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我们的民族精神》
- 格式:ppt
- 大小:3.15 MB
- 文档页数:32
中国精神高三作文800字【8篇】中国精神高三作文800字(精选篇1)鲜血洒满天空,撒满大地,也撒满了五星红旗。
有人说,那是烈士的热血染红的,有人说那是人民的心血渲染的。
不管怎样,五星红旗是神圣的,是不可侵犯的,它代表着我们新中国的成立,代表着我们人民的团结。
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新学期,新样貌。
9月1日,我观看了《开学第一课》,当看到五星红旗并伴随着嘹亮的国歌升起时,作为少先队员的自豪,骄傲全都在心中奔腾,在心中绽放。
在这些节目当中,从白公馆脱险幸存的老奶奶郭德贤,最为让我感动,当时她和一些同胞在白公馆被困,虽然当时已经解放,但仍有一些同胞未被解救,当在牢笼里传开来新中国成立之时,他们都高兴的手舞足蹈。
是啊,他们虽说只有20多岁,但却有一颗热血,爱国的心。
他们渐渐平息下来,开始幻想着五星红旗是什么样子的。
“我知道,一定是五颗星在四周做装饰。
”“才不是呢,它呀,一定是四颗星在周围,一颗星在中间。
”他们虽然被困牢狱,但依然有着一颗活泼向上的心,嘹亮的歌声在周围缓缓响起,他们渐渐痴迷了。
最终他们做了一幅四颗星在四个角上,一颗大五角星在中间的五星红旗。
有点丑是吗?但是这面红旗寄托了当时他们所有为国家出身入死的信仰和希望!三个来自上海高镜中学的跳绳少年,一起携手创造了平均一秒高达9.5次的双脚跳世界杯赛冠军。
当看到自己国家的红旗冉冉升起时,心中的自豪无法形容。
自豪我们的红旗,自豪我的血脉,更自豪我是中国人!我骄傲,我是中国人!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运动连绵不绝,三个少年仍不满足,在《开学第一课》他们还准备挑战自我,向更高的境界冲刺。
三人的那种对彼此的信任和默契,他们的配合协作,挑战成功后的拥抱,都让我无比感叹,多么有毅力多么自信的少年哟,我为你骄傲!想想我平时练武术时、学习时总是偷懒,不禁羞愧不已,我要向大哥哥学习,“少年强,则国强”!努力做强大的中国好少年!中国精神高三作文800字(精选篇2)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我会不邀游伴,不与父母,必会携我的知心好友——书,来陪我游历明川大河。
第二十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一、选择题1.下列体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名言或典故是()。
①四海之内皆兄弟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③天道酬勤④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理解。
②④都体现了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①体现的是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
③体现的是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
答案 D2.《论语·卫灵公》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商君书·画策》说“自恃者,得天下。
得天下者,先自得也”。
这两句话共同体现了()。
A.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B.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C.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D.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解析“君子求诸己”、“自恃者,得天下”都强调发愤图强、自强不息的气概,A入选。
其他各项均与题意不符,不选。
答案 A3.2012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向心力和震撼力,当代中华儿女一定要肩负起弘扬中华文化的历史重任。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
A.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力量B.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力量C.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D.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解析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A、B、D三项只是中华文化在某一方面的表现,C项最全面,故应选C项。
答案 C4.2013年9月是我国第10个“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许多地方都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活动。
国家有关部门重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原因是()。
①它可以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物质基础②它是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的要求③它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④它是推进当代先进文化建设的客观要求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②③④解析中华民族精神可以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但不能提供智力支持和物质基础,故排除①。
②③④都是重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原因,故选D项。
答案 D5.电视连续剧《沂蒙》是临沂继大型红色水上实景演出《蒙山沂水》、电影《沂蒙六姐妹》后推出的一部文艺精品,其播出掀起收视热潮,获第四届CCTV电视剧“最佳热播剧奖”和“最高收视率奖”。
课时检测(二十七)我们的民族精神一、单项选择题1.民族精神不是虚无缥缈的,它在我国《论语》《孟子》等古代经典及浩瀚史书中,在鲁迅的《狂人日记》、茅盾的《白杨礼赞》、冰心的《致小读者》中……只要认真读它们,都能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
材料说明( )①我国优秀文化作品中凝聚着民族精神②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③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④只有大力创作优秀的文化作品,才能弘扬民族精神A.①②B.②④C.①③ D.③④解析:选A 材料中“它在我国《论语》《孟子》等古代经典及浩瀚史书中……只要认真读它们,都能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说明了我国的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只要认真读它们,都能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则体现了我国优秀文化作品中凝聚着民族精神,①②符合题意,入选;③说法错误,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体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排除;④与题意无关,排除。
故选A项。
2.话剧《丝路天歌》讲述了一群来自不同地域和民族的跋涉者,在历经磨难后逐渐消除隔阂,感悟到各民族只有文化交融、互相友爱,才能“修百年之好”的故事。
这说明( ) A.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凝聚力之中B.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创造力之中C.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之中D.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想象力之中解析:选A 各民族只有文化交融、互相友爱,才能“修百年之好”,强调的是民族的凝聚力,故A项符合题意;B、C两项与题意不符;D项说法不妥。
3.“我爱我的国,我爱我的家。
”这句话体现了爱国与爱家是统一的,下列名言与这句话主旨一致的是( )A.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B.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C.千龄人事一朝空,四海为家此路穷D.国家将兴有祯祥,国家将亡有妖孽解析:选B “我爱我的国,我爱我的家”表达了爱国主义的情感,“一片丹心图报国”表达的也是爱国主义情感,与题干主旨一致,故B项符合题意,入选;A项表达了勤俭的重要性,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表达国家兴盛对个人的重要性,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表达了国家兴亡,不符合题意,排除。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复习集成块一|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基础自修快通关]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2.中华文化在近代衰微的原因[2](1)内因: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
(2)外因: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
3.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的要求(1)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1]辨清:文字≠汉字,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2]注意:决定文化兴衰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和政治。
近代中华文化衰微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制度的日趋没落和自然经济的解体,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是外在原因。
1.甲骨文是我国发现最早的文献记录,是距今三千多年的商代后期用于占卜祈祷的文字。
2017年10月30日,我国申报的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甲骨文的成功入选( )①提供了创新中华文化的成功案例②促进了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③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④彰显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解析:选D 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并不是文化创新的体现,①不选;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促进了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②正确;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并没有丰富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③不选;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彰显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④正确。
2.中国古代书法不断赋予各种字体独特的审美意蕴,篆书的庄重古朴、隶书的典雅高贵、楷书的端庄秀丽、行书的洒脱随意、草书的落拓不羁,虽然只是线条的描摹,却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五彩缤纷的艺术世界。
与书法同源的中国画,同样表现出它的独特性,所谓梅兰竹菊的气节、松石的高风,正是艺术人生的写照。
考点集训(二十八)对应学生用书p2891.中国梦不只是追求强大经济实力的宏伟目标,更是传承了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优良品格和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伟大奋斗民族精神的是(C) A.万众一心,众志成城B.一衣带水,睦邻友好C.革故鼎新、天道酬勤D.夸父逐日,精卫填海【解析】“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体现团结精神;“一衣带水,睦邻友好”体现的是爱好和平;“革故鼎新、天道酬勤”体现奋斗精神;“夸父逐日,精卫填海”体现梦想精神。
正确选项为C。
2.在我国革命和建设时期,涌现出了一系列光辉灿烂的思想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
这些精神(A)①说明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历久弥新②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丰富和发展③具有鲜明的区域性、时代性和革命性④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产生奠定了深厚的思想基础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本题考查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我国的民族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涌现,说明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历久弥新,这些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丰富和发展,①②符合题意;中华民族精神没有区域性特征,③表述错误且不符合题意;材料中具体的思想精神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和具体表现,与中华民族精神的产生没有关系,④观点错误。
正确选项为A。
3.“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献礼文艺作品是文艺创作的一种特殊类型,通过重温历史,回眸经典,追溯燃情岁月,不仅可以为重大政治活动和重要节日、纪念日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更可以带领观众追忆光辉岁月,致敬伟大历史。
优秀的献礼文艺作品应(B)①将人民群众作为源泉和动力,坚持作品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②聚焦时代主题,彰显理想之美、信仰之美、崇高之美,积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③立足于社会实践,讲好中国故事、讴歌中国精神、弘扬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④将思想道德建设作为基础工程,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优秀的献礼文艺作品应以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作为源泉和动力,不是将人民群众作为源泉和动力,①不选;优秀的献礼文艺作品应聚焦时代主题,彰显理想之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②正确;优秀的献礼文艺作品应立足于社会实践,讲好中国故事,凝聚中国力量,③正确;优秀文艺作品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④不选。
民族精神高三高考作文5篇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
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民族精神高三高考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民族精神高三高考作文1为了更加了解民族精神的含义,回顾历史,我调查了以前当红军的姥爷。
我问他:“姥爷,什么是民族精神?”他说“中华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和脊骨,是中华民族传统精神与时代精神的融会。
它包含自强精神、仁爱精神、勤奋精神、探索精神、创新精神、爱国精神、气节精神、革命精神、改革精神和开放精神十个主要方面。
进一步建设和弘扬中华精神,是推进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需要。
没有这一强大的驱动力,中华民族不可能在过去五千年的岁月中生生不息,作为人类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没有这一强大的驱动力,中华民族不可能在其发展的进程中繁衍兴盛,融会众多民族,并且形成和维系了团结统一的趋势。
”我又问:“这一大趋势是什么?”他说“这一大趋势穿越数千年时空历久而弥坚。
不畏艰难困苦,不屈服于任何压迫者,是中华民族的本色精神。
一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地与生存环境抗争,与内外邪恶势力抗争的历史。
自强不息,不仅是指在常境和顺境中的奋斗,更是指在困境和逆境中的奋斗。
历代俊彦豪杰追寻‘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壮怀激情。
自古以来,身处逆境而奋发有为的范例不胜枚举。
在新的历史时期,开放精神给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并带来了历史性的巨大变迁。
在战争中不屈的奋斗,努力的拼搏也是民族精神的重大本分。
”他还说“以前日本轰炸济南时,济南战士们躲在山洞里,急得日本鬼子团团转。
不一会,山洞被炸开了,济南战士边反击边躲闪,还是没用逃过日本鬼子,不一会就败了。
过几天再去攻打,让日本鬼子无条件投降。
济南战士多么勇敢呀!”这让我体会到了民族精神的重要。
通过调查,我懂得了民族精神的可贵与重要。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考点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1 古代辉煌的历程2 源远流长的见证意义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能够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将丰富的史料积累起来特点汉字文化内涵丰富,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1)不能把文字等同于汉字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数千年来,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文字指人类所有的文明,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二者是包含关系。
(2)不能认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仅得益于汉字和史书典籍的延续”认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得益于汉字和史书典籍,有其合理性。
但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还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这种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3 再创中华文化的新辉煌(1)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是文字与史学典籍。
(×)剖析: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是汉字与史书典籍。
2.汉字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剖析: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3.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剖析: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4.拥有3000多年历史的甲骨文正式入选《世界记忆名录》,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剖析:甲骨文入选《世界记忆名录》,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易混点一:混淆汉字和民族节日的相关知识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矫正训练1] 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
第7课我们的民族精神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认识,正确的是()①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力量的集中表现,是中华文化的精髓②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③中华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④中华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⑤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A.①②③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2.中国古有“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今有“八荣八耻”。
这表明()①“八荣八耻”强调的是遵循古训②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中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④践行“八荣八耻”已成为每个公民的价值选择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3.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②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爱社会主义就是新时期爱国的具体表现③爱国主义作为一种民族情感,不同民族有不同的内涵,无明确的具体标准④爱国主义通过实际的言行具体体现出来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4.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华民族精神又增添了新的时代内容:“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
上述精神的共同内涵是()①爱国主义②团结统一③勤劳勇敢④自强不息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5.下列能体现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精神的诗句或典故有()①“克勤于邦,克俭于家”②“业广唯勤”③“天道酬勤”④“不畏强御”⑤“礼仪之邦”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①②④⑤D.②③④⑤6.“瞒人之事弗为,害人之心弗存,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
”下列观点与之不一致的是()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C.克勤于邦,克俭于家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7.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表现在()①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②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是综合国力强弱的至关重要因素之一③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从而推动综合国力提高④民族精神是综合国力的基础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8.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是因为()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②民族精神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具有生机和活力③民族精神具有传统性④只有坚持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9.中科院院士杨叔子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现代科学、先进技术,一打就垮。
课时规范练27 我们的民族精神一、选择题1.“国之祭,史之痛,民之愿”。
2017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南京举行,这一天也成为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
举行国家公祭日的意义在于( )①慎终追远,注入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②铭记历史,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③凝魂聚气,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助推中国梦的实现④面向未来,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发展方向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答案D解析举行国家公祭日有利于铭记历史,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也有利于凝魂聚气,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助推中国梦的实现,②③符合题意;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①错误;④观点错误。
2.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塞罕坝人经过55年的艰苦奋斗,三代人的顽强拼搏,创造了荒原变林海、沙漠成绿洲的奇迹,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
这彰显了中华民族的( )①爱国主义精神②团结精神③梦想精神④奋斗精神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答案D解析“牢记使命”,创造林海、绿洲的奇迹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艰苦创业”体现的是奋斗精神。
所以正确答案是D项。
3.中华民族精神产生于先秦时期,到汉代基本确立,此后不断发展。
《史记》正好是先秦至汉武帝时代中国历史最为丰富的载体。
《史记》所记载的屈原爱祖国、宁死不屈,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奋不顾身维护国家尊严,霍去病为国家忘自家、克己奉公,卜式输财助边、济国家之困,李广反击匈奴、保家卫国等。
这些都( )A.积淀在中国长期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体现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B.成为能脱离社会的一种抽象存在,铸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C.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财富,需要在新时代续写新的篇章D.体现了忧患爱国的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应大力弘扬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
A项表述错误,应为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排除;B项表述错误,排除;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财富,不是物质财富,C项表述错误,排除;题干中,《史记》所记载的屈原爱祖国、宁死不屈,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奋不顾身维护国家尊严,霍去病为国家忘自家、克己奉公,卜式输财助边、济国家之困,李广反击匈奴、保家卫国等,这些都体现了忧患爱国的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应大力弘扬,故D项正确。
第7课时我们的民族精神1.(2016安徽马鞍山一中质检)回眸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巨大发展,这不仅仅在于我国拥有“中国道路”,也在于拥有“中国精神”。
正是“中国精神”造就了这个国家遇难不惧的定力、化危为安的魄力。
这说明中华民族精神( )①是中华民族之魂②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③可转化为物质力量④随时代变化不断丰富发展A.①③B.③④C.②④D.①②2.(2016福建福州模拟)据史料记载:清代名臣张文端公居宅旁有隙地,与吴氏邻,吴氏越用之。
家人驰书于都,公批诗于后寄归,云:“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得书,遂撤让三尺。
吴氏感其义,亦退让三尺,故六尺巷遂以为名焉。
这则故事展示了中华文化中蕴涵的( )①里仁为美的和谐理念②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③修身齐家的家国情怀④兼收并蓄的包容智慧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3.(2015宁夏银川模拟)“神舟飞天接天宫,蛟龙入海探地府。
北斗上天照九州,神九对接入天宫。
”中华民族的一系列辉煌成就,反映了中华民族永无止境的创业追求、生生不息的精神追求。
下列与此精神相一致的是( )①愚公移山、精卫填海②嫦娥奔月、卧薪尝胆③刮目相看、胸有成竹④夸父追日、大禹治水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4.(2015河北石家庄模拟)“国之祭,史之痛,民之愿。
”2014年12月13日,是我国首个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公祭开始,全场高唱国歌,随后,防空警报拉响,车辆轮船汽笛长鸣,人们低头默哀……。
举行这一纪念日活动的意义在于( )①以史为鉴,弘扬中华民族精神②铭记历史,注入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③面向未来,引领我国文化发展方向④凝魂聚气,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鸦片战争后,林则徐的学生冯桂芬提出“若要雪耻,莫如自强”的口号;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中,以《易传》的刚健有为等原则,作为“变法”的理论依据;孙中山受到刚健自强思想的影响,把“革命”看成“天演之公例”;中国共产党人则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带领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
2019-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7课我们的民族精神课时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一、选择题1.(xx兰州模拟)屈原放逐,而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司马迁忍辱著《史记》;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等故事都已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典范。
这说明()A.自强不息精神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气质B.只要具有自强不息的精神,中华民族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C.自强不息精神已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成为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D.自强不息这一概念最早出自《周易》解析:C本题考查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A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气质说法错误;B说法太绝对,排除;D与题意无关;自强不息反映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活力,C正确。
2.琼州胜景五公祠有副脍炙人口的对联:“只知有国,不知有身,任凭千般折磨,益坚其志;先其所忧,后其所乐,但愿群才奋起,莫负斯楼。
”这副对联生动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②公正廉明、崇尚平等的民主精神③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超然胸襟④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顽强斗志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C对联强调“只知有国”,体现了①;强调“益坚其志”等,体现了④;②③与材料没有直接关系。
故答案为C。
3.“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在说话,请你马上就开花。
”这句源自童话《马兰花》的经典童谣,曾经伴随着许多中国孩子的童年,成为他们那一代人儿时最经典的美好回忆。
下列成语或名句中与此在精神上一致的有()①俭以养德②任人唯贤③勇于义而果于德,不以贫富贵贱死生动其心④实干兴邦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解析:D材料体现的是勤劳勇敢的精神。
①②与题意无关;③体现了勇敢,④强调了勤劳。
4.《论语·子罕》说“为仁由己”;《论语·卫灵公》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商君书·画策》说“自恃者,得天下。
2019高三政治二轮练习学案:我们的民族精神注意事项:认真阅读理解,结合历年的真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重在审题,多思考,多理解!无论是单选、多选还是论述题,最重要的就是看清题意。
在论述题中,问题大多具有委婉性,尤其是历年真题部分,在给考生较大发挥空间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考试难度。
考生要认真阅读题目中提供的有限材料,明确考察要点,最大限度的挖掘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建议考生答题时用笔将重点勾画出来,方便反复细读。
只有经过仔细推敲,揣摩命题老师的意图,积极联想知识点,分析答题角度,才能够将考点锁定,明确题意。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深入理解】〔1〕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的结晶,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在一定环境中创造出来的,是政治经济的反映。
〔2〕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①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是中华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表达,是中华文化的灵魂,是中华文化得以生生不息,不断创新,发展繁荣的根本。
②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多彩,而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当中既有文化精华,又有文化糟粕,中华民族精神应该是中华文化精华的综合反映。
③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弘扬中华文化,必须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指点迷津】辩析: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所以,中华民族精神是一成不变的解答: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
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表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历程之中,表达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
因此,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既要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又要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
民族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个由五十六条神龙围抱而成的一只坚强的雄鹰,她傲立在亚洲的东方,五千年的历史在无数个日出的见证下越来越强大;五千年的文化在无数个昼夜交替下仍然鼎立。
这只雄鹰在五千年后仍然耸立在这富饶的东方,多少次战乱,多少次动荡都无法使炎黄子孙低头也无法压倒这耸立的雄鹰。
而使我们在历史的潮流中耸立不倒的就是我们的民族精神。
在历史的潮流中我们经过许多挫折,远的不说单讲这二十年。
1998年的特大洪灾,我们的国家不知道损失了多少,我们的炎黄子孙也不知道损失了多少,但是在这个时刻我们的人民子弟兵解放军战士来到了抗洪第一线。
我们的普通老百姓也纷纷向受灾的同胞伸出援手,有的捐钱,有的捐物。
受灾地区的人民也和解放军一起加入了抗洪第一线,军民一起战胜了洪灾让受灾地区迅速的在灾后得以重建。
再说2008年元月份湖南省遇到了百年难得一见的雪灾,多个地方停水停电。
而这是在冬季,有许多人许多事必须要水,要电。
老人要电、病人要电、孕妇要电、新生的宝宝要电、取暖更要用电,吃饭要水洗菜要水洗澡要水医院的病人要水饮用也要用水。
在这个时候我们的炎黄子孙再次向受灾地区的同胞伸出援手。
抢修电力、抢修水利,工人们又开始在高山上耸立的铁塔上除冰,更有3位感动中国的烈士——周景华,罗长明,罗海文,在他们抢修铁塔时铁塔倒了下来结束了这3位年轻的生命。
然而道路上又开始有积雪积冰,车辆无法上路。
这一刻我们又看到了我们人民的子弟兵解放军武警官兵的身影,他们开始用铲子用大锤在坚硬的道路上用人力一点点的出去积,环卫工人也加入了除冰的队伍,每天凌晨5.6点就开始朝道路上扫雪撒盐,也有许多热心人自觉的自己的小区开始扫雪。
又一次我们打败了挫折。
而接下来老天似乎在发泄有一次更大的灾难降临了。
使人悲痛的5.12大地震发生了。
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在我们安详的坐在教室里的时候,远在千里的汶川发生了8.0级大地震。
多少人被埋在房屋下,有多少人困在塌倒的房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