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及自我防护
- 格式:docx
- 大小:28.67 KB
- 文档页数:3
手术室护理职业危害与防护
手术室护理工作是一项高风险的职业,存在着多种职业危害,如手术器械刀片、电刀、针头等锐器伤害、手术室环境中的化学物质、放射线等物理危害、手术室内的病原微生物等生物危害等。
为了保护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如:1.佩戴防护用品:手术室护理人员应佩戴手术帽、口罩、护目镜、手套等防护用品,以防止病原微生物、化学物质等对身体的侵害。
2.正确使用手术器械:手术室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手术器械的使用方法,避免因操作不当而造成伤害。
3.保持手术室环境清洁:手术室护理人员应定期清洁手术室,保持室内环境的卫生。
4.加强个人卫生:手术室护理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勤换衣服等。
5.定期体检:手术室护理人员应定期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职业病。
总之,手术室护理人员应加强职业危害防护意识,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护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推进,社会以及医院对护士综合专业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其掌握全面的综合知识以及加深对职业危害防范的认识。
手术室里的工作较为繁忙且复杂,医护人员所承担的责任要求他们必须全身心工作,然而,长时间保持精神高度集中的状态会使医护人员的身体比较疲惫,除此之外,护理人员长期暴露于辐射、尖锐的手术器械以及血液等环境中,存在较为严重的职业危害。
基于此,了解手术室里护士的职业危害以及如何防护手术室里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以下为大家简要科普关于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以及如何防护手术室里护理人员等相关知识点。
一、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一)物理方面的危害手术室里的一些手术,其工具使用的噪声较大,护理人员每天处在这样的环境下,会对听觉系统和神经系统造成了负面的影响;手术里的工作人员多多少少都会接触一些辐射物质,长期积累,容易在身体内形成致癌物质;手术室里的尖锐物品较多,手术室内的工作强度较高,很容易造成医护人员的划伤等。
(二)化学方面的危害手术室里的大部分患者都会使用麻醉,使用麻醉后残留的废气会对身体产生一定的影响,又因为手术室工作环境的特殊性,不容易通风,这会增加对护理人员的身体伤害;手术里要保持无菌操作,护理人员每天要按时对其消毒,这意味着医护人员会接触大量的消毒剂,长期暴露于这样的环境中,会诱发一些疾病的产生,比如神经性头疼、记忆力消退、气促以及哮喘等疾病,除此之外还容易造成护士流产和胎儿畸形的情况发生。
(三)生物方面的危害如果护士的手有破损时,接触了阳性患者的血液和分泌物,这会直接影响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一些血液性疾病的感染以及肿瘤的肿物生长;护理人员如果接触了一些其他液体,比如羊水、分泌物以及胸膜液等,极易造成医护人员受到细菌的感染。
(四)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危害手术里的工作强度是非常大的,医护人员每天必须保持高度集中的精神状态,对于心理会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手术室因为其工作的特殊性,需要医护人员长期的站立,导致其出现一些职业疾病,比如颈椎病、腰肌劳损以及胃溃疡等疾病;高强度的工作以及高强度的压力会导致医护人员心理压力加重,造成一些心理上的疾病,比如抑郁症等疾病。
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的因素及防护
手术室护士是医院手术室中最重要的人员之一。
他们为患者提供手术前、中、后的护理,协助外科医生进行手术。
然而,手术室护士的工作也存在很多的职业危害因素,下面将具体进行分析。
1.职业危害因素:
(1)手术室气体污染:在手术室中,常常使用乙醚、氯仿、丙泊酚等无机化学物质,这些物质会产生一些有害气体,容易引起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
(2)放射性污染:某些手术需要X光以及其他放射线照射,照射时间过长、放射量过大会对手术室护士的健康造成影响。
(3)手术废物和化学药物的污染:手术过程中会产生很
多废物,如:手术废料、血液、棉球、药品等,如果这些废物没有得到妥善处理,容易造成手术室护士的污染。
(4)噪声污染:手术室内存在的切肉机、骨髓钻等电动
的医疗器械,发出的噪音可能超过85分贝,长时间暴露在日
常噪音中,容易导致听力受损。
2.防护措施:
(1)保持手术室内的正常通风,定期检测空气质量并及
时清理卫生。
(2)加强手术室内的放射线管理,定期对设备和场所进
行检测,对不符合要求的设备立即进行修复。
(3)工作中应使用充分的个人防护用品,包括手套、口罩、防护眼镜、手术帽等。
(4)噪声控制方面,工作人员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降低噪音源的声压、穿戴耳塞或耳罩、定期进行听力检查等。
总的来说,手术室护士的工作需要面对各种职业危害因素,为了保护自身健康,手术室护士需要加强个人防护意识,依照医院相关规定对环境和场所进行管理,提高自身职业素养。
在日常生活中,还应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隐患,避免被职业病纠缠。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及自我防护(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手术室护士; 职业危害;自我防护手术室护士工作量重、节奏快、经常昼夜颠倒、三餐无规律,同时还受到环境中生物、化学、生理、心理等诸多因素侵扰。
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身心健康必会受到损害。
所以更好的认识这些职业危害,做好自身防护,就尤为重要。
1 职业危害1.1 意外损伤手术室因其特殊的环境[1],手术室护士配合每台手术所用的锐器较多,如:刀、剪、针等频繁传递,术后清洗等环节极易损伤自己或他人。
据Johanet调查指出约有11.7%手术人员存在意外的血液接触。
如术中意外针刺伤、刀割伤、污血溅落到眼里、倾倒引流液等原因。
这些因素使手术室护士发生职业暴露的几率很高,有资料显示因职业引起的感染途径中针刺损伤占80%,乙肝感染率高达63%。
1.2 生理、心理因素手术室是一个相对密闭的环境。
器械护士配合一台大手术时需要穿针引线上百次,长时间站立往往导致颈酸、眼晕、双下肢酸胀等。
由于工作的特殊性进食时间不规律,使身体经常处于疲劳状态。
手术室护士极易患下肢静脉曲张、胃溃疡等。
在整个手术过程中要求手术室护士要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长时间工作也会产生心理疲劳,从而出现动作协调性差,思维和判断失误增多。
1.3 空气污染手术室空气污染包括:高频电刀使用时所散发出的焦灼气味,各种化学消毒剂的挥发。
甲醛、戊二醛等都是手术室常用的挥发性化学灭菌剂[2]。
它们用于手术室的消毒、固定标本、器械消毒等。
这些化学消毒剂均为刺激性物质,对皮肤黏膜、神经系统、胃肠道及呼吸道黏膜均有刺激作用,可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
1.4 激光和电离辐射当今高科技的医疗仪器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泌尿外科、神经外科多采用激光手术,对皮肤、眼球有光化效应损害。
有些手术如骨科半闭合手术需要在X射线下才能进行。
这些医疗仪器虽然可极大提高手术的准确率,但如果对其产生的电离辐射保护不当,可因蓄积作用而使免疫功能低下甚至致病。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与安全防护手术室是医院内最重要、最关键的地方之一,手术室护士在手术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工作,他们要保证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为病人提供细致的、全面的护理服务。
然而,在手术室工作中,护士也面临着一些危害和安全隐患。
本文将探讨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以及需采取哪些安全防护措施。
一、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1.工作强度大手术室护士工作强度大,需要长时间的站立和工作,尤其是在手术紧张的情况下,护士需要长时间保持高度专注并且不能离开手术室。
这样长时间的站立工作会导致护士脚部疼痛和不适,甚至引发脊柱病和关节疾病。
2.空气污染手术室空气经常会被感染、污染的生物颗粒物污染,这些颗粒物散布在空气中,可能会对手术室护士造成危害。
在手术室内,手术刀和其他医疗设备使用频繁,若不及时清洗,可能残留大量的细菌和病毒,护士在清洁时不慎接触到污染物,可能会感染某些疾病。
3.化学品污染手术室护士日常工作中,会经常接触一些化学药品,如氯己定和吲哚菊酯等。
这些药品虽然有助于手术的成功进行,但是若不注意安全防护工作,很容易造成手术室护士的伤害。
4.职业习惯手术室护士长期接触手术刀具和机器,常会形成一些不良的职业习惯。
由于习惯性刀具和机器的摆放位置,会降低操作手术工具时的警觉性和谨慎性,从而容易引起切割伤等意外情况。
二、防护措施1. 保护自身安全作为护士,医护精神是必须具备的,自我保护应当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
在工作中,手术室护士应注意穿戴医用手套、口罩、防护衣等防护用具,尽量避免手术刀具误伤和污染物接触。
2. 健康管理手术室护士需要注意身体健康,避免腰背疼痛、关节疾病等职业病。
可以在日常工作中规律锻炼、按时休息、合理饮食等方式预防职业病发生。
3. 手术刀具消毒清洁和消毒是防范污染传播的基本手段,手术室内各种物品的消毒操作必须得到保障。
手术刀具必须经过高温、压力等消毒方法消毒,防止各种细菌、病毒等造成交叉感染和医源性病。
4. 建立科学的职业习惯手术室护士本职工作需要树立科学的职业习惯,如在使用刀具时,量力而行、小心谨慎,尽量减少误伤事故的发生,建立严格、规范、系统的职业习惯管理,是提高手术室护士工作安全性的有效手段。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及自我防护
手术室护理人员常暴露于多种职业危害之中,严重的威胁着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
手术室作
为一个专业科室,工作繁重,节奏紧张,而且还是高危区,其特殊的工作环境,无时无刻对
护士产生着各种各样的影响,其中不乏多种职业危害,如何树立职业安全意识,妥善处理现
存问题,同时予以正当防范,以最大程度上保证护士的健康,值得我们探讨。
1 血源性感染的危害因素和防范
1.1 危害因素
传染源为病毒携带患者的血液。
体液通过皮肤损伤(针刺,刀伤,锐利器械划伤等)渠道感染,最常见的就是乙型肝炎(HBV)丙型肝炎(HCV),还包括艾滋病(HIV),梅毒,疟疾等。
我国是乙
肝的高发国,而艾滋病的发病率也呈现着日益增长的趋势,其危险性可想而知。
除了病毒,
还有一些细菌,真菌等致病微生物,如:铜绿假单胞菌,破伤风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甚至
还有寄生虫,如:疟原虫。
有研究表明,在血液及各种体液中含病毒较多的分别为:血液,血
液成分,伤口感染性分泌物,阴道分泌物,羊水,胸腔积液,腹腔积液等。
1.2 防范措施
1.2.1 术前做好自我检查
手部皮肤有破损者原则上暂不参加手术的洗手工作,尤其是某些感染手术。
1.2.2 勤洗手
操作前后要洗手;当接触污染物品或可疑污染物品时,应用肥皂,流动水反复清洗手臂,然
后消毒液擦拭。
1.2.3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相关疫苗的接种
如:乙肝疫苗。
通常对乙肝表面抗原阴性者进行接种,是目前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措施,且对
丙肝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1.2.4 思想上高度重视,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参加感染手术时应戴双层手套,佩戴防护镜,不穿漏趾手术鞋,操作中如出现手套破损,衣
帽浸湿应立即更换,并消毒污染部位。
1.2.5 加强消毒隔离
手术完毕及时处理污染的敷料器械,防止微生物在其内生长繁殖污染环境,污染手术间与普
通手术间应分开。
及时,正确处理缝针,刀片,针头等锐利物品,各类敷料以及病人的引流物,冲洗液等,减少危险物的暴露时间。
地面及物品表面的血迹应用含氯溶液湿式清洁。
1.2.6 术前完善病人的各项必要的检查与化验
包括:肝功能,乙肝抗原,抗体,丙肝,梅毒,艾滋病等,已知感染者应做好细菌或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有特殊感染时应在手术单上注明,以便于手术室做出合理安排。
2 物理性的危害因素和防范
2.1 危害因素
2.1.1 噪音
手术室噪音常被忽视,如:电话,电刀,电锯等。
噪音会引起人的内分泌,心血管和听觉等系统的生理变化及一系列心理反应,常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反应迟钝,情绪急躁,注意
力不集中,失误增多。
噪音还会降低语言的清晰度,有碍交流,而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下,还
会引起听力下降或噪声性耳聋。
2.1.2 紫外线
手术室内装有许多紫外线灯管以及各类移动式紫外线灯具,紫外线消毒柜等,当开启后,在
其进行消毒的同时,对人的皮肤,角膜都会产生刺激。
2.1.3 放射线
随着高新科技的大量运用,越来越多的手术需要用到"C"臂机作术中定位,其放射出来的X
射线会对人体各系统产生不同程度的刺激与伤害,使人易产生乏力感,长期接触可导致胎儿
畸型,亦可诱发恶性肿瘤。
2.2 防范措施
2.2.1 在手术间内限制不必要的交谈,做到说话轻,走路轻,动作轻,及时淘汰陈旧的设备,引进性能好,声音小的仪器,使用中的设备应尽量调低音量,暂不用的仪器应该及时关闭,
减少噪音。
仪器定期检查和维修,对车轮等易摩擦产生噪音的物件尤其注意清洁,上油,保
养工作。
2.2.2 合理安装紫外线灯管,可采用无臭氧石英紫外线杀菌灯,尽量避免接触紫外线,开启紫外线照射时人员应离开,检查紫外线灯管强度时应戴防护镜。
2.2.3 有X线照射手术时,护士应穿防护服,围脖及腰托,或暂时回避,以减少X线的接触。
提高照射的有效率,尽量减少照射次数,减少室内无关人员,孕龄妇女避开此手术间。
同时
加强饮食调节,适当添加优质蛋白质,如牛奶等,并注意休息以保证体力。
3 化学性的危害因素和防范
3.1 危害因素
3.1.1 化学消毒剂
甲醛,戊二醛,碘伏都是手术室常用的挥发性消毒剂,对粘膜有刺激作用,甲醛还有致敏作用,是职业性皮炎的常见原凶
3.1.2 麻醉废气
目前,我国普遍采用半禁闭式或禁闭式麻醉装置,但仍有许多麻醉废气直接或间接排放在手
术室内,术后病人体内排出的吸入性麻醉药,都是造成手术室内空气污染的因素之一对工作
人员的听力,记忆力,理解力,操作能力等都会造成一定影响。
3.1.3 化疗药物
手术过程中,尤其是肿瘤手术,经常要用到化疗药,护士在配置药物时,不可避免会吸入含
有药物的气溶胶,或药液沾染皮肤。
3.2 防范措施
3.2.1 正确使用化学消毒剂,掌握正确的消毒方法,配置消毒剂时,避免直接接触或粉末误吸造成皮肤,粘膜的局部毒性。
甲醛熏蒸的物品应放置30分钟后再使用。
另外必须注意定期
监测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含量。
3.2.2 根据手术种类与病人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并合理安排手术间。
要求麻醉科选择精密的循环密闭式麻醉机。
3.2.3 正确使用防护措施并规范操作,孕妇禁止接触化疗药物。
并加强化疗废弃物的管理。
4 其他危害因素和防范
4.1 危害因素
手术过程中持续产生着各类废气,包括:使用电刀时产生的有害烟雾,骨水泥的异味,血腥味,肠道手术中的粪便味等。
还有护士长时间站立受重力影响,患下肢静脉曲张,胃下垂。
另外,严肃紧张的工作气氛,技术业务的日新月异,也加重了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使她们患偏头痛,神经衰弱,痛经的可能性增加。
4.2 防范措施
减少异味的产生并保证一定的通风量。
护理人员改变长时间站立,连台手术更换护理人员,
减轻压力,创造轻松和谐的工作环境,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可采用弹性工作制。
参考文献
[1] 魏革,刘苏君,手术室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
[2] 赵淑林.手术室护理人员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3] 李思.手术室护士职业安全存在问题及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1):73-74.
[4] 钱蒨健,周嫣,实用手术室护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收稿日期:201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