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文阅读第二章第4节
- 格式:ppt
- 大小:2.67 MB
- 文档页数:58
第二章课外文言文阅读(一)李存审①出镞②教子李存审出于寒微,尝戒诸子曰:“尔父少提一剑去乡里,四十年间,位极将相。
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镞者凡百余。
”因授以所出镞,命藏之,曰:“尔曹③生于膏粱④,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
”【注释】①李存审:五代时后唐的大将。
②镞(zú):箭头。
③尔曹:你们。
④膏粱:膏,肥肉。
粱,精米。
膏粱,表示精美的食物,指富贵生活,比喻富贵人家。
译文:李存审出生于家境贫寒,地位低微的家庭,他常常告诫自己的孩子说:“你父亲年轻时提着一把剑到乡里去,四十年里面,地位达到将军宰相,这当中脱离危难,险境,得以生存(的情况)不只一次,拔出箭头的也有数百次.”因此将拔出的箭头交给儿子,命令他收藏起来,说:“你们出生在富贵人家,应当知道你父辈是像这样起家的.”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尝.戒诸子(尝试)B.少提一剑去.乡里(离开)C.因.授以所出镞(因此)D.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应当)2.对文本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存审出身寒微,凭借战功官至相位。
B.李存审告诫儿子是因为怕他们忘本。
C.李存审教子的主旨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思想恰好相反。
D.李存审出镞是为了告诫儿子们:今日富贵来之不易,在安逸的生活中不可忘本,要努力有所作为。
(二)顾欢字景怡,吴郡盐官人。
欢年六七岁,父使驱田中雀,欢作《黄雀赋》而归,雀食过半,父怒,欲挞之,见赋乃止。
乡中有学舍,欢贫,无以受业,于舍壁后倚听,无遗亡者。
八岁,诵《孝经》《诗》《论》。
及长,笃志好学。
母年老,躬耕诵书,夜则燃糠自照。
同郡顾恺之临县,见而异之,遣诸子与游,及孙宪之,并受经句。
译文:顾欢字景怡,吴郡盐官人。
顾欢六七岁的时候,父亲让他驱赶田里的麻雀,顾欢作了一篇《黄雀赋》就回去了,麻雀把田里的粮食吃了一大半,父亲很愤怒,要用棍子打他,看见《黄雀赋》就没有打他。
乡里有学堂,顾欢家中贫困不能上学,在学堂墙壁后面倚着听,没有遗漏掉的。
4白居易长恨歌永远的白居易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你凭栏时看到的是什么?是日出江花红胜火的美景的陶醉,还是觉得那升起的旭日和自己有点相似?那时的你就是美的代名词,喜欢你站在船头,意气风发的自信撒向江面,那“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悉心,让人沉醉;那“半朽临风树,多情立马人”的深情感叹和对人生的黯然神伤令人心恸;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原野,大火无法烧尽枯草的生命,因为春风吹来,那绿色又将重回大地。
无论是荒废的古路,还是荒废的古城,甚至是你那度过童年的小小乡村,都是翠绿的嫩草映衬大地。
那时的你是一朵同情百姓疾苦的、忧国忧民的伤感之花。
你可怜琵琶女的悲惨身世,同情琵琶女的凄婉人生,于是那“枫叶荻花秋瑟瑟”的心笔写出了“别时茫茫江浸月”的伤感。
离别的船头,下马人立,破败的芦花间传来的琵琶声在秋风中瑟瑟,“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点点滴滴,“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的扣人心弦,“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宁静,“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伤悲。
此时白居易身处被遗忘的角落里,有“住进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的悲伤,有“江州司马青衫湿”的悲凉。
你是污水中的一朵青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你爱憎分明,敢于讽刺和鞭挞贪官污吏,揭露黑暗的统治,你痛恨贪官欺压百姓的惨无人道,“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的官场黑暗。
你的刚正不阿、明辨是非令人佩服,与黑暗做斗争的神圣令人敬仰。
如今,物是人非,一年又一年,但你的诗歌却仍将鼓动着我们,那株小草,那轮明月,那滴感动的泪在诗中传承。
这首诗写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十二月。
当时白居易做陕西周至县尉。
一天,偶然与朋友游览仙游寺,谈起流传当世的唐玄宗李隆基和贵妃杨玉环的悲剧故事,于是创作了这篇脍炙人口的诗歌。
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深闺.( ) 回眸.( ) 骊.宫( ) 城阙.( ) 千乘.万骑( ) 花钿.( ) 萦纡.( ) 绰.约( ) 临邛.( ) 凝睇.( ) 人寰.( ) 钗擘.( ) 霓裳..( )( ) 仙袂.( ) 【答案】 ɡuī móu lí què shènɡ diàn yǔ chuò qiónɡ dì huán bò níchánɡmèi第2步词语释义——字字落实根基牢(1)凝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花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列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行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耿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绰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参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阑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人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形容肌肤细腻润泽。
考点四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理解、领悟诗歌的思想感情1.(2011·江西)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清明①黄庭坚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垅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②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
②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
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绵山被烧死。
(1)这首诗首联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答:(2)指出“人乞祭余骄妾妇”用典的出处。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答案(1)运用拟人、对比的修辞方法,描写清明时节两种不同的景色,以乐景写哀情,哀景衬哀情。
(2)《孟子》或“齐人有一妻一妾”。
表现了诗人对贤愚混杂、是非不分的世道的愤慨,表现出诗人一种无奈的超脱。
鉴赏全诗的意思是说,清明时节,春雷万钧,惊醒万物,宇宙给大地带了勃勃生机。
春雨绵绵,使大地上一片芳草萋萋,桃李盛开。
野田荒芜之处,是埋葬着死者的墓地,死去的人们长眠地下,使活着的人心里感到难过。
诗人由清明的美景想到死者,从死想到了生,想到人生的意义。
诗人指出,人生各不相同。
古代的某个齐人天天到墓地偷吃别人祭奠亲人的饭菜,吃得油嘴腻脸。
回到家里,还要对妻子和小妾撒谎吹嘘,他是在某个当大官的朋友家里吃喝,主人如何盛情招待他。
这种人猥琐卑下,毫无人格尊严。
而另有一些高士,如春秋战国时期的介之推,他帮助晋文公建国以后,不要高官厚禄,宁愿隐居山中。
晋文公想让他出做官,下令放火烧山。
但是,介之推其志不可动摇,抱树焚死在绵山中。
黄庭坚由清明的百花盛开想到荒原的逝者,想到人生的价值。
他感叹说,虽然无论智愚高低,最后都是蓬蒿一丘,但是人生的意义却大不相同。
这是诗人触景生情之作,通篇运用对比手法,抒发了人生无常的慨叹。
首联以清明时节桃李欢笑与荒冢生愁构成对比,流露出对世事无常的叹息。
颔联笔锋一转,展现了自然界万物复苏的景象,正与后面两联的满眼蓬蒿荒丘,构成了强烈的对比。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注释(上)一、赏析指导1、羲和敲打着的发出玻璃声的太阳羲和敲击着太阳,发出了敲击玻璃般的声响。
出自李贺<秦王饮酒>: “羲和敲日玻璃声,劫灰飞尽古今平。
”羲和,为太阳驾车的神。
2、满布寒霜而敲不响的战鼓出自李贺<雁门太守行>: “霜重鼓寒声不起。
”3、天河中像石子一样漂流着的星星出自李贺<天上谣>: “天河夜转漂回星。
”4、老兔寒蟾泣成的天色出自李贺<梦天>: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5、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语译】(这早春的嫩柳)就像身材颀长腰支婀娜用碧绿的美玉装饰起来的的少女一样,那千条万缕的垂丝就是她飘逸的裙带了。
它那蛾眉似的细叶是哪一位高明的服装设计师剪裁出来的呢?二月的春风大概就是他使用的剪刀吧!6、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狥禄反穷海,卧疴空对林。
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
倾耳聆波渊,举目眺岖嶔。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祁祁伤豳歌,萋萋成楚吟。
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
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
(谢灵运<登池上楼>)题解南朝宋武帝永初三年(422年),刘裕去世,少帝刘义符即位,谢灵运被逐出京都,贬为永嘉(今浙江温州,当时偏僻荒凉)太守,到冬天卧病不起。
第二年(少帝景平元年,423年)春病愈,登楼赏景,写了这一首诗。
【语译】潜在水里的蛟龙展现出幽静雅致的身姿,展翅翱翔的鸿鹄引吭长鸣。
我欲如鸿鹄般大展鸿图,却愧对天空的白云;我欲如蛟龙般潜于河底,又惭怍水下深渊。
我欲入世进取功业,却智能笨拙;欲退耕山林,又力不胜任。
想谋取禄位反而被贬到偏僻的海边,长期卧病徒然面对山林。
躺在床上裹着被子不知道季节的变化,姑且揭开被子看看外面是什么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