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初二语文下册古诗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2
根据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古文诗词篇文默写整理一、文默写内容及要求:本部分为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古文诗词篇的文默写整理,包括以下古文诗词的整理:1. 《登鹳雀楼》── 王之涣2. 《静夜思》── 李白3. 《望庐山瀑布》── 李白4. 《望海潮》── 宋濂5. 《滁州西涧》── 韦应物6.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二)》── 杨万里7. 《赤壁赋》── 苏轼8. 《登高》── 杜甫文默写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古文诗词内容,进行文默写。
要求学生按照正确的诗句顺序,默写出完整的诗句。
在默写过程中,注意字迹工整,每行诗句之间留出适当的间距。
二、评分标准:文默写将根据以下标准进行评分:1. 诗句正确性(40分):学生按照正确的诗句顺序默写出完整的诗句,每个诗句正确默写得4分,总共10个诗句,共计40分。
2. 字迹工整(20分):学生的字迹清晰、工整,每个字写得清楚规范,总共20分。
3. 排版规范(20分):学生每行诗句之间留出适当的间距,总共20分。
4. 笔试纪律(20分):学生按照规定时间完成文默写,不与他人交流,不借用参考资料,总共20分。
三、文默写时间及要求:学生统一在45分钟内完成文默写任务。
四、注意事项:1. 请学生准备好一支黑色或蓝色的钢笔进行文默写。
2. 请学生注意文默写的时间,不要超时。
3. 在文默写过程中,学生不得与他人交流,不得借用参考资料。
4. 在文默写完成后,请学生将试卷翻面,等待工作人员收卷。
以上是根据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古文诗词篇的文默写整理,希望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古文诗词,并提高文默写的能力。
最新苏教版八年级下册古诗评析概览:本文档将评析最新苏教版八年级下册中的古诗内容。
通过对每首古诗的主题、意境和艺术手法进行分析,来深入理解和欣赏这些诗歌作品。
1. 《登鹳雀楼》- 主题: 表达作者对壮丽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历史文化的敬仰。
- 意境: 描述了登上鹳雀楼后所呈现的美丽景色,让人感受到崇山峻岭和秀丽河流的壮观景象。
- 艺术手法: 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描写手法,通过对细节的描绘和色彩的运用,使读者身临其境。
2. 《静夜思》- 主题: 表达了作者在寂静夜晚时的思绪和情感。
- 意境: 描述了作者在寂静的夜晚中思念故乡和亲人,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思考。
- 艺术手法: 运用了简洁而入情入境的语言,将作者内心的情感与外部环境相结合,给人以深刻的共鸣。
3. 《登高》- 主题: 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和宽广世界的向往和追求。
- 意境: 描述了作者在登高时所感受到的自由和豪情,表达了对壮丽山河和广阔天地的痴迷。
- 艺术手法: 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描写手法,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和表现自身情感,激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4. 《夜泊牛渚怀古》- 主题: 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和文化的思考和怀念。
- 意境: 描述了作者在夜晚泊船时,对古代牛渚文化和历史的回顾和思考。
- 艺术手法: 运用了典型的诗词语言,通过描绘船泊、夜晚和历史场景的方式,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5.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主题: 表达了离别和友情的深情寄托。
- 意境: 描述了作者在黄鹤楼送别好友孟浩然的情景,表达了对友情和别离的悲伤和祝福。
- 艺术手法: 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描绘黄鹤楼和广陵的美景,增强了离别时的感伤和感慨。
通过对这些古诗的评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古诗的内涵和艺术美感,从而提升我们对文学的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
希望本文档能够对您的研究有所帮助。
苏版初二语文课本古诗词1、《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王绩《野望》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3、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舟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5、《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6、《送友人》唐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交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7、刘禹锡《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8、《鲁山山行》梅尧臣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9、《浣溪沙》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一辈子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10、《十一月四曰风雨大作》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1、《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2、《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3、《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恋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4、《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苏教版初中语文必背古诗文
以下是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必背古诗文:
1. 《论语》十则
2. 鱼我所欲也(孟子)
3.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4. 曹刿论战(《左传》)
5.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6. 出师表(诸葛亮)
7. 桃花源记(陶渊明)
8. 三峡(郦道元)
9. 马说(韩愈)
10. 陋室铭(刘禹锡)
11. 小石潭记(柳宗元)
12. 岳阳楼记(范仲淹)
13. 醉翁亭记(欧阳修)
14. 爱莲说(周敦颐)
15.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16.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以上是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部分必背古诗文,具体内容可能因教材版本和教学要求而有所不同。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默写一、《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1、李白,字,号,是我国朝著名的诗人,文学史上誉为“ ”。
2、《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是一首送别诗。
写送别情景的诗句是,。
3、在南朝宋代诗人中,“大谢”指,“小谢”指。
4、“建安骨”又称,指东汉末年建安时代以、、三父子为首的作家群的诗文风格。
5、简要谈谈你对“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一句的理解和看法。
6.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的思想核心是一个字:___________。
7.开头两句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诗人在此诗中运用了比喻的方法,请举一例说说其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诗的最后两句表现出了诗人消极的态度,对此,你如何认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二、《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一)阅读诗歌《渔家傲》,回答问题1、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
词的上阕写写,笔力雄健,感情沉郁。
2、“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亦描述。
3、选出对《渔家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这首词是作者边地生活经历的概括,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他的怀乡思亲的心绪。
苏教版初二下册40课《古诗二首》课文原文《夜雨寄北》原文: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译文:您问我的归期,但我的归期没有定,现在我是独居在巴山的旅馆里,面对不停夜雨,只见秋天的池水往上涨。
什么时候才能够与您在家中西窗下面一起剪烛长谈,又说起我独居巴山的旅馆中面对夜雨的情景。
《夜雨寄北》鉴赏:这首诗,《万首唐人绝句》题作《夜雨寄内》,“内”就是“内人”―妻子:现传李诗各本题作《夜雨寄北》,“北”就是北方的人,可以指妻子,也可以指朋友。
有人经过考证,认为它作于作者的妻子王氏去世之后,因而不是“寄内”诗,而是写赠长安友人的。
但从诗的内容看,按“寄内”理解,似乎更确切一些。
第一句一问一答,先停顿,后转折,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
翻译一下,那就是:“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唉,回家的日期嘛,还没个准儿啊!”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
接下去,写了此时的眼前景:“巴山夜雨涨秋池”,那已经跃然纸上的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便与夜雨交织,绵绵密密,淅淅沥沥,涨满秋池,弥漫于巴山的夜空。
然而此愁此苦,只是借眼前景而自然显现;作者并没有说什么愁,诉什么苦,却从这眼前景生发开去,驰骋想象,另辟新境,表达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愿望。
其构思之奇,真有点出人意外。
然而设身处地,又觉得情真意切,字字如从肺腑中自然流出。
“何当”(何时能够)这个表示愿望的词儿,是从“君问归期未有期”的现实中迸发出来的;“共剪”、“却话”,乃是由当前苦况所激发的对于未来欢乐的憧憬。
盼望归后“共剪西窗烛”,则此时思归之切,不言可知。
盼望他日与妻子团聚,“却话巴山夜雨时”,则此时“独听巴山夜雨”而无人共语,也不言可知。
独剪残烛,夜深不寐,在淅淅沥沥的巴山秋雨声中阅读妻子询问归期的信,而归期无准,其心境之郁闷、孤寂,是不难想见的。
作者却跨越这一切去写未来,盼望在重聚的欢乐中追话今夜的一切。
于是,未来的乐,自然反衬出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话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乐。
苏教版初中语文必背古诗文
以下是苏教版初中语文需要背诵的部分古诗文:
1.《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5.《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6.《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7.《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8.《寻隐者不遇》- 陆游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9.《杂诗》- 陆游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10.《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些古诗文是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常见的一些古诗文,背诵它们可以帮助学生增强语感、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语文八年级下册古诗文整理古文马说原文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
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
所以即使有了名贵的马,也只是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能用“千里马”来称呼他。
日行千里的马,有时一顿能吃下一石粮食。
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能(日行)千里(的本领)去喂养(它),(所以)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跟普通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驱使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方法,喂养马,又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面对着千里马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他们)真不认识(千里)马啊!通假字(1)才美不外见: “ 见” 通“ 现”,显现、表现。
(2)食之不能尽其材:“ 食”通“饲”饲养;“ 材” 通“ 才”,才能。
(3)其真无马邪: “ 邪” 通“ 耶” ,表示疑问,相当于“ 吗”。
(4)祗:通“只”,只是。
古今异义是:古义: 这样的.例: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今义:判断词。
安:古义:怎么.例:安求其能千里也?今义:安全;安定;安装。
等:古义:同样。
例: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今义:等候;用在人称代词名词后表示复数或列举。
或:古义:有时,有的人。
例:一食或尽粟一石今义:或者。
然后:古义:副词,表示一种情况出现以后,出现另一种情况,着重表示前事是后事的条件例: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今义:连词,表示接着某个动作或情况之后。
食:古义:通“饲”喂养例:食之不能尽其材。
今义:吃。
策:古义:马鞭今义:策划,策略一词多义1.之虽有千里之能:的。
马之千里者:结构助词,定语后置标志。
无义。
策之不以其道:代词,它,在本文中代指千里马。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音节助词,不译。
食之不能尽其才:代词,它,在本文中代指千里马。
1.马说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2.【闻雁】(唐)韦应物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3.【池鹤】(唐)白居易高竹笼前无伴侣,乱群鸡里有风标。
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
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
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
4.【迎雁】(宋) 葛天民咫尺春三月,寻常百姓家。
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
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
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
5.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6.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7.【渔家傲?塞下秋来】(课标第40首)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8.【天净沙?秋思】(课标第48首)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9.《活板》沈括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在日益激烈的现代化社会立足必须学会立志,勤奋才能达到攀登之目标。
下面为您推荐苏教版八年级下必背古诗文。
八年级必背古诗文1【采薇歌】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神农虞夏,忽焉没兮。
吾适安归矣。
吁嗟徂兮,命之衰矣。
2【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3【二子乘舟】二子乘舟,泛泛其景。
愿言思子,中心养养!二子乘舟,泛泛其逝。
愿言思子,不瑕有害?4【相鼠】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5【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6【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出处】:-先秦-诗经7【五羊皮歌】百里奚,五羊皮!忆别时,烹伏雌,舂黄齑,炊扊扅。
今日富贵忘我为?百里奚,五羊皮,父梁肉,子啼饥。
夫文绣,妻浣衣。
嗟乎!富贵忘我为?百里奚,五羊皮。
昔之日,君行而我啼。
今之日,君坐而我离。
嗟乎!富贵忘我为?【出处】:-先秦-百里杜氏8【渡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江苏最新初二下册语文古诗词必背江苏地区初二下册语文古诗词的必背篇目通常包括一些经典的古诗文,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篇目:1. 《将进酒》- 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 《赤壁》- 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 《滕王阁序》- 王勃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4. 《岳阳楼记》- 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5. 《醉翁亭记》- 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6.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7.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8. 《春望》-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9. 《望岳》-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10. 《江雪》-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些古诗词不仅在文学上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是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重要途径。
同学们在学习时,除了背诵,还应该理解诗词的意境和内涵,感受古人的情感和智慧。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书古诗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书中的古诗词在艺术造诣方面可谓登峰造极。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书的古诗,希望你们喜欢。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1【闻雁】(韦应物·唐)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2【池鹤】(白居易·唐)高竹笼前无伴侣,乱群鸡里有风标。
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
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
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
3【迎雁】(葛天民·宋)咫尺春三月,寻常百姓家。
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
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
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
4【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唐)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5【渔家傲】(范仲淹·宋)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6【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7【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唐)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8【无题】(李商隐·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9【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元好问·金)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10【题红叶】(宣宗宫人·唐)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
苏教版八下古诗词梳理(句子赏析及主旨)《渔家傲秋思》北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赏析:“塞下”指边界要塞之地,点明区域。
“秋来”点明季节。
作者用一个“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后句运用“衡阳雁去”的典故,“无留意”运用拟人手法表面写的是雁,实则写人,侧面反映边塞环境恶劣、生活艰苦,衬托出雁去而人却要坚守的无奈。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赏析:这三句动静结合,展现了西北边塞荒芜萧索(悲凉奇异),遍地的悲凉之声和号角声从四面八方传入耳中,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表现了边塞的悲凉气氛,为下阙的抒情埋下伏笔。
“千嶂里”点出处在崇山峻岭之中的孤城,“长烟落日孤城闭”表面写夕阳西下孤城紧闭之景,实写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隐隐透出当时军事态势的严重)。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赏析:这两句是全诗的核心,正面揭示自己和征人们的矛盾心理。
“浊”混乱浑浊,可见此时词人心情紊乱。
“一杯”和“万里”悬殊对比,诉尽了杯酒难消的浓重乡愁,造语雄浑有力。
次句化用“勒石燕然”的典故,表明战争未胜,军事不利,还乡之计无从谈起。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赏析:“羌管”(发出的是凄切之声),加上大地上铺满的秋霜,从听觉和视觉方面写出征人的愁思。
“将军”和“征夫”流下的既是思念家乡的相思泪,更是功业难成、壮志未酬的英雄泪。
“将军白发征夫泪”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悲怆情调含蓄地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主旨:这首词描写北宋西北边境军旅生活。
上阕写景围绕“异”字着笔,勾勒出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塞外秋景,景中有情;下阕抒情,抒发的是边关将士的愁情。
作者将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结合,表现出苍凉悲壮的艺术风格,表现作者慨叹功业未立以及边关将士壮志难酬的愤懑、思乡忧国的情怀。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苏教版初二语文下册古诗、词大全
一、专题鸟
①古代咏鸟诗三首
1、闻雁【唐·韦应物】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2、池鹤【唐·白居易】
高竹笼前无伴侣,乱群鸡里有风标。
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
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
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
3、迎燕【宋·葛天民】
咫尺春三月,寻常百姓家。
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
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
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
二、诵读欣赏
②诗词曲三首
1、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2、渔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3、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③古诗二首1
1、酬乐天杨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2、无题【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三、专题叶
④古诗四首
1、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2、题红叶
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
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3、山中【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4、城东早春【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四、诵读欣赏
⑤古诗二首2
1、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论诗【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