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垂直地域分异和非地带性
三、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定义:从山麓到山顶自然环境及其 各组成要素出现逐渐变化更迭的现象。 成因:水热条件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主要分布地区:低纬的高山地区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山 顶 自 然 带 垂 直 分 布
山麓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以水热差异为基础
地域分异规律 影响因素
特例 非洲沿20°E经 线自然带的变化 亚欧大陆中纬度 从沿海向内陆 喜马拉雅山 垂直自然带
水 从赤道到两极 平 太阳辐射 分 (纬度地带性) 异 从沿海到内陆 海陆分布 (经度地带性) 垂 直 从山麓到山顶 分(垂直地带性) 海拔高度 异
高考链接
(2009山东)图1是世界某区域农业地 带分布图。读图回答第1题。
常绿阔叶林、高山针叶阔叶混交林、 高山针叶林、高山灌木林。
2.以高山草甸为例,它在南坡和北 坡分布的海拔范围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提示:
高山草甸在南坡位于4500~4800米之间,在 北坡位于4000 ~4800米之间。这种差异的产生, 是因为南坡为迎风坡,水热条件比较好,高山草甸 的分布位置相对较高;北坡为背风坡,降水较少, 气温相对较低,高山草甸的分布位置相对较低。
降水量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读圈3,回答2—3
题。
2.图中山地年降水量( C ) A.随海拔升高而递减 B.与山地气温垂直变化一致 C.最大值所在海拔高度不同 D.垂直变化最大的是山地① 3.山麓景观分别为温带荒漠和亚热带常绿 阔叶林的是( B ) 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②和④ D.③和④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读图、析图、迁移判断能力, 运用地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解释实际现象的能力。涉及 到的知识点有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山地垂直地域分异 规律。 第1题:山地降水量的垂直变化影响因素有:气温、 海拔、坡向等。 图中四山的变化曲线各异:变率最大的是4山脉 第2题:提取关键信息:“我国”“山麓景观”“图 中各山脉的平均降水量”。 ②山脉的平均降水量在200左右,为西北干旱半干旱 地区,故基带可能为温带荒漠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