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的呼吸PowerPoint 演示文稿PPT精选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326.50 KB
- 文档页数:12
第2章歌唱的呼吸声乐基础训练气息是歌唱发声的动力,没有正确的气息控制就没有好的歌唱。
一首歌曲的处理,如:弱、强、快、慢、顿、挫、婉转、欢乐、悲伤和愤怒的变化,都与气息的运用和控制分不开,因此说,气息是歌唱的生命支柱。
早在唐代,段安节《乐府杂录》中就描述了气息的重要作用:“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氤氩至脐间出,至唯乃噫其词,即分抗坠之意,即得其术,即可致响云遏谷之妙也。
”而清代陈毅衡的《说谭》中则以一“帅”字说明了气息的重要作用:“夫气者意之帅也,气粗则意浮,气弱则音薄,气浊则音滞,气散则音谒。
”著名女高音歌唱家玛丽琳·霍恩在谈到歌唱时说:“气息的重要性在歌唱中占90%。
”在教学和歌唱中我深深体会到了气息的重要性,要想较好地掌握声乐技巧,必须掌握正确控制气息的方法。
关于歌唱时气息的运用,多明戈有简单的阐述,可供我们借鉴:“中声区时不要用到尽头,进入高声区时,用力再强一些。
”玛丽琳·霍恩说:“当吸入气息时,感到肋骨自然扩张,背部肌肉也全部加入活动,几乎哪里也充满了气息,当唱到非常高的音时,背部肌肉也挺直起来加强力量。
”所以,正确的吸气方法是:无论采用何种姿势进行歌唱,上身一定要挺直,气息经口、鼻、两肋往下充满整个腰腹部,这时横膈膜不仅向前、向两侧,而且向腰背,整个腰腹部就像充满气的救生圈。
歌唱时主要运用腹部和后腰的大块肌肉,它坚强有力,用它来控制气息的流动,可以减轻一些小的肌肉尤其是咽喉部肌肉的疲劳,甚至毫不费力。
我们要求歌声有高位置、集中、靠前,声音要圆润、浑厚、丰满又有光泽,这就需要有正确的气息做支持。
气息经过声带,已经起了质的变化,即不是“气流”而是“声流”了。
气息若是运用得恰当那么声流是很纯净的,声音自然是很美的,若是气息过少,就不能引起歌唱腔体的共振,声音是薄而无力的,它不同于唱弱声时虽应弱,但应有较集中、圆润、丰满的音质。
下面主要谈谈过猛的气息所产生的弊病:气息过猛,会造成声流到达歌唱腔体后失去回旋的余地,造成声音过分紧张,这除了特定的表情需要外,一般是不用的;气息过猛,特别是唱高音时,会把歌唱的通道憋死,发出的声音暗闷,而失去应有的光彩,声音不集中,靠前的目的也不能达到;气息过猛,会影响歌唱的状态,会失去声波自由活动的机能,因而声音发干,总有一种僵硬感。
歌唱的呼吸内容提要呼吸是歌唱的动力,歌唱的支持力。
曾经有位声乐教育家说过“呼吸运用好,就等于完成好百分之六十的歌唱”。
我们常说这个人唱得好,有支持力,就是这个人会用呼吸,运用好了这个呼吸的支持力。
歌唱本身是有生命力的,要有音乐的感染力。
要使声音有生命,就要有呼吸的支持。
可见呼吸对于歌唱的重要性。
关键词呼吸支持对抗自然呼吸是人类天生就会的一件事情,吸进来,呼出去。
很自然,用不着去想,这是本能。
呼吸有时急促,有时缓慢,有时吸得深,有时吸得浅,有时还要憋一下气,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各种不同的呼吸。
但歌唱的呼吸与生活的呼吸不同,歌唱的呼吸比生活的呼吸变化要多,比说话的呼吸要深。
歌唱的呼吸要随着乐句的长短,根据情绪情感的喜怒哀乐而变换着运用呼吸。
因此歌唱的呼吸不同于生理性呼吸,而属于有意识、有目的、带有技巧性的呼吸。
生活中人们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
由于情绪的变化引起不同的呼吸变化,急速、缓慢、长短、强弱等。
因此说话的声音有不同的各种语气,也会出现呐喊、惊叫、哭笑等不同的发声方式,发出的声音都是不同的。
声音的不同变化都与呼吸有关系。
生活中随着人的情感变化也有不同的呼吸,发出不同的声音,这都没有严格的要求,随兴而发。
而歌唱的呼吸则不同,歌唱也是要有表达不同情感的需要,但这是艺术化的情感,通过歌唱中不同的要求表达出来。
因此,歌唱的呼吸也有不同的要求。
例如:歌唱的声音(旋律)有固定的高低、有一定长短,也就是歌唱有音调的准确,节奏的正确,力度的变化,音色的优美、动听的要求,这些歌唱的要求掌握得好,就唱得好;唱得好,也必定要求会控制呼吸,会运用有支持力的呼吸来歌唱。
因为,歌唱本身要有生命力,就要有呼吸的支持。
歌唱的呼吸是歌唱的动力,是歌唱的支持力。
我们常说这个人唱得好,有支持,这个人会用支持,会用呼吸,区别在哪里?唱歌跟生活用呼吸不一样在哪里?《沈湘声乐教学艺术》中讲到:人的呼吸有两组肌肉带动,一组是管吸气的肌肉群,一组是管呼气的肌肉群。
浅析歌唱中的呼吸呼吸在生活中是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动作了,呼吸或更加通俗地说喘气目的是为了向血液充痒和净化血液而把空气吸到肺里去的动作或程序,以及其后的呼吸。
关于呼吸我们能够从任何相关生理学的标准书籍中找到对呼吸机能的全面说明。
在斯塔林的《人类生理学》中,是这样描述呼吸的:“因为胸或胸腔有节奏地交替扩大或缩小的容积而使空气持续更新。
胸的每次扩大而膨胀,使空气(气息)通过气管或风管被吸入肺里,这就是吸气。
胸放松时,它收缩而容积缩小,从而把肺中的空气逐出或排出,这就是呼气。
”同样,呼吸在歌唱中也是一个平常的不能再平常地动作,但歌唱中的呼吸与生活中的呼吸不同,对于歌唱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呼吸是发声的动力和基础,没有气息的冲击声带是不会发声的。
有的歌唱家甚至说“会呼吸就会歌唱”,这说明了气息对歌唱的重要性。
当我们想要发出一个高质量的,年轻的,漂亮的声音时,是离不开准确的发声法的,不过准确的发声方法的关键就是准确的呼吸使用。
在17、18世纪的声乐著作中非常强调气息在歌唱中的支持和使用。
当时教师在教学中最流行的说法是“在气息支持下唱歌”,“很好地支持住”,“用气息托住声音”,“谁懂得很好得呼吸和吐字就会懂得很好得歌唱”。
这些说法看上去很简单,但却包含了十分重要的道理。
的确,在歌唱的每一分钟都离不开气息的支持,凡是不用准确气息支持的歌唱,必然是挤着或是压着嗓子在歌唱。
在长期的声乐教学中我们也会发现,凡是高音卡、挤,声音不自然、不放松的学生通常都没有准确的呼吸。
总的来讲,人的呼吸方法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啜泣,哽咽时锁骨和上胸部位的呼吸方法,但这种方法气息太短不易歌唱。
第二种是普通的胸式呼吸,这种方法气息虽然吸的很多,但呼吸的时候仅仅靠肋骨及胸部的肌肉收缩,控制力差,限制了演唱技巧的发挥,尤其是到了最后就像是泄了气的气球,此时再想做个渐强或者是唱个高八度的音就很困难了,所以专业歌唱中不采取这种方法。
在初学的阶段,因为对歌唱中呼吸的陌生和呼吸时的心理紧张,导致身体紧张,在不知不觉中就可能使用胸式呼吸这种方法来控制呼吸。
高音乐-歌唱的呼吸器官与运用课件(一)高音乐是指由人类的声音唱出的高音部分,是音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高音乐的发声需要依靠歌唱的呼吸器官与运用。
歌唱的呼吸器官主要包括肺、气管、喉咙和口腔,而运用则是指正确地利用这些器官,从而达到良好的歌唱效果。
本文将从呼吸器官和运用两方面详细介绍高音乐的发声技巧。
一、歌唱的呼吸器官1.肺肺是产生呼吸声的最基本器官,它们能够吸入空气,将氧气送到身体各处,并排出二氧化碳。
在歌唱时,肺可以提供足够的氧气和空气,帮助歌手维持长时期的高音唱法。
2.气管气管将空气从肺输出,并传递到声带部位。
在歌唱时,气管的作用是帮助声带正确地振动。
声带是声音产生的主要部位,它们能够产生高音唱法所需要的振动频率。
3.喉咙喉咙是人类的共鸣箱,它能够帮助声音达到更强的音量和更好的音质。
在高音乐中,喉咙以其共鸣特性,帮助声带振动并产生更高的音符。
4.口腔口腔作为声音产生的最后环节,能够产生更丰富多彩的音色和共鸣。
在歌唱高音时,口腔的作用主要是帮助音符和音质更加准确地输出。
二、歌唱的运用1.正确的姿势在高音乐中,正确的姿势非常重要。
歌手应该始终保持良好的姿势,头部直立,胸部扩张,肩膀下沉,背部伸直。
这样可以帮助歌手更好地呼吸并产生更丰富的共鸣。
2.充分的呼吸高音乐需要充分的呼吸才能产生最佳效果。
在吸气时,歌手应该使用腹部深呼吸并在释放时慢慢呼出。
这样可以帮助歌手更好地控制呼吸,减少气喘,提高高音乐的水平。
3.正确的发声技巧高音乐需要歌手运用正确的发声技巧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通常来说,高音乐需要练习唇形、舌头和颚骨的协调,并注意音调变换的顺滑性和音色上的过度。
4.音乐技巧的训练高音乐需要歌手经过长时间的音乐技巧训练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歌手应该注重音调的准确性、间隔、节奏、音高、音量和音色。
通过不断地练习,歌手可以逐渐掌握高音乐的技巧要领。
总之,歌唱的呼吸器官与运用对于高音乐的发声至关重要。
歌手应该掌握正确的呼吸技巧和发声技巧,并进行长期的音乐技巧训练,才能够在高音乐中达到最佳效果。
歌唱的呼吸山人整理一、气、用气、丹田气、运用丹田唱气,有时指力,有时指气。
用气指的是用气力、气劲的作用来发声。
常说的用丹田来唱不是用腹腔发声,腹腔不通声道,用丹田是指用丹田之力、劲。
用收腹,升横膈膜的状态,托住肺、胸。
一边扩胸吸气,一边收腹,让横膈膜象一个弹簧座似的,把充了气的肺托着。
唱的全过程始终是用丹田托着肺唱,也可说是托着气唱,直到大换气,才能松腹。
用丹田唱就是收腹、托胸唱,是胸腹配合,一起用劲的唱法。
用丹田气托胸,可以加强扩胸的力量,做到多吸气,久贮气;可以用较快的速度吸气,好补气,快偷气;有助于控制气流强弱,可把肺中所吸的气,从容地,尽量地吐出唱好拖腔,也能使得气息有力量。
用丹田、收腹唱经过练习才能做到,慢慢的能体会到它的好处。
但并非所有唱都用丹田、收腹唱,轻哼、轻唱、柔唱、慢唱则用一般的呼吸状态自然唱就行。
当唱到一定的音高、音量、速度、情绪,一般的呼吸气息不够用,就会本能地借助腹腔的力量,这是由人大脑协调的本能决定的,抓住这样的感觉,琢磨、体会应用丹田唱的方法,会有不断地提高,并不是高深莫测的技巧。
二、主力和助力用丹田唱不要想着用了腹部的力去发声,胸部的作用更至关重要。
扩胸吸气,收胸吐气,一收一放主要靠胸部。
唱时气不足,先是胸部力乏,因此要用丹田力以腹辅胸的用气法,多实践多练习,形成胸力腹力之间的巧妙配合。
三、吸足气、勤补气、会偷气唱长句要吸足气,量准距离气口的长度,注意用气多的喷口、拖腔等。
根据自己的控气能力,量出为入、够用即可。
注意吸气不要太饱,一松口就会跑掉。
根据自己的实际寻找长句换气的间隙,这是有技巧的,此处的间隙属于补气,或者说不能大换气而适时的补充气的贮量。
也可以叫偷气,让人感觉不到或不明显的换气,这个做好了能帮助纠正气力不支的现象。
四、一收一扩、边唱边吸、托着气唱唱的时候,肺的左右两叶往里挤压收胸,重音时要用力急速地收胸,不用大音量则是较缓的收胸。
这时候腹部就象一个弹簧底座往上轻轻顶着,使呼气能吃上劲,有力度。
第二课歌唱的呼吸歌唱的呼吸是建立在自然呼吸基础上的。
在歌唱时,需要表现强弱快慢,抑扬顿挫,喜怒哀乐。
有时一口气要唱几十秒,这凭自然呼吸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在歌唱中就需要一种有“控制的呼吸。
”呼吸是歌唱发声的动力,没有气息的冲击声带就不会自动发声。
当代歌王帕瓦罗蒂谈歌唱感觉时说:“谁掌握了呼吸,谁也就掌握了歌唱,掌握不好呼吸,就没法唱出好声音,甚至会毁坏嗓子。
”可见正确呼吸在歌唱中何等重要。
当我们要发出一种完美的声音,要唱好任何一个乐句,乐段或歌曲,想达到在强度,速度和音质上高度的美学要求时,必定离不开正确的呼吸方法。
怎样吸气和呼气,怎样控制和运用气息则是我们学习良好的声乐发声法的基础。
1.歌唱的呼吸方法首先我们先了解呼吸器官,它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胸腔和横隔膜等,肺是呼吸器官的中心,是人体内空气的储存器。
控制呼吸主要是由胸,腰部的呼吸肌肉群来承担,吸气肌肉群的收缩使肋骨抬起,向外扩展,膈肌中心下沉,胸腔扩大吸入气息。
呼气肌肉群的收缩使肋骨下降,膈肌中心回升,胸腔收缩呼出气息。
声乐家们常说:“谁掌握了呼吸,谁也就掌握了歌唱的一半。
”歌唱的呼吸是指呼吸的方法与气息控制。
一般来说,呼吸有三种形式:胸式呼吸法,腹式呼吸法和胸腹式联合呼吸法。
前两种呼吸法都有明显的不宜歌唱的缺点,所以现在的歌唱一般不予采用。
胸腹式联合呼吸是由胸腔下部肋肌、膈肌、腹肌共同控制呼吸的方法,是最科学,最理想的歌唱呼吸方法。
肺的形状上小下大,其下部比上部容气量大。
牵动胸腔扩张的胸腔下部肋肌膈肌有较大的弹性和收缩力。
因而可吸入和储存大量气息。
腰部的动作明显易于操纵,是控制和强化呼吸的理想部位。
胸腹式联合呼吸法,是吸气时利用,运用这呼吸方法,在气息的储存和控制上,均比单纯用上胸部肌肉控制的胸式呼吸或单纯用腹部肌肉控制的腹式呼吸,有较大的优越性。
歌唱中良好的状态,发声,共鸣都要靠正确的方法来完成。
演唱者要生动完美地表现声乐作品中的各种声音技巧和感情风格,就必须重视呼吸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