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思想史章节题库
- 格式:pptx
- 大小:73.16 KB
- 文档页数:16
中国思想史考试题及答案
中国思想史溯源流变,展示了中华文明历史发展的脉络。
本文以解析中国思想史中重要事件、曲折如何影响社会发展、如何反映时代文化为目的,力图把握其中蕴藏的历史洞察。
中国思想史考试题及答案
一、儒家思想
1、以孔子为最崇高的哲学家的思想系统叫什么名字?
答:儒家思想。
2、儒家思想是源于何人的思想?
答:儒家思想是源于孔子的思想。
3、儒家思想有哪些特点?
答:儒家思想的特点有下列几点:①以道德教化德行为主要内容;
②强调中庸之道、劝学立德;③重视忠恕、宽容优柔;④主张“礼仪之邦、劳以休养”。
二、墨家思想
1、墨家思想最初由谁提出?
答:墨家思想最初由墨子提出。
2、墨家思想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答:墨家思想的主要思想是“以适与失”,即在一定量的社会情况下,正当的行为(“适”)能够产生正义的和谐,而错误的行为(“失”)则会引起不和的状态。
3、墨家思想和儒家思想有什么不同?
答:墨家思想和儒家思想有以下几点不同:①墨家思想强调行为和
后果的关系,即以“仁义”来行事,而儒家思想则以“中庸”去行事;②墨家思想强调学习天人之道,而儒家思想注重教化过程;③墨家思想强
调人的自身的努力,而儒家思想则强调教育原则。
中国思想史(上)复习题一、名词解释(6个/5分一个)1.“齐物论”(庄):庄子提出的哲学思想,分为“齐物”论和齐“物论”。
“齐物”论即万物一齐,“齐”有均、平、等之意,所谓“齐物”,是指以道观之,万物皆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彼此之间没有高下、美丑、尊卑的区别。
齐“物论”即物论一齐,是指俗世关于事物的论断都是立足于道之一端,皆有其特定的立场与局限性,皆有其所是,亦皆有其所非,彼此之间并无真伪、是非之别。
齐“物论”并非主张相对主义或不可知论,而是为了破除流俗之见以及各种物论对于人心的束缚和伤害。
2.忠恕之道(孔):孔子提出的伦理学说,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原则,出自《论语·里仁》。
忠者,心无二心,意无二意之谓,恕者,了己了人,推己及人之意。
忠恕,意为忠诚和宽恕,即以对待自己的方式来对待别人。
忠恕之道是“仁”的具体运用,也是儒家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之一。
3.失其本心(孟):孟子性善论的观念之一。
出自《孟子·告子上》,意为天性、天良、原本具有之心。
孟子认为本心是人天生具有的,如所谓的“四端之心”,这是人性为善的基础。
然而,在后天环境的影响下,人们可能屈服于自身的欲望或是外部的压迫,放弃自己的良心。
“失其本心”导致了恶的产生,使得本性为善的人做出恶行。
4.反者道之动(老):老子的哲学思想之一,出自《道德经》。
“反”,覆也,引申为复归、回归。
“反者道之动”是指事物的存在具有反复、回归的运行趋势。
这一命题揭示了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对中国哲学中辩证思想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这一观点在社会历史观方面也有新颖的洞见,不同于单线条的思维方式,揭示了历史不断复归的趋势。
5.无待(庄):庄子提出的哲学思想,即对于对象的无所期待、无所依赖的态度,指一种悠游自在,无溺无滞的生命状态。
从逻辑上看,“不待”以“无己”为前提,“无己”即不滞、不执于“我”。
只有破除是非之执、物我之别,才能与物同化,达到逍遥的境界。
一、名词解释题
1、周公制礼作乐
2、《白虎通义》
3、横渠四句
4、“经学即理学”
5、东方文化派
6、孔子
7、《五经正义》
8、谶纬
9、“工商皆本”
10、天演论
11、孟子
12、五德终始
13、新学
14、知行合一
15、三民主义
二、简答题
1、简析战国“百家争鸣”出现的历史背景。
2、戊戌变法期间康、梁、谭、严维新变法思想表现的异同?
3、简述西周末年思想革新的表现。
4、简述洋务思潮基本内容。
5、汉初儒学主要特征。
6、乾嘉学风形成的主要因素。
三、论述题
1、对先秦儒、道、墨、法诸流派思想评析。
2、清末反清思想的形成。
3、汉初黄老思想流行的社会背景。
4、如何理解王阳明心学思想解放的性质。
5、西周“帝”的思想较前代有哪些新因素。
6、鸦片战争后“变局”意识的产生。
一、名词解释题
1、中庸
2、黄老之学
3、“性气相资”
4、以夏变夷思想
5、君主专制主义
6、玄学
7、三品论
8、鹅湖之会
9、北宋五子
10、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二、简答题
1、刘安在《淮南鸿烈》中的主要主张。
2、隋唐道教的主要派别。
3、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思想主要范式的重要内容。
4、王安石及其新学。
三、论述题
1、隋唐时期佛教主要宗派及其主要思想。
2、民国期间有哪些重要思想论争,其思想内容有何关联。
3、宋初理学思想主要派别。
4、鸦片战争前后经世思想主要内容。
中国政治思想史试题整理(全).概述中国古代主要思想家的重民思想,并结合实际谈谈其现实意义。
答:1、西周时期,周公的政治思想以注重调解为主,充分体现了重民思想。
他提出了“惟命不于常”、提出天根据德行“求民主”、主张以民情见天命的思想。
周公施政的指导思想中,最重要和最有价值的是保民与慎刑罚。
2、春秋时期,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派,主张仁和仁政,主张德治和教化;道家的老子反对严刑峻法,认为民众生活贫困是因为统治者的横征暴敛,人民生活困苦,统治者却奢侈腐化,大力提倡无为政治;在社会治理政策上,墨家的墨子主张实行富民政策;3、西汉时期的贾谊,他的重民思想继承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强调了民的地位和作用。
指出民是国家之本、政治之本,民心向北会直接影响统治者的成败行失,提出与民为敌,民必胜之的思想。
这是传统重民思想的认识顶点。
4、唐朝时期李世民的民本思想主要有三点:一、立君为民。
二、民养君。
三、民择君。
5、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就人才问题:他认为人才关系到国家的兴衰,民众之中有大量人才,因此他一生也培养和推荐了不少人才。
6、柳宗元的民本思想有:君民关系上,以民为国本、君本。
所以民是国之根本,在官民关系上,提出“吏为民役”的观点。
7、王安石的政治改革思想表现在王安石变法注重对农民问题的解决上。
8、明清时期的朱元璋,在明初,社会残破,经济凋敝,生产争需恢复,他采取了恤民、安民政策。
这些措施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推动了明朝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
评价和意义:古代重民思想史承认君主专制,维护封建统治阶级利益提出的。
其本质是“名为重民,实为治民“,是统治阶级通知的工具,当前我国正致力于“以人为本”的政治文明建设,针对中国古代钟敏思想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于今天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政治上,吸收钟敏思想的合理成分,以民为本,民心向背对于国家的兴衰,民族复兴作用非常重要。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方面发挥民众的作用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另一方面使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中国思想史》题库及答案一、填空题1.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种美德合称。
2.西周的治国安民大纲是。
3.古代周朝的五种酷刑是指、、、、。
4.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
5.“师夷长技以制夷”是在一书中提出的。
6.《告子上》中写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这体现了孟子的价值原则。
7.阴阳五行中的“五行”是指、、、、。
8.禅宗真正形成为宗派,应从唐中叶(公元7世纪下半叶)算起,被推尊为禅宗六祖,是禅宗正式诞生的标志。
9.宋代理学朱陆之争指的是和两大思想家的斗争。
10.《明儒学案》的作者是。
11.战国末年的为法家思想的总结者。
12.“,社稷次之,君为轻”(《尽心下》)。
这句话表现了孟子的思想13.“尚贤”“尚同”思想是的思想主张。
14.邹衍的历史学说“五德终始说”,是一种神秘的历史循环观念。
它以五德相生关系说明王朝更替,这五德的先后顺序为:、、、、。
15.“荆公新学”是北宋改革者的思想内容。
16.《周易》中八卦是指、坤、、、艮、、兑。
17.董仲舒把人性分为三等:、“斗筲之性”、。
18.《中说》的作者是唐代。
19.理学的认识论和道德修养论往往是不分的,这在二程表现得尤为明显,它反映在“格物致知”和这两个命题上。
“格物致知”一词源于。
二、名词解释1.性恶说2.“大宗师”3.“参验说”4.名辩思潮5.正始之音6.性善论7.谶纬8.“言不尽意”9.《五经正义》10.经世致用11.“反者道之动”12.黄老学派13.玄学14.洛学学派15.公羊三世说16.“天人感应”17.“效验”学说18.鹅湖之会19.“致良知”20.中体西用三、简答题1.简答墨子的“尚贤”思想。
2.简要谈谈商鞅、慎到、申不害的法、势、术思想。
3.什么是陆九渊的心学体系?4.法家韩非对朴素唯物主义的贡献是什么?5.“本无”“即色”“心无”三宗的思想内涵是什么?6.简答康有为、梁启超的变法思想。
中国政治思想史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南昌大学第一章测试1.中国政治思想是中国学术思想与文化的特色之所在。
()参考答案:对2.能对思想进化演变一目了然,且可以将各个时代的背景详细说明的研究方法是问题的研究法。
()参考答案:错3.将各种思想提炼出特色,以类排序的研究方法是()。
参考答案:宗派的研究法4.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包括()。
参考答案:政治实施理论与政治权术理论;政治哲学;治国的方略和政策;伦理道德问题;国家和法的理论;社会模式或理想国的理论5.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研究资料来源有()。
参考答案:法典及其他制度;政治家活动的遗迹;学者的著述与言论;可以证察时代背景及时代意识的历史及其他著述第二章测试1.西周时期周公的政治思想特色是重罚。
()参考答案:错2.“以德施刑”意思是罚为根本,德是补充。
()参考答案:错3.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政治本质是王权至上和()。
参考答案:绝对专制4.殷商时期,王权专制思想的基础是()。
参考答案:上帝崇拜和祖先崇拜5.周公的施政思想中最重要和最有价值的是()。
参考答案:保民慎刑罚第三章测试1.德国学者雅斯贝尔斯将公元前800 至公元前 200 年之间称为人类文明的()。
参考答案:轴心时代2.诸子百家中()的思想对于当时和后世影响最大。
参考答案:儒、道、墨、法3.儒家学说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主义思想。
以下言论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参考答案:“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4.“以德报怨”、“以柔克刚”、“大智若愚”、“深藏若虚”这些成语最可能源自()。
参考答案:《道德经》5.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期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指出是“社会的转变”促成了这一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
这一时期“社会的转变”的表现是()。
参考答案:各种政治力量异常活跃;各种思想交相辉映;分封制崩溃,井田制瓦解第四章测试1.诺贝尔奖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曾说:“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中国思想史》复习《中国思想史》作者:张岂之教学资料、考试复习资料先秦篇夏商周(宗教)春秋战国(先秦子学)先秦子学: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阴阳家1、商周宗教思想①、夏商周的异同共同点:上帝是元神异:夏:忠义商:遵命遵神周:道德②、夏商周宗教思想的发展原始宗教(原始社会)→上帝一元神(夏商西周)→宗教思想的动摇(西周末年)祖先一元神祖先即上帝(夏商)A、祖先与上帝分离B、天命可以转移C、敬天保民以配天命→春秋时期重人、重民思想—人文理性(西周)A、早期五行说与阴阳说B、民众的呼声,对上帝与祖先神的责问③、早期五行说与阴阳说早期五行说:A《尚书·洪范》五行说B、史伯和同说论“五行”与百物的关系五行说考源:1、源于生产实践。
生产工艺五材属性2、占星术五大行星之号3、甲骨卜辞卜辞中的五方说东西南北中为五行之滥觞④、西周史伯“和同说”论五行与百物的关系史伯最早提出“和同说”,将五行视为产生百物的物质元素“和实生物”,突出了“和”在万物产生中的作用,认为事物是多样性的统一第一个完整、简略、朴素的唯物辩证的世界观“和”《说文解字》本意相应也。
从口,禾声,即对一句话、一声歌响应的回应。
五行既是物象,又是意象,也可以说是一种独特的符号,非自然界纯粹的物象,相反,作为古代思想家认识天地万物和人类社会所使用的一些隐喻,是通过类比,比喻等直觉思维得到的哲学概念。
和而不同①君子之修养境界,为人准则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②“和而不同”的文化启发多元互补早期阴阳说:A、《易经》的阴阳八卦说B、伯阳父以阴阳论地震提出“气”及“阴阳”观念《易经》阴阳爻,阴阳卦是阴阳思想的符号化,阴阳鱼太极图对待统一,消长流行、互根互动理念。
2、春秋时代的思想儒墨道法的救世之策士子救国儒——文士墨——武士道——隐士法——谋士先秦诸子思想兴起的条件内因:思想家个人因素外因:经济、政治、文化因素生产力发展、领主经济大崩溃、动荡的诸侯政治、士阶层的形成、学术发展的逻辑必然。
中国思想文化史导论复习参考一、单项选择题1.在《庄子》中,借助重要人物的话语增加自己话语说服力的方式叫()A 卮言B 重言C 无言D直言2.中国人典型的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是()A 自豪B 淡漠C 矛盾D宁静3.婚姻方式与提倡观念不统一的近代学术大师是()A 胡适B 陈寅恪C 朱自清D傅斯年4.“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说的是()A袁世凯B严复C冯友兰D胡适5.严复所译《天演论》的原作者是()A孟德斯鸠B赫胥黎C达尔文D伽利略6.晚年认为孔子的思想是“万年不易之论”的是A严复B王国维C鲁迅D熊十力7.2010年年底国家博物馆所放孔子像,面朝天安门东的劳动人民文化宫。
劳动人民文化宫在清代是()。
A国子监B乾清宫C祈年殿D太庙8.美国学者白牧之、白妙子夫妇(E. Bruce Brooks and A. Teako Brooks)提出的《论语》成书理论是()A 解构论B结构论 C 层累论D自然形成论9.我们现在所用的《论语》版本是()A 齐论B 张侯论C 鲁论D孔子论10.不严肃的解构的真正危害在于,它会直接导致一种()A虚伪心理B媚俗心理C怀疑心理D虚无心理11.老子所说的学道的目的是()A“知其雄,守其雌”B“致虚极,守静笃”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D“道可道,非恒道”12.“虚”的观念与下列哪个原理有共通之处()A 熵B仁C法D德13.提出“心兵”说法的是()A 列子B老子C孔子D庄子14.列子给伯昏无人表演射箭的故事出自()A《列子》B《庄子》C《老子》D《论语》15.佛家所说人生“七苦”指()A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B喜、怒、哀、思、悲、恐、惊C生、长、壮、衰、老、病、死D吃、喝、玩、乐、拉、撒、睡16.释迦不予解释的问题佛家叫做()A “十三无记”B“十四无记”C“十四无知”D“十三无知”17.佛家用中毒箭者来说明人生该关注哪些事情的经典是()A《四十二章经》B《金刚经》C《箭喻经》D《坛经》18.不严肃的解构的危害在于()A 怀疑B虚无C无聊D无用19.儒家以箭喻“道”来使人领会()的重要性。
中國思想史題庫單選題1.五經中用以說明自然界的一切現象和法則,講求待人處世之道的是:A書經 B易經C詩經 D春秋。
2.能收「溫柔敦厚」之效者是﹕A詩教 B書教 C易教 D春秋之教。
3.《周易》簡稱《易》,「易」有三義﹕A容易、不易、變易 B互易、不易、變易 C平易、變易、簡易 D簡易、變易、不易。
4.依《漢書‧藝文志》說,儒家者流,蓋出於﹕A司徒之官 B史官 C禮官 D理官。
5.司馬談〈論六家要旨〉所指的「六家」為: A儒、墨、陰陽、名、法、道德 B儒、墨、陰陽、名、法、縱橫 C儒、墨、陰陽、名、法、雜 D儒、墨、陰陽、名、法、小說。
6.道家的代表人物是: A黃帝 B關尹子 C老萊子 D老子、莊子。
7.孔子的中心是﹕A仁 B義 C 禮 D 智。
8.下列何者不是「恕道精神」? A推己及人 B見義勇為 C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D絜矩之道。
9.老子思想的核心觀念是: A仁 B義 C道 D術。
10.儒家學術自孔子沒後,其弟子中得「一貫之旨」者為﹕A子游 B子夏 C曾子 D有子。
11.主張「仁內義外」之說是﹕A 孔子 B 孟子 C荀子 D告子。
12.戰國時,利他主義的社會改革實行家是﹕A孔子 B孟子 C墨子 D老子。
13.《韓非子》顯學篇認為: A儒、道 B道、法 C儒、墨 D楊、墨是戰國時代的顯學。
14.墨子的核心觀念是: A兼愛 B仁愛 C慈愛 D博愛。
15.申不害以黃老一派道家思想為本源,特別重視刑名,他在法家中,以重視 A勢B術 C法 D權聞名。
16.雜家的代表人物是: A鄒衍 B鬼谷子 C惠施 D呂不韋。
17.主張以禮義廉恥四維為治國之本是:A《孟子》 B《管子》 C《韓非子》 D《論語》。
18.向漢武帝建言「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者為: A賈誼 B董仲舒 C司馬遷 D晁錯。
19.以下四點,何者是老子所反對的: A守柔 B不爭 C禮 D無為。
20.下列敘述,何者不是莊子思想? A否定世俗的是非價值觀 B順乎自然而變化C主張性惡,必須制天而裁制之,以盡人事 D主張心齊、坐忘、虛己等修養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