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摄影术的诞生
- 格式:ppt
- 大小:1.01 MB
- 文档页数:30
摄影发展史摄影发展史一、摄影术的诞生时代背景摄影术的诞生与发展是时代的必然产物。
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长驻影像的渴望、对影像记录和信息传播的需求催生了摄影术的诞生;同时摄影术的诞生又反过来更进一步促进了科技的发展与人们的需求。
科技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网络时代的到来,图像市场的日益繁荣,为摄影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丰富了摄影的生存空间。
摄影术的萌芽摄影术并不是某一个人发明出来的,而是经过几代人共同努力的一个成果,它是适应社会需求的必然产物。
摄影术一经公布,便吸引了很多人来改进它,使它得到不断完善与发展1公元前400多年,中国哲学家墨子观察到小孔成像的现象,并记录在他的著作《墨子•经下》中,成为有史以来对小孔成像最早的研究和论著,为摄影的发明奠定了理论基础。
墨子之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和数学家欧几里德、春秋时期法家韩非子、西汉淮南王刘安、北宋科学家沈括等中外科学家都对针孔成像有颇多论述,针孔影像,已为察觉乃至运用,但只可观察,无法记录。
2在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出现了供绘画用的“成像暗箱”。
3 1704年,英国人牛顿首先论及“干涉色”现象。
4 1725年,德国纽伦堡阿道夫大学医学教授亨利其舒尔茨(Heinrich Schulze1687-1744)发现硝酸银溶液在光作用下会变黑,并于1727年发表论文《硝酸银与白垩混合物对光的作用》,论文讨论了硝酸银混合物在光作用下记录图案的功能,德国人称之为现代摄影的始祖。
5 1756年,奥地利人福伦达在维也纳创立福伦达公司。
6 1757年,英国人道龙发明消色差透镜。
同年,意大利人贝卡利发现了氯化银的感光性能。
7 1793年,法国尼埃普斯兄弟两人首先设想利用感光物质来固定针孔镜箱所形成的影像。
8 1802年,英国人汤姆斯维吉伍德(Thomas Wedgwood)完成“晦影照相机”,使用可感光的硝酸银纸,其学生亨弗利爵士以氯化银取代硝酸银定影,制成人类史上第一张较能久存的照片。
第一章摄影术的诞生与发展第一节:摄影术的诞生像其它科技发明一样,在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无数次的实验,法国的达盖尔于1837年终于成功的发明了银版成像法。
一种通过光的作用,将镀了银的铜板通过碘熏蒸形成能感光的碘化银,经过曝光.显影.定影最终获得与原景物影调相同的正像。
1839年8月19日,法国学术院向全世界公布了达盖尔的银版摄影术,一个新的科学技术诞生了。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是人类社会工业革命和科技发明的黄金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及人类的一些科技发明,使人类在解放生产力方面产生了巨大的飞跃。
摄影术的发明则是在科技发明的基础上,使人类在生理视觉上得到了延伸。
追朔摄影术的诞生历史,不能忘却科技先驱的历史功绩。
他们是:尼埃普斯————世界上第一幅永久性照片的成功拍摄者。
达盖尔————世界上第一个实用摄影术的发明人。
塔尔博特————由负像到正像,现代摄影法的奠基人。
1:尼埃普斯与“日光蚀刻法”摄影术约瑟夫.尼埃普斯,法国人(图),长期致力于平版印刷术的研究和用感光材料做永久性的保存影像试验。
1826年,他在自己房子顶楼的工作室,用涂布过的感光板置于暗箱中拍摄,经过长达8个多小时的曝光,使装在暗箱中的感光板,由于光照的作用记录下了窗外可见的景象。
成为世界上第一幅永久性照片(图)。
尼埃普斯将这种把感光材料涂在锡合金板上,经光照后的作用,“显影”留下的摄影方法称之为“日光蚀刻法”。
2:路易斯.达盖尔,法国人(图),对如何留住暗箱中的影像有极大的兴趣并作了深入的研究,期间结识了尼埃普斯,在尼埃普斯“日光蚀刻法”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验,于1837年成功的发明了“银板法”摄影术。
达盖尔的银板法摄影术的基本原理是:将镀了银的铜板用碘蒸汽熏蒸,使其表面产生能感光的碘化银,然后将镀银铜板放在照相机内对所摄景物进行约30分钟的曝光,用水银熏蒸显影,最后用加热的食用盐溶液定影,即可获得影纹细腻.反差适中的正像(图)。
1839年8月19日,在法国学术院由科学院和美术院举行的联席会议上,向全世界公布了达盖尔的银板法摄影术。
第一编第一章静态新闻摄影发展简史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要求学生了解摄影技术的发明、发展过程,了解中外新闻摄影事业的建立及发展历程,掌握静态新闻摄影脉络,理解新闻摄影各个历史阶段的特点,了解并熟悉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新闻摄影记者及其代表作品。
第一节新闻摄影的产生和发展一、摄影术的发明(※简述摄影技术的发明过程及其代表人物、代表作品)(一)暗箱和感光材料(※简述“针孔成像”原理以其对摄影术的贡献)摄影技术的产生需要两个基本条件--暗箱和感光材料。
早在2000 多年前的中国战国时代,人们就已经发现了“针孔成像”的原理。
在欧洲,这一原理也在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时代被发现。
16 世纪中叶,人们利用这一原理,在暗箱内将影像投射在绘画板上,然后用笔描画出影像的轮廓,创作逼真的绘画。
为了使投射影像更加方便,人们将暗室转换为可以移动的、体积较小的暗箱。
后来,科学家们又给暗箱装上了凸透镜,从而产生了原始的“邹型照相机”。
最早发现“针孔成像”原理的是诸子百家之一的墨家学派。
此后,化学家们发现,含有银盐的硝酸银经过光照之后会变黑,从而使人类在探索感光材料的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
(二)尼埃普斯的“日光摄影法”在前代科学家们不断探索的基础之上,法国人尼赛弗尔·尼埃普斯发明了“日光摄影法”,并且此方法拍摄除了世界上第一张照片《窗外景色》,又名《鸽子窝》。
这是人们公认的世界上第一张永久性照片。
(三)达盖尔和“银版摄影法”达盖尔以尼埃普斯的思想和研究成果为基础,再加上自己的不懈努力,终于在1837年将一面涂有碘化银的通版曝光,然后放在加热的水银蒸汽上熏。
再用普通食盐溶液定影,成功地拍摄出了自己的首张照片《工作室一角》。
此后,达盖尔又用他研究出的技术对日常事物进行拍摄,从而形成了一套更加完整的拍摄方法。
他以自己的名字将这种摄影术命名为“达盖尔摄影法”。
这就是举世公认的“银版摄影法”。
1839 年8 月19 日,法国政府购买了这一发明,并公开达盖尔摄影术的方法,从此,摄影成为全人类的财富,这一天也被后人公认为摄影术的诞生日。
第一章摄影技术概述一、摄影术的诞生和形成摄影术是于1839年3月18日诞生的,发明者是法国的达盖尔。
早在1826年,由法国尼埃普斯拍摄了世界上第一张照片《鸽子窝》1839年:曝光30分钟1851年:曝光2分钟1855年:曝光10至15秒1871年:曝光1/25秒1879年:曝光1/100至1/200秒1925年:小型莱卡照相机问世1928年:120双镜头反光式照相机录莱福莱问世1947年:一次成像照相机问世1948年:日本135尼康照相机问世1957年:广角、长焦距镜头问世摄影感光材料,是由银版法——湿片——干片——胶片等发展过程,这一过程经历了半个世纪。
现数码相机为储存卡。
1888年:黑白胶卷问世1936年:彩色反转片问世1954年:ASA400度黑白片问世70年代:彩色胶卷为成熟阶段二、摄影的基本特征(一)纪实性特征(二)瞬间性特征(三)图象性特征(四)物质性特征三、摄影的原则真实、客观四、摄影的创作源泉(一)生活是影的艺术土壤(二)创新是向成功的必由之路(三)美学是影者的必修课(四)摄影者必须具有艺术修养(五)真实是影者的艺术生命(六)跟随时代摄影者的职责五、摄影艺术的基本法则(一)摄影艺术造型的基本法则1.艺术省略2.艺术变形3.艺术夸张4.艺术规整5.艺术添加(二)摄影艺术构图的基本法则1.构图形式2.色彩基调布局(三)摄影艺术的色彩造型法则1.色彩的对比2.色彩的协调—完—第二章照相机与拍摄技巧前言照相机的发展史第一时期:光学年代第二年代:光机年代第三时期:光机电年代第四时期:光机电一体化年代第一节照相机的种类一、按照相机的成像画幅分类(一)大型照相机(二)中型照相机(三)小型照相机(四)超小型照相机二、数码照相机分类(一)专业数码单镜头反光式相机在35mm单反相机的机体上加上CCD等相关部件组成一个整体构成,可更换传统相机的专业镜头有中、高档专业数码相机。
(二)民用型数码相机1、低档民用数码相机结构紧凑,像素不高,成本低,从功能来讲,属于“傻瓜机”系列,适于家庭。
摄影的发展史关于摄影的发展史一、摄影术的诞生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的古代的墨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墨翟(前468-前376)就发现了小孔成像的现象,并成功地解释了光的直线传播。
直到16世纪的后半页,欧洲人在墙壁上打孔并装上凸透镜,从另一侧的墙壁上观看室外的彩色图像。
称为“暗室”。
17世纪初,装有凸透镜的小型“暗箱”开始出现,用来作为绘画的工具。
但300多年来始终没有办法把画面固定下来。
19世纪初,英国人韦奇五德用皮子作画“阳光画”最终失败了。
世界摄影史上的第一张照片是1826年由法国人尼普斯拍摄的《鸽子棚》。
现代公认的摄影术的诞生是在1839年。
1839年,法国人达盖尔发明了“银版摄影术”。
二、摄影术的发展1.卡罗式摄影术;2.玻璃的使用;3.火棉胶的发明;4.从湿板到干板;5.从干板到胶卷;6.柯达公司的诞生。
三、从黑白到彩色黑白胶卷:1981年:ISO20°;20世纪20年代:ISO30°;20世纪40年代:ISO100°; 20世纪50年代:ISO400°;20世纪60年代:ISO3200°;1936年,柯达公司推出了第一卷彩色反转片胶卷(Kodakchrome); 1937年,爱克发公司柯达公司推出了第一卷彩色负片胶卷(Agfacolor)。
四、四大胶片公司柯达公司:美国,1888年;爱克发公司:德国,1873年;依尔福公司:英国,1879年;富士公司:日本,20世纪初。
五、照相机的发展19世纪初,装有45°反光镜的“暗箱”;1839年以后,去掉反光镜的“暗箱”成为照相机;1860年,带有皮箱的照相机出现(黑布蒙头);1905年,柯达公司生产出使用胶卷的照相机;1923年,徕卡公司生产出第一台使用135胶卷的小型平视取景照相机;1940年以后,单镜头反光相机开始出现;1870年,“傻瓜”照相机开始出现;1990年以后,数码相机出现。
摄影术的诞生课件 (一)摄影术的诞生课件摄影术是现代人们最常用和最重要的创造性艺术之一,诞生于19世纪初期,至今已经发展成了一种广泛应用的技术和艺术。
下面将介绍摄影术诞生的历程和发展的趋势。
一、摄影术的起源与发展西方国家一直有自己记录自己的历史的传统,一直到20世纪初期,摄影术才真正成为一种现代技术和艺术手段。
摄影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黑暗时代,当时光、火和一些有光反应能力的物质,如银盐和铂金,被用来创造影像。
当人们发现了光感化学反应时,这种影像创造的方法和技术不断进步,直到摄影机发明出来之前,这种创造影像的技术一直在用。
1839 年,法国人达盖尔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可复制的摄影术。
他用银盐涂在了镀金铜板上,再用碘蒸汽显影,使得这种镀金铜板上显现出了图像。
在此后的几年里,使用不同的物质和技术,摄影术的发展迅速,许多革命性的技术被发明出来,包括防倒转胶片、照片移印等等。
摄影术的使用逐渐得到广泛的普及,大量宝贵的历史瞬间被留下来,人们开始用摄影术来记录自己生活中的重要场景,包括园林和城市景点,家庭照片,战争,年度撰写等等。
二十世纪初以来,摄影术经历了不同的技术和创作理论的革新,摄影艺术的价值和意义也不断提升。
二、摄影术的发展趋势目前,摄影术已经成为了一种领先的技术和艺术手段,新型摄影技术的不断涌现使得摄影术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
例如无人机技术被使用在摄影上,并在不同地方的摄影艺术作品中应用广泛。
此外,虚拟现实技术和其他数字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也对摄影艺术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和推动,使得摄影术的表现形式和创作理念越来越多元化。
除此之外,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也对摄影术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和挑战。
例如景观摄影、历史记录、新闻摄影,和广告摄影等等,需要出色的摄影家来记录和呈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因此,摄影术的专业领域也在不断拓宽,对摄影师的专业能力和创造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总之,摄影术的诞生和发展历经了很长时间的演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赞誉。
摄影发展史Revised by Hanlin on 10 January 2021摄影发展史一、摄影术的诞生时代背景摄影术的诞生与发展是时代的必然产物。
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长驻影像的渴望、对影像记录和信息传播的需求催生了摄影术的诞生;同时摄影术的诞生又反过来更进一步促进了科技的发展与人们的需求。
科技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网络时代的到来,图像市场的日益繁荣,为摄影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丰富了摄影的生存空间。
摄影术的萌芽摄影术并不是某一个人发明出来的,而是经过儿代人共同努力的一个成果,它是适应社会需求的必然产物。
摄影术一经公布,便吸引了很多人来改进它,使它得到不断完善与发展1公元前400多年,中国哲学家墨子观察到小孔成像的现象,并记录在他的着作《墨子经下》中,成为有史以來对小孔成像最早的研究和论着,为摄影的发明奠定了理论基础。
墨子之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徳和数学家欧儿里徳、春秋时期法家韩非子、西汉淮南王刘安、北宋科学家沈括等中外科学家都对针孔成像有颇多论述,针孔影像,已为察觉乃至运用,但只可观察,无法记录。
2在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出现了供绘画用的“成像暗箱”。
31704年,英国人牛顿首先论及“干涉色”现象。
41725年,徳国纽伦堡阿道夫大学医学教授亨利其舒尔茨(HeinrichSchulzel687-1744)发现硝酸银溶液在光作用下会变黑,并于1727年发表论文《硝酸银与白垩混合物对光的作用》,论文讨论了硝酸银混合物在光作用下记录图案的功能,徳国人称之为现代摄影的始祖。
51756年,奥地利人福伦达在维也纳创立福伦达公司。
61757年,英国人道龙发明消色差透镜。
同年,意大利人贝卡利发现了氯化银的感光性能。
71793年,法国尼埃普斯兄弟两人首先设想利用感光物质来固定针孔镜箱所形成的影像。
81802年,英国人汤姆斯维吉伍徳(Thomas Wedgwood )完成“晦影照相机”,使用可感光的硝酸银纸,其学生亨弗利爵士以氯化银取代硝酸银定影,制成人类史上第一张较能久存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