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信息技术下册 第五课 图像的合成教案 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395.00 KB
- 文档页数:6
图像合成教案教案标题:图像合成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图像合成的概念和应用领域。
2. 学习图像合成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3. 掌握使用图像合成软件进行简单图像合成的方法。
4.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准备:1. 计算机和投影仪。
2. 图像合成软件(如Photoshop、GIMP等)。
3. 示例图像素材。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图像合成的例子,引发学生对图像合成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概念讲解:简要介绍图像合成的概念和应用领域,如广告设计、电影特效等。
3. 原理讲解:详细讲解图像合成的基本原理,包括图像分割、图像融合、色彩调整等。
4. 技术讲解:介绍常用的图像合成软件及其功能,指导学生安装和使用其中一款软件。
5. 操作演示: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展示如何使用图像合成软件进行简单的图像合成,如合成两张图片、调整色彩等。
6. 练习与实践:让学生自行尝试使用图像合成软件进行练习,提供一些示例图像素材供学生选择和操作。
7. 创作任务:布置一个创作任务,要求学生使用图像合成软件创作一幅独特的图像作品,鼓励他们发挥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8. 展示与评价:学生完成创作后,组织展示和评价活动,让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彼此的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教学评估:1.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
2. 学生完成的练习和创作作品。
3. 学生对图像合成原理和技术的理解程度。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图像合成的高级技术和应用,如绿幕合成、三维图像合成等。
2. 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美术和设计知识,提高他们的创作水平和审美能力。
3.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艺术展览或参与相关的比赛,拓宽他们的视野和交流机会。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和困惑,积极提供帮助和指导。
图像的合成【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五章第三节第二课时的内容。
这一课时介绍了图像的简单合成。
前一课时对图片的处理做了详细的讲解,通过这一课时的学习让学生可以进一步体验photoshop软件强大的图像处理功能,并能制作一个完整的作品,为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提供技术支持。
【学情分析】前几节课主要介绍了图片的处理(包括旋转、亮度对比度、裁切、缩放和滤镜),学生已具备处理单幅图像的能力,但缺乏“整合”多幅图片形成新作品达到化腐朽为神奇的实际经验。
这节课通过解决一个具体问题,制作个性化桌面,让学生切身体会制作一个作品,从无到有,从庸到精的过程。
在制作中学习到知识点,又让知识点指导实际操作。
【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学会使用 Photoshop进行简单的图像合成和美化。
2、过程方法:通过教师讲解、学生探究获得新知识,任务驱动与评价贯穿整个学习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团结互助的精神,以及合理利用信息技术的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Photoshop合成图像及美化的一般方法教学难点:图层概念的理解【教法与学法】教学方法:讲解与演示相结合、启发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学习方法:模仿学习、自主探究学习,小组交流合作学习【设计思想】尊重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模拟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情感体验,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架构下,搭建以生为本的学习平台,帮助学生通过学与练,以不断解决问题为手段,一步步完成学习任务。
新课标中提出了信息技术课程要以进一步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宗旨,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提高学生总体的信息素养。
而在本节课中就坚持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发展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主线的启发式教学思想,努力为学生创设了开放式的学习环境。
本节课以一个学生感兴趣的任务——制作个性化桌面为主线,其间又分解为四个小任务:体验图像的初步合成、加入个性化元素、调整修饰作品、文字的添加。
初中ps教案图像合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图像合成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让学生掌握Photoshop(PS)的基本操作,包括选取、裁剪、复制、粘贴、调整等。
3. 培养学生运用PS进行创意设计和图像合成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图像合成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 Photoshop的基本操作3. 创意图像合成实例讲解与实践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Photoshop的基本操作,创意图像合成方法。
2. 难点:图像合成的技巧和创意设计。
四、教学准备1. 电脑、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2. Photoshop软件。
3. 相关图像素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些有趣的图像合成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1)讲解图像合成的概念和基本原理,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图像合成,以及图像合成的意义和应用。
(2)讲解Photoshop的基本操作,包括选取、裁剪、复制、粘贴、调整等,让学生掌握PS的基本使用方法。
3. 示范:(1)演示如何使用Photoshop进行图像合成,包括选取、裁剪、复制、粘贴、调整等操作。
(2)展示一个创意图像合成的实例,讲解制作过程,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PS进行创意设计。
4. 实践:(1)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尝试使用Photoshop进行图像合成,可以使用提供的素材,也可以自己寻找素材。
(2)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发挥创意,提高图像合成的质量。
5. 展示与评价:(1)让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图像合成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点评。
(2)针对学生的作品,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鼓励学生发挥创意,提高作品质量。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和实践,让学生掌握了Photoshop的基本操作,了解了图像合成的方法和技巧。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创意,制作出了许多有趣的图像合成作品。
但也有部分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了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和练习。
常规初中信息技术教案-图片合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图片合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意设计和表达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图片合成的概念和原理2. 图片合成的方法和技巧3. 图片合成软件的选择和使用4. 创意图片合成的实践5. 图片合成的评价和展示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图片合成的方法和技巧,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意设计。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意设计和表达,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四、教学方法1. 任务驱动法:通过设定具体的任务,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2. 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图片合成的方法和技巧。
3. 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图片合成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介绍图片合成的概念和原理,讲解图片合成的方法和技巧。
3. 演示:通过案例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图片合成的过程。
4. 实践:让学生动手实践,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图片合成。
5. 评价与展示: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展示,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和学习。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图片合成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7. 作业布置:布置一道图片合成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理解图片合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学生能够运用图片合成的方法和技巧进行实践操作。
3. 学生的作品能够体现创意和个性,符合题目要求。
4. 学生能够通过作品展示和评价,表达自己的想法,并给予他人建设性的意见。
七、教学准备1. 准备图片合成的相关案例和素材。
2. 准备图片合成软件的安装和教学资料。
3. 准备投影仪或白板,以便进行演示和展示。
4. 准备评价标准和展示场地。
八、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探索更多的图片合成软件和工具,提高技术水平。
初中信息技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1课《制作由图像组成的画面》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
案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图像的选择、合成和美化的操作方法。
学会将两幅(或多幅)图像合成一幅图像的方法和技巧。
过程与方法:
能够根据表达需要利用Photoshop合成图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践操作、小组合作、欣赏和评价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及创新精神。
2、通过完成“我与祖国名胜”为主题的图像合成,让学生树立热爱祖国的情怀。
2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掌握了Photoshop的基础操作,知道其有强大的图形图像编辑功能。
但大部分学生对于Photoshop的使用还不够熟练,觉得Photoshop软件很神秘、很复杂。
很多学生在小学学过画图制作工具,具备一定的图像编辑能力,并且对美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他们具有很强的求知欲、思维活跃,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所以在教学中,只要在老师正确的引导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思考,动手实践,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会制作出让人耳目一新的作品,对学习Photoshop一定会产生浓厚兴趣。
3重点难点
1、把两幅(或多幅)图像合成一幅图像的方法和技巧。
2、合成图像的简单美化处理。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合成图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 理解什么是合成图像及其应用领域; - 掌握使用合成图像的基本工具和技术; - 运用所学知识合成自己的图像作品。
教学准备•一台装有图像处理软件的计算机;•合成图像相关的文档和教学实例;•针对合成图像的练习题和作业。
教学步骤1. 引入合成图像的概念(20分钟)•通过举例介绍什么是合成图像,例如电影特效、广告设计等;•向学生解释合成图像的应用领域,包括艺术创作、游戏设计、虚拟现实等。
2. 介绍合成图像的基本工具和技术(30分钟)•向学生演示使用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合成图像的基本步骤;•介绍图像编辑工具的功能,如图层、遮罩、调色等;•介绍合成图像的技术,如蒙版、融合、修复等。
3. 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4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台计算机;•指导学生打开图像处理软件并尝试使用基本工具和技术进行图像合成;•提供一些教学实例和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练习。
4. 学生展示和讨论(20分钟)•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张自己合成的图像进行展示;•学生展示并讲解自己的合成图像作品;•进行学生间的互动和讨论,让学生评价和提出改进意见。
5. 总结和作业布置(10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成果;•布置合成图像的作业,要求学生使用所学知识合成一幅图像作品;•提醒学生注意作业提交的截止日期和形式。
教学评估•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评估学生对合成图像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对学生提交的作业进行评估,评价其合成图像作品的质量和创意程度。
教学扩展•鼓励有兴趣的学生继续探索更高级的合成图像技术,如深度学习生成图像;•组织学生参加合成图像比赛或展览,提供更多实践和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研究合成图像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医学影像处理、建筑设计等。
注意:以上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资源进行调整。
初中图像合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图像合成的概念和基本原理,理解图像合成的意义和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图像合成软件进行创意设计和制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创造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图像合成实践,掌握图像合成的基本技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图像合成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 图像合成的意义和应用3. 图像合成软件的基本操作4. 图像合成的基本技巧5. 图像合成的创意设计和制作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图像合成的实例,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图像合成的概念和意义。
2. 讲解:讲解图像合成的概念和基本原理,让学生了解图像合成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讲解图像合成的意义和应用,让学生了解图像合成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
3. 示范:通过演示图像合成的基本操作和技巧,让学生了解如何进行图像合成,并引导学生掌握图像合成的基本方法。
4. 实践:让学生利用图像合成软件进行实际操作,尝试进行图像合成,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掌握图像合成的基本技巧。
5. 创意设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创意,进行图像合成设计和制作,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素养。
6. 展示和评价: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互相评价和交流,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审美水平。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图像合成的概念、原理和技巧。
2. 示范法:通过演示图像合成的基本操作和技巧,引导学生掌握图像合成的方法。
3. 实践法:让学生利用图像合成软件进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 创意设计法:引导学生进行创意设计,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素养。
5. 互相评价法:让学生进行互相评价和交流,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审美水平。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图像合成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图像合成软件的操作熟练程度。
3. 学生进行图像合成制作的创意水平和审美素养。
4. 学生在互相评价和交流中的表现。
六、教学资源:1. 图像合成软件:如Photoshop、GIMP等。
常规初中信息技术教案-图片合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图片合成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意设计和表达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图片编辑软件的操作技巧,提升审美观念。
二、教学内容1. 图片合成的概念与意义2. 图片编辑软件的选择与使用3. 图片合成的基本方法与技巧4. 创意图片合成的实践操作5. 作品展示与评价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图片合成的方法与技巧,创意图片合成的实践操作。
2. 教学难点:图片编辑软件的操作,创意图片合成的思路与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图片编辑软件安装于多媒体教学电脑,相关素材库。
2. 学生准备:预习图片编辑软件的基本操作,准备个人作品展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优秀图片合成作品,引发学生对图片合成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教师讲解图片合成的概念与意义,介绍图片编辑软件的选择与使用。
3. 演示:教师演示图片合成的基本方法与技巧,引导学生跟着操作。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创意图片合成的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图片合成的方法和技巧,巩固所学知识。
6.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课后运用所学方法,完成一幅创意图片合成的作品。
7. 作品展示与评价:下一节课课堂上,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探索更多图片编辑软件的高级功能,提高图片合成的质量。
2. 介绍图片合成的应用领域,如广告设计、网页制作等,拓宽学生视野。
七、教学案例分析1. 分析经典图片合成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图片合成的思路与方法。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优点与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
八、技巧与策略1. 引导学生掌握图片合成的技巧,如色彩搭配、构图等。
2. 培养学生运用策略解决问题,提高图片合成的效率。
九、实践练习1. 布置针对性的实践任务,要求学生运用所学技巧与策略进行图片合成。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常规初中信息技术教案-图片合成教学目标:1. 理解图片合成的概念和意义;2. 学会使用图片合成的方法和技巧;3.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1. 图片合成的概念和意义;2. 图片合成的方法和技巧;3. 图片合成的实践操作;4. 图片合成的创新应用;5. 图片合成的评价和展示。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图片素材;2. 学生准备自己的图片素材;3. 准备好图片编辑软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图片合成的作品,引发学生对图片合成的兴趣;2. 学生分享自己对图片合成的理解和经验。
二、图片合成的概念和意义(5分钟)1. 教师介绍图片合成的概念和意义;2. 学生通过讨论,理解图片合成的目的和价值。
三、图片合成的方法和技巧(10分钟)1. 教师介绍图片合成的方法和技巧;2. 学生通过实践,掌握图片合成的基本操作。
四、图片合成的实践操作(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图片合成的实践操作;2. 学生通过操作,完成自己的图片合成作品。
五、图片合成的创新应用(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图片合成的创新应用;2.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新应用想法。
教学评价:1. 学生完成的图片合成作品的质量和创意;2. 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和合作能力;3. 学生对图片合成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学反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图片合成的概念和意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
要关注学生的实践操作,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合作能力。
六、图片合成的基本工具与功能(10分钟)1. 教师介绍图片编辑软件的基本工具和功能;2. 学生通过实践,掌握图片编辑软件的基本操作。
七、图片合成的步骤与方法(10分钟)1. 教师讲解图片合成的步骤与方法;2. 学生通过实践,完成自己的图片合成作品。
八、图片合成的创意实践(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图片合成的创意实践;2. 学生发挥创新思维,完成具有个性的图片合成作品。
图像的合成教学设计授课教师一一王宋龄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节内容选自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区实验教材中七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第五课。
图像的合成是图像处理的综合运用,主要讲如何灵活的运用选区、图层及其他工具制作出丰富多彩的图像效果。
本节内容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节内容,是对前面学习图像局部处理、艺术处理及photoshop的图层的稳固和应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检验学生前几节课的学习效果,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学习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这个阶段的学生有一定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能够在网上浏览信息及进行一些简单的信息收集、处理和应用。
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能使用选框、裁剪、套索、魔棒等工具对图像进行处理, 并且已经了解图层的概念及使用,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根底。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图像合成的概念,学会图像的合成方法和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运用图像的合成技巧,能够制作一些名言警句的挂图,对杯子进行简单的个性化设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提高信息技术操作技能和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懂得学以致用。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运用图像合成的方法和技巧合成图像作品难点:如何使不同图像能自然融合形成一个风格一致的图像作品五、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六、教具准备1、计算机极域电子教室、Photoshop软件2、优秀图像合成作品、教学范例素材、课件七、教学课时:1个课时八、教学过程写上妈妈,我爱你,设置文字的字体和颜色、大小。
第四步:单击【文件】,选择【存储为】,指定存储路劲,保存格式为Jpg,单击保存按钮即可。
思考:你在完成任务的时候用到了哪些图象合成的方法和技巧?学生思考、答复下列问题答疑:略任务二:利用老师下发的素材,将“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这句名言警句制作成挂图。
完成任务后,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发送到教师机。
(展示老师创作的作品)操作步骤:第一步:翻开背景图像,并调整其大小第二步:翻开装饰图。
第五课图像的合成
教学目标
结合前面所学选区、羽化、图层样式等知识,合成已有图像素材。
教学任务
1、合成旅游纪念照;
2、合成风景照片。
教学方法
实例演示、讲授法、任务驱动法。
教学重点、难点
图像的合成。
教学过程
教学引入
演示实例:合成“机器猫衡山游”旅游纪念照
使用素材图“机器猫.jpg”和“衡山.jpg”,合成一张“机器猫衡山游”的旅游纪念照。
操作步骤:
1)打开素材“机器猫.jpg”,利用磁性套索工具,将“机器猫.jpg”中的机器猫选取,执行“编辑”-〉“拷贝”;
原图选取后
2)打开“衡山.jpg”,新建一个图层“图层1”,执行“编辑”-〉“粘贴”;
原图粘贴后
3)选择“图层1”,执行“编辑”-〉“变换”-〉“缩放”,将机器猫头像缩放到合适大
小;
缩放后
4)执行“图层”-〉“拼合图层”,存储文件即可。
拼合图层效果图
练习一:合成个人旅游纪念照
请选择四大名山中自己最向往去的地方,将自己的个人照片(可裁取订餐信息中的个人照片)和对应的素材图合成自己的旅游纪念照并存储,文件名为“你的姓名+旅游纪念.psd”。
练习二:合成风景照片
对照书本P27-28例2,尝试将“黄鹤楼”和“sky”合成一张新的风景图。
操作步骤:
1)打开素材图,“sky”做背景层。
2)打开素材图“黄鹤楼”,将其复制/粘贴到图“sky”中,形成新图层。
粘贴后图层
3)单击菜单“编缉”-〉“自由变换”,调整图像大小和位置。
4)选择“楼”图层,用魔棒工具,将天空作为选区,删除选区。
选取天空部分效果图
5)保存图像。
五、课堂小结
利用图层,可以将多张图像合成在一起。
方法一:使用“复制/粘贴”,直接将几张图像合成在一起。
方法二:打开几个待合成的图像,然后使用移动工具,将一个图像拖到另一个图像中,形成新的图层。
图像合成时,需要调整好图像的色调、环境等,使合成后的图像看上去感到自然、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