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1.17.《论语》详解: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47)
- 格式:doc
- 大小:44.00 KB
- 文档页数:10
《论语》详解如下:
《论语》是儒学经典著作之一,时贤析注《论语》,误读歧解之处甚多。
山西大学文学院白平先生憾于真义湮没,疾于歧解纷扬,故撰《详解》一书,列“注译”以通其文句,详“讲解”以析其奥义,冀能还原孔学之本来面目。
在《论语》中,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还要礼仪做什么?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还要奏乐做什么?”这表明了仁爱之心对于外在形式的重要性。
没有仁德,外在形式就失去意义。
同时,孔子也强调了君子与小人的价值指向不同,君子重义,小人重利。
君子对道义通晓(看重),而小人则对利益通晓(看重)。
在孔子的思想中,“死”也可以作为一种动用法,可以译作“为……而死”。
同时,孔子也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他认为早上明白了仁义之道,晚上为它去死也可以。
总之,《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包含了孔子的思想和教育理念。
通过阅读《论语》,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
被人曲解的孔子十大名言「今天是孔子诞辰2566周年的纪念日。
关于孔子,他曾经被长期地供于神坛,也曾经被当作是反面教材。
在人们可以正视他的今天,他也终于以一个智者、令人尊敬的长者形象呈现在我们面前。
不管你承不承认,他的思想、他的价值观体系对于整个民族来说,早已深入骨髓、根深蒂固,可以修正但不容抹杀。
今日,我们便一起回顾下,那些年被曲解的孔夫子。
一、言必信,行必果现常被后人当作美德来肯定、赞扬,可这个典故最早的意思却不怎么样。
《论语·子路第十三》中,孔子的学生子贡问“什么样的人才算是一流人才”,孔子认为第一等人才是“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使命”(外交人才);第二等是“宗族称孝、乡党称弟”(道德楷模);而“言必信、行必果”的人则是“硁硁然小人哉”(是个认死理的低档人物),但“抑亦可以为次”(也还是可以算再次一等的人才)。
当然比起被孔子鄙薄为“斗宵之人”(器量浅薄的废物)的“今之从政者”,那还是强很多的。
二、三思而后行我们常常用这句话劝别人或自己凡事要仔细斟酌。
其实孔子恰好是不赞成这样做的。
《论语·公冶长》中,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孔子说:再,斯可矣。
就是说,考虑两次就行了,不必太谨慎。
三、以德报怨以德报怨乍听确实符合仁者爱人的思想,但事实上呢?原文出自《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应用公正的、率直的、磊落的人格,正确面对有过失的和行为不端的人。
而不是姑息养奸,纵容犯罪。
四、愚不可及现多为愚蠢之意,但原意却是装傻充愣的意思。
语出《论语·公冶长第五》:“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宁武子在政治开明时则发挥才智,君主昏庸时则装傻充愣等待时机。
孔子是称赞宁武子处世有方,这种“愚智”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
五、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句话让孔子背上了歧视女性的骂名,事实上,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卫国国君邀请孔子去卫国,而孔子发现卫灵公和他夫人南子的目的却是以此抬高身望,公开炫耀,便愤而离去。
论语全文详解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以下是一部分《论语》的全文和详解:
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解释: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我们在平时学习到新的知识后,能够经常去复习和运用,这不是一件很令人愉快的事情吗?这表明孔子认为学习并实践是十分重要的。
2.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解释:这句话的含义是,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聪明的。
这表明孔子认为我们应该有谦虚的学习态度,承认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去学习和提高。
3.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解释:这句话的意思是,通过复习旧的知识,可以从中得到新的理解和领悟,这是可以作为老师的水准了。
这表明孔子认为我们应该不断总结和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从中获得新的启示和收获。
4.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解释:这句话的含义是,我每天都要多次自我反省自己的行为: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了呢?与朋友交往是否守信用了呢?传授给他人的知识是否去实践了呢?这表明孔子认为我们应该自我反省,审视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和原则。
以上只是一部分《论语》的内容和解释,这部经典中还有许多其他的智慧和见解,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和理解。
论语全文及译文读解论语注释翻译以及解析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注释】①焉:是兼词“于之、于此”的意思,这可理解为“在其中”。
②三:文言文中泛指多人。
③其:代“他们”。
④善者:好的方面,优点。
⑤从:追随、跟从。
【译文】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值得我学习的老师。
选择他们好的地方学习,看到别人缺点,反省自身有没有同样的缺点,如果有,加以改正。
”【解读】孔子这句极为著名的话,已经成为历代有志之士、好学之士的座右铭。
凡有一点特长的人,他都认为有可资借鉴取法之处。
就是有错误的人,他也认为可以作为反面教材,观照自己的言行有无同样的不足。
他喜欢以别人为师,总觉得自己的知识不够。
这句话的道理很简单,就是为学者要谦虚好学,可是做起来非常不容易。
因为人往往自以为是,免不了虚荣和傲慢。
孔子之所以能成为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离不开这种谦虚好学的精神。
能够虚心向别人学习,这种精神已经十分可贵,更可贵的是,不仅要师人之善,还要以别人的缺点为借鉴,这是平凡而伟大的真理,对于指导我们处世待人、修身养性、增长知识,都是有益的。
2.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颜渊》【译文】齐景公向孔子询问政治。
孔子回答说:“国君要像国君,臣子要像臣子,父亲要像父亲,儿子要像儿子。
”【解读】此章说明了孔子理想中的社会礼法制度。
摆正人与人之间名分关系,这对维护社会秩序来说是很重要的。
春秋时期,社会结构发生变动,西周时君臣父子的等级名分已经遭到了破坏,多有“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之事发生。
齐景公作为一国之君对此感受亦深,所以他十分赞赏孔子的“正名”主张,但他终究没有任用孔子,不立太子,导致继嗣不定,引发了陈氏弑君之祸。
3.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全文注释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注释】有得道的人说:“一个人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却喜欢冒犯官长,是很少有的;不喜欢冒犯官长,却喜欢造反,这种人从来没有过。
君子致力于根本。
根本树立了,道也就产生了。
孝顺和敬爱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吧!”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注释】孔子说:“满口是讨人喜欢的花言巧语,满脸是讨人喜欢的伪善颜色,(这种人)仁德是很少的!”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注释】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否不够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学业掌握得是否不够熟练?”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注释】孔子说:“治理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应做到严肃认真地对待各项工作、讲信诺;节省开支、爱护人材;顺应农时节气调用百姓。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注释】孔子说:“年少后生,在家孝顺父母,在外敬爱兄长;严谨守信,博爱众生,亲近有仁德的人。
这样做了之后如果还有余力,就再去学习文献。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注释】子夏说:“(对妻子)注重品德而不注重相貌,侍奉父母尽心尽力,侍奉君主能豁出姓命,结交朋友讲话守信。
这样的人,虽然说没学习过,我也要说他学习过。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注释】曾子说:“慎重对待死亡,追思悼念先祖,百姓的道德自然就引归淳厚了。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
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注释】有子说:“礼的用处,和是最宝贵的。
先王的道之所以美好,大小事都根据它。
有不遵守的,知和而和,不用礼去对待它,也是不可行的。
孔子《论语》全文及译文孔子《论语》全文及译文导语:《论语》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孔子《论语》全文及译文,供各位阅读和借鉴。
《论语》全文及译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就可以凭着做老师了。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圣人之言——《论语》里人注释翻译《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共二十篇,成书时间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为后人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
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语录体”。
南宋时,朱熹将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为“四书”。
《论语》与《易经》、《老子》,共为中华民族的几部源头性经籍,它们不仅是道德跟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且是古代圣哲修身明德、体道悟道、天人合一后的智慧结晶。
目录《论语》——学而《论语》——为政《论语》——八佾《论语》——里仁《论语》——公冶长《论语》——雍也《论语》——述而《论语》——泰伯《论语》——子罕《论语》——乡党《论语》——先进《论语》——颜渊《论语》——子路《论语》——宪问《论语》——卫灵公《论语》——季氏《论语》——阳货《论语》——微子《论语》——子张《论语》——尧曰《论语》——里仁【本篇引语】《里仁》包括26章,主要内容涉及到义与利的关系问题、个人的道德修养问题、孝敬父母的问题以及君子与小人的区别。
这一篇包括了儒家的若干重要范畴、原则和理论,对后世都产生过较大影响。
【原文】子曰:“里仁为美①,择不处仁②,焉得知③?”【注释】①里仁为美:里,住处,借作动词用。
住在有仁者的地方才好。
②处:居住。
③知:音zhì,同智。
【译文】孔子说:“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
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原文】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①,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②,知者利仁。
”【注释】①约:穷困、困窘。
②安仁、利仁:安仁是安于仁道;利仁,认为仁有利自己才去行仁。
【译文】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地处在贫困中,也不能长久地处在安乐中。
初一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文言知识及内容解析作者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
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是以“仁的学说”,“因材施教”和“有教无类”的教学理念来教育学生。
他后来被尊称为“圣人”。
孔丘排行老二,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陬邑(zōu yì)人。
孔子是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
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子姓,以孔为氏,名丘,字仲尼。
排行第二“子”,古代对成年男子的尊称,在春秋战国时期,拥有一定社会地位的成年男子都可以称为“子”,而且都希望别人称自己为“子”,因为“子”还是一种爵位,所谓“公侯伯子男”也。
但是,真正能获得别人以“子”相称的,一般是两种人:要么在社会上公信力较高的,如“老师”;要么就是较有道德的贵族;孔子、老子属于前者。
而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著名的文学名人。
与孟子并称“孔孟”,孔子被尊为“至圣”,孟子为“亚圣”。
创作背景《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编纂而成。
全书二十篇。
四百九十二章。
首创语录之体,其书比较忠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今本共二十篇。
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核心是“仁”、“礼”、“义”。
《论语》作为孔子及门人的言行集,内容十分广泛,多半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
直到近代新文化运动之前,约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一直是中国人的初学必读之书。
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
《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
论语详解: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杨伯峻: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文化,勤奋敏捷去求得来的人。
”钱穆:先生说:“我不是生来便知的呀!我是喜好于古,勤快求来的呀!”李泽厚:孔子说:“我不是生出来就有知识,而是爱好古代,努力探求得来的。
”详解:这个章完全承接上一章而来,上一章更多地站在人类泛指的角度讨论智慧与实践的问题,而这个章,孔子用自己为例子来说明具体的个体如何获得智慧的问题。
“生”,天生、先验的;“之”指代“生”,“知之”,以之而智,依生而智,依天生、先验而有智慧。
所谓“好古”,喜爱先哲的遗典、古代的典章等。
“敏”,假借为“拇”,大拇指,转义为“印证”的意思。
“好古”不能光从书本到书本,必须在现实的实践中得到“印证”;“求”,选择,“敏以求”,印证并选择。
千百年来,孔子形象被无数腐儒、反儒者有意无意地歪曲;千百年来,关于孔子泥古、复古的谎话成了腐儒、反儒口中的真理。
而在《论语》中,孔子以自己为例子明明白白地表述了对“古”的观点,就是要“敏以求之”,“之”指代“古”,要对“古”印证并选择,这才是孔子对“古”的真实态度。
在上一章,孔子已经明确表示智慧来自于实践,而在这个章里,孔子更明确指出,对先哲的遗典、古代的典章等要印证并选择,而印证、选择都离不开当下人的实践,只有这样,才算真的“好古”。
本章,孔子提出了学习前人知识、智慧的三个步骤:好、敏、求。
首先,对前人知识、智慧所凝结成的遗典、典章等必须尊重、善待进而学习、研究,才谈得上“好”。
尊重、善待进而学习、研究,真正把握以后,还需要在实践中继续印证,这才是“敏”。
“敏”,有两层的含义:其一,前人知识、智慧都来源于其当下的实践,而时代变化了,条件变化了,其应用可能要失效,可能有所改变,这必须在实践中才能印证、发现;其二,对前人知识、智慧的把握,特别对于那些洞穿时间的智慧的把握,必须在实践中慢慢体会、摸索,才能发现前人的真义,决不能像某些人对待孔子、马克思那样,根本没弄明白就扮代表,这样是谈不上“好”,更谈不上“敏”了。
缠中说禅《论语》详解: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31-35)缠中说禅《论语》详解: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31-35)(2009-05-22 22:06:32)三十一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杨伯峻:孔子说:“别人不了解我,我不急;我急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钱穆:先生说:“不要愁别人不知我,该愁我不知人。
”李泽厚:孔子说:“不要怕别人不知道自己,怕的是自己不知道别人。
”详解:以前所有解《论语》的人,看到这几章“不患”、“患”的来回折腾都要晕,面对几乎一致的话,最终所有人都只能用一招,就是说这是重出,应该是孔子反复丁宁,所以《论语》就记了好几次。
但这种解释荒谬透顶,请问,难道孔子几十年就说了这500多句话?难道相应的话,就这几条反复说,其它都只说一次?难道编辑的人就不知道这些话都差不多,就不会筛选一下?其实,所有的原因都是以前解《论语》的人根本就自己糊涂,搞不懂,分不清,硬找些理由来下台阶。
就像这章,这三位也就采取相同态度。
其实,《论语》里没有什么重出、多余的话,银碗盛雪,分不清是眼拙,怪得了谁?眼拙还编故事掩盖,就不是眼拙那么简单了,那是心有问题了。
如果不对《论语》完全通晓无误,又有什么资格解《论语》?这一章并不是什么重出,而是就着上一章来,在一个更具体的问题上展开讨论。
如果说前面两章分别站在根本性以及人类社会的一般性角度讨论问题,那这一章就在人类社会的内部结构上揭示其“不患”与“患”。
在人类社会的内部结构上,“人之不己知”是其“不患”,正因为有了“人之不己知”的“不患”,才有了“不知人”的“患”。
“人之不己知”,在人类社会结构内部是无位次的,人类社会,必然由人构成,而只要是人,就是“不己知”的,正因为“不己知”的无位次,才有了“不知人”的位次。
“不己知”是社会中所有人存在的必然状态,如果真有什么“人性”,唯一可能的“人性”就是“不己知”。
任何理论,如果违背了这个“不己知”,就是荒谬可笑的。
例如,有某种上世纪被无数人吹捧的主流经济学,以所谓人的理性为前提,这种经济学只能是垃圾经济学。
《论语·述而第七》原文、注释、翻译与解读导读:【译文】孔子在有丧事的人旁边吃饭,不曾吃饱过。
孔子在这一天哭泣,就不再唱歌。
【解读】这一章记载的是孔子在丧事中的行为表现。
未尝饱、不歌即是那样环境中礼仪的需要,也是因为内心的悲戚使然。
【原文】7.10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为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译文】孔子对颜渊说:“有能用我的思想的我就推行它,没有用我的思想的我就把它隐藏起来,只有我和你是这样的啊!”子路说:“老师率领军队需要谁和你在一起呢?”孔子说:“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徒步涉水过河,死了也不后悔的人,我是不愿意和他在一起共事的。
我需要的人一定是临事小心谨慎,认真谋划而能成功的人。
”【说明】用舍行藏需要一个人的不断学习和修养,既需要有知识的积累,更需要具有超脱的心境。
那些怀才不遇的人之所以不遇与这样的心境缺失有关。
这一章我们还可以看出孔子的情感表达,孔子与颜渊是心灵的知己,而子路自知学问不及颜回,于是便以己长想博得老师的喜爱和认同。
但孔子却告诉子路,他愿意和临事而惧好谋而成的人共事,单纯的勇敢他是不赞成的。
朱熹的注讲:“惧,谓,敬其事。
成,谓成其谋。
”【原文】7.11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译文】孔子说:“财富如果通过正路而求得,即使是从事低贱行业,我也愿意做。
如果不符合正路的财富即使可求,我也愿意遵从我走正路的所好。
”【解读】古语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说法。
正道来的钱财,即使地位低贱也会心安。
不走正道、不择手段得来的钱财,内心总会不安。
孔子的意思是告诉我们要凭借自己的本事赚钱,而不要投机取巧、不择手段。
执鞭之士有人解释为把守城门的人,也有人解释为为王侯开路的人。
具体指的是什么已经不重要,只是代表社会地位低贱的人。
尽管社会地位递减,但通过这样的工作赚钱,是正途得来的,所以就应该愿意去做。
目录《论语》详解: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1) (4)《论语》详解: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2) (8)《论语》详解: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3) (11)《论语》详解: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4) (13)《论语》详解: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5) (15)《论语》详解: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6) (18)《论语》详解: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7) (23)《论语》详解: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8) (25)《论语》详解: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9) (28)《论语》详解: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10) (31)《论语》详解: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11) (36)《论语》详解: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12) (38)《论语》详解: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13) (41)《论语》详解: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14) (43)《论语》详解: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15) (48)《论语》详解: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16) (53)《论语》详解: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17) (57)《论语》详解: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18) (62)《论语》详解: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19) (65)《论语》详解: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20) (67)《论语》详解: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22) (75)《论语》详解: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23) (80)《论语》详解: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24) (85)《论语》详解: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25) (90)《论语》详解: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26) (92)《论语》详解: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27) (95)《论语》详解: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28) (97)《论语》详解: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29) (102)《论语》详解: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30) (107)《论语》详解: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31) (112)《论语》详解: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32) (116)《论语》详解: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33) (121)《论语》详解: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34) (126)《论语》详解: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35) (131)《论语》详解: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36) (136)《论语》详解: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37) (139)《论语》详解: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38) (141)《论语》详解: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39) (143)《论语》详解: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40) (148)《论语》详解: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41) (151)《论语》详解: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42) (156)《论语》详解: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43) (161)《论语》详解: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45) (178)《论语》详解: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46) (182)《论语》详解: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47) (185)《论语》详解: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48) (187)《论语》详解: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49) (190)《论语》详解: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50) (192)《论语》详解: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51) (195)《论语》详解: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52) (197)《论语》详解: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53) (199)《论语》详解: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54) (204)《论语》详解: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55) (207)《论语》详解: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56) (209)《论语》详解: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57) (211)《论语》详解: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58) (216)《论语》详解: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59) (221)《论语》详解: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60) (226)《论语》详解: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61) (231)《论语》详解: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62) (235)《论语》详解: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63) (240)《论语》详解: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64) (243)《论语》详解: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65) (248)《论语》详解: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66) (252)《论语》详解: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68) (261)《论语》详解: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69) (266)《论语》详解: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70) (270)《论语》详解: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71) (273)《论语》详解: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1)刚出差回来,发现生意场上附庸风雅之风大盛,翻云覆雨地云雨起国学来,大概都要争当“儒商”了。
《论语》的备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论语》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孔子的经典著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经典文化中最重要的一部文献之一。
它以语录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学生之间的对话和言行,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和智慧。
《论语》被誉为中国思想文化的瑰宝,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影响具有深远的意义。
这部著作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重要性。
首先,《论语》记录了孔子的言行举止,展现了他的思想和教育理念,成为后世学习孔子思想的重要资料。
其次,《论语》中所包含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对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中,孔子提出的“仁”、“义”、“礼”、“孝”等观念成为后世儒家思想的核心,对于塑造中国社会和道德伦理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论语》的内容涉及到人生哲学、政治学、教育学等多个领域,其思想内容深邃而丰富。
通过对孔子及其学生对话的记录,我们可以了解到他们对于道德、命运、修身养性等问题的思考,以及他们对于好的治理方式和有效的教育手段的探索。
这些思想和观点在古代中国的社会和政治变革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且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思考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总而言之,《论语》不仅包含了丰富的思想和智慧,而且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它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研读和理解《论语》,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中国古代文化,深入思考人生价值和社会伦理,进而推动个人和社会的进步。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该涵盖对整篇文章的组织安排进行说明,以及各个部分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下面是对文章1.2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的一个例子:《论语》的备注一文按照以下结构来组织内容:1. 引言1.1 概述- 简要介绍《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对中国文化和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1.2 文章结构- 说明文章的整体结构,引导读者了解整篇文章的组织安排。
1.3 目的- 明确文章撰写的目的,即阐述《论语》的备注,旨在深入探讨其思想和价值。
论语中的孔子思想解析孔子作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哲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论语》作为孔子思想的主要载体,记录了孔子及其学生的言行,对于深入了解和解析孔子思想具有重要的价值。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论语中的孔子思想进行分析和解读。
一、孔子的人性观孔子的人性观是他思想的核心,他认为人是有教养和修养的,人性本善。
《论语》中有一段著名的对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孔子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与他人共同进步的重要性。
他主张“君子和而不同”,即人们应该和谐共处,但又能保持个体的独立性和个性的发展。
二、孔子的教育思想孔子对教育有着独特的见解和主张。
他主张教育要以德育为先,强调君子的修养和道德品质的培养。
孔子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们的品德和素养,使其能够成为有道德和良好行为的人。
他还提出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观点,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和持续的学习过程。
孔子的教育思想强调了教育的个体化和因材施教的原则,主张按照学生的特点和需要进行教育。
三、孔子的政治思想孔子虽然生活在一个战乱的时代,但他对于政治的思考和理念独具一格。
他认为政治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社会的和谐与安定,他提出了“治家必先治国,治国必先治天下”的观点。
孔子重视君主的德才,认为君主应该以身作则,以德化人。
他主张君主要树立良好的榜样,以影响人们的行为和思想。
四、孔子的伦理观孔子对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道德准则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思考。
他提出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强调了待人以诚和善行的重要性。
孔子强调君子应该守信,注重诚实、正直和忠诚。
他还强调了家庭伦理和社会伦理的重要性,认为家庭和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建立在个人责任和道德规范的基础上。
总结起来,孔子的思想在《论语》中得到了全面的体现。
他的人性观、教育思想、政治思想和伦理观都强调了道德和素养的培养,强调了个体修养和与他人的和谐相处。
《论语》不仅记录了孔子的言行,更是对后世的启示,对我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有着重要的意义。
论语之孔子解析《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对话,是研究儒家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参考资料。
在《论语》中,孔子以其深邃的思想和卓越的智慧,给后世留下了许多值得思考和学习的精湛言论。
首先,我想解析的是孔子关于教育和学术的观点。
孔子强调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味着对知识的热爱和快乐是最高境界。
他还提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温故而知新”,强调师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传承,以及对知识的不断追求和积累。
这些观点揭示了孔子对教育的追求和对知识的珍视,为我们提供了有效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其次,我要探讨的是孔子对道德和个人修养的见解。
孔子强调了个人修养和道德品质的重要性。
他提出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不器”等观点,强调了做人要有良好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孔子还强调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观点,主张个人修养和家庭和睦,才能治理国家和平天下。
这些观点体现了孔子对道德伦理和个人修养的关切,对于我们塑造优秀的品德和价值观有着积极的影响。
第三,我想分析的是孔子对社会治理和政治思想的贡献。
孔子提出了“君子务本”、“政之本在于国家有道,知民”等观点,强调了君主应该以道德德行来治理国家,了解民情民意,努力为人民谋福祉。
他还提出了“有德者居,无德者远”的人才观,主张选拔贤能之士来管理国家。
孔子的这些思想成为了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最后,让我们来探讨孔子关于人际关系和社交礼仪的观点。
孔子强调了人际关系和社交礼仪的重要性,他提出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要求人们善于与他人相处,体恤他人的感受。
孔子还强调了乐群和尊重长辈的重要性,他认为“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要求我们以谦逊的态度对待他人,以积极的心态与他人交往。
这些观点对于我们改进人际关系和提升社交礼仪具有重要启示。
综上所述,孔子的思想在《论语》中得以充分展示,他的智慧和思想观点对于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论语人物原文与解析《论语》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对于研究儒家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论语》中的几位重要人物,分析他们的原文以及其含义。
孔子:孔子是《论语》的核心人物,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奉为儒家文化的圣人。
在许多段落中,孔子与他的弟子们进行对话,传递了他的理念和智慧。
比如,在《学而篇》中,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对知识的不断追求。
这反映了孔子信奉“学以致用”和“温故而知新”的教育理念。
子路:子路是孔子的得力助手和忠实的追随者,被认为是《论语》中最忠诚的弟子之一。
他善于提问,并通过与孔子的对话来寻求智慧。
例如,在《为政篇》中,子路问孔子:“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孔子回答说:“何需博施?择其善者而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段对话彰显了孔子的心思,他强调善用人才和改造不足之处,以实现良好的政治治理。
子贡:子贡是孔子最受宠的学生之一,他以智慧和才能闻名。
在《述而篇》中,子贡问孔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孔子回答:“有教无类。
”这个对话强调了孔子的教育理念,他认为应该扩大教育的范围,并抛弃地域和身份的限制,使每个人都能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
季氏:季氏是《论语》中的一个贵族家族,也是孔子一直试图改变的代表。
在《为政篇》中,孔子询问季氏的行政官员,并公开批评他们的失职:“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这段对话展示了孔子对于领导者的期望,他要求君子以身作则,并关注人民的福祉。
孔子的教诲为后来的统治者提供了良好的行政准则。
樊迟:樊迟是一个聪明但有时缺乏自我约束的弟子。
在《学而篇》中,樊迟问孔子:“‘君子不器’,‘小人器’,这是什么意思?”孔子回答道:“君子‘器’!不是事物的大小,而是为善之心。
”这段对话强调了道德的重要性,孔子认为一个人真正的品德不在于外在的条件,而在于内心的善良和宽容。
《论语》详解: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59 来自52金融教育00:0010:16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芷涵朗读音频◆◆◆作者:缠中说禅(2007-03-22 15:28:36)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杨伯峻:季康子问道:“你学生里谁用功?”孔子答道:“有一个叫颜回的用功,不幸短命死了,现在就再没有这样的人了。
”钱穆:季康子问孔子:“你的弟子哪个是好学的呀?” 孔子对道:“有颜回是好学的,不幸短命死了,现在是没有了。
”李泽厚:季康子问:“你的学生中谁爱学习?”孔子答道:“有一个叫颜回的,好学,不幸短命死了,今天没有了。
”详解:本章与上章一致,再次肯定颜回是孔子所认定的唯一符合其好学标准的学生,只是回答的对象不同,由此更证明了此观点非孔子一时之论,而是他的一贯之论,也从一个侧面证明,孔子之后打着孔子旗号的人,都不过是借孔子之名贩卖求名而已。
至于对孔子这两章类似回答的繁间之异进行穿凿,都是无聊之举。
同样问题,在不同时间、对不同的人,回答大同小异,极为正常。
套用心理学,如果一个人对同样问题的回答永远一字不差,那只能证明此人口不对心,所谓回答都在背稿子,而这显然不是孔子所乐意的。
可能有人反问,如果孔子学生后来都违背孔子,那又怎么证明本ID所解的《论语》又是孔子本来的意思?有怎么能证明本ID不是借孔子之名贩卖求名?这问题早有回答,能解《论语》的,必须超越《论语》,你的见识还比不上孔子,那你又怎么可能解释《论语》?本ID 能把《论语》500多章首尾一致、符合语法地解释出来,如果说孔子的观点有可能达不到本ID解释的那么高,那是孔子的问题,而不是本ID的问题。
而且,谁又能证明孔子的观点就没有这么高呢?本ID只关心《论语》这文本能够诠释的可能意义,而且这些意义是前后贯通且互不矛盾的,这就如同把500章《论语》当成500个方程,本ID所解释的意思就是其公共解里的最大值,而千古以来,能寻到公共解的都罕见,更不用说最大值了。
《论语》详解: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47)子曰:三年学不至,於榖不易,得也。
杨伯峻:孔子说:读书三年并不存做官的念头,这是难得的。
钱穆:先生说:学了三年,其心还能不到谷禄上去的人,是不易得的呀!李泽厚:孔子说:学了三年,还没有做官的打算,这很难得。
详解:上面以及通常的断句都是“三年学,不至於榖,不易得也”,按这种断句解释的逻辑,难道“百年学,不至於榖,更不易得也”?正确的断句应该是“三年学不至,於谷不易,得也”。
何谓“至”,就是尽善尽美,“不至”,就是没有达到尽善尽美。
上章中孔子说:“无论古今,真正的学问与学人,都不离“内圣外王”、“为己为人”的一体之学”。
这种学问,不单单是书本上的,更重要的是在当下的实践中对照、校对。
因此,三年学而达到尽善尽美是不可能的,那么这算不算一事无成呢?孔子不认为这样,只要能“於谷不易”,就算有所得了。
何谓“於榖不易”?“榖”,由于现在用简体字,都写成“谷”,就和山谷的“谷”给混在一起了。
而通常把这里的“榖”解释成粮食的总称,进而引申为俸榖。
其实,这里的“榖”应该解释为“生、活着”的意思。
《诗经》里有“榖则异室,死则同穴”,就是这个意思。
“於榖不易”,就是只要活着就不改变,一生不变,“易”是改变的意思。
“学”,有一个退转的问题。
“三年”,只是一个约数,不是实指三年,三五年、或七八年,甚至三、四十年,很多人的“学”就全变了,为什么?因为他没有达到不退转的地步,为五斗米折腰去了、为名色折腾去了、为新嘲玩意忽悠去了,他的学,并没有一个不退转的根基,风向一变、环境一变,全变了。
学,虽然还不能尽善尽美,但在根本上透脱了,在根本上通达了,才有可能不退转,才可能“於榖不易”,这种状态,是“学”的一个重要的位次,是学有所成了,所以是“得也”。
而没达到这种对“圣人之道”之“学”不退转、“於榖不易”的状态,是不能算“得也”的。
缠中说禅白话直译子曰:三年学不至,於榖不易,得也。
孔子说:多年闻“圣人之道”、见“圣人之道”、“对照”“圣人”、在现实社会中不断地“校对”,虽然不能达到尽善尽美,但能对“圣人之道”的“学”达到一生不退转的位次,这才算是“学”有所得啊。
缠中说禅2007-01-17 15:18:53前面已经说过如果出现次次级别的背弛就要走三角形,今天5分钟的背弛如此明显还看不出,那就要去好好补课了。
还有人寿在5分钟上也是典型的背弛。
大盘今天的震荡是5分钟的背弛引发的,一个绝好的短差机会,如果没把握好的,继续好好学习。
这么典型的走势必须要把握好。
没搞清楚的,就把上海和人寿的5分钟图弄出来好好研究。
其实,就算你看不懂大盘,看本ID阻击的股票今早开始就走得特难看,就知道今天要震荡了。
当然,本ID的快乐都是建筑在庄家的痛苦之上,这里说声对不起了,傻庄们。
缠中说禅2007-01-17 15:22:15[匿名] 无言2007-01-17 15:18:23缠姐.这次调整是会以时间换空间,还是以空间换时间?===就算真的突破,也需要这样的震荡洗盘,而且深圳昨天有缺口,这也是压力。
这种震荡是绝好的短线机会,具体分析看上面。
缠中说禅2007-01-17 15:25:18[匿名] 学习2007-01-17 15:19:29LZ,今天大盘在30分钟里算背弛吗?===没必须管30分钟,因为突破是日线的次级别走势,也就是30分钟,是否结束,要看5分钟是否背弛。
5分钟的背弛太明显了。
昨天本ID还特别说过,两段趋势,中间的MACD回抽0轴后背弛,自己去看看,是不是教科书一样精确。
缠中说禅2007-01-17 15:28:36各位如果对背弛没有什么直观感觉的,好好看看今天的上海大盘以及人寿的5分钟图,标准图形,这里本ID还要对人寿的庄家说声对不起,本ID也弄了他的短差,虽然本ID中线是看好他,但本ID见到背弛就要发狠,没办法,对不起了。
缠中说禅2007-01-17 15:31:43[匿名] 快2007-01-17 15:26:08牛市第一阶段结束的标志,数女能否再综合阐述一下?===还早着,第一阶段怎么会这么快结束?就算是大级别调整,也是第一阶段的中途调整。
第一段走势,走个08年都是正常的。
当然,中途调整几个月也是正常的。
对于高手来说,调整最好,来回的机会更多,更好玩。
调整的钱更好抢。
缠中说禅2007-01-17 15:32:42[匿名] 满目山河2007-01-17 15:29:00没错,一直记着LZ说的“可能走三角形”,故而保持较低的仓位。
但是,确实对“背驰”把握不好(几只股票卖得均比较早),还请LZ再详细说说。
===把今天这两个图好好看,印在脑子里。
缠中说禅2007-01-17 15:35:10[匿名] 无言2007-01-17 15:18:23缠姐.这次调整是会以时间换空间,还是以空间换时间?===已经调整很多天了,目前可探讨的是调整是否延续的问题。
这个在本周,最迟下周一就有答案。
但即使调整,个股行情不断,只要没启动的低价股,都有机会。
现在指数的意义不是太大。
缠中说禅2007-01-17 15:37:55[匿名] 小菜2007-01-17 15:27:54老师可以帮我分析一下600075吗?我不是太懂===如果你对ID的理论没搞清楚的,最简单就看均线,中线20天不破就拿着。
然后好好研究本ID的理论。
2007-01-17 15:40:07[匿名] 学习2007-01-17 15:37:34缠中说禅2007-01-17 15:25:18[匿名] 学习2007-01-17 15:19:29LZ,今天大盘在30分钟里算背弛吗?===没必须管30分钟,因为突破是日线的次级别走势,也就是30分钟,是否结束,要看5分钟是否背弛。
5分钟的背弛太明显了。
昨天本ID还特别说过,两段趋势,中间的MACD回抽0轴后背弛,自己去看看,是不是教科书一样精确。
--------------------------两段之间的回抽,大盘是以走势类型完成的,已经看的比较明显了。
是不是中间必须以走势类型进行回抽。
我的理解是如果不是以走势类型回抽就够不成两段趋势。
这样理解对吗?还是直接回抽将MACD回抽至0,就可以比较了?===当然,中间也是一个走势类型,可以明显看出三段来。
你看看那两个图,极为标准,教科书一样。
缠中说禅2007-01-17 15:42:33各位如果还不明白,就看看000002的15分钟图,也是一个标准走势,今天这个调整,完全可以提前避开。
2007-01-17 15:44:07[匿名] 悠悠悠哉2007-01-17 15:38:51大盘日线图macd现在也背驰了是吗?老大说啊==没有。
只是5分钟的,日线要背弛,还需要一个大的回抽0轴的过程。
缠中说禅2007-01-17 15:47:23[匿名] 妄语2007-01-17 15:41:09上海大盘的5分钟图的背弛,好象有点牵强,人寿的5分钟图背弛,就简直没看出来。
===这么标准的图都看不出来,把你对背弛的理解就是完全错误的,至少不是本ID所说的。
注意,是趋势之间的比较,而不是红柱之间的比较。
好好去研究,把以前的错误观念改过来。
否则永远也学不会。
缠中说禅2007-01-17 15:51:20[匿名] 新年好2007-01-17 15:45:21还有啊,缠姐,背驰是回抽0轴产生的,这个回抽是一定跌倒0轴以下才算吗?还是只要接触到就可以了?===上下一点都无所谓。
关键是分明的两个趋势之间的比较。
注意,背弛了并不是说就跌个没完了,只要次级别再出现买点,就又涨回去,现在关心的就是次级别的下一个买点了。
好好看看万科的15分钟,4日那次也背弛过一次,然后下跌,然后在1分钟出现买点,再次上涨,然后到昨天再次15分钟背弛出现卖点,太教科书了。
好好去研究。
缠中说禅2007-01-17 15:52:40[匿名] 新年好2007-01-17 15:50:08缠姐啊,000002除了看出是回抽0轴外,两段走势的macd红柱背驰并不明显啊,是不是只要回抽0轴就会产生背驰?===还不明显?左边趋势对应的面积比右边的大那么明显,肉眼都可以看出来。
缠中说禅2007-01-17 15:54:33不行了,今晚有饭具,刚才已经打电话来请了,本ID先下,有问题放下来,晚上回来回答。
先下,再见。
缠中说禅2007-01-17 21:23:00刚饭局回来,发现这里太多人对背弛还是一团酱,明天本ID就写一个“MACD对背弛的辅助判断”,大家看文章好好再学习,今天就不对有关背弛的问题再回答了。
大家请多看今天大盘的5分钟图,以及人寿的5分钟图,为明天的学习准备一下。
缠中说禅2007-01-17 21:27:25本ID突然发现,这里也不是完全没有对背弛有点感觉的,你看这位,本ID可以给他戴一个大红花。
[匿名] 过客2007-01-17 13:06:23[匿名] 赚到了2007-01-17 13:01:29[匿名] 勇敢的心2007-01-17 12:35:49楼主你好:601628现在30分钟背离了.我下午开盘就出对吗?急盼中......-------------哪里有背驰,看来你没学明白-1分钟有[匿名] 过客2007-01-17 13:08:41说错了,是5分钟有,很明显的。
缠中说禅2007-01-17 21:31:13各位注意了为了鼓励大家学习的热情,本ID现在颁发一个大红花给上面叫“过客”的,他在今天13点的留帖,明确说了人寿是5分钟的背弛,证明背弛这东西,还是有人能通过学习在实战中把握的。
大家都要向这过客学习,彻底把技术上的疑点弄清楚。
大家注意了,你的学习会有回报的,但前提是,你一定要努力而且彻底把本ID的理论学清楚。
缠中说禅2007-01-17 21:42:49吃饭时喝了不少水井坊,那破酒真难喝,唯一的原因就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可惜本ID没什么病,想消费一点药都没机会。
各位慢慢聊,趁着酒兴,本ID要和李白他们玩玩,就不陪各位了,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