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享健操盘美的白电市值王
- 格式:doc
- 大小:307.00 KB
- 文档页数:17
何享健:美的决策层没我家属近日,关于何享健在美的集团决策层的去留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据悉,何享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不会参与美的集团的决策层工作,也不会让家属参与其中。
这一表态引发了社会的热议和讨论。
何享健,是中国著名企业家,同时也是美的集团的创始人之一。
多年来,他带领着美的集团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了中国家电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
而此次他不参与美的集团的决策层工作,以及不让家属参与其中的表态,引发了众多人的关注和思考。
有人认为何享健此举是为了避免家族化经营带来的问题,以此来维护公司的长远发展。
家族化经营在中国的企业界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很多公司因为家族成员之间的利益冲突和不合作,导致了企业的发展受阻甚至出现了危机。
何享健的此举被认为是对家族化经营的一种警示和反思,也是对公司长远发展的一种负责态度。
他的决定引起了许多企业家和经济学者的认同和赞扬,认为这种做法是非常明智和高尚的。
也有人认为何享健此举可能是出于家庭原因和个人理性的考虑。
毕竟,家族企业的管理对于家庭成员来说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和挑战。
如果家庭成员进入企业的管理层,必然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压力和责任,这对于个人来说是一种不小的考验。
何享健可能是出于对家庭成员的关心和考虑,不愿意让家庭成员承受过多的压力和负担,选择了这样的做法。
这种做法也是一种明智和负责的选择,值得尊重和理解。
无论是出于公司长远发展考虑,还是出于家庭理性选择考虑,何享健的这一表态都引发了人们对于企业家家族化管理的深入思考和讨论。
在中国,很多大型企业都是家族化管理,而家族化管理往往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扰。
许多企业家都在为家族化管理带来的困扰而头痛不已。
何享健的此举无疑为中国的企业家们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和激励。
不过,也有人对何享健的决定表示怀疑和质疑。
他们认为,在企业的管理决策中,家族成员的参与应该是一种资源和优势,而不是负担和局限。
家族企业,往往因为家族成员的共同理想和目标而得以发展和壮大,其管理层的家族成员的参与应该是一种积极的因素,而不是消极的因素。
“白电王国”缔造者——记美的集团创始人何享健
李心宇
【期刊名称】《广东经济》
【年(卷),期】2014(000)007
【总页数】6页(P84-89)
【作者】李心宇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南方传奇的缔造者-记南方测绘集团创始人兼总经理马超 [J], 姜丹;任佳良
2.原来生活可以更美的——记美的集团董事长何享健 [J], 里风
3.随着职业经理人正式接棒,何享健兑现了“坚决不做家族企业”的诺言十年布局“去家族化”美的千亿集团不传子 [J], 王琳琳
4.创始人何享健交棒美的进入完全职业经理人时代 [J], 余骅
5.美的创始人何享健捐60亿元做慈善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在中国家电行业,有这样一位风云人物:他小学毕业,却把一家资产5000元、只有23人的小厂,打造成现在市值2500亿的家电巨头;他坐拥1300亿身家,2018年胡润富豪榜排名第六、福布斯第五,王卫、雷军、刘强东都没他高;他被董明珠视为“最大的敌人”,甚至罕见地在两会这样的场合公开表达对他的不满。
他就是美的创始人何享健。
身家1300亿的何享健,同时也是“中国最低调富豪”。
创业50年,他甚少露面,经常以自己普通话讲不好为由婉拒媒体来访。
一名在美的工作8年的外籍员工,离职时的唯一愿望,就是“想近距离看一眼b os s”。
但是,何享健却在慈善领域从不手软,一捐就是60亿。
虽然他已经退出江湖多年,但江湖上处处有他的传说...1艰辛创业把23人小作坊做到产值过百万可以说,26岁之前的何享健过得很一般,甚至能用平庸来形容:文化程度不高,小学毕业就没读下去;家庭条件不好,不读书就只能回家务农;稍大点,他就进厂当学徒,“学一门手艺”,后来又做了出纳、公社干部。
老家北滘,当时只是广东顺德一个生产产值排倒数的小渔村。
看起来,他的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转机出现在1968年。
当时,为了“生产自救”,何享健带领23名村民集资5000元,创办了“北滘街道塑料生产组”,何享健任组长。
最先进的机器,只是一台手动注塑机;所谓的“厂房”,只是用竹木和沥青纸搭建起来的20平米的地方,但何享健的事业,算是正式开始。
此后12年,这个小作坊一直在夹缝中求生存,啥东西好卖就做什么:玻璃瓶、塑料盖、挂车刹车阀、橡胶配件、发电机……作为组长,何享健担负起跑市场的任务,经常背着刹车阀、橡胶配件这些小玩意,坐着闷罐火车到处跑。
为了节省开支,困了就睡在车站,饿了就沾点白糖吃着难以下咽的干粮,或干脆饿着。
他怕差旅费被偷走,不敢乱放,就藏在鞋子里。
但即便这样,这个小作坊十几年都没啥作为,因为这种小作坊根本没啥技术含量,一抓一大把。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走南闯北的何享健,培育出了异于常人的市场嗅觉,他只是等待一个适合自己的机会。
何享健家族的财富帝国作者:宗禾来源:《齐鲁周刊》2017年第20期过去从来没有减持过美的集团股票的何享健,近日却在高位套现超11.2亿元资金。
在各种解释和争论之外,何氏家族的财富帝国再次引起关注。
一直以来,何享健大度放权,将美的交给职业经理人方洪波的传承方式被业内视为家族企业转型的典范。
但在现实里,传统的企业管理思维仍难以抛弃。
退居幕后的何享健,仍然掌控着美的的战略方向。
而更鲜为人知的是,何家的子女虽然不直接参与经营,但在美的的生态链里,他们的身影却无处不在。
减持风波他已不在江湖多年,但江湖处处有他的传说。
日前,美的创始人、资本大亨何享健做出了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举动。
深交所数据显示,5月12日,美的集团前任董事长何享健以34.68元的价格,减持了3232万股美的集团股票,套现11.2亿元。
5月17日,何享健通过美的集团回应称,此次减持资金,与其实现个人理想、推动慈善计划相关。
作为美的集团的创始人,他对美的集团发展坚定看好,今年内其本人及美的控股无进一步减持计划。
据了解,美的控股有限公司持有美的集团34.71%的股份,为第一大股东,而创始人何享健则持有美的控股94.55%的股权,另外,何享健个人还持有美的7847.49万股,占比1.2%的,为第十大股东。
何享健是天生的企业家。
从最初靠一把风扇走天下,到全白电品类产品技术与营销模式的持续创新;从中国第一家完成股份制改革的乡镇企业,到声名远播的世界五百强;从全球销售到全球并购,何享健带领美的集团所向披靡,却几乎从没走错过一步。
五年前,70岁的美的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何享健宣布卸任,将美的集团全权交棒给以45岁的方洪波为首的职业经理人打理。
但他并未淡出资本市场。
何享健去年4月底曾大幅增持美的集团股票,至近日减持套现,刚好近一年时间。
这一年,美的刚刚完成“进化”。
他们完成了对东芝白电、德国库卡这两大巨头的并购,还有意大利Clivet、以色列高创等有特长的欧洲公司。
美的集团整体上市七高管一夜跻身亿万富翁
京华时报讯)昨天,在历时半年的整体上市操作之后,美的集团正式登陆A 股。
从营收和总资产来看,美的集团超越了青岛海尔、格力电器,成为A股最大的家电上市公司。
而包括董事长方洪波在内的7名高管也顺利跻身亿万富翁的行列。
不过在上市首日,美的集团收跌5.21%。
据了解,经证监会批复核准,9月17日美的集团完成对美的电器以1:0.3447的吸收换股,并在昨天以44.56元/股的开盘参考价上市交易,证券简称变更为“美的集团”,证券代码变更为“000333”,上市交易首日不设涨跌幅限制。
昨天早间,美的集团开盘股价报40.50元,跌幅9.11%。
随后,涨到44.56元/股的参考价附近,并遭到深交所临停。
10点51分,美的集团复牌后一度拉涨,创出46.40元/股的高点。
截至收盘,美的集团收盘价42.24元/股,下跌2.32元,跌幅至5.21%,振幅达14.63%。
随着整体上市的完成,美的集团催生了一批亿万身家的高管。
按照美的集团发行价44.56元/股、发行股份7.1亿股计算,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总裁黄健、高级副总裁袁利群等7名高管的身家将分别达到16亿、13亿、11亿、9亿、9亿、9亿、4亿。
而作为美的创始人及美的集团的实际控制人,何享健的身家更是在美的整体上市之后翻了一番,达到了270亿元。
此外,美的集团昨天透露,公司内部已经讨论并原则通过发起设立民营银行的议案,相关工作已在进行之中。
美的申请成立银行的议案也获得了来自佛山市和广东省有关部门的支持。
腾讯财经。
美的电器(20.49,0.10,0.49%)的转变,反映出中国家族控股企业的创富模式已经发生根本变化。
股改前,由于制度原因,何享健家族无法获得对上市公司合法而稳定的控制权,因此,选择通过关联交易等方式强化对上市公司的控制,并且利用上市公司的资金优势帮助美的集团发展其他产业,淡化上市公司在集团内的地位。
2005年中期开始的股改为何享健家族取得对上市公司的合法控制地位提供了契机,从而使其财富与上市公司的业绩、市值紧密挂钩,并进而推动了美的电器市值管理策略的实施。
数据显示,自2006年1月至2007年4月一年多的时间,按复权价格计算,美的电器的股价上涨了768%,而同为白电行业龙头公司的格力电器(25.92,-0.24,-0.92%)和青岛海尔(21.03,-0.07,-0.33%)同期涨幅分别为393.74%和307.22%。
2005年末,美的的市盈率仅为10.17倍,比青岛海尔的13.28倍和格力电器的13.23倍远为逊色;到2007年第一季度末,其市盈率迅速攀升到46.49倍,远远超过格力的33.54倍。
研究发现,由于短期市值管理目标不尽合理,可能会给美的电器的长期发展留下隐患。
在管理层主要为职业经理人、股权激励丰厚的情况下,为了实现较高的短期市值目标,管理层很可能会实施风险性较高、可持续性不强的营销策略,不利于美的电器的技术积累和产业升级。
不仅如此,美的电器还增加了对上游供应商的资金占用,在白电市场竞争激烈、其产品并不强势的背景下,这一做法并不明智。
我们认为,美的电器市值管理战略不应追求成长溢价而应追求品牌溢价,不宜制定过细的短期市值管理目标。
国际研究和实证经验说明,美的电器可以按线性关系设计业绩目标与管理层薪酬,从而促成企业长短期利益的一致。
如果一个投资者在1993年11月12日,也就是美的电器(000527)上市的首日以收盘价19.85元买入该股股票,并一直持有到2005年底,则该股的复权收盘价为36.48元,市值在12年间仅仅增长45.6%,而同期上证综指从865.97点上涨到1161.06点,涨幅为34.08%,该投资者只不过略微跑赢大盘。
市值登顶深交所美的创始人何享健捐60亿做慈善作者:暂无来源:《环球慈善》 2017年第8期没有最高,只有更高,先富起来的顺德,正在从富裕之区向大爱之城演进,一些商界大佬在这里频频演绎出慈善公益的“惊天”之举。
7月25日上午,美的集团创始人何享健在佛山市顺德区公布60亿元慈善捐赠计划。
何享健捐出其持有的1亿股美的集团股票和20亿元现金注入其担任荣誉主席的广东省和的慈善基金会,用以支持在佛山本土乃至全省全国的精准扶贫、教育、医疗、养老、创新创业、文化传承等多个领域的公益慈善事业发展。
捐赠仪式上,由何享健个人于2013年12月创立的广东省何享健慈善基金会宣布改名为广东省和的慈善基金会(以下简称“和基金”),并发布了60亿元慈善捐赠的详细计划。
“慈善信托+ 基金会”构建可持续慈善体系和基金秘书长汪跃云介绍,本次捐赠已经规划、筹备了近三年的时间,旨在构建一个立体、可持续的公益慈善体系。
20亿元现金捐赠部分,5亿元现金用于“顺德社区慈善信托”,该慈善信托已于今年5月27日在广东省民政厅完成备案。
另外15亿元现金用途涵盖了精准扶贫、教育、医疗、养老、创新创业、文化传承及支持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等多个领域,包括分别向广东省慈善会、佛山市慈善会、顺德区慈善会、北滘镇慈善会捐赠1亿元现金,以及向何享健的家乡北滘西滘村的福利会捐赠4000万现金。
汪跃云表示,通过这个慈善体系,和基金从项目领域和慈善机制回应了社区、社会等不同层次的公益慈善需求,一方面,捐赠针对的领域包括了精准扶贫、教育、医疗、养老、社区发展、创新创业、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等较为综合的各个方面;另一方面,根据何享健对捐赠能够有计划、可持续地使用,实现规范管理、公开透明,以及有效实施好慈善项目的要求,本次捐赠不仅有“慈善信托+基金会”这样的创新形式,也根据慈善会的运营特点,使用了专项基金这样利于管理和延续的方式。
捐出1亿股美的股票,设立永续慈善信托除了现金捐赠,“慈善信托+基金会”的双轨模式备受瞩目。
目录中投顾问点评:远见低调造就家电王国 (3)何享健其人 (5)个人介绍 (5)低调远见 (5)难忘1997 (7)用人之道 (8)接班人之选 (11)美的集团 (14)集团简介 (14)发展过程 (14)静水流深 (15)美的旗下 (18)经营数据 (19)中国投资咨询网产业研究中心(中投顾问)介绍 (27)如果您觉得此电子书对您的同事或朋友有用,点击此处电子书即可发给他/她参考!中投顾问点评:远见低调造就家电王国《亮剑》里李云龙说过:“任何一支部队都有着它自己的传统。
传统是什么?传统是一种性格、是一种气质!这种传统与性格,是由这种部队组建时首任军事首长的性格与气质决定的。
他给这支部队注入了灵魂。
从此不管岁月流失,人员更迭,这支部队灵魂永在。
这是什么?这就是我们的军魂。
”中投顾问认为,这一原则在现代商场同样适用,适用于中国家电巨子何享健。
以往关于明星CEO的描述都不能用来对照何享健,与那些个性十足、惹人注目、上头条、做名流的公司领导人相比,何享健不爱抛头露面,对外沉默寡言,性格内向甚至有些羞涩的性格更接近吉姆.柯林斯定义的第五级领导人——“谦卑而又执著,羞涩而又无畏”。
在素来喜爱高调宣传、明星CEO济济一堂的中国家电行业里,何享健和他的一群职业经理人埋首顺德堪称异类。
然而正是这个“低调务实、可怕的顺德人”创造了美的40年从20万到570亿的增长奇迹。
如果说战争年代的李云龙以他的桀骜不驯、性情刚烈、有胆有识、嫉恶如仇为所治部队注入“亮剑”式的军魂,那么和平年代的何享健则以他的谦卑而又执著,羞涩而又无畏的低调务实为其“家电王国”注入崛起的因子。
叱咤于风口浪尖上的家电巨子们从来都是“影响力企业领袖排行榜”的常客。
从2003年《中国企业家》首次评选开始,张瑞敏、李东生、倪润峰、陶建幸、周厚健,走马灯似的出现在这个舞台上。
而何享健1968年创业,扎根家电行业28年,可谓是当今数一数二的驰骋商界时间最长的企业家之一,何以至今才榜上有名?何享健经常以自己普通话讲不好为由婉拒媒体来访,拒绝在公众场合发言。
何享健的第一桶金作者:党东林来源:《时代报告》2019年第04期▲ 何享健在中国实业界,有一位最神秘、最成功的富豪,他是一家市值超3000亿的世界500强企业的掌舵人。
在2月28日,界面新闻发布的2019中国最富1000人榜上,他登上财富榜第六位,身价1083亿。
他还是每年福布斯富豪榜上的常客,是中国最富有的十大企业家之一。
他,就是美的创始人何享健。
1942年,何享健出生在广东顺德北滘镇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
多年以后,这个名字难记、又拗口的小镇因为坐落着两家500强企业的总部而声名在外,其中一家就是何享健创办的美的集团。
小时候因为家里穷,何享健只上到高小就辍学务农了,后来他去了一家工厂当学徒,转正后成了工人,凭借自己的踏实能干,年轻的何享健后来当上了镇上的街道干部。
在当时的计划经济时代,街道干部有一个职责是要帮助群众解决就业问题,但北滘太穷了,老百姓找一份一天6角钱的活儿都难的很。
偌大的镇子上连个像样的企业都没有,谈何解决就业呢?1968年,为了“生产自救”,何享健决定自己干,他联合23个农民一块儿筹集了5000块钱作为启动基金,成立了“北滘街办塑料生产组”,主要生产玻璃瓶和塑料瓶盖等简易玻璃制品,他自己担任组长。
作坊虽小,风险却很大,为什么这样说呢?当时这样的生产组虽然属于集体经济但却游离于计划经济之外,在很多人看来,这就是所谓的“资本主义尾巴”,在“灰色地带”游走,随时都有被关的风险。
为了保障“小作坊”生存下来,何享健只得把产品往外扩销路,他常常背着组里生产的塑料盖往全国各地跑,有一次,和人家“软磨硬泡”了4个小时,好话说了一箩筐,人家才终于答应买下1万个瓶盖。
路上的生活非常艰苦,何享健不舍得动用公费,他就找机会在澡堂和火车站里“蹭”一晚觉,早上舍不得吃早餐,他就喝随身带的红糖水,午饭饿了就啃干粮。
为了防小偷,他把差旅费藏在自己的鞋里。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何享健接受采访▼关于这个生产组的运营,何享健最初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赚钱,什么赚钱干什么,能带大家吃一天饱饭,就干一天。
何享健:把美的从街道工厂办成家电三甲何享健:把美的从街道工厂办成家电三甲把街道工厂办成“家电三甲”1968年,何享健带领23个人在广东顺德创办了“北街办塑料生产组”,即美的集团的前身,生产药用玻璃瓶和塑料盖,后来又转产发电机的小配件等,何享健背着这些小玩意走南闯北找市场,培养了异常灵敏的市场嗅觉。
1980年开始制造风扇,进入家电行业;1992年毅然推动美的进行股份制改造。
1993年在深交所上市,成为中国第一家由乡镇企业改组而成的上市公司;1997年推动事业部制改造,为集团“二次创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99年在全集团范围内推行员工持股制,促使产权和分配机制改革,使员工和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2001年完成了公司高层经理人股权收购,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何享健先生先后获得“广东省优秀企业家”、“首届空调大王”、“广东省优秀*** 员”、“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家”、“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模”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如今美的集团拥有总资产90亿元,累计纳税30亿元,美的商标品牌价值达378.29亿元。
美的空调、压缩机、电风扇、微电机等九大主导产品产销量均居全国前三名。
当时的街道工厂如今已成了中国最大的家电生产商之一。
2001年美的在中国家电企业综合排名中名列第二。
2002年实现销售收入150亿元,出口创汇3. 3亿美元。
2003年开始进军汽车制造业。
2005年,美的集团整体实现销售收入达456亿元,同比增长40%,其中出口额超过17.6亿美元,同比增长65%. 2007年,美的集团整体实现销售收入达750亿元(其中海外营收31.2亿美元),在最近揭晓的“2007年中国最有价值品牌”的评定中,美的品牌价值已从2004年的201.18亿元跃升到378.29亿元,位居全国最有价值品牌第七位。
他热心慈善事业,近年美的为社会各类公益、福利、教育事业等捐款捐物累计价值8000多万元,上交税收总额逾90亿元。
本变化。
股改前,由于制度原因,何享健家族无法获得对上市公司合法而稳定的控制权,因此,选择通过关联交易等方式强化对上市公司的控制,并且利用上市公司的资金优势帮助美的集团发展其他产业,淡化上市公司在集团内的地位。
2005年中期开始的股改为何享健家族取得对上市公司的合法控制地位提供了契机,从而使其财富与上市公司的业绩、市值紧密挂钩,并进而推动了美的电器市值管理策略的实施。
数据显示,自2006年1月至2007年4月一年多的时间,按复权价格计算,美的电器的股价上涨了768%,而同为白电行业龙头公司的格力电器(25.92,-0.24,-0.92%)和青岛海尔(21.03,-0.07,-0.33%)同期涨幅分别为393.74%和307.22%。
2005年末,美的的市盈率仅为10.17倍,比青岛海尔的13.28倍和格力电器的13.23倍远为逊色;到2007年第一季度末,其市盈率迅速攀升到46.49倍,远远超过格力的33.54倍。
研究发现,由于短期市值管理目标不尽合理,可能会给美的电器的长期发展留下隐患。
在管理层主要为职业经理人、股权激励丰厚的情况下,为了实现较高的短期市值目标,管理层很可能会实施风险性较高、可持续性不强的营销策略,不利于美的电器的技术积累和产业升级。
不仅如此,美的电器还增加了对上游供应商的资金占用,在白电市场竞争激烈、其产品并不强势的背景下,这一做法并不明智。
我们认为,美的电器市值管理战略不应追求成长溢价而应追求品牌溢价,不宜制定过细的短期市值管理目标。
国际研究和实证经验说明,美的电器可以按线性关系设计业绩目标与管理层薪酬,从而促成企业长短期利益的一致。
如果一个投资者在1993年11月12日,也就是美的电器(000527)上市的首日以收盘价19.85元买入该股股票,并一直持有到2005年底,则该股的复权收盘价为36.48元,市值在12年间仅仅增长45.6%,而同期上证综指从865.97点上涨到1161.06点,涨幅为34.08%,该投资者只不过略微跑赢大盘。
但是,如果该投资者从2006年初以收盘价买入美的电器并持有到2007年4月30日,则市值在不到一年半的时间里增长768%,而同期上证综指的涨幅仅为231%(图1)。
两个时期投资收益率巨大差异的背后,是美的电器实际控制人何享健家族“市值管理”战略的实施。
美的电器在集团内部地位从“活雷锋”变“白电旗舰”股改完成后,何享健对美的电器在整个集团中的地位和定位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
股改前,美的电器更大程度上是“反哺”美的集团其他业务的融资平台;股改后,何享健大幅增持美的电器达到绝对控股,又将合肥荣事达洗衣机、冰箱、营销公司等资产注入,做大做强上市公司的意愿非常明显。
股改前:利用关联交易加强控制上市公司,反哺美的集团2002年4月17日,美的电器分别与顺德市现代实业及顺德市金科电器签订了《OEM框架协议》,委托两公司生产加工“美的”品牌电饭煲、厨具和电风扇等家用电器产品。
同时美的电器还与东泽电器签署协议,公司部分终端产品通过东泽电器经销,而上述3家公司的实际控制人皆为何享健之子何剑锋。
在实施上述关联交易之后,2002年美的电器电饭煲产品毛利率迅速从2001年时的31.91%降为8.94%,公司控股的广东美的电饭煲制造有限公司的净利润也迅速从2662万元下降至150.5万元。
2003年9月,美的电器斥资6500万元,整合金科电器下面的风扇业务,并把美的风扇业务迁至中山;2004年6月,“美的电器”又以1788.75万元收购现代实业,整合其电饭煲业务;2004年10月,美的电器再次出资5200万元“收编”了金科电器,将之融入美的厨具公司。
数据显示,当美的电器与上述3家公司关联交易额大幅减少之后,在产品降价、原材料全面涨价的情况下,美的电器的电饭煲产品毛利率又回升至21.57%。
在小家电业务逐渐培养成熟之后,2005年5月20日,美的电器将主营小家电业务的下属子公司日电集团85%的股权以24886.92万元的价格转让给美的集团,该项转让的价格公允性曾受到市场广泛质疑(表1)。
与此同时,美的集团实施多元化扩张,淡化上市公司地位。
2004年,美的集团先后并购了荣事达和华凌集团(00382. HK);2004年5月,美的集团通过收购股权成为国内最大的通风机制造商上风高科(000967)的第二大股东;2005年8月,由何享健的女婿张建和、女儿何倩兴控股的新的集团收购了主营电真空器件、高低压成套配电装置的旭光股份(12.88,-0.08,-0.62%)(600353)。
华凌集团主营空调、冰箱,跟美的电器存在同业竞争,而荣事达主营的冰箱、洗衣机业务也同属白电行业,因此,美的集团的做法使美的电器在集团的地位日趋边缘化。
此外,美的集团四面出击,投资1亿多元在长沙、昆明发展客车产业,单在三湘客车上就计划投资15亿元;成立了房地产事业部,进军房地产行业。
不过,这些投资并有收到满意的效果。
2005年后期,何享健又重申要坚持家电主业,集团多元化将围绕制冷和日用电器等产业展开。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何氏家族对创富模式选择的困惑。
股改后:增持以达绝对控股,并注入相关资产2005年4月30日,中国证监会宣布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正式拉开了股权分置改革序幕。
由于美的集团对美的电器的实际控制比例只有30%,如果按照10股送3股的常规对价比例进行股改,全流通后何氏家族有可能丧失控股地位。
经过精心设计,2006年2月美的电器宣布了股改方案:第一,每10股流通股获送1股以及5元现金;第二,如果美的电器2006年度相对于2004年度的净利润增长率低于30%,或者美的电器2007年度相对于2006年度的净利润增长率低于10%,美的集团将放弃当年的分红,归除开联实业(何氏家族控股企业)以外的其他股东所有;第三,美的集团承诺在对价支付完成后的6个月内,增持不少于2亿元美的电器股份。
而在此之前,美的集团已分别与顺德市有利投资服务有限公司、上海钱湖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广东核电实业开发有限公司、宁波银盛投资有限公司签署《股权转让协议》,计划受让该四家公司所持有的美的电器非流通股股份合计2174.64万股。
2006年3月10日至2006年5月19日间,美的集团通过二级市场,总计使用资金10.8亿元,共增持了美的电器148660970股,占总股本的23.58%,平均买入成本为每股7.26元。
何氏家族持股比例由2005年末的合计30.8%增加到50.99%。
与此同时,2006年4月25日,美的电器董事、监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修订〈公司章程〉的议案》,其中设置了包括“金色降落伞”在内的一系列反收购条款,加强对上市公司的控制。
从全流通后H股和A股对家电股票的估值比较来说,华菱集团等港股对美的集团的吸引力在下降,美的集团有动力将资产注入A股上市公司享受流通溢价。
2006年11月底,美的电器完成合肥荣事达洗衣机、合肥荣事达冰箱、合肥荣事达美的电器营销公司的资产注入,达到50%控股比例,确立了上市公司作为白电业务平台的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美的电器也改变了分配风格。
财报资料显示,股改后美的电器主要财务指标有了明显改善(表2)。
根据股改承诺,美的电器自2006年起把每年盈利的40%现金分红,有助于形成稳定的估值预期。
更重要的是,2007年3月,美的电器董事会一改多年来派息多而送股和转增公积金少的分配风格,决议以资本公积金每10股转增10股,并派息3.5元。
这样,连同计划中向高盛和管理层激励定向增发的股份,美的电器总股本将扩至14.12 亿股,股票流动性显著增强,有利于估值水平优化。
何氏家族财富与上市公司市值高度相关股改完成后,何氏家族所持股份获得法律上的确认,意味着其利益与上市公司的业绩乃至市值密切相关。
因此提升股价、增加个人财富,成为美的电器实施市值管理策略的根本动因。
美的电器“红帽子”的身份是长期困扰何氏家族最大的“隐忧”。
1968年,何享健带领23位顺德北镇人集资5000元创办一家生产塑料瓶盖的小厂,这就是美的前身。
上世纪80年代美的进入家电业,1992年实行股份制改造,1993年在深交所上市,成为中国第一家由乡镇企业改制而成的上市公司。
由于当时上市法规的限制,股份公司的发起人和第一大股东由国有背景的北镇经济发展总公司担任,持股52.5%,而何享健等创业者只持有22.5%的内部职工股。
从1999年开始,美的管理层逐步从北滘镇政府手中收购美的电器股权,并开创了国内上市公司实施MBO的先河。
1999年6月,何享健间接持股60%、以何享健之子何剑峰为法人代表的顺德开联实业从北镇经济发展总公司手中收购了3432万股法人股,成为美的电器第二大股东,占股7.98%(目前为4.13%);2000年4月,公司管理层和工会共同出资组建了壳公司—顺德市美托投资有限公司(美的集团前身),由法定代表人何享健间接持股55%,该公司分两次协议收购北镇政府下属公司持有的美的电器法人股,占总股本22.19%,成为第一大股东。
但是,美的电器的MBO一直面临着法律风险。
首先,在其实施MBO之时,国务院、国资委、证监会等主管部门尚未对上市公司的国有股转让工作进行规范,而2000年中期国务院紧急叫停国有企业MBO以后,对已实施MBO的企业法律界定不明。
比如美的集团第一次受让股权价格为每股2.95元,第二次受让股权价格为每股3元,均低于美的电器每股净资产4.07元,不符合此后出台的上市公司国有股权转让规定。
其次,实施MBO时,何享健等管理层的资金并不充裕,因此采取了变通的实施方法:股权收购款的10%以现金方式缴纳首期,其余90%通过分期付款方式解决;在股权收购协议签署后,美的集团立即将该股权全部质押给当地信用社,获得贷款3.2亿元,用于支付其余股权款。
也就是说,美的电器大部分MBO收购资金是通过上市公司的股票质押获得的,而根据《贷款通则》等规定,借款人不得将贷款用于股本权益性投资。
据媒体报道,2004年审计署还专门针对美的MBO过程进行了审计。
因此,何氏家族获得的股权在某种程度上处于一种不稳定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MBO后美的电器的业绩不但没有出现明显增长,反而出现了下滑。
数据显示,2001年美的电器净利润同比下降11.68%,净资产收益率也从2000年的14.7%下降到2001年的12.01%。
不仅如此,美的电器自1999年起连续4年采取派现的分配方式。
显然,派现而非送股的方式无法提高股票的流动性,也无法得到资本市场的认可,但是为大股东解决资金问题提供了便利。
在股权控制并不稳定的情况下,何氏家族通过上述关联交易方式强化对上市公司的控制,并利用上市公司的资金优势帮助美的集团发展其他产业,也就顺理成章了。
但这些做法降低了美的电器的利润率和市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