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北须家河组砂岩储层成岩特征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03 MB
- 文档页数:6
元坝地区须家河组砂岩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_陈刚元坝地区须家河组是四川盆地东缘的重要沉积地层,其含有大量的富含油气资源的砂岩。
研究该地区须家河组砂岩的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对于油气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须家河组砂岩的成岩作用和孔隙演化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须家河组砂岩的成岩作用主要包括压实作用、溶解作用和胶结作用。
压实作用是指在沉积层中,由于上覆地层的重力压实作用,使得沉积物颗粒之间的孔隙被压缩,导致砂岩的颗粒间接触面增加,孔隙度减小。
溶解作用是指在地下水的作用下,岩石中的可溶性矿物质逐渐溶解,导致孔隙和裂缝的形成。
胶结作用是指在沉积岩中,由于溶解作用带走了溶解物质后,残留下来的溶解物质在孔隙中溶解,使得颗粒之间的接触面增加,形成结晶胶结物,导致孔隙度的进一步减小。
须家河组砂岩孔隙演化主要经历了孔隙形成、孔隙发育和孔隙演化三个阶段。
孔隙形成阶段是指在成岩早期,由于沉积物颗粒之间的排列较松散,形成了大颗粒间隙和颗粒边缘孔隙,而胶结物质的生成较少。
孔隙发育阶段是指在成岩的中期,由于溶解作用的发生,溶解物质在孔隙中溶解,形成新的溶蚀孔隙和裂缝,同时胶结作用使颗粒间的接触面增加,导致孔隙度的进一步减小。
孔隙演化阶段是指在成岩的晚期,胶结作用继续进行,溶解作用减弱,导致孔隙度的进一步减小,孔隙间的胶结物质进一步增加。
在须家河组砂岩的孔隙演化过程中,溶解作用和胶结作用的相互作用是影响孔隙度的主要因素。
溶解作用可以扩大孔隙度,形成孔隙网络,有利于储集空间的形成;而胶结作用则减小孔隙度,降低储集空间的可用性。
因此,在油气勘探与开发中,需要综合考虑溶解作用和胶结作用的影响,选择合适的开发方法,以提高油气储量的开采效果。
综上所述,须家河组砂岩的成岩作用和孔隙演化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
压实作用、溶解作用和胶结作用是影响砂岩孔隙度变化的重要因素,孔隙形成、孔隙发育和孔隙演化是砂岩孔隙演化的主要阶段。
深入研究须家河组砂岩的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对于优化油气勘探与开发策略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作者简介:钱治家,1966年生,高级工程师,博士;长期从事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工作,现任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川东北气矿矿长。
地址:(635000)四川省达州市南外通达西路278号工行15楼川东北气矿。
电话:(0818)2639718。
E 2mail :qzj @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沉积相与储层特征钱治家 钟克修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川东北气矿 钱治家等.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沉积相与储层特征.天然气工业,2009,29(6):9212. 摘 要 川东北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地层具有较大的勘探开发潜力,但长久以来对该地层的研究甚少,沉积相和储层研究已成为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油气开发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及样品分析测试工作,根据岩石特征及测井相分析方法,对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沉积相类型、储集空间类型、储层物性特征以及影响储层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研究区须家河组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相沉积,可进一步划分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及前三角洲3类亚相;储层低孔低渗,主要孔隙空间为次生孔隙和裂缝,裂缝—孔隙型是主要的储集类型;储层储集性能主要受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控制。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东北 晚三叠世 沉积岩相 孔隙结构 储集层特征 油气藏形成 DOI :10.3787/j.issn.100020976.2009.06.003 川东北地区油气资源丰富,是目前勘探领域发展较快的新区之一。
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目前虽不是川东北地区天然气勘探开发的主要目的层段,但在钻井过程中遇到了很好的油气显示,表现出巨大的勘探开发潜力。
由于长久以来对该地层的研究甚少,因此,沉积相和储层研究已成为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油气开发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由于缺少资料,笔者主要依据地表地质露头剖面取样、少数取心资料以及测井数据[123],对须家河组沉积相、储层岩石学、储层物性及孔隙结构等特征进行研究和评价,为今后该地区须家河组的油气勘探提供依据。
第26卷 第3期2008年6月沉积学报A C T AS E D I M E N T O L O G I C AS I N I C A V o l .26 N o .3J u n .2008文章编号:1000-0550(2008)03-0459-10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0672086)资助②中石化西南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川西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天然气成矿规律及富集带预测.2003收稿日期:2007-06-03;收修改稿日期:2007-10-25四川盆地须家河组砂岩储层中自生绿泥石的来源与成岩演化①孙治雷1,2 黄思静3,4 张玉修5 王庆东3,4 包申旭1,2 孙致学3,4(1.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广州 510640;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 100049;3.成都理工大学 成都 610051;4.“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成都 6100515.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青藏高原地质研究中心 北京 100083)摘要由于在成岩过程中能有效抵抗上覆岩层的机械压实作用,抑制石英在颗粒表面成核的数量,自生绿泥石包膜对四川盆地须家河组砂岩储层的原生粒间孔的保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须家河组早期自生绿泥石物质来源主要有同沉积的富铁沉积物的溶解、河流溶解铁的絮凝沉淀以及相邻泥岩压释水的贯入,主要以新生沉淀形式集中形成于同生期至早成岩早期。
成岩中后期,由于下伏富M g 流体沿裂缝系统的持续进入,须2段的自生绿泥石的继续生长得到了充足的物质来源,其M g O 的含量随地层深度明显增加,而须4段后期再生长现象不明显。
该区自生绿泥石包膜对储层物性的影响通过绿泥石含量与参与孔隙度的关系以及孔隙度分布频率图可以得到较好的评估。
从对储层的影响来说,自生绿泥石包膜存在一个最合适的厚度值,超过或低于这个值就会对储层造成负面影响而无法保护储层,该区此最适合的厚度值为5~10μm 。
关键词自生绿泥石须家河组物质来源成岩作用储层质量第一作者简介 孙治雷男 1975年出生在读博士研究生地球化学E -m a i l :s u n z h i l e i @t o m .c o m中图分类号 T E 122.2+3P 588.2文献标识码 A0引言 砂岩储层中自生粘土矿物的研究近年来得到了广泛重视,一方面源于其本身的来源复杂性与分布广泛性,另一方面也源于其与储层质量千丝万缕的关系。
第59卷第6期2023年11月地质与勘探GEOLOGY AND EXPLORATIONVol. 59 No. 6November,2023川东北五宝场地区须五段致密砂岩叠前储层预测张德明,王鹏,臧殿光,姚政道,刘志刚,郑剑,李源(东方地球物理有限责任公司西南物探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36)[摘要]川东北五宝场地区须家河组须五段具有特低孔、特低渗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常规叠后纵波阻抗难以区分泥岩背景下的储层,储层预测和含气性检测难度大。
本文基于Gassmann方程进行流体替换,对工区内缺失横波资料的井进行横波预测,并分别正演饱含不同流体性质的道集。
研究发现储层饱含水为一类AVO响应特征,储层饱含气为二类AVO特征,AVO规律明显,进而采用实钻井的样本点建立岩石物理模板,选取纵横波速度比联合纵波阻抗圈定致密砂岩储层,利用更低的纵横波速度比能有效指示含气性。
结果表明:砂体及储层展布规律能够得到很好的表征,叠前含气性预测对井吻合率达到90.9%。
叠前预测在川东北五宝场地区须家河组须五段致密砂岩含气性识别中是有效的,有助于提高钻探成功率与开发效益。
[关键词]致密砂岩Gassmann方程AVO 叠前预测须五段五宝场地区川东北[中图分类号]P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5-5331(2023)06-1356-10Zhang Deming,Wang Peng,Zang Dianguang,Yao Zhengdao,Liu Zhigang,Zheng Jian, Li Yuan.Pre-stack reservoir prediction of tight sandstone of the fifth member of Xujiahe Formation in the Wubaochang area of northeastern Sichuan[J]. Geology and Exploration, 2023, 59(6):1356-1365.0 引言川东北致密砂岩气藏是四川盆地油气勘探的重点目标之一(印峰等,2012;王威,2018;姚文礼,2021;郑和荣等,2021)。
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沉积相与储层特征
钱治家;钟克修
【期刊名称】《天然气工业》
【年(卷),期】2009(029)006
【摘要】川东北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地层具有较大的勘探开发潜力,但长久以来对该地层的研究甚少,沉积相和储层研究巳成为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油气开发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及样品分析铡试工作,根据岩石特征及测井相分析方法,对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沉积相类型、储集空间类型、储层物性特征以及影响储层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须家河组主要发育辨状河三角洲相沉积,可进一步划分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及前三角洲3类亚相;储层低孔低渗,主要孔隙空间为次生孔隙和裂缝,裂缝-孔隙型是主要的储集类型;储层储集性能主要受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控制.
【总页数】4页(P9-12)
【作者】钱治家;钟克修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川东北气矿;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川东北气矿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
【相关文献】
1.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砂岩储层特征 [J], 杨磊;张健飞;江喻
2.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四段物源及沉积体系特征 [J], 周霞;王威;杜红权;王涛
3.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储层特征研究 [J], 李阔;曾韬;潘磊
4.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沉积古地理与聚煤规律 [J], 杨光荣
5.川北广元须家河组一段沉积相与沉积环境演化分析 [J], 谢小平;李姝臻;鲁宁;王永栋;席书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12月第33卷第6期Journal of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Science&Technology Edition)V ol.33No.6Dec.2011编辑部网址:http://文章编号:1674–5086(2011)06–0020–05DOI:10.3863/j.issn.1674–5086.2011.06.004中图分类号:TE122文献标识码:A川东北须家河组砂岩储层成岩特征研究*周彦1,黎平2,谭秀成1,全永旺2,何莹21.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四川成都610500;2.中石化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40摘要:通过对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砂岩薄片样品的系统鉴定和研究,详细分析了它们所经历的各种成岩作用,探讨了这些成岩变化的发生机理及其对储层孔隙的影响程度,划分了研究区须家河组砂岩的成岩阶段,并建立了其成岩演化序列。
研究结果表明:强烈的压实、压溶作用和早期方解石胶结作用是造成本区须家河组砂岩原生孔隙大量消失的关键因素,同时使地下酸性流体失去活动空间,导致溶蚀作用不发育,储层异常致密;根据碎屑岩成岩阶段划分规范,须家河组砂岩经历了多种成岩变化,成岩作用强度大,目前已处于晚成岩B亚期。
关键词:成岩特征;成岩阶段;成岩序列;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网络出版地址:http:///kcms/detail/51.1718.TE.20111122.0904.001.html周彦,黎平,谭秀成,等.川东北须家河组砂岩储层成岩特征研究[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3(6):20–24.近年来,川东北地区在三叠系飞仙关组、二叠系长兴组等海相地层取得了重大的勘探突破,先后发现了普光、龙岗等多个碳酸盐岩气藏,同时,在以三叠系须家河组为代表的陆相层系中亦发现良好的油气显示。
作为海相层系的重要接替层位,自2006年以来,该区须家河组的油气勘探日益受到重视,深入研究须家河组砂岩储层在地质历史时期所经历的成岩作用类型及其演化序列,无疑对储层描述、评价和预测具有重要意义[13]。
1储层基本特征研究区须家河组属于辫状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岩石类型主要为灰色、浅灰色中—粗粒岩屑砂岩、岩屑石英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等,距离物源较近的山前带可见砾岩、含砾粗砂岩等。
岩石组分方面,石英占25%∼70%,以单晶石英为主,另有少量复石英和燧石;长石占3%∼15%,以正长石为主,次为斜长石,少量微斜长石和条纹长石;岩屑含量一般为20%∼70%,平均为35%左右,以变质岩屑为主,次为沉积岩屑;胶结物以方解石和硅质为主,填隙物多为水云母。
砂岩颗粒分选中等—较差,次圆—次棱角状,线—凹凸接触为主。
孔隙类型包括粒内(间)溶孔、基质内微孔、残余原生粒间孔等,微裂缝较为常见,但多被泥质或有机质全(半)充填。
储层物性总体较差,岩芯分析孔隙度仅为2%∼5%,最大为12%;渗透率主要集中于0.01∼0.03mD。
总之,该区须家河组砂岩储层属于成分和结构成熟度均较低的特低孔、特低渗致密砂岩储层[1,46]。
2成岩作用类型薄片观察及X–衍射结果显示,须家河组砂岩经历了多种成岩变化,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2.1压实作用研究区须家河组储层常见的压实现象有[79]:(1)片状、长条状矿物的顺层分布、弯曲变形、破裂(图1a);(2)千枚岩、板岩、泥页岩以及粘土*收稿日期:2011–09–20网络出版时间:2011–11–22基金项目:四川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SZD0414)。
作者简介:周彦(1975–),男(汉族),江苏泰兴人,博士,主要从事沉积储层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E-mail:zhouyan_swpu@第6期周彦,等:川东北须家河组砂岩储层成岩特征研究21a 细粒长石岩屑砂岩,云母的弯曲变形,颗粒呈凹凸接触,石深1井,须二b 中粒岩屑石英砂岩,绢云母化长石颗粒被压成假杂基,石深1井,须二c 粗粒长石岩屑砂岩,可见两期石英次生加大,石深1井,须二d 中粒岩屑砂岩,可见自生石英颗粒充填残余原生粒间孔,元坝1井,须二e 粗粒岩屑砂岩,方解石连晶胶结,马1井,须四f 钙质长石岩屑砂岩,绿泥石环边胶结,见残余原生粒间孔,马1井,须二图1须家河组铸体薄片IFig.1Cast body chip of sandstone in Xujiahe Formation化长石等塑性颗粒的塑性变形与假杂基化(图1b );(3)石英、长石、岩屑等颗粒之间以线∼凹凸接触为主。
区内须家河组砂岩遭受了强烈的压实作用,通过镜下观察,估计压实造成的孔隙度损失可达30%。
这一方面是由于岩石中岩屑含量较高,且以易于变形的千枚岩、板岩等变质岩屑为主;另一方面长石蚀变程度高,导致其塑性增强,易于压实变形。
2.2压溶作用镜下常见的压溶现象有颗粒的凹凸镶嵌接触及缝合状接触[7,8](图1a ,图1b )。
压溶作用不仅引起石英颗粒的体积减小,颗粒接触更为紧密,其压溶组分SiO 2还会作为胶结物沉淀下来,进一步减少孔隙,须家河组砂岩广泛发育的石英次生加大应该与压溶作用有关。
2.3胶结作用须家河组砂岩中常见的胶结物类型包括硅质、碳酸盐和粘土矿物等。
2.3.1硅质胶结物硅质胶结物的含量高低与沉积物原始组分和结构有关[3,57,10]:(1)杂基和塑性岩屑含量高的砂岩基本不含硅质胶结物;(2)绿泥石粘土包壳的存在能有效阻止石英次生加大;(3)早期方解石胶结物会堵塞原生孔隙,使SiO 2失去沉淀的空间;(4)在粒度粗细和其他胶结物含量大致相似的情况下,石英胶结物含量和石英颗粒含量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本区须家河组砂岩中的硅质胶结物含量较低,仅为0∼2%,这与砂岩的成熟度较低、塑性岩屑含量较高、长石蚀变程度高、绿泥石粘土包壳发育较差等因素密切相关。
硅质胶结物的出现形式有以下两种:(1)石英次生加大(图1c ,区内须家河组砂岩共发育两期石英次生加大);(2)充填在残余孔隙内的自生石英(图1d )。
2.3.2碳酸盐胶结物须家河组砂岩中的碳酸盐胶结物主要为方解石,也可见少量的铁白云石,多呈孔隙式胶结(图1e ),局部呈基底式胶结,其含量一般为0∼3%,局部达10%。
方解石胶结物的含量高低与粒度和岩屑成分关系较大:(1)粉、细砂岩粒间孔隙小,孔隙水交换能力弱,易造成碳酸盐的过饱和;(2)富含碳酸盐岩屑的砂砾岩中,碳酸盐岩屑的压溶和溶蚀无疑22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提供了丰富的方解石来源[58]。
2.3.3粘土胶结物粘土胶结物主要为绿泥石,另有少量伊利石。
早期绿泥石环边胶结可阻止石英次生加大,对孔隙起保护作用[11,12]。
绿泥石的形成需满足以下条件:(1)若杂基、塑性岩屑含量过多,压实作用导致其原生孔过早消失,绿泥石失去沉淀的空间;(2)大量的早期方解石胶结可充填堵塞孔隙,绿泥石同样失去沉淀的空间;(3)石英颗粒含量过高,则意味着绿泥石胶结物失去了物质来源,此时石英加大强烈;含量过低,则岩石受压实作用影响大,原生孔不易保存;(4)火成岩屑的蚀变可为绿泥石胶结物提供物质来源,且火成岩屑抗压强度大,原生孔受压实作用影响较小;(5)岩石的结构成熟度相对较好,即颗粒具有较好的磨圆度和分选性,更有利于原生孔保存[57,11,13]。
本区须家河组砂岩中绿泥石胶结物含量一般仅为0∼2%,主要出现在无早期钙质胶结的长石岩屑砂岩、岩屑石英砂岩中,岩屑砂岩中出现的几率较小。
多呈纤维状垂直颗粒生长,形成粘土包壳(图1f ),常在颗粒接触处消失,表明其形成于沉积物被严重压实之后。
伊利石胶结物含量较低,一般<1%,多呈片状、弯片状、毛发状、丝絮状等形态充填于粒间孔、粒内溶孔和微裂缝中。
2.4交代作用相对于其他成岩作用来讲,交代作用对储层孔隙发育影响较小[3,10]。
须家河组砂岩中常见的交代作用有方解石和绢云母的交代作用。
方解石交代作用主要发生在方解石致密胶结的砂岩中,其发生时间和方解石胶结物的形成时间基本一致,即主要发生于早成岩阶段,至少发生在溶蚀作用之前[58,13]。
方解石可交代各种颗粒和杂基,但似乎对长石更具选择性,常见长石的交代幻影和交代残留结构(图2a ),大多数长石颗粒边缘都被交代成港湾状、锯齿状等不规则形态。
a 粗粒岩屑长石砂岩,方解石交代斜长石,石深1井,须四b 中粒长石石英砂岩,长石绢云母化,石深1井,须二段c 中粒岩屑石英砂岩,溶蚀作用和液态烃注入发生在两期石英次生加大之后,石深1井,须四段d 中粒岩屑砂岩,可见粒间溶孔和裂缝扩溶现象,元坝4井,须二段图2须家河组铸体薄片IIFig.2Cast body chip of sandstone in Xujiahe Formation区内须家河组砂岩中的长石普遍发育绢云母化,常被压实形成假杂基(图2b )。
容易发生绢云母化的长石颗粒主要为斜长石,微斜长石较为稳定,很少发生绢云母化。
虽然这种交代作用并未造成颗第6期周彦,等:川东北须家河组砂岩储层成岩特征研究23粒体积的变化,但由于其塑性增强,导致压实效应增加,因此也属于破坏性成岩作用之一[57]。
2.5溶蚀作用溶蚀作用可以形成次生孔隙,对改善储层物性起到积极作用[1,10]。
溶蚀作用发生须满足两个基本条件:(1)存在一定的可溶组分;(2)存在酸性流体活动的空间,即一定的原生孔隙[8,9,14]。
本区须家河组溶蚀作用总体欠发育,仅在局部井段偶见少量长石或方解石化的颗粒内有少量粒内溶孔(图2b,图2c),亦可见沿裂缝的扩溶现象(图2d)。
造成本区须家河组砂岩溶蚀作用欠发育的原因有:(1)长石等可溶组分的含量普遍低于川中、川南等地区;(2)强烈的压实作用、较高的塑性岩屑含量和早期的钙质胶结作用使得原生孔隙大量消失[9,13]。
3成岩阶段划分与成岩序列3.1成岩阶段划分根据碎屑岩成岩阶段划分规范,研究区须家河组砂岩的成岩作用强度大,目前已处于晚成岩B亚期(表1),依据如下:(1)泥岩中干酪根的镜质体反表1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砂岩成岩阶段划分表Tab.1Diagenetic stage division of Xujiahe Formation in Northeastern SichuanBasin射率(R o)为1.36%∼1.71%,平均为1.60%,处于晚成岩B亚期的R o分布范围内;(2)X–衍射分析表明,粘土矿物主要为伊利石和绿泥石,少含伊/蒙混层矿物,属超点阵有序混层带;(3)石英加大强烈,达II 级以上,颗粒接触紧密,主要为线∼凹凸接触,孔隙中充填有铁白云石,表明成岩作用强度大,已处于晚成岩阶段[2,3]。
3.2成岩序列通过系统的薄片观察和成岩特征的研究,可以建立本区须家河组的成岩演化序列(图3),主要证据如下:(1)绿泥石环边胶结物形成于石英的第一次次生加大以及持续压实作用之后;(2)方解石胶结、交代颗粒及绿泥石环边,反映发生时间较绿泥石环边晚;(3)晚期石英呈不自形充填于绿泥石环边、伊利石环边胶结后的残余粒间孔内,反映其发生时间较绿泥石环边、伊利石环边晚(图4);(4)方解石化颗粒具弱的粒内溶蚀,反映酸性流体的进入时间晚于方解石化时间;(5)铁白云石自形程度高,24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图3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砂岩成岩序列Fig.3The petrogenetic series of sandstone of Xujiahe Formation inNortheastern Sichuan Basin充填残余粒间孔,反映其发生时间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