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设计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0.26 MB
- 文档页数:11
《室内设计原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室内设计的概念、发展历程和基本原则。
(2)掌握室内设计的基本要素,包括空间、色彩、材质、照明和家具等。
(3)学会运用设计原理进行室内空间布局和设计创新。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对室内设计的感性认识和审美能力。
(2)运用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室内设计的基本技能。
(3)以小组合作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室内设计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审美品位。
(2)培养学生关爱环境、注重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3)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1. 室内设计的概念与发展历程(1)室内设计的定义(2)室内设计的发展历程(3)我国室内设计现状与趋势2. 室内设计的基本原则(1)功能性与舒适性(2)安全性与环保性(3)美观性与个性化3. 室内设计的基本要素(1)空间布局(2)色彩搭配(3)材质选择(4)照明设计(5)家具配置4. 室内设计的设计原理(1)对比与统一(2)对称与平衡(3)层次与序列(4)节奏与韵律(5)创意与独特性5. 室内设计案例分析与实践(1)案例分析:解析经典室内设计案例,了解设计理念和手法。
(2)实践操作: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室内设计方案的制作与展示。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讲解室内设计的概念、原则、要素和设计原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室内设计案例,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设计思维。
3. 实践操作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室内设计方案的制作与展示。
4.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5. 参观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室内设计展览或实际项目,增强实践经验。
四、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实践操作和团队协作中的表现。
2. 成果性评价:评价学生设计的室内方案的创新性、美观性和实用性。
3. 综合性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实践成果和团队协作能力,进行全面评价。
近年来,室内装饰设计行业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通过装饰美化自己的个人空间。
但是随着市场的竞争加剧,设计水平和技术不断地提高,如何提高自己的实力并推出更加精品的室内装饰设计方案成为了许多从业者急需解决的问题。
因此,本文将从精品室内装饰设计施工工艺角度出发,为您推荐一些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教案。
希望能够对设计从业者和装饰设计师的技术提升和实践操作有所帮助。
一、精品室内装饰设计施工工艺教案推荐1.教案名称:《室内装饰设计细节施工技巧》教案简介:本教案从细节出发,集中探讨了室内装饰设计施工中的各种重要细节,比如墙面处理、电器及管道等的安装、材料选择和搭配等等。
通过详细的讲解和案例分析,帮助学员理解室内装饰设计施工中各项技术细节的注意事项,从而提高设计质量和施工效率。
2.教案名称:《电路及灯具的设计与施工》教案简介:室内装饰设计施工中的电路及灯具的安装极为重要,不仅影响到使用方便性,还直接影响室内装饰效果。
本教案主要包括灯具分类、数量布局、安装方式及接线等技术问题。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让学员深入了解电路及灯具在室内装饰设计中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技巧。
3.教案名称:《装饰材料的选择与搭配》教案简介:装饰材料的选择和搭配,是室内装饰设计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本教案主要针对墙纸、地板、窗帘、沙发等常用装饰材料进行细致讲解,包括材质、颜色和质量等方面。
通过实践演练和案例分析,帮助学员理解如何根据不同风格以及功能需求,选择并搭配合适的装饰材料,从而打造出更具美感和实用性的室内装饰效果。
二、精品室内装饰设计施工工艺教案的必要性精品室内装饰设计施工教案的推出,对于室内装饰设计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可以提高从业者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素养,使整个行业的竞争力得到提升。
其次,它可以促进设计师和装饰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推动行业的交流与发展。
最后,它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和更独特的设计方案,提升购买用户的满意度和消费者忠诚度。
室内设计教案模板(精选5篇)_室内设计设计教案第1篇:室内设计教案室内设计课程本科教案xx学院课程名称:室内设计课程代码:14041017任课老师: 专业班级:艺术设计安排课时:84学时教材版本: 参考教材:第一阶段理论课时:11课时第一章引导篇——实践对应的理论学问点教学目的:了解室内设计的含义、发展和分类,系统了解室内设计的风格和流派,懂得室内采光与照明的基本概念和要求,驾驭室内采光与照明的方式方法。
学会家居色调设计,驾驭人体工程学的原理并应用到设计中去。
本章重点:能把所学到的理论学问能很好的和实际结合起来。
本章难点:难点是各个设计理论的综合与实际应用。
主要内容: 1.室内设计介绍2.家居功能设计3.室内人体工程学4.家居照明 5.室内设计基础 6.家居色调设计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讲授教学步骤:第一节室内设计介绍其次节室内设计的概念室内设计课程本科教案室内一词被广泛应用是在二战以后,1965年起先所谓室内,是指建筑的内部空间组成室内的实质是空间而非建筑,也就是说室内的本质是空的,须要我们考虑和设计的即是空间.欧洲的建筑物主流是石结构石结构→砖结构→混凝土结构其建筑主体的建立技术与室内装饰技术因性质耐久性的不同,由最初的一个建筑设计师设计全部到内外分别,当时的主要内容有:雕刻,织物,绘画,家具,装饰品等.完全分别是在1600-1700年的巴洛可和罗可可时期,由于室内装饰的大量增加,出现了一室内装饰为目的的特地设计人员.东部的建筑物主体是木结构,主义结构本身就构成了室内设计,其结构和材料的美感是室内的主体.现代室内设计是一西方建筑和西方生活习惯为基础,其风格的进入是西方进入的起先,其特点是一家具为设计中心的陈设装饰内部空间.二、室内设计的发展国内室内设计的发展原始社会西安半坡村的方形、圆形居住空间,已考虑按运用须要将室内作出分隔,使入口和火炕的位置布置合理。
方形居住空间近门的火炕支配有进风的浅槽,圆形居住空间入口处两侧,也设置起引导气流作用的短墙。
室内软装设计项目教程教案软装色彩一、教学目标1. 理解色彩的基本概念和室内软装设计中色彩的作用。
2. 学习色彩的搭配原则和技巧,提高室内软装设计的色彩美感。
3. 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和审美能力,提升室内软装设计的综合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色彩的基本概念:色彩的定义、色彩的分类、色彩的三要素。
2. 室内软装设计中色彩的作用:色彩对空间氛围的影响、色彩与室内设计的协调。
3. 色彩的搭配原则:对比原则、调和原则、平衡原则、重复原则。
4. 色彩的搭配技巧:单色搭配、近似色搭配、对比色搭配、混合色搭配。
5. 创意思维与色彩搭配:创意思维的定义、创意思维与色彩搭配的关系、创意思维的训练方法。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色彩的基本概念、色彩的作用、搭配原则和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室内软装设计案例,解析其中的色彩搭配方法。
3. 实践操作法:学生分组进行色彩搭配实践,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创意思维训练法:通过创意思维训练,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色彩搭配水平。
四、教学准备1. 教室环境布置:需要有足够的空间供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2. 教学材料:教案、PPT、案例图片、色彩搭配实践材料(如色卡、样本等)。
3.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五、教学进程1. 教学导入:通过展示经典室内软装设计案例,引起学生对色彩搭配的兴趣。
2. 讲解色彩的基本概念和室内软装设计中色彩的作用。
3. 讲解色彩的搭配原则和技巧,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4. 分组进行色彩搭配实践,教师进行指导和点评。
5.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行创意思维训练。
六、教学评估1. 学生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学生实践操作评估:评估学生在色彩搭配实践中的表现,包括色彩选择、搭配技巧的应用等。
3. 学生创意思维评估:评估学生在创意思维训练中的表现,包括创意想法的提出、色彩搭配的创新性等。
室内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室内设计的概念、发展历程、分类及其重要性。
2.培养学生对室内设计的审美观和创新能力。
3.使学生掌握室内设计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技巧。
4.培养学生运用室内设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室内设计概述1.1室内设计的定义1.2室内设计的发展历程1.3室内设计的分类2.室内设计的基本原则2.1功能性原则2.2舒适性原则2.3美观性原则2.4经济性原则2.5安全性原则3.室内设计的方法与技巧3.1空间规划3.2色彩搭配3.3材料选择3.4灯光设计3.5软装搭配4.室内设计实践案例分析4.1住宅室内设计4.2办公室室内设计4.3商业空间室内设计4.4展览空间室内设计5.室内设计软件介绍5.1AutoCAD5.2SketchUp5.33dsMax5.4Photoshop三、教学安排1.理论教学:共计12周,每周2课时,共计24课时。
2.实践教学:共计12周,每周2课时,共计24课时。
3.课程作业:共计6次,每次作业占总成绩的10%。
4.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40%。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室内设计的概念、原则、方法等理论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室内设计案例,引导学生学习室内设计技巧。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实际室内设计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实践操作法:指导学生运用室内设计软件进行实践操作。
五、教学评价1.平时成绩:包括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成绩的30%。
2.期末考试:闭卷考试,占总成绩的40%。
3.实践成绩:根据实践操作和课程作业完成情况,占总成绩的30%。
六、教学资源1.教材:《室内设计原理与实践》2.参考书籍:《室内设计手册》、《室内设计师必备技能》等。
3.网络资源:室内设计相关网站、论坛、案例库等。
七、教学总结本课程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掌握室内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室内设计案例欣赏教案全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室内设计原理与实践》第四章——经典室内设计案例赏析。
具体内容包括:1. 国内外知名室内设计案例介绍与分析;2. 各类室内设计风格的特点及代表作品;3. 从功能、美观、环保等多角度评价室内设计作品。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室内设计的基本原理,提高审美能力;2. 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室内设计作品的能力;3. 激发学生对室内设计行业的兴趣,为未来职业生涯打下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室内设计风格的辨析与评价。
教学重点:掌握各类室内设计风格的特点,学会从多角度评价室内设计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白板、板擦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组国内外经典室内设计作品,让学生初步感受室内设计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1)介绍各类室内设计风格及其特点;(2)分析经典案例,讲解设计原理。
3. 实践环节:(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经典案例的优点与不足;(2)小组代表发言: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3)教师点评: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点评和指导。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讲解一道室内设计案例题目,让学生学会分析评价室内设计作品。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教材中的案例,并进行评价。
六、板书设计1. 室内设计风格及其特点;2. 经典案例介绍与分析;3. 室内设计评价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教材中的一个室内设计案例,从功能、美观、环保等多角度进行评价。
(1)功能:空间布局合理,满足使用需求;(2)美观:色彩搭配和谐,风格统一;(3)环保:选用环保材料,节能降耗。
2. 提交时间:下周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国内外室内设计行业动态,参加相关竞赛和实践活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室内设计风格的辨析与评价;2. 实践环节:分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教师点评;3. 作业设计:分析教材中的一个室内设计案例,从功能、美观、环保等多角度进行评价。
学会房子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
1.了解房子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要素。
2.掌握房子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房子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要素。
2.房子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创造力。
三、教学内容。
1.房子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要素。
(1)房子设计的基本原理包括结构、功能、美学和实用性等方面,要求学生了解并掌握这些基本原理。
(2)房子设计的基本要素包括空间、布局、材料、色彩等方面,要求学生了解并掌握这些基本要素。
2.房子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1)房子设计的基本步骤包括确定需求、规划布局、选择材料、进行施工等,要求学生了解并掌握这些基本步骤。
(2)房子设计的基本方法包括手绘、软件设计、模型制作等,要求学生了解并掌握这些基本方法。
3.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创造力。
(1)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创造力。
(2)通过讨论和交流,激发学生的设计激情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方法。
1.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2.案例分析与讨论交流相结合。
3.个性指导与集体指导相结合。
五、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引入房子设计的相关案例和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讲解,通过讲解房子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要素,让学生了解房子设计的基本知识。
3.实践,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设计自己理想中的房子,并进行展示和讨论。
4.总结,通过总结讨论,让学生对房子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有更深入的理解。
5.拓展,通过拓展案例和讨论,激发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创造力。
六、教学评价。
1.通过学生的设计作品和讨论表现,评价学生对房子设计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通过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价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创造力。
七、教学反思。
1.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提高。
2.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个性指导与集体指导相结合,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八、教学建议。
室内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室内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熟悉室内设计的步骤和流程。
3. 学习室内设计的基本工具和材料。
4.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室内设计的定义和作用。
2. 室内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要点。
3. 室内设计的步骤和流程。
4. 室内设计所需的工具和材料。
5. 室内设计案例分析和讨论。
三、教学重点1. 室内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要点。
2. 室内设计的步骤和流程。
3. 室内设计所需的工具和材料。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室内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步骤,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 实践操作:通过实际的室内设计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动手实践,提升实际操作能力。
3. 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和解决实际的室内设计问题,培养团队合作和创造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精美的室内设计案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习的热情。
2. 知识讲解:讲解室内设计的定义和作用,介绍室内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要点。
3.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室内设计的实际操作,让学生根据给定的场景和需求进行设计。
4. 案例分析:展示一些成功的室内设计案例,并与学生共同分析案例背后的设计思路和原则。
5. 总结归纳:对今天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室内设计的重要性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6.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场景,进行室内设计的初步规划和方案设计。
六、教学资源1. 室内设计案例展示:精美的室内设计案例图片和资料。
2. 工具和材料:纸、铅笔、尺子、颜料等。
七、评价方法1. 实践操作评价:根据学生的设计方案和实际操作表现进行评价。
2. 知识掌握评价:通过课堂小测、讨论和作业评价学生对于室内设计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八、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实际反馈和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鼓励学生多参与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提升实际应用能力。
室内软装设计项目教程——教案空间软装设计——主卧、儿童房、书房第一章:主卧软装设计1.1 教学目标1.了解主卧的功能与特性2.掌握主卧软装设计的基本原则3.学习主卧软装设计的步骤与方法1.2 教学内容1.2.1 主卧的功能与特性1.2.2 主卧软装设计原则1.2.3 主卧软装设计步骤与方法1.3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2.小组讨论3.实践操作1.4 教学案例1.4.1 案例展示1.4.2 案例分析1.5 课后作业1.设计一份主卧软装方案2.分析方案中的设计原则及步骤第二章:儿童房软装设计2.1 教学目标2.了解儿童房的功能与特性3.掌握儿童房软装设计的基本原则4.学习儿童房软装设计的步骤与方法2.2 教学内容2.2.1 儿童房的功能与特性2.2.2 儿童房软装设计原则2.2.3 儿童房软装设计步骤与方法2.3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2.小组讨论3.实践操作2.4 教学案例2.4.1 案例展示2.4.2 案例分析2.5 课后作业1.设计一份儿童房软装方案2.分析方案中的设计原则及步骤第三章:书房软装设计3.1 教学目标3.了解书房的功能与特性4.掌握书房软装设计的基本原则5.学习书房软装设计的步骤与方法3.2.1 书房的功能与特性3.2.2 书房软装设计原则3.2.3 书房软装设计步骤与方法3.3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2.小组讨论3.实践操作3.4 教学案例3.4.1 案例展示3.4.2 案例分析3.5 课后作业1.设计一份书房软装方案2.分析方案中的设计原则及步骤第四章:主卧、儿童房、书房软装设计综合实践4.1 教学目标4.2 教学内容4.3 教学方法4.4 教学案例4.5 课后作业5.1 教学目标5.2 教学内容5.4 教学案例5.5 课后作业第六章:主卧、儿童房、书房软装设计元素与应用6.1 教学目标6.2 教学内容6.3 教学方法6.4 教学案例6.5 课后作业第七章:主卧、儿童房、书房软装设计风格与搭配7.1 教学目标7.2 教学内容7.3 教学方法7.4 教学案例7.5 课后作业第八章:主卧、儿童房、书房软装设计色彩与心理8.1 教学目标8.2 教学内容8.3 教学方法8.4 教学案例8.5 课后作业第九章:主卧、儿童房、书房软装设计案例解析与点评9.2 教学内容9.3 教学方法9.4 教学案例9.5 课后作业10.1 教学目标10.2 教学内容10.3 教学方法10.4 教学案例10.5 课后作业重点和难点解析一、主卧、儿童房、书房的功能与特性补充说明:主卧、儿童房、书房作为家居中的重要空间,各自承担着不同的功能和角色。
《室内设计原理教案》第一章:室内设计概述1.1 室内设计的定义1.2 室内设计的目标与原则1.3 室内设计的发展历程1.4 室内设计师的职业素养与技能要求第二章:室内设计的基本元素2.1 空间设计2.2 色彩设计2.3 照明设计2.4 材质设计2.5 家具与陈设设计第三章:室内设计的功能分区3.1 空间功能分区的原则3.2 空间功能分区的方法3.3 常见空间功能分区案例分析3.4 空间功能分区实例讲解第四章:室内设计的风格与流派4.1 室内设计风格的分类4.2 常见室内设计流派介绍4.3 风格与流派的选择与应用4.4 风格与流派的创新与融合第五章:室内设计的程序与方法5.1 室内设计的基本程序5.2 设计前的准备工作5.3 设计方案的制定与表达5.4 设计方案的实施与监控第六章:室内设计的空间组织6.1 空间组织原则6.2 空间流动与序列设计6.3 空间形态与尺度设计6.4 空间组织实例分析第七章:室内设计的色彩与材质运用7.1 色彩设计的基本理论7.2 色彩心理与应用7.3 材质的选择与搭配7.4 色彩与材质的实例分析第八章:室内设计的照明与家具陈设8.1 照明设计的基本原则与类型8.2 照明设备与光源的选择8.3 家具的选择与布局8.4 陈设品的设计与搭配第九章:室内设计的视觉传达与细节处理9.1 视觉传达设计原则9.2 平面元素的设计与应用9.3 细节处理与装饰手法9.4 视觉传达与细节处理的实例分析第十章:室内设计的实践与创新10.1 设计实践的重要性10.2 设计创新的理念与方法10.3 设计实践与创新的案例分析10.4 设计实践与创新的展望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室内设计的定义与目标室内设计的定义:需要明确室内设计不仅仅是装饰,而是对空间的整体规划和改造,以满足功能和审美需求。
室内设计的目标:解释设计的目标是为了创造舒适、实用、美观的空间环境。
重点环节二:室内设计的基本元素空间设计:强调空间的规划与利用,包括空间的功能性、舒适性和视觉效果。
《室内设计》教案第五章室内空间组织和界面处理主讲:朱丽博[学习目的]掌握室内设计空间组织和室内界面处理的方法。
[教学内容]第一节室内空间组织一、室内空间的概念二、室内空间特性三、室内空间功能四、室内空间组合五、空间形式与构成六、空间类型七、室内空间设计的方法八、室内空间构图第二节室内界面处理一、界面的要求和功能特点二、界面装饰材料的选用三、室内界面处理及其感受[重点]室内空间组织[难点]1 、室内空间功能2、室内空间组合3、空间的序列4、空间形态的构思和创造[实训内容]家庭小空间设计。
通过家庭小空间设计巩固本章所学的知识点,并能灵活运用。
本节讲授内容:七、室内空间设计的方法本节主要内容:■室内空间的组合■空间的分隔与联系■空间的过渡和引导■空间的渗透与层次■空间的对比与变化■空间的序列本节重点和难点:■空间序列■掌握并应用室内空间设计的方法本节课程训练与思考:■运用空间语言,把一个3x3m的小空间创造出“大”感受1室内空间的组合室内空间组合首先应该根据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的要求进行创造性的构思,根据当时当地的环境,结合建筑功能要求进行整体筹划,从单个空间的设计到群体空间的序列组织,由外到内,由内到外,反复推敲,使室内空间组织达到科学性、经济性、艺术性、理性与感性的完美结合,做出有特色、有个性的空间组合。
合理地利用空间,不仅反映在对内部空间的巧妙组织,而且在空间的大小、形状的变化,整体和局部之间的有机联系,在功能和美学上达到协调和统一。
文森特·詹姆斯公司设计的住宅“标准/变体房”(如图2.24所示),独特之处在于它在室内空间中的“同中求异”,建筑空间相互连接,在造型上四四方方像一个盒子,每一栋都有其各自的比例、方位和光源,这些空间都垂直相交,达到移步换景的效果。
既有面积较大的接待区和平台供聚会,又有温馨、幽静的小房间。
整个空间布局从大、高、开敞至小、亲切、封闭,十分紧凑而活泼。
空间的组合形式有很多种,根据不同空间组合的特征,概括起来有并列式、集中式、线形式、辐射式、组团式、网格式、轴线对位式、庭院式等。
(如图2.25所示)除了上面提到的有形的空间,还存在着“无形空间”或者称之为心理空间。
例如在公园里,先来的人坐在长凳的一端,后来者就会坐在另一端,此后行人对是否要坐在中间位置上,往往很犹豫,这种无形的空间范围,就是心理空间。
室内空间的大小、尺度、家具布置和座位排列,以及空间的分隔等,都应从物质需要和心理需要两方面结合起来考虑。
设计师是物质环境的创造者,不但应关心人的物质需要,更要了解人的心理要求,并通过良好的优美环境来影响和提高人的心理素质,把物质空间和心理空间统一起来。
2.空间的分隔与联系室内空间的组合,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根据不同使用目的,对空间在垂直和水平方向进行各种各样的分隔和联系,通过不同的分隔和联系方式,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空间环境,满足不同的活动需要,并使其达到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的统一。
空间的分隔和联系不单是一个技术问题,也是一个艺术问题,良好的分隔总是以少胜多,虚实得宜,构成有序,自成体系,对整个空间设计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反映出设计的风格和特色。
空间的分隔方式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处理方法:(如图2.26所示)(1)绝对分隔。
用承重墙、到顶的轻体隔墙等限定度(隔离视线、声音、温湿度等的程度)高的实体界面分隔空间,称为绝对分隔.这样分隔出的空间有非常明确的界限,隔音良好,视线完全阻隔或具有灵活控制视线遮挡的性能,与周围环境的流动性很差,但可以保证安静、私密和有全面抗干扰的能力。
(2)局部分隔。
用片断的面(屏风、翼墙、不到顶的隔墙和较高的家具等)划分空间,称为局部分隔。
限定度的强弱因界面的大小、材质、形态而异。
其特点是界于绝对分隔与象征性分隔之间,有时界限不大分明。
(3)象征分隔。
用片断、低矮的面;罩、栏杆、花格、构架、玻璃等通透的隔断;家具、绿化、水体、色彩、材质、光线、高差、悬垂物、音响、气味等因素分隔空间,属于象征性分隔。
这种分隔方式的限定度很低,空间界面模糊,但能通过人们的联想和“视觉完形性”而感知,侧重心理效应,具有象征意味,在空间划分上是隔而不断,流动性很强,层次丰富、意境深邃。
(4)弹性分隔。
利用拼装式、直滑式、折叠式、升降式等活动隔断和帘幕、家具、陈设等分隔空间,可以根据使用要求而随时启闭或移动,空间也就随之或分或合,或大或小。
这种分隔方式称为弹性分隔,这样分隔的空间称为弹性空间或灵活空问。
3.空间的过渡和引导空间的过渡和过渡空间,是根据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提出来的,比如:当人们进人自己的家庭时,都希望在门口有块地方擦鞋换鞋,放置雨伞、挂雨衣,或者为了家庭的安全性和私密性,也需要进入居室前有块缓冲地带。
又如:在影剧院中,为了不使观众从明亮的室外突然进人较暗的观众厅而引起视觉上的急剧变化的不适应感觉,常在门厅、休息厅和观众厅之间设立渐次减弱光线的过渡空间。
这些都属于实用性的过渡空间。
此外,还有如厂长、经理办公室前设置的秘书接待室,某些餐厅、宴会厅前的休息室,除了一定的实用性外,还体现了某种礼节、规格、档次和身份。
凡此种种,都说明过渡空间的性质包括:实用性、礼节性、等级性等多种性质。
过渡空间作为前后空间、内外空间的媒介、桥梁、衔接体和转换点,在功能和艺术创作上,有其独特的地位和作用。
过渡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一定的目的性和规律性,如:公共性——半公共性——半私密性——私密性开敞性——半开敞性——半封闭性——封闭性室外——半室外——半室内——室内过渡的目的常和空间艺术的形象处理有关,如欲扬先抑,欲散先聚,欲广先窄,欲高先低,欲明先暗等。
要想达到象文学中所说的“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庭院深深深几许”等诗情画意的境界,恐怕都离不开过渡空间的处理。
过渡空间也常起到功能分区的作用,如动区和静区、净区和污区等的过渡地带。
过渡空间还常作为一种艺术手段起空间的引导作用。
把其处理得含蓄、自然、巧妙,使人于不经意之中沿着一定的方向或路线从一个空间依次地走向另一个空间,大大丰富了空间的趣味性。
以下介绍几种常见而又行之有效的空间引导和暗示手法:(如图2.27所示)①借助楼梯或踏步,暗示出另外空间的存在。
楼梯、踏步通常都具有一种很强的引导作用,暗示着阶梯的另一端别有洞天。
一些宽大、开敞的直跑楼梯、自动扶梯等,其空间诱惑力更为强烈。
许多商业建筑在入口处都设置自动扶梯,有效地把顾客分流到二层以上的空间去,避免了楼上少人问津的现象。
在同一层空间中,稍微做出一些地面高差,利用踏步来引导空间也是十分有效的手段,尤其带有转折性的空间,往往不能引起人的注意,在空间衔接处设几个踏步,将起到很好的引导暗示作用。
②利用曲面墙来引导人流到达另一空间。
根据人的心理特点,人流会自然地趋向于曲线形式,以弯曲的墙面把人流引向某个确定的方向,并暗示另一空间的存在,这也成为一种常用的空间引导处理手法。
这类空间的特点是动感和方向感强烈,人们面对着一条弯曲的墙面,将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期待感,希望沿着弯曲的方向而有所发现,从而将不知不觉地沿着弯曲的方向进行探索,于是便被引导至某个确定的目标,“曲径通幽”便是这种空间组织方式的真实写照。
③利用空间的灵活分隔,引导暗示出另一空间的存在。
在空间中只做一些象征性的分隔,追求一种连续的、运动的效果,每一个空间都连通着另一个空间,具有强烈的流动性。
人们只要不感到“山穷水尽”,就会抱有某种期望,并在这种期望的驱使下继续前进,利用这种心理状态,有意识地使人处于这一空间就能预感到另一空间的存在,则可以把人由此空间引导至彼空间。
中国古典园林就是空间引导和暗示很好的典范。
一些展览建筑的内部空间常常采用这种空间引导手法,有效地引导参观者的参观活动。
④利用空间界面的处理产生一定的导向性。
在空间界面的点、线、面等构图元素中,线具有很强的导向性作用,人们往往沿着线条所指引的方向前进。
通过天花、墙面、地面处理,会形成一种具有强烈方向性或连续性的图案,有意识的利用这种处理手法,将有助于把人流引至某个确定的标。
例如天花上的带状灯具、地面上铺砌的纵向图案,墙面上的水平线条等都能产生很强的透视感,给人流指出前进的方向。
4.空间的渗透与层次空间通透、开敞会使其具有流动感、彼此之间相互渗透,大大增加了空间的层次感。
空间的渗透与层次包括内外空间之间、内部空间之间和个别空间内部的渗透与层次。
例如:首先室内外空间的分隔,入口、天井、庭院,它们都与室外紧密联系,体现内外结合及室内空间与自然空间交融等等。
其次,是内部空间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封闭和开敞的关系,空间的静止和流动的关系,空间过渡的关系,空间序列的开合、抑扬的组织关系,表现空间的开放性和私密性的关系以及空间性格的关系。
最后是个别空间内部在进行装修、布置家具和陈设时,对空间的再次分隔。
这三个分隔层次都应该在整个设计中获得高度的统一。
中国传统建筑中非常善于运用空间的渗透与流通来创造空间效果,尤其古典园林建筑中“借景”的处理手法就是一种典型的空间渗透形式。
“借”就是把别处景物引到此处来,这实质上是使人的视线能够越过分隔空间的屏障,观赏到层次丰富的景观。
著名诗句“庭院深深深几许”形容的正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庭园所独具的这种景观。
近现代框架结构的广泛运用,为自由灵活地分隔空间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各部分空间相互连同、穿插、渗透,从而呈现出极其丰富的层次变化。
获得空间的渗透与层次的方法有以下几种:(如图2.28所示)(1)点式结构来分隔空间。
用点式的结构形式排列在一起,既可分隔空间,视线又可连续,空间之间有很强烈的流通感,如列柱、连续的拱券等分隔手段。
(2)透空的隔断来分隔空间。
将隔断做成透空的形式,既分隔了空间,各空间之间还彼此流通,相互渗透,空间的层次感也得到增强。
一般可以采用在墙面上开洞口、花格式隔断、透空的栏杆等多种形式。
(3)用玻璃、织物等半透明材料来分隔空间。
玻璃及织物隔断目前是一种被广泛采用的空间分隔方式,既保证了所围合空间内部小气候的稳定性,又保持了视觉的连续性。
(4)用夹层、回廊、中庭等形式来组织空间。
不仅同一水平面上的空间需要渗透与连通,在垂直方向上经过某些手段的处理也会形成上下空间相互穿插、渗透的空间效果,大大丰富了室内景观。
如采用夹层、回廊、中厅等空间组织方式都会创造出不同凡响的空间效果。
5.空间的对比与变化两个毗连的空间,在形式方面处理手法不同,将使人从这一空间进入另一空间时产生情绪上的突变,从而获得兴奋的感觉。
在建筑空间设计中能巧妙的利用功能的特点,在组织空间时有意识把形状、体量、方向、通透程度等方面差异显著的空间连接在一起,将会因对比而产生一定的空间效果。
在具体设计中,经常采用下面几种对比手法:(如图2.29所示)(1)体量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