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敷贴治疗贴治疗颈椎病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2
中医外治之穴位贴敷疗法中药外敷疗法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原则,根据经络学说,通过辨证论治、选取相应的腧穴,并选用适当的药物进行贴敷,通过中药对腧穴的刺激,发挥经络系统整体调节作用,从而发挥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疏通经络:平衡脏腑作用,达到预防及治疗疾病的目的。
穴位贴敷疗法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中医外治法之一,在《内经中就有“内者内治,外者外治”的记载。
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国劳动人民长期以来在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总结出的一行之有效的独特疗法,临床应用广泛,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深受患者喜爱。
不论西医还是中医,不论内治还是外治,其根本目的是在有效治疗或者预防疾病的同时,减少治疗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穴位贴敷疗法和中医其他疗法一样,均以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前提,通过药物的刺激,以激发经气,疏通经络,调理气血,恢复机体内部各脏腑的生理功能,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
本疗法适用于临床各科疾病,不仅在外科、骨伤、皮肤、五官、肛肠等科疾病的治疗方面显出特色,而且对内科、妇科疾病也有显著疗效,尤对老幼虚弱之体、攻补难施之时、不肯服药之人、不能服药之症,更有内服法所不具有的诸多优点,故穴位敷贴疗法从古至今一直受到临床医家关注。
荣宸医用冷敷贴是由67种名贵中药材(文三七,新疆五彩阿魏,清水全虫,土元,全开广地龙,蜈蚣,辽细辛,龙血竭,何首乌,鸡血藤,红花,伸筋草,透骨草,路路通,灵霄花,乳香,明没药)等精制而成。
具有活血化瘀,壮骨续筋,祛风散寒,去湿除痹等功效。
荣宸医用冷敷贴古方黑膏的治疗范围:说的简单通俗点,就是治疗骨病。
其中包括(骨质增生,颈椎病,腰椎病,肩周炎,骨刺,滑膜炎,半月板损伤,足跟痛,网球肘,肌肉酸痛等病症)中医常讲,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只要瘀阻的经脉打通了,病自然就好了。
荣宸医用冷敷贴延续古法传承制作,以养血壮骨为基础,辅以活血化瘀祛风散寒去湿等功效,开创了以补为主,以治为辅的新思路。
穴位贴敷适应症及取穴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穴位贴敷适应症及取穴
一、适应症:颈椎病、背肌纤维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纤维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髌骨软化症、肩周炎、肩关节撞击综合征
1、颈椎病:
(1)神经根型:大椎、C4、C5、C6夹脊(患侧患椎)、天宗、曲池(患侧)、外关(患侧)、脾俞、肾俞、足三里
椎动脉型:大椎、C4、C5、C6夹脊(患侧患椎)、天宗、脾俞、肾俞、足三里
2、背肌纤维炎:
T3、T5、T7夹脊(患侧)、至阳、天宗、脾俞、肾俞、足三里
3、腰椎间盘突出症:
脾俞、肾俞、大肠俞、次髎、承山、足三里
4、腰肌纤维炎
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患侧)、至阳、天宗、脾俞、肾俞、足三里5、膝骨关节炎:
内外膝眼、血海、梁丘、脾俞、肾俞、足三里
6、髌骨软化症
内外膝眼、血海、梁丘、脾俞、肾俞、足三里
7、肩周炎:
大椎、脾俞、肾俞、肩髃、阿是、天宗
8、肩关节撞击综合征:
大椎、脾俞、肾俞、肩髃、阿是、天宗。
穴位敷贴学习资料一.产品属性本产品属二类治疗医用耗材(可参照《医疗器械分类管理条例》),传统中医项目甲类医保(可全报销),收费项目是穴位敷贴(收费条码4300000023)或者是贴敷疗法收费条码(410000001 )。
二.产品的适用范围(把每种病例做分类学习)从理论上讲,本产品适用于所有针灸治疗的病种。
但是我们只对下列疾病进行了研究:1、脑中风及后遗症、脑外伤后综合症、颈椎病、神经痛。
2、肿瘤及放化疗、介入治疗的患者。
3、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炎、肝炎。
4、咽炎、支气管炎。
5、肾炎、前列腺炎、糖尿病。
以及适宜进行穴位治疗的其它疾病,或遵医嘱。
三.穴位敷贴治疗贴为什么能治疗以上的每种病例的理由穴位敷贴治疗贴主要通过两大效应发挥作用:生物波效应和经络传导效应。
它能吸收人体和周围环境的能量,辐射出8~14μm的生物波。
当该生物波作用于人体时,通过“吸收”、“辐射”、“渗透”等过程,能产生“生物共振”效应,从而激发肌体细胞活性,有效改善人体所需生物酶的合成,增强免疫力。
从中医学的角度讲,当这种“生物共振”效应持续作用于人体穴位时,通过循经感传,可以对相应的疾病发挥作用。
四.穴位敷贴为什么能发出生物波(一)产品的结构和组成产品由治疗膏、载体和保护膜构成。
治疗膏:主要由金属功能粒子组成。
有二氧化钛、二氧化硅、铂(TiO2、SiO2、Pt)等,先用化学的方法制成凝胶,再用物理的方法制得粉末,基本粒子直径都在10nm以下,绝大部分集中在1nm。
辅以按照1〜2‰(千分之一到二)的提取率从植物中提取的脂溶性的挥发油。
治疗膏的载体由抗过敏且通气性良好的医用胶布构成,表面附有保护膜。
产品以三层复合材料进行包装,防止有效成份的挥发,保证挥发成份的持续、稳定。
(二)金属离子的特点作用金属粒子:发射出和人体频率相一致的生物波。
该波有两个特点:一是和人体的固有频率一致,所以最易被人体吸收、对人体无副反应、易于引起人体产生共振—生物共振(物理学上任何两个频率相同或相近的物体易于产生谐振或共振)二是该波的能量最大。
穴位贴的功能主治1. 缓解疼痛•穴位贴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穴位,缓解病人身体各部位的疼痛。
穴位按摩能够刺激经络,促进气血流通,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缓解炎症,舒缓疼痛。
•适用于头痛、背痛、肩周炎、颈椎病等。
2. 改善睡眠•一些特定的穴位对人体的睡眠有一定的调节作用,穴位贴的使用可以通过刺激这些穴位,使人放松身心,进而改善睡眠质量。
•适用于失眠、多梦等睡眠问题。
3. 舒缓压力与焦虑•穴位贴中含有草本成分,如薄荷、薰衣草等,这些成分具有舒缓神经系统的作用,可以减轻压力和焦虑的症状。
•适用于压力大、焦虑不安的人群。
4. 促进血液循环•穴位贴在贴敷的过程中,能够通过温热的刺激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减轻炎症,促进伤口愈合。
•适用于损伤恢复期的病人。
5. 缓解肌肉疲劳•长期使用电子设备、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等都会导致肌肉疲劳,穴位贴可以通过刺激穴位,放松肌肉,缓解肌肉疲劳。
•适用于经常使用电脑、长时间站立工作的人群。
6. 提升免疫力•穴位贴中的一些草本成分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可以提升免疫力,增强人体的抵抗力。
•适用于抵抗力差、易感冒的人群。
7. 促进消化功能•穴位贴贴敷在腹部特定穴位,可以刺激消化系统,促进胃肠蠕动,缓解胃痛、腹泻等问题。
•适用于胃痛、胃胀、腹泻等消化问题。
8. 辅助减肥•穴位贴中含有促进代谢的草本成分,可以帮助加速脂肪燃烧,辅助减肥。
•注意:减肥需要综合考虑饮食和生活习惯,穴位贴仅能起到辅助的作用。
9. 改善经络状况•穴位贴可以刺激经络,促进气血流通,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提高身体的整体健康状况。
•适用于经络不通畅、气滞血瘀等问题。
10. 辅助戒烟戒酒•穴位贴中的成分对于戒烟和戒酒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可以帮助减缓因戒断症状引起的不适,减轻烟酒欲望。
•注意:戒烟戒酒需要毅力和坚定的决心,穴位贴仅能起到辅助的作用。
总结:穴位贴具有缓解疼痛、改善睡眠、舒缓压力与焦虑、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疲劳、提升免疫力、促进消化功能、辅助减肥、改善经络状况、辅助戒烟戒酒等功能主治。
穴位贴敷疗法和隔物灸法的临床应用1. 穴位贴敷疗法的定义及原理穴位贴敷疗法是一种中医外治法,其基本理论是通过在人体穴位上敷贴药物,使药物通过经络透入体内,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其原理主要有以下几点:1.人体经络系统是一种专门为药物传递而设立的通道,是肝脾肺三脏的生化反应器,具有贮存药物、传导能量和调控机能等多方面的作用。
2.药物通过细小的微血管进入穴位,可以迅速渗透到人体的深层组织,贯穿经脉穴位,作用部位更加精准。
3.多种穴位贴敷疗法的药物,都是由中药配制而成,较为温和,不仅可以治疗疾病,还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力和自我调控能力。
2. 穴位贴敷疗法的分类及临床应用根据不同药物的特点和临床应用,穴位贴敷疗法可以分为温灸法、艾灸法、热敷法和贴敷法等多种。
其中,艾灸法和针灸疗法的配合使用,可以产生良好的治疗效果。
穴位贴敷疗法的临床应用非常广泛,涉及到多个领域,如以下几个方面:1.内科疾病:适用于肝病、胃病、风湿骨病、痛经等疾病的治疗和改善。
2.妇科、产科:对于月经不调、痛经、不孕症等妇科疾病有效。
3.皮肤病:可以治疗痤疮、湿疹、皮肤瘙痒等疾病。
4.咳嗽、感冒等呼吸系统病症的治疗。
总的来说,穴位贴敷疗法可以减少药物对人体的损伤,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增加疗效,并减少人工干预的负面影响。
3. 隔物灸法的定义及原理隔物灸法,是一种针刺或灸法,其主要原理是通过灸或刺激穴位,促进经络的畅通程度和平衡调节能力,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其主要作用机理有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灸或刺激穴位,可以有效调节人体的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等多个系统,达到整体的调理作用。
2.隔物灸法可以调整人体气血两方面的阴阳平衡状态,增强人体的自我调节和平衡能力。
3.配合针灸或推拿等多种治疗手段,可以有效地治疗疾病,使疗效更为显著。
4. 隔物灸法的分类及临床应用隔物灸法主要分为针刺和灸法两种,灸法可以进一步分为温灸和冷灸两种。
其临床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如下面几个领域:1.针灸治疗:适用于多种疾病,如颈椎病、腰痛、失眠、肌肉酸痛等。
穴位贴敷技术操作规范一、定义穴位贴敷法是指在一定的穴位上贴敷药物, 通过药物和穴位的共同作用以治疗疾 病的一种外治方法。
二、适应症颈椎病,腰椎病,肩关节周围炎,退行性关节炎,肱骨外上髁炎,类风湿性 关节炎,足底痛,阳痿,痛经。
、穴位的选择: 颈椎病(痹证)主穴:颈夹脊、风池、大椎、阿是穴;配穴:肩井、肩髃、曲池、外关、中渚、合谷、后溪、百会落枕(痹证、项强)主穴:风池、大椎、阿是穴、后溪、悬钟;配穴:落枕 穴、肩井、肩中俞、肩外俞、颈夹脊、外关肩关节周围炎(漏肩风、冻结肩、肩凝证)主穴:肩髃、肩贞、臂臑、肩髎、 阿是穴;配穴:曲池、天宗、外关、合谷、条口、肩井、中渚、承山、臑俞肱骨外上髁炎(肘痛、肘劳、伤筋)主穴:阿是穴;配穴:曲池、手三里 急性腰扭伤(闪腰)主穴:阿是穴、肾俞、大肠俞、腰阳关、配穴:后溪、 委中、腰痛(手针)、人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痹证、腰痛)主穴:相应夹脊穴、肾俞、大肠俞、秩边、 环跳、委中、阳陵泉、承山、悬中、昆仑、阿是穴(压痛点) ;配穴:腰阳关、 志室、殷门、风市、阴陵泉、三阴交、命门、 足底痛(跟痛)主穴:阿是穴(压痛点) 仆参类风湿性关节炎(痹证、历节风)主穴: 命门、曲池、外关、足三里;配穴:肩髃、肩髎、尺泽、少海、阳溪、阳谷、阳 池、大陵、八邪、四缝、环跳、 仑、八风、 阳痿(阴痿)主穴:关元、 足三里、命门、中极、膀胱俞、 痛经(少腹痛) 主穴:关元、中极、气海、足三里、三阴交、次髎; 配穴: 水 道, 大赫,地机, 太冲, 归来, 脾俞, 血诲, 肝俞,肾俞, 命门每次取穴 4-6 个。
四、药物的选择1 基础方:川乌、草乌、芒硝、生栀子、生大黄、冰片、葛根、赤芍、丹皮、延 胡索2 血瘀为主者:加当归、红花、川芎 3风湿为主者:加威灵仙、羌活、白芷 4 脾肾阳虚者:加川椒、肉桂 根据中医的辩证,属血瘀者 1+2,属风湿者 1+3,属脾肾阳虚者 1+4,五、操作步骤1、药物制备及准备:1)药物制备过程要求在无菌、清洁、常温环境下进行,或者在当地医疗机构的 专用制剂室完成。
穴位贴敷案例
穴位贴敷是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通过在人体的穴位上贴上药物贴膏,以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以下是一些穴位贴敷的成功案例。
1. 去除颈椎病痛
一位40岁的女性患有颈椎病,经常感到颈部疼痛、僵硬和一些头晕的感觉。
通过穴位贴敷,医生将贴片贴在患者的风池、大椎和肩井穴位上,每天使用两次,每次30分钟。
经过一个月的治疗,患者的症状明显减轻,颈部感觉更加灵活自如。
2. 缓解痛经
一位年轻女性每次月经都会感到剧烈的腹痛和不适。
医生使用穴位贴敷法,在患者的关元和气海穴上贴上药片,每天使用3次,每次30分钟。
经过两个月的治疗,患者的痛经症状大大减轻,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
3. 改善失眠
一位中年男性患有失眠症状,每晚总是难以入睡。
通过穴位贴敷,医生将药片贴在患者的心脾肝肾四个穴位上,每天使用2次,每次30分钟。
经过一个月的治疗,患者的睡眠质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每晚能够安然入睡。
4. 减轻肠胃不适
一位男性患者经常感到腹胀、胃部疼痛和消化不良的症状。
通过穴位贴敷,医生将药片贴在患者的足三里和神阙两个穴位上,每天使
用3次,每次30分钟。
治疗一个月后,患者的不适感明显减轻,肠胃功能恢复正常。
总之,穴位贴敷作为一种非常古老的中医疗法,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通过正确的使用,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各种疾病。
穴位贴敷贴产品适应症贴敷穴位[A型咽炎贴]适应症:急慢性咽炎,发烧感冒引起的咽喉肿痛、咽干、咽痒症状缓解和辅助治疗。
贴敷穴位:天突穴、大椎穴、廉泉穴。
贴敷时间:成人8-12小时,儿童4小时,或遵医嘱对医用胶布过敏者慎用。
取穴方法:天突穴:仰靠坐位取穴,位于颈部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大椎穴: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廉泉穴:在颈部正中线与喉结正上方横皱纹交叉处,手指压迫时可感觉到舌根。
[B型鼻炎贴]适应症:急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发烧感冒引起的鼻部不适的症状缓解和辅助治疗。
贴敷穴位:迎香穴、大椎穴、印堂。
贴敷时间:成人8-12小时,儿童4小时,可睡前贴起床揭,或遵医嘱对医用胶布过敏者慎用取穴方法:迎香穴:鼻翼旁开约一厘米皱纹中(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大椎穴: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印堂穴:仰靠坐位取穴,在面额部,两眉头连线的中点。
[C型腹泻贴]适应症:肠炎、腹痛、腹泻的症状缓解和辅助治疗贴敷穴位:神阙穴、天枢穴。
贴敷时间: 成人8-12小时,儿童4小时,或遵医嘱对医用胶布过敏者慎用。
取穴方法:神阙穴:即肚脐,又名脐中,位于命门穴平行对应的肚脐中。
天枢穴:仰卧取穴,位于人体中腹部,肚脐两侧2寸处,肚脐向左右三指宽处。
[D型祛痛贴]适应症:颈肩腰腿痛、软组织损伤、扭挫伤、腰肌劳损消炎、消肿、止痛的治疗。
主要用于下肢。
贴敷穴位:直接贴敷于痛点及相关穴位。
贴敷时间: 成人8-12小时,儿童4小时,或遵医嘱对医用胶布过敏者慎用。
[E型止咳贴]适应症: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和慢性支气管炎及发作引起的咳嗽、咳痰、哮喘等症状的缓解和治疗,或用于三伏三九贴敷治疗贴敷穴位:天突、膻中、肺俞、膏肓、定喘穴、大椎贴敷时间:成人8-12小时,儿童4小时,每次分选2-3 个穴位贴敷,或遵医嘱对医用胶布过敏者慎用。
取穴方法:天突穴:仰靠坐位取穴,位于颈部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膻中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肺俞穴:俯卧位取穴,先找到第七颈椎(颈部前屈时项部最高骨性突起),再向下数至第三胸椎棘突下方,旁开1.5寸为背俞穴。
穴位敷贴治疗贴治疗颈椎病、急性腰扭伤、肩周炎的临床观察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分院骨伤科
陆明初
颈椎病、急性腰扭伤和肩周炎是临床比较常见的骨伤科疾病。
我科应用穴位敷贴治疗贴(云南思茅金利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治疗患者137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病例系龙华分院的门诊患者,将收治的137例患者随机分成穴位敷贴组和针刺(针灸)组。
穴位敷贴组70例,其中男36例,女34例,年龄25~75岁,颈椎病28例,急性腰扭伤14例,肩周炎28例;针刺(针灸)组67例,其中男34例,女33例,年龄25~73岁,颈椎病27例,急性腰扭伤15例,肩周炎25例。
病程最短1天,最长25余年。
1.2 治疗方法穴位敷贴组,颈椎病选取新设、外关、大椎及阿是穴;急性腰扭伤选取委中、后溪及阿是穴;肩周炎取肩髃、肩髎、肩贞、秉风、曲垣、阿是穴。
使用方法为清洁皮肤,贴准穴位,24小时后更换一次。
针刺(针灸)组,颈椎病选取新设、外关、绝骨、后溪、大杼、天柱、天井、合谷、风府等穴;急性腰扭伤选取阿是穴、肾俞、命门、大肠俞、委中、承山穴等穴位;肩周炎取阿是穴、肩髃、肩髎、肩贞、天宗、曲池、秉风等。
颈椎病、肩周炎7次为一疗程。
急性腰扭伤3次为一疗程。
嘱患者进行适当运动。
1.3 疗效标准治疗两个疗程后,进行各类病证的临床比较。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颈椎病
治愈:原有各型症状消失,颈及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
好转:原有各型症状减轻,颈、肩、背疼痛减轻,颈肢体功能改善。
未愈:症状无改善。
急性腰扭伤
治愈:腰部疼痛消失,脊柱活动正常。
好转:腰部疼痛减轻,脊柱活动基本正常。
未愈:症状无改善。
肩周炎
治愈:肩部症状及疼痛消失,活动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活动。
好转:肩部症状及疼痛减轻,活动基本正常。
未愈:症状无改善。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穴位敷贴治疗和针刺对三种疾病的治疗都是有效的。
三种疾病穴位敷贴组和针刺组相比,两组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
病种组别例数治愈好转未愈总有效率颈椎病穴位敷贴组28例13 14 1 96.43%针刺组27例10 15 2 92.6%急性腰扭伤穴位敷贴组14例7 6 1 92.86%针刺组15例 4 10 1 93.33%肩周炎穴位敷贴组28例9 17 1 96.43% 针刺组25例7 16 2 92%
表1
3 典型病例
例1 张××,男,71岁,退休。
就诊时间:2006年3月13日。
病史:颈椎病20余年,主诉:颈肩背疼痛,头晕头痛,颈部板硬,双手指麻木。
给予穴位敷贴治疗贴,选取新设、外关、大椎及阿是穴。
48小时颈肩背疼痛缓解,头晕头痛好转,连续使用2个疗程,无颈肩背疼痛,无头晕头痛,颈部板硬明显好转,双手指麻木明显好转。
例2 刘×,男,27岁,职员。
就诊时间:2006年2月28日。
患者搬重物时腰扭伤,左侧腰部剧烈疼痛,活动受限,不能正常坐立行走,保持强迫性姿势,左侧腰肌和臀肌痉挛,有明显压痛点,腰椎正侧位X线片检查,已排除骨质损伤病变。
给予穴位敷贴治疗贴,选取委中、内关、3个阿是穴。
治疗2个疗程,腰部疼痛消失,脊柱活动正常,治愈。
例3 何××,女,57岁,退休。
就诊时间:2006年1月17日。
患者患肩周炎3年余,近期疼痛加剧,常后半夜痛醒,不能成寐,尤其不能向右侧侧卧。
右臂外展、上举、内外旋受限。
给予穴位敷贴治疗贴,取肩髃、肩髎、肩贞、秉风、阿是穴等。
治疗2个疗程,疼痛明显减轻,可做家务,无后半夜疼醒,可右侧侧卧。
患者非常满意。
4 讨论
颈椎病是因颈椎间盘、椎体、椎间小关节退行性变以
及颈部损伤等引起脊柱内外平衡失调,刺激或压迫颈部血管、神经、脊髓而产生的病证。
中医属“头痛”“眩晕”、“项强”、“项筋急”等范畴。
患者一般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
或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
临床多见颈肩
背疼痛,头痛头晕,或伴有上肢麻木。
急性腰扭伤好发于
下腰部,可涉及肌肉、韧带、筋膜、椎间小关节、腰骶关
节或骶髂关节,它可单独损伤,亦可合并存在,青壮年多见。
患者多有腰扭伤史,腰部一侧或两侧剧烈疼痛,活动
受限,不能翻身,坐立和行走,常保持一定强迫性姿势。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多发生
在50岁上下。
肩周炎会引起整个关节僵硬,活动困难,
好像冻结在一起,又称为“冻结肩”。
肩周炎开始为某一
肩或上臂疼痛,并向颈部肘部放散,活动后加重,夜间痛醒。
后期以肩关节活动受限为主,肩不能向外展开,也不
能上举,不但影响工作,也影响生活起居,连吃饭、写字、穿衣和梳头都感到困难。
传统针刺(针灸)治疗对以上三种疾病即有较好疗效。
穴位敷帖治疗贴,可持续作用于人体穴位,长时间的促进经络气血循环,使经脉通畅,气血调和,从而达到消除疼痛的效果。
穴位敷贴治疗贴是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和传统中医经络理论相结合的方法,依据中医学、生物工程学、现代物理学、材料学等学科进展,设计研制而成。
它通过生物波效应和经络穴位效应发挥作用。
穴位敷贴贴敷于人体穴位后,可以吸收人体和周围环境的能量,发射出8~14μm的生物波,该波是当今世界医学界公认的对人体有治疗作用的物质。
它作用于人体时,可产生“生物共振”效应,当这种“生物共振”效应持续作用于人体穴位时,通过经络传导,可以对相应的疾病发挥作用。
穴位敷贴治疗贴使用时安全方便,有效,无疼痛,为临床治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刘傲霜,张嘉瑜,齐向阳,等. 穴位注射并推拿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中国中医骨伤科,1997,5(6):34 [2] 江东友. 中医治疗颈椎病127列临床观察. 按摩与导引,1997(4):18
[3] 章诗银,黄孝宽,曹其鉴. 颈椎病与肩周炎牵引手法治疗.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1997,18(3):222
[4] 李建欣,梁淑华. 针刺加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98例. 河南中医药学刊,1996,11(6):25-26
[5]罗亚莉.龙虎交战针法合电针治疗难治性急性腰扭伤80例.中国针灸,2005,25(增):24
[6]何竟, 刘屹,吴滨.肩关节周围炎的循证针灸治疗中国针灸,2005,25(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