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8美丽的颜色教案 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295.50 KB
- 文档页数:4
《美丽的颜色》教学设计一、概述《美丽的颜色》是新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属自读课文。
本课授课时间为一课时。
课文节选自《居里夫人传》,记述了居里夫妇在棚屋里用四年时间提取镭的过程。
作者像一个摄影师,充满深情地将一个个镜头展示出来。
学习这篇课文,引导学生感受科学发现的艰辛,也领略到科学家的坚守与乐观。
二、学习目标分析【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居里夫人工作的环境和提取镭的过程,感受居里夫人的艰辛与快乐;2、分析居里夫人的性格特点;3、体会文中多处引用居里夫人的话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默读、批注等多种方法来理解作品的内容及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居里夫人对科学的热爱之情和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品味风格多样的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作品的内容及作者的情感。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本文在内容理解上难度不大,八年级学生对这篇文章的内容和人物精神品德基本能读懂,甚至对“美丽的颜色”这一标题的内涵也能做出较为准确的理解,所以说,再把文本教学引向故事内容和科学家的科研精神,其实也就是在教学生自己已经懂得或能够掌握的东西。
但如果把学生当作真正的“学习者”来对待,让学生自主质疑,解决问题,既能让学生重温文本内容,整体把握传主的主要事迹和品德精神,又能摸清学情,很巧妙地达到了一石二鸟之效。
《美丽的颜色》这篇文章,写的是居里夫妇提炼镭、发现镭的美丽颜色的过程,展示的是伟大科学家的人格魅力,即品德精神上的美丽颜色,所以,“美丽的颜色”勾连了人物故事和人物思想境界。
这样,给出方法,做出指导,学生学习的时候,就可以认真思考文本的美丽,教学简洁又突出重点。
四、教学策略与选择通过了解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可以看出,学生在阅读传记文学作品的时候,都是直奔内容,少有思考语言风格和传记写法的。
自读课,也要从课程目标、文本特征、学生需要和教学需要等四个因素去确定教学内容,而不是做放任自流的阅读。
8* 美丽的颜色1.培养学生在快速阅读的过程中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
(重点)2.学习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提高品质细节描写的能力。
(难点)3.学习居里及居里夫人对科学的痴迷和热情,引导学生培养热爱科学的精神,树立为科学献身的理想。
1.朗读法;2.讨论探究法。
步骤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猜一猜:她是一位女性,出生在波兰,在物理学和化学方面颇有建树,先后获得了两次诺贝尔奖,她的丈夫与女儿也是诺贝尔科学奖的获得者,她发现并提炼出了镭和钋两种放射性元素,她是谁?(居里夫人)今天,我们就跟着她的女儿艾芙·居里一起,去感受一个科学家的刚强又柔和的一面。
步骤二自学互研自我感悟1.作者简介艾芙·居里(1904~2007),法国科学家比埃尔·居里与玛丽·居里的小女儿,优秀的音乐教育家和人物传记作家。
曾撰写其母传记《居里夫人传》。
2.作品人物玛丽·居里(1867~1934),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
1903年,居里夫妇和贝克勒尔由于对放射性的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因发现元素钋和镭再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因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两次获诺贝尔奖的人。
居里夫人的成就包括开创了放射性理论、发明分离放射性同位素技术、发现两种新元素钋和镭。
在她的指导下,人们第一次将放射性同位素用于治疗癌症。
由于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居里夫人于1934年7月3日因恶性白血病逝世。
3.字词积累炽.热(chì)猝.(cù)窒.息(zhì)吹嘘.(xū) 骤.雨(zhòu) 镭.(léi)钋.(pō) 踱.(duó) 沥.青(lì)轮廓.(kuò)炽热:温度高,极热。
炽,火旺。
猝:突然。
吹嘘:夸张的宣扬。
景况:情况。
微妙:深奥玄妙,难以捉摸。
筋疲力尽:比喻身体和精神疲劳,完全疲乏,没有一点力气。
和颜悦色:脸色和蔼喜悦。
8 美丽的颜色【学习目标】1.了解传记文学的特点,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2.品味风格多样的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学习居里夫妇高贵的品格,磨炼意志,热爱科学。
【重点难点】1、浏览课文,筛选信息2、体会居里夫妇高贵的品格,磨炼意志,热爱科学【学习方法】朗读法【学习过程】导入新课爱因斯坦曾经说:“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的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做出的贡献。
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
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
”今天,让我们走近居里夫人。
一、预习自测1.识音记形(给加点字注音,注意加“□”字的写法)简陋( ) 猝至( ) 窒息( )吹嘘( ) 沸腾( ) 咽喉( )溶液( ) 触目( ) 踱步( )2.词语积累(解释词语的意思)(1)炽热: (2)猝:(3)窒息: (4)吹嘘:(5)筋疲力尽: (6)和颜悦色:(7)小心翼翼:3.作者简介艾芙·居里(1904—2007),居里夫人的女儿。
代表作《居里夫人传》。
4.背景链接居里夫人(1867—1934),即玛丽·居里,原名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原籍波兰。
1867年出生在波兰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因嫁给法国科学家皮埃尔·居里,故称居里夫人。
1898年在和丈夫共同努力下,发现了新元素钋,同年又发现了镭。
1903年居里夫妇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1906年,皮埃尔·居里遭遇车祸不幸身亡,居里夫人接替丈夫的职位,成为巴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和法国科学院第一个女院士。
1911年,居里夫人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由于长时间接触放射性物质,1934年7月4日,这位充满了艰辛和荣誉的居里夫人最终因恶性贫血而去世。
二、合作探究1.结合文章内容,把全文分为三部分。
2.居里夫妇是在哪儿发现镭的?他们工作的环境怎样?3.居里夫妇提炼镭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他们是怎样分工的?4.细读课文,分析居里夫人的形象特点。
8 美丽的颜色导入(故事导入):同学们,在世界科学史上,有一位伟大的女科学家,她以自己的勤奋和天赋,在物理学和化学领域,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并因此而成为唯一一位在两个不同学科领域、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著名科学家,你知道她是谁吗?(玛丽·居里)今天我们一起读一读她的女儿给她写的传记吧。
1.作者简介艾芙·居里,她是著名的女科学家居里夫人的次女,于1904年出生在巴黎。
艾芙·居里自幼在充满浓郁学术气氛的家庭中长大,母亲居里夫人给予了她巨大的影响。
但她的兴趣与姐姐伊雷娜·居里不同,没有跟随母亲学习物理,在巴黎赛维尼埃中学毕业后,却潜心于攻读音乐,1937年在母亲居里夫人去世3周年之际,她发表了《居里夫人传》一书,在法国国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
2.知识链接居里夫人及《居里夫人传》居里夫人(1867—1934),法国籍波兰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两种放射性元素,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
作为杰出科学家,居里夫人有一般科学家所没有的社会影响,尤其因为是成功女性的先驱,她的典范激励了很多人。
《居里夫人传》是居里夫人的小女儿艾芙·居里在母亲去世3年后写成。
该传记详细叙述了居里夫人的一生,也介绍了其丈夫比埃尔·居里的事迹,并着重描写了居里夫妇的工作精神和处事态度,并描写出了居里夫人坚定,刚毅,顽强,谦虚,视金钱如粪土的可贵精神。
书中引用了居里夫妇的许多信札和日记,书的最后还附录了居里夫人一生所得奖金、奖章的情况以及她所得的名誉头衔,居里夫人年表,是一本很详实的个人记录。
全书文字生动流畅,一出版就深受读者欢迎,被译为27种文字在世界上发行。
3.积累字词(1)注音微.妙(w ēi) 简陋.(l òu) 燥.热(z ào) 骤.雨(zh òu) 窒.息(zh ì) 吹嘘.(x ū) 沥.青(l ì) 荧.光(y íng) 轮廓.(ku ò) 猝.至(c ù) 炽.热(ch ì) 踱.步(du ó)和颜悦.色(yuè)(2)解释词语①燥热:空气湿度小而温度高。
9*美丽的颜色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相关的背景和文学常识,理解课文内容。
2.了解居里夫妇的科学贡献,理解“美丽的颜色”的真正内涵。
(二)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自读、合作、交流、探究,培养自身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抓取精辟、关键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了解居里夫人发现“镭”的过程,探究居里夫妇的人格和心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文中的细节刻画,感受居里夫人对科学的热爱之情和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及其积极乐观的人格魅力,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树立坚定的人生信念。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把握文章内容2.品味本文质朴的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难点感知居里夫妇对科学的痴迷和热情,及居里夫人积极乐观的人格魅力。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作者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要为大家介绍一位才华横溢、才高八斗、才识过人的女士?大家请看(PPT出示照片),请问你们知道她是谁吗?(生答:居里夫人)对的,那么我们就结合课下注释一和PPT上的资料来认识一下她吧!先看完注释再看老师的PPT,并做相应的笔记。
(PPT呈现:玛丽·居里,1867年出生于华沙,世称“居里夫人”,全名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居里,法国著名科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原籍波兰。
1903年,居里夫妇和贝克勒尔由于对放射性的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因发现元素钋和镭再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因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两获诺贝尔奖的人。
居里夫人的成就包括开创了放射性理论、发明分离放射性同位素技术、发现两种新元素钋和镭。
在她的指导下,人们第一次将放射性同位素用于治疗癌症。
由于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居里夫人于1934年7月3日因恶性白血病逝世。
)但我们对于一个人的了解,靠几行简介是不能完全掌握的,今天我们走进《美丽的颜色》中去再认识一下这位为人类的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女士吧!(二)走进文本1.提问:本文是谁写的?(生答:艾芙.居里)她和居里夫人是什么关系呢?(她是居里夫人的次女)2.那她给这篇文章取了个什么名字呢?(生答:美丽的颜色)那么请大家快速浏览全文,看看“美丽的颜色”除了题目之外还出现了几次?并用笔勾画出来。
第二单元8美丽的颜色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2.品味语言,感受人物的人格魅力,体会作者情感。
3.学习居里和居里夫人刻苦钻研、献身科学的精神和淡泊名利的崇高境界。
学习过程一、基础积累1.下列加点字注音准确无误的一项是()A.炽.热(zhì)简陋.(lòu)骤.雨(zhòu)小心翼.翼(yì)B.猝.至(cù)窒.息(zhì)吹嘘.(xū)筋.疲力尽(jīng)C.荧.光(yíng)轮廓.(kuò)酸渍.(zì)来回踱.着(duó)D.燥.热(zhào)沥.青(lì)搅.动(jiǎo)嘎.嘎地响(gā)的一项是()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A.典型幻稚仪器冻僵B.炼制搅动沸腾熟悉C.氛围咽喉沉淀神密D.残渣领域笼罩清析3.下列语句与原文不相符的一句是()A.这是一种奇异的新的开始,这种艰苦而且微妙的快乐(无疑地在玛丽以前没有一个女人体验过),两次都挑选了最简陋的布景。
B.那个炉子即使把它烧到炽热的程度,也令人完全失望。
C.这种极特殊的治疗结核症的方法,玛丽多半没有对佛提埃大夫吹捧过。
D.感谢这种意外的发现,在这个时期里,我们完全被那展开在我们面前的新领域吸引住了。
4.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个物理学家和颜悦色地回答:“我不知道……你可以想到,我希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
”B.玛丽说:“不要点灯!”接着轻轻地笑了笑,再说:“你记得你对我说“我希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的那一天吗?”C.“看哪……看哪!”这位年轻妇人低声说着。
D.镭不只有“美丽的颜色”,它还自动发光!5.填空。
《美丽的颜色》的作者是,国家,优秀的和作家。
她的《》就是写的法国皮埃尔·居里和玛丽·居里夫妇。
二、解读探究,把握文本6.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7.“艰苦而微妙的快乐”中“艰苦”指;“快乐”指。
《美丽的颜色》教学设计方案(此教案为两课时)一、课题概述《美丽的颜色》是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最后一篇文章,这一单元的文章都是回忆性的散文或传记。
在叙述事件过程中,展现人物品格与精神。
学习文章刻画人物的方法,学会抓住典型,注意细节的刻画人物。
品味人物刻画语言的多样,提升自身文学鉴赏能力。
《美丽的颜色》是艾芙•居里为其母亲居里夫人所作传记中的一部分, 文章通过记叙居里夫妇在恶劣的环境中提炼镭的过程,体现居里夫人热爱科学、不畏艰难、贫贱不移的高贵品质。
二、教学目标分析(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相关的背景和文学常识,理解课文内容。
2.理解“美丽的颜色”的真正内涵。
3.学会鉴赏传记语言(二)过程与方法L演示法:通过播放相关视频与播放幻灯片,学习居里夫人的相关知识。
4.讲授法:通过老师讲解及幻灯片、板书的辅助,有效的理解课文。
5.互动法:通过师生之间或生生之间的相互合作探讨,解决教学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居里夫人探究科学的热情与对待困难迎难而上的品质,并进行自我反思。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四、学习者特征分析对于八年级的学生而言,从文章中去寻找信息的能力已经具备,但从已有信息中提取、总结尚显稚嫩。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一)教师引导策略:教师启发引导。
(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策略:建立小组讨论、交流、合作的课堂氛围。
六、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美丽的颜色》课件、《居里夫人微传记》视频七、教学过程设计(一)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美丽的颜色》课件、《居里夫人微传记》视频、2、导入:建构阅读话题(5分钟)在世界的眼中居里夫人是伟大的,她对科学事业与世界进步做出的贡献让世界铭记;在朋友爱因斯坦的眼中,居里夫人是伟大的,她坚强而极端谦虚的品质让朋友钦佩;那么,在女儿艾芙•居里的眼中,居里夫人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新课《美丽的颜色》,看看在女儿艾芙•居里的笔下,她的母亲居里夫人是一个怎样的人?3、课前预习(5分钟)(1)读一读、记一记(2)背景链接:导学案4、初读感知(1)5分钟时间,快速阅读全文,回答:这篇文章叙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谁?在哪里?用了多少时间?做了一件什么事?)居里夫妇在棚屋用四年的时间提炼镭。
8 美丽的颜色
导入(故事导入):同学们,在世界科学史上,有一位伟大的女科学家,她以自己的勤奋和天赋,在物理学和化学领域,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并因此而成为唯一一位在两个不同学科领域、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著名科学家,你知道她是谁吗?(玛丽·居里)今天我们一起读一读她的女儿给她写的传记吧。
1.作者简介
艾芙·居里,她是著名的女科学家居里夫人的次女,于1904年出生在巴黎。
艾芙·居里自幼在充满浓郁学术气氛的家庭中长大,母亲居里夫人给予了她巨大的影响。
但她的兴趣与姐姐伊雷娜·居里不同,没有跟随母亲学习物理,在巴黎赛维尼埃中学毕业后,却潜心于攻读音乐,1937年在母亲居里夫人去世3周年之际,她发表了《居里夫人传》一书,在法国国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
2.知识链接
居里夫人及《居里夫人传》
居里夫人(1867—1934),法国籍波兰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两种放射性元素,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
作为杰出科学家,居里夫人有一般科学家所没有的社会影响,尤其因为是成功女性的先驱,她的典范激励了很多人。
《居里夫人传》是居里夫人的小女儿艾芙·居里在母亲去世3年后写成。
该传记详细叙述了居里夫人的一生,也介绍了其丈夫比埃尔·居里的事迹,并着重描写了居里夫妇的工作精神和处事态度,并描写出了居里夫人坚定,刚毅,顽强,谦虚,视金钱如粪土的可贵精神。
书中引用了居里夫妇的许多信札和日记,书的最后还附录了居里夫人一生所得奖金、奖章的情况以及她所得的名誉头衔,居里夫人年表,是一本很详实的个人记录。
全书文字生动流畅,一出版就深受读者欢迎,被译为27种文字在世界上发行。
3.积累字词 (1)注音
微.妙(w ēi) 简陋.(l òu) 燥.热(z ào) 骤.雨(zh òu) 窒.息(zh ì) 吹嘘.(x ū) 沥.青(l ì) 荧.光(y íng) 轮廓.(ku ò) 猝.
至(c ù) 炽.热(ch ì) 踱.
步(du ó) 和颜悦.
色(yu è) (2)解释词语
①燥热:空气湿度小而温度高。
②吹嘘:对人或事过分吹捧。
③窒息:呼吸困难甚至停止。
④炽热:温度高,极热。
⑤和颜悦色:脸色和蔼喜悦。
形容和善可亲。
(一)整体感知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
1.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文章以“美丽的颜色”为题,有什么好处?
【交流点拨】 1.本文记叙了居里夫妇在棚屋中用四年的时间提取镭的过程。
2.“美丽的颜色”指的是镭的颜色,这既是文章的线索,也是文章的主要事件。
文章以“美丽的颜色”为题,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深层探究
1.“玛丽·居里现在又要在一个残破的小屋里,尝到新的极大的快乐了。
”这句话中的“快乐”指什么?
2.“在夏天,因为棚顶是玻璃的,棚屋里面燥热得像温室。
”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文章多次引用了居里夫人自己的话,找出来体会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工作日变成了工作月,工作月变成了工作年,比埃尔和玛丽并没有失掉勇气。
”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这表现了居里夫妇怎样的特点?
【交流点拨】1.“快乐”指居里夫妇在棚屋中用四年的时间提取“镭”。
2.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渲染出居里夫妇工作环境的恶劣,衬托出居里夫妇的顽强精神。
3.例如第五自然段的“我们没有钱,没有实验室,而且几乎没有人帮助我们把这件既重要而又困难的工作做好。
这像是要由无中创出有来。
假如我过学生生活的几年是卡西密尔·德卢斯基从前说的‘我的姨妹一生中的英勇岁月’,我可以毫不夸大地说,现在这个时期是我丈夫和我的共同生活中的英勇时期。
”引用居里夫人自己的话,更容易展示出她的心理感受,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变换了文章的叙述节奏,使行文更加生动。
4.议论,高度评价了居里夫妇工作的坚持,表现了他们对科学的坚持不懈。
(三)品析语言
1.“玛丽从前很天真地预料沥青铀矿的残渣里含有百分之一的镭,那个估计现在到哪里去了?”结合上下文说说“天真”一词的表达作用。
2.如何理解文章结尾处“她永远记得看荧光的这一晚,永远记得这种神妙世界的奇观”一句话的含义。
【交流点拨】 1.“天真”一词,说明“沥青铀矿的残渣里含有百分之一的镭”是不可能的,这种新物质的放射作用极强,极少量的一点镭散布在矿苗中,最困难的,最不可能的,乃是分离这极小的含量,使它从与它密切混合着的矿渣中分开。
充分说明居里夫妇发现镭的困难之大。
2.两个“永远”表达出居里夫妇发现镭的重大意义,经过千辛万苦,终于成功后的激动与喜悦。
本文记叙了居里夫妇在棚屋中用四年的时间提取镭的过程。
作者像一个摄影师,充满深情地将一个个镜头展示出来。
我们仿佛置身于残破的棚屋,看到居里夫妇忙碌的身影,感受到了科学的艰辛,同时也领略到了科学家的坚守与乐观。
课外阅读艾芙·居里的《居里夫人传》,并收集与居里夫人一样的科学家的资料,经过梳理后,存入自己的学习资料库。
美丽的颜色——镭
条件艰苦
过程复杂
工作很累
坚韧不拔的坚守与乐观
(课堂教学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第三单元整体学习
1.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把握它们的读音和意义;积累一定数量的常用虚词和句式,把握它们的用法。
2.反复诵读,在整体感知本单元课文的基础上品味诗文中的优美意境;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联系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美丽的山川景色,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自然,融入自然。
《三峡》2课时
《短文二篇》2课时
《与朱元思书》1课时
《唐诗五首》2课时
1.主题延伸
本单元所选课文大都是以抒写自然景色为内容的古代诗文,因此宜充分寻找各课的教学资源,借助图片、音像等使学生对课文有直观认识,把书面语言形象化,便于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古诗文教学尤其重视诵读训练,因此本单元宜以训练学生学习诵读的基本技能为主,以读代讲,从而达到理解、品读、鉴赏的目的。
落实古诗文中的词句理解依然是学生学习古诗文的一个重难点,不能放松。
基于学生目前普遍对古诗文的释词译句感觉枯燥无味的情况,宜着重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大胆放手让他们借助工具书和课本注释自行翻译,教师无须逐字逐句讲解,避免一言堂的情况发生。
为了全面了解作家作品,自主地查阅搜集资料是必不可少的学习方法,这样可以使学生真正做到“立体的懂”,而不是“平面的懂”。
2.授课技巧
四篇课文的安排,应各有侧重点,《三峡》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水经注》中的名篇。
文章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了三峡的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欣赏之情。
这篇文章适合反复朗读,在读中感知、品味、体会。
学习字词时,注意文言知识的分类掌握,譬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
《答谢中书书》是南朝齐梁时的思想家陶弘景的一封回信。
文章短小精悍,蕴涵的思想却比较深刻。
要让学生从作者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来领悟文章,对中学生来说显得过于苛刻,所以教学上可采用以读为方法,以品为重点,以练习为手段的形式指导学生学习,借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来完成教学任务。
《记承天寺夜游》是北宋大文学家苏轼的名篇。
全文通过对庭院的月光的描写,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与朱元思书》是一篇情辞并美的精悍之作,全文像一幅萧疏淡远的水墨画,文辞峻洁而又富于情思。
句式整齐、匀称,音节铿锵,有一种声律美。
这两篇课文适合结合文章体裁加强朗读,教师引导学生朗读时从情感上下功
夫,不仅要注意语速,读出节奏,更要读出感情,读出景色的优美,读出作者对景色的喜爱之情。
《唐诗五首》在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在朗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可引导学生利用提纲背诵法快速背诵,在板书中教师最好给学生提供背诵提纲。
优秀的诗作都是在诗人被现实生活中激发起沸腾的感情时写就的。
教学古诗尤其应该创造气氛,展示场景,激发情感,巧妙点拨,启发想象,从而培养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提高能力。
因此,教法上以情景教学为主,辅以朗读、比较、画图、想象等方法。
要注意以形象入手,来体会诗的意境;要了解有关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