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通信课件第七章new
- 格式:ppt
- 大小:412.00 KB
- 文档页数:45
移动通信与个人通信课程名称:移动通信与个人通信课程编号:F3801课程英文译名:Mobile Communications and Personal Communications一、课内学时:51学时学分:3二、适用专业:信息与通信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三、先修课程:通信原理、随机过程四、教学目的:移动通信及个人通信在全球及我国发展十分迅速,其技术更是日新月异。
移动通信及个人通信是为通信专业及相应硕士研究生专业开设的必修课。
目的是开拓他们的知识面,让他们对移动通信及个人通信有一个较系统全面的认识。
五、大纲内容及学时分配本课程内容:第一章概述(书第1章)移动通信的概念与特点;移动通信的发展历史;PCS结构,微功率(无绳电话和低层PCS)与宏功率(蜂窝)系统介绍。
第二章移动性管理(书第2-4章)切换:基站间切换;系统间切换漫游管理7号信令下的漫游管理切换管理:检测与分配(书第3章);切换管理:无线链路转换(书第4章)。
第三章IS-41网络信令(书第5-6章)7号信令系统;互联和消息路由;采用TCAP进行移动性管理;采用ISUP进行PCN/PSTN呼叫控制。
IS-41系统间切换和认证(书第6章)第四章GSM系统(书第9-14章)书第9章:GSM系统结构;位置跟踪和呼叫建立书第10章:GSM网络信令书第11章:GSM移动性管理书第12章:GSM短消息业务(SMS)书第13章:GSM国际漫游第五章移动号码便携性(书第15章)分3类:位置便携性:用户不用更改电话号码就可以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
这一类便携性已在移动电话业务中得到实现。
业务便携性:用户可以在改变电信业务时同时保持同一个电话号码。
由于我国移动电话号码与固定电话业务区号不同,丧失了业务便携性的功能。
运营商便携性:用户可以不用更改其电话号码就可以变更运营商或业务提供商。
我国目前在本地网实现号码携带业务:本地网号码携带业务(LNP)包括运营商携带、位置携带和业务携带。
全球国家移动公用商用住宅通用信息接入网络宽带信息传输网络个人通信业务管理智能信令控制网络统一网络管理呼叫控制功能业务交换功能呼叫控制代理功能呼叫控制功能呼叫控制代理功能呼叫控制功能呼叫控制功能呼叫控制代理功能(FPLMTS)•7号信令(SS7)网络结构–独立网络,与PSTN平行。
–三部分组成•业务交换点(SSP)–一个电话交换机,它们由SS7链路互连,完成在其它交换机上发起、转移或到达呼叫的呼叫处理。
–PCN的SSP称为移动交换中心(MSC)。
•信令传输点(STP)–网络交换机和数据库之间中转SS7消息的交换机。
–根据SS7消息的地址域,将消息送到正确的输出链路上。
–成对提供。
•业务控制点(SCP)–提供增强型业务的数据库,接收SSP的查询,并返回所需的消息给SSP。
–移动通信中SCP可以包括一个HLR或一个VLR。
MSC已收到该呼叫所需的路示、端到端协议要求。
MSC–MSC A向候选MSC B发送一个越区切换测量请求消息(通过信令链路①和②),并等请求消息后,它选择BS2作为越区切换的候选基站,并发给MSC A一个越区切换请求消–在有中继链路和移动台没有进行太多越区切换的情况下,MSC A向MSCB发送一个设备指令,来查询BS2有–若BS2可以接纳,则MSC B向MSC A发送一个设备指令返回查询结果。
如果MSC A收到正确的查询结果,MSC–在移动台与BS2相连后,MSC B向MSCA发送移动台在信道上的消息,并且信令消息的传送都是通过信令链路(①②),越区切换前的话音通路是③<->④<->⑤,越区切换后的话音通路是③<->④<->⑥<->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