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光通信中大气湍流影响抑制技术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637.38 KB
- 文档页数:13
空间光通信中的湍流抑制技术研究
自由空间光通信(Free Space Optics,FSO)是目前发展迅速的一种新型通信方式,在卫星通信、地面通信、军事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折射率不稳定造成的大气湍流效应对自由空间光通信系统的性能有着严重的影响,是FSO系统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主要针对空间光通信系统中的两种湍流抑制技术——自适应光学技术和部分相干光技术进行了研究,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对空间光通信系统中的大气湍流抑制方法进行了调研和综述,包括:孔径平均技术、分集技术、透镜改进技术、自适应光学技术、部分相干光技术等。
2、研究了激光在湍流大气中传输的基本理论,利用分步傅里叶方法和谱反演法对激光在大气中的传输进行了数值仿真。
研究了基于Fresnel缩放理论的实验室内长距离传输模拟方法。
3、完成了基于SPGD算法的非波前探测自适应光学大气湍流抑制实验,研究了非波前探测自适应光学技术对光纤耦合效率的提升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湍流强度下,校正后的光纤耦合效率能提升2.7~9dB不等,同时校正后的光纤耦合效率更集中。
4、研究了部分相干光技术。
对伪部分相干高斯谢尔模光束在湍流大气中的传输进行仿真分析。
仿真结果表明,部分相干光技术在长距离或强湍流情况下能有效降低闪烁系数,相干长度越小,湍流抑制能力越强。
当湍流强度Cn2=1×10-13m2/3,传输距离为2.5km时,相对于完全相干光,部分相干高斯谢尔模光束能将闪烁系数从2.8降低到2.2。
光通信系统中的串扰抑制技术研究摘要:光通信系统作为现代通信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靠性和性能成为研究的重点。
然而,光通信系统中存在的光纤串扰问题会限制系统的传输质量和传输距离。
因此,研究和应用串扰抑制技术对于光通信系统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主要讨论了光通信系统中的串扰抑制技术的研究现状、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第1节引言光通信系统是一种利用光纤作为传输介质的通信系统,具有大带宽、低衰减、抗电磁干扰等优点。
然而,由于光纤内的光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产生串扰现象,使得信号的质量和传输距离受到限制。
因此,如何有效抑制光通信系统中的串扰,成为了研究的焦点。
第2节光纤串扰的原理及分类光纤串扰是由于光纤结构中的各种因素导致的光信号之间的相互影响。
根据影响的类型,光纤串扰可以分为线性串扰和非线性串扰。
线性串扰包括色散补偿、光相位噪声和光强噪声等效应;非线性串扰包括光强调制导致的广义自相位调制和自相位调制导致的非线性相位噪声。
第3节光通信系统中的串扰抑制技术为了抑制光通信系统中的串扰,研究人员提出了多种串扰抑制技术。
其中,两种主要的串扰抑制技术分别是光纤传感和串扰均衡。
光纤传感是利用光纤中的传感机制来实现串扰的抑制,如利用布拉格光纤光栅实现串扰抑制、利用全光纤环实现串扰抑制等。
串扰均衡是通过在接收端引入反转串扰信号来抵消串扰的影响,如采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实现串扰均衡、使用光纤光学时钟实现串扰均衡等。
第4节光通信系统中串扰抑制技术的问题和挑战尽管已经提出了多种串扰抑制技术,但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串扰抑制技术的复杂性和成本是一个重要问题,需要在保证性能的同时考虑成本因素。
其次,光纤传感技术在长距离和高速传输中的应用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如温度和压力的影响等。
此外,非线性串扰问题在高速传输系统中也是一个难点,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
第5节光通信系统中串扰抑制技术的发展趋势针对光通信系统中的串扰抑制技术问题和挑战,未来的研究和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大气湍流中光传播的数值模拟* 马保科1,2, 郭立新1 吴振森1(1.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陕西西安 710071 2.西安工程大学,陕西西安 710048 )摘 要 光在大气湍流中传播时,受大气分子、气溶胶等粒子的相互作用,将发生光束扩展、漂移和相干性退化等大气湍流效应,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了光波的远场特性。
文章从大气湍流中光传播的理论研究入手,分析了如何构造较为合理的大气湍流相位屏。
进而采用McGlamery 算法,对Kolmogorov 谱下的大气湍流随机相位屏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分析了光波从发射机经湍流大气传播到达接收机时的远场变化特性。
研究表明,大气湍流的存在对光的远场传播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研究结果也为大气湍流中与光传播相关的工程应用及自适应光学技术的完善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大气湍流;McGlamery 算法;相位屏模拟; 大气结构常数;中图分类号 TP391 文献标识码 A1 引言大气湍流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随机媒质系统,虽然物理学界对湍流的研究已经历了相当漫长的历史,但因涉及的因素千头万绪,其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也错综复杂,人们对其物理本质至今未能做到较为清楚的认识。
因此,光在大气湍流中传播问题的研究仍存在理论和实验上的挑战[1,2]。
通常,当光在湍流大气中传播时,光束截面内包含着许多的大气漩涡,这些漩涡各自对照射到它的那一部分光束形成衍射作用,可导致光束的强度和相位随机变化,进而表现出光束扩展,大气闪烁和相位起伏等大气湍流效应,从而严重降低了接收机的接收效率。
目前,突破大气湍流的影响仍是光在随机介质中传播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3]。
早在20世纪中期,苏联的Obukhov 便采用Rytov 平缓微扰法由实验反演湍流特征。
在闪烁的饱和现象被发现之后,物理学界又将Markov 近似引入求解光场的统计矩,研究大气湍流下的光场特性[1]。
然而,在中等起伏条件下,目前仍没有找到很好的解析处理方法。
由于数值模拟能够从光的传播过程出发,较为清楚地反映出所涉及问题的物理本质,因而成为研究湍流效应的主要方法[4]。
面向空间光通信湍流抑制的光场调控技术研究-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随着信息传输的需求不断增长,空间光通信作为一种高速、高容量的通信方式受到了广泛关注。
然而,由于大气湍流的存在,空间光通信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湍流是由于大气中的不均匀加热和不稳定的气流引起的空间内的大尺度扰动。
这些湍流对光信号的传输会引起相位畸变、强度衰减以及光束传播方向的扰动,从而导致光通信系统的性能大幅下降。
为了解决湍流对空间光通信的影响,光场调控技术应运而生。
光场调控技术通过控制光信号的相位、幅度和波前分布,能够抑制湍流带来的光学畸变,并实现稳定的光通信传输。
本文将重点研究面向湍流抑制的光场调控技术。
首先,我们将介绍光场调控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然后,我们将探讨空间光通信在湍流环境下所面临的挑战,包括光束衰减、相位畸变和指向误差等问题。
最后,我们将讨论针对这些挑战的光场调控技术的优势和应用前景。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针对湍流抑制的光场调控技术,并探讨其在空间光通信领域的应用前景。
通过对光场调控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我们期望能够有效地提升空间光通信系统在湍流环境下的传输性能和稳定性,为实现高速、高容量的空间光通信提供有力支撑。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分别是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对光场调控技术在面向空间光通信湍流抑制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简要介绍,并概述了文章的结构。
正文部分将详细介绍光场调控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光场调控技术的介绍,空间光通信所面临的挑战以及湍流对光通信的影响。
在介绍光场调控技术时,将着重探讨其在湍流抑制方面的应用,包括传统调制方法、自适应光学方法等。
在讨论空间光通信的挑战时,将涵盖大气湍流、自由空间传输的信道特性等。
在探讨湍流对光通信的影响时,将重点分析湍流对信号传输过程中的信号损失、相位畸变等方面的影响。
结论部分将总结本文的主要内容,重点阐述面向湍流抑制的光场调控技术的优势和应用前景,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大气湍流对激光通信系统误码率影响的研究王德飞;楚振峰;任正雷;李广东【摘要】Based on Kolmogorov and Rytov's theory model and considering the effect of turbulence intensity on the performance of free space laser communication,a modified theory model used to depict the bit errorrate(BER) in beth weak and medium turbulence conditions is obtained, the influence of turbulent intensity and wavelength on BER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is also simulated. It is shown that in medium turbulence field, the influence of BER is very obvious compared with weak turbulence. The system BER increases rapidly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propagation distanee and trends to saturation. With system's BER below 10 -9 ,the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range in the weak atmosphere turbulence will be greater than that in the medium turbulence regime. Under a certain intensity of turbulence the longer the wavelength is adopted, the better the system performance is. The analytical results can be used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laser communication system.%基于Kolmogorov和Rytov 的大气湍流理论模型,考虑到大气湍流引起的强度闪烁对激光通信系统性能的影响,得到了用于描述强、弱湍流条件下误码率的理论模型,数值模拟了湍流强弱和激光波长对通信系统误码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强湍流区对信噪比的影响明显大于弱湍流区,随着传输距离的增加,系统的误码率迅速增大并最终趋于饱和;当系统误码率低于10<'-9>时,弱湍流区的有效通信距离远大于中强湍流区.同时,当湍流强度一定时,激光的波长越长对改善系误码率越有利,对工程上提高激光通信的质量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期刊名称】《激光与红外》【年(卷),期】2011(041)004【总页数】4页(P390-393)【关键词】激光通信;大气湍流;误码率;信噪比【作者】王德飞;楚振峰;任正雷;李广东【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63889部队,河南,盂州,454750;中国人民解放军63889部队,河南,盂州,454750;中国人民解放军63889部队,河南,盂州,454750;中国人民解放军63893部队,河南,洛阳,471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11.14;TN929.12自由空间激光通信技术是以激光束为信息载体,在大气信道中进行信息传递的一种通信方式。
大气激光通信中光强闪烁及其抑制技术的研究大气激光通信中光强闪烁及其抑制技术的研究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数据需要在广域范围内进行快速、高效的传输。
然而,传统的电磁波通信技术在长距离和高速传输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比之下,大气激光通信作为一种新兴的通信技术,具有高效、高带宽、低能耗和安全性高等诸多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然而,由于大气中的非均匀性、湍流效应和气溶胶散射等原因,大气激光通信中光强闪烁成为了当前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本文将重点探讨大气激光通信中光强闪烁的原因及其抑制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光强闪烁的原因探究1. 大气湍流效应大气中的湍流效应是造成光强闪烁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光波穿过气流速度不同的区域时,会形成折射率的空间脉动,导致光强的空间随机变化。
2. 气溶胶散射大气中的气溶胶散射同样会引起光强的闪烁。
气溶胶颗粒会在光波传播路径上发生散射作用,导致光强的时域和频域的空间变化。
3. 大气透明度变化大气中的透明度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波动,进而导致光强的闪烁。
这主要是由于大气中的温度、湿度和气压等因素的变化引起的。
二、光强闪烁抑制技术的研究现状针对大气激光通信中光强闪烁的问题,研究者们提出了一系列抑制技术,包括自适应光学技术、发射端及接收端处理技术等。
1. 自适应光学技术自适应光学技术是通过在传输路径上安装自适应光学元件,根据接收端接收到的光强信息对光波进行矫正的方法。
这类方法主要包括自适应光学镜和自适应光学阵列等。
2. 发射端处理技术发射端处理技术主要通过改变发送激光的参数来抑制光强闪烁。
例如,可以通过调整激光的功率、波长、脉冲宽度等参数来降低光强的变化范围。
3. 接收端处理技术接收端处理技术是通过在接收端对传输的光强信号进行处理来抑制光强闪烁。
常见的方法包括光强平均化、自适应误码率估计等。
三、光强闪烁抑制技术的发展趋势目前,光强闪烁抑制技术还存在一些挑战和局限性,如对硬件设备的要求高、抑制效果受到环境变化的干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