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 格式:doc
- 大小:42.50 KB
- 文档页数:4
一、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一、落实基础【强化记忆】-——(解题的必备工具)1.官营手工业含义:官营手工业是古代手工业三大经营形态之一,专门负责官府专用和皇家私用物品的制造。
夏商周时期即出现官营手工业,从汉武帝时起,煮盐、冶铁、铸钱、炼铜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也收归官办,由政府垄断。
特点:特殊行业的垄断性,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由政府垄断;不计成本的奢侈性,其经营对民间市场没有影响,是朝廷财政的大支出;技术工艺的高超性,“工官”工场的制作水平,代表了当时手工业的最高技术水平,但是技术工艺的传承也具有封闭性,往往导致失传。
2.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含义:民营手工业即由民间私人经营,生产目的是为市场服务,产品主要是民间消费品;家庭手工业是以纺织为主,一般为农户的副业,其产品主要用来缴纳赋税和家庭消费,剩余的一小部分作为商品买卖。
地位: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出现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这两种经营形态,自给自足性质的家庭手工业长期存在;民营手工业也有杰出的技艺贡献,而且所谓的“资本主义萌芽”也出自民营手工业。
3.古代中国的瓷器制瓷历程:早期的瓷器不过是釉陶,从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是陶发展到瓷的过渡阶段。
东汉烧制出成熟的青瓷,唐代的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清代康熙年间,发明了粉彩瓷器工艺。
种类:青瓷、白瓷和粉彩瓷;名窑:定窑、钧窑、龙泉窑、耀州窑和景德镇窑等。
4.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冶金业——青铜器:商周时代,进入繁荣时期。
铁器: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战国时期,铁农具逐步推广;东汉时期,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
炼钢:春秋晚期,中国已能制造钢剑。
魏晋南北朝时期发明的灌钢法,使钢的产量和质量大大提高。
16世纪以前,中国的炼钢技术一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制瓷业——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商朝工匠烧制出了原始瓷器。
早期生产的是青瓷,后来又烧出白瓷,到唐代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宋代著名的江西景德镇瓷窑,到元代发展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烧制出白地蓝花的青花瓷器。
第2课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一、选择题(3*10=30分)
1、1985年,一艘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沉船被发现,船上载有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
该船沉没的时间最早
应为( )
A.北宋中期 B.元末明初
C.明末清初 D.鸦片战争时期
2、“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三,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麻。
”出现这些变化的前提条件是( )
A.政府的大力推广 B.棉纺织技术的改进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棉花成为经济作物
3、《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
之工二。
”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 )
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 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
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 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
4、“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
”《礼记•典礼》中的这段文字
反映的是古代中国手工业的经营状态是( )
A.工场手工业B.家庭手工业C.官营手工业D.私营手工业
5、张强同学向图书馆借阅《红楼梦》《苏州府志》《天工开物》三本书,计划写一篇小论文。
下列选项
最有可能成为这篇论文主题的是( )
A.唐代苏州的风俗 B.元代的海外贸易
C.明清江南的手工业 D.晚清的文学创作
6、清代学者王应奎在《柳南续笔》中说:“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
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
这一记载反映了( )
A.棉花种植由边疆地区向内地扩展 B.棉布已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C.棉纺织技术不断革新并日益推广 D.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的手工业部门
7、明清时期(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在农耕文明轨道上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
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
其中“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主要是指( )
A.私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 B.“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
C.江南出现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 D.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8、春秋战国时期,标志我国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是( )
A.铁器时代的到来 B.手工业的发展
C.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D.曲辕犁的推广
9、下列关于官营手工业和私营手工业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官营手工业生产范围广泛,规模庞大,分工细致,代表着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
B.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C.官营手工业不计成本,不入市场,生产效率低下,弊端丛生
D.私营手工业兴起于春秋战国,后来从中孕育出资本主义萌芽
10、某瓷器收藏家的藏品有秘色欧颈细口瓷瓶、五彩镂空云风纹瓶、青花花卉纹执壶。
该收藏家的生活
时代不早于( )
A.魏晋B.隋唐C.宋元D.明清
二、主观题(共20分)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方今其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
……三工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
——《汉书·贡禹》
材料二通邑大都酤(买卖)一岁千酿,……其帛絮细布千钧(《说文》:钧,三十斤也),文采千匹,苔布皮革千石。
——《汉书·货殖列传》材料三及汉通西域,中国的丝绸,大量地运到中亚乃至地中海沿岸一带,成为国际市场上最著名的商品。
中国的商人,并因此而有“丝绸人”之称。
——翦伯赞《秦汉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三服官”和“东西织室”的手工业类型,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生产经营的特点。
(2)据材料二、三,概括汉代纺织业繁荣与发展的表现。
(3)有观点认为:女性是汉代纺织业的主要劳动力,但“女性的劳动成果却被想当然的排除在经济学家的价值计算之外”。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1、【解析】注意题干提到的关键信息“荷兰东印度公司”、“青花瓷”。
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2年,即17世纪初。
这时期中国处于明末清初时期。
青花瓷最早出现于元朝,由此判断该船最早沉没的时间应是明末清初。
A时期没有青花瓷;B时期东印度公司没成立;D时期要晚于明末清初,与题意不符。
故答案选C。
2、【解析】黄道婆是我国棉纺业的先驱,十三世纪杰出的纺织技术革新家。
她把在海南学得的棉纺织
技术带回家乡,在上海一带推广传播。
并经过改革,创造出一套先进的棉纺工具和纺织技术,不仅泽被故里,造福一方,还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棉纺业的发展,故明朝时期,棉花的重要性超过了麻,答案选B。
3、【解析】“攻木”“攻金”“攻皮”“设色”“刮摩”“抟埴”的细致分工,有利于提高手工业
者的熟练程度和技术,说明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
【答案】C
4、【解析】“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
”大意是:天子的六种
工匠是,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分别负责制做陶器、铁器、石器、木器、皮具和草编等六种材质的器物。
材料反映了官营手工业的情况,西周时期,官营手工业兴起;直到明代前期为止,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答案】C
5、【解析】《红楼梦》是描述晚清金陵四大家族的衰亡;《苏州府志》是苏州地方志;《天工开物》明代宋应星所著,对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进行了系统地总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因此,据著作的内容、时间、类型,可以排除A、B、D项,C为正确选项。
6、【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史料理解调动运用能力。
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经分析此处应该重点指棉布的用途,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
7、【解析】本题较易,“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是指明代丝织业发达的江南地区,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手工工场出现和雇佣劳动关系的出现,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答案】B
8、【解析】中国古代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主要表现在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工艺技术的进步等。
BC两项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无关系,A项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开始使用,标志着生产力的显著提高;D项唐代曲辕犁得到推广。
据此本题选A项。
9、【解析】本题考查古代手工业的相关内容。
明朝中期私营手工业取代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因此B 的叙述错误。
10、【答案】D【解析】五彩瓷和青花瓷最早是在明清时期出现的。
11、【答案】
(1)官营手工业。
(2分)做工人数多(规模大);耗费大;产品主要服务于皇室和官府;政府设工官管理。
(4分)
(2)产品交易量大;质量高;纺织品通过丝绸之路大量外销。
(3分)
(3)“男耕女织”为基本特征的自然经济长期存在;(1分)纺织业是农业的补充;传统的价值计算方法往往忽视女性;计算女性劳动成果缺少必要的数据;男尊女卑思想。
(任意两点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