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习作四 教案设计(含教学反思)【2020春】
- 格式:doc
- 大小:66.02 KB
- 文档页数:2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习作:他____了》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文章中的情节和主题;2.能够准确地表达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3.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作的能力;4.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节;2.表达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3.独立完成习作。
三、教学难点1.发挥想象力,自由创作;2.用恰当的语言表达思想和感情。
四、教学准备1.课本《五年级语文》下册;2.黑板、彩色粉笔;3.学生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和目标,引出习作的主题。
第二步:理解文章(15分钟)让学生阅读课文《他____了》,并进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情节和主题。
第三步:创作准备(10分钟)教师指导学生思考习作的主题和结构,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准备素材。
第四步:习作撰写(20分钟)学生独立进行习作的创作,教师适时提醒和引导。
第五步:分享与评价(10分钟)学生互相交流彼此的习作,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鼓励学生展示优秀作品。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创作习作时展现了较强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但也存在词汇和句式运用不够丰富的问题。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多积累优美的词汇和句式,同时鼓励学生多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提升语感和写作水平。
另外,我还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引导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和经历展开写作,激发他们的写作潜能。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及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对教学有所帮助。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理解课文中的深度意义,如反思人生、探索自我等话题。
2.了解散文的写作特点,体会如何通过散文表达个人的情感与思考。
3.能够准确地运用一些词语和句式,并能正确地理解并使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的主要内容为学生阅读、理解和接受散文《人,那么自私》,并通过阅读和分析该文,引导学生进行个人的反思和思考,以及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环节为了让学生尽快进入本节课堂的学习状态,老师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进行导入:1.准备一个有趣的问题或谜语,让学生在课堂开始前自己思考和讨论;2.为学生播放一段与散文主题相关的视频或音频,引起学生的注意并让学生自己讨论相关话题。
3.2 课前预热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前三个课时的重点是让学生读懂散文《人,那么自私》,因此老师需要为学生做好一些课前的启发性活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散文。
1.谈论题目:通过给学生展示该散文的题目,让学生探究散文的主题,并通过启示式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深度的话题。
2.编写自我意识日记:让学生通过日记的形式,把自己对自我理解的思考与感悟记录下来,并在日记中使用散文中的内容和表达手法,以激发学生对散文的兴趣与思考。
3.3 正式教学在正式教学中,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状态具体而定。
总体来说,这里给出一些教学方法:1.进行注释、分析和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自主研读散文,通过注释、分析、讨论等方式,去理解散文中的语言运用、主题思想等内容。
2.设计练习: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教学练习,让学生通过不同的问答、填空、改错、排列、比较等方式巩固和加深对散文的理解和思考。
3.安排模仿写作活动:利用散文的写作技巧,让学生自己尝试写几段散文,让他们理解更深层的思考和表达。
3.4 课堂反思教学反思是任何一次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学生在课堂结束时对于他们在本单元的收获以及老师的教学方法的评价和反思,将是重要而有益的。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教学反思《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教学反思(一)》在这次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的作文教学中,我发现了一些值得思考和改进的地方。
我觉得自己在引导学生理解作文主题方面做得还不够到位。
比如,这次的作文主题是“他____了”,要求通过一件具体的事情,写出人物的某种状态。
有些同学就没有真正理解“状态”这个词的含义,写出来的作文有点偏题。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主题,我应该多举一些具体的例子。
比如说,“他生气了”,可以描述他的表情是怎样的,眉毛竖起来,眼睛瞪得大大的;他的动作是怎样的,双手握拳,不停地跺脚;他说的话又是怎样的,大声地吼叫等等。
通过这样具体的描述,让同学们明白什么是“状态”。
在指导学生写作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同学在细节描写方面比较欠缺。
他们只是把事情的经过简单地叙述了一遍,没有写出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细节,这样的作文就显得很平淡,没有感染力。
以后教学的时候,我要多给同学们讲讲细节描写的重要性,并且带着他们一起分析一些优秀的作文,看看别人是怎么进行细节描写的。
比如,有一篇作文写“他感动了”,作者写道:“他的眼睛里闪烁着泪花,那泪花就像一颗颗晶莹的珍珠,顺着他的脸颊滚落下来。
他的嘴唇微微颤抖着,想说什么却又说不出来。
”这样的细节描写就非常生动,让人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人物的感动。
总的来说,这次作文教学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也让我明确了今后的教学方向。
我相信,只要我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同学们的写作水平一定会有所提高。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教学反思(二)》教完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的作文,我静下心来好好反思了一下。
这一单元的作文题目挺有意思,“他____了”,能让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去描绘一个人的某种状态。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不少问题。
不少孩子不知道怎么选事例,要么选的事例太普通,没什么新意,要么选的事例跟主题不太相关。
比如写“他陶醉了”,有个孩子写他爸爸听音乐陶醉了,可整个事例就只说了爸爸在听音乐,具体怎么陶醉的一点没写。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习作4教案设计(含教
学反思)
教学目标
- 通过该作教学,学生能够掌握叙事文的基本写作技巧。
- 培养学生的观察、描述和表达能力。
-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准备
- 教材: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 教具:粉笔、黑板、图片等
- 材料:一些鲜明的图片
教学过程
导入(5分钟)
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研究的内容。
概念讲解(10分钟)
1. 解释叙事文的定义和特点。
2. 通过举例子和图片展示,帮助学生理解叙事文的写作方式。
模仿练(15分钟)
1. 分发几篇精选的叙事文范文给学生。
2. 要求学生阅读这些范文,注意其中的写作技巧和语言表达。
3. 让学生模仿范文,尝试写一篇自己的叙事文。
创作实践(30分钟)
1. 学生开始动手写叙事文,可以自由选择写作题材。
2. 老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写作中的问题。
展示与分享(20分钟)
1. 让学生互相交流并分享自己的作品。
2. 老师进行点评,对学生的优点和改进之处提出建议和鼓励。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了习作教学,他们在学习范文和模
仿写作时展现了很好的写作能力。
他们也表现出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写作实践环节中有很多精彩的作品。
然而,在写作过程中,部分
学生还存在语言表达不够准确和连贯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训练。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学生写作技巧的讲解和训练,帮助他们提高写作水平。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勇敢展示自己的作品,培养他们自信和分享的意识。
他了1.审明题意,将题目补充完整,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写具体。
2.重点刻画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体现人物的内心活动。
一、明确主题,激发兴趣。
1.回顾本单元课文,进一步感知人物描写方法。
(出示本单元所学现代文课文的课题:“军神”“青山处处埋忠骨”“清贫”。
)在老师的带领下回顾学过的课文,思考课文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使故事变得生动感人。
学生之间进行交流。
出示课文中示例:(1)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
而我,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2)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
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明确:①这段话是对刘伯承神态和语言的描写,平静的神态、坚定的话语,表现出他的从容镇定,以及对革命事业的热爱和忠诚。
面对手术,刘伯承想的不是如何减轻疼痛,而是革命事业,他担心麻醉剂会影响脑神经,影响他以后指挥战斗。
从中可见他坚强的意志和为国效力的决心。
②这段话通过对刘伯承动作和神态的描写,表现他意志的坚强。
面对如此巨大的痛苦,刘伯承“一声不吭”,他心里想的是如何更好地为国效力,为了革命他甘愿忍受这样的剧痛,从中可见其坚强的意志。
2.出示课题,明确习作主题。
让我们学习课文中的人物描写方法,通过一件事表现人物性格。
出示课题:他了3.(出示相关要求)在生活中,我们总会和别人有交集、有联系,自然我们也会留意到别人的喜怒哀乐,那么,谁感动、生气、伤心、兴奋……的样子让你印象最深刻呢?回忆一下令你印象深刻的人和事,把题目补充完整。
二、明确要求,确定文题。
1.研读、明确习作要求。
2.读课文,讨论怎样把一个人的样子写具体?(出示片段:他的眼睛闪着奇异的光芒……一动不动地凝望着这座雕像……)(1)这段话写了什么?(他在欣赏雕像)(2)重点写了他的什么?(神态、语言、动作)(3)表现了他的什么?(入神与专注)所以,我们在描写事件中的人物时,一定要重点突出人物的特点,从多个角度来描写一个人的样子。
《他——了》教学反思
这一习作题要求学生刻画出某个人呈现某种情感时的样子。
回想一下事情的前因后果,把经过写下来,特别是要把他当时的表现写具体。
怎样使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是本次习作教学的关键所在。
从教学环节来看,从交流到习作,从选材习作到赏析评价,再到让学生有现成的写作事例,信手拈来,内容更真实、自然。
整个过程注重关注学生习作能力和修改能力同步提高,有利培养学生完成习作和修改习作的能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在课堂上,我参与学生交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调动学生的习作热情。
学生能按教师的教学流程思考并回答问题,课堂气氛融洽,师生配合得好。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方法书写出精彩片段。
整节课由浅入深,层层深入。
培养了学生修改习作的习惯,提高了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习作:他了》教案(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并掌握《习作:他了》的基本情节和主题。
2.能够运用正确的语言表达技巧书写一篇习作。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2.增强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让学生感受习作的情感表达。
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培养学生的坚韧性格。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理解《习作:他了》的主题和情感。
2.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提升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难点1.启发学生表达习作中的情感和思想。
2.引导学生选择恰当的写作思路和手法。
三、教学准备1.课文《习作:他了》相关教材和教学资料。
2.板书设计:关于习作的基本要素和写作技巧。
3.学生笔墨、教师课件。
4.备课教师的教学指导大纲。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利用图片或相关故事情节引导学生进入主题,引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步骤二:学习课文•以小组形式阅读课文《习作:他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情节和主题。
•课堂讨论,了解学生对《习作:他了》的理解和感受。
步骤三:学习写作技巧•分析《习作:他了》的写作手法和结构。
•反复强调写作中的情感表达和逻辑性。
步骤四:写作训练•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明确写作内容和主题。
•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写作练习。
步骤五:展示成果•学生展示自己的习作,供其他同学评价和讨论。
•教师针对习作内容和表达给予评价和指导。
五、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重点。
•强调写作技巧和表达情感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布置写作作业,要求学生自选题材写一篇短文,并用课堂所学技巧进行表达。
七、教学反思•教师对本堂课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情进行反思,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能够更好地理解《习作:他了》的主题和情感,提升自身写作技巧,增强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心理学中“情绪”的概念和种类。
2.能够正确理解、评价、应对一些常见的情感状态。
3.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和应对能力,增强学生的情感稳定性。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情绪的本质和种类,并且学会评价、分析、应对情感。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和应对复杂情感状态,并且让学生在文本中发现和解决情感难点。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情境引入教学主题,培养学生对情感的体验和认知。
2.合作学习法: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共同探讨情感问题。
3.课堂讲述法:通过讲解、解释等方法,让学生理解情感的本质和种类,探讨情感的评判标准和应对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1.张老师在前一节课中引出了情绪的主题,并且让学生自己动手记录并分析个人情感状况。
2.本节课导入阶段,将播放一段视频,来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情感状态进行思考,并且学习有关情绪的概念和种类。
二、讲解1.张老师将通过PowerPoint的形式对情绪进行讲解。
2.分类讲解情绪的概念及主要种类。
3.张老师让学生思考与情感相关的生活场景,帮助学生理解情感的本质和种类。
三、合作学习1.分组,分配任务。
2.学生小组完成课本中“小宋的情感笔记”的阅读和对话交流。
3.学生填写学习笔记。
四、情境教学1.张老师带领学生进入情境教学环节,播放生活中的一段情感现场剧。
2.生动生活化地让学生理解情感变化过程,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
3.借助情节教学,使学生深度认知不同情感的本质,学会有针对性对待情绪。
五、讲评1.小组交流结束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展示。
2.让不同小组分享对常见情绪问题的分析、应对方法等。
3.教师和同学们一起探讨,深化对情绪认知的理解。
反思总结本节课的具体实施过程是非常顺利的。
我利用PowerPoint 等多媒体教育手段,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情感的概念和种类。
同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学生通过学习笔记总结了学习成果。
在交流展示环节中,他们积极参与,并展示了精彩的思考。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4.《梅花魂》教案反思一、引言《梅花魂》是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散文课文,通过借助梅花这一形象进行反思,表达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历史文化的传承的情感,引导学生领略自然之美、了解中华传统文化,是一篇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优秀教材。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需要对该篇教材进行全面的教学反思,以期更好地发挥教材的教育功能和启迪作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1. 知识目标•理解梅花的象征意义,认识梅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掌握《梅花魂》中的关键词汇、短语和句型;•理解散文的基本结构和语言风格。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之美的感知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教学方法1. 启发性提问通过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文字背后的意义和深层含义。
2. 多媒体辅助教学结合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效果。
3. 互动式教学采用分组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四、教学内容安排1. 热身活动通过展示梅花图片、介绍梅花的故事等方式,引发学生对梅花的兴趣,为后续课文学习做好铺垫。
2. 教学重点•解读梅花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理解梅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特殊地位;•分析《梅花魂》中的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整篇文章。
3.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梅花的理解和对课文的感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五、教学效果评价1. 考查方式采用阅读理解题、作文等形式,考查学生对《梅花魂》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及对美的感悟和情感表达能力。
2. 评价标准针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评价学生对梅花象征意义的理解程度、对散文语言风格的把握程度以及自我表达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六、教学反思与展望1. 教学反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引导学生真正领悟梅花的内涵;•教学内容设计是否能够真正激发学生对美的感知和对作品情感的共鸣。
习作他了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5分)一、看拼音写词语。
(5分)èhào yǔn nuòpáo xiào pēi tāi jǔjué二、请用“____”划出句中的错别字,并依次改正在括号里。
(4分)1.在这个长满了红绣的鱼钓上,闪硕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茫。
()2.那宠大的身躯,屈膝点头时竞然像一个杉杉有理的绅士。
()三、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4分)()紫嫣红杯水车()含情()()五彩()纷()山峻岭含辛()苦废()忘食负()请罪四、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上“____”。
(3分)才干.(ɡuànɡàn)调.度(tiáo diào)上当.(dānɡdànɡ)丞相.(xiànɡxiàn)挑.战(tiǎo tiáo)折.本(zhéshé)五、请为下列句子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在括号里。
(4分)如果……就……虽然……但是……只要……就……无论……都……1.()困难有多大,我们()会竭尽全力去克服。
2.()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蔺相如()把和氏壁交给他。
3.现在我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提高,()还要注意节约。
4.()多读多练,()会提高作文水平。
六、判断下列句子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4分)1.“我们应该先预习再听课,先做作业再复习。
”这种说法是不对的。
()2.习作的一般步骤是审题、选材、定中心、列提纲、起稿。
()3.我的作业全都做完了,还有一道应用题没做。
()4.我的作业基本上做完了,还有一道应用题没做。
()六、把句子补充完整。
(4分)1. ____________________,吾将上下而求索。
2.九曲黄河万里沙, 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天连碧水碧连天。
他了
1.审明题意,将题目补充完整,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写具体。
2.重点刻画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体现人物的内心活动。
一、明确主题,激发兴趣。
1.回顾本单元课文,进一步感知人物描写方法。
(出示本单元所学现代文课文的课题:“军神”“青山处处埋忠骨”“清贫”。
)
在老师的带领下回顾学过的课文,思考课文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使故事变得生动感人。
学生之间进行交流。
出示课文中示例:
(1)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
而我,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
(2)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
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明确:①这段话是对刘伯承神态和语言的描写,平静的神态、坚定的话语,表现出他的从容镇定,以及对革命事业的热爱和忠诚。
面对手术,刘伯承想的不是如何减轻疼痛,而是革命事业,他担心麻醉剂会影响脑神经,影响他以后指挥战斗。
从中可见他坚强的意志和为国效力的决心。
②这段话通过对刘伯承动作和神态的描写,表现他意志的坚强。
面对如此巨大的痛苦,刘伯承“一声不吭”,他心里想的是如何更好地为国效力,为了革命他甘愿忍受这样的剧痛,从中可见其坚强的意志。
2.出示课题,明确习作主题。
让我们学习课文中的人物描写方法,通过一件事表现人物性格。
出示课题:他了
3.(出示相关要求)在生活中,我们总会和别人有交集、有联系,自然我们也会留意到别人的喜怒哀乐,那么,谁感动、生气、伤心、兴奋……的样子让你印象最深刻呢?回忆一下令你印象深刻的人和事,把题目补充完整。
二、明确要求,确定文题。
1.研读、明确习作要求。
2.读课文,讨论怎样把一个人的样子写具体?
(出示片段:他的眼睛闪着奇异的光芒……一动不动地凝望着这座雕像……)
(1)这段话写了什么?(他在欣赏雕像)
(2)重点写了他的什么?(神态、语言、动作)
(3)表现了他的什么?(入神与专注)
所以,我们在描写事件中的人物时,一定要重点突出人物的特点,从多个角度来描写一个人的样子。
三、选材立意,刻画细节。
1.补充完题目以后,我们要想一想,发生了什么事令他有了这样的表现,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先梳
理清楚,再把这件事写下来,但是,要注意的是,要把这个人当时的样子写具体,比如:他说了什么话(语言)、他做了什么(动作)、他的表情怎么样(神态)等,这些描写要能够突出人物的内心活动。
2.片段示例:
场景再现:数学课上,老师出了一个题目,很多同学都百思不得其解,在最后一刻,王辰走上讲台,三下五除二写出了解题思路,并且得出正确答案,此时他……
示例:一想到刚刚答对了那么难的题目,王辰就激动不已,眼里闪着胜利的喜悦,笑容布满了他涨得通红的脸。
他高兴地从座位上跳起来,手舞足蹈高声喊着:“耶!我做对了!”
3.佳作共享。
出示《他陶醉了》例文,学生赏析。
明确:这篇作文写一个小学生来到阅览室读书并陶醉于故事之中的事。
文章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内容完整,叙事有条理。
文章运用了神态、语言、动作描写,从正面表现他读书时入迷的样子,同时又描写了同学和老师的反应,从侧面烘托他的认真和陶醉,生动表现了人物的形象特点。
四、练习写作,指导讲评。
1.学生确定题目,开始写作,师巡视指导。
2.挑选优秀作品展示,问题作品讲评。
3.学生再次做修改。
五、小结。
生活中,每天总能遇到新鲜事,如何把写人和写事融合到一起再进行细致刻画,是一种技巧。
所以,我们一定要仔细观察,勤于练笔,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文章内容更具体,描写更到位。
他了
事情:起因、经过、结果
细节:语言、动作、神态
从一个课文例句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有现成的写作事例,信手拈来,内容更真实、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