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短文二篇》(第2课时)(教学设计)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 格式:docx
- 大小:63.61 KB
- 文档页数:3
第11课 短文二篇(第2课时)
1.朗读课文,欣赏课文的语言风格。 2.掌握课文中重要的文言词语和句式,理解文章大意。
3.学习课文的写景技法。
4.理解和把握作者的情感。
1.反复朗读《记承天寺夜游》,注意韵律节奏。
2.借助注释疏通文意,掌握文言知识。
3.学习本文情景交融的写景技法,感悟作者复杂的内心情感。
学习本文情景交融的写景技法,感悟作者复杂的内心情感。
新课导入
课件出示苏轼写“月”的诗词名句,引入本文。
新知探究
一、知人论世
1.走近作者。
【活动内容】学生根据课前查阅的资料,和同桌交流苏轼的相关信息,教师出示课件中的作者简介作为补充。
2.写作背景。
【活动内容】出示课件中的写作背景。
【设计意图】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提高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
二、诵读课文
【活动内容】1.听《记承天寺夜游》范读音频,留意文章的停顿处,可根据范读音频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在教材上做标记。
2.自由朗读,将《记承天寺夜游》读通读顺,根据做出的标记,读准节奏。教师出示课件的朗读节奏示例。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感知文言特点,培养文言语感。
三、疏通文意
【活动内容】1.学生自主梳理《记承天寺夜游》中难理解的词语,教师指导学习本课的一词多义和特殊句式。
2.朗读《记承天寺夜游》,注意体会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在用词上的不同。小组合作,疏通文意,互相质疑解难,尝试翻译课文。教师展示课件中的译文。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把握文言文大意,理解文本内容。
四、文本研读
【活动内容】根据文意,划分课文的结构层次。
【设计意图】梳理《记承天寺夜游》的结构层次。
五、合作探究
【活动内容】1.《记承天寺夜游》中,苏轼那天晚上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赏月的?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来的?
2.细读《记承天寺夜游》,体会作者的心境。结合写作背景和你对苏轼生平、思想的了解,谈谈对“闲人”的理解。
【设计意图】感受作者复杂的内心情感。
六、品味语言
【活动内容】如何理解“月色入户”?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句话有何妙处?
【设计意图】学习本文情景交融的写景技法。
七、拓展提升
【活动内容】思考:《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这两篇短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比较分析本课两篇文章的思想情感,把握“景”与“情”的关系。
课堂小结
《记承天寺夜游》一文通过对庭院月色的描写,创造了一种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表现出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难言的感情尽在其中。
布置作业
从两篇短文中任选其一,发挥想象,将其改写成一篇白话散文。
《答谢中书书》可扩充为一篇完整的书信体散文,包括问候语,发出与朋友共赏美景的邀请等。
《记承天寺夜游》可增补人物行动、心理、语言等的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