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收支失衡的自动调节机制、调节政策
- 格式:ppt
- 大小:2.42 MB
- 文档页数:20
一、自动调节机制: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使得国际收支失衡在某种程度上自动消除。
1. 金本位制下国际收支逆差导致黄金外流,本国黄金减少,物价下降,出口增加、进口减少,黄金流入,逆差得到改善;2. 纸币本位下:物价、收入、利率、汇率(1)固定汇率制物价水平机制:国际收支逆差导致储备货币减少,货币供应量减少,物价水平下降,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国际收支逆差得到改善;收入机制:国际收支逆差导致储备货币减少,货币供应量减少,收入水平下降,进口减少,国际收支逆差得到改善利率机制:国际收支逆差使得储备货币减少,货币供应减少,利率水平上升,吸引资本内流,资本与金融账户顺差(2)浮动汇率制度国际收支逆差导致储备货币减少,本币贬值,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国际收支逆差得到改善。
同时,出口增加进口减少,本国收入水平提高,货币需求提高,利率水平上升,资本金融账户逆差减小。
二、国际收支主动调节机制(1)手段:1. 利率调节提高利率吸引短期资本流入,同时减少对外投资,抑制资本的外流,减小资本金融账户逆差2.汇率调节通过本币升值贬值,影响进出口的规模3.国民收入调节4. 物价调节国内通胀水平上升,国内商品相对于国外商品涨价,使得进口增加出口减少,出现国际收支出现逆差5. 国际借贷调节(2)国际收支调节政策1. 经济政策:财政政策,是采用调节财政开支和调整税率水平的方式金融政策: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利率水平、汇率水平等方式2. 直接干预:政府采用行政管理的手段,直接管制外汇自由买卖和贸易进出口,控制调节国际收支。
主要有财政、金融、贸易等管制手段政策。
财政:关税壁垒;金融:外汇管制、外汇干预;贸易:鼓励或者限制进出口等3.国际经济合作政策促进生产要素自由转移、贸易自由化、建立全球清算制度、协调经济政策4. 涉外经济预警政策选取预警指标以能够准确反映国际收支的潜在金融风险,对货币危机发生进行有效的预报。
三、国际收支理论(一)弹性分析论围绕进出口商品的需求、供给的弹性进行分析,分析贬值能否改善贸易收支。
浅析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和主动调节措施当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可以采用的调节政策有:(1)财政政策调节。
财政政策对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机理表现为运用财政收入政策、支出政策和公债政策影响社会总需求的变动,进而通过对边际进口倾向的影响达到调节国际收支的目的。
如果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则政府应采用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减少财政支出和提高税率,政府支出的减少通过乘数效应使国民收入数倍的减少;同时,税率的提高进一步降低了企业的收益和个人的可支配收入,收入的减少必然导致本国居民商品和劳务支出的下降,其中包括对进口商品和劳务的需求下降,至于下降的程度则取决于边际进口倾向的高低,最终达到改善国际收支的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通过总需求间接调节国际收支失衡以外,财政政策还可直接作用于恢复国际收支的均衡,特别是当国际收支的赤字源于财政赤字时,控制国内财政赤字即可直接改善国际收支。
(2)货币政策调节。
货币政策可以改变社会总需求的水平,进而影响价格、利率等变量,达到最终调节国际收支失衡的目的。
如果_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运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可以降低国内生产的出口品和进口替代品的价格,增强本国产品的竞争力,从扩大出口和减少进口两个角度纠正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逆差。
再者,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将促进一国国内利率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吸引资本流人,改善国际收支的资本和金融账户。
(3)信用政策调节。
信用政策也可以调节国际收支失衡。
如果一国面临较严重的经常项目逆差,可以有针对性地直接向出口商提供优惠贷款,鼓励其扩大出口;中央银行也可以通过提高进口保证金比例,抑制进口。
另外,还可以通过向外商提供配套贷款吸引投资,通过资本和金融项目的顺差来平衡经常项目的逆差。
信用政策的运用还可以通过影响利率水平的变化,进而对投资,价格等变量产生影响,并作用于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通过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变化来进一步调节国际收支失衡。
(4)外贸政策调节。
外贸政策调节国际收支比较典型的做法是通过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来实施贸易的管制。
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是有其局限性,在国际收支失衡严重的时候需要政府对国际收支失衡采取一定的调控。
可以利用缓冲来调控,是指一国运用所持有的一定数量的国际储藏来抵消市场超额供给或需求,从而改善其国际收支状况。
举个例子,冰岛海区有一种特殊沙丁鱼,秋季会大量捕捞,就像大大闸蟹一样是季节性的,所以在秋季冰岛就会出现季节性供给急剧增加,而冰岛的渔民需要的是国内货币用于消费而非国外货币,冰岛政府就可以将央行的国内货币支付给冰岛渔民,同时冰岛央行持有国外货币或者购置国际债券用于储藏,用于抵消这种供给突然性增加。
但是缓冲只能用于解决一次性或季节性、临时性的国际收支失衡,该的运用也要具备一定条件,即必须保持实施缓冲所需要的充足,必须具备实施公开市场操作的有效条件。
对于长期巨额的国际收支赤字,仅用缓冲是不行的,长期运用将导致储藏的枯竭或大量外债的累积。
第二个调控是财政,主要是采取缩减或扩大财政开支、调整税率的方式,以调节国际收支的顺差或逆差。
国际收支逆差时,采用紧缩的财政,即消减政府开支,提高税率。
都会引起物价下降,有利于出口,压制进口,从而缩小逆差。
第三个调控是货币,政府或中央银行通过调节货币供给量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水平的经济,包括紧缩性货币和扩张性货币。
其主要工具是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率、法定准备金率,国际收支逆差,提高再贴现率,市场利率上升,投资和消费受到抑制,物价下降,出口增加,进口减少,改善贸易收支。
同时,市场利率的提高有利于吸纳国外资本,从而改善国际收支。
利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工具调节时,国际收支逆差,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贷款资金减少,货币供给减少,市场利率上升,投资和消费受到抑制,物价下降,出口增加,进口减少,改善贸易收支。
同时,市场利率的提高有利于吸纳国外资本,资本流入增加,从而改善国际收支。
第四个调控是汇率,即通过货币贬值和货币升值来消除逆差和顺差,恢复国际收支的平衡。
试述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
答:国际收支失衡后,有时并不需要政府当局立即采取措施来加以消除。
经济体系中存在着某些机制,往往能够使国际收支失衡至少在某种程度上得到缓和,乃至自动恢复均衡。
这种功效在不同的国际货币制度下是不同的。
下面我们分别对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在不同货币制度下的特点分别予以考察。
(1)国际金本位制度下的国际收支自动调整机制在金本位制度下的国际收支自动调整机制就是大卫.休漠所揭示的价格——铸币流动机制。
在金本位制度下,一国国际收支出现赤字,就意味着本国黄金净输出,由于黄金外流,国内黄金存量下降,货币供给就会减少,从而引起国内物价水平下跌。
物价水平下跌后,本国商品在国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就会提高,外国商品在本国市场的竞争能力就会下降,于是出口增加,进口减少,使国际收支赤字减少或消除。
同样,国际收支盈余也是不能持久的,因为造成的黄金内流趋于扩大国内的货币供给,造成物价水平上涨。
物价上涨不利于出口有利于进口,从而使盈余趋于消失。
(2)在纸币本位的固定汇率制度下的国际收支自动调整机制这里所指的固定汇率制度是指纸币本位制度下一国当局通过外汇储备变动干预外汇市场来维持汇率不变。
在这种制度下,一国国际收支出现不平衡时,仍有自动调整机制发生作用,但自动调节的过程较为复杂一些。
国际收支失衡后,外汇储备、货币供应量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国民收入、物价和利率等变量,使国际收支趋于平衡。
1.一国国际收支出现赤字时,为了维持固定汇率,一国货币当局就必须减少外汇储备,造成本国货币供应量的减少。
这首先会带来市场银根的紧张、利息率上升,利息率上升会导致本国资本外流的减少、外国资本流入的增加,结果使资本账户收支改善;反之,国际收支盈余则会通过利息率下降导致本国资本流出的增加、外国资本流入的减少,使盈余减少或消除。
这是国际收支失衡的利率效应。
2.国际收支出现赤字时,货币供给减少,公众为了恢复现金余额的水平,就会直接减少国内支出(即吸收);同时,利息率的上升也会进一步减少国内支出。
大学国际金融学考试练习题及答案31.[单选题]下列不属于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自动调节机制的是( )A)利率机制B)汇率机制C)收入机制D)财政补贴机制答案:D解析:2.[单选题]居民和非居民主要是以()来划分的。
A)国籍B)居住地C)经济利益中心D)法律答案:C解析:3.[单选题]历史上第一个国际货币体系是:( )A)国际金本位制B)国际复本位制C)布雷顿森林体系D)牙买加体系答案:B解析:4.[单选题]如果一国的自动调节机制和政府调节政策的效率较低,则需要持有的国际储备( )。
A)较多B)较少C)关系不大D)无法判断答案:A解析:5.[单选题]在直接标价法下,汇率的变动以A)本国货币数额的变动来表示B)外国货币数额的变动来表示C)本国货币数额减少,外国货币数额增加来表示D)本国货币数额增加,外国货币数额减少来表示6.[单选题]一般而言,进出口规模越大,表明对外贸易在该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高,对外贸易的依存度也就越高,需要的国际储备( )。
A)较多B)较少C)关系不大D)无法确定答案:A解析:7.[单选题]货币制度的演变根据时间先后大致经历的几个阶段是( )A)金本位-→银本位-→纸币本位B)银本位-C)金本位→金汇兑本位→银本位D)金本位-答案:B解析:8.[单选题]在( )情况下,日本对美投资处于有利地位。
A)美元不断下浮,日元不断上浮B)美元不断上浮,日元不断下浮C)美元不断下浮,日元不断下浮D)美元不断上浮,日元不断上浮答案:B解析:9.[单选题]本国和外国货币之间的均衡汇率等于本国和外国货币购买力或物价水平之间的比率的是( )A)相对购买力平价B)抵补利率平价C)绝对购买力平价D)无抵补的利率平价答案:C解析:10.[单选题]直接管制政策调节国际收支失衡能起到立杆见影的作用,但容易导致( )。
A)失业B)通货膨胀C)经济衰退D)贸易战11.[单选题]( )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有价证券交易市场。
国际收支失衡的政策调节机制一国国际收支失衡会对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而,必须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如果一国国际收支经常出现失衡而收支差额较大,特别是发生长期性逆差时,必须要进行调节。
国际收支调节可以分为自动调节和政策调节。
自动调节通过汇率机制、收入机制和货币机制的调节能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一国的国际收支失衡,但自动调节只能在某些条件或经济环境下起作用,而且作用效果和程度也无法保证。
因此,各国都采取一定的政策来调节国际收支,使国际收支朝着有利于本国经济稳定的方向发展。
一般说,国际收支失衡的政策调节主要有以下几种:①外汇缓冲政策。
外汇缓冲政策是指运用官方储备的变动或向外借款,来对付国际收支临时性失衡的政策。
一般做法是建立外汇平准基金,当国际收支失衡后,货币当局运用该基金在公开市场操作,买进或卖出外汇,消除超额的外汇供求。
这种政策以外汇为缓冲体,故称外汇缓冲政策。
运用外汇缓冲政策调节季节性.偶然性失衡和不正常资本流动造成的失衡是一种非常好的选择,它可以使外部失衡的影响止于外汇储备阶段,而不影响国内经济与金融。
但对长期性失衡,该政策不但无益,反而有害,因此,不宜用于调节长期性失衡。
②汇率调整政策。
汇率调整政策就是指发生逆差时实行本币贬值,发生顺差时实行本币升值的政策。
汇率调整旨在改变外汇的供求关系,经由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变化、资本融进融出的实际收益成本的变化等渠道来实现政策目标。
但通过汇率调整实现调节目标,要求本国进出口商品具有充分弹性,而且汇率调整,尤其是竞争性贬值容易引起贸易伙伴的报复,从而引发货币战。
③需求管理政策。
需求管理政策是运用扩张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控制需求总量,进而消除国际收支的失衡。
这是战后各国普遍采用的方法。
财政政策一般是从收支两个方面进行调节,其主要政策工具有税收.政府支出和国债政策。
财政当局根据国际收支失衡的不同情况,分别采取松动的或紧缩的财政预算对总需求进行直接调节,并通过国内企业的传递,特别是涉外企业的传导来实现对国际收支的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