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

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

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
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

第二讲政治权力

3.政治权力:(1)广义:政治权力就是权力现象与权力行为在政治领域的反映。

(2)狭义:政治权力指的是公共权力,即行为者(个人、群体或组织)在公共事务方面控制社会资源、从事社会活动,实现预期目标、影响相关行为者的能力。

4.政治权力的特征

(1)政治权力具有公共性;

(2)政治权力垄断了暴力的合法实用;

(3)政治权力具有广泛性、深入性、弥散性和强制性的特点。

5.政治权力的来源和基础

(1)客观要素:在政治权力形成过程中,外在于政治权力主体的促成因素和条件。

主要包括:①生产资料②物质财③暴力④其他要素

(2)主观要素:指在政治权力形成过程中,政治权力主体自身的状况和条件。

主要包括:①能力素质②身份资格③理论与策略④组织

6.权力与权威的关系

(1)权力:影响他人的一种能力,表现为一种奖惩能力,来源于强制力。

(2)权威:影响他人的一种正当性,来源于理性的说服。宗教信仰、

风俗习惯、历史传统等都是权威的表现形式。

(3)联系:⑴都要求服从,都有支配的性质;

⑵权威构成了权力的基础,权力的实现要依靠对于权威的运用;

(4)区别:

⑴对权威的服从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对权力的服从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⑵权威通常是不可更改的;而权力则要基于具体的具体的情势,不断地

进行资源的重新分化组合,以达到最佳的均衡。

⑶权威的服从不要依靠强制和武力威胁,权力则要以武力为后盾。

7.政治权力的合法性

⑴外在客观的合法性,如服从的习惯或习俗,以及强制性的法律;

⑵内在主观的合法性,如被统治者发自内心的认为统治者有权指挥他们,

而自己则有义务服从统治者;

8.政治合法性的类型

(1)传统型合法性(2)法理型合法性(3)克利斯玛型(个人魅力型)

9. 政治权力有效性与合法性的区别

(1)有效性是有条件的,合法性是无条件的;

(2)有效性是物质上的,合法性是精神上、信仰上的;

(3)有效性依靠的是政治权力对资源的垄断能力,合法性则依靠悠久的历史传统第三讲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

1.政治文化:

指一个国家中的阶级、团体和个人,在长期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形

成的某种特定的政治价值观念、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模式。它主要包括政治主

体对政治体系、政治活动过程、政治产品等各种政治现象,以及自身在政治体

系和政治活动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的一种态度和价值倾向。

2.政治文化的特征

⑴、政治文化具有历史继承性;⑵、政治文化具有民族性;

⑶、政治文化具有阶级属性;⑷、政治文化具有发展性;

3.政治文化的内容

(1)政治认知性成分(2)政治情感性成分(3)政治评价性成分

4.政治文化的类型

⑴、根据历史发展的阶段划分;

①、地域型政治文化;②、臣属型政治文化;③、参与型政治文化;

⑵、根据政治文化与社会发展联系划分;

①、传统政治文化;②、现代政治文化;

5.政治社会化的含义

政治社会化是社会成员通过社会政治生活和政治实践活动,逐步获得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和改变各自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能动过程,也是特定的政治文化世代传承的发展过程。

6.政治社会化的特点

⑴、政治社会化是社会成员成长为政治人的过程;

⑵、政治社会化是社会成员的政治文化学习形成过程与政治文化的传习过程的统一

⑶、政治社会化是对政治意识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⑷、政治社会化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7.政治社会化的功能:

(1)使社会成员成长为政治人;

(2)维持或改革某一政治体系;

(3)维持、改革和创新特定的政治文化。

第四讲意识形态

1.意识形态的含义:

意识形态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形成的,反映特定阶级志和利益的,具有相当

程度流行性的,对社会、政治做出根本性规定的思想体系和价值体系。

(1)意识形态是一种理论或思想体系,一种意识形态不是某些单纯观点的罗列,而是自成系统的理论、思想;

(2)作为理论体系的意识形态同时也是一种价值体系和信仰体系,即它除了包含知识性的描述和解释外,还有着强烈的规范性;

(3)意识形态是一定的历史背景下的统治阶级的意志、观念和利益的集中反映;(4)意识形态具有一定的、甚至是普遍的流行性,能够切实地影响一部分甚至

是大部分社会成员的观念。

2.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

⑴、现实性⑵、总体性⑶、阶级性⑷、相对独立性⑸、依赖性

3.主要意识形态

(1)自由主义:古典自由主义、现代自由主义;

(2)保守主义:古典保守主义、新保守主义;

(3)社会主义:社会民主主义、共产主义;

4.意识形态的政治功能

(1)社会政治整合功能(2)合法性支持与破坏功能(3)启蒙与教育功能

5.意识形态的经济功能

(1)保护团体内部团结和稳定性;

(2)论证团体行动的稳定性;

(3)动员团体全体成员采取集体行动,以实现行动的规模经济;

(4)约束团体成员的行为,减少“搭便车”现象的出现;

(5)规范团体之间的关系;

第五讲国家

1.民族国家的构建

第六讲国家类型与国家形态

1.封建制国家的中西差异

A、从国家结构,即中央政权和地方的关系来看,西方采取的是分封割据制,而中国采取中央集权制;

B、从权力结构,即政治权力的排列组合形式来看,西方实行的是等级制,而中国实行的是官僚制;

C、从政治文化即封建统治阶级控制人民的思想手段来看,西方是直接利用宗教,

而中国则是把一种适应地主阶级需要的思想宗教化。

2.自由资本主义国家

A、在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价值方面,它体现为资本主义国家以所谓公民

政治自由、政治权利和政治平等作为政治生活的基础;

B、在政治制度方面,它体现为资产阶级以选举制、代议制和政党制作为资

产阶级政治自由和民主的基本制度设计和制度保障;

C、在政府职能方面,它体现为“最低限度国家”和“消极国家”,即政府最低

限度地干预社会经济生活;

D、在政府政策方面,它体现为资本主义国家的自由放任经济政策,政府鼓

励和维护个人在市场上的自由活动;

第七讲政府体制

1.政府体制:

指立法、行政、司法、军队等不同的政府机构,在一定的组织原则之下,通过承担相应的政府职责,形成的具有特定的法律、政治关系的整体。

2.议会共和制(德国、意大利、以色列)

定义:议会是国家政治活动的中心,政府由议会产生并且对议会负责的一种政体形式。

特点:①议会是国家最高权力中心②总统是国家元首但不掌握实权

③政府执行议会制定的法律④政府由议会中的多数党组织

⑤政府的政策必须得到议会的支持

3.总统共和制(美国、埃及)

定义:以总统为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由总统组织和领导政府,政府对总统负责的政体形式。

特征:①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由一个人担任

②政府和国会二者互不归属

③国会对总统违宪可提起弹劾

④三权分立和制衡的特点比较突出

4.总统制优点:

A.行政与立法相互制衡,较能保障人民的自由权利

B.政治责任归属较明确,选举结果可反映选民对总统施政效果的判断

C.选民对执政者的可辨识性较佳,选民的投票与未来的执政者有直接的联系D.政治稳定,总统与国会议员各有法定的固定任期

5.总统制缺点:

A.双元民主正当性,总统与国会皆由人民选举产生,若两者发生冲突,无任何解决僵局的机制

B.总统任期固定,体制僵化,缺乏弹性,导致政治过程被硬性切割

C.赢者全拿,造成零和式的竞争风格,落选者一无所有

D.民选总统易有权力幻觉,自我膨胀,易造成民粹式的威权领袖

6.内阁制的优点:

A.行政机关与立法机关通力合作,保证了政府活动的便捷、迅速和有效

B.议会和选民都可以监督政府

C.遇有紧急状况时,内阁可以实行应急政策

7.内阁制的缺点:

A.行政与立法合一,有滥权的可能性

B.政治责任归属不明确

C.选民对执政者的可辨识性较差

D.政治不稳定,内阁可能随时被国会倒阁

第九讲行政机关

1、官僚制的建立

(1)官僚制的含义:官僚制又称科层制, 它是一种理性化的管理组织结构,

是由执行决策的、经任命产生的官员,所组成的大型组织。它必须遵循一套特定的规则与程序,有明确的权威登记,权责自上而下传递。

2、官僚制的优点:

⑴、严格的效率取向;⑵、注重法律和程序;

⑶、专业知识与专业技术;⑷、官僚制的普适性

3、官僚制的弊端

⑴专业化分工和高度集权导致低效率,并进而导致公共资源的浪费。

⑵由等级控制而形成程序化的责任机制,在政治—行政二分的体制下,

往往造成责任机制的断层。

⑶官僚机构臃肿、人浮于事,财政负担日益加重。

⑷官僚权力的扩张性和监督机制的不健全导致越来越多的寻租和腐败现象等缺点

4、政务官制度:

政务官是指经过选举或委任产生的,有限任期,并主要以其政治主张、政治背景、政治能力和党派关系为主要任职依据的一类官员。政务官最突出的特点,是他们的党派性。根据多党制度的基本原则,政务官与其所在政党在政治生活中共进退。

5、事务官制度

事务官也就是常说的事务类公务员、一般职公务员,即指那些在政府中长期固定地担任具体事务工作并具有一定级别的国家公务人员。

6、联邦制特征

A、从宪政角度看,在所有联邦制国家中,联邦及其成员都拥有立法、执行和司法等三种国家权力,并且这些权力受宪法保护,任何一方都不能单方面改变

B、从制度和功能上看,在联邦制下,国家权力被完全分配和各联邦和州,因此这两个层级的政府能对某些领域的事务拥有最终决定权

C、从社会哲学的角度看,联邦是一种自主的、非集中的领土单位的自愿联盟为基础的社会制度

7、联邦制功能

A.借助权力分立与平衡,在联邦与成员国之间划分国家权力

B.通过领土单位的自治来保护少数

C.整合异治社会,特别是在保持领土单位社会文化多样性的同时实现整个国家在经济、整治和军事上的整合

D.通过功能性的分工圆满履行国家的职责

第十二讲政党理论

2.政党的概念

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根本利益,由其中一部分最积极的分子组成,有共同的政治主张(理论和纲领),采取共同的行动,为夺取和巩固政权才联合起来的有组织的政治组织。

7.亨廷顿的“政党适应性理论”:

一个政党能否长久,适应性是一个衡量的主要指标。适应性就是适应环境挑战的能力,环境挑战越多,经历的时间越久,组织的适应性就越强。适应性主要有年度、代际和职能三个方面来判定。

8. 政党适应性的决定因素:

⑴、政党的适应性取决于党内精英群体对变革的共识;

⑵、政党的适应性取决于政党对监控环境的反馈机制的有效性,一个政党要

想适应环境的变迁,就必须有监控环境如何变化的能力;

⑶、政党的适应性取决于环境本身的性质,尤其是来自国内与国际对于政治

变革的支持、反对和不同类型的诉求。

第十三讲政党制度

1、政党制度的含义:所谓政党制度,就是指由国家法律所规定或在实际政

治生活中所形成的关于政党的地位和作用、政党之间相互关系、政党执掌政权或参与政治的方式、方法以及程序的制度性规则或规定。

4、资产阶级政党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和作用

①、政党政治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基石,是资产阶级民主的标志。

政党通过选举架起了选民和政府间的桥梁

②、政党制度是民主制度协调运作的工具,

它保证了行政机关与立法机关的协调与合作。

③、政党政治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调整机制。

第十四讲利益集团

1、利益集团的概念

所谓利益集团就是指基于共同利益诉求而联合起来的,为实现这种群体利益而寻求影响政府政策的一种社会团体。

(1)集团利益是利益集团存在的基础;

(2)这种利益是某一集团的特殊利益,因而具有强烈的排他性;

(3)影响政府政策过程是利益集团实现集团利益的重要途径;

(4)利益集团的出现以政府的存在为前提

(5)利益集团承认政府,并通过和平和可接受的方式影响政府决策。

2、利益集团的特征

⑴、利益集团的社会基础是具有相对具体、集中、单一的利益和目标的人群;

⑵、利益集团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

⑶、作为一种非政府性的组织,利益集团属于社会团体的范畴。

9、集团政治与资本主义政治的现代发展

⑴、集团政治改变了资本主义政治决策的基本机制

⑵、集团政治表现为一种公民参与的扩展与深化

⑶、集团政治成为一种新的公民政治社会化的途径

⑷、集团政治客观上成为一种新的权力制约机制。

第十五讲新兴社会组织

1、新兴社会组织的概念

新兴社会组织专指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出现的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部分中介组织、基金会以及社区活动团队等。

在我国,社团的形式很多,但因为都或多或少地影响政治过程,因此可以统称为社会组织。

“政治性社团”、“利益团体”、“社团”、“民间组织”都是意义相同、可以互换的概念。

民政部将社团分为四类:学术性团体、行业性团体、专业性团体和联合型团体2.社会组织的基本属性:①、非营利性②、非政府性③、公益性;

9、新兴社会组织的政治作用

(1)影响政府决策并推动政府决策的民主化

(2)民间组织的活动改善了政府的形象,增强了公民的政治认同感;

(3)民间组织的自治实现了社会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目标;

(4)非组织性的基于共同利益之上的潜在利益群体的活动

直接改变了政府的活动

第十六讲新闻媒体

1、新闻媒体——“第四种权力”(FourthPower)

是欧美西方社会对于新闻媒体在社会中地位的表述,是指在立法、行政、司法这三种权力之外一种独立的社会力量,其社会职能是“监督”,即对上述三种社会权力进行舆论监督,以保证这三种权力的运作透明。

第十七讲政治人

1、影响人民介入政治过程的因素

1.如果你认为同可以期望从其他活动中得到的报酬相比,从政治介入中得到的报酬价值较低,你就不大可能介入政治;

2.如果你认为你所面临的各项选择之间没有什么重大差异,因此你的所作所为就无足轻重,那么你就不大会介入政治;

3.如果你认为你的所作所为无足轻重,因为你无论如何不能有效地改变结果,那你就不大会介入政治;

4.如果你认为没有你的介入结局也会相当满意,你就不大会介入政治;

5.如果你觉得你的知识太有限了,不能有所作为,你就不大会介入政治;

6.如果你遇到的障碍越大,你就越不大会介入政治;

第十八讲政治统治

1、政治统治的概念;

政治主体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力地位和既有权力制约关系,进而有效实现其利益和要求而控制社会政治冲突,维持社会政治秩序,建立和维护其与社会成员之间权威与服从关系的行为。

5.、政治统治的合法化的途径

⑴、通过庞大的权力机器给人以直接的心理威慑,统治阶级的政治统治地

位一经建立,就会从各方面显示自己的力量,如惩罚犯罪等;

⑵、通过制度化的机制与社会成员加强联系,包括选举授权、政策选择、

政治沟通、法制约束等,从而获得程序化的权威。

⑶、通过意识形态进行宣传教化,以获得信仰方面的权威,从而为自己的

合法性进行辩护

第十九讲公共治理

5、公共治理的原则

⑴、参与原则;

不再将管理对象排斥在管理之外,管理者不在扮演着高高在上的垄断则的角色,而是确立了绝大数公民都有资格来观察、参与和发表意见,政治行动在平等互动中展开。关联要素:授权、基层自治、对话协商

⑵、透明原则;

指政府在制定和执行决策的过程中,绝大多数信息都要向公众公开,公众可以通过合法的、便利的途径在法定的时间内获取所需信息。

内容或要求:信息公开、程序公开

⑶、责任原则;

积极责任: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与治理为大众谋福利(使命精神);

消极责任:对工作中的失职、失误要求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付出代价);

⑷、回应原则⑸、协作原则⑹、合法性原则

6、治理理论产生背景

A.市场失灵:市场在限制垄断、提供公共物品、约束个人的极端自私行为、克服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等方面,存在着内在的局限,单纯的市场手段不可能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佳配置

B.政府失败:仅仅依靠政府的计划和命令等手段,也无法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最终不能促进和保障公民得到政治经济利益

第二十讲政治参与

1、政治参与的概念

政治参与是指公民通过各种方式直接或间接监督政府权力,影响政府决策,表达政治意向的政治行为过程

2、政治参与的内涵

⑴、政治参与是代议制民主政治的产物,是保障公民权利的重要手段;

⑵、政治参与的主体是普通公民;

⑶、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依法参加政治生活的行为;

⑷、政治参与的目标和对象是公共政治领域;

⑸、政治参与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政治参与形式的多样性)

①、依据公民参与的态度,可以划分为主动性参与和被动性参与;

②、依据公民参与的渠道,可以分为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

③、依据公民参与手段、方式,可以分为合法的参与和非法的参与;

一、政治参与的制约因素

1、社会经济发展

(1)社会经济发展对政治参与的促进作用

①、经济发展必然带来公民教育程度、收入及职业地位的提高,而这些

都会增强人们的政治参与意识与能力。

②、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利益必然出现分化,人们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

就会加入各种组织,并参与到政治活动中来,其结果必然导致政治参与

的扩大化。

③、经济发展导致政府职能扩大,而政府职能的扩大,必然相应的扩大

公民参与政府活动的深度和广度。

(2)社会经济发展对政治参与的抑制作用

①、在效率与公平的优先问题上,效率优先考虑可能限制参与的发展;

②、经济发展一方面导致社会利益的分化,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决策组织功

能的专门化和复杂化,并使各类计划和政策更加复杂、技术性更强,

而政治过程的复杂化会降低人们政治参与的积极性;

③、经济发展增加了个人的社会流动机会,在短时期内,个人社会流动可

能减少政治参与;

第二十二讲政治发展

1、政治发展的含义

广义上讲,政治发展指政治体系向更高级形态的变迁过程。

从狭义角度讲,政治发展是指政治体系内部结构、体制、功能和运作的科技化、合理化。

2、衡量政治发展的标准

⑴、政治结构:政治发展以政治结构的分化和专门化为形式,体现效率、

科学和合理的标准。

⑵、政府能力:政治发展以政府能力的提高和权力的有效运用为特征,体现

权威、法治、有限政府的原则;

⑶、政治文化:政治发展以政治文化的世俗化、合理化为特征,体现民主

参与、权利意识、平等自由等精神;

二、政治发展的类型

1、早期现代化国家模式

⑴、一般历史进程;

①、这些国家基本上是在社会内部进行政治发展,是自主性的发展;

②、一般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资本主义运动而进行政治发展,政治发

展沿着从经济社会领域到政治领域的路径;

③、在政治发展过程中,广泛的社会阶层逐渐提出要求,通过政治参与

逐渐改变政治形态;

④、一般均经过了政治发展的三个阶段:民族国家建设时期、民主化发展

时期以及福利化建设时期.

▲:①、民族国家建设:即通过君主集权和绝对主义,从封建主义、诸侯割据到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过程;

②、民主化:即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渐进式改革确立了公民权利和政

治权利,扩大政治参与,建立民主的政治体制,如代议制、普选制、

政党制、现代官僚制度和司法独立制度;

③、福利化:即随着资本主义发展的深入,国家的职能和政府的干预

活动扩大,国家承担了大量的社会职能,建立了现代意义上的福利

国家。

⑵、具体发展道路的差异;

①、渐进—妥协的发展道路:政治发展一般比较稳定,不存在激进的革命

方式,主要是在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进行妥协斗争,形成政治变

革的共识,以和平的方式进行政治发展,政治传统得到尊重。

②、激进—革命的发展道路的特点:

政治发展主要依靠革命和暴力进行,通常是在革命力量与反革命力量之间激烈的较量后政治才有所进步。政治发展以制度和政权发生本质变化为标志。

③、保守—改良的发展道路: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发展中国家模式

⑴、“后发型”国家政治发展的总体特征:

①、政治发展起步晚;

②、政治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外部的挑战与外来文化的传入;

③、政治发展的主导力量是国家和政府;

④、政治发展和经济发展往往不能同时推进,政治发展的超前与滞后都曾存在⑵、“后发型”国家政治发展的劣势

①、面临时间和问题的巨大压力;

②、面临被动型政治发展;

③、发展中国家面临对其政治发展不利的国际环境;

④、在历史、文化传统等方面存在严重不足,不利于政治发展。

⑶、“后发型”国家政治发展的优势;

①、国家在现代化中居于主导地位,国家的主导作用有利于民众的广泛

动员、社会资源的集中和调节,可以较快地推动经济增长和政治发展

②、政治发展的借鉴性,在政治发展中可以吸取早发国家的经验教训,

学习成功的做法,减少政治发展中的盲目性。

第二十三讲现代化进程中的革命与改革

1.政治革命的含义

政治革命是以阶级为主体、以夺取政权为首要标志、以政治制度的新旧更替为基本内容的激烈的政治大变革,是政治发展过程中的质的飞跃。在这一过程中,旧的政治关系和政治秩序被打破,代之以新的政治体制、政治关系和政治秩序,从而推动政治文明的进步。

2.政治革命的特征

⑴、以革命阶级为主体;

⑵、以夺取国家政权为目标;

⑶、以变革政治体系为内容;

⑷、以广泛的群众支撑为基础;

⑸、以暴力方式为主要表现形式;

3、政治革命的条件

(1)客观条件: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特定的革命形势

▲:特定的革命形势:

①、统治阶级力量因遭到严重削弱而指挥失灵,它既不能维护旧有的秩

序,也无法以原有的方式处理危机,更没有能力实行政治革新;

②、被统治阶级和人民大众因物质生活极度贫困而承受苦难,人民群众

不愿再以旧有的方式生活下去,为政治革命提供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强

大的社会生力军;

(2)主观条件:革命阶级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

4.革命的类型:奴隶革命、地主阶级的革命、资产阶级的革命、社会主义革命

5.革命的形式:暴力革命是政治革命的基本形式,同时不排除革命有和平转变的

可能性

6、政治革命的地位和作用

⑴、政治革命能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和政治进步;

⑵、政治革命能极大地解放生产力;

⑶、政治革命能更新政治体系;

⑷、政治革命能改革政治环境;

7.政治改革的含义

政治改革是指统治阶级中的领导集团,根据社会矛盾状况,适应社会发展要求,

依靠现有社会制度本身的力量所进行的改进政治体制、调节政治关系、完善政

治功能,以巩固和加强其政治统治地位的政治过程。

8.政治改革的特征

⑴、政治改革以维护现有的政治统治为目的,以不破坏既有政治统治的根本

基础和基本原则为限度;

⑵、政治改革以政治领导阶层为变革的主体,通过政治领导层自上而下的发

动来实现政治改革进程;

⑶、政治改革是有计划、有步骤的渐进过程,整个变革的过程处于政治领导

层的严格控制之下,通过量变的过程达到质变的实质

⑷、政治改革以和平的方式实现,基本上排斥了革命和暴力在政治发展中的地位

9.政治改革的原因

导致政治改革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也就是说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使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为了排除生产力发展的障碍,客观上产生了政治改革的要求;

10.政治改革的条件

⑴、要求改革的观念与呼声,必须占据社会舆论的主导力量;

⑵、政治改革是一种自上而下地进行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政治变革活动,因此,

能否出现一个具有改革意识和改革能力的政治领导层,对于政治改革的发

起、组织乃至成败,都至为关键;

⑶、政治改革是一种以和平方式进行的循序渐进的政治变革活动,因而需

要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

11.政治改革的目标设计;

①、调整政治结构;②、提高管理效能;③、协调利益关系;

12.政治改革的方式

(1)激进式改革:又称“闪电战略”和“休克疗法”,这种改革强调总体设

计和强制性变迁;这种改革模式有利于缩短新旧政治体系转轨的阵痛期,但

同时也会极大地增加社会阵痛的强度。

(2)渐进式改革:又称“费边战略”和“多项分进方法”,这种改革强调长远和眼前、总体与局部的平衡,主张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这种改革

模式可随时调整改革计划、化解不利因素,减轻改革所带来的阵痛。13、政治改革的地位、作用

(1)它是缓解社会利益矛盾的有效方式,是推动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2)它是适应社会利益发展要求、维护政治统治、提高政治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径(3)它是社会政治生活中有效防止和消除弊端的手段。

第二十四讲政治民主理论

二.民主理论模式

1.古典民主主义

⑴、16、17世纪反对教权、皇权的斗争中兴起的社会契约理论和自然法理

论;

⑵、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人民主权说”;

⑶、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思想;

2、精英民主主义

民主其实只是一种竞争领导权的制度安排;

民主不过是一种基于同意的被统治;

民主实质上是通过竞争上台的精英之间的民主。

社会总是处于少数人的统治之下,是他们在社会中起决定作用,并把权力

集中在自己的手中。

3、多元民主主义

利益集团在影响政治决策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进行院外活

动、影响大选、提供司法证据或对政府决策施加压力等。

①、从民主的形式上看:民主有种形式,如政治民主、经济民主和社会民主

等。

②、从实现民主的途径上看:民主并不意味着社会大多数人通过政治系统形

成一致的决定,而是各种社会团体、利益集团通过讨价还价达成妥协的过程。

4.马克思主义的民主理论

①、民主就是“人民主权”,是一种阶级统治;

②、民主是一种国家形式或国家形态;

③、民主意味着公民平等和参政的权利;

5、协商民主理论

协商民主是指政治共同体的自由、平等的公民和团体,通过协商或公共协商而参与立法和决策等政治过程,以对话、讨论、辩论、审议等具体形式而达成政治共识,赋予立法和决策以合法性的治理形式。

三.政治民主的相关变量

1、经济发展与民主

2、政治文化与民主

3、社会自治与民主

4、政治民主的基础性建设

⑴、在经济建设方面,需要为政治民主创造的经济条件包括生产资料所

有制的合适形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以及物质利益的合理分配等;

⑵、在社会建设方面,需要为政治民主创造的社会条件包括:社会政治

体系的完善、政治的稳定与社会稳定、社会政治生活的法制化和制度化等;

⑶、在文化建设方面,需要为政治民主创造的政治文化条件,主要是确

立起民主的政治文化的主导地位。

第二十五讲政治民主的制度化类型

3.当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借鉴意义

①、资本主义的权力制衡的原则和机制对制约权力的滥用和防止腐败的产生

所起的作用;

②、资本主义的选举制度比较成熟和完善,选举的直接性、普遍性较高,选

举操作过程的程序化、规范化,公开性、透明度都比较好,选民能够切身感受到自己的公民权利;

③、资本主义法律体系的完善和权威性,特别是法律在现实政治生活中一般

能得到切实的执行,使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尊严;

马工程版-政治学概论笔记(完整版)

政治学概论笔记 导论 第一节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政治的涵义: 1.政治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 2.政治是以一定的阶级利益和阶级关系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关系 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4.政治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有其自身运行和发展的规律 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 1.政治学以社会政治现象、政治关系及其发展作为其研究对象。 2.政治学的研究领域: (1)政治学理论与方法 (2)中国政治与政治制度 (3)比较政治与政治制度 (4)行政管理 (5)公共政策 三、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1.历史分析方法 2.阶级分析方法 3.经济–政治分析方法 4.矛盾分析方法 5.调查研究方法 6.综合交叉研究方法 第一章阶级与国家 第二节国家的本质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本质的基本观点 第一,国家是一个历史范畴,是社会内部矛盾运动发展的结果 第二,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第三,国家的作用缓和冲突,把冲突控制在秩序的范围内。 第三节国家的职能 一、内部职能和外部职能 内部职能主要是实行社会控制,以维护政治经济秩序和稳定;外部职能主要是防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家安全。 二、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 1.国家的政治职能即国家的阶级统治职能,是国家按照统治阶级意志,综合作用各种手段并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维护社会秩序的职能。 2.国家的社会职能,即统治阶级运用国家权力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职能。 第二章国家权力与国家形式 第一节国家权力 一、国家权力的涵义 国家权力是按照统治阶级意志,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管辖政治和社会公共事务,对内对外正式代表国家并以国家机构保障实施的权力。 二、国家权力的特征: 1.主权性

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

第二讲政治权力 3.政治权力:(1)广义:政治权力就是权力现象与权力行为在政治领域的反映。 (2)狭义:政治权力指的是公共权力,即行为者(个人、群体或组织)在公共事务方面控制社会资源、从事社会活动,实现预期目标、影响相关行为者的能力。 4.政治权力的特征 (1)政治权力具有公共性; (2)政治权力垄断了暴力的合法实用; (3)政治权力具有广泛性、深入性、弥散性和强制性的特点。 5.政治权力的来源和基础 (1)客观要素:在政治权力形成过程中,外在于政治权力主体的促成因素和条件。 主要包括:①生产资料②物质财③暴力④其他要素 (2)主观要素:指在政治权力形成过程中,政治权力主体自身的状况和条件。 主要包括:①能力素质②身份资格③理论与策略④组织 6.权力与权威的关系 (1)权力:影响他人的一种能力,表现为一种奖惩能力,来源于强制力。 (2)权威:影响他人的一种正当性,来源于理性的说服。宗教信仰、 风俗习惯、历史传统等都是权威的表现形式。 (3)联系:⑴都要求服从,都有支配的性质; ⑵权威构成了权力的基础,权力的实现要依靠对于权威的运用; (4)区别: ⑴对权威的服从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对权力的服从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⑵权威通常是不可更改的;而权力则要基于具体的具体的情势,不断地 进行资源的重新分化组合,以达到最佳的均衡。 ⑶权威的服从不要依靠强制和武力威胁,权力则要以武力为后盾。 7.政治权力的合法性 ⑴外在客观的合法性,如服从的习惯或习俗,以及强制性的法律; ⑵内在主观的合法性,如被统治者发自内心的认为统治者有权指挥他们, 而自己则有义务服从统治者; 8.政治合法性的类型 (1)传统型合法性(2)法理型合法性(3)克利斯玛型(个人魅力型) 9. 政治权力有效性与合法性的区别 (1)有效性是有条件的,合法性是无条件的; (2)有效性是物质上的,合法性是精神上、信仰上的; (3)有效性依靠的是政治权力对资源的垄断能力,合法性则依靠悠久的历史传统第三讲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

全国2019年10月自考00312政治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D019·00312通卡) 绝密★考试结束前 2019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政治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312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选择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在先秦时代的诸子百家中,对我国政治生活影响最为深远的思想流派是 A.儒家 B.道家 B. C.法家 D.墨家 2.提出“政治意指力求分享权力或力求影响权力的分配”观点的德国社会学家是 A.黑格尔 B.马克斯·韦伯 C.马基雅维里 D.康德 3.政治中最核心的问题是 A.伦理道德 B.执行政策 C.国家政权 D.政治活动 4.中国封建社会所特有的权力结构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 B.三权分立制 C.地产权力等级制 D.官僚等级制 5.无产阶级的第一个政治纲领是

A.《国家与革命》 B.《德意志意识形态》 C.《共产党宣言》 D.《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6.区别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分水岭和出发点是 A.统治形式 B.政府机构 C.统治方法 D.国家本质 7.毛泽东指出:政府的组织形式是 A.君主制 B.复合制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民主集中制 8.面向全社会进行全方位全天候的日常管理的国家机关是 A.行政机关 B.立法机关 C.司法机关 D.监察机关 9.西方封建社会领主获得土地的方式是 A.购买 B.赠子 C.分封 D.继承 10.国家权力具有特殊的力量,主要在于 A.有主权性 B.有道德约束 C.有影响力 D.是一种有组织的暴力 11.氏族制度中的决策组织是 A.议事会 B.军事首领 C.陪审团 D.人民大会 12.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是 A.联邦制 B.邦联制 C.统一的多民族的单一制 D.共和制 13.社会主义国家政党政治的主要内容是 A.共产党的领导 B.依法行政 C.人民民主 D.法制建设 14.在阶级社会里,产生民族压迫的主要根源是 A.民族习惯 B.剥削制度 C.民族差异 D.各民族事实上的不平等 15.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机构组织原则是 A.集权制 B.三权分立与制衡 C.议会君主制 D.分封割据制

《政治学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政治学原理复习题 (课程代码264001) 一、名词解释 1、政治权利 2、国家 3、政治权力 4、政党 5、政治文化 6、两党制 7、政治统治 8、联邦制 9、政治管理 二、简答 1、简述政治统治与政治管理的关系。 2、政治领袖的政治心理有哪些基本类型。 3、什么是政治学?试简要对比中西方政治学历史演变。 4、什么是政党?简述资本主义国家的不同政党类型。 5、简述政治统治的基础与方式。 6、简述政治权力的构成要素及其特性。 7、简述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三、辨析 1、我国唯一的执政党是中国共产党,其余民主党派的实质身份就是西方政党制度中 的在野党。 2、苏联和中国都实行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所以二者采取了完全相同的政党制度。 3、从我国实行“一国两制”以后,我国已经不再是一个单一制国家,而成为复合制 国家 4、政治统治和政治管理一样都只能是少数人对多数人的统治。 四、论述 1、试结合现实,评述我国各类政治社团的发展历程以及对当前政治生活的影响。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与政治协商制有哪些特点?并据此说明在中国为什 么不能照搬西方的政党制度?

一、名词解释 1、所谓政治权利,就是在特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由社会公共权力确定的社会成员获得自身利益的特定资格。 2、国家的起源:国家是一个历史的、社会的产物,是最高社会公共权力的体现。原始社会并未形成国家,但已在孕育之中。(血亲复仇、近亲不能结婚和氏族议事大会)形成国家的要素:领土、人口、语言、主权。国家的本质: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阶级统治的工具。 3、政治权力实际上是在特定的力量对比关系中,政治权力主体为了实现和维护自身的利益而拥有的对政治权力客体的制约能力。政治权力在本质上是特定的力量制约关系,最高形式是特定的国家权力。 4、政党:本质上是特定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是特定阶级政治力量中的领导力量,是由各阶级的政治中坚分子为了夺取或巩固国家的政治权力而组成的政治组织。 5、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当中形成的对于政治生活的感受、认识、情感和道德习俗规范的复杂综合。政治文化一般由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两个层次构成。 6、两党制:代表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的两大政党通过竞选而轮流掌握国家政治权力,组织政府,主持国家政治事务的制度。两党制起源于英国,后推行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 7、政治统治就是阶级统治,它是经济上最强大的、占优势地位的阶级,为维护和强化既定的政治关系和社会秩序,通过国家权力而对全社会所进行的一种强力支配与控制。 8、联邦制国家:由若干相对独立的政治实体或行政区域通过政治协议而组成的联合体。联邦制国家的具体特点如下: (1)国家具有最高的立法、行政、司法机关,行使国家最高政治权力。各联邦组成单位也有自己独立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且与中央机关之间没有隶属关系。 (2)国家有统一的宪法和基本法律,但是,在国家统一宪法和基本法律的范围内,各联邦成员又有自己的宪法和法律。 (3)在对外关系中,中央政府拥有外交权,各联邦组成单位也有一定的对外交往独立性。 当前世界上主要的联邦制国家包括:美国、俄罗斯、加拿大、印度、澳大利亚、巴西、

2009年1月 10月-自考-政治学概论-历年真题答案

2009年1月政治学概论试题和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中国古代社会的政体形式是( ) A.立宪君主制 B.共和制 C.专制君主制 D.分封制 2.马克思主义关于“专政”的概念的含义是指( ) A.国家的本质 B.国家的形式 C.国家机构 D.国家的消亡 3.从国家结构,即中央政权与地方的关系来看,中国封建社会采取的是( ) A.中央集权制 B.分封割据制 C.民主集中制 D.联邦制 4.中国封建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土地所有制形式是( ) A.领主占有制 B.地主占有制 C.国家占有制 D.自耕农占有制 5.17世纪第一次具有世界意义的资产阶级革命发生在( )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日本 6.工人阶级的同盟军中最可靠的是( ) A.民族资产阶级 B.买办资产阶级 C.劳动农民 D.小生产者 7.列宁把无产阶级专政又称为( ) A.无产阶级民主制 B.国家形态 C.无产阶级统治方法 D.原始民主制 8.从本质上说,国家政权的实体就是( ) A.执政党 B.社会体系 C.军队 D.国家机构 9.我国最高权力机关是( ) A.全国人大 B.中央政府 C.中央政治局 D.国家主席 10.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解决民族问题的态度和方法被称为( ) A.民族意志 B.民族政策 C.民族主义 D.民族观念 11.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属于民族文化自治 B.实质是民族分治政策 C.属于地方民族主义 D.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政治制度 12.实行两极多元格局多党制的国家是( ) A.美国 B.新西兰 C.加拿大 D.德国 13.“政治社会化”这个概念最早出现于( )

马工程版政治学概论笔记完整版

. 政治学概论笔记 导论 第一节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政治的涵义: 1.政治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 2.政治是以一定的阶级利益和阶级关系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关系 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4.政治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有其自身运行和发展的规律 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 1.政治学以社会政治现象、政治关系及其发展作为其研究对象。 2.政治学的研究领域: (1)政治学理论与方法 (2)中国政治与政治制度 (3)比较政治与政治制度 (4)行政管理 (5)公共政策 三、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1.历史分析方法 2.阶级分析方法 3.经济–政治分析方法 4.矛盾分析方法 5.调查研究方法 6.综合交叉研究方法 第一章阶级与国家 第二节国家的本质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本质的基本观点 第一,国家是一个历史范畴,是社会内部矛盾运动发展的结果 第二,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第三,国家的作用缓和冲突,把冲突控制在秩序的范围内。 第三节国家的职能 一、内部职能和外部职能 内部职能主要是实行社会控制,以维护政治经济秩序和稳定;外部职能主要是防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家安全。 二、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 1.国家的政治职能即国家的阶级统治职能,是国家按照统治阶级意志,综合作用各种手段并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维护社会秩序的职能。 2.国家的社会职能,即统治阶级运用国家权力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职能。 第二章国家权力与国家形式 第一节国家权力 一、国家权力的涵义 国家权力是按照统治阶级意志,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管辖政治和社会公共事务,对内对外正式代表国家并以国家机构保障实施的权力。

2016《政治学原理》试题答案

《政治学原理》历届试题及答案 试卷代号:2209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行政管理专业 政治学原理试题(2007年1月) 一、填空(每空1分,共6分) 1、政治制度化包括政治参与的制度化、()的制度化两个基本方面的容。 2、政党就是指人们为了通过()或其他手段赢得政府权力而组织的政治团体。 3、政治()主要指政治秩序或体系丧失其合法性的情况。 4、国家的三要素说,认为具有()、土地、主权者即为国家。 5、古典观以()为蓝本,把视为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提倡人民参与国家事务的决策和管理。 6、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明确指出,政治的本质在于(),一个“理想国”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四种美德。 二、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多选少选均不能得分。每题2分,共20分) 1、根据政治学的一般分析原理,非政府政治体系由()组成。 A.个体公民 B.社团 C.政党 D.市民社会 2、一般来讲,社会监督的途径和方式主要包括() A.舆论监督 B.公民监督 C.政党监督 D.社会团体监督 3、()精辟地论述道:“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A.密尔 C.卢梭 B.孟德斯鸠 D.托克维尔 4、()是政府的灵魂。 A.权威性 B.有机组织性 C.阶级性 D.公共性 5、英国政府一直在()的轮流执掌之下。 A.保守党 B.党 C.党 D.工党 6、的限度包括()。 A.以不产生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政为限度 B.以不干涉政党活动为限度 C.以不干涉社会自主为限度 D.以不侵人“私人领域”为限度 7、马克思主义认为()是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的典型政体形式。 A.专制君主制 B.立宪君主制 C.二元君主制 D.寡头制 8、()是得以保障和保存的基础性权利。 A.弹劾权 B.选举权 C.罢免权 D.质询权 9、概括而言,政党的功能和作用主要体现在()。 A.实现社会化和政治动员的途径 B.组织政府的手段 C.实现利益聚集和表达的途径 D.形成和培养政治精英的渠道

政治学概论各章需要注意的知识点

第一章 一、选择题 1、一般认为,西方政治学的奠基人是亚里士多德。P1 2、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代表着一种最高的“善”,这种“善”是指伦理道德。 3、我国古代的儒家思想是道德政治的典型代表。 4、《君主论》的作者是马基雅维里。 5、《政治体系》一书的作者是戴维·伊斯顿。 6、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的实质是阶级斗争。 7、政治的根源是经济。 8、政治学基本的研究对象是国家政权。 9、现代西方政治理论提出的分权、法治等原则,它的 二、名词解释 1、政治 2、阶级分析 三、主观题 1、自政治诞生以来,不同的思想家对政治概念的不同解释有哪些? 2、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的实质和含义是什么? 3、为什么说政治学研究的中心问题是国家? 4、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观点评析西方行为主义政治学。 第二章 一、选择题 1、恩格斯详细、科学的论证了国家起源问题的著作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P32 2、原始社会的基本单位是氏族。P34 3、人类最古老、最原始的家庭形式是群婚。P34 4、原始公社制度的核心是氏族。P35 5、氏族是国家产生以前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组织形式。P35 6、氏族的最高权力机关是氏族议事会。P36 7、氏族制度的解体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化。P36 8、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是三次社会大分工的结果。P37 9、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是畜牧业和农业的分工。P37 10、耕地成为私有财产是在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之后。P39 11、人类社会历史上的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是指手工业和农业的分工。P38 12、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后,社会内部的阶级矛盾日益激化,需要有一个第三种力量凌驾于社会之上,这个“第三种力量”是指国家。P40 13、契约论的基本观点是国家是共同协议的产物。P45 14、社会契约论的集大成者是卢梭。P46 15、暴力论国家起源说的要害是把国家看作外部强加于社会的一种力量。P48 16、区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与非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分水岭和出发点是国家的本质问题。P49 17、专政的实质是阶级统治。P53 18、国家权力的主要属性是主权性。P56 19、划分国度的依据是政治地理位置。P57 20、国家职能是国家本质的内在要求和具体体现。P57 21、社会主义国家是人类历史上最后一个历史类型的国家,其本质是无产阶级专政。P59

政治学概论自考重点整理笔记

政治学概论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政治的含义 ■剥削阶级关于政治的解释(单选):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对政治的科学解释)(多选,简答) ①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②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 ③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利。 ④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多选): (1)狭义:以国家为研究对象,即政治学要研究国家的活动、形式、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等; (2)广义:以公共权力为研究对象,研究以公共权力为中心的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政治行为的内容和规律。 (3)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活动的核心是国家政权问题。国家政治是所有阶级社会上层建筑的核心部分。因此,政治学应当抓住政治中最本质、最主要、最根本的问题,即国家政权问题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政治学的研究范围(多选)(6个): ①政治学基础理论(含政治思想史) ②中国政治(这是我国政治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③比较政治 ④公共政策 ⑤行政管理 ⑥国际政治 第二节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中国古代的政治学(多选)

■西方政治学的发展脉络(多选): ■(单选)行为主义方法是20世纪以来西方政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单选)西方政治学的发展经历三个阶段: ①19世纪末开始至第一次世界大战为止,西方政治学主要以国家为研究对象,宪法成为政治学理论的主要研究对象。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罗斯福新政”是其典型代表。 ③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至今,西方政治学的研究方向,为政策的制定过程。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形成和发展:《共产党宣言》是无产阶级的第一个政治纲领,主要内容:(简答) ①它提出了国家是阶级组织的观点。 ②它明确指出了有文字记载以来,人类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的核心是政权问题。 ③它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 ④它强调指出,无产阶级在政治上不是用共和制来代替君主制,不是简单地要求国家形式的改变,而是要“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⑤它系统地阐述了无产阶级的政党学说。 第三节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和意义 ■(多选)政治学的具体研究方法: (1)历史研究法; (2)制度研究法; (3)比较研究法; (4)结构-功能研究法; (5)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方法。 第二章国家与阶级

全国自考政治学概论历年试题及答案 2

全国200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政治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31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vDybuKioEy 1.第一次系统提出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马克思主义著作是< ) A.《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B.《国家与革命》 C.《论列宁主义基础》 D.《共产党宣言》 2.“国家是整个社会的正式代表,是社会在一个有形的组织中的集中表现”,这句话表明: < ) A.国家本质上代表整个社会成员利益 B.国家在形式上代表整个社会 C.国家代表所有阶级利益 D.国家代表所有社会组织 3.在中国,封建统治阶级控制人民思想的最重要手段是< ) A.直接利用宗教 B.间接利用宗教 C.政治思想宗教化 D.直接利用封建迷信 4.从权力结构,即政治权力的排列组合形式来看,中国封建社会实行< ) A.中央集权制 B.三权分立制 C.等级制 D.官僚制 5.体现资本主义政治自由和民主的最集中、最典型的制度是< ) A.集权制 B.总统制 C.代议制 D.福利制 6.实现工人阶级领导的基本保证是< ) A.工农联盟 B.多党合作制度 C.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 7.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政治协商制度 8.最直观反映一个国家统治形式和权力结构特征的是< ) A.国体 B.政体 C.政党制度 D.国家结构 9.美国的政治体制属于下列哪种形式< ) A.民主集中制 B.严格三权分立制 C.混合权力体制 D.以行政权为重点的分权制 10.国家机构的阶级性集中体现在< ) A.机构体系结构 B.国家统治集团 C.国家政治体制 D.国家经济形式

政治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政治学概论 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 1.政治的含义: (1)政治是一种对道德的追求和实践 (2)政治是一种对于权力的追求和运用 (3)政治是一种管理众人和管理社会的活动 (4)政治是一种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的过程 (5)政治是对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 2.政治学研究对象 (1)政治学是研究国家问题的科学 (2)政治学是研究公共事务管理的科学 (3)政治学是研究公共权力的获得和维持的科学 (4)政治学是研究社会价值和社会资源的权威性分配的科学 (5)政治学是研究特定的社会关系即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6)政治学是研究公共政策的形成和实施的科学 3.政治学研究方法: 古今中外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很多,在当代中国,研究政治学的基本方法可分为两大类:1,,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社会科学的根本方法,也是研究政治学的根本方法。它要求我们辩证地,客观地认识和分析政治现象,揭示政治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具体地说,要坚持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必须坚持以下的方法:(1)历史分析方法 (2)经济分析方法 (3)阶级分析方法 (4)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2,,采用和借鉴西方政治学的方法: (1)政治行为研究方法 (2)政治系统分析方法 (3)交叉融合的研究方法 4.政治学的发展历程: (1)哎呦,,,,好多好多 第二章阶级与国家 1.阶级是什么? 阶级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一些稳定的社会团体,这些集团由于它们在社会经济结构和政治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而形成了各自的共同利益,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各自的意识形态,彼此发生着特定的关系。 2.国家起源: 国家的起源问题就是国家的产生问题。 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和阶级的产生和发展紧密相连的,是社会发展到阶级社会这一特定历史阶段上的产物。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完整word版)2018年10月政治学概论试题和答案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政治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31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圜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在西方,“政治”这个概念的最初含义是指希腊的 A.城市国家 B.农村国家 C.君主国家 D.立宪国家 2.在古代,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和政治学混在一起的是 A.社会学 B.心理学 C.伦理学 D.哲学 3.中国古代的“政治”,其核心含义是 A.国家 B.统治 C.民主 D.政权 4.西方近代政治学的繁荣阶段指的是 A.17世纪至l8世纪 B.15世纪至l6世纪 C.16世纪至l7世纪 D.18世纪至l9世纪5.被马克思称为新时代第一个政治思想家的是 A.布丹 B.马基雅维里 C.莫尔 D.康帕内拉 6.《家庭、私有制程国家的起源》的作者是 A.恩格斯 B.马克思 C.黑格尔 D.列宁 7.作为原始人们之间联系的纽带是 A.地域关系 B.部落关系 C.血缘关系 D.婚姻关系 8.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是 A.无产阶级专政 B.按劳分配 C.生产资料公有制 D.阶级斗争为纲 9.原始社会,兄弟姐妹禁止结婚的家庭形式是 A.家长制家庭 B.母权制家庭 C.普那路亚家庭 D.走婚制家庭 10.古希腊的希罗多德是 A.历史学家 B.政治学家 C.哲学家 D.社会学家 11.封建社会末期新的生产力代表者是 A.资产阶级 B.无产阶级 C.手工业者 D.知识分子 12.《利维坦》的作者是 A.格劳秀斯 B.洛克 C.斯宾诺莎 D.霍布斯 13.为暴力论这种理论鼓吹的是 A.卢梭 B.拉斯韦尔 C.孟德斯鸠 D.桂林 14.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迈进的一个过渡阶段指的是 A.社会主义国家 B.封建制国家 C.奴隶制国家 D.垄断国家 15.第一次提出国家消亡命题的是 A.马克思主义者 B.反马克思主义 C.唯物主义者 D.唯心主义者 16.古罗马和斯巴达这样的奴隶制国家采取的是

2018年电大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考试题及答案

2018年电大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 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理想主义方案政治设计的核心是寻求一个清官明君式的好人统治,这是“人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 2、马基雅维利被认为是近代西方政治科学的奠基人。 3、政治研究的科学化进程遇到的三个难题是数据问题、隐性价值问题、价值中立问题。 4、伦理与政治不分是儒家思想的特色。 5、自秦汉到晚清,中国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治延续2000多年。 6、儒家政治学说的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 7、儒家和法家的主张分别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王道和霸道。 8、墨子的政治学说以兼爱、“非攻”为中心,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 9、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 10、行为主义就是坚信社会科学应该建立在可观察的人类行为基础之上、并只能就可量化的数据展开研究的观点。 11、中国儒家学说对政治的阐释,直接寄托了他们对于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追求。

12、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政权问题是全部政治的基本问题,根本问题。 13、在中国历史上,权力政治观的代表当属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 14、直到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才给“政治”一个较为准确而深刻的定义。 15、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 16、亚里士多德把国家等同于“最高的善”,认为它是人相互间的一种道德性结合。 17、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明确指出,政治的本质在于公正,一个“理想国”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四种美德。 18、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分析方法内含着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它将社会划分为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三大结构。 19、政治权力是政治的核心,一切政治活动,都是围绕着这一核心展开和进行的。 20、西方现代政治学的经济学研究方法把政治生活中的个人看作是理性经理人,他们遵循着个人利益最大化原则进行政治活动。 21、公民权利指的是根据宪法、法律的规定公民享有参与公共社会生活的权利。 22、公共权力具有权威性和至高无上性,公民权利具有神圣不可侵犯性。 23、经验事实表明,权力的滥用是社会动荡的根源。 24、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

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

政治学概论复习参考 一名词解释 1单一制:单一制是一种国家结构形式,指由若干不享有独立主权的一般行政区域单位组成统一主权国家的制度,和复合制相对。(单一制下,国家主权高度统一,最高权力中央掌控,地方权力由中央授予,只有一部现行宪法和一套统一的法律体系,国家有统一的立法,行政,司法系统。国民有统一的国籍身份。) 2联邦制:联邦制是一种国家结构形式,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政治实体结合而成的国家结构形式。(联邦制下,国家主权由联邦和各组成单位共享,联邦政府对外代表国家主权,中央权力源于各成员实体授予,中央与地方权限在联邦宪法中有较明确划分国家有统一的宪法和基本法律,但在联邦宪法和基本法范围内,联邦各成员有自己的宪法和法律) 3.多党制:是指两个以上竞争性政党并立角逐政府权力的政党制度。4一党制:是指国家政权完全由一个政党单独掌握,在法律上和事实上都不允许其他竞争性政党存在的制度。 5两党制:是指由两个主要政党占据统治地位并互相竞取政府权力的政党制度。 6竞争性政党制度:一国的政党通过竞争总统职位或议会议席的方式执掌政权的政党体制模式。它包括两党制、有限多党制、极端多党制和一党独大多党制。 7非竞争性政党制度:一国的政权通过法律规定由某个特定的政党执掌,不存在其它的政党或其它政党不得与执政当争夺政权的政党制度。它包括一党制和一党领导制。 8政府首脑指一国政府或内阁的领导,名称各有不同,如“国务院总理”,“内阁总理(大臣)”,“首相”,“部长会议主席”等等。9国家元首:是一个国家实际上或形式上的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 是国家主权的实际掌握者或象征,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实际上或形式上处于首脑地位。 10利益集团:又称为压力集团,是指具有特定利益要求和社会政治

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全

2009年自学考试《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 ?? 1、剥削阶级思想家关于政治的解释 (1)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代表人物:我国古代的孔子、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2)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将政治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代表人物:凯尔逊(3)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利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代表人物:我国古代的非子、意大利思想家马基雅维里。 (4)将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物的活动。代表人物:我国近代革命的先行者。 (5)把政治解释为围绕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是一种实现“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活动。代表人物:美国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 2、马克思主义对于政治的论断 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政治的论述,我们可以将政治的实质和含义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 第二,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 第三,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利。 第四,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3、政治 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4、中国古代政治学 儒学的主要典籍是《论语》和《孟子》,它的政治原则为:“礼治”“德治”和“王道”。 法家的代表作《非子》,主“法治”和“霸道”。 道家的代表作《老子》,主“无为而治”。 5、西方政治学 (1)西方政治学最早发端于古希腊社会,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是古希腊时代最为著名的思想家,他在其代表作《理想国》中,提出并论证了“神创等级论”、“正义国家论”的政治理想和主,他所设想了《理想国》。 亚里士多德是西方第一个试图将政治问题与伦理问题加以区别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被公认为是西方政治学的真正开山之作,他本人也由此而成为西方政治学的奠基者。 (2)中世纪是西欧社会的黑暗时代,当时的主题是人与上帝以及教会之间的关系,其主导思想是神学世界观。代表人物有奥古斯丁和托马斯·阿奎世界观。 (3)文艺复兴是西方政治学发生历史性转折的阶段。 (4)15世纪至16世纪,是西方近代政治学的形成时期,马基雅维里被马克思称为新时代第一个政治思想家,他的代表作有《君主论》,布丹的代表作《六论》,莫尔和康帕拉为代表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政治思想,代表作有《乌托邦》和《太阳城》。 (5)17世纪至18世纪,是西方近代政治学的繁荣阶段,荷兰的格老秀斯和斯宾诺莎,

全国2012年10月自学考试00312政治学概论试题答案

201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政治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312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卷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的无效。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选择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政治的最初含义是(A )1-1 A.城邦 B.帝国 C.共和国 D.君主国 2.二战后西方政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 C )1-20 A.制度研究法 B.法律主义研究法 C.行为主义研究法 D.历史主义研究法 3.由氏族直接产生的家庭婚姻形式是(B )2-34 A.血缘家庭 B.普那路亚婚 C.对偶婚 D.家长制家庭 4.“国家是整个社会的正式代表,是社会在一个有形的组织中的集中表现”这句话表明( B )2-51 A.国家本质上代表整个社会成员利益 B.国家在形式上代表整个社会 C.国家代表所有阶级利益 D.国家代表所有社会组织 5.中国封建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土地所有制形式是(B )3-75 A.领主占有制 B.地主占有制 C.国家占有制 D.自耕农占有制 6.国家历史类型更替的具体方式和途径是( B )3-70 A.政治改革 B.政治革命 C.政治改良 D.政治动员 7.欧洲封建社会中的封建主获取土地的主要方式是(B )3-75 A.强占 B.分封 C.购买 D.赠予 8.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国家政策主要是采取(A )4-103 A.专制 B.自由 C.平等 D.暴力 9.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基础是(C )5-130 A.按劳分配 B.人民民主专政

政治学原理补专期末复习指导年(附答

请同学们注意:本次考试计算机自动组卷,选择题答案的序号可能会做变更,请填正确答案。 《政治学原理》(补)期末复习提要 2013.10 本课程考试说明: 注意:本课程考试覆盖全书每个章节,请根据每章内容和网上课堂每章练习题的内容进行复习。 考试形式:机考(半开卷) 题型: 1、单项选择题(10道,共20分) 2、多项选择题(10道,共30分) 3、判断题(10道,共20分) 4、论述题(2道,共30分) (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题请根据网上课堂每章练习题或综合练习题所有内容进行复习) 判断题: 导论: 1、政治是人类生存的一个无可避免的事实,每个人都在某一时期以某种方式卷入某种政治体系。(对) 2、政治是人类过一种有组织的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要素,是人们组织安排集体生活的核心机制。(对) 3、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专门著有《政治学》,他认为政治学是人类最高的学问,因为它研究的是个人之善的问题。(错) 4、从理论上讲,一个秩序良好的社会,必须是一个合理划分“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界限的社会。(对) 第一章 判断题 1、16世纪意大利政治学者马基雅维利认为,政治学主要研究君主如何获得和运用、保持权力。(对) 2、16世纪意大利政治学家马基雅维利在西方思想史上率先把道德与政治权力分开来,认为政治本质上就是获取并保持权力,政治的手段则是玩弄权术。(对) 3、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对) 4、20世纪80年代,随着新制度主义的兴起,制度被认为是政治现象产生和变化的基本原因和内在变量,因此成为在西方政治学研究的重要角度。(对) 第二章 判断题 1、道家的政治学说以“兼爱”、“非攻”为思想核心,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错) 2、墨子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中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错) 3、公元前140年汉武帝时,董仲舒改造孔孟创立的儒家学说,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开始使得儒家的政治学说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对) 4、从学科的发展角度来看,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政治学在中国古代社会就已经形成。(错)5、亚里士多德创立了“理念论”,并由此出发,阐述了社会各等级各安其位、各守其序、各司其职的“理想国”和实现智慧、理性相统一的“哲学王”统治理论。(错) 6、使神学与政治理论分家的是托马斯·阿奎那,他被视为近代西方政治科学的奠基人。(错)

政治学概论第二章1

1、氏族 氏族,是具有血缘亲属关系、同族内部禁止结婚的人们的集团。它是原始公社制度的社会经济单位,也是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 原始社会的主要特点是:第一,以血缘亲属关系为纽带联系社会成员是氏族制度的本质。 第二,氏族是实行原始民主制的全体氏族成员的共同的管理组织。氏族制度的组织结构是议事会。 第三,在氏族组织内部,所有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都有互相帮助和保护的义务。 2、原始社会的三次社会大分工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是畜牧业和农业的分工。 第一,畜牧业和农业的分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不同部落都开始有了剩余产品。 第二,由于生产的增长,剩余产品的日益增多,私有制出现了。 第三,父权制代替母权制和家长制家庭的出现。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是手工业和农业的分离。这是人类社会野蛮时代高级阶段的产物。 第一,奴隶制的巩固和发展。 第二,个体家庭开始成为社会的经济单位,耕地成为私有财产。 第三,部落联盟出现。 社会分工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手工业与农业的分工,就产生了直接为交换的商品生产。由于交换的发展,从社会中分离出一个不从事生产而只从事交换的阶级——商人阶级。 第一,由于商品交换的发展,出现了金属货品。 第二,由于商业活动、土地的买卖与变化,人们为谋生而流动,使原来的氏族与部落的居民杂居起来。 3、国家的起源 第一,国家是一个历史现象,它不是从来就有的,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第二,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第三,国家的作用是缓和冲突,是把冲突控制在秩序的范围以内。 4、国家产生的三种形式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揭示了国家在氏族制度废墟上产生的三种主要形式: 第一种是雅典国家的产生形式。 第二种是罗马国家的产生形式。 第三种是德意志国家的产生形式。 5、国家与氏族的区别 国家根本区别于氏族组织的主要特征有如下两点: 第一,国家是按地区划分居民,氏族组织是以血缘关系划分居民。 第二,公共权利的设立。 6、剥削思想家关于国家起源的理论 (1)神权论 神权论亦称君权神授论。这种理论认为,国家源于神,是根据神的意志建立的,国家的权利来源于神,即上天或上帝。 (2)契约论 契约论的基本论点,把国家的产生说成是人们相互之间或人民同统治阶级相互订立契约的结果,即国家是共同协议的结果。其中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是集契约论说之大成。 (3)暴力论 暴力论者认为,国家起源于掠夺和征服,是人对人使用暴力的结果。 7、如何理解列宁关于国家的定义 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的机器。……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是迫使一切从属的阶级服从于一个阶级的机器。 列宁从三个方面来阐述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定义的具体含义: 第一,国家是阶级社会的组织。

政治学原理复习总结

政治学概论应掌握的要点 一、基本概念: 1、政治:“政治实际上就是社会政治共同体中的各阶级、集团、社会团体、政党、领袖和人民,为了实现和维护其所代表的根本利益,围绕公共权力发生的各种关系、形成的各种制度和进行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2、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3、人民:人民是相对于敌人而言的,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由那些具有共同利益和政治目标,能顺应历史潮流和推动社会发展的阶级、阶层和集团所构成的社会政治群体。 4、国家:是社会固有的基本矛盾发展的结果,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压迫的工具。 5、所谓国体:就是国家的阶级性质,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它表明在国家生活中,那个阶级处于统治地位,那个阶级处于被统治地位。 6、所谓政体:则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是指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采取什么样的组织形式 组成反对敌对势力维护自身利益的政权机关,特别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 7、政党实质上是特定阶级或阶层利益的集中代表,是由特定阶级的骨干分子在共同政治纲 领的指引下,为谋取和巩固政权而在政治活动中采取共同行动的政治组织。 8、所谓政党制度,就是指一个国家关于政党的各项制度规范的总和,主要是指由国家法律规定或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关于政党的社会政治地位、作用、执掌政权或参与政治的方式、方法、程序的制度性规定。 9、两党制:所谓两党制,是指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中,由代表资产阶级不同集团利益的两个势均力敌的政党通过竞选而轮流执政的一种政党制度。两党制中的“两党”仅仅是指轮流执政的政党数目,而不是指国家政治生活中实际存在的政党数目。 10、多党制:所谓多党制,是指一国中多个政党通过竞选轮流执政或联合执政的一种政党 制度。当今世界的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都实行多党制,其中以意大利、法国、德国较为典型。 11、政治社团:在政治社会中,以某种共同利益为纽带而结合在一起的人们,通过有组织 地参与、影响政府的决策,以维护或实现自身利益的社会群众团体。 12、公民素质:指公民群体在民主政治条件下所形成的公民意识、参政能力和文化素质的总和。 13、政治权力: ?政治权力是一定政治共同体或组织中的某些政治实体,利用已经占有的优势政治资源,以不可抗拒的公共理由,按照自己的意志和利益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整合、控制、支配和影响另外一些政治实体的强制力量。 14、政治权力的集权结构: 是指社会政治权力体系中的权力集中于上一层面机构,而下一层面机构很少有权;同一层面机构间的权力集中于某个机关,而这个机关的权力又集中在主要领导一人或几人手中。 15、政治权力的分权结构: 是指社会政治权力体系的各级各类权力机关的地位、职能和相互关系等都按照某些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威性规则而做了明确的规定,它们共同分享了产生于主权的治权,权力不论大小强弱都享有自主权。 16、政治权力异化:政治权力执行人改变、取消政治权力正当职能,致使政治权力偏离公

西安交通大学17年9月课程考试《政治学概论(高起专)》作业考核试题

西安交通大学17年9月课程考试《政治学概论(高起专)》作业考核试题 一、单选题(共15 道试题,共30 分。) 1. 政治发展过程一般采用两种形态,即政治革命和() A. 政治斗争 B. 政治民主 C. 政治改革 D. 政治变革 正确答案: 2. 我国政治权力关系是() A. 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分立 B. 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合并 C. 立法权对行政权和司法权统领 D. 立法权、行政权和并司法权分立 正确答案: 3. 古希腊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代表作是() A. 《理想国》 B. 《君主论》 C. 《政治学》 D. 《共和六论》 正确答案: 4. 国家统治形式最恰当的表达方式是() A. 国体 B. 政体 C. 国家职能 D. 国家本质 正确答案: 5. 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 A. 多党合作制 B. 人民代表大会制 C. 政治协商制 D. 民族区域自治制 正确答案: 6. 政治统治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首先一种形式是() A. 暴力镇压 B. 限制和排斥

C. 怀柔利用 D. 阶级斗争 正确答案: 7. 人们的利益构成因素除了需要、生产之外,还有() A. 社会关系 B. 政治关系 C. 经济关系 D. 人际关系 正确答案: 8. 人的社会化除了家庭、学校之外,另外的社会化过程是() A. 单位 B. 社会 C. 长辈 D. 朋友 正确答案: 9. 政治改革是以()方式进行的活动。 A. 激烈的 B. 缓慢的 C. 渐进的 D. 和平的 正确答案: 10. 非暴力政治斗争常见形式除了议会斗争、政治不合作和政治不服从之外,还有() A. 政治抗议 B. 政治游行 C. 政治演讲 D. 政治示威 正确答案: 11. 社会政治发展的本质内容是________。() A. 革命和变革 B. 改革和变革 C. 变革和调整 D. 改革和调整 正确答案: 12. 政治革命的首要标志是() A. 政治活动 B. 夺取政权 C. 暴力手段 D. 战争 正确答案: 13.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首要特点是() A. 革命性 B. 科学性 C. 实践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