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调
- 格式:ppt
- 大小:2.86 MB
- 文档页数:9
猜调-西南师大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调。
2.学习在不同的调上演唱歌曲。
3.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4.提高学生的唱歌技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清晰地区分不同的调,并能够在不同的调上演唱歌曲。
2.教学难点:带领学生演唱在不同调上的歌曲。
三、教学准备1.课堂教学PPT。
2.提前准备好相关歌曲伴奏。
3.提前准备好六个调号的八度音阶。
4.相关乐器道具。
四、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课堂教学PPT,给学生展示各个调的音阶,让他们感知不同调之间的区别和相似之处。
2.讲解1.介绍什么是调调是音乐中的基本元素之一。
它是音乐的核心,是一系列音符的排列顺序和强弱的度量方式,用于安排乐曲的音韵结构。
调号表示了音阶中不同音符的音高和音名,因此可以影响乐曲的整体效果和感觉。
2.什么是猜调猜调是指在演唱前先不告诉学生调号,让他们根据伴奏和自己感觉来猜测调号。
这种方式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调之间的区别和相似之处。
3.实践1.导入歌曲选择一首容易上口的歌曲,为学生演唱,让学生朗读歌词,讨论歌曲名称和内容。
2.猜调在播放伴奏前,不告诉学生歌曲的调号,让学生根据伴奏和歌曲感觉来猜测调号。
然后播放伴奏,让学生试着演唱。
在学生演唱完后再告诉学生该歌曲的调号,并展示该调号的音阶。
3.演唱在熟悉了歌曲和调号之后,播放伴奏让同学放开嗓子大声唱歌。
由于教师事先已经选择低于学生舒适唱区的音高,所以学生可以自由地调整音高,尽情发声。
4.总结提醒学生刚刚学习的知识点:调是音乐制作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可以影响整个乐曲的音韵和感觉。
在学习时,需要多加实践,不断地猜测调号,多尝试不同调上的歌曲,才能真正掌握不同调之间的区别和相似之处。
五、教学反思猜调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调之间的区别和相似之处,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唱歌技巧。
要注意的是,教师需要选择适合学生唱的歌曲,并根据学生的音高调整合适的乐曲降调。
小学音乐《猜调》课件目录CONTENCT •课程介绍•《猜调》歌曲背景•《猜调》歌词解析•《猜调》曲调分析•《猜调》舞蹈动作教学•课堂互动与拓展•课程总结与回顾01课程介绍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猜调》这首歌曲,学生能够掌握歌曲的基本旋律和节奏,理解歌曲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听、唱、动、创等多种音乐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猜调》这首富有童趣的歌曲,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01020304歌曲背景介绍歌曲演唱技巧歌曲情感表达相关音乐知识通过分析歌曲旋律和歌词内容,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欢乐情绪,并用自己的声音表现出来。
学习正确的呼吸方法、发声技巧和咬字吐字方法,掌握歌曲中的难点乐句。
《猜调》是一首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儿童歌曲,旋律欢快活泼,歌词生动有趣。
了解与《猜调》相关的音乐知识,如民族调式、节奏型等。
听唱法示范法互动法探究法通过反复聆听歌曲范唱,引导学生模唱歌曲旋律,逐渐掌握歌曲演唱技巧。
教师示范演唱歌曲,让学生直观感受歌曲的演唱方法和情感表达。
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提高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歌曲中的难点乐句和相关音乐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02《猜调》歌曲背景歌曲来源与作者来源《猜调》是一首流传于云南昆明地区的汉族民歌,属于云南民歌中的山歌体裁。
作者歌曲为集体创作,作者无从考证,但经过长期的口头传唱和加工,形成了现今的版本。
歌曲风格与特点风格歌曲风格明快、活泼,旋律跳跃,节奏紧凑,富有动感。
特点歌曲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歌词用排比、叠字等手法,富有儿童情趣,展现了孩子们天真烂漫的性格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歌曲意义与价值意义《猜调》作为一首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歌,对于传承和弘扬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价值歌曲旋律优美、易学易唱,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对于培养孩子们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具有重要价值。
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猜调》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猜调》。
歌曲以生动活泼的旋律和富有童趣的歌词,描绘了孩子们猜谜语的场景。
歌曲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描绘了猜谜语的情景,第二部分展示了谜底,第三部分则是孩子们猜对谜底后的欢庆。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猜调》。
2. 学会歌曲中的节奏和音高,能够独立演唱歌曲。
3. 理解歌曲的内容和情感,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会歌曲《猜调》的旋律和歌词,能够独立演唱。
难点: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音高跳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黑板、粉笔、课件。
学具:乐谱、歌词卡片、打击乐器。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教师播放歌曲《猜调》,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
2. 歌曲学唱: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的旋律和歌词,重点讲解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音高跳跃。
3. 节奏练习:教师出示打击乐器,引导学生跟随歌曲节奏进行伴奏。
4. 歌词接龙: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歌词接龙游戏,增强学生对歌曲的记忆。
5. 小组演唱: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演唱歌曲,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6. 课堂展示: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课堂展示,鼓励学生自信演唱。
六、板书设计黑板上书写歌曲《猜调》的,下方列出歌曲的旋律和歌词,标注重点节奏和音高。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回家后,向家人介绍歌曲《猜调》,并演唱给家人听。
2. 请学生思考歌曲中的谜语,试着编写自己的谜语并与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歌曲《猜调》的学习,学生掌握了歌曲的旋律和歌词,能够独立演唱。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信心,通过歌词接龙、小组演唱等形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
在课后,学生可以通过向家人介绍歌曲,增强与家人的互动,提高音乐素养。
同时,编写自己的谜语,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继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音乐学习中找到乐趣,提高音乐素养。
《猜调》简介猜调《猜调》是云南汉族民歌。
最早由歌唱家李谷一在1979年演唱,因而闻名于世。
它是云南儿童游戏时唱的对歌。
内容生动,形式活泼。
对歌由一个具有呼唤性的音调开始,接着就通过一连串的排句发问,但对方并没有被难倒,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对答如流。
问得巧,答得妙,生动活泼,妙趣横生。
猜调(一)小乖乖来小乖乖,我们说给你们猜,什么长长长上天,什么插在水中间,什么有腿不走路,什么有嘴不唱歌?小乖乖呀么小乖乖,我们这就猜出来,高楼长长长上天,桥墩插在水中间,板凳有腿不走路,喇叭有嘴不唱歌。
猜调(二)小乖乖来小乖乖,我们说给你们猜。
哪样长,长上天,哪样长长海中间,哪样长长卖街前,哪样长长妹跟前?小乖乖来小乖乖,你们说来我们猜。
银河长,长上天,莲藕长长海中间,米线长长卖街前,丝线长长妹跟前。
小乖乖来小乖乖,我们说给你们猜。
哪样团,团上天,哪样团团海中间,哪样团团卖街前,哪样团团妹跟前?小乖乖来小乖乖,你们说来我们猜。
月亮团,团上天,荷叶团团海中间,粑粑团团卖街前,镜子团团妹跟前。
演唱者李谷一,1944年11月10日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中国著名歌唱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
李谷一是建国后华语乐坛的开创性人物,在国内首倡通俗唱法,贡献之大只有华语乐坛的歌后邓丽君(中国台湾)可以与之比肩。
,在50多年的从艺生涯中她演唱了700多首歌曲,一百多首歌曲在海内外广泛流传,如《知音》、《乡恋》、《边疆的泉水清又纯》、《妹妹找哥泪花流》等。
1986年她创建中国轻音乐团并担任团长。
1988年她被美国传记协会列入《世界杰出人物录》。
1996年她获美国ABI协会颁发的“世界艺术家成就奖”。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第2课《猜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猜调》是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第二课的一首曲目,这是一首富有童趣的歌曲。
歌曲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孩子们猜测游戏的情景,歌曲旋律欢快,节奏明快,富有感染力。
歌曲的结构简洁,旋律线条流畅,易于学生们学习和演唱。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们在音乐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他们学会了识谱、唱歌和简单的音乐欣赏。
但对于这首《猜调》,他们可能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歌曲节奏的变化、音高的把握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能够熟练地演唱《猜调》。
2.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让他们能够感受到歌曲的童趣和快乐。
3.通过学习《猜调》,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猜调》的旋律和节奏,能够熟练地演唱。
2.教学难点:歌曲中节奏的变化和音高的把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方法和手段:1.示范法:我会在课堂上演唱《猜调》,让学生们跟随我一起学习。
2.互动法:通过问答、游戏等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
3.分组练习法:将学生们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歌曲学习和演唱。
4.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猜调》的音频和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歌曲。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我会以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猜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授:首先,我会教授歌曲的旋律和节奏,让学生们跟着我一起学唱。
然后,我会针对歌曲中的重难点进行讲解和示范。
3.练习:学生们在掌握歌曲的基本旋律后,我会他们进行分组练习,让他们在小组内演唱歌曲,互相学习和交流。
4.展示:最后,我会选取几组学生进行歌曲演唱展示,对他们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指导。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包括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
我会在黑板上画出歌曲的旋律线条,标注出歌曲的节奏和音符,让学生们能够一目了然地看到歌曲的结构和要点。
《猜调》PPT课件•歌曲背景与作者简介•歌词解析与意境描绘•音乐元素分析•演唱技巧指导与示范目录•舞蹈编排与表演展示•课堂互动环节设置《猜调》创作背景云南民歌背景介绍云南地区的音乐文化和民歌传统,为《猜调》的创作背景提供地域文化背景。
创作年代与历史背景分析《猜调》创作年代的历史背景,包括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因素。
歌曲主题与情感表达阐述《猜调》的主题和情感表达,以及歌曲在传达情感和主题时所采用的音乐手法。
03作者在音乐史上的地位分析作者在音乐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包括对云南民歌和中国音乐的贡献。
01作者姓名及生平介绍《猜调》作者的姓名、出生年月、职业等基本信息,以及作者的生平经历和成就。
02作者其他代表作品列举作者的其他代表作品,并简要介绍这些作品的特点和影响。
歌曲作者及生平简介歌曲风格与特点云南民歌风格阐述《猜调》所体现的云南民歌风格,包括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的特点。
民族音乐元素分析歌曲中运用的民族音乐元素,如民族乐器、民族音调等,以及对这些元素的创新性运用。
歌曲结构与演唱技巧介绍《猜调》的歌曲结构,包括乐段、乐句等划分,以及演唱时需要注意的技巧和难点。
歌词逐句解读“小乖乖来小乖乖,我们说给你们猜”以轻松、亲切的语气引入歌曲,激发听众的好奇心。
“什么长长上天?哪样长长海中间?什么长长…通过一系列设问,引导听众思考,同时展现出歌曲的韵律美。
“银河长长上天,莲藕长长海中间,米线长长…回答之前的设问,揭示出歌曲所要表达的核心内容,同时展现出云南地区的文化特色。
“小乖乖来小乖乖,要猜着给几分财”以幽默、诙谐的方式结束歌曲,留下深刻印象。
通过轻快的旋律和明快的节奏,营造出一种欢快、活泼的氛围。
欢快、活泼富有生活气息意境深远歌曲以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为载体,展现出云南地区独特的生活气息和文化特色。
通过设问和回答的方式,引导听众思考人生、爱情等永恒主题,营造出深远的意境。
030201歌曲所表达情感与意境1 2 3歌曲中运用了云南地区的方言词汇和表达方式,如“小乖乖”、“给几分财”等,增加了歌曲的地域特色。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3课《猜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猜调》是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3课的一首教学曲目。
这首歌曲以朴实、自然的旋律,生动地描绘了孩子们猜测谜底的场景,体现了孩子们天真烂漫的性格。
歌曲为2/4拍,共四个乐句,结构简单明了,易于学生学习和掌握。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我国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的表现手法和基本技巧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音乐演唱和演奏任务,具备一定的音乐欣赏能力。
然而,部分学生可能在音乐理论知识方面较为薄弱,对于一些较复杂的歌唱技巧和音乐表现手法还需加强指导。
三. 说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猜调》,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
3.知识与技能:学会演唱《猜调》,了解歌曲的结构和特点,掌握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演唱《猜调》,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跳跃音程演唱,以及对于音乐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分组合作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歌曲音频、视频资料,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听体验;运用钢琴、吉他等乐器,进行现场伴奏和示范。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猜谜语的形式,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聆听:播放《猜调》音频,让学生感受歌曲的魅力,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3.学唱:分组学习,教师示范,学生跟唱,重点指导跳跃音程的演唱技巧。
4.演奏:学生用乐器伴奏,分组演唱《猜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5.分析:讲解歌曲的结构和特点,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