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学-债的一般原理
- 格式:ppt
- 大小:392.00 KB
- 文档页数:177
债法一般原理与合同《债法一般原理与合同》第一章债法概述第一节债的概念与特征一、债的概念债是民事法律关系中的一种基本法律关系,是指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因合同、侵权、无因管理、不当得利等法律事实所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二、债的特征1. 债是双务法律关系: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存在相互的权利和义务。
2. 债是相对法律关系:债的主体仅限于特定的债权人、债务人。
3. 债是以给付为内容的法律关系:债务人须向债权人履行一定的给付义务。
4. 债是具有特定履行期限的法律关系:债权、债务具有明确的起始和终了时间。
第二节债的分类一、合同之债与非合同之债1. 合同之债:基于合同法律关系产生的债。
2. 非合同之债:基于非合同法律关系产生的债,如侵权之债、无因管理之债、不当得利之债等。
二、单一之债与多数人之债1. 单一之债:债权人和债务人仅为一人的债。
2. 多数人之债:债权人和债务人为数人的债。
三、特定之债与种类之债1. 特定之债:债的标的物为特定物的债。
2. 种类之债:债的标的物为种类物的债。
第三节债的产生、变更与消灭一、债的产生债的产生是指债权、债务关系的发生。
债的产生原因主要包括合同、侵权、无因管理、不当得利等。
二、债的变更债的变更包括债的内容变更和主体变更。
内容变更指债的标的、数量、质量、价款、履行期限等内容的变更;主体变更指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变更。
三、债的消灭债的消灭是指债权、债务关系终止。
债的消灭原因包括履行、解除、抵销、提存、免除等。
第二章合同法概述第一节合同的概念与特征一、合同的概念合同是平等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二、合同的特征1. 合同是双方或多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的结果。
2. 合同的当事人具有平等地位。
3. 合同以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为目的。
4. 合同具有法律约束力。
第二节合同的分类一、有名合同与无名合同1. 有名合同:法律上明确规定的合同类型,如买卖合同、租赁合同等。
2. 无名合同:法律上未明确规定的合同类型,但具有合同的实质特征。
2010年基层政法定向招录考试民法学—债的概述第一节债的概念与特征一、债的概念债是指特定当事人之间的一种民事法律关系。
我国《民法通则》第84条规定:“债是按照合同的约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规定,在当事人之间产生的特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可见,我国民事立法是把债作为特定当事人之间的一种民事法律关系予以规范的。
进一步说,民法上的债,泛指某种特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在这种民事法律关系中,一方享有请求他方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而他方则负有满足该项请求的义务。
例如,在买卖关系中,买受人有请求出卖人依约交付出卖物归其所有的权利,而出卖人则相应地负有将出卖物交付买受人归其所有的义务。
在债的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的一方称债权人,负有义务的一方称债务人。
生活中的合种合同关系、致人损害而引起的赔偿关系等,都是特定当事人之间的一种民事法律关系,因而都是债的关系。
民法上的债不同于民间所称的债。
后者仅指债务,且一般专指金钱债务。
现代民法中的债的概念既指债务,也包括债权,是债权和债务的结合。
二、债的特征传统民法中的债包括四项基本制度,即合同、侵权损害、不当得利和无因管理。
尽管这四项制度的具体内容和构成要件、社会功能、指导原则等各不相同,但都产生相同的法律效果,即一方当事人有权向另一方当事人请求其为特定行为,形成债的法律关系。
概括起来,债的特征可表述为如下几个方面:(一)债是一种财产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可分为人身关系与财产关系两大类,债的关系属于财产关系,债权属于财产权。
财产关系是指能以而且应当以货币加以衡量和评价的社会关系。
换言之,债是具有直接的经济利益内容的法律关系,债的主体是为了这种经济上的利益才参加到债的关系中来。
所以,民法的等价有偿原则在债的关系中表现得最为充分,而债的制度也就成为调整经济关系的基本法律制度。
同时,债反映的财产关系是动态的财产关系,即财产流转关系,也就是财产由一个主体移转给另一个主体的关系,这也是债与物权的主要区别,物权反映的是静态的财产关系,即财产的归属、利用关系。
债的一般原理
债的一般原理是指在借贷合同关系中,贷款人向借款人提供一定金额的资金,借款人则同意在约定的期限内按约定还本付息的行为。
具体来说,债的一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信用原则:债的一般原理是建立在双方相互信任的基础上。
贷款人通过评估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包括还款能力、还款意愿等等,来决定是否提供贷款。
借款人通过签署借款合同,承诺按时还款,体现了借款人的信用承诺。
2. 等价交换原则:借贷合同属于等价交换的关系。
贷款人提供资金给借款人,借款人则需要按照约定的利率和期限向贷款人支付一定的利息和本金。
这种等价交换的原则确保了借贷关系的平衡和公平。
3. 还款义务原则:借款人有义务按时全额还款。
借款合同约定了具体的还款时间和方式,借款人应按照约定履行还款义务。
借款人未按时还款或者未按约定方式还款,将面临违约责任和相应的法律后果。
4. 利息原则:借贷合同通常约定了一定的利率。
借款人在借款期限内需支付相应的利息给贷款人。
利息的数额由贷款金额、利率和借款期限等因素共同决定。
5. 抵押物原则:为了保证贷款安全,贷款人可能要求借款人提供抵押物作为还款保障。
在借款人未能按时还款或者发生违约时,贷款人可以通过处置抵押物来追回借款本息。
总之,债的一般原理是在借贷合同中确保双方权益平衡的基本原则。
贷款人通过借贷行为向借款人提供资金支持,借款人则有义务按时全额还款,并支付相应的利息。
这样的原则和约定使得借贷合同能够在信用、公平和风险控制等方面得到有效的实施与保障。
债权的一般原理第一节债的概念和种类一、债的概念债是指特定的当事人之间可以请求为特定行为的民事法律关系。
其特征是:债是存在于特定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债是特定当事人之间请求为特定行为的法律关系,债是能够以货币衡量评价的财产法律关系,债是按照法律规定或者法律行为而产生的法律关系。
(一)债的要素债的要素,即债的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包括债的主体、债的内容和债的客体(标的)。
1.债的主体债的主体,即债的当事人,包括债权人和债务人,二者必须是特定的。
债原则上只对特定当事人有效,只在法律有规定的情况下才发生对第三人的效力。
2.债的内容债的内容,是指债权与债务。
债权和债务具有特定性和对应性,债权是请求为特定行为的权利,债务是为该特定行为的义务,债是债权和债务的统一体。
3.债的客体通说认为,债的客体(债的标的),是指债权债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即给付。
给付是指债务人应为的特定行为。
给付包括积极给付与消极给付。
积极给付是以作为为内容的给付,消极给付是以不作为为内容的给付。
给付可以在债的关系成立时确定,也可以在债的履行时确定。
(二)债权债权是债权人所享有的请求债务人为特定行为的权利。
债权具有以下性质(特征):1.债权为请求权债权的作用主要是请求权的行使,而非直接支配债务人的人身、债务人的行为或者债务人应为给付之物。
2.债权为对人权(相对权)债权人原则上只能请求债务人履行给付,不得要求债务人之外的第三人履行给付。
3.债权具有任意性。
当事人在不违反强行法规定的情况下可以任意设定债的关系,法律并不加以限制。
4.债权之间具有平等性与相容性就同一客体(标的)可同时或先后成立数个债权,也即数个债权可以并存。
数个债权不论其发生先后,都处于平等地位,在实现的顺序上无先后位序。
5.债权具有期限性债权在法律上不允许永久存续,这与债权所具有的手段性权利的性质有关。
二、债的种类(一)意定之债与法定之债以债的发生根据为标准,债可以分为意定之债与法定之债。
这是赵金龙的民法笔记,根据我上课的笔记,再融合了一部分书上的内容整理而成的,不是重点,只是供大家复习时候参考的哈!!大家加油!!!希望人人民法都上90!第一部分债法一般原理第一章债与债法一、债的概念:指存在于特定当事人之间,以一方请求另一方为特定作为或不作为为内容的法律关系。
二、债的特征:1、债是一种民事法律关系:(1)当事人在法律上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
(2)债权人只具有请求权。
2、债是特定当事人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
债权中所包含的利益的实现,需要有债务人的积极的合作。
3、债是当事人之间的特别结合关系。
(具有全面的、持久的特征)4、债是具有财产属性的法律关系:(1)债权被归入财产权。
(2)债是动态的财产关系。
5、债是当事人实现其特定利益的法律手段。
三、债权与物权的区别:(此处要结合民事法律关系那一章来学习)1、民事法律关系三要素:(1)主体:物权的主体是特定的,但主体指向的对象是不特定的。
债权的主体和指向的对象都是特定的。
(2)内容:物权是支配权,绝对权。
债权是请求权,相对权。
(债权特别应注意责任的相对性,例如在租赁关系中,如果发生了侵权行为,所有人必须找主承租人而不是次承租人负债权的权能:①请求权能;②保持受领权能;③保全权能。
(3)客体:物权的客体是物。
债权的客体(债的标的)是债务人的给付,是一种行为。
主要给付的表现形态:交付特定的物、支付金钱、移转权利、提供劳务、提交成果、债的标的物三要件:合法,确定和可能。
2、民事法律事实:(1)物权关系一定是由合法的行为引起的。
(2)债权关系不一定由合法的行为引起的,也可以由非法行为引起。
3、民事权利特征:(1)物权具有排他性,且具有优先性。
(他物权优先于所有权;物权优先于债)(2)债权具有相容性,且具有自由平等行。
四、债的分类:1、根据债的产生原因:(1)合同之债:(合同是产生债最常见、最重要的原因。
)①债权合同:直接导致债权债务产生②物权合同:直接导致物权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