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4
《人口与人种》讲义一、人口(一)人口的增长人类作为地球上的一个物种,其数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经历了显著的变化。
在早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生存环境恶劣,人口增长十分缓慢。
但随着农业的发展、工业革命的推进以及现代科技的进步,人口增长速度逐渐加快。
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众多。
首先,经济因素起着关键作用。
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就业机会多,生活条件好,往往会吸引更多的人口迁入,同时也会促使本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
其次,文化观念也会对人口增长产生影响。
在一些传统观念较强的地区,人们更倾向于多生育子女。
此外,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大幅降低了死亡率,特别是婴幼儿的死亡率,这也是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人口的分布全球人口的分布并不均匀。
有些地区人口密集,而有些地区则人口稀少。
从大洲来看,亚洲是人口最多的大洲,其次是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和大洋洲。
在国家层面,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
人口分布的疏密程度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自然环境是一个重要因素,比如气候温和、水源充足、地形平坦的地区往往人口较为密集。
经济发展水平也是影响人口分布的关键因素,经济发达的地区通常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生活条件,吸引大量人口聚集。
(三)人口问题人口的快速增长或缓慢增长都会带来一系列问题。
人口增长过快会给资源、环境带来巨大压力。
过多的人口需要消耗大量的粮食、水资源和能源,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和污染物,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此外,人口过多还会导致就业困难、住房紧张、教育和医疗资源不足等社会问题。
而人口增长过慢或负增长也会带来一些挑战,比如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严重等。
人口老龄化会增加社会养老负担,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人种(一)人种的划分根据体质特征的差异,人类通常被划分为三大人种:黄色人种、白色人种和黑色人种。
黄色人种的肤色呈黄色或黄白色,头发直、黑,眼睛为黑色或棕色,面部扁平,颧骨较高。
白色人种的肤色较白,头发多为波浪状或卷曲状,颜色从浅黄到褐色不等,眼睛多为蓝色、绿色或灰色,鼻梁高挺。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一节人口与人种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1)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分布状况。
(2)学会根据有关人口统计数据绘制人口增长柱状折线图。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培养地理思维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人口增长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人口形势,通过观察人口的分布特征,分析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和谐发展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世界人口增长。
(2)世界人口的分布。
教学难点:(1)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的概念。
(2)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3)人口的分布疏密对比。
(4)影响人口稠密的因素。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件四、教学方法:激趣导学,启发教学,精讲精练教学,讨论法,问答法等。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图片导入新课。
通过两幅图片的观察,让学生发现问题。
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地球上有多少人吗?地球上的人口总数又是怎样变化的呢?学生先结合教材完成导学案填空部分内容,初步了解本节课内容,然后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1、世界人口增长活动1:读图分析问题。
投影展示“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从该曲线图的变化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教师可以提示学生曲线图中,曲线的倾斜程度越大,说明人口增长的越快,然后引导学生分时段,边观察曲线的倾斜程度,边分析人口增长速度的特点。
(通过读图,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学生讨论,自由回答。
师生归纳总结:从“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我们可以看出:在18世纪以前,世界人口增长得十分缓慢;18世纪以后,特别是20世纪以后,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大大加快.追问:为什么在18世纪以前,世界人口增长得十分缓慢,而从20世纪中期开始,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大大加快?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1830年以来,由于现代医疗卫生技术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婴儿死亡率降低,人的寿命延长,世界人口增加的速度就越来越快。
世界人口日是每年的7月11日。
1987年7月11日,地球人口达到50亿。
世界人口在2022年11月15日这天达到80亿。
读图,完成表格内容:
活动:认识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
分析:
(1)世界人口从10亿到50亿,人口每增加10亿所经历的时间有何特点?
(2)世界人口从50亿到80亿,人口每增加10亿所经历的时间有何特点?
(3)利用这些数据,说说世界人口增长速度的变化。
由于全球人口基数庞大,每年新增人口数量仍很多。
2011-2020年平均每年新增人口超过8000万,相当于每年大约新增一个德国的人口。
(二)世界人口增长速度的衡量标准
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通常用人口自然增长率表示。
人口自然增长率越大,人口的增长速度越快。
人口自然增长率大小取决于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
人口增长与自然增长率的关系:
人口自然增长率>0时,表示人口增加。
数值越大,表示人口增长越快;读图完成表格内容: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明确:
全球人口增长迅速
理解自然增长率:
结合我国近几年人口增长理解:
读图获取信息:
欧洲、北美等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
亚洲人口最多,大洋洲人口最少,南极洲至今无人定居。
找出关键信息:每年有不少人从其他地区迁入北美,使得北美的人口增长率高于其自然增长率。
总结:一个地区的人口增长,除了受人口自然增长影响,还受人口迁移因素的影响。
形象理解人口问题:
人口增长过快会出现就业困难、饥饿贫困、交通拥堵、资源消耗多等问题。
《人口与人种》讲义一、人口(一)人口的增长人口的增长是一个复杂而动态的过程。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人口的增长速度经历了多次变化。
在过去,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医疗条件差、战争频繁等因素,人口增长十分缓慢。
但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情况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极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升,能够养活更多的人口。
同时,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也使得死亡率大幅下降,婴儿的存活率显著提高,这些因素共同促使了人口的快速增长。
然而,人口的增长并不是均衡的,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一些发达国家,如欧洲的部分国家,人口增长缓慢,甚至出现了负增长;而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人口仍在快速增长。
(二)人口增长的影响1、对资源的压力人口的快速增长对资源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等。
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需求,人们不得不加大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可能导致资源的过度开采和环境的破坏。
2、对经济的影响人口增长过快可能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过多的劳动力可能导致就业机会不足,从而引发失业和贫困问题。
同时,为了养活庞大的人口,国家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福利,这可能会影响到经济的其他方面的投资和发展。
3、对社会的影响人口增长也会给社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如教育资源的紧张、医疗服务的不足、住房短缺等。
此外,人口增长还可能导致社会治安问题的增加。
(三)人口政策为了应对人口增长带来的各种问题,不同的国家采取了不同的人口政策。
一些人口增长过快的国家采取了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如中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通过控制生育数量来减缓人口增长的速度。
而一些人口增长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的国家,则采取了鼓励生育的政策,以增加劳动力和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
二、人种(一)人种的分类目前,世界上主要的人种可以分为三大类:黄色人种、白色人种和黑色人种。
黄色人种:皮肤呈黄色或黄白色,眼睛为黑色,头发直而黑,面部扁平。
《人口与人种》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人口与人种的基本概念,了解世界人口分布与增长的基本情况,认识不同人种的特征及其分布区域。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提升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引导学生形成尊重多元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人口与人种的基本概念及相互关系。
2. 世界人口分布与增长的现状。
教学难点:理解不同人种的形成原因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影响,以及如何运用地理知识分析人口分布与增长的现象。
三、教学准备1. 教材与教辅资料准备:地理教材、地图册、人口统计数据资料等。
2. 教学工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地球仪、世界地图等。
3.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内容,收集有关世界各地人口与文化的资料。
通过了这些资料的收集,学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历史和人口情况,为课堂上的讨论和交流做好准备。
在正式上课前,学生还可以准备一些笔记和草稿纸,以便在听讲过程中记录重要的信息和观点。
同时,他们也应该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好奇心,主动参与课堂讨论,与同学和老师进行交流。
另外,教师或学生可借助其他资源进行进一步学习和探究。
比如通过图书、电子书籍等深入探讨相关议题,或通过互联网获取更多世界各地的信息和图片,增强学习的直观性和生动性。
此外,观看纪录片、听取专家讲座等也能增加学生对世界各地人口与文化的理解。
总的来说,预习、收集资料、准备工具以及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将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上更有效地学习相关知识,为进一步拓展自己的视野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课堂开始之初,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世界各地人口分布的短视频或展示一系列相关图片,以引起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兴趣。
视频或图片可以涵盖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人群,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人口与人种的多样性。
随后,教师可以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人口分布与哪些因素有关吗?不同人种之间有哪些特点呢?”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进入本课主题。
第一节人口与人种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世界人口增长、分布的特点及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和分布。
(2)理解世界人口问题对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能力目标:
(1)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分布状况,以及世界人种的分布
(2)学会根据有关人口统计数据绘制人口增长柱状折线图。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进行地理思维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分析人口多产生的压力,使学生认识到人口的增长一定要与经济的增长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2)通过对世界三大人种特点的了解,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种族平等思想。
[教学重点]
(1)人口增长和分布特点。
(2)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3)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及分布地区。
[教学难点]
(1)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的概念。
(2)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3)人口问题及对策。
(4)三大人种的地区分布。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推理、比较、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课前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网搜集有关人口问题的资料。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
人们把地球称为“地球村”,而把自己则称为“地球村的居民”。
目前,全世界每分钟大约出生259人,每小时出生15540人,每天出生约37万人,每年增长约8296万人。
我国每分钟大约出生38人(平均不到2秒钟出生1个人),每小时出生约2273人,每天出生约5万多人,每年净增人口约1184万。
你知道现在地球上有多少人吗?地球上的人口是怎么分布的吗?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节人口与人种。
第一节人口与人种
讲授新课
[教师提问] 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地球上有多少人吗?地球上的人口总数又是怎样变化的呢?
[活动1] 让学生结合课本65页活动1,并根据平时的了解展开讨论。
并出示幻灯片(资料:地球上第60亿位居民)
[过渡] 同学们都讲的很好,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讨世界人口是怎样增长的?
一、世界人口增长
[活动2] 读图分析问题。
投影展示“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从该曲线图的变化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教师可以提示学生曲线图中,曲线的倾斜程度越大,说明人口增长的越快,然后引导学生分时段,边观察曲线的倾斜程度,边分析人口增长速度的特点。
(通过读图,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学生] 分组讨论,自由回答。
[师生归纳总结] 从“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我们可以看出:在18世纪以前,世界人口增长得十分缓慢;18世纪以后,特别是20世纪以后,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大大加快.
[追问] 为什么在18世纪以前,世界人口增长得十分缓慢,而从20世纪中期开始,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大大加快?
[学生] 分组讨论回答。
[小结] 1830年以来,由于现代医疗卫生技术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婴儿死亡率降低,人的寿命延长,世界人口增加的速度就越来越快。
[设问过渡] 那么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增长的快慢又用什么来衡量呢?
[活动3]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64页“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示意图”,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什么是人口自然增长率?它和哪两个因素有关,并列出计算公式?(2)当人口自然增长率>0、<0或=0时各表示什么意思呢?
[学生] 分组讨论并由各小组选代表回答。
[师生归纳总结] 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某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出生人数减去死亡人数与同期人口总数之比,反映的是人口在出生和死亡相互抵消下的增长情况。
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当人口自然增长率>0时,表示人口增加,数值越大,表示增加越多,也就是人口增长快;当人口自然增长率=0时,表示人口既不增长,也不减少,也就是人口停止增长;当人口自然增长率<0时,表示人口减少,数值越大,表示减少越多,也就是人口减少快。
[过渡] 接下来我们就用上面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学以致用,让学生真掌握所学知识。
)
[练一练1] 分组完成,请同学们完成课本P65页活动2,计算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1)比较表中四个国家自然增长率的大小,并从大到小排列。
意大利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其他3个国家有什么不同,这意味着什么?
[学生] 学生讨论回答
[练一练2] 世界上不同的国家或地区,人口增长的速度是不同的。
而从大洲来看,非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最大的,下面我们依据非洲人口统计数据,完成非洲人口增长柱状折线图?
[过渡] 通过以上一系列活动,我们可以看到世界人口在不断增长,而且增长速度在不断地加快。
但各国由于国情的不同,人口的增长速度不一,从而导致世界人口的分布极不均衡。
二、世界人口的分布
[承接] 不同的国家或地区人口的疏密程度也是不一样的,我们通常用人口密度这一指标来衡量。
那么什么是人口密度呢?
[活动4] 请同学们完成课本P67页活动题1,想想人口密度是怎样来计算的呢?
[师生小结] 人口密度一般是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数,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分布状况。
人口密度=该地区的人口总数/该地区的总面积
[活动5] 接下来请同学们看“世界人口分布图”,找出世界人口分布稠密地区和稀疏地区?那么影响世界人口分布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投影展示“世界人口分布图”)
[学生] 引导、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师生总结归纳]
世界人口密集区:(1)亚洲东部和南部——自然条件好,农业发展早。
(2)欧洲、北美洲东部——工业发展早,经济发达。
世界人口稀疏区:(1)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
(2)极端干旱的沙漠地
(3)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
(4)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世界人口分布不均主要是受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历史等的综合影响形成的,其中与经济条件的关系最为密切。
自然条件优越、历史悠久、经济发达的地区,人口就密。
自然条件恶劣的干、湿、冷、高的地区,不适合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人口就稀少。
[活动6] 从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请你选择你愿意工作和生活的地方,说出你选择的理由,并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课堂小结]略
板书设计
第一节人口与人种
一、世界人口的增长
1、世界人口数:2003年65亿
2、人口的增长速度
变化特点:缓慢—加快—更快—变慢
3、人口增长的决定因素: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4、世界各地人口增长速度不同
二、世界人口的分布
1、什么是人口密度
2、人口分布特点:不均匀
稠密区:(1)亚洲东部和南部——自然条件好,农业发展早。
(2)欧洲、北美洲东部——工业发展早,经济发达。
稀疏区:(1)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
(2)极端干旱的沙漠地
(3)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
(4)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3、影响人口分布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