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需求弹性的例子和解释
- 格式:docx
- 大小:558.09 KB
- 文档页数:2
关于商品销售中价格需求弹性的影响因素与应用办法作者:马建民孔文来源:《财富生活·下半月》2019年第10期摘要:我国经济正在飞速的发展中,市场经济的競争也随之激烈起来。
商品的价格需求弹性和应用对企业的总体经济效益有巨大的影响,因此要控制好商品的价格变动。
本文分析了商品销售中价格需求弹性的影响因素和应用办法。
关键词:商品销售;价格需求弹性;影响因素;应用办法一、价格需求弹性的定义及种类(一)价格需求弹性的定义弹性是反应存在一定的函数关系的两个变量中,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
当经济变量产生一定变化的时候,可以按照相应的公式进行推算,从而得出该经济变量对别的经济变量的影响情况。
弹性的大小我们一般采用弹性系数表示,也就是两个变量间变动的比率。
我们通常所说的需求弹性意思是价格的改变而带动的需求量的改变,我们可以认为这是需求量的变化对价格的变化的敏感程度。
在对需求弹性的理解中,我们应该注意这几个方面[1]。
首先,无论我们对哪一种商品进行分析,该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都是成反比的,因此在如果需求弹性都是加数的话,我们通常会选择需求弹性的绝对值。
其次,了解在价格和需求变量这两个变量里,需求变量为因变量,价格变量是自变量,因此,需求变量是受价格变量而影响的,也就是说价格的变动会导致需求量的变动。
最后,需求弹性系数是价格变化率与需求量变化率之比,而不是价格变化的绝对量与需求量变化的绝对值之比。
(二)需求弹性的种类1、需求完全弹性需求完全弹性就是当弹性系数为无穷的时候,这个时候需求曲线就是一条和数量轴平行的直线,也就是说如果趋稳定价格的水平,那么消费者对于商品的需求量就会无限大,即便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对商品的价格进行微小的跳动,也有可能导致无限大的需求量瞬间降低到零。
2、完全无弹性完全无弹性也就是无论商品的价格会有什么样的变化,消费者对于商品的需求量都不会发生改变,此时的需求曲线就是一条和数量轴平行的直线。
垂直的曲线表示无论商品的价格处于什么样的水平,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量都不会发生变化,也就是指该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的变化不敏感[2]。
经济学解释10需求的交叉弹性与替代品、互补品商品之间存在⼀定的关系,所以,⼀种商品的需求不仅受它本⾝价格的影响,还要受到其他相关商品或劳务价格的影响。
如果想要研究⼀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其他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就可以⽤交叉弹性来分析和度量,同时我们可以考虑如何区分替代品或互补品,或者研究替代品或互补品的价格对商品的需求的影响。
需求的交叉弹性是指在某特定时间内(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种商品的需求对另⼀种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敏感程度,它衡量的是产品A的需求量对产品B的变化的反应程度。
公式表达为:需求交叉弹性与两种商品之间的关系:⼀、反映了两种商品的之间的相关性1、交叉弹性⼤于0,表明A商品的需求量变化和B商品的价格变化⽅向⼀致。
这样的两种商品可能为替代品,凡是替代品的交叉弹性⼀定⼤于0。
替代品是指在效⽤上可以相互或部分代替,满⾜消费者的同⼀种欲望的商品。
两种商品如果有替代关系,当其中⼀种商品价格不变时,另⼀种商品价格提⾼,就会引起对前⼀种商品需求量的增加;反之,另⼀种商品价格下跌,就会引起对前⼀种商品需求量的减少。
替代品的交叉弹性为正数。
替代品属于相关商品的⼀种(另⼀种为互补品),常⽤于对市场上某种商品需求量变动的原因分析。
2、交叉弹性⼩于0.表明B商品的⼏个变化与A商品的需求量变化⽅向相反。
互补品的交叉弹性⼀定⼩于0。
互补品是指在效⽤上互相补充配合,从⽽满⾜消费者的同⼀种欲望的商品。
当两种商品为互补品时,当其中⼀种商品价格不变时,另⼀种商品价格上涨,就会引起对前⼀种商品需求量的下降;反之,另⼀种商品价格下跌,就会引起对前⼀种商品需求量的上升。
互补品的交叉弹性为附属数。
互补品和替代品皆属于相关产品,常⽤于对市场上某种商品需求量变动的原因分析。
3、交叉弹性等于0.表明这两种商品没有交叉弹性,称为相互独⽴的商品。
⼆、对商品的需求进⾏预测通过了解相关产品的将来价格变化,可以预测相关产品的需求量的变化。
需求收入弹性名词解释需求收入弹性(Income elasticity of demand)是指需求在收入变化下的敏感程度。
它衡量了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的需求在收入变化时的变化幅度。
需求收入弹性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需求收入弹性 =(需求量的百分比变化)/(收入的百分比变化)需求收入弹性的值可以分为正负两种情况:当需求收入弹性大于0时,意味着需求对收入变化呈正弹性,即需求量和收入呈正相关关系,当收入增加时,需求量也会增加。
这通常是指正常商品,例如衣服、电器等,当收入增加时,人们更倾向于购买这些商品。
当需求收入弹性小于0时,意味着需求对收入变化呈负弹性,即需求量和收入呈负相关关系,当收入增加时,需求量会减少。
这通常是指低级商品、次要商品或奢侈品,例如廉价食品、大宗商品等。
当收入增加时,人们可能转向更高级的商品,减少对这些低级商品的需求。
需求收入弹性还可以根据数值的大小分为三类:1. 需求收入弹性小于1,称为收入显著不弹性需求。
这意味着需求量对收入的变化不太敏感,收入的变化对需求量的影响较小。
例如,生活必需品如食品和水的需求通常不会因收入微小的变化而明显受到影响。
2. 需求收入弹性等于1,称为收入单位弹性需求。
这意味着需求量对收入的变化敏感程度和收入的变化程度相等。
例如,部分日常消费品如日常用品常常属于这类。
3. 需求收入弹性大于1,称为收入弹性需求。
这意味着需求量对收入的变化非常敏感,收入的变化对需求量的影响较大。
例如,奢侈品如珠宝、高档汽车等通常属于这类。
总的来说,需求收入弹性是衡量需求量对收入变化的敏感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它对于企业决策和市场定位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能够帮助企业了解消费者群体的收入变化对产品需求的影响,从而制定合理的定价策略和市场营销策略。
第三章 弹 性 理 论例题讲解:例1 名词解释:(1)弹性系数:经济学中的弹性是指经济变量之间存在函数关系时,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动的反应程度大小,即两个变量变动的百分比之比。
若两个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为Y=f(X),以e 表示弹性系数,则:e=Y 变动的百分比/X 变动的百分比之比。
(2)需求价格弹性:是指一种商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其弹性系数等于需求量变动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百分比。
(3)需求收入弹性:是指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是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与收入变动百分比之比。
(4)需求交叉弹性:是指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其弹性系数是一种商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之比。
(5)供给价格弹性:是指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其弹性系数等于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百分比之比。
例2、设一个商品的供给和需求曲线都是直线,函数分别为:Q=c+dP 和Q=a -bP ,假如就该商品对厂商或销售方征收从量税,单位商品税收为1,请回答下列问题:(1)计算其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2)计算供求双方各自负担的税收是多少,并利用经济学原理解释税收为什么被转嫁,又为什么没有全部转嫁;(3)计算双方各自负担的税收份额和供求弹性之间的关系,并利用经济学原理进行解释; 解:(1)在没有征税时,令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可求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db c a P d b bc ad Q +-=++=00, 设对厂商征收从量税,新的均衡价格为P 1,则新的供给曲线为:Q S 1=c+d(P 1-1)又需求曲线仍为 Q D =a -bP联合解得厂商征收从量税后新的均衡价格、均衡产量为:db dc a Pd b cd bc ad Q ++-=+-+=11, 征税以后价格变动量为: d b d P P P +=-=∆01 产品数量变为 db cd Q Q Q +-=-=∆1 (2)消费者承受的税收负担为:d b d P P Tc +=-=01 生产者承受的税收负担为db b T Tc P +=-=1 税收负担能够被转嫁,是因为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存在弹性,而不能完全转嫁是因为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并不是无穷大,即b ≠0,d ≠0。
弹性与市场需求的关系市场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愿意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而弹性则是指市场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
弹性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对市场经济的运行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弹性对市场需求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当商品价格上涨时,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往往会减少,因为价格上涨使得消费者购买该商品的成本增加。
这种情况下,我们称该商品的需求是弹性的。
相反,当商品价格下降时,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往往会增加,因为价格下降使得消费者购买该商品的成本降低。
这种情况下,我们称该商品的需求是不弹性的。
因此,弹性程度直接影响着市场需求的变化。
其次,市场需求也会影响弹性。
当市场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非常大时,即使价格上涨,消费者仍然会购买该商品,因为他们认为该商品的价值高于价格的增加。
这种情况下,我们称该商品的需求是不弹性的。
相反,当市场对某种商品的需求较小时,即使价格下降,消费者也不会大量购买该商品,因为他们认为该商品的价值低于价格的减少。
这种情况下,我们称该商品的需求是弹性的。
因此,市场需求的大小也会影响着弹性程度。
弹性与市场需求的关系不仅仅体现在价格上,还体现在其他因素上。
例如,当某种商品的替代品出现时,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可能会减少,因为他们可以选择购买替代品。
这种情况下,我们称该商品的需求是弹性的。
另外,当某种商品的需求受到消费者收入变动的影响时,也会出现弹性的情况。
当消费者的收入增加时,他们对某种商品的需求可能会增加,因为他们有更多的购买力。
相反,当消费者的收入减少时,他们对某种商品的需求可能会减少,因为他们购买力下降。
这种情况下,我们同样称该商品的需求是弹性的。
总结起来,弹性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弹性程度直接影响着市场需求的变化,而市场需求的大小也会影响着弹性程度。
在市场经济中,了解和把握弹性与市场需求的关系对于企业制定价格策略、预测市场变化以及优化资源配置都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章需求分析价格上升意味着收益的增加。
收益=P×Q,当Q一定时,P上升---利润的增加。
有时,价格的上升,意味着收益的减少。
由于P上升,转为购买其他厂商的产品。
我们需要了解价格的变化量对需求量的敏感性的度量。
这就是本章要学习的内容:弹性理论。
供需法则说明了当P变化时,需求和供给的方向变化,不能说明其变化的数量。
只“定性分析”而非“定量分析”,弹性理论可以说明这种量的变化程度:定量需求分析。
第一节弹性的一般原理1、弹性的概念弹性(Elasticity)是物理学中的概念,泛指物体对外界作用力的反应能力。
经济分析中引用弹性的概念,测算因变量变化率对自变量变化率的反应的敏感程度。
通常对y=f(x)这一函数的弹性系数E。
则有:()()变化的百分比自变量变化的百分比因变量xyE=例(a)(b)(c)图1(a)、(b)、(c)三种情况,价格变化率相同,而需求量的变化率却是不相等。
(a)最小,(c)为最大,(b)为二者之间。
说明,三者在这一价格区间的(P0、P1)弹性不同。
2、弹性分析的重要意义弹性分析对企业管理决策有着重要的意义。
价格上升5%,对销售额有什么影响?销售额增加20%,价格需下降多少?如果大米和彩电同时涨价20%,为什么人们可能继续买大米而暂时放弃买彩电等等。
弹性分析与边际分析一样都是管理经济学中的重要分析工具。
弹性理应用最广泛莫过于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第二节、需求弹性需求量受众多的因素的影响,最主要: (1)该商品的自身价格变化称为需求价格弹性。
(2)该商品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化,称为需求交叉价格弹性。
(3)消费者实际收入的变化,称为需求收入弹性。
1、需求的价格弹性在需求量与价格这两个经济变量中,价格是自变量,需求量是因变量。
一、需求价格弹性的定义:价格变化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程度,或者说是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Q P P Q PP QQEd ⋅∆∆=∆∆==价格变动的百分比需求数量变化的百分比(1)Ed 被定义为自变量变动(ΔP )的百分比(P P ∆)与因变量变动(ΔQ )的百分比(QQ∆)这两个百分比的比率。
4需求的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解释三: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会对消费者产生两种影响:一是使商品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化。
二是使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发生变化。
例如:有两种商品,牛肉和土豆,当牛肉的价格下降而土豆的价格保持不变时,牛肉就相对变便宜了,而土豆就相对变贵了。
同时,牛肉价格的上涨(名义收入和其他商品的价格均保持不变)使得消费者不再消费得起原来能消费得起的商品,也就是使其实际购买力下降了,我们称之为实际收入下降了。
正是商品价格发生变化时,使商品的相对价格和实际收入水平发生了变化,才影响了消费者对这种商品的需求量。
实际上,如果所有的商品价格以及收入都同比发生变化,则消费者并未受到任何实际的影响,消费者的行为也就不会受到价格变动的影响。
我们把由于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称为收入效应。
把由于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称为替代效应。
替代效应加上收入效应便是价格变动导致的总效应。
首先,我们来分析替代效应。
我们知道替代效应加上收入效应便是价格变动导致的总效应。
也就是说,替代效应要从总效应中剔除收入效应,即剔除由价格变化导致的实际购买力的变化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
为了做到这一点,通常采用财富补偿的办法,有两种做法,一种是斯拉茨基补偿,另一种是希克斯补偿。
斯拉茨基补偿是在价格变动时,按价格发生变化前的消费量为基准,对消费者进行补偿,以使消费者仍能消费得起原来的消费计划X。
设补偿金额为?m,价格变动为?p,则0p X。
由于X是原来的消费购买量,是可以观察的,所以计算起来方便计算公式为?m=?00得多。
希克斯补偿则是以使消费者保持相同的效用水平为目标所发放的补偿。
它意味着,价格变化之后,消费计划可以改变,但可以达到与以前一样的效用。
1两种做法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我们在此仅以希克斯补偿为例进行说明。
第三章弹性理论弹性分析与边际分析是西方经济学的两大工具。
在上一章中,我们知道,价格的变动会引起需求量与供给量的变动,但需求量或供给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
有些商品价格变动的幅度小,而需求量或供给量变动的幅度大;另一些商品价格变动的幅度大,而需求量或供给量变动的幅度小。
弹性理论正是要说明需求量或供给量变动与价格变动之间的这种量的关系。
弹性理论也是价格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节需求价格弹性一、弹性的一般定义弹性系数(coefficient of elasticity 以E表示)是指:任一函数中,自变量的相对变动所引起的因变量的相对变动,即因变量的变化率与自变量的变化率之比。
假设有两个经济变量X和Y,Y随X变动而变动Y关于X的弹性是指当X变动百分之一时,Y变动百分之几。
弹性的大小用弹性系数表示。
定义弹性系数为 E=Y变动百分比/X变动百分比弹性分为弧弹性和点弹性两种:弧弹性定义为(ΔY/Y)/(ΔX/X)点弹性定义为(dY/Y)/(dX/X)*二、需求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
需求的价格弹性分为弧弹性和点弹性两种:1、弧弹性表示某商品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需求的价格弧弹性的计算可以有三种情况,它们分别是涨价时、降价时以及中点公式计算。
Ed=(ΔQ/Q)/(ΔP/P) A(P1,Q1) B(P2,Q2)P1>P2ΔQ=Q2-Q1ΔP=P2-P1(1)涨价时 P和Q用B点数据(2)降价时 P和Q用A点数据(3)中点 Q=(Q1+Q2)/2 P=(P1+P2)/2例4 Q d =2400-400P A(5,400) B(4,800)由A点到B点(即降价时)Ed=((800-400)/400)/((4-5)/5)=-5 由B点到A点(即涨价时)Ed=((800-400)/800)/((4-5)/4)= -2 中点Ed=((800-400)/(800+400)/2)/((4-5)/(4+5)/2)= -32、点弹性表示需求曲线上某一点上的需求量变动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如何理解市场需求的弹性市场需求的弹性是指当商品价格或其他影响因素发生变化时,市场对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化程度。
弹性的理解对于企业决策和市场预测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如何理解市场需求的弹性,并介绍其不同类型和计算方法。
1. 弹性的定义和重要性市场需求的弹性是指市场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即当价格出现变动时,市场需求的相应变化。
弹性的理解对于企业制定价格策略、预测市场需求、评估产品竞争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市场需求弹性的准确理解,企业可以更好地应对市场波动和竞争环境。
2. 弹性的类型市场需求的弹性可以分为价格弹性、收入弹性和交叉弹性三种类型。
- 价格弹性:价格弹性是指市场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当价格发生变化时,市场需求量的相应变化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价格弹性大于1,即市场需求量变化幅度大于价格变化幅度,称为价格弹性大于1;价格弹性等于1,即市场需求量的变化与价格变化幅度相等,称为价格弹性等于1;价格弹性小于1,即市场需求量的变化幅度小于价格变化幅度,称为价格弹性小于1。
- 收入弹性:收入弹性是指市场对收入变化的反应程度。
当消费者的收入发生变化时,市场对商品需求的变动可以分为正常品、必需品和奢侈品三种类型:收入弹性大于0,即需求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称为正常品;收入弹性等于0,即需求对收入变化不敏感,称为必需品;收入弹性小于0,即需求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称为奢侈品。
- 交叉弹性:交叉弹性是指市场中两种相关商品之间的需求变化程度。
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消费者对另一种相关商品的需求也会相应发生变化。
交叉弹性有正交叉弹性和负交叉弹性两种情况:正交叉弹性表示两种商品的需求变动方向相同,即价格上涨导致需求上涨,价格下跌导致需求下跌;负交叉弹性表示两种商品的需求变动方向相反,即价格上涨导致需求下跌,价格下跌导致需求上涨。
3. 弹性的计算方法为了准确衡量市场需求的弹性,可以使用以下计算方法:- 价格弹性计算公式:价格弹性 = (需求量变化百分比)/(价格变化百分比)- 收入弹性计算公式:收入弹性 = (需求量变化百分比)/(收入变化百分比)- 交叉弹性计算公式:交叉弹性 = (需求量变化百分比)/(相关商品价格变化百分比)通过计算上述弹性指标,可以全面了解市场对价格、收入和相关商品价格的反应程度,有助于企业制定合理的市场策略和预测市场需求。
关于旅游与服务业需求价格弹性的实际例子某动物园1.动物园的需求价格弹性分析。
从动物园自身的需求弹性看,由于游客对象的特殊性,无论动物园价格高还是低。
动物园总是孩子们出游的首选,需求缺乏弹性,即需求量的变动幅度小于价格的变动幅度。
2.涨价对动物园的直接影响。
入园的家长和孩子们对动物园的直接贡献体现在门票收入上,当我们为增加收入而提高动物园的门票价格时,假设门票价格由原来的6元提高到10元。
价格的上涨幅度是67%,按照价格机制的作用,价格的上涨必然会使需求量下降,但由于该旅游景点的需求缺乏弹性,所以需求量虽然有所下降,但下降的幅度并不大,始终小于价格上涨的幅度。
假如价格的上涨使入园人数由原来的100人次减少到80人次,需求量下降了20%,那么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呢?原来的100人次能创造门票收入600元,现在的80人次能创造门票收入800元,涨价使门票的直接收入提高了200元。
3.涨价对动物园的间接影响。
入园的家长和孩子们对动物园的贡献除了直接体现在门票收入上外,更多的还体现在关联产品如餐饮业和娱乐业上的贡献。
在这儿我们做个合乎情理的假设:进入动物园的人除门票消费外,用于吃、喝、玩等其他方面的人均消费为20元。
当门票价格由原来的6元提高到10元时,入园的人次也从原来的100人减少到80人。
此时对餐饮及娱乐等关联方的收入影响是:由原来的200 0元,降低到1600元。
4.涨价对动物园的综合影响。
在需求缺乏弹性的情况下,涨价虽然使门票收益增加了200元,却使与之关联的餐饮、娱乐收益减少了400元,综合来看,总收益减少了200元。
如果实际情况中的关联效益更高和入园人次的下降幅度更大,对总收益产生的减少影响就远远不止于此。
从上述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在考虑了该景点自身的需求弹性基础上,涨价本来可以带来收益的增加,但由于对关联效益产生了相反的辐射影响,使得总收益反而减少。
第三章 弹 性 理 论例题讲解:例1 名词解释:(1)弹性系数:经济学中的弹性是指经济变量之间存在函数关系时,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动的反应程度大小,即两个变量变动的百分比之比。
若两个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为Y=f(X),以e 表示弹性系数,则:e=Y 变动的百分比/X 变动的百分比之比。
(2)需求价格弹性:是指一种商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其弹性系数等于需求量变动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百分比。
(3)需求收入弹性:是指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是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与收入变动百分比之比。
(4)需求交叉弹性:是指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其弹性系数是一种商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之比。
(5)供给价格弹性:是指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其弹性系数等于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百分比之比。
例2、设一个商品的供给和需求曲线都是直线,函数分别为:Q=c+dP 和Q=a -bP ,假如就该商品对厂商或销售方征收从量税,单位商品税收为1,请回答下列问题:(1)计算其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2)计算供求双方各自负担的税收是多少,并利用经济学原理解释税收为什么被转嫁,又为什么没有全部转嫁;(3)计算双方各自负担的税收份额和供求弹性之间的关系,并利用经济学原理进行解释; 解:(1)在没有征税时,令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可求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db c a P d b bc ad Q +-=++=00, 设对厂商征收从量税,新的均衡价格为P 1,则新的供给曲线为:Q S 1=c+d(P 1-1)又需求曲线仍为 Q D =a -bP联合解得厂商征收从量税后新的均衡价格、均衡产量为:db dc a Pd b cd bc ad Q ++-=+-+=11, 征税以后价格变动量为: d b d P P P +=-=∆01 产品数量变为 db cd Q Q Q +-=-=∆1 (2)消费者承受的税收负担为:d b d P P Tc +=-=01 生产者承受的税收负担为db b T Tc P +=-=1 税收负担能够被转嫁,是因为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存在弹性,而不能完全转嫁是因为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并不是无穷大,即b ≠0,d ≠0。
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的计算公式
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一般包括点弹性(point elasticity)和弧弹性(arc elasticity) 两种。
需求点弹性是指某商品需求曲线上某一点的需求价格弹性,它衡量在需求曲线某一点上
的需求量的无穷小的变动率对于价格的无穷小的变动率的反应程度。
例如,某商品价格从1000元降至999元,需求量从10000增加到10003,即P1=1000,P2=999,Q1=10000,
Q2=10003,则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为:
如果知道了需求曲线的函数形式,可以用微分法来计算点弹性。
公式为:
例如,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18-2P,导出点弹性的表达式,并计算价格为3和4时的点弹性。
根据上述公式,可得需求点弹性表达式如下:
当P=3时,Q=18-2×3=12,E d=2×(3/12)=0.5
当P=4时,Q=18-2×4=10,E d=2×(4/10)=0.8
从此例可以看出,当商品价格从3上涨到4时与价格从4下降到3时,需求价格点弹性系数并不相同,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价格和需求量可以采用平均值,即用弧弹性计算方式。
需
求弧弹性是指商品需求曲线上两个价格/数量点之间所具有的平均弹性。
其公式如下:
应用弧弹性计算公式,消除了价格上升与下降时所计算的弹性系数的差别。
需求的点弹性的名词解释需求的点弹性是指商品需求量对于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
在经济学中,需求的点弹性被广泛应用于市场分析和政策制定。
它是衡量商品需求变化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的指标,可以帮助企业预测市场需求并决策定价,也可以帮助政府制定税收政策和市场监管措施。
需求的点弹性可以分为价格弹性、交叉弹性和收入弹性。
价格弹性是指商品需求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高价格弹性的商品需求对价格变动十分敏感,一小幅价格变动就会引起需求量的大幅波动;而低价格弹性的商品则对价格变动不敏感,即使价格上涨或下跌,需求量的变动也相对较小。
交叉弹性是指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于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如果两种商品的需求量随着价格的变动而同向变化,交叉弹性为正值,表示两种商品是互补品;如果两种商品的需求量随价格的变动而反向变化,交叉弹性为负值,表示两种商品是替代品。
收入弹性是指商品需求量对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
如果商品需求量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收入弹性为正值,表示该商品为正常品;如果商品需求量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收入弹性为负值,表示该商品为低收入品。
需求的点弹性对于企业的市场决策尤为重要。
如果一种商品的需求具有高价格弹性,企业在定价时应更加慎重,小幅度的价格调整可能会引起需求量的大幅波动,导致销量下降。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企业通过灵活调整价格来吸引消费者,并在需求量增加时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而在需求量下降时,则需要适时调整策略,提高产品质量或通过促销等手段来拉动需求。
另外,需求的交叉弹性也对企业的市场定位和产品组合有一定指导作用。
如果两种商品的需求具有正向交叉弹性,企业在定价和产品推广时可以考虑将这两种商品作为互补品一同销售,增加消费者对产品的购买意愿;而如果两种商品的需求存在负向交叉弹性,企业则可以将其定位为相互替代的产品,通过不同的品牌和定价策略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政府对需求的点弹性也有一定的关注。
在税收政策制定中,政府通过分析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来确定税收幅度,一般来说,对于需求价格弹性较低的商品,政府可以适当提高税收,以获取更多的税收收入;而对于需求价格弹性较高的商品,政府则需谨慎制定税收政策,以避免高税收引起需求量的大幅减少,进而影响商品市场的稳定。
名词解释:1. 需求:需求指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对应于一定的商品价格所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需求规律:商品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商品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2.需求弹性是表示和衡量某一商品的需求量对它本身的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或者说是表示价格的变化所导致的商品需求量变化的程度。
3替代品:指商品之间可以相互替代以满足消费者相同(或基本相同)的消费需求的商品。
如钢笔与元珠笔;苹果与生梨;米饭与面包等等。
替代品交叉弹性系数必定是正值 ,即Exy >0互补品:指商品之间只有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才能提供完整的消费功能从而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的商品。
如汽车与汽油、羽毛球与球拍、录音机与磁带等等。
替代品交叉弹性系数必定是负值 ,即Exy <04. 效用、总效用与边际效用效用是指消费者从消费该商品或服务中所感受到的满足。
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个特定时间内消费一定数量的商品或服务所获得的满足的总和。
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某一时间内增加一个单位(或微量)商品的消费所增加的满足. 如果以∆TU 表示总效用增量,∆X 表示商品增量,MUX 表示边际效用,则: MUX =用导数概念可表示为:MUX =5. 寡头垄断:就是少数企业控制整个市场,他们供应的商品占这个市场最大最主要的份额。
又称为寡头垄断厂商,指少数几家厂商控制整个市场的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的一种市场结构。
该市场的典型特征是厂商之间的行为相互影响,以至于厂商的决策要考虑竞争对手的反应。
根据产品特征,寡头市场可以分为纯粹寡头行业和差别寡头行业两类。
在纯粹寡头行业中,厂商生产无差别产品;而在差别寡头行业中,厂商生产有差别产品。
按厂商的行动方式,寡头市场分为有勾结行为的和独立行动的不同类型。
寡头行业被认为是一种较为普遍的市场组织。
特征: (1).企业极少 (2).相互依存 (3).产品同质或异质 (4).进出不易6.显性成本:是指厂商支付给各生成产要素所有者的报酬 所构成的成本,包括 工人的工资 ,借入资本的利息,原材料和固定资产的支付费用等。
商品需求弹性的例子和
解释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富有弹性:名酒如五粮液,其现行的价格如此之高,以至于除了富人以外,其他人对它们几乎没有需要,但一旦有了需要,也往往具有很大的弹性。
有替代品,只除非在同类产品当中,在你的行业当中属于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能够被社会的高端群体所认可,例如茅台。
交叉弹性大于0。
垄断竞争。
缺乏弹性:感冒药泰诺,对应的是生存与健康,有病了就不能不吃药,因此,价格变动再大,也得吃药,也得买,所以,它的弹性非常小,几近于零。
有替代品,快克,白加黑等其他感冒药,且交叉弹性也大于1。
垄断竞争
中性:汽油,汽油价格上升,最初的几个月中,需求量的减少是中性的的,因为人们购买更省油的汽车,或者转向公共交通,或者迁移到离工作地距离较近的地方居住,但若干年后,汽油的销售量会大幅度减少。
但一般油价又收到国家的调控,所以基本能控制在1左右。
无替代品。
完全垄断
由于任何一种商品的需求取决于众多因素,所以,需求弹性也取决于许多因素,包括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
根据经验,我们认为以下因素对需求弹性的影响较大。
一般而言,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弹性较小,奢侈品需求弹性大。
当看病的价格上升时,尽管人们会比平常看病的次数少一些,但不会大幅度地改变看病的次数。
同理,当粮食的价格上升时,人们可能会“省吃”,但同样不可能大幅度地减少对粮食的购买。
原因就是人们把看病和粮食看成是生活必需品。
与此相比,如果到某着名旅游胜地的旅游费用上升了,则到该地旅游的旅客可能会大量减少。
原因是旅游活动是一种休闲活动,可以看成是奢侈品。
第二,商品代用品的多少。
代用品越多,当一种商品价格提高时,消费者就越容易转向。
其他商品,所以弹性就越大;反之则越小。
物品需求弹性的大小取决于替代性,替代性越高,则需求弹性就越高;反之,替代性越低,则需求弹性就越低。
如装饰品的需求弹性较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替代品的种类。
第三,商品用途的广泛性。
如果一种商品的用途很广泛,当商品的价格提高之后,消费者在各种用途上可以适当地减少需求量,从而需求弹性越大;反之,则越小。
第四,商品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当一种商品在消费者预算支出中占很小的部分时,消费者并不太注意其价格的变化,如买一包口香糖,你可能不太会注意价格的变动。
第五,消费者调整需求量的时间,一般而言,消费者调整需求量的时间越短,需求的价格弹性越小;相反调整时间越长,需求的价格弹性越大。
第六,不同的人由于收入不同,其需求的价格弹性也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