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 格式:ppt
- 大小:4.38 MB
- 文档页数:40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概况(1)实质:炽热的□01气体星球。
(2)主要成分:□02氢和氦。
(3)表面温度:约为□036_000 K。
2.太阳辐射(1)概念:太阳源源不断地以□04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的现象。
(2)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05核聚变。
3.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1)为地球提供□06光和热。
(2)维持□07地表温度,是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08动力。
(3)为生活、生产提供□09能量,如煤、□10石油等。
1.判断正误。
(1)太阳的主要成分是氢和氮。
(×)(2)地球各纬度地带接受的太阳辐射能量相同。
(×)2.下列能源不属于来自太阳辐射的是()A.风能B.水能C.地热能D.石油答案 C解析地热能来自地球内部,不属于来自太阳辐射的能源。
3.为什么说煤、石油、天然气是太阳提供的能源?提示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能源,所以它们是地质时期被生物固定下来的太阳能。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大气层结构从里向外分为□01光球、色球和□02日冕三个圈层。
□03光球是用肉眼可以观测到的太阳表面。
太阳大气不断释放的高速带电粒子流称为□04太阳风。
2.太阳活动(1)概念:□05太阳大气变化。
(2)类型及分布(3)重要标志:□09黑子的多少和大小。
(4)周期:约□1011年。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判断正误。
(1)光球是太阳大气的最外层。
(×)(2)太阳耀斑是规模最大、程度最剧烈的太阳活动现象。
(×)2.太阳活动的周期是()A.9年B.10年C.11年D.12年答案 C解析太阳活动的周期是11年。
3.试举例说明太阳活动的主要表现形式。
提示黑子出现在光球上,耀斑和日珥出现于色球,日冕物质抛射出现于日冕。
任务探究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材料一“蜀犬吠日”图。
材料二素有“日光城”之称的拉萨是西藏自治区首府,藏语意为“圣地”。
高中地理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的概况:太阳与其它恒星一样能发光发热,是一个巨大炽热的气体星球,主要成分是氢和氦,表面温度约为6000K。
1.太阳辐射: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带来能源,太阳辐射是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种现象称为太阳辐射。
2.与太阳辐射有关的能源:太阳能、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生物能(沼气)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
2)维持地表温度,是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3)为人类生活、生产提供能源:直接能源有太阳辐射能;间接能源有矿物能、水能、风能、生物能。
4.影响地表太阳辐射量的因素:纬度:低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大,获得太阳辐射多天气:晴天多,辐射强(云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海拔: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削弱作用小,太阳辐射强昼长:昼长越长,太阳辐射越强5.太阳辐射的规律:从低纬度向高纬度减少。
我国太阳辐射的分布: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增强。
青藏高原最多(原因: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少)四川盆地最少(原因: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发,多阴雨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多)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活动:太阳大气的变化。
太阳大气层的结构:光球、色球和日冕光球(最里层)用肉眼可以观测到的太阳表面色球(中间层)位于光球外部,呈玫瑰色日冕(最外层)太阳大气的最外层2.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黑子和耀斑耀斑随着黑子的变化,同步起落,体现了太阳活动的整体性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电磁波扰乱大气层(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高能带电粒子流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影响飞机和航运)高能带电粒子流作用于两极高空大气,产生极光(高纬度地区)影响地球的自然环境,引发自然灾害(地震、洪涝灾害等)补充:太阳能发电优点:无枯竭危险(目前大阳大约 45.7 亿岁正处于壮年期,状态稳定。
大阳能源源不断);安全可靠,无噪声,无污染物排放,清洁(无公害);不受资源分布的限制;无需消耗燃料和架设输电线路即可就地发电供电;能源质量高;使用者从感情上容易接受;建设周期短、获取能源花费的时间短。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为地球提供能量1.太阳概况:是一个巨大炽热的气体球,主要成分是氢和氦,表面温度大约6000℃,直径约为1392020㎞。
2.太阳辐射(1)含义:太阳源源不断的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的现象。
(电磁波是自然界中物体传播能量的形式,无处不在)(2)辐射能力①紫外光线:7%,0.15~0.4微米(1厘米=10毫米,1毫米=1000微米),可用于医用消毒,验证假钞,测量距离。
工程上探伤等。
②可见光线:50%,0.4~0.76微米,是大部分生物观察事物的基础。
③红外光线:43%,0.76~4微米,用于遥控,热成像仪,红外制导导弹等。
(3)能量来源:太阳内部核聚变(热核反应),即四个氢原子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聚变为一个氦原子并释放巨大能量的现象。
(4)分布规律①空间规律:由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递减。
②时间规律:夏半年太阳辐射强,冬半年太阳辐射弱。
(5)太阳辐射分布的影响因素①纬度:低纬地区太阳高度角较大,太阳辐射强,高纬地区相反②地势(地形):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层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反之亦然。
③天气: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量大,反之亦然。
④大气透明度:大气透明度好,尘埃杂质少,大气层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反之亦然。
(6)我国典型地区太阳辐射分布①青藏高原太阳辐射丰富: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大;海拔高,空稀薄,大气削弱作用弱;海拔高,上升气流弱,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工业欠发达,空气尘埃杂质少,大气透明度好。
②四川盆地太阳辐射贫乏: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性气候,潮湿多雨,日照时间短;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扩散,云雾多,大气削弱作用强;工业发达,尘埃杂质较多,大气透明度差③海南岛、台湾岛东部太阳辐射较西部少:东侧为来自太平洋湿润气流的迎风坡,阴雨天气较多,日照时间较西部少,太阳辐射较少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是形成地理环境的重要因素:维持地表温度;是水、大气运动的主要动力;促进岩石风化;影响气候分布与天气变化(2)太阳辐射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来源:直接利用如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灶等;间接利用如使用的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地质时期保存下来的太阳能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大气层的结构2、太阳大气层特点3.太阳活动类型4.太阳活动的规律性(1)周期性:每隔11年爆发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