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词语辨析
- 格式:ppt
- 大小:135.00 KB
- 文档页数:51
高考语文词语辨析和方法介绍对于高考中经常考的,又难以辨析的词语,学会说呢过需要多加以了解,下面店铺的小编将为大家带来高考语文词语辨析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考语文词语辨析(一)棘手/辣手【棘手】是指事情难办。
【辣手】指手段厉害毒辣。
【例句】(1)碰到这么棘手的问题, 他实在是束手无策了。
(2)这个人怎么对朋友都这么辣手。
骄纵/娇纵【骄纵】指骄傲放纵,形容词。
【娇纵】(对小孩、晚辈)娇养放纵,动词。
【例句】(1)从小父母溺爱他,娇纵他,使他养成了好吃懒做,骄纵任性的恶习,以致他目无法纪,走上了犯罪道路。
娇气/骄气【娇气】指意志薄弱,不能吃苦。
可作形容词和名词使用。
【骄气】指骄傲自满的作风,名词。
【例句】(1)这孩子一点苦都吃不了,太娇气。
(2)这个同学太骄气,老是自以为是。
矫正/校正/校准【矫正】指改正;纠正。
如“矫正发音”。
【校正】指校对订正。
如“校正错字”。
【校准】指校对机器、仪器等使准确。
【例句】(1)在这本书的出版过程中,责任编辑审阅原稿,修改文句,校正错字,化了很多心血。
(2)为了不让顾客吃亏,这家商店规定每天营业前营业员必须校准计量器具。
(3)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教师一次一次地示范朗读,一个一个地矫正发音。
接受/接收【接受】表示采纳承受的意思,“接受”的对象多指抽象事物。
【接收】表示接纳、收受的意思,一般多指人或具体事物。
【例句】(1)他们年轻,精力充沛,接受新事物快。
(2)这座矿山刚接收过来时,破烂不堪。
截止/截至【截止】是指活动到一定期限停止,不再进行了,不能带宾语。
【截至】即“截止到”,可能还要延续下去。
后面能带宾语。
【例句】(1)截至本月底,报名人数已超过三百人。
(2)报名日期在上月底已经截止。
界限/界线【界限】是不同事物的分界,也指尽头、限度,多指抽象事物。
【界线】指两个地区的分界线,也指不同事物的分界,多指具体事物。
【例句】(1)那条白线就是球场的界线。
(2)正确与错误之间的界限, 有时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分得清的。
1.“希望”与“愿意”希望:a.心里想着实现某种情况,希望能考上大学;b.心愿,理想,所有的希望全成了泡影。
愿意:a.希望; b.认为符合自己心愿而同意。
2. 介词“对”与“对于”相同点:“对于”“对”标记或介引动作的对象或与动作有关的人或事情。
不同点:能用“对于”的地方都可以用“对”,但“对”有两种用法是“对于”没有的。
(1)表示人与人之间的对待关系用“对”,不用“对于”。
例如:“他对我很好”“对小孩,他不够耐心”。
(2)介绍出目标,相当于“向”的其中一种用法。
例如:“他对我笑了笑”“作为医生,应该对病人负责”另外,“对”和“对于”在句子中的位置也有不完全相同的地方:在“我们都有不同的看法”中“对”可以放在主语前、主语和都的中间、都和有的中间。
“对于”放在主语前、我们和都的中间。
3. “别人”与“人家”相同点:“别人”和“人家”都可以指说话人和听话人以外的人。
不同点:“别人”有时候是“ 其他人”的意思,也就是指除了说话人和听话人之外的所有人,如“他这个人很热心,别人的事就是他自己的事。
”“人家”有时候是“他”或“他们”的意思,如“他对我这么好,我要是不努力,怎么对得起人家呢?”有时候“人家”还可以指说话人自己,等于说“我”,这样用的时候,多带有亲昵的口气,年轻女性用得比较多。
4.“怎么”与“怎样”相同点:二者都是代词,都常用来问问题,意思和用法有一些相同之处。
不同点:“怎么”可以用来询问原因,“怎样”没有此种用法。
“怎么”可以用来表示惊奇,“怎样”不可以,如“怎么,你今天就回去?”“怎样”可以用来问对方意见,“怎么”不可以,如“我们一块去,怎样?”“怎么”可以用在反问句中,“怎样”没有此种用法。
5.“优秀”与“优异”都是形容词,都可以受“很”修饰,表示很出色的意思。
A. 优秀,侧重品行、学问、质量、成绩等非常好,如:优秀作品。
这个词可以形容物也可以形容人,如:她是个很优秀的员工。
B. 优异,侧重成绩、表现等优秀、出色,如:成绩优异。
现代汉语实词近义词辨析重点、难点1. 现代汉语实词近义词正确释义 2. 根据语境选用词语教学内容:[命题走向]考点要求:(1)根据语境辨析词语的音义(2)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解题要领]实词的填空、释义以及选用,是有途径可求的。
大体思路如下:(一)释义1从语素辨析。
2. 从词义的程度辨析。
3. 从词义的范围辨析。
4 从色彩上辨析。
①感情色彩不同。
②文体色彩不同。
5. 从语法特点来辨析。
①词性不同。
②搭配对象不同。
从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辨析。
(二)选用要选用最恰当的词语。
选用词语的基本原则是:选用的词语必须切合具体的语言环境。
选用词语的要求是:词语表意确切、清晰、连贯、简练,色彩鲜明,声音和谐。
为了准确恰当地选用词语,在选择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要准确地了解词语的含义。
(2000年高考题)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与深厚的艺术功底,没有较高的语言文字修养,是很难写出高()品位、品味]的作品来的。
辨析:“品位”是指文艺作品所达到的水平,名词。
“品味”指仔细体会,常作动词有时也指物品的品质风味。
根据语境,应当选用“品位”2. 仔细阅读,理解文句。
如:依次填入下面一段话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1)我们可以自豪的说,多年来企图孤立、()中国的阴谋已经破产了。
(2)书是()人生大门的金钥匙(3)台湾当局分裂祖国的()行径,必将受到历史的惩罚。
A. 遏制开启卑劣B. 遏制启迪卑鄙C. 遏止启迪卑鄙D. 遏止开启卑劣辨析:遏制:制止、控制;遏止、用力阻止。
前者比后者词义重,这里应用“遏制”。
“开启”与“智慧大门”较搭配。
“启迪”一般与“思维”相关。
“卑鄙”侧重品质方面。
“卑劣”侧重于行为方面。
故答案为A项。
3. 寻找规律,求得启示。
有些语段中的句式比较整齐,或者前后用词往往相对应或相反,只要细心阅题,就不难发现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一旦掌握某种规律,就能很快很准的选出正确答案。
如: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是:指挥员正确的()来源于正确的(),正确的()来源于正确的()正确的()来源于周到的和必要的侦察,以及对侦察材料的连贯起来的思索。
高考语文常用词语辨析讲解及例题词语辨析是高考语文必考的重要题型,词语辨析练习对于高考语文复习是很重要的,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高考词语辨析专项练习,请考生认真练习。
高考词语辨析讲解:一、考试说明正确使用词语是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
能否恰当地使用词语,是衡量一个人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所以《考试说明》明确规定:“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主要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里正确使用常用实词(包括成语)和虚词的能力。
“语言环境”包括语言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
“内部环境”即上下文构成的语意氛围,“外部环境”即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等客观因素和使用语言的人的身份、思想、性格、职业、修养、处境、心情等主观因素所构成的使用语言的环境。
任何一个词的使用,都离不开具体的语境,词语的考查重点是常用易混意义的辨析与运用,而不是指词典中对词语意义和用法的罗列。
当然,词语的语境意义是和它的词典意义紧密联系的,没有词典意义的词语,也就谈不上语境意义,因此,经常查阅词典,搞清楚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是提高词语运用能力的基本措施。
所谓“常用词语”,是指在汉语的交际中经常用到的词语。
至于那些含有封建糟粕,已经失去生命力,或在现代汉语中偶尔用到的词语,高考一般不考。
二、考查方式高考语文试题词语部分,往往实词、虚词、成语各设一道题,足见词语这个知识点在能力型试卷中的重要性。
考查形式多是在动态的语境中考查词语(包括成语)的使用。
从考试能力层级上讲,正确使用词语属于“表达运用”,要求较高。
实词的考查重点是辨析和使用近义词。
高考考查的近义实词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同音近义词。
如“熟悉”和“熟习”,“审定”和“审订”等。
另一种是双音近义词,如“妨碍”和“妨害”,“干涉”和“干预”等。
从近五年高考命题趋向看,近义词的辨析和使用是一个着重点。
有些近义词之间的差别相当细微,这就需要具备相应的辨析能力。
考查的近义词大多以动词为主,也有名词性近义词,如“发源地”与“发祥地”的区别。
2012年高考语文基础知识复习专题辅导——词语辨析【知识梳理】一、考点综述现代汉语同义词辨析归类A01、黯然、暗然、岸然:“黯然”,指“阴暗的样子”,也用来指“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
“暗然”的“暗”有“光线不足、黑暗”的意思。
“岸然”指“严肃的样子”。
02、爱护、爱戴:适应对象不同,前者上(长辈)对下辈,后者下(幼)辈对上(长辈)。
03、安详、慈祥、祥和:“安详”指神态平静、从容稳重。
“祥”指吉利,如“祥云、祥端、发祥”。
“慈祥”形容老年人的态度神色和蔼安详。
“祥和”指气氛而言。
注意“安详、慈祥、祥和”的写法。
04、安静、宁静:都指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
“安静”重在稳定,有使安稳平静下来的意思,它有一个由喧闹到安静下来的过程。
而“宁静”重在平和,一般多指环境或心情平和安静,它描述的是一种很安静的状态或气氛。
“宁静”是高于“安静”的一种情境,除了指环境外,更多的时候是指一种心情上的安宁,是人们追求的不受外界干扰的有质量的生活境界。
而“安静”多指环境没有声音或吵闹。
“安静”的使用范围要比“宁静”大一些。
05、安置、安排:前者指使人或事物有着落,安放。
后者指有条理,有先后的处理。
B01、必须、必需:都含有“必要”的意思。
“必须”是副词,有强调语气作用,多作状语。
(1)表示一定要,强调事实或情理上的必要性。
后面带动词或带形容词,有时还可以用在分句前面;(2)加强命令语气;(3)“必须”的否定形式是“无须、不须、不必”。
“必需”是动词,表示一定得有、不可缺少的,作定语或作谓语。
凡是“不可不”的行为就用“必须”。
02、表率、表帅:“表率”是名词,指“好榜样”。
其中“表”为“榜样、模范”,“率”为“表率、楷模”。
“表率”是由“表”和“率”两个同义语素构成的并列式合成词。
在古代汉语中,“表率”也可用作动词,有“督促率领”的意思。
“表帅”,在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中,用同“表率”的动词意义,表示“督促率领”。
「语言基础知识」词语辨析考点解读词语辨析题已成为近年来各地中考的常规题,题型以选择题为主,这类题型便于考查学生对词语(含成语及俗语)的辨识运用能力。
试题不考单独死记词语解释,而是要求学生联系具体语境和生活实际来理解词义,在阅读和表达的语言实践中灵活地运用词语,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学习中,注意学会在动态的语言环境中准确地选择与运用词语,注意积累词语。
此类题目考查的能力点如下:1.能够准确理解词语(含成语及俗语)含义。
2.能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正确运用词语(含成语及俗语)。
题型解析(一)近义词的辨析现代汉语中,一些近义词,诸如“截止”与“截至”、“违反”与“违犯”等出现频率极高,这些词的意义和用法差不多,有的甚至差别细微,难以区分,同学们一不小心,就会混淆。
而对这些易混词的理解与考查,又常为中考命题者所青睐(或在字形、或在选词中作为考查内容出现),因此,平时积累掌握运用好这类同音近义词非常重要。
而掌握运用好这些词语,关键是辨析这类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学会“同中求异”。
那么,如何区分这类词呢?大致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辨轻重。
例①“违反”与“违犯”两个词都有违背的意思。
“违反”,指不遵守、不符合(纪律、制度、政策、法则、规程等),意义程度较轻。
“违犯”,指违背和触犯(法律),程度较前者重。
如:中学生要提高文化修养,不违反校规校纪,更不要违犯党纪国法。
此外,像“推脱”与“推托”、“审定”与“审订”、“篡改”与“窜改”等都属词义轻重不同,使用时要注意与语言环境相搭配。
2.看对象。
例②“抚养”与“扶养”都有养活、供养的意思。
“扶养”,多指供养,多用于晚辈对长辈。
而“抚养”,指保护并教养,多用于长辈对晚辈。
如:父母有抚养子女的责任,子女有扶养父母的义务。
3.明范围。
例③“制定”与“制订”“制定”,应用范围较广,且词义较重,往往涉及全局,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
如:制定方针路线。
而“制订”,一般是局部的具体事项。
如制订合同、规章等。
现代汉语区别词实例辨析区别词在其名称基本确定之后,它的立类标准和语法功能也逐渐得到明确。
但笔者发现,部分词语在实际的归类中仍存在一些争议。
本文选取部分实例,简要分析区别词与名词、区别词与动词以及区别词与形容词之间的界限,以此探讨区别词的部分句法功能。
标签:区别词句法功能兼类一、引言长期以来,学界对区别词的研究成果颇多。
吕叔湘、饶长溶(1981)首先指出现代汉语中如“小型从现行”等词与名词、动词、形容词的区别,譬如“小型”这类词不能充当一般性的主语和宾语、不能作谓语等等。
他们继而提出解决这些词归类的两个方法:或者另立一个词类,叫它们“属性词S或者把它们归为形容词,称之为“非谓形容词髭而朱徳熙对“非谓形容词”这个名称并不认同,他提出将这类只能在名词或助词“的前出现的黏着词称为“区别词J其后乂再一次明确指岀这类词在语法功能上与其他词类的不同(朱徳熙1985: 20)o可以看到,前人对这类词的研究,不仅在命名上有很大的不同,而且在这些词的归类问题上也有较大的分歧。
张素玲(2006)梳理了四种关于这些词归类上的意见,这四种意见总得来说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即归类到谓词中和归类到区别词中。
上文提到吕叔湘、饶长溶把这些词称为“非谓形容词匕而形容词乂归属于谓词,因此吕、饶两人的观点是将这类词归为谓词。
另一个归类方法,即把这些词归为区别词,可分三种:或把区别词归入体词,或把区别词归入加词,或把区别词归入饰词。
山于“小型” 这类词一般不能作主语、谓语,因此把它们划归到谓词或体词并不恰当。
张素玲(2006)在此基础上认可齐沪扬(1998)对这类词的定位,即将这些词称为“区别词”,同时将区别词归入加词,对此笔者也持同样的观点。
二、关于区别词的词类归属和语法性质关于汉语词类的划分,学界有很多争议。
尤其是具体到一些词的时候,往往会碰到许多实际困难。
袁毓林(2010: 5-8)就这一问题提出了实际状况:“既不是没有词类可言,但乂无法根据分布来干净利索地把所有的词划分到有限的十儿类或儿十类中去。
词语辨析“暴发”与“爆发”的区别暴发,读作bàofā。
有两层含义:1.突然发财或得势(多含贬义);2.突然发作。
爆发,读作bàofā。
有两层含义:1.火山内部的岩浆突然冲破地壳,向四外迸出;2.突然发作,(事变)突然发生。
由于暴发与爆发两个词音同形近,而且都有“突然发作”之意,使得人们在用这两个词时特别容易用错。
事实上,虽然都有“突然发作”之意,但“暴发”多用于洪水、山洪,而“爆发”多指有火药或爆炸物引起的,如爆发**战争等。
奥妙奥秘奥妙:深奥微妙:不知其中奥妙。
奥秘:深奥而神秘:大自然奥秘无穷变换变幻变换:事物的形式或内容从一种更换成另一种。
如:变换工作。
变幻:没有规律、难以揣测地变化。
如:股市风云变幻。
“变换”的事物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抽象的,但“变换”的发生一般是可以控制的;“变幻”多指自然界或社会上那些没有规律、不可预期、难以控制的变化。
表彰和表扬表彰一般比较正式,可能还会有物质奖励,表扬一般只是精神奖励。
“摈弃”和“摒弃”二者都是动词,都含有“排除”的意思,多用于书面语。
“摈弃”,表示抛弃,多用于人和具体事物。
例如:1. 高压高温试验是为了使这种物质摈弃杂质。
2. 你们的感情一直很好,他不会摈弃你的。
“摒弃”,表示舍弃、除去,多用于较抽象的事物,较少用于人或具体事物。
例如:1. 他终于摒弃杂念,专心致志地做起了实验。
2. 对一个事物的认识,要摒弃诸多假象,才能看到它的本质。
不瘟不火→不温不火“不温不火”是一个常见的词语,在Google搜索一下,有大约11,200,000 条查询结果与其有关联。
“不温不火”常用来形容人的性格温和或者商品销售行情不够火爆。
不过,也有书籍甚至教科书的解释是“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这一解释十分让人费解。
查阅《现代汉语词典》和《中国成语大辞典》等工具书,都没有收录这个词,其释义多是由具体使用的语境得出。
因而有人认为“不温不火”是由“不瘟不火”而来。
现代汉语实词近义词辨析时间 : 2008.12.25 19:39:00标签 : 语文教学 , 近义词辨析重点、难点 1. 现代汉语实词近义词正确释义 2. 根据语境选用词语教学内容:[命题走向]考点要求:(1根据语境辨析词语的音义(2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解题要领]实词的填空、释义以及选用,是有途径可求的。
大体思路如下:(一释义 1从语素辨析。
2. 从词义的程度辨析。
3. 从词义的范围辨析。
4 从色彩上辨析。
①感情色彩不同。
②文体色彩不同。
5. 从语法特点来辨析。
①词性不同。
②搭配对象不同。
从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辨析。
(二选用要选用最恰当的词语。
选用词语的基本原则是:选用的词语必须切合具体的语言环境。
选用词语的要求是:词语表意确切、清晰、连贯、简练,色彩鲜明,声音和谐。
为了准确恰当地选用词语,在选择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要准确地了解词语的含义。
(2000年高考题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与深厚的艺术功底,没有较高的语言文字修养,是很难写出高(品位、品味]的作品来的。
辨析:“品位”是指文艺作品所达到的水平,名词。
“品味”指仔细体会,常作动词有时也指物品的品质风味。
根据语境,应当选用“品位”2. 仔细阅读,理解文句。
如:依次填入下面一段话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1我们可以自豪的说,多年来企图孤立、 (中国的阴谋已经破产了。
(2书是(人生大门的金钥匙(3台湾当局分裂祖国的(行径,必将受到历史的惩罚。
A. 遏制开启卑劣B. 遏制启迪卑鄙C. 遏止启迪卑鄙D. 遏止开启卑劣辨析:遏制:制止、控制; 遏止、用力阻止。
前者比后者词义重, 这里应用“遏制” 。
“开启”与“智慧大门”较搭配。
“启迪”一般与“思维”相关。
“卑鄙”侧重品质方面。
“卑劣” 侧重于行为方面。
故答案为 A 项。
3. 寻找规律,求得启示。
有些语段中的句式比较整齐, 或者前后用词往往相对应或相反, 只要细心阅题, 就不难发现有一定的规律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