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析——肺结核
- 格式:doc
- 大小:241.35 KB
- 文档页数:6
病例分析——一例结核性右肺感染的治疗分析肖艳苹患者,男,55岁。
因“咳嗽、痰中带血3个月”入院。
病史:患者入院前3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少许白痰,有痰血,无明显时间规律性,晨起时为著,症状时轻时重,无寒战、发热,自汗,无盗汗,无明显喘憋,纳差,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胀,无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约20天前在兰陵县医院就诊,予降糖、抗感染治疗约12天,(具体治疗及药物不详)患者仍咳嗽、痰血出院,后行胸部CT示右肺上叶空洞形成。
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收入院治疗。
兰陵县人民医院胸部CT:示双肺纹理紊乱稀疏,右肺上叶空洞形成,后壁示软组织密度影,右肺上叶纤维灶。
血常规:白细胞 3.65 *10^9/L↓,红细胞 5.07 *10^12/L,血红蛋白 148.0g/L,中性细胞比率 58.1%,淋巴细胞比率 31.0%。
患者近3个月来患者睡眠欠佳,双足反复麻木、刺痛,双眼视物不清,进行性消瘦、乏力,近3个月来体重下降约5Kg。
患者从事生石灰挖掘现场安检工作20年,工作时接触较多粉尘,多数时间未采取防护措施。
发现2型糖尿病史7年余,曾单独应用“胰岛素、阿卡波糖”等药物欠规律治疗。
有吸烟史20年,平均20支/日;有饮酒史20年,平均250ml/日(白酒)。
已戒烟酒半年。
否认药物嗜好。
体格检查:T36℃,P 76次/分,R 21次/分,BP 120/80mmHg神志清,言语清晰,双侧呼吸运动对称,肋间隙正常,语颤正常,叩诊显清音,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76次/分,律齐,无杂音,无心包摩擦音。
外伤致右侧示指中端、远端缺如。
辅助检查:兰陵县人民医院胸部CT:示双肺纹理紊乱稀疏,右肺上叶空洞形成,后壁示软组织密度影,右肺上叶纤维灶。
诊断:1.右肺空洞并感染 2.Ⅱ型糖尿病。
治疗经过及效果:患者入院前已抗感染治疗12天,(具体治疗及药物不详)。
入院后给予莫西沙星、头孢他啶抗感染治疗,治疗11天后症状未见好转,复查胸部CT示:双肺上叶感染性病变及右肺上叶空洞,结核待排,双肺肺气肿。
肺结核、肠结核-病例分析病史摘要:患者,男,38岁,工人。
咳嗽,消瘦1年多,加重1月入院。
1年前患者出现咳嗽,多痰,数月后咳嗽加剧,并伴有大咯血约数百毫升,咯血后症状日渐加重。
反复出现畏寒、低热及胸痛,至3个月前痰量明显增多,精神萎靡,体质明显减弱,并出现腹痛和间歇交替性腹泻和便秘。
10年前其父因结核性脑膜炎死亡,患病期间同其父密切接触。
体格检查:体温38.5℃,呈慢性病容,消瘦苍白,两肺布满湿性��音,腹软腹部触之柔韧。
胸片可见肺部有大小不等的透亮区及结节状阴影,痰液检出抗酸杆菌。
入院后经积极抗结核治疗无效而死亡。
尸检摘要:全身苍白,消瘦,肺与胸壁广泛粘连,胸腔、腹腔内均可见大量积液,喉头粘膜及声带粗糙。
两肺胸膜增厚,右上肺一厚壁空洞,直径3.5cm,两肺各叶均见散在大小不一灰黄色干酪样坏死灶。
镜下见结核结节及干酪样坏死区,并以细支气管为中心的化脓性炎。
回肠下段见多处带状溃疡,镜下有结核病变。
分析题:1、根据临床及尸检结果,请为该患者作出诊断并说明诊断依据。
2、用病理知识,解释相应临床症状。
3、请说明各种病变的关系。
4、结合实际,请提出对这类疾病的防治方案。
参考答案:1、结核病:继发性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肠结核、结核性腹膜炎;小叶性肺炎。
依据:病史;咳嗽、咳痰、消瘦、咯血、胸痛、腹泻便秘;胸片、痰液检查所见;尸检结果。
2、小叶性肺炎及肺结核时炎症刺激支气管、炎症渗出→咳嗽、咳痰;全身消耗腹泻便秘→消瘦;溃疡型肠结核、结核性腹膜炎→腹泻便秘腹痛腹软;结核累及胸膜→胸痛;结核性胸膜炎→胸水;肠结核→腹水。
肺内干酪样坏死物液化、小叶性肺炎细支气管为中心的化脓性炎→两肺湿性��音。
3、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胸水;肺结核→肠结核→结核性腹膜炎→腹水;结核病→机体免疫力低下→小叶性肺炎。
4、隔离;抗结核治疗;对症营养。
肺结核病例分析范文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主要侵犯肺部组织,但也可能侵犯其他部位。
本文将对肺结核的病例进行分析。
病例概述:患者X,男性,35岁,来医院就诊,主要症状为长期咳嗽、咳痰,并出现胸痛、乏力等不适。
症状出现已有3个月,之前曾自行使用非处方药物进行治疗,但病情没有明显好转。
患者没有其他明显疾病史。
病例分析:1.症状分析:患者主要症状为长期咳嗽、咳痰,并出现胸痛、乏力。
长期咳嗽和咳痰是肺结核常见表现,其胸痛可能是由于肺部组织受损引起,乏力可能与感染状态有关。
这些症状与肺结核的典型表现相符。
2.既往疾病史:患者没有其他明显疾病史,这提示该患者的咳嗽、咳痰等症状与其他疾病无关,更可能是肺结核引起的。
3.检查结果分析:对该患者进行胸部X射线检查,发现右上肺段出现颗粒状阴影,病灶周围伴有轻度纤维化。
这与肺结核的X射线特征相符,即肺内出现颗粒状阴影,并可伴有纤维化。
此外,对患者进行痰涂片染色和结核菌素试验,结果均呈阳性,进一步支持了肺结核的诊断。
4.治疗方案:在确诊为肺结核后,对于该患者可以采取口服抗结核药物进行治疗。
一般来说,初始的4个抗结核药物包括异烟肼、利福昔明、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
治疗时间通常为6个月以上。
5.随访观察:对该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注意患者的症状变化、药物副作用等。
随访期间可以进行肺部CT扫描、痰培养等检查,以及评估肺结核的疗效和复发风险。
结论:根据病例分析,该患者的症状、检查结果以及治疗反应表明其患有肺结核。
对于肺结核的治疗,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非常重要,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传播风险。
此外,医务人员还需要加强肺结核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肺结核的认识,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最后,对于有类似症状的人群,应及时就医并进行相关检查,以尽早进行诊断和治疗。
结核性脑膜炎、浸润性肺结核-病例分析病史摘要:患者,女,36岁。
因头痛、呕吐、发热急诊入院。
患者于20多天前因受冷感冒头疼,伴有寒战、高热(体温不详),以后头痛加重,呈刺跳痛,尤其前额部明显。
10天前开始出现喷射性呕吐,呕吐物为食物残渣,无血。
当地医院诊断为“流感”,予以相应治疗(具体用药不详),症状未见明显改善。
2天前自觉双下肢麻木,乏力,急诊入安。
既往无特殊病史。
查体:体温40℃,脉率110/min。
慢性病容,消瘦,嗜睡,神志恍惚,合作欠佳,双眼无水肿,瞳孔等大对称,对光反射存在。
心肺检查无明显异常,腹部稍凹陷,全腹有压痛。
浅反射及腹壁反射减弱,浅感觉存在,膝反射及跟腱反射未引出,颈强直。
克氏征、布氏征阳性。
化验检查:WBC 9.2X109/L,N:0.5,L:0.14。
脑脊液压力高,细胞数高,查见抗酸杆菌。
X线检查:双肺上部各有一结节状阴影,边缘见模糊的云雾状阴影。
分析题:1、根据所学知识做出诊断并说明诊断依据。
2、根据病理学知识解释相应症状、体征、化验结果。
参考答案:1、结核性脑膜炎、浸润性肺结核。
依据:头痛、呕吐、发热;颈强直、克氏征、布氏征阳性;脑脊液压力高、查见抗酸杆菌;X线所见。
2、脑脊液循环障碍→颅内压升→头痛、呕吐;结核累及脑膜→脑膜刺激征(颈强直、克氏征、布氏征阳性);浸润性肺结核→X线所见;感染、脑脊液中抗酸杆菌及中枢神经受损→发热。
小叶性肺炎--病例分析患儿,男,3岁。
因咳嗽、咳痰、气喘9天、加重3天入院。
体格检查:体温39℃,脉搏165次/min,呼吸30次/min。
患者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口周围青紫,神萎,鼻翼扇动。
两肺背侧下部可闻及湿性啰音。
心率165次/min,心音钝,心律齐。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24×109/L,分类:嗜中性粒细胞0.83,淋巴细胞0.17。
X线胸片:左右肺下叶可见灶状阴影。
临床诊断:小叶性肺炎、心力衰竭。
入院后曾用抗生素及对症治疗,但病情逐渐加重,治疗无效死亡。
病例分析——肺结核病例分析,肺结核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侵犯人体的呼吸系统,特别是肺部。
这种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每年造成数百万人患病和死亡。
本次病例分析的患者是一名65岁的男性,整体健康状况良好,但近期出现了一系列与肺结核相关的症状。
患者一开始出现久咳不止、久咳有痰、乏力等症状,但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咳嗽加重,伴有咳血和呼吸困难。
他感到疲倦,食欲不振,体重明显下降。
在进行身体检查时,医生发现患者左肺下基底段叩诊实变音,听诊可闻及湿性啰音。
根据症状和体征,医生初步怀疑患者可能患有肺结核,并建议进行进一步检查。
患者接受了胸部X线检查和痰液培养以确认诊断。
X线检查显示患者左肺下基底段出现局部纤维化和空洞,这是肺结核的典型表现。
痰液培养结果显示分支杆菌阳性,进一步证实了肺结核的诊断。
经过确认诊断后,患者接受了传统的结核病治疗方案,包括联合用药和定期随访。
联合用药包括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等抗结核药物。
患者需每日口服药物,并在药物治疗的前两个月内逐渐减少依靠其他人的生活,以避免感染他人,同时也减少疾病的传播。
治疗持续了6个月,患者的症状明显减轻,体重也开始回升。
胸部X 线显示病灶明显缩小,并且湿性啰音和叩诊实变音已经消失。
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没有出现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
尽管肺结核的治疗结果通常是良好的,但这种疾病却不容忽视。
迟诊、误诊以及未能按照规定完成药物治疗,可能导致复发和耐药性的产生,使治疗变得更加困难。
因此,对于肺结核病例的早期诊断和正确治疗至关重要。
为了预防肺结核的传播,除了对于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外,公众教育和预防措施也非常重要。
人们应该加强个人卫生习惯,避免与病人共用食具和薄荷糖等物品。
此外,进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和结核菌血清学检测是掌握个体结核病感染情况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早期诊断和预防传播。
总之,肺结核的早期诊断和正确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肺结核病例分析及临床路径分析报告摘要:本文通过对一例肺结核病患者的分析,探讨了临床路径的应用和重要性。
经过详细的病例描述和临床路径分析,我们对肺结核的诊断、治疗和护理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病患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一、患者病情描述某男性患者,40岁,无明显过敏史,主要症状为咳嗽、低热、盗汗等,伴有乏力和食欲减退等现象。
查体发现双肺可闻及湿性啰音,并在X光胸片中发现双肺出现斑片状阴影。
根据这些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初步怀疑为肺结核。
二、诊断及治疗过程2.1 诊断过程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经过详细的问诊和检查,确诊为肺结核。
进一步进行痰液培养和TB-性状实验确认,结果显示为结核杆菌阳性。
2.2 治疗过程患者接受了6个月的标准抗结核治疗,包括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等。
三、临床路径设计与应用3.1 临床路径设计以该患者为基础,我们制定了一份肺结核的临床路径。
在该临床路径中,明确了患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等各个环节,规范了相应的操作流程和时间节点,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不必要的费用。
3.2 临床路径应用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我们按照制定的临床路径进行了操作,及时进行了相关的检查和治疗,并进行了系统的护理措施。
通过严格遵循临床路径,我们有效地管理了患者的病情,使其获得了较好的康复效果。
四、疗效评估及护理措施4.1 疗效评估经过6个月的抗结核治疗,患者的症状明显减轻,咳嗽、低热等症状消失,体检结果也显示病变阴影明显减轻。
结核杆菌培养结果为阴性。
4.2 护理措施在护理过程中,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护理措施,包括提供良好的环境、合理的饮食、合理用药、密切监测病情等。
此外,我们还对患者进行了心理疏导和教育,增强了其对疾病的认识和合作意识。
五、结语通过对这一肺结核病例的分析和临床路径的应用,我们深刻认识到临床路径在提高医疗质量、优化资源配置和加强卫生管理方面的重要作用。
合理制定和应用临床路径有助于规范医疗行为、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医疗费用,并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61例结核死亡病例分析【关键词】结核病;死亡在我国结核病死亡率居各种死因顺位第9位,为其他各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死亡总和的2倍。
每年有13万人死于肺结核[1],因此了解结核病的死因结构现状,改善防治对策,制定有效合理的防治措施尤为重要。
现对2002~2006年我院住院死亡的61例结核患者进行调查分析。
1 材料与方法1.1 分析对象2002~2006年在我院住院死亡的肺结核患者共61例。
1.2 分析内容死者发病和死亡日期,结核病病史、诊断、治疗,痰菌检查及性别、年龄、职业等一般情况。
1.3 死因判定根据每例的病例资料、抢救记录和死亡记录情况,经集体讨论综合分析后判定。
1.3.1 肺结核死亡凡因肺部结核病变进展、迁延,导致的肺气肿、胸膜病变等继发性病变,直接或间接为主要死因者。
包括:①咯血:包括咯血窒息和反复咯血致全身衰竭;②肺部病变急剧进展:病变广泛急剧进展致死亡;③慢性心肺功能不全:肺部及胸膜病变导致心肺功能衰竭为主要死因;④全身衰竭:因肺部病变致全身衰竭致死。
1.3.2 肺外结核死亡除外肺及胸膜的结核病变为直接死因。
1.3.3 非结核性死亡包括非结核性疾病、意外等死亡者。
2 结果2.1 死亡原因5年间结核病死亡共61例,其中肺结核50例(82.0%),肺外结核4例(6.5%)均为结脑,非结核性死亡7例(11.5%),结核病直接死因中以慢性心肺衰竭最高,其次为咯血。
见表1。
在非结核性死亡7例中,心原性猝死2例,脑血管意外1例,肺癌2例,自杀2例,可见结核病人心理健康不容忽视。
2.2 结核性死亡患者的年龄与性别构成见表2。
54例结核性死亡患者中,男33例(66.1%);女21例(38.9%)。
最小年龄6个月(结脑);最大年龄81岁(肺结核)。
平均死亡年龄50.6岁,肺结核为52.4岁(男53.9岁,女50.1岁);肺外结核平均年龄20.0岁;肺结核死亡病例中,50岁以上26例,占52.0%。
2.3 结核病死亡与病程关系病程﹤1年11例(22.0%),1~2年7例(14.0%),3~4年5例(10.0%),5~9年9例(18.0%),10~19年10例(20.0%),20年以上8例(16.0%)。
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病例分析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严重影响着全球人类的健康。
本文将对一名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病例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该疾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
患者基本信息:患者是一名男性,60岁,农民。
他来到医院主要是因为持续咳嗽和咳痰已有两个月,伴有发热、乏力和食欲下降。
患者无其他特殊疾病史,但有吸烟史。
临床症状和体征:1. 咳嗽和咳痰:患者自两个月前开始咳嗽,咳嗽时伴有白色黏痰。
咳嗽逐渐加重,咳痰变黄绿色。
咳嗽不止有白天,晚上睡觉时同样频繁。
2. 发热:患者自咳嗽开始就有低热,体温在37.5°C左右,随咳嗽加重而升高,最高可达39°C。
3. 乏力和食欲下降:患者感觉体力明显下降,活动时容易感到疲倦。
食欲不振,体重减轻。
实验室检查:1. 胸部X射线:显示患者右上肺有多个病灶,边界不清晰。
2. 痰涂片检查:发现结核分枝杆菌阳性。
诊断和治疗:经过综合分析,患者被确诊为肺结核。
根据患者的临床病情和结核分枝杆菌的检查结果,医生决定治疗方案。
治疗计划将采用结核菌感染常用的四种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
患者将接受为期六个月的治疗。
预后和康复:肺结核的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治疗依从性等。
对于本病例患者,医生将提供详细的治疗指导和监督,并鼓励他按时完成整个疗程。
患者需要定期复查,包括进行胸部X射线检查和痰涂片检查,以评估治疗效果。
此外,医生还将为患者提供营养指导和支持,以促进康复。
结语:肺结核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需要及时发现和治疗。
本文通过对一名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病例分析,展示了该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案。
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是控制肺结核传播的关键,同时也能提高患者的预后。
加强公众对肺结核的认识,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有助于预防和减少肺结核的发生。
传染病典型病例分析病例一:乙型肝炎在我们的医院,一个35岁的男性患者因发烧、全身乏力和食欲不振而寻求帮助。
他承认自己最近几个月经常熬夜,并且有饮酒的习惯。
经过仔细的评估,我们怀疑他患上了乙型肝炎。
为了确诊,我们进行了一系列检查,包括肝功能测试和乙肝病毒的相关检测。
结果证实了我们的担忧:他的肝功能出现异常,而且乙肝病毒指标均为阳性。
在我们的指导下,他开始了抗病毒治疗和保肝治疗。
几周过去,他的状况有了明显的好转,肝功能也开始恢复。
这个案例让我们看到了患者在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后的积极变化。
病例二:流行性感冒第二位患者是一位28岁的女性,她因为发烧、咳嗽和流涕而来到我们的医院。
她告诉我们在近期有感冒患者的接触史。
我们进行了血常规和病毒检测,结果支持了我们的初步诊断:流感病毒A型感染。
我们为她提供了抗病毒治疗和对症支持。
几天后,她的症状大大缓解,并最终康复。
这个快速而有效的治疗过程展示了我们在处理流行性感冒方面的能力。
病例三:肺结核一位45岁的男性因咳嗽、咳痰和低热就诊。
他透露他有肺结核患者的接触史。
通过X光检查和痰液检测,我们确认了他确实患有肺结核。
在我们的治疗下,他的症状得到了缓解,肺部病变也逐步吸收。
这个病例证明了我们对于肺结核的诊断和治疗的专业性。
病例四:糖尿病我们有一位55岁的女性患者,她因为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下降而来到我们的医院。
她提到她的血糖曾经升高。
经过一系列检查,我们诊断她患有糖尿病。
我们帮助她制定了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药物治疗计划。
几个月后,她的血糖得到了控制,症状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2019年全国结核病临床技能竞赛总决赛病例分析试卷北京胸科医院唐神结教授解析病例一:患者,女性,18岁。
间断咯血10个月。
患者于10个月前无诱因出现咯血,不伴咳嗽、咳痰、发热,就诊于当地传染病医院,胸部CT显示:右上肺散在结节、斑片影,伴树芽征改变,病灶内可见一个后壁空洞。
诊为肺结核,予HRZE抗结核治疗5个月,复查胸片显示病变稳定,停用Z。
3个月前复查胸片病变吸收欠佳,再次加用Z。
2个月前再次出现咯血,复查胸部CT显示:右上叶病变较前融合增大,伴薄壁空洞;痰Xpert阳性,rpoB基因突变;随即调整化疗方案为E、Pto、Lfx、Pas。
近月来,患者再次出现咯血,为进一步诊治收入院。
查体无异常。
1、根据外院检查结果,该患者的诊断为(单选,2分)A、DS-TBB、RR-TBC、MDR-TBD、Hr-TBE、XDR-TB专家解析:专家给的每句话都不会是废话。
HRZE为什么要用5个月,治疗不规范,现在是复治肺结核。
Xpert阳性,rpoB基因突变,就是确诊利福平耐药的结核。
2、制定化疗方案前,该患者必需要做的检查还包括(多选,该题目有2个或2个以上正确答案,4分)A、探针-熔解曲线技术B、痰结核分枝杆菌培养+菌种鉴定+DSTC、线性探针D、痰真菌培养+DSTE、痰脱落细胞检查专家解析:还要进一步检查,搞清楚有没有别的耐药,做探针-熔解曲线技术、线性探针(前两者都是结核病诊断分子生物学技术)、痰结核分枝杆菌培养+菌种鉴定+DST(药物敏感试验);结核化疗跟真菌、肿瘤没关系,没有问你这方面的东西。
3、根据现有的资料,患者可选择的化疗方案为(多选,该题目有2个或2个以上正确答案,4分)A、方案一:6HEZlfxB、方案二:4Mfx-Pto-Ctz-Z-Hhigh dose-E -am/5Mfx-Cfz-Z-EC、方案三:6Mfx-Pto-Z -Lzd-Am/6Mfx-Pto-Z -LzdD、方案四:6Mfx(Lfx)-Bdq-Lzd-Cfz-Cs/12Mfx(Lfx)-Lzd-Cfz-CsE、方案五:6Lfx- Lzd-Cs-Pto-Z-E/12Lfx- Cs-Pto-Z-E专家解析:患者用过耐药方案1个月以上,还是耐药的复治的,所以现在要用长程方案。
肺结核误诊病例分析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在全球范围内仍然是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肺结核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预防疾病的传播和控制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肺结核的临床症状和其他常见呼吸道疾病相似,肺结核的误诊情况较为常见。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例肺结核误诊的病例,探讨其误诊原因以及如何提高早期诊断率。
病例描述:一位25岁的男性患者出现低热、乏力、盗汗和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症状。
患者之前曾就诊于多家医院,经过多次的胸部CT、血液学检查以及细菌培养,均未发现异常结果。
随着病情的加重,患者被转至综合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
最终,患者的结核菌阳性,被确诊为肺结核。
误诊原因分析:1.临床表现不典型:肺结核的早期症状通常比较轻微,例如低热、乏力等,这些症状也常见于其他呼吸道疾病,容易导致误诊。
在该病例中,患者的症状与肺结核的典型临床表现不完全吻合,使得诊断比较困难。
2.检查手段不全面:在该病例中,患者诊断时已经进行了多次的胸部CT、血液学检查以及细菌培养等常见检查,这些检查虽然可以排除其他呼吸道疾病,但对于肺结核的早期诊断并不敏感。
因此,尽管患者的检查结果均正常,但仍需要进行更具体的结核菌相关检查。
提高早期诊断率的方法:1.提高医务人员对肺结核的认识:在临床实践中,医务人员对于肺结核的认识程度不同,缺乏及时的诊断和处理。
因此,通过开展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医务人员对肺结核早期诊断的认知水平,能有效提高早期诊断率。
2.加强肺结核相关检查:在疑似肺结核患者中,应该进行更加具体的检查,如痰培养、结核菌素皮肤试验、胸部X线以及基因检测等,以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性。
特别是在胸部CT等常规检查未发现异常的情况下,应该结合患者的症状和流行病学史,进行更加具体的结核菌相关检查。
3.加强病例讨论和多学科合作:提高早期诊断率需要医务人员之间的良好沟通和协作。
通过定期的病例讨论会,医生可以共享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从而提高早期诊断的能力。
肺结核病例分析
[病例摘要]
女性,59岁,间断咳嗽、咳痰5年,加重伴咯血2个月。
患者5年前受凉后低热、咳嗽、咳白色粘痰,给予抗生素及祛痰治疗,1个月后症状不见好转,体重逐渐下降,后拍胸片诊为"浸润型肺结核",肌注链霉素1个月,口服利福平、雷米封3个月,症状逐渐减轻,遂自行停药,此后一直咳嗽,少量白痰,未再复查胸片。
2个月前劳累后咳嗽加重,少量咯血伴低热、盗汗、胸闷、乏力又来诊。
病后进食少,二便正常,睡眠稍差。
既往6年前查出血糖高,间断用过降糖药,无药物过敏史。
查体:T37.4℃, P94次/分,R22次/分,
BP130/80mmHg,一般稍弱,无皮诊,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巩膜不黄,气管居中,两上肺呼吸音稍减低,并闻及少量湿罗音,心叩不大,心率94次/分,律齐,无杂音,腹部平软,肝脾未触及,下肢不肿。
化验:血Hb 110g/L, WBC 4.5?109/L, N 53%, L47%, plt 210?109/L, ESR 35mm/h,空腹血糖9.6mmol/L,尿蛋白(-),尿糖(++)
[分析]
一、诊断及诊断依据(8分)
(一)诊断 1.肺结核(浸润型?慢性纤维空洞型?)2.糖尿病2型
(二)诊断依据
1.5年结核病史,治疗不彻底,近2个月来加重伴咯血,血
沉快
2.查体,有低热,两肺上部有异常体征
3.有糖尿病史,现在空腹血糖明显高于正常,尿糖(++)
二、鉴别诊断(5分)
1.支气管扩张
2.肺脓肿
3.肺癌
☞。
初治菌阴肺结核案例1则初治菌阴肺结核是一种常见的结核病类型,该病病原体是结核分枝杆菌,通常会引起患者呼吸系统的感染和炎症反应。
本文将介绍一位患有初治菌阴肺结核的病例,并探讨其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
病例1:患者X,男,35岁,因长期咳嗽伴有咯血,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于就诊。
1. 临床表现患者X主要症状为长期咳嗽伴有咯血,乏力,食欲不振等。
患者曾在近期出现过度疲劳,体重减轻,并出现呼吸急促等症状。
在病史询问时,患者X也表示其最近出现了发热、盗汗、夜间出汗等全身不适症状。
体格检查发现患者体温37.5℃,心率90次/分,呼吸频率20次/分,血压120/80mmHg。
肺部听诊可闻及右上肺部干湿性啰音。
影像学检查发现肺部有多处病灶,且胸部CT提示局部肺叶实变,伴有胸腔积液。
患者X的血液和痰液检查显示白细胞计数偏高,C反应蛋白升高,痰检查发现结核分枝杆菌抗原阳性。
2. 诊断根据患者X的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结合结核病的流行病学史和症状,患者X被临床医生初步诊断为初治菌阴肺结核。
CT检查结果和痰液检查结果也支持了该诊断。
3. 治疗针对患者X的初治菌阴肺结核,临床医生制定了全面的治疗方案。
患者X接受了抗结核药物治疗,包括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和联四硝唑胺。
患者X还接受了肺部引流术,以减少胸腔积液的压力和引流液中的感染病原体。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X需要定期监测肝肾功能、痰检查以及影像学复查,以评估治疗的疗效和病情的变化。
患者X在治疗过程中也得到了全面的营养支持和心理护理。
4. 随访患者X在接受治疗后,症状有了明显的缓解。
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咳嗽和呼吸困难也有所缓解。
肺部CT复查显示病灶较前有所减小,胸腔积液情况也得到了控制。
患者X的肝肾功能检查也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在医生的指导下,患者X继续坚持用药和康复锻炼,同时避免不良的生活习惯。
患者X的情绪得到了有效的调理,心理状态也有了明显的好转。
以上就是一位患有初治菌阴肺结核的患者的病例介绍。
`
第三章病例分析——结核病一、概述
1.概念
结核病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侵及多个脏器,以肺部受累形成肺结核最为常见。
痰中带菌者称为传染性肺结核,传染性肺结核病人排菌是结核传播的主要来源,主要为病人与健康人之间经飞沫传播。
人体感染结核杆菌后不一定发病,当抵抗力降低时,才会引起发病。
其病理变化为渗出型、增生型、干酪样坏死三种类型。
三种病变可以相互转化、交错存在,很少单一病变独立存在,而以某一种改变为主。
2.结核病分型
Ⅰ型:原发型肺结核,多见于儿童,典型病变包括肺部原发灶,引流淋巴管和肺门淋巴结的结核性炎症,三者联合称为原发综合征。
多数原发综合征临床症状轻微,不治自愈,很少排菌。
Ⅱ型: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儿童多来源于原发性肺结核;成人多由原发感染灶中的结核菌破溃进入血行引起。
本型肺结核发生于免疫力极度低下者。
Ⅲ型:继发型肺结核,为成人与继发性肺结核最常见类型。
好发于两肺上叶尖后段或下叶尖段,病灶趋于局限,易于有干酪坏死和空洞形成,排菌较多。
Ⅳ型:结核性胸膜炎:常见胸腔积液,为渗出液,草绿色,淋巴细胞为主,ADA明显升高。
V型:其他肺外结核
二、诊断要点
1.全身症状:发热,多数为长期低热,,可伴有倦怠、乏力、夜间盗汗、食欲减退、体重减轻、妇女月经不调、易激惹、心悸、面颊潮红等。
2.呼吸道症状: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
3.体征:
病灶以渗出型病变为主的肺实变且围较广或干酪性肺炎时,叩诊浊音,听诊闻及支气管呼吸音和细湿啰音。
继发型肺结核好发于上叶尖后段,故听诊于肩胛间区闻及细湿啰音,有极大提示诊断价值。
空洞性病变位置浅表而引流支气管通畅时有支气管呼吸音或伴湿啰音;巨大空洞可出现带金属调的空瓮音。
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的体征有患侧胸廓塌陷、气管和纵隔间向患侧移位、叩诊音浊、听诊呼吸音降低或闻及湿啰音,以及肺气肿征象。
支气管结核有局限性哮鸣音,特别是于呼气或咳嗽末。
4.实验室和辅助检查
1)病原学检查
①痰涂片抗酸染色直接镜检有助于诊断
②痰培养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③结核菌抗原和抗体检测
2)影像学检查
① X线胸片
文档Word
`
原发性肺结核典型特征有原发灶、淋巴管炎和肺门或纵隔肿大的淋巴结组成哑铃状病灶。
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在X线胸片上呈现分布均匀、大小密度相近的粟粒状阴影。
继发型肺结核的常见X线表现包括浸润性病灶,如云雾状,边缘模糊,密度相对较淡;干酪样
病灶,密度相对较高,且不均一;空洞即形成不同形状的透亮区;纤维钙化的硬结病灶,如条索、结节状、斑点状病灶,边缘清楚,密度相对较高。
病变分布以上叶尖后段文档Word
`
或下叶尖段常见。
浸润、干酪样变和空洞形成,均考虑为活动性病灶。
浸润病灶
文档Word
`
纤维钙化与空洞
②胸部CT
3)结核菌素(PPD)试验
将PPD (结素纯蛋白衍生物)5U(0.1m1)注入左前臂侧上中三分之一交界处皮,使局部形成皮丘。
48~96小时(一般为72小时)观察局部硬结大小,判断标准为:硬结直径<5mm阴性反应,5~10mm一般阳性反应,10~19mm中度阳性反应,≥20mm或不足20mm但有水疱或坏死为强阳性反应。
阳性反应表示感染,在3岁以下婴幼儿按活动性结核病论;成人强阳性反应提示活动性结核病可能,应进一步检查;阴性反应特别是较高浓度试验仍阴性则可排除结核病;菌阴肺结核诊断除典型X线征象外,必须辅以结素阳性以佐证。
4)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三、鉴别诊断
1.肺癌
中心型肺癌与肺门淋巴结结核相似,周围型肺癌需与结核球鉴别。
肺癌多见40岁以上男性嗜烟者,多有刺激性咳嗽、间断血痰;周围型肺癌病灶边缘清楚,有切迹和毛刺。
结核灶常有钙化,周围可有卫星灶。
结核菌素试验癌肿多阴性,结核病多阳性;癌胚抗原肿瘤时增高。
痰结核杆菌、细胞学检查、胸部CT检查与纤支镜检有助于鉴别。
2.肺炎
细菌性肺炎需与干酪性肺炎鉴别,支原体肺炎和过敏性肺炎需与浸润型肺结核早期鉴别。
细菌性肺炎起病急,除高热、寒战外,唇有疱疹,咳铁锈色痰,痰结核杆菌阴性,敏感抗生素治疗有效。
支原体肺炎咳嗽剧烈,红霉素或四环素族治疗有效。
过敏性肺炎肺阴影游走,血嗜酸粒细胞增多,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3.肺脓肿
需与空洞型肺结核鉴别,前者有误吸史,起病急,高热、咳大量脓臭痰,空洞多见于肺下叶,脓肿周围的炎症浸润较严重,空洞常有液平面。
痰结核杆菌阴性,抗生素治疗有效。
4.支气管扩症
需与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鉴别,前者有慢性咳嗽、咳大量脓痰、反复咯血史,X线胸片或无异常或肺纹理增粗、呈卷发样阴影,痰结核杆菌阴性,胸部CT有助诊断,必要时支气管造影可以确定。
文档Word
`
5.其他发热性疾病
如伤寒、败血症、白血病与急性粟粒性肺结核鉴别。
淋巴瘤与结节病因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需与肺门或气管旁淋巴结结核鉴别。
四、进一步检查
1.血常规
2.痰涂片、痰培养
3.结核菌素试验
4.X线胸片
5.结核抗原,抗体检查
6.血沉
7.胸部CT
8.其他:纤维支气管镜、肿瘤标记物,痰找肿瘤细胞等。
五、治疗原则
1.抗结核化学治疗
最为重要。
坚持早期、联用、适量、规律、全程使用敏感药物的原则。
临床上有结核中毒症状、痰菌阳性、X线胸片上凡渗出型和渗出增生型病灶、干酪型肺炎、干酪灶和空洞(净化空洞除外)都是活动性的征象,具有化疗的指证。
2.对症治疗
对有严重结核毒性症状高热时可酌情,适当应用糖皮质激素。
对于咯血应针对不同血量进行积极处理。
六、题例
病例摘要:男性,30岁,技师,因低热伴咳嗽1个月来诊。
患者于1个月前受凉后出现低热,下午明显,体温最高不超过38℃。
咳嗽,咳少量白色粘痰,无咯血和胸痛,自认为感冒,服用各种抗感冒药和止咳药,无明显好转,因工作忙未去医院检查,但逐渐乏力,工作力不从心,有时伴夜间盗汗。
病后进食和睡眠稍差,体重稍有下降(具体未测量),二便正常。
既往体健,无结核和支气管、肺疾患史,无药物过敏史。
平时不吸烟,有肺结核接触史。
查体:T 37.8℃,P 86次/分,R 20次/分,BP120/80mmHg。
一般状况无明显异常,无皮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巩膜无黄染,咽(-)、气管居中。
右上肺叩诊稍浊,语颤稍增强,可闻及支气管肺泡呼吸音和少量湿性啰音,心腹检查未见异常。
Hb130g/L,WBC 9.0×10/L,N 68%,L 32%,PLT l38×10/L,ESR 35mm/h;99实验室检查:
尿常规(-),粪便常规(-),PPD试验强阳性。
分析步骤:
1.诊断及诊断依据本例初步印象是:右上肺继发型肺结核。
其诊断依据是:
(1)青年男性,慢性病程
(2)午后低热伴咳嗽,咳少量白粘痰1个月,盗汗,饮食,睡眠差,体重略下降。
(3)既往有肺结核接触史。
(4)查体T 37.8℃,右上肺叩诊稍浊,语颤稍增强,可闻及支气管肺泡呼吸音和少文档Word
`
量湿性啰音。
(5)辅助检查白细胞不高,ESR增高,PPD试验强阳性。
2.鉴别诊断
(1)肺癌多见于老年男性,长期大量吸烟者,多为刺激性干咳。
患者慢性咳嗽,咳痰,低热,消瘦、乏力,应考虑该病可能。
但患者年纪较轻,无吸烟史,无肿瘤家族史,查胸片,痰找肿瘤细胞,肿瘤标记物检查以除外。
(2)肺炎球菌肺炎本病多起病急骤、高热、寒战、咳铁锈色痰,抗生素治疗有效,血白细胞多明显升高。
与本患者不符,考虑本病可能性较小。
可进一步完善病原学检查以除外。
(3)肺脓肿多起病急,病变多位于下叶,咳嗽有大量脓臭痰,血白细胞多升高,抗生素治疗有效。
胸片可见空洞,多伴液平。
与患者不符,考虑本病可能性较小,可查胸片以进一步除外。
3.进一步检查
(1)X线胸片
(2)痰找结核菌,痰培养
(3)结核抗原,抗体
(4)胸部CT
(5)肿瘤标记物
(6)痰找肿瘤细胞
(7)必要时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4.治疗原则
(1)抗结核化疗原则是早期、联用、适量、规律和全程用药。
(2)对症治疗。
文档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