6H5OH + CH2=CH2 → C6H5CH2OH(2)1,3-丁二烯与氢氧化钠在碱性条件下发生多取代反应,得到丁烯醇:CH2=CHCH=CH2 + NaOH → CH3CH=CHCHOHCH3以上是乙烯取代反应的定义、分类、机理以及常见的反应方程式。
第二章 有机合成设计一、有机合成化学是有机化学的核心一、自1828年合成尿素至今180年以来,有机化学取得了庞大进展,新反映、新概念、新方式、新试剂和新技术不断问世。
有机合成化学是研究用化学、物理或生物的方式合成有机化合物的科学。
二、涉及各类单元反映:碳-碳键和弹-杂原子键的形成或断裂,官能团的引入、转换或去除。
有机化学反映超过3000个,经常使用200多个3、有机合成要求合成线路和合成策略合理,保证合成方式的高效性、选择性、原子经济性、环境友好和综合经济效益。
4、有机合成包括三方面内容:天然产物和复杂有机物的合成重要类型反映和方式学研究有机合成概念和理论的进展与完善五、有机合成设计的大体原那么:六、有机合成包括三个要紧时期:考察并剖析目标分子的结构;设计合成线路;实施合成。
其中设计一条合理的合成线路占据重腹地位。
7好的合成线路具有原料价廉易患、反映步骤少、选择性高、产率高、反映条件温和和原子经济性等特点八、线性合成和汇聚型合成 二、反映的选择性一、化学选择性是反映试剂对不同官能团或处于不同化学环境的相同官能团进行反映的收率或一个官能团在同一个反映体系中生成不同官能团产物的收率。
二、区域选择性是相同官能团在同一分子的不同位置上发生反映时,试剂只在特定位置反映而不在其他位置反映。
3、立体选择性:顺/反异构、对映异构、非对映异构4、立体专一性反映:只生成一种立体异构体的反映OOOEt O OH OEtOHOH4LiAlH 4ROClRCH 2OH RCHO +OEt O PhBr Ph O ab O Ph Ph OO +CH 3CH 3Br H BrH三、逆合成份析大体概念 一、逆合成法是用逆推法,把一个复杂的合成问题由繁到简逐级地分解成假设干简单的合成问题,然后形成由简到繁的合成线路。
这一进程确实是逆合成份析 目标分子:一个合成的目的分子。
逆合成中利用“转化”来推导出一系列中间体和适合的起始原料,“转化”用双箭头( )表示以区别用单箭头(→)表示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