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仪表防爆总结归纳
- 格式:docx
- 大小:1.19 MB
- 文档页数:14
仪表防爆知识大全1、我国对爆炸性危险场所是如何划分的?答我国对爆炸性危险场所的划分采用与IEC等效的方法。
国家标准GB50058-92中规定,爆炸性气体危险场所按其危险程度大小,划分为0区、1区、2区三个级别,爆炸性粉尘危险场所划分为0区、11区两个级别,详见表4-1。
表4-1中国对危险场所划分表爆炸性物质区域划分区域定义气体。
区连续出现或长期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1区在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2区在正常运行时不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或即使出现也仅是短时存在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粉尘10区连续出现或长期出现爆炸性粉尘的环境11区有时会将积留下的粉尘扬起而偶然出现爆炸性粉尘混合物的环境2、国际上对爆炸性危险场所是如何划分的?答国际上各主要工业国家对爆炸性危险场所的划分,基本上可分两种意见。
一种以IEC(国际电工委员会)为代表,包括德国、英国、意大利、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对气体划分为。
区、1区、2区,对粉尘划分为10区、11区。
其定义与IEC基本相同(可参见我国对各区域的定义,我国等效采用IEC标准)。
另一种为美国、加拿大等北美国家的划分,以NEC(美国国家电气规程)的定义为代表,对气体划分为1区、2区(没有0区),对粉尘也划分为1区、2区。
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大致如下:气体:IEC0区、1区——NEC1区IEC2区——NEC2区粉尘:IEC10区——NEC1区IEC11区——NEC2区IEC“区”的英文为Zone;NEC“区”的英文为Division。
3、我国的防爆电气设备,其防爆结构形式有几种?列出其名称和标志。
答根据国家标准GB3836—83,我国的防爆电气设备其防爆结构形式有8种,列举如下。
结构形式标志结构形式标志隔爆型d充油型o增安型e充砂型q本质安全型i无火花型n正压型p特殊型s4、什么是隔爆型仪表?它有什么特点?答隔爆又称耐压防爆,它把能点燃爆炸混合物的仪表部件封闭在一个外壳内,该外壳特别牢固,能承受内部爆炸性混合物的爆炸压力,并阻止向壳外的爆炸性混合物传爆。
第十二节仪表防爆一、爆炸的概念爆炸是物质从一种状态,经过物理或化学变化,突然变成另一种状态,并放出巨大的能量。
急剧速度释放的能量,将使周围的物体遭受到猛烈的冲击和破坏。
爆炸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1 )爆炸性物质:能与氧气(空气)反应的物质,包括气体、液体和固体。
(气体:氢气,乙炔,甲烷等;液体:酒精,汽油;固体:粉尘,纤维粉尘等。
)2 )氧气:空气。
3 )点燃源:包括明火、电气火花、机械火花、静电火花、高温、化学反应、光能等。
二、为什么要防爆易爆物质: 很多生产场所都会产生某些可燃性物质。
煤矿井下约有三分之二的场所有存在爆炸性物质;化学工业中,约有80% 以上的生产车间区域存在爆炸性物质。
氧气: 空气中的氧气是无处不在的。
点燃源: 在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电气仪表,各种磨擦的电火花, 机械磨损火花、静电火花、高温等不可避免,尤其当仪表、电气发生故障时。
客观上很多工业现场满足爆炸条件。
当爆炸性物质与氧气的混合浓度处于爆炸极限范围内时,若存在爆炸源,将会发生爆炸。
因此采取防爆就显得很必要了。
三、仪表防爆的原理防止爆炸,就是要避免爆炸发生的三个条件同时存在。
由于氧气(空气)无处不在,难以控制。
因此,控制易爆气体和引爆源为两种最常见的防爆原理。
而在仪表行业中还有另外一种防爆原理:控制爆炸范围。
仪表中常见的三种防爆原理:控制易爆气体人为地在危险场所(我们把同时具备发生爆炸所需的三个条件的工业现场称着危险场所)营造出一个没有易爆气体的空间,将仪表安装在其中,典型代表为正压型防爆方法Exp。
工作原理是:在一个密封的箱体内,充满不含易爆气体的洁净气体或惰性气体,并保持箱内气压略高于箱外气压,将仪表安装在箱内。
常用于再线分析仪表的防爆和将计算机、PLC、操作站或其它仪表置于现场的正压型防爆仪表柜。
控制爆炸范围人为地将爆炸限制在一个有限的局部范围内,使该范围内的爆炸不致于引起更大范围的爆炸。
典型代表为隔爆型防爆方法Exd。
化工仪表防爆知识
化工仪表防爆是指在可能存在可燃、爆炸性气体、蒸汽、液体、粉尘等危险物质的场所中,为了防止因设备故障、操作不当等原因引起的火花、电弧等危险因素,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技术手段,以确保化工生产过程的安全性。
化工仪表防爆的主要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设备选型:在选择化工仪表时,应根据具体的工艺要求和危险场所的特点,选择符合防爆要求的仪表。
2. 安装位置:化工仪表的安装位置应符合防爆要求,避免在危险场所中安装在易产生火花、电弧等危险因素的地方。
3. 接线方式:化工仪表的接线方式应符合防爆要求,避免因接线不当而引起火花、电弧等危险因素。
4. 维护保养:定期对化工仪表进行维护保养,及时更换老化、损坏的设备,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5. 安全管理:加强化工仪表的安全管理,制定完善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化工仪表防爆是化工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定进行设计、选型、安装、维护和管理,确保化工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精心整理仪表防爆知识问答1.什么叫仪表的防爆?仪表引起爆炸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仪表的防爆是指仪表在含有爆炸危险物质的生产现场使用时。
防止由于仪表的原因(如火花、温升)而引起的爆炸。
仪表引起爆炸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火花。
例如:继电器的接点在吸合或断开时会产生火花,在异常情况下,仪表元器件温升过高、局部发热,引起其它元器件短路或开路也会产生火花,当这些火花产生的同时,现场含有爆炸性物质,达到爆炸界限时就会引起爆炸。
因此防爆现场应采用防爆仪表,并有良好的接地或接零措施。
2.目前我国危险爆炸场所是如何划分的?1类1类 1类3分。
(1域。
(2 4答:a d g .无火花型——n h .特殊型——s5.防爆电气设备分为几大类?答:分为两大类:Ⅰ类:煤矿井下电气设备;Ⅱ类:工厂用电气设备。
6.Ⅱ类防爆电气设备划分为几级?标志是什么?答:按照新国标GB3836.1-83,Ⅱ类防爆电气设备划分为3级,标志分别为A ,B ,C 。
分级标δmax——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最大试验安全间隙(mm)。
MICR——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最小点燃电流与甲烷最小点燃电流的比值。
ⅡA、ⅡB、ⅡC也是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传爆等级。
7.Ⅱ类防爆电气设备划分为几个温度组别?标志是什么?答:按照新国标GB3836.1-83,Ⅱ类防爆电气设备根据其允许最高表面温度划分为六组,标志T 1——T6。
分组标志如下:T 1——450℃T2——300℃T3——200℃T4——135℃T 5——100℃T6——85℃T 1——T6对应于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自燃温度分组。
8.防爆标志是如何构成的?举一例。
答:防爆标志由防爆电气设备的总标志Ex加其类型、类别、级别、组别构成。
如9。
10答:隔爆型仪表的特点是将仪表中正常工作和事故状态下可能产生火花、电弧与使用环境中的爆炸气体隔开以外,又具有一定的强度,各零件间的连接有一定的结构形式与结构参数。
从环境中进入壳内的爆炸性气体与空气的混合物被火花、电弧引爆时,外壳不致被炸坏。
仪表的防爆相关知识科普仪表设备防护、防爆措施主要包括设计防爆、安装防爆和维修防爆我们来详细谈谈——防爆设计。
1、电气防爆当爆炸危险场所存在可燃气体或蒸气,且上述物质与空气混合的浓度在爆炸极限范围内,周围有足够的火花、电弧或高压点燃爆炸性混合物时,可能产生爆炸性气体。
检测侧的仪表和执行机构安装在化工生产现场,检测和控制信号多为电信号,容易引起爆炸。
对于易燃易爆场所,为保证生产设备和操作人员的安全,必须采取相应的防爆措施。
防爆的基本措施是尽量减少爆炸条件同时发生的可能性,并使用防爆配电箱等防爆设备。
1防爆设计根据危险场所的区域级别,设计相应的防爆仪表和电气设备。
(1)爆炸危险场所划分我国爆炸危险场所分类采用IEC当量法。
根据国家标准gb50058-92,爆炸性气体危险场所分为0区、1区和2区,爆炸性粉尘危险场所分为10区和11区。
(2)爆炸危险场所用电气设备用于爆炸危险场所的电气设备必须具有不引爆爆炸性混合物的性能防爆电气设备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煤矿用电气设备;另一类是工厂用电气设备。
① 增安型“e”。
在正常操作中,不会有火花、电弧或危险温度点燃爆炸性混合物。
结构中应采取措施提高其安全水平,以避免在正常和规定的过载条件下着火。
② 隔爆型“d”:这类电气设备有隔爆外壳,即将能点燃爆炸性混合物的部件封闭在一个外壳内。
外壳能承受内部爆炸性混合物的爆炸压力,防止其向外壳外的爆炸性混合物传播。
这种电器在打开外壳前,必须先切断电源,否则一旦产生火花,就会暴露在大气中,造成危险。
③ 本安型(安全火花型)“I”:在正常或故障情况下,电路或系统产生的火花和达到的温度不会引起爆炸性混合物爆炸。
这种电气设备的防爆性能是由其电路本身决定的。
其本质是安全的,适用于所有危险场所和所有爆炸性气体,并能在通电的情况下进行维护和调整。
但是,它不能单独使用。
必须与本安相关设备(安全栅)和外部接线一起构成本安电路,才能起到防爆作用。
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按安全程度和使用场所可分为I类。
防爆仪表的概念及防爆措施
1、隔爆型仪表。
是指仪表壳体能承受内部发生爆炸时的压力,内部发生爆炸不能引起外界爆炸的仪表,标志为d。
2、本安型仪表。
是指仪表的电路系统在正常工作或故障状态下产生的电火花和热效应均不能点燃规定的爆炸性混合物的仪表,标志为:ia。
3、安全栅、安全栅的种类。
安全栅:它安装在控制室内,作为控制室仪表与现场仪表的关联设备,一方面传输信号,另一方面控制流如危险场所的能量在爆炸性气体或混合物的点火能量以下,以确保系统的安全火花性能。
安全栅的种类:
a.电阻式安全栅:电阻式安全栅是利用电阻的限流作用,把流如场所的能量限制在临界值以下,从而达到防爆的目的。
b.齐纳安全栅:是基于齐纳二极管反向击穿性能而工作.
c.中继放大式安全栅:它是由电阻式安全栅发展而来,利用放大器的高输入阻抗来增大串联在输入回路里的限流电阻阻抗,以实现安全火花防
d.隔离式安全栅:它是通过隔离、限压和限流等措施,限制流入危险场所的能量,来保证安全火花性能的。
主要措施有:绝缘、限能。
四、防爆型仪表使用时注意的事项。
1.检查仪表壳体有无EX标志,防爆标志与现场危险物质的规定是否相符。
2.本安型变送器必须配安全栅,才能在危险场合使用。
3.仪表外壳必须有良好的接地。
4.在危险场合,必须先断电,才能开盖。
5.本安型变送器的进线电缆的规格由联合取证的安全栅规定。
一、爆炸性气体环境区域的划分世界各国对危险场所区域划分不同,但大致分为两大派系:中国和大多数欧洲国家采用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划分方法,而以美国和加拿大为主要代表的其他国家采用北美划分方法。
中国标准GB3836.14-2000《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14部分:危险场所分类》的规定如下:0区:爆炸性气体环境连续出现或长时间存在的场所;1区:在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环境的场所;2区:在正常运行时不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环境,如果出现也是偶尔发生并且仅是短时间存在的场所。
0区一般只存在于密闭的容器、缸罐等内部气体空间,在实际设计过程中1区也很少涉及,大多数情况属于2区。
二、防爆电气设备分类1 防爆电气设备分为两类:Ⅰ类:煤矿用电设备Ⅱ类:除煤矿外的其他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2 Ⅱ类电气设备:按其场所适用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最大试验安全间隙或最小点燃电流比,分为ⅡA、ⅡB、ⅡC三类;并按其最高表面温度分为T1~T6六组。
3三、防爆电气设备的防爆型式及防爆原理1 隔爆型电气设备“d”一种具有隔爆外壳的电气设备。
隔爆外壳能承受已进入外壳内部的可燃性混合物内部爆炸而不损坏,并且通过外壳上的任何接合面或结构孔不会引燃一种或多种气体或蒸气所形成的外部爆炸性环境的电气设备外壳。
2 增安型电气设备“e”一种对在正常运行条件下不会产生电弧、火花的电气设备采取一些附加措施以提高其安全程度,防止其内部和外部部件可能出现危险温度、电弧或火花的电气设备。
3 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i”本质安全通常指某个系统,而不是指某一个设备。
人们通常说一个变送器或传感器是本质安全时,这是一种简化说法,实际上本质安全指变送器或传感器经电缆与关联设备(安全栅等)组成的本质安全系统。
本质安全系统框图示意如下:本质安全电路本质安全电路指在规定条件(包括正常工作和规定的条件)下产生的任何火花或任何热效应均不能点燃规定的爆炸性气体环境的电路。
本质安全设备本质安全设备指在其内部的所有电路都是本质安全电路的电气设备。
防爆年终总结引言:过去的一年中,我们公司在防爆安全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我们致力于保护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本文将对过去一年的防爆工作进行总结和回顾,同时也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新的展望。
一、总结过去的一年1. 加强安全意识培训我们公司注重宣传员工防爆安全意识,通过举办多次防爆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了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响应能力。
同时,我们还制定了防爆安全制度和规范,为员工提供了明确的安全操作指南。
2. 完善设备保护措施为了防范爆炸事故的发生,我们对生产设备进行了全面检测和改善。
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进行及时维修和更换,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我们还建立了设备保护档案,定期进行巡检和保养,并开展设备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设备操作技能。
3. 强化现场管理我们严格执行现场管理制度,规范化操作流程,加强对现场作业的监控和管理。
针对高危作业环节,实施特殊风险管控措施,确保员工在高风险作业中的安全。
我们还加大了对操作人员的驾驶和操作技能培训力度,提高了作业的安全性和效率。
4. 加强应急预案和演练为了能够迅速应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我们制定并完善了防爆应急预案。
每年组织多次应急演练,确保员工能够熟悉应急措施和应对流程,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同时,我们也对演练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估,不断完善应急预案。
二、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1. 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安全文化是企业防爆工作的基础,我们将继续加强安全文化的建设,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
通过开展安全文化培训和教育活动,进一步营造“安全第一”的工作氛围。
2. 提高安全设备和技术水平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新的防爆设备和技术不断涌现。
我们将密切关注和引进先进的防爆设备,提高安全防护的水平。
同时,我们也将加强科技创新,研发更加安全高效的生产工艺和技术,为防爆安全提供更好的支持。
3. 加强合作与交流防爆安全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我们将加强与国内外相关机构和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学习借鉴其防爆安全的经验和做法。
仪表的安全防护、防爆知识1、防爆概念爆炸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爆炸性物质、空气或氧气、点燃源。
爆炸性物质:很多生产场所都会产生某些可燃性物质。
化工生产过程中,约有80%以上的生产车间区域存在爆炸性物质。
氧气:空气中的氧气是无处不在的。
点燃源:在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电气仪表,各种磨擦的电火花、机械磨损火花、静电火花、高温等不可避免,尤其当仪表、电气发生故障时。
防止爆炸的产生必从三个必要条件来考虑,限制了其中的一个必要条件,就限制了爆炸的产生。
在化工生产过程中,通常从下述三个方面着手对易燃易爆场合进行处理:(1)预防或最大限度地降低易燃物质泄漏的可能性;(2)不用或尽量少用易产生电火花的电器元件;(3)采取充氮气等方法维持惰性状态。
实际化工生产过程中,很多化工生产现场满足爆炸条件。
当爆炸性物质与氧气的混合浓度处于爆炸极限范围内时,若存在爆炸源,将会发生爆炸。
因此必须采取防爆措施。
2、爆炸危险场所的划分3、防爆电气设备分类、分级与温度组别在规定条件下不会引起周围爆炸性环境点燃的防爆电气设备分为两类:隔爆型仪表是指把能点燃爆炸性混合物的仪表部件封闭在一个外壳内,该外壳能承受内部爆炸性混合物的爆炸压力并阻止向壳外的爆炸性混合物传爆的仪表设备。
隔爆型仪表的壳体内部是可能发生爆炸的,但不会传到外面来,因此这种仪表的各种部件的接合面,如仪表盖的螺纹圈数,螺纹精度、导线口等都有严格的要求。
仪表电缆进入仪表必须采用防爆接头和电缆密封接头。
隔爆型仪表检修注意事项:在打开隔爆型仪表表盖前必须先把电源关掉,否则万一产生火花,便会暴露在大气之中而出现危险。
(2)本质安全型仪表本质安全型仪表又叫安全火花型仪表,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正常工作或规定的故障状态下产生的电火花和热效应均不能点燃规定的爆炸性气体或蒸汽的电路。
本安型设备和关联设备的本质安全型式又分为ia和ib两种级别:ia:正常工作 + 一个故障 + 任意组合的两个故障均不能引起点燃的电气设备。
仪器仪表安全防爆知识大全,快收藏!要彻底讲清楚仪表防爆知识,我们需要从更加基础的定义来解释。
(1)如何定义爆炸?
爆炸:爆炸是指物质从一种状态,经过物理或化学的变化,突然进入另一种状态,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能量迅速释放,周围物体受到释放的能量的冲击而被破坏。
发生爆炸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A.爆炸性物质:能与氧气(空气)反应的物质,包括气体、液体和固体。
B.氧气:空气等。
C.点燃源:明火、电气火花、机械火花、静电火花、高温、化学反应、光能等。
采用防爆的原因
A.易爆物质:很多生产场所的生产过程都会产生或使用到爆炸性危险的物料。
B.氧气:空气中的氧气无处不在。
虽说引起爆炸的原因三者缺一不可,但B条件几乎无论何时都会成立,需要用到仪器仪表防爆的场合也都必然性存在着爆炸性物质。
也就是说阻止爆炸的产生只能从点燃源入手。
C.点燃源:在生产过程中,大量的电器仪表被使用,各种摩擦静电火花、机械磨损火花、高温条件下不可避免。
尤其是当仪器发生电气故障时。
客观上,许多工业场所符合爆炸条件。
因此,当爆炸物与氧气的混合浓度在爆炸极限范围内时,如果有爆炸源,就会发生爆炸。
因此,有必要采取防爆措施。
危险场所等级(中、美)
防爆方法对危险场所的适用性
防爆等级划分
防爆等级的划分在国内和国际上普遍采用4级划分的形式,如下图:
气体温度组别划分
下面举例来对防爆等级进行划分
比如Ex(ia)ⅡCT6的含义
使用本安型仪表时需要使用安全栅
安全栅的安全参数有对应的定义。
仪表设备防护一、防爆问题1、仪表防爆的基本原理爆炸是由于氧化或其他放热反应引起的温度和压力突然升高的化学现象,它具有极大的破坏力。
产生爆炸的条件是:(1)、存在爆炸物质(2)、爆炸物质与空气相混合后,其浓度在爆炸限以内(3)、存在足以点燃爆炸混合物的火花、电弧或过热。
防爆的原理就是采取有效地措施,阻止产生爆炸的三个条件同时出现。
换言之,只要消除膳宿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就能防爆。
2、爆炸性物质和危险场所的划分(1)、爆炸性物质的划分在化工、炼油生产工艺装置中,把爆炸性物质分为矿井甲烷、爆炸性气体和蒸汽、爆炸性粉尘和纤维等三类。
(2)、爆炸性气体的划分爆炸性气体(含蒸汽和薄雾)在标准试验条件下,根据可能引爆的最小火花能力大小,分为:Ⅰ、ⅡA、ⅡB、ⅡC四类,按其引燃温度分为:T1、T2、T3、T4、T5、T6六组。
(3)、爆炸性粉尘的划分爆炸性粉尘和纤维按其物理性质,分为:ⅡA、ⅡB两类,按其引燃温度分为:T1-1、、T1-2、T1-3三组。
(4)、爆炸危险场所的划分①、气体爆炸危险场所分为:0、1、2区三个等级区域。
0级区域指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持续或长期存在;1级区域指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有可能存在;2级区域指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不能出现或偶尔短时间出现。
②、粉尘爆炸危险场所分为: 10、11级两个等级区域。
在10区域内爆炸性粉尘长期存在或短时间频繁出现;在11区域内爆炸性粉尘不能出现或在不正常情况下偶尔短时间出现。
(5)、仪表的防爆标志了解防爆基本知识的实用意义正在于识别仪表的防爆标志,从而对仪表适用的防护形式、安装区域和可涉及的爆炸性物质一目了然气体爆炸危险场所用电气设备防爆类型选型表爆炸危险区域适用的防护型式电气设备类型符号0区 1、本质安全型(ia级) ia2、其他特别为0区设计的电气设备(特殊型) s1区 1、适用于0区的防护类型2、隔爆型 d3、增安型 e4、本质安全型 ib5、充油型 o6、正压型 p7、充砂型 q8 其他特别为1区设计的电气设备(特殊型) S2区 1、适用于0区或1区的防护类型2、无火花型 n在防爆型仪表的铭牌和产品说明书中必须标注防爆标志,防爆标志由防爆电气设备的总标志Ex加其类型、类别、级别、组别构成。
化工仪表防爆知识
化工仪表防爆知识是指在化工生产过程中,使用的仪表设备具备防爆性能,能够确保在爆炸危险环境中正常工作,不引发爆炸事故。
以下是一些化工仪表防爆知识:
1. 了解防爆标志:防爆仪表上通常会有特定的防爆标志,如
Ex标志。
Ex是Explosion的缩写,表示该仪表具备防爆性能。
2. 选择合适的防爆等级:根据具体工作环境中的爆炸危险性,选择符合要求的防爆等级的仪表设备。
防爆等级通常分为不同的类别和区域,如Ex d表示防爆型式具备隔爆性能,Ex ia表
示防爆型式具备本质安全性能。
3. 使用防爆外壳:对于一些非防爆仪表,可以选择使用防爆外壳进行包覆,以提高其防爆性能。
防爆外壳通常由防爆合金制成,能够抵抗火花、冲击和爆炸气体等的渗透。
4. 定期维护检查:定期对防爆仪表进行维护检查,确保其性能正常。
维护检查包括清洁、校准、更换防爆件等。
5.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使用化工仪表时,需遵守相关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步骤,确保安全性能不受影响。
6. 培训员工:对于使用仪表设备的员工进行防爆知识培训,提高他们对防爆性能的认识和操作能力。
总之,化工仪表防爆知识是化工生产过程中必备的安全知识,
涉及到仪表设备的选择、维护和操作,旨在保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简述仪表的防爆措施
仪表的防爆措施是指为了防止仪表在使用中出现爆炸危险而采
取的一系列措施。
在化工生产中,仪表防爆措施非常重要,因为仪表爆炸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包括人员伤害、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等。
以下是仪表防爆措施的一些主要内容:
1. 选择合适的防爆类型:在化工生产中,常见的防爆类型包括隔爆型、增安型、本安型和正压型等。
不同类型的防爆类型适用于不同的爆炸危险场所。
2. 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在仪表安装和使用中,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非常重要。
例如,在爆炸危险场所中使用的仪表应该采用防爆型,并且必须进行严格的安装和调试,以确保仪表的安全性。
3. 定期进行防爆检查:防爆检查是确保仪表防爆措施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在化工生产中,仪表防爆检查应该定期进行,以确保仪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 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在仪表使用中,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也非常重要。
例如,在爆炸危险场所中使用的仪表应该采取接地措施,以避免静电放电造成的爆炸危险。
总之,仪表防爆措施是化工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来确保仪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导读仪表的防爆比电气防爆更容易疏忽,因为仪表太小,而且有些仪表是否是防爆的也不好判断,但是危险程度和电气是一样的。
一般来说,仪表的防爆类型主要是本安型和隔爆型,安装在防爆区域的PLC控制柜大部分为隔爆型或者正压防爆型。
仪表设备主要防爆形式:1、隔爆型d,可用于点火源1区,2区,不能带电开盖维修;2、增安型e,主要用于点火源2区,部分可用于1区,可以带电开盖维修,但不能带电拆线;3、本安型ia,可用于点火源0区,1区,2区,可以带电开盖,可以带电拆线;4、本安型ib,可用于点火源1区,2区,可以带电开盖,可以带电拆线;5、正压防爆型p,可用于点火源1区,2区,不能带电开盖;还有冲油型、无火花型等等,用的较少。
总的要求,防爆区域要使用防爆电气设备,防爆标识要明确,并有防爆合格证号。
注意:多个国标有这条强制性要求,有些国外进口的电气设备是防爆的,但是没有防爆合格证号,建议国内企业选电气设备时,还是要遵守国家规范。
仪表防爆防爆区域PLC控制柜(接线箱)防爆现场控制箱主要有隔爆型、增安型和正压防爆型1.1隔爆型隔爆型设备在正常运行时,能产生火花电弧的部件置于隔爆外壳体,隔爆外壳能承受内部的爆炸压力而不导致损坏,并能防止爆炸传播到壳外。
隔爆腔体里面装的是小型断路器,交流接触器,热保护器,浪涌保护器等电器元件。
隔爆型防爆箱容易出现的问题:1、防爆箱必须满丝,只有满丝才能达到防爆要求2、接线口必须用防爆电缆接头,不使用的电缆接口,必须用丝堵封堵。
这个很容易忽略哦。
3、多个电缆不允许在一个电缆入线口进入。
1.2增安防爆型增安型防爆配电箱一般都是里面不能装电器元件,面板上都是装的一些隔爆型元件,如防爆按钮,防爆指示灯,防爆电流表,防爆转换开关等这些隔爆元件。
增安型一般仅用于中间接线箱或者防爆开关、指增安型一般仅用于中间接线或者防爆按钮1.3正压防爆型正压型防爆原理是在设备的外壳内通入一定压力的新鲜洁净空气或惰性气体,使周围的可燃性气体不能进入外壳内部,从而阻止点燃源与爆炸性气体接触,以达到防止爆炸的目的。
正压防爆型常见问题:1、正压通入的一定是清洁的空气或者惰性气体。
2、从正压防爆柜出来的气体,不宜排放在爆炸区域,如排入2、2区应采取处理火花和炽热颗粒的措施,这点现场问题较多。
仪表防爆EXd仪表设备绝大部分采用的是隔爆型或者本安型,大型石化装置基本清一色的本安型,小型化工装置几乎清一色的隔爆型。
设计理念问题,只要符合要求都行。
隔爆型仪表注意事项:1、隔爆型仪表电缆口和接线盖必须严密密封。
如没有严密封堵,则达不到防爆要求。
2、隔爆型不允许带电开盖本安仪表EXia本安仪表最关键的是要配安全栅,回路如果不配安全栅,就达不到防爆要求。
本安仪表是最安全的,可以用于0区。
安全栅安装图安全栅解剖图本安隔爆型既有本安认证又有隔爆认证,如果按本安防爆就加安全栅,如果按隔爆,可以不加,但是必须按隔爆管理。
电缆问题1 本质安全电路和非本质安全电路不得共用一根电缆或穿同一根电缆导管。
2 当采用芯线无分别屏蔽的电缆或无屏蔽的导线时,两个及其以上不同回路的本质安全电路,不得共用同一根电缆或穿同一根电缆导管。
3 本质安全电路及其附件应有蓝色标志。
4 当本质安全电路与非本质安全电路在同一电缆桥架或同一电缆沟道内敷设时,应采用接地的金属隔板或绝缘板隔离,或分开排列敷设,其间距应大于 50mm , 并应分别固定牢固。
5 当本质安全电路与非本质安全电路共用一个接线箱时,本质安全电路与非本质安全电路接线端子之间应采用接地的金属板隔开。
6 本质安全电缆和非本质安全电缆在控制机柜应分开布置。
在仪表机柜间,本质安全电缆和非本质安全电缆必须分开。
另外,本质安全电缆的颜色问题,估计老企业基本达不到要求。
隔爆(EXd)与本安防爆(EXi)的区别爆炸条件爆炸是物质从一种状态,经过物理或化学变化,突然变成另一种状态,并放出巨大的能量。
急剧速度释放的能量,将使周围的物体遭受到猛烈的冲击和破坏。
爆炸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易爆物质:很多生产场所都会产生某些可燃性物质。
煤矿井下约有三分之二的场所有存在爆炸性物质;化学工业中,约有80% 以上的生产车间区域存在爆炸性物质。
氧气:空气中的氧气是无处不在的。
点燃源:在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电气仪表,各种磨擦的电火花,机械磨损火花、静电火花、高温等不可避免,尤其当仪表、电气发生故障时。
客观上很多工业现场满足爆炸条件。
当爆炸性物质与氧气的混合浓度处于爆炸极限范围内时,若存在激发能源,将会发生爆炸。
因此采取防爆就显得很必要了。
防爆设备防爆设备:在规定条件下不会引起周围爆炸性环境点燃的电气设备。
防爆设备分类:Ⅰ类:煤矿井下电气设备;Ⅱ类:除煤矿、井下之外的所有其他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Ⅱ类又可分为ⅡA、ⅡB、ⅡC类,标志ⅡB的设备可适用于ⅡA设备的使用条件;ⅡC可适用于ⅡA、ⅡB的使用条件。
Ⅲ类:除煤矿以外的爆炸性粉尘环境电气设备。
ⅢA类:可燃性飞絮;ⅢB类:非导电性粉尘;ⅢC类: 导电性粉尘。
最高表面温度:电气设备在规定范围内的最不利运行条件下工作时,可能引起周围爆炸性环境点燃的电气设备任何部件所达到的最高温度。
最高表面温度应低于可燃温度。
例如:防爆传感器环境的爆炸性气体的点燃温度为100℃,那么传感器在最恶劣的工作状态下,其任何部件的最高表面温度应低于100℃。
温度组别:T1 450℃T2 300℃T3 200℃T4 135℃T5 100℃T 6 85℃防爆形式:1、本安型"i"(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及其关联设备) 本质安全电路: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正常工作或规定的故障状态下产生的电火花和热效应均不能点燃规定的爆炸性气体或蒸汽的电路。
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全部电路为本质安全的电气设备。
本安型设备和关联设备的本质安全部分分为ia和ib:—ia:正常工作+ 一个故障+ 任意组合的两个故障均不能引起点燃的电气设备。
—ib:正常工作+ 一个故障条件下不能引起点燃的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
由此可见ia等级高于ib等级关联设备:装有本质安全电路和非本质安全电路,且结构是非本质安全电路不能对本质安全电路产生不利影响的电器设备。
2、隔爆型"d" 具有隔爆外壳的电气设备:它能承受已进入外壳内部的可燃性混合物内部爆炸而不受损坏,并且通过外壳上的任何接合面或孔不会引燃由一种或多种气体或蒸汽所形成的外部爆炸性环境的电气设备外壳。
3.增安型 e4.充油型o5.充砂型q6.浇封型m7.复合型间隙防爆(隔爆EXd)隔爆又称耐压防爆,它把能点燃爆炸混合物的仪表部件封闭在一个外壳内,该外壳特别牢固,能承受内部爆炸性混合物的爆炸压力,并阻止向壳外的爆炸性混合物传爆。
这就是说,隔爆型仪表的壳体内部是可能发生爆炸的,但不会传到壳体外面来,因此这种仪表的各部件的接合面,如仪表盖的螺纹圈数,螺纹精度,零点,量程调整螺钉和表壳之间,变送器的检测部件和转换部件之间的间隙,以及导线口等,都有严格的防爆要求。
隔爆型仪表除了较笨重外,其他比较简单,不需要如安全栅之类的关联设备。
但是在打开表盖前,必须先把电源关掉,否则万一产生火花,便会暴露在大气之中,从而出现危险。
减小点燃能量防爆(本安防爆EXi)本质安全型仪表又叫安全火花型仪表。
它的特点是仪表在正常状态下和故障状态下,电路、系统产生的火花和达到的温度都不会引燃爆炸性混合物。
它的防爆主要由以下措施来实现:①采用新型集成电路元件等组成仪表电路,在较低的工作电压和较小的工作电流下工作;②用安全栅把危险场所和非危险场所的电路分隔开,限制由非危险场所传递到危险场所去的能量;③仪表的连接导线不得形成过大的分布电感和分布电容,以减少电路中的储能。
本质安全型仪表的防爆性能,不是采用通风、充气、充油、隔爆等外部措施实现的,而是由电路本身实现的,因而是本质安全的。
它能适用于一切危险场所和一切爆炸性气体、蒸气混合物,并可以在通电的情况下进行维修和调整。
但是,它不能单独使用,必须和本安关联设备(安全栅)、外部配线一起组成本安电路,才能发挥防爆功能。
本安型仪表有ia、ib两种:①ia等级,在正常工作状态下,以及电路中存在一个故障或两个故障时,均不能点燃爆炸性气体混合物。
在ia型电路中,工作电流被限制在100mA 以下。
②ib等级,在正常工作状态下,以及电路中存在一个故障时,不能点烯爆炸性气体混合物。
在ib电路中,工作电流被限制在150mA 以下。
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制造和维护方便,具有可靠的安全性,能直接应用在最危险的0区场所。
因此,此类电器设备被广泛地应用在石油、化工等大型工程上,并逐渐地替代笨重的隔爆型结构如何合理选用防爆仪表?1、根据仪表安装、使用场所的危险区域来选择仪表的防爆型式:0区:只能选ia型、S型(指专为0区设计的S型);1区:可能除n型(本安型)以外的其他型式;2区:所有防爆型式均可选;表1 危险区域划分2、根据可能出现的可燃性气体、蒸气的传爆级别和引燃温度组别,选择仪表的防爆等级和最高允许表面温度组别。
表2可燃性气体、蒸气的引燃传爆级别表3可燃性气体、蒸气的引燃温度组别说明:a、可燃性气体、蒸气的传爆级别也是电气设备的防爆级别,两者是一致的。
b、可燃性气体、蒸气的引燃温度组别与电气设备最高表面温度组别一一对应。
3.防爆类型在危险场所的适用性表4防爆类型在危险场所的适用性仪表的防爆标志含义Ex(ia)ⅡC T6的含义:Ex(ia)ⅡC 的含义:注: 该标志中无温度组别项, 说明该仪表不与爆炸性气体直接接触防爆术语①爆炸危险场所使用的仪表、电气设备和安装材料如接线盒、分线盒、端子箱等,必须具有经本国授权机构签发的防爆合格证,安装前应检查其规格、型号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其外部应无损伤、裂纹。
②在爆炸危险场所也可设置正压防爆的仪表箱,内装非防爆型仪表及其他电气设备,仪表箱的通风管必须保持畅通,在送电以前,应通入箱体积5倍以上的气体进行置换。
③爆炸危险场所1区内的仪表配线,必须保证在万一发生接地、短路、断线等事故时,也不致形成点火源。
因而电缆、电线必须穿管敷设,采用耐压防爆的金属管,穿线保护管之间以及保护管与接线盒、分线箱、拉线盒之间,均应采用圆柱管螺纹连接,螺纹有效啮合部分应在5~6扣以上。
需挠性连接时应采用防爆挠性连接管。
在2区内的仪表配线,一般也应穿管,但只是为了保护电缆、电线的绝缘层不受外伤。
④汇线槽、电缆沟、保护管穿过不同等级的爆炸危险场所分界线时,应采取密封措施,以防止爆炸性气体从一个危险场所串入另一个危险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