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永无止境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4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2.2《创新永无止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创新永无止境》是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第二单元第二课的主题。
本课内容旨在让学生理解创新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事例,让学生了解创新的意义,鼓励学生勇于创新,不断探索。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思考能力,对于创新有一定的理解和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于创新的实践和应用还存在困惑和疑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创新的意义,认识到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
2.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敢于探索的精神。
3.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将创新理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创新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创新理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的事例,让学生了解创新的意义。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看法和经验,激发创新思维。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将创新理念付诸实践。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和事例,用于教学导入和呈现。
2.设计好讨论问题和实践活动,以便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参与。
3.准备相关的教学道具和材料,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典型的创新案例,如科技创新、社会创新等,引导学生思考创新的意义。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创新的重要性。
然后,老师简要讲解教材内容,强调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
3.操练(10分钟)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看法和经验,让学生认识到创新就在身边,每个人都具备创新的能力。
4.巩固(5分钟)老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总结,强调创新的意义和重要性。
5.拓展(5分钟)让学生思考如何将创新理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实践能力。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2.2《创新永无止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创新永无止境》是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第二单元第二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围绕创新的含义、创新的重要性、国家对创新的支持、青少年如何培养创新品质等方面展开。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丰富的材料,引导学生认识创新、理解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对周围的事物有自己的看法。
但他们在创新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认知盲点,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拓宽视野,提高认识。
此外,学生可能对创新有一定的恐惧心理,认为创新是一件难以触及的事情,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帮助他们建立自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创新的含义、创新的重要性,掌握国家对创新的支持政策,学会如何培养创新品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实例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潜能,使学生勇于实践,追求卓越。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创新的含义、创新的重要性、国家对创新的支持、青少年如何培养创新品质。
2.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创新的重要性。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创新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创新案例、视频、图片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讨论题目。
3.准备好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段创新案例视频,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创新永无止境。
视频结束后,教师简要介绍创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系列创新案例,让学生了解创新的重要性。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1.2.2《创新永无止境》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创新永无止境》是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的一节课,主要讲述了创新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到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其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例,让学生了解创新的过程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创新这一概念,他们可能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缺乏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的实例出发,了解创新的意义和价值,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同时,学生对于如何进行创新实践可能存在困惑,需要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创新的过程和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创新的概念、意义和价值,掌握创新的方法和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创新的概念、意义和价值,创新的方法和过程。
2.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新实践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创新的过程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2.案例材料:与创新相关的案例和实例3.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4.教学卡片:创新相关的词汇和概念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创新的例子,如科技产品、商业模式等,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创新?创新的意义在哪里?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创新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了解创新的具体操作步骤。
《创新永无止境》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进修本文,学生能够理解创新的重要性,激发自己的创新潜能,培养创新认识和创新能力。
导学内容:一、导入:引入创新的观点,让学生思考创新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二、进修:阅读《创新永无止境》,理解文章中提到的创新案例,分析创新的原因和影响。
三、讨论:学生就自己身边的创新案例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创新想法和经验。
四、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创新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创新认识。
五、总结:总结本节课的进修内容,强调创新的重要性和无限可能性。
导学步骤:一、导入1. 通过提问引入主题:你认为什么是创新?为什么创新是重要的?2. 通过展示创新案例视频或图片,激发学生对创新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进修1. 学生阅读《创新永无止境》,理解文章中讲述的创新案例和创新思维。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创新的理解和看法。
三、讨论1. 学生就自己身边的创新案例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创新想法和经验。
2. 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鼓励他们提出创新点子和解决方案。
四、实践1. 组织学生进行创新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和创新认识。
2. 指导学生如何将创新想法付诸实践,鼓励他们勇于尝试和创新。
五、总结1. 总结本节课的进修内容,强调创新的重要性和无限可能性。
2. 鼓励学生在平时生活中保持创新思维,不息挑战自己,追求更好的自己。
导学案评判:本导学案通过引入、进修、讨论、实践和总结等环节,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认识和创新能力,激发他们对创新的热情和动力。
通过本课程的进修,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创新的重要性,发挥自己的创新潜能,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2.2《创新永无止境》示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创新永无止境》是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创新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事例,引导学生了解创新的意义,鼓励学生勇于创新,不断探索。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创新有一定的理解和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创新的内涵和实践意义理解不深,需要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来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创新的意义,认识到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勇于探索,追求卓越。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创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创新理念付诸实践,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创新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创新的意义。
2.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亲身体验创新的过程,提高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2.案例材料:收集相关的创新案例,如科技创新、社会创新等。
3.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典型的创新案例,如我国科技领域的创新成果,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创新?创新对个人和社会有什么意义?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创新案例,让学生阅读并进行简要分析,讨论案例中的创新点及其意义。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案例,分析案例中的创新过程,探讨如何将创新理念付诸实践。
4.巩固(10分钟)邀请学生分享各组的讨论成果,总结创新的方法和经验。
《创新永无止境》教学分析近些年来,教育教学领域不息推陈出新,教材也在不息更新换代。
其中,以“创新永无止境”为主题的教材备受关注。
这本教材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认识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力求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引导学生不息探索、实践和创新。
本文将从内容、特点和应用效果等方面对《创新永无止境》教材进行深入分析。
起首,该教材的内容设计十分丰富多样。
教材内容涵盖了各个学科领域,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涉及了不同年级的学生。
教材注重知识的整合和跨学科的融合,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的思维和实践。
此外,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动手动脑,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该教材的特点突出,体现了创新教育的理念。
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认识和创新能力,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
教材设计灵活多样,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实践,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此外,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认识,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
最后,该教材的应用效果显著,得到了学生和教师的好评。
学生通过进修这本教材,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培养了创新认识和创新能力,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教师通过应用这本教材,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进修兴趣,还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增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这本教材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好评。
总的来说,《创新永无止境》教材是一本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认识和创新能力的教材,内容丰富多样,特点突出,应用效果显著。
通过进修这本教材,学生不仅能够学到知识,还能够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
教师通过应用这本教材,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进修兴趣,还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增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这本教材在教学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创新永无止境》教学设计6一. 教材分析《创新永无止境》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讲述了创新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章内容旨在让学生认识到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使学生理解创新的意义,掌握一定的创新方法,并能够勇于实践。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创新这一概念,他们可能从生活中或媒体上有所了解,但对其重要性和方法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理解创新的意义,并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创新的意义,掌握一些创新的方法,提高实践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勇于实践的精神,明白创新永无止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创新的意义,创新的方法。
2.难点: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创新的意义。
2.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创新过程。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2.案例材料:相关创新案例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创新的例子,如科技创新、社会创新等,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创新?创新的意义何在?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创新案例,让学生分析这些案例的创新点,并讨论创新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创新项目,可以是对现有产品的改进,也可以是全新的创意。
4.巩固(5分钟)各组展示自己的创新项目,其他组进行评价,教师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明白创新的方法和步骤。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或所见所闻进行讨论。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教案,创新永无止境本文收集整理了三篇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创新永无止境》教案,内容全共十七页。
文档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方法、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等进行了详细阐述,希望大家喜欢这份文档。
第一篇《创新永无止境》教案第二篇《创新永无止境》教案创新永无止境一、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理性看待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现状,自觉提高创新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2.感受“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氛围,自觉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二)能力目标能够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三)知识目标1.了解我国的科技创新发展状况,认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要性和举措。
2.知道人人皆可创新,人人皆能创新。
3.知道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知道如何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建设创新型国家。
(二)教学难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2021年1月30日,华龙一号全球首堆——中\核集团福建福清核电5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行,标志着我国在三代\核\电技术领域跻身世界前列,成为继美国、法国、俄罗斯等国家之后真正掌握自主知识产权三代\核\电技术的国家,核\电\技术水平和综合实力跻身世界第一方阵,向建设核\工\业强国迈出坚实一步。
教师:听到这则新闻,大家有什么样的感受?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创新型国家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果。
今天就让我们延续上节课的话题,学习《创新永无止境》的相关内容。
【讲授新课】(一)创新强国展示自学目标,让学生预习教材内容,并在教材中标出问题答案。
1.我国科技发展的现状。
2.怎样建设创新型国家?3.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教育?4.我国为什么鼓励万众创新?5.创新有哪些表现?活动一:1.请列举我国近年来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的成就。
答案提示:从整体上看,我国仍然面临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创新永无止境》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创新永无止境》一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到创新对于国家、社会、个人发展的重要性,以及每个人都应该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创新的意义、创新的来源、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到创新永无止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对于创新有一定的理解和认识。
但学生在创新方面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创新对于国家、社会、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关注生活中的创新。
四. 教学重难点1.创新的意义和价值。
2.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创新的重要性。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创新案例,让学生了解创新的过程和方法。
3.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创新的意义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回答,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案例。
2.设计好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讨论话题。
3.准备好教学设备和场地。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典型的创新案例,如科技创新、社会创新等,让学生初步感受创新的魅力。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讲解创新的意义和价值,让学生明白创新对于国家、社会、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教材中的创新案例,让学生了解创新的过程和方法。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创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创新实践,如设计一个创新产品、提出一个创新方案等,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1.了解“创新永无止境”的含义,认识到创新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1.帮助学生理解“创新永无止境”这个道法的含义;2.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创新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幻灯片、视频、实物展示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播放一段有关创新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创新的思考。
2.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创新的理解和认识。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阐述“创新永无止境”是指创新是一个无限循环的过程,要求我们不断地寻找问题并创造解决问题的方法。
2.通过引用实例,让学生了解到创新的真正含义。
3.分析创新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
三、案例学习(20分钟)1.给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事物,如手机、电视、汽车等。
2.要求学生针对选择的事物进行思考和讨论:这个事物是如何创新的?它的创新对个人和社会有什么影响?3.让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并展示相关创新案例。
4.教师引导全班讨论各组讨论结果,总结创新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四、创新思维培养(30分钟)1.分发小组任务卡,每个小组根据自己选择的事物进行进一步的创新思考,并提出自己的创新想法。
2.每个小组向全班汇报他们的创新想法,并讨论各组的创新点子。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创新想法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4.教师对学生的创新想法进行点评和鼓励。
五、总结(10分钟)1.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给予小结。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进行深入研究,了解该领域的创新动态,并进行相关主题的演讲或展示;2.学生可以参观创新企业或科技展览,观察和学习创新的案例和方法;3.学生可以进行创新实践活动,开展小组合作或个人项目,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方案;4.学生可以组织创新分享会或创业沙龙,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创新想法和经验。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创新永无止境》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创新永无止境》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的一章,主要讲解创新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章内容包括:创新的意义、创新的源泉、培养创新精神、实践创新等。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创新对于国家、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创新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于创新的具体内容和实践方法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本章的学习来进一步拓宽视野,提升自身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创新的意义、创新的源泉,掌握培养创新精神的方法,能够实践创新。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创新的意义、创新的源泉、培养创新精神的方法、实践创新的过程。
2.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创新的重要性,提高创新意识。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了解创新的源泉和培养创新精神的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4.实践教学法: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2.课件:创新的意义、创新的源泉、培养创新精神的方法、实践创新的过程等。
3.案例:相关创新案例。
4.视频:创新相关视频资料。
5.实践活动材料:创新实践项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视频资料,展示创新的意义和重要性,引发学生对创新的兴趣和思考。
2.呈现(10分钟)呈现相关创新案例,让学生了解创新的源泉和培养创新精神的方法。
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第2课时创新永无止境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建设创新型国家,教育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万众创新,弘扬创新精神。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人类终将使电脑智能化且使其远胜人脑。
”(陆奇)从可以跟你聊天的“小冰”到能帮你开电视的智能音箱;从机器翻译到智能教育;从刷脸支付到无人驾驶;从可穿戴设备到智能医疗……人工智能已经全面走入人类的生活,广泛渗透到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并不断刷新人们的想象力。
思考:这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教师总结:创新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创新永无止境。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话题。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创新强国(一)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2.师生总结:(1)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目前,我国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2)从整体上看,仍然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
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需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二)建设创新型国家1.材料呈现:中共中央、国务院2018年1月8日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在大会上李克强总理强调,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快推动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建设,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思考:怎样“加快推动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建设”?3.师生总结:(1)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经济建设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2)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