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陈情表》原创公开课精品教案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05 MB
- 文档页数:19
01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Chapter时代背景及文学价值时代背景文学价值作者生平与创作背景作者生平创作背景《陈情表》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文学地位《陈情表》被誉为中国古代散文的典范之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思想道德方面也具有很高的价值。
影响与传承自《陈情表》问世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赞誉和传颂。
它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被后世文人广泛借鉴和学习,成为中国文学传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同时,《陈情表》所体现出的忠孝节义等思想道德观念也深深影响了中国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
02文本解读与赏析Chapter全文结构及写作特点结构清晰写作特点鲜明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方式,语言质朴恳切,感情真挚动人。
01020304叙述家庭不幸和自身孤苦,为下文陈情做铺垫。
第一段历叙朝廷多次征召和自己的进退两难,表达忠孝不能两全的矛盾心情。
第二段进一步阐述不能应诏的原因,提出“愿乞终养”的请求。
第三段表达对晋武帝的感激之情和尽忠尽孝的决心。
第四段重点段落分析与解读语言表达技巧及修辞手法语言表达技巧修辞手法丰富情感深度与思想内涵情感深度思想内涵03人物形象与心理描写Chapter主要人物形象塑造及其特点李密忠诚孝顺,机智谨慎。
在文中,李密以自己的身世和与祖母的深厚感情为依托,巧妙地陈述了自己不能从命的理由,展现了他的忠诚和机智。
晋武帝英明果断,注重孝道。
晋武帝在文中并未直接出现,但通过李密的陈述,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孝道的重视和对李密处境的理解。
从最初的担忧和矛盾,到后来的坚定和自信。
李密在接到任命后,内心充满了担忧和矛盾,但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以自己的真诚和机智去打动晋武帝,最终成功地表达了自己的意愿。
晋武帝的心理变化从最初的期待到后来的理解和宽容。
晋武帝最初对李密的任命充满期待,但在了解到李密的情况后,他表现出了理解和宽容的态度,允许李密暂不赴任。
李密的心理变化人物心理变化过程剖析VS人物关系对情节发展的影响李密与祖母的关系李密与晋武帝的关系04主题思想与价值观探讨Chapter忠诚、孝道等传统美德体现忠诚孝道人生选择困境中坚守原则人生选择困境坚守原则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05艺术特色与审美价值Chapter1 2 3古典散文的起源与发展古典散文的特点古典散文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古典散文艺术风格概述《陈情表》独特艺术魅力分析情感真挚,感人至深李密在《陈情表》中表达了对祖母的深厚感情和对朝廷的忠诚,情感真挚,令人动容。
01课程介绍与背景Chapter《陈情表》简介0102作者及时代背景文学地位与影响《陈情表》在中国古代散文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千古绝唱”、“至情之文”。
它以其真挚的感情、朴实的语言和动人的情节赢得了历代读者的赞誉。
此文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不仅在文学上成为抒情文的典范之作,而且在道德伦理方面也成为人们学习的楷模。
它表达了作者对祖母的深厚感情和对家庭的责任感,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同时,文章也传达了作者对国家的忠诚和对事业的执着追求,激励着人们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02文本解读与赏析Chapter文章结构与写作特点写作特点上,文章采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排比、对偶、反复等,使文章情感更加真挚、动人。
关键句段解读“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01“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02“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03情感表达与艺术手法情感表达真挚动人,通过对自己遭遇和家庭困境的叙述,表达了作者对祖母的深厚感情和对尽孝的执着追求。
艺术手法多样,采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和生动的描绘,使文章更具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如运用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气势磅礴、节奏感强;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和环境的描绘,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03知识拓展:相关历史文化Chapter魏晋时期社会风貌政治动荡魏晋时期,政治局势动荡不安,权臣篡位、朝代更迭频繁,社会处于不稳定状态。
士族门阀制度魏晋时期实行士族门阀制度,世家大族垄断了政治、经济和文化资源,形成了独特的士族文化。
文学艺术繁荣在动荡的社会背景下,文学艺术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魏晋风度、玄言诗、山水诗等流派纷呈,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孝道的实践方式魏晋时期的孝道实践方式多种多样,包括尊敬父母、赡养父母、为父母守丧等。
同时,社会上还出现了许多孝子孝女的典范。
孝道的重要性在魏晋时期,孝道被视为最基本的道德准则之一,子女对父母的孝顺是家庭和社会稳定的基础。
孝道与士人形象在魏晋时期的文学作品中,士人往往被塑造成孝子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