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收支失衡的自动调节机制、调节政策
- 格式:ppt
- 大小:2.42 MB
- 文档页数:20
一、自动调节机制: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使得国际收支失衡在某种程度上自动消除。
1. 金本位制下国际收支逆差导致黄金外流,本国黄金减少,物价下降,出口增加、进口减少,黄金流入,逆差得到改善;2. 纸币本位下:物价、收入、利率、汇率(1)固定汇率制物价水平机制:国际收支逆差导致储备货币减少,货币供应量减少,物价水平下降,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国际收支逆差得到改善;收入机制:国际收支逆差导致储备货币减少,货币供应量减少,收入水平下降,进口减少,国际收支逆差得到改善利率机制:国际收支逆差使得储备货币减少,货币供应减少,利率水平上升,吸引资本内流,资本与金融账户顺差(2)浮动汇率制度国际收支逆差导致储备货币减少,本币贬值,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国际收支逆差得到改善。
同时,出口增加进口减少,本国收入水平提高,货币需求提高,利率水平上升,资本金融账户逆差减小。
二、国际收支主动调节机制(1)手段:1. 利率调节提高利率吸引短期资本流入,同时减少对外投资,抑制资本的外流,减小资本金融账户逆差2.汇率调节通过本币升值贬值,影响进出口的规模3.国民收入调节4. 物价调节国内通胀水平上升,国内商品相对于国外商品涨价,使得进口增加出口减少,出现国际收支出现逆差5. 国际借贷调节(2)国际收支调节政策1. 经济政策:财政政策,是采用调节财政开支和调整税率水平的方式金融政策: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利率水平、汇率水平等方式2. 直接干预:政府采用行政管理的手段,直接管制外汇自由买卖和贸易进出口,控制调节国际收支。
主要有财政、金融、贸易等管制手段政策。
财政:关税壁垒;金融:外汇管制、外汇干预;贸易:鼓励或者限制进出口等3.国际经济合作政策促进生产要素自由转移、贸易自由化、建立全球清算制度、协调经济政策4. 涉外经济预警政策选取预警指标以能够准确反映国际收支的潜在金融风险,对货币危机发生进行有效的预报。
三、国际收支理论(一)弹性分析论围绕进出口商品的需求、供给的弹性进行分析,分析贬值能否改善贸易收支。
浅析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和主动调节措施当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可以采用的调节政策有:(1)财政政策调节。
财政政策对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机理表现为运用财政收入政策、支出政策和公债政策影响社会总需求的变动,进而通过对边际进口倾向的影响达到调节国际收支的目的。
如果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则政府应采用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减少财政支出和提高税率,政府支出的减少通过乘数效应使国民收入数倍的减少;同时,税率的提高进一步降低了企业的收益和个人的可支配收入,收入的减少必然导致本国居民商品和劳务支出的下降,其中包括对进口商品和劳务的需求下降,至于下降的程度则取决于边际进口倾向的高低,最终达到改善国际收支的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通过总需求间接调节国际收支失衡以外,财政政策还可直接作用于恢复国际收支的均衡,特别是当国际收支的赤字源于财政赤字时,控制国内财政赤字即可直接改善国际收支。
(2)货币政策调节。
货币政策可以改变社会总需求的水平,进而影响价格、利率等变量,达到最终调节国际收支失衡的目的。
如果_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运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可以降低国内生产的出口品和进口替代品的价格,增强本国产品的竞争力,从扩大出口和减少进口两个角度纠正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逆差。
再者,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将促进一国国内利率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吸引资本流人,改善国际收支的资本和金融账户。
(3)信用政策调节。
信用政策也可以调节国际收支失衡。
如果一国面临较严重的经常项目逆差,可以有针对性地直接向出口商提供优惠贷款,鼓励其扩大出口;中央银行也可以通过提高进口保证金比例,抑制进口。
另外,还可以通过向外商提供配套贷款吸引投资,通过资本和金融项目的顺差来平衡经常项目的逆差。
信用政策的运用还可以通过影响利率水平的变化,进而对投资,价格等变量产生影响,并作用于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通过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变化来进一步调节国际收支失衡。
(4)外贸政策调节。
外贸政策调节国际收支比较典型的做法是通过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来实施贸易的管制。
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是有其局限性,在国际收支失衡严重的时候需要政府对国际收支失衡采取一定的调控。
可以利用缓冲来调控,是指一国运用所持有的一定数量的国际储藏来抵消市场超额供给或需求,从而改善其国际收支状况。
举个例子,冰岛海区有一种特殊沙丁鱼,秋季会大量捕捞,就像大大闸蟹一样是季节性的,所以在秋季冰岛就会出现季节性供给急剧增加,而冰岛的渔民需要的是国内货币用于消费而非国外货币,冰岛政府就可以将央行的国内货币支付给冰岛渔民,同时冰岛央行持有国外货币或者购置国际债券用于储藏,用于抵消这种供给突然性增加。
但是缓冲只能用于解决一次性或季节性、临时性的国际收支失衡,该的运用也要具备一定条件,即必须保持实施缓冲所需要的充足,必须具备实施公开市场操作的有效条件。
对于长期巨额的国际收支赤字,仅用缓冲是不行的,长期运用将导致储藏的枯竭或大量外债的累积。
第二个调控是财政,主要是采取缩减或扩大财政开支、调整税率的方式,以调节国际收支的顺差或逆差。
国际收支逆差时,采用紧缩的财政,即消减政府开支,提高税率。
都会引起物价下降,有利于出口,压制进口,从而缩小逆差。
第三个调控是货币,政府或中央银行通过调节货币供给量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水平的经济,包括紧缩性货币和扩张性货币。
其主要工具是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率、法定准备金率,国际收支逆差,提高再贴现率,市场利率上升,投资和消费受到抑制,物价下降,出口增加,进口减少,改善贸易收支。
同时,市场利率的提高有利于吸纳国外资本,从而改善国际收支。
利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工具调节时,国际收支逆差,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贷款资金减少,货币供给减少,市场利率上升,投资和消费受到抑制,物价下降,出口增加,进口减少,改善贸易收支。
同时,市场利率的提高有利于吸纳国外资本,资本流入增加,从而改善国际收支。
第四个调控是汇率,即通过货币贬值和货币升值来消除逆差和顺差,恢复国际收支的平衡。
试述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
答:国际收支失衡后,有时并不需要政府当局立即采取措施来加以消除。
经济体系中存在着某些机制,往往能够使国际收支失衡至少在某种程度上得到缓和,乃至自动恢复均衡。
这种功效在不同的国际货币制度下是不同的。
下面我们分别对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在不同货币制度下的特点分别予以考察。
(1)国际金本位制度下的国际收支自动调整机制在金本位制度下的国际收支自动调整机制就是大卫.休漠所揭示的价格——铸币流动机制。
在金本位制度下,一国国际收支出现赤字,就意味着本国黄金净输出,由于黄金外流,国内黄金存量下降,货币供给就会减少,从而引起国内物价水平下跌。
物价水平下跌后,本国商品在国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就会提高,外国商品在本国市场的竞争能力就会下降,于是出口增加,进口减少,使国际收支赤字减少或消除。
同样,国际收支盈余也是不能持久的,因为造成的黄金内流趋于扩大国内的货币供给,造成物价水平上涨。
物价上涨不利于出口有利于进口,从而使盈余趋于消失。
(2)在纸币本位的固定汇率制度下的国际收支自动调整机制这里所指的固定汇率制度是指纸币本位制度下一国当局通过外汇储备变动干预外汇市场来维持汇率不变。
在这种制度下,一国国际收支出现不平衡时,仍有自动调整机制发生作用,但自动调节的过程较为复杂一些。
国际收支失衡后,外汇储备、货币供应量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国民收入、物价和利率等变量,使国际收支趋于平衡。
1.一国国际收支出现赤字时,为了维持固定汇率,一国货币当局就必须减少外汇储备,造成本国货币供应量的减少。
这首先会带来市场银根的紧张、利息率上升,利息率上升会导致本国资本外流的减少、外国资本流入的增加,结果使资本账户收支改善;反之,国际收支盈余则会通过利息率下降导致本国资本流出的增加、外国资本流入的减少,使盈余减少或消除。
这是国际收支失衡的利率效应。
2.国际收支出现赤字时,货币供给减少,公众为了恢复现金余额的水平,就会直接减少国内支出(即吸收);同时,利息率的上升也会进一步减少国内支出。
大学国际金融学考试练习题及答案31.[单选题]下列不属于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自动调节机制的是( )A)利率机制B)汇率机制C)收入机制D)财政补贴机制答案:D解析:2.[单选题]居民和非居民主要是以()来划分的。
A)国籍B)居住地C)经济利益中心D)法律答案:C解析:3.[单选题]历史上第一个国际货币体系是:( )A)国际金本位制B)国际复本位制C)布雷顿森林体系D)牙买加体系答案:B解析:4.[单选题]如果一国的自动调节机制和政府调节政策的效率较低,则需要持有的国际储备( )。
A)较多B)较少C)关系不大D)无法判断答案:A解析:5.[单选题]在直接标价法下,汇率的变动以A)本国货币数额的变动来表示B)外国货币数额的变动来表示C)本国货币数额减少,外国货币数额增加来表示D)本国货币数额增加,外国货币数额减少来表示6.[单选题]一般而言,进出口规模越大,表明对外贸易在该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高,对外贸易的依存度也就越高,需要的国际储备( )。
A)较多B)较少C)关系不大D)无法确定答案:A解析:7.[单选题]货币制度的演变根据时间先后大致经历的几个阶段是( )A)金本位-→银本位-→纸币本位B)银本位-C)金本位→金汇兑本位→银本位D)金本位-答案:B解析:8.[单选题]在( )情况下,日本对美投资处于有利地位。
A)美元不断下浮,日元不断上浮B)美元不断上浮,日元不断下浮C)美元不断下浮,日元不断下浮D)美元不断上浮,日元不断上浮答案:B解析:9.[单选题]本国和外国货币之间的均衡汇率等于本国和外国货币购买力或物价水平之间的比率的是( )A)相对购买力平价B)抵补利率平价C)绝对购买力平价D)无抵补的利率平价答案:C解析:10.[单选题]直接管制政策调节国际收支失衡能起到立杆见影的作用,但容易导致( )。
A)失业B)通货膨胀C)经济衰退D)贸易战11.[单选题]( )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有价证券交易市场。
国际收支失衡的政策调节机制一国国际收支失衡会对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而,必须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如果一国国际收支经常出现失衡而收支差额较大,特别是发生长期性逆差时,必须要进行调节。
国际收支调节可以分为自动调节和政策调节。
自动调节通过汇率机制、收入机制和货币机制的调节能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一国的国际收支失衡,但自动调节只能在某些条件或经济环境下起作用,而且作用效果和程度也无法保证。
因此,各国都采取一定的政策来调节国际收支,使国际收支朝着有利于本国经济稳定的方向发展。
一般说,国际收支失衡的政策调节主要有以下几种:①外汇缓冲政策。
外汇缓冲政策是指运用官方储备的变动或向外借款,来对付国际收支临时性失衡的政策。
一般做法是建立外汇平准基金,当国际收支失衡后,货币当局运用该基金在公开市场操作,买进或卖出外汇,消除超额的外汇供求。
这种政策以外汇为缓冲体,故称外汇缓冲政策。
运用外汇缓冲政策调节季节性.偶然性失衡和不正常资本流动造成的失衡是一种非常好的选择,它可以使外部失衡的影响止于外汇储备阶段,而不影响国内经济与金融。
但对长期性失衡,该政策不但无益,反而有害,因此,不宜用于调节长期性失衡。
②汇率调整政策。
汇率调整政策就是指发生逆差时实行本币贬值,发生顺差时实行本币升值的政策。
汇率调整旨在改变外汇的供求关系,经由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变化、资本融进融出的实际收益成本的变化等渠道来实现政策目标。
但通过汇率调整实现调节目标,要求本国进出口商品具有充分弹性,而且汇率调整,尤其是竞争性贬值容易引起贸易伙伴的报复,从而引发货币战。
③需求管理政策。
需求管理政策是运用扩张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控制需求总量,进而消除国际收支的失衡。
这是战后各国普遍采用的方法。
财政政策一般是从收支两个方面进行调节,其主要政策工具有税收.政府支出和国债政策。
财政当局根据国际收支失衡的不同情况,分别采取松动的或紧缩的财政预算对总需求进行直接调节,并通过国内企业的传递,特别是涉外企业的传导来实现对国际收支的调节。
国际收支的政策与自动调节机制概论国际收支指的是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进行国际经济交往时,在一定时期内,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因经济交往而发生的支付与收入的总和。
国际收支的政策与自动调节机制是指国家在处理国际收支问题时,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和市场机制。
国际收支政策的制定主要是为了调控国际收支的平衡,维护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国际收支政策通常包括贸易政策、外汇政策和资本流动政策。
贸易政策是国际收支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可以采取关税措施或非关税措施来调节进出口贸易的平衡。
关税措施包括提高或降低关税税率,设立配额限制进口数量等;非关税措施包括禁止进口或限制进口特定商品等。
通过这些政策手段,国家可以调节贸易顺差或逆差,保持国际收支的平衡。
外汇政策是指国家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以控制外汇供求关系。
国家可以通过干预汇率、外汇市场的开放和限制等措施,来调节国际收支的平衡。
当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国家可以采取提高汇率或限制外汇供应等措施,来调节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减少外汇逆差。
资本流动政策是指国家对资本流动进行管理和调控。
国家可以采取限制资本流动的措施,例如设立外汇管制,限制资本的进出等。
通过这些措施,国家可以控制外资的流入和流出,以维持国际收支的平衡。
除了国际收支政策外,国际收支还受到一系列的自动调节机制的影响。
自动调节机制指的是市场机制在国际收支平衡中的作用。
首先,汇率的浮动是国际收支自动调节的重要机制之一。
汇率的变动可以调节进出口的贸易平衡。
当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货币贬值会提高出口的竞争力,促使出口增加,进口减少,从而减少逆差;而当国际收支出现顺差时,货币升值会降低出口的竞争力,促使出口减少,进口增加,从而减少顺差。
其次,利率的变动也会对国际收支产生影响。
当一个国家的利率较高时,吸引了更多的资本流入,导致国际收支逆差减少;相反,当利率较低时,资本外流加剧,导致国际收支逆差增加。
因此,利率的变动也是国际收支自动调节的重要因素。
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包括两个方面,即市场机制对国际收支失衡的自动调节和政府可能采取的政策引导措施。
一、国际收支失衡的自动调节国际收支失衡的自动调节是指由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来实现的国际收支调节,即在政府没有干预的情况下,由市场经济中的其他变量与国际收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来实现的国际收支调节。
通常,国际收支的失衡会引起汇率、物价、国民收入、利率的变化,而后者的变化又会改变国际收支的失衡。
1、国际收支与汇率变动国际收支是影响汇率变动的实际经济因素之一。
现实经济生活中,人们对汇率的预期和资本流动的决策等,都要把国际收支状况作为主要的考虑因素;另一方面当汇率发生变动时,不仅一国商品的进出口、服务的贸易会受到显著的影响,而且资本的跨国流动也会出现大规模的变化。
2、国际收支与物价变化英国的经济学家大卫•休谟最早注意到物价变化同国际收支状况之间的关联,休谟指出,在国际金本位制度下,各国的国际收支失衡会通过价格水平的变化而自动地得到调整。
这是国为每一个国家的货币供给是以黄金本身或以黄金为基础的纸币构成的。
在当代,价格变化对国际收支状况仍然存在重要的影响,当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时(顺差情况正好相反),意味着对外支出大于收入,货币外流(基础货币减少,从而减少了社会的货币量),物价下降,同时该国的货币会贬值,即汇率上浮,由此引起本国出口商品价格相对下降,进口商品价格相对上升,从而使出口增加,进口减少,贸易收支得到改善。
3、国际收支与国民收入水平当一国国际收支发生逆差时,表明国民收入水平下降。
国民收入水平下降导致社会总需求、进口需求下降,从而贸易收支得到改善。
国民收入水平下降不仅能改善贸易收支,而且也能改善经常项目收支和资本项目收支。
因为国民收入水平下降会使对外国劳务和金融资产的需求都程度不同的有所下降,从而使整个国际收支得到改善。
值得注意的是,国民收入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是“不完全的”,它很可能在国际收入完全恢复平衡以前就不再起作用,而不象“物价——铸币流动机制”那样会消除国际收支的失衡。
《国际金融》复习题一、客观题1.慕课堂练习题2.中国大学MOoC单元测验二、思考题1、国际投资头寸与国际收支帐户的关系(I)国际收支是在某个时期内的国际经济交易,国际投资头寸是在某个时点内的金融资产与负债的价值和构成;(2)国际收支记录的是一个流量概念,国际投资头寸是反映金融资产和负债的存量;(3)国际投资期末头寸=国际投资期初头寸+金融交易+数量变化+价格和汇率的重新定价。
3.国际收支失衡的自动调节与政策调节国际收支失衡的自动调节:(1)国际金本位制下使用价格•铸币流动机制:国际收支赤字一黄金外流一货币供给和价格下降T出口增加,进口减少T国际收支盈余;国际收支盈余则反之。
(2)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利率、收入和相对价格三大调节机制:国际收支赤字T外汇储备减少T货币供给减少一利率提高T资金流入,抑制需求T现金余额减少T进口减少一物价下降T出口增加;国际收支盈余则反之。
(3)浮动汇率制度下采用汇率调节机制:国际收支赤字T本币贬值T价格作用一数量作用一出口增加,进口减少政策调节:(1)融资政策手段:动用官方储备或临时对外筹借资金;(2)支出变更政策:税率、财政支出,货币政策“三大法宝”调节机制;(3)支出转换政策:对汇率制度、汇率水平,数量管制和价格管制;(4)供给管理政策:改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提高产品质量、科技水平。
4.汇率变动的影响因素(1)国际收支(直接因素)。
顺差一本币汇率上升,逆差一本币汇率下降。
(2)相对通货膨胀率(基础因素)。
相对通货膨胀率更高的国家,货币汇率趋于贬值,反之趋于升值。
(3)相对利率水平(短期因素)。
利率强则汇率强;高利率货币远期趋于贴水。
(4)市场预期。
市场预期有时能对汇率产生重大的影响(5)政府市场干预。
政府市场干预是影响市场供求关系和汇率水平的重要因素。
(6)经济增长率(综合因素)。
相对经济增长:初期本币汇率下跌(逆差),后期本币汇率上升(顺差)。
5.汇率波动对经济的影响以本币贬值为例,分析汇率波动对经济的影响:(1)贸易收支:本币贬值一出口增加进口减少一贸易顺差。
国际收支失衡的自动调节机制国际收支失衡的两种调节方式:01 02自动调节机制政策调节机制知识点主要内容☐自动价格调节机制☐自动收入调节机制☐自动利率调节机制国际收支失衡的自动调节机制:一、自动价格调节机制☐固定汇率制下价格自动调节机制☐浮动汇率制下价格自动调节机制固定汇率制下价格自动调节机制(以金本位制度为例):国际收支发生逆差黄金外流货币供给减少物价水平下降出口商品价格下降出口增加国际贸易收支得到改善国际收支发生顺差黄金流入货币供给增加物价水平上升出口商品价格上升出口减少国际贸易收支得到改善国际收支发生逆差对外支出大于收入外币需求增加本国货币汇率下降进口商品价格相对上升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国际贸易收支得到改善国际收支发生顺差对外支出小于收入外币供给增加本国货币汇率上升出口商品价格相对上升出口减少进口增加国际贸易收支得到改善浮动汇率制下价格自动调节机制:国际收支发生逆差国民收入水平下降社会总需求下降进口需求下降国际收支得到改善二、自动收入调节机制国际收支发生逆差本国货币供应量相对减少利率上升本国金融资产收益率上升国外资金进入该国金融市场国际收支得到改善三、自动利率调节机制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固定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发生逆差对外支出大于收入本国货币供给下降物价水平下降利率上升国民收入减少增加出口减少资本外流国际收支得到改善。
一、国际收支失衡的类型:1.季节性和偶然性失衡:由生产和消费的季节性变化,导致国际收支账户变动引起的失衡。
2.结构性失衡:一国产业结构无法适应国际分工格局和国际需求结构等造成了失衡。
3.周期性失衡:由于受到商业周期中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的周期性影响而导致的失衡。
4.货币性失衡:货币价值变动引起物价水平变动,进而导致国际收支的失衡。
5.不稳定投机和资本外逃造成的失衡:不稳定的投机活动和资本外逃的冲击会加大市场的波动,造成了国际收支的失衡。
二、J曲线效应及其形成过程:当一国货币贬值时,最初会使得贸易收支状况进一步恶化而不是改善,只有在经过一段时间后,贸易收支状况的恶化才会得到控制并开始好转,最终使该国贸易收支状况得到改善。
其形成有三个阶段:1. 货币合同阶段:由于事先签订好的进出口合同无法改变,进出口商品的数量和价格不会因为本币贬值而发生改变。
此时,如果进口采用外币计价,出口采用本币计价,则进一步恶化国际收支。
2. 传导阶段: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开始改变,但进出口数量会因为认识时滞,决策时滞,订货时滞,替代时滞,生产时滞等而没有发生变化,从而进一步恶化国际收支。
3. 数量调节阶段:该阶段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和数量开始发生变化,在弹性较大,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下改善国际收支。
三、国际收支调节机制:1.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
在没有认为干预的情况下,当一国国际收支失衡时,经济体自发地形成调节机制,改善国际收支状况。
主要包括:汇率调节机制,利率调节机制,价格调节机制,收入调节机制。
2.国际收支政策引导机制。
主要有,①外汇缓冲政策:运用官方储备的变动或向外短期借款等方式调节短期性失衡。
②需求管理政策: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收入,物价和利率水平实现调控,进而调节国际收支状况。
③汇率调整政策:运用汇率的变动来纠正国际收支失衡的状况。
④直接管制政策:政府直接采取行政干预的政策,包括财政管制,贸易管制和外汇管制来实现国际收支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