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
- 格式:ppt
- 大小:556.57 KB
- 文档页数:26
中国革命的引路人——李大钊李大钊,生于1889年10月29日。
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1913年毕业后东渡日本,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
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和其他二十位革命者在北京西郊民巷京师看守所内被奉系军阀张作霖秘密绞杀。
人物生平分析李大钊的选择从政的这一决定,并不偶然。
一个人在后期产生的思想一定与他的家庭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
位于乐亭县大黑坨村的李大钊故居,在设计上就非常不同。
三进宅院错落有致,一丈高的十字花墙透露出无华淡雅,两棵对称而植的丁香树花开正艳。
从这里可以看出李家是一个较为传统、保守的大户人家。
但可惜的是,李大钊的童年,并没有父母的陪伴。
1889年10月29日,李大钊出生,而他身体羸弱的父亲已于7个月前病逝。
母亲周氏感伤过度、忧虑成疾,在李大钊不满一周岁半时也撒手人寰。
无奈之下,已是63岁高龄的大祖父李如珍接过了李大钊的抚养权。
祖父希望李大钊能够光宗耀祖,这给了李大钊很多学习的动力。
李大钊在私塾学习时,并不希望从商,于是在私塾老师的提议下,他走上了仕途,秉持着古代知识分子所具有的“达则兼济天下”的责任意识,投身于挽救民族危亡的事业中去。
1907年,位于天津的北洋军医学校、长芦银行专修所及北洋法政专门学堂都在招生。
为了把握起见,李大钊同时报考了北洋法政专门学堂和长芦银行专修所,结果这两所学校的考试,他都通过了。
毫无悬念,李大钊选择了前者。
选择研究法政,是李大钊18年人生经历的必然。
此后,无论是积极参与第四次国会请愿还是东渡日本求学,是拥袁还是反袁,是入主北京大学图书馆还是联合首倡建立中国共产党,无不是李大钊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为己任的思想所致。
李大钊所学的正科课程,除了政治学、比较宪法、选举制论、外国贸易论、国际私法等内容,每周还有多达十几个小时的日语、英语课。
作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的早期政治理念是从法政专门学堂学习现代的宪政思想开始起步的。
在参与1910年的四次速开国会请愿运动中,北洋法政专门学堂的两名学生断指写血书、断肘示决心的激烈之举令李大钊“终不能忘”,而运动最终的失败也使他坚定了对清朝封建统治“奋全力以颠掊之”的信念。
李大钊(1889-1927)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和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字守常,河北省乐亭人。
1907年夏至1913年夏,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求学。
1913年8月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毕业,在校期间与同学郭须静一起加入中国社会党,毕业后到北京参加中国社会党活动。
同月中国社会党领袖陈翼龙被杀,社会党被查封,李大钊逃离北京,避难于家乡乐亭县的祥云岛,后得到天津绅士孙洪伊的资助,赴日本留学。
入早稻田大学政治科后,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
1914年组织神州学会,进行反袁活动。
次年为反对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以留日学生总会名义发出《警告全国父老》通电,号召国人以“破釜沉舟之决心”誓死反抗。
1916年5月回中国,在北京创办《晨钟报》,任总编辑。
旋辞职,任《甲寅日刊》编辑,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1918年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后任经济、历史等系教授,参与编辑《新青年》,并和陈独秀创办《每周评论》,推动共产主义。
1920年,和陈独秀酝酿组建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同年10月,和邓中夏、高君宇、何孟雄等一同建立北京共产主义小组。
中共建党后,任二、三、四届中央委员。
1922年,李大钊根据共产国际指示,赴上海会见孙中山。
1924年,参与“国共合作”,出席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任国民党第一届中央执委。
李大钊曾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演说:“本人原为苏联党员、第三国际共产党员……。
”李大钊代表中共立场,公开向北京政府请愿,要求正式承认苏联政府,并且支持苏军驻兵外蒙古。
据北洋政府外长顾维钧回忆李激昂地声称“即使把外蒙置于苏俄统治下,那里的人民也可以生活得更好”。
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后,李大钊与赵世炎等人在北京组织5万余人的示威。
李大钊因“假借共产学说,啸聚群众,屡肇事端”而被北洋政府下令通缉,遂逃入东交民巷俄国兵营。
1926年3月,李大钊领导并参加了北京“反对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
《李大钊的故事》李大钊的故事(一):专心学习李大钊在少年求学期间,就养成了专心学习的良好习惯。
他家里有一只花猫,天真活泼,很惹人喜爱,他在空闲时常常逗它玩。
但是当李大钊做作业时,任凭小花猫在他身边喵、喵、喵直叫,甚至有时还伸出小爪子抓他,他却连看也不看一眼,仍旧做他的作业。
之后时间一长,小猫也习惯了,只要看到李大钊俯下身子看书或做作业,就躲得远远的,从不打扰他。
还有一次,李大钊正在聚精会神地做作业时,突然从窗外飞来两只麻雀,唧喳、唧喳地叫着,在窗台上打起架来,你啄我一下,我啄你一下,还不时在窗台上打起滚。
此时,如果李大钊急忙伸手去抓,便可轻而易举地把它们逮住。
但是他动也不动,就像根本没看见似的,始终埋头写自己的作业。
由于刻苦学习,李大钊15岁时就中了秀才。
18岁时又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学习政治经济。
1913年冬,他怀着忧国忧民的情怀,东渡日本,考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
1916年回国后,用心参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
李大钊的故事(二):四岁认字李大钊出生前7个月,父亲李任荣就病逝。
出生后16个月,母亲周氏因感伤过度也相继去世,襁褓中的李大钊只能由年近七旬的大祖父李茹珍悉心抚养。
李大钊4岁时,李茹珍就教他背诗、认字。
他用硬纸做成二寸见方的认字卡,让李大钊在玩耍中,学得语言和文字知识。
开始,每一天有计划地让李大钊认一两个字,再到五六个字,之后发展到一二十个字。
由于严格的家教和早期的智力开发,李大钊到了五六岁时,就能熟读和背诵私塾里的启蒙书籍《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了。
6岁就能在门口的老母庙前读布告,被村里人喻为神童。
(自己的孩子的教育是否也应有计划?)李大钊的故事(三):铁肩担道义,妙手着文章在李大钊故居,悬挂着他亲手书写的一副对联:铁肩担道义,妙手着文章。
这副对联最早出自明代杨继盛之手。
杨继盛因抗御强暴,反对权奸而惨遭杀害。
临刑前,他慷慨地写下这副名联:铁肩担道义,辣手着文章。
中国共产党创始人李大钊简介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共产党创始人李大钊简介,希望大家喜欢!李大钊的生平简介李大钊是早期共产党的领导人物,他拥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和人际关系,他从小生活在兵荒马乱充满战争的环境中,造就他宁死不屈坚强的性格,导致他对战争的抵抗,总是以忧国忧民的心怀去治理国家,抗议战争的爆发,他出生于普通的家庭,从小认真学习从天津学校渡海去日本京东学习政治学,那时的他就已经开始关心国家未来的发展了。
李大钊回国以后的他把自己所闻所见一点一点的付出给国家,积极筹备新文化运动,只是想让当时的人们接受一些新的改变,改变自己的封建和不足。
这场运动让国民第一次接触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也算是成功了一半。
在很多人的鼓励之下李大钊不断的宣传阐述十月革命的意义,在他不断地努力之下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忙,有许多的人在他的背后默默的支持,帮助着他。
在那么多人的帮助下新革命运动的战争打响了,爆发那么多新的文化革命,真正有效的是他为党献身的那年,38岁的他在刑场上毅然决然的走上刑场,他的所作所为只是想改变旧时的风俗习惯。
他说的一句‘我的死是因为反动派,代表着共产主义的灭亡,共产党万岁’然后就去世了。
他的死是伟大的共产党主义新的诞生,不是说有的死重于泰山,他的死也是不断鞭策人们取得胜利的动力。
李大钊的事迹说到李大钊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我们中国的历史上也是个伟大的人士,小时候我们学习语文课文就已经对他有所了解,读了更多的历史对他的事迹有所崇拜,了解的更加清楚,知道他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李大钊的事迹一直流传到现在。
李大钊生于河北省,自己从小就努力学习,长大后拷进了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自己也是学习政治学,加上自己的兴趣爱好还学习了经济学。
后来又去日本学习,参加一些爱国运动,自己编写的《警告全国父老书》的通电红遍中国,因为这成为中国出名的爱国人士。
李大钊的资料1. 简介李大钊(1899年10月14日-1927年4月28日),字季莫,河南省开封府开封县东冯村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共产主义战士,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者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之一。
2. 早年经历李大钊于1899年10月14日出生在河南省开封县的一个农民家庭。
他在家乡读完私塾后,进入开封县立中学就读。
在此期间,他积极参与学生运动,并开始接触到马克思主义思想。
1918年,李大钊考入北京大学文学系。
在大学期间,他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并积极参与进步学生组织,为中国共产主义事业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3. 共产主义理论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批判性思考,他提出了一系列对于中国革命的理论观点。
他对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必然性、党的作用以及农民群众革命性的认识,对于后来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李大钊强调无产阶级是推动社会变革的主力军,他在《破带人》一文中阐述了思想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他积极倡导工农联盟和土地革命,认为革命必须依靠广大农民群众。
4.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者之一,李大钊参与了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工作。
他积极倡导建立一个以工人阶级为基础的政党,为社会主义革命提供领导力量。
1921年7月,李大钊参加了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在大会上,他发表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的报告,系统阐述了中国社会状况及革命任务。
5. 革命和逝世李大钊积极投身革命斗争,他多次参与并组织工人、农民的抗争行动,为改变中国社会秩序的进程做出了重大贡献。
然而,他的革命活动引起了国民党政府的警觉,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在上海被逮捕并遭到残忍酷刑迫害,最终牺牲在革命事业的前线。
6. 李大钊的影响李大钊的思想和贡献对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解读和推动,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他的牺牲和革命精神激励了许多革命者,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建设的榜样和旗帜。
李大钊: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省乐亭县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李大钊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学习政治经济。
1913年冬,李大钊怀着忧国忧民的情怀,东渡日本,考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
当日本帝国主义向袁世凯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后,他积极参加留日学生总会的爱国斗争,他起草的《警告全国父老书》的通电迅速传遍全国。
1916年李大钊回国后,积极参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
1918年1月,李大钊接替章士钊出任北大图书馆主任。
在他任图书馆主任的5年间,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北大图书馆完成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
因此,李大钊堪称为我国现代图书馆事业的奠基者。
十月革命爆发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给新文化运动增添了内容,李大钊最早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著名文章。
他任图书馆主任后,开始注意收集有关马克思学说的书籍以及俄国十月革命以来的著作。
1920年3月,李大钊发起组织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在北大图书馆内设“亢慕义斋”(英文共产主义的译音),藏有中英文的马列主要著作60余种。
许多先进青年都以北大图书馆作为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课堂。
图书馆还成了先进师生共同研究、探讨马克思主义的场所,许多进步学生经常到图书馆和李大钊讨论各种新的思潮,听他介绍新的思想。
大家常常在此聚会,探讨中国的出路,寻找救国救民的方法。
青年毛泽东经杨昌济推荐,在北京大学图书馆任职员,每天在北大红楼第二阅览室登记与管理新到的报刊,为时约半年之久。
少年中国学会发起于五四爱国运动之前的1918年6月30日,成立于五四爱国运动之后的1919年7月1日,到1925年全国政治形势已经发生根本转变时自然消失,是五四时期成立最早、人数最多、分布最广、历时最久、影响最大的一个团体。
李大钊是少年中国学会的发起人之一,也是学会的灵魂人物之一,因而,研究李大钊少年中国主义的形成与转变,对认识李大钊由激进民主主义者到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过程和了解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的道路选择均有一定的意义。
李大钊简介李大钊(1889-1927 )字守常,河北乐亭人。
1913年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毕业。
赴日本留学,入早稻田大学政治科,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
1914年组织神州学会,进行反袁活动。
次年为反对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以留日学生总会名义发出《警告全国父老》通电,号召国人以“破釜沉舟之决心”誓死反抗。
1916年5月回国,在北京创办《晨钟报》,任总编辑。
旋辞职,任《甲寅日刊》编辑,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1918年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发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号召全国人民走十月革命的道路。
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对运动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919年参加创建少年中国学会,任《少年中国》月刊编辑主任。
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是中国最早比较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三个组成部分的文章。
与提倡实用主义的胡适展开“问题与主义”论战。
1920年3月与前来北京的共产国际远东局局长魏金斯基和马迈耶夫等商谈建立中国共产党问题。
10月成立北京共产党小组。
11月建立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1年8月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京分部主任,在京奉、京汉、京海等铁路开展工人运动。
次年8月中共中央西湖会议后,受党的委托到上海与孙中山商谈“振兴国民党以振兴中国之问题”。
不久,在孙主盟下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1923年6月出席中共“三大”,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
10月任国民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和改组委员。
参与筹备国民党“一大”。
1924年1月被孙指定为国民党“一大”五人主席团成员之一,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
会后任国民党北京执行部组织部长。
6月率中共代表团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五大”。
11月返回北京,发动群众准备召开国民会议,揭露和抵制段祺瑞的“善后会议”。
1925年五卅惨案爆发,与赵世炎等在京组织“沪案雪耻会”,声援上海人民的反帝斗争。
1926年3月领导北京群众反对日英美等国要求拆除大沽口国防设备的“最后通牒”,18日因组织请愿示威游行被段祺瑞政府通缉。
历史名人故事:李大钊的故事六则四岁认字李大钊出生前7个月,父亲李任荣就病逝。
出生后16个月,母亲周氏因感伤过度也相继去世,襁褓中的李大钊只能由年近七旬的大祖父李茹珍悉心抚养。
李大钊4岁时,李茹珍就教他背诗、认字。
他用硬纸做成二寸见方的认字卡,让李大钊在玩耍中,学得语言和文字知识。
开始,每天有计划地让李大钊认一两个字,再到五六个字,后来发展到一二十个字。
因为严格的家教和早期的智力开发,李大钊到了五六岁时,就能熟读和背诵私塾里的启蒙书籍《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了。
6岁就能在门口的老母庙前读布告,被村里人喻为神童。
(自己的孩子的教育是否也应有计划?)专心学习李大钊在少年求学期间,就养成了专心学习的良好习惯。
他家里有一只花猫,天真活泼,很惹人喜爱,他在空闲时常常逗它玩。
不过当李大钊做作业时,任凭小花猫在他身边“喵、喵、喵”直叫,甚至有时还伸出小爪子抓他,他却连看也不看一眼,仍旧做他的作业。
后来时间一长,小猫也习惯了,只要看到李大钊俯下身子看书或做作业,就躲得远远的,从不打扰他。
还有一次,李大钊正在聚精会神地做作业时,突然从窗外飞来两只麻雀,“唧喳、唧喳”地叫着,在窗台上打起架来,你啄我一下,我啄你一下,还不时在窗台上打起滚。
此时,如果李大钊急忙伸手去抓,便可轻而易举地把它们逮住。
不过他动也不动,就像根本没看见似的,始终埋头写自己的作业。
因为刻苦学习,李大钊15岁时就中了秀才。
18岁时又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学习政治经济。
1913年冬,他怀着忧国忧民的情怀,东渡日本,考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
1916年回国后,积极参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
让孩子们劳动一年冬天,大雪纷纷扬扬下个不停,院子里像铺了一层厚厚的棉絮。
李大钊对儿子和女儿说:“雪下得多大啊,你们快拿着扫帚到院子里去扫雪吧。
要是高兴的话,堆个大雪人也好。
”孩子们的外祖母心疼小外孙:“天这么冷,你还叫孩子们去扫雪,要是冻病了可怎么办?”李大钊笑着说:“孩子理应从小养成吃苦的习惯,免得长大了什么也不会做。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1《十六年前的回忆》李大钊简介李大钊(1889~1927)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字守常。
河北省乐亭县人。
父母早亡,跟随祖父长大。
1913年,他东渡日本留学。
1918年,李大钊在北京大学担任图书馆主任。
他把北大图书馆变成了传播新文化、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阵地。
这一年,年青的毛泽东和李大钊结识了。
他们在北大红楼,建立了革命的友谊。
他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编辑《新青年》,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积极领导了五四运动。
1920年2月,他同邓中夏一起,在北京大学里秘密发起、组织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5月,李大钊领导建立了北京共产主义小组。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任中共北方区党委书记,后兼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分部书记。
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至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均当选为中央委员。
他帮助孙中山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在改组国民党和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中起了积极作用。
1924年代表中共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
他领导了1926年3月18日北京人民反帝反军阀的群众示威运动。
他在艰苦复杂的环境中,团结广大群众,同敌人展开英勇的斗争。
他成了军阀、反动派的眼中钉。
1927年4月6日反动军阀张作霖,在帝国主义分子的支持下,下令逮捕了李大钊同志。
李大钊同志在狱中受尽了种种残酷的刑罚,他的全部指甲都被凶狠残暴的敌人拔掉了。
但是,他始终没说一句有损于党的荣誉、有损于革命利益的话,没泄露党的任何机密,表现了共产党员对党的无限忠诚和崇高的革命气节。
杀害李大钊,中国反动派第一次使用了从帝国主义国家买来的绞架。
李大钊昂首走上绞架,发表了最后的演讲,他说:“我们已经培养了许多同志,如同红花的种子,撒遍各地。
我们深信,共产主义在世界、在中国,必然要得到光荣的胜利。
”敌人丧心病狂地折磨李大钊、绞刑竟用了四十分钟之久。
李大钊同志为了解救苦难的中国人民,为了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英勇奋斗了一生。
最后献出了他的宝贵生命。
写作素材积累李大钊李大钊(1889-1927年),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
他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筹建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推动成立中国共产党,代表党中央指导北方的工作,开展工人运动,领导革命斗争。
1927年4月,李大钊不幸被捕。
在狱中,他备受酷刑,坚贞不屈,最后从容就义。
就义时,李大钊说:“我崇信共产主义,你们把我绞死,我的灵魂不死!革命不死!”精神实质:坚定理想信念。
对于这一话题,党和国家多次指出,理想信念是立党兴党之基,党员干部安身立命之本。
坚定理想信念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运用主题:可以用来论证“坚定理想信念”“善于组织领导”“加强思想引领”等观点。
示范:坚定理想信念(提出观点)。
坚定理想信念是共产党员的必修课。
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我们才能经得住各种考验,走得稳、走得远。
相反,如果没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坚定,就经不起风吹浪打,关键时刻就会私心杂念丛生,临阵脱逃,甚至背叛党的事业(正反论证为什么坚定理想信念)。
坚定理想信念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做到矢志不渝(阐述如何坚定理想信念)。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一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者。
1927年,他领导北方革命斗争时不幸被敌人逮捕。
敌人用尽各种残酷的刑法想让他屈服,放弃自己的信仰。
但他坚贞不屈,始终坚定革命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最后英勇就义。
李大钊虽然死了,但他对理想信念的坚定不朽,永远激励后人前赴后继,披荆斩棘,不断开拓新事业,创造新辉煌(举例论证观点)。
我们要向李大钊同志学习,坚定理念信念,争做时代新人(得出结论)。
李大钊简介,800字带你全面了解伟人的一生寄语:李大钊指出,“社会主义是要富的,不是要穷的,是整理生产的,不是破坏生产的”;“民主”一词可直译为人民的统治,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实现真正的、大多数人的民主;“社会主义亦有相当的竞争”,只是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那种“使人类入于悲惨之境”的竞争。
李大钊简介,800字带你全面了解伟人的一生。
李大钊(1889-1927)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和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字守常。
河北省乐亭县人。
1907年夏至1913年夏,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求学。
1913年底东渡日本留学。
在日期间,曾参加反对袁世凯复辟、卖国的斗争。
1916年5月回国后任北京《晨钟报》主编。
1917年1月又任《甲寅》日刊编辑。
在此期间,在《甲寅》、《新青年》等刊物上发表了不少宣传民主主义思想和社会进步的文章。
1917年底,入北京大学任图书馆主任,并参与编辑《新青年》,先后任北京大学评议会评议员,经济、历史等系教授。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率先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先后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等著名论文,和陈独秀等创办《每周评论》,积极领导了五四运动,并和以胡适为代表的改良主义作坚决斗争。
1920年春,和陈独秀开始酝酿筹建中国共产党。
同年10月,在北京创建共产党小组,11月小组改称中国共产党北京支部,任书记。
中共一大后,成立中共北京地方委员会,任书记,负责领导北京和北方地区党的工作。
1922年8月,参加中共中央特别会议,为候补中央委员,赞成国共合作。
1923年6月,赴广州参加中共三大,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被任命为中共中央驻北京委员。
会后,组建中共北京区执行委员会兼北京地方执行委员会,1924年3月兼任委员长(1925年1月中共四大后委员长改称书记)。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被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并负责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北京执行部的工作。
同年6月,作为中共代表团首席代表,赴苏联参加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
李大钊烈士生平简介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一八八九年十月二十九日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
七岁起在乡塾读书,一九○五年入永平府中学,一九○七年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
青年时代,目睹在帝国主义侵略下的国家危亡局势和社会黑暗状况,激发了爱国热忱,立志要为苦难的中国寻求出路。
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夺后,开始发表文章,揭露军阀官僚的统治只是加深了民族的灾难和人民的痛苦。
一九一三年,含愤东渡日本,就读于东京早稻田大学。
在日本向中国袁世凯政府提出二十一条亡国条件后,参加留日学生总会的爱国斗争,向国内寄发《警告全国父老书》。
这时,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学说。
一九一六年回国后,积极参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
他在《青春》一文中号召青年“冲决历史之桎梏,涤荡历史之积秽,新造民族之生命,挽回民族之青春”。
他积极抨击以孔子为偶像的旧礼教、旧道德,向当时抬出孔子来维护自己统治的反动势力展开猛烈的斗争。
一九一七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大钊同志受到极大的鼓舞和启发。
他逐步明确地站到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来,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
在一九一七年到一九一九年,他发表了许多热情地宣传俄国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并与资产阶级改良派胡适展开了“问题与主义”的论战,在思想界引起了广泛强烈的反响。
他在一九一八年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后兼任经济学教授,参加《新青年》杂志编辑部。
这年年底与陈独秀等创办《每周评论》,并于次年主编《晨报副刊》。
同时,他还协助北京大学学生创刊《国民》和《新潮》。
随着大钊同志等领导下的反帝反封建的五四爱国运动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日益扩大。
一九二○年三月,大钊同志在北京先后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和共产主义小组。
许多青年在他的影响下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其中有些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著名活动家,如邓中夏同志、高君宇同志等。
毛泽东同志和周恩来同志也都受到过他的影响。
大钊同志为建立中国共产党努力奋斗,是我党主要创始人之一。
李大钊李大钊,字守常,1889年10月29日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一个书香世家。
他自幼父母双亡,由祖父李如珍抚养成人。
1905年入永平府中学学习,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
在校期间,他深受其老师、后为辛亥革命烈士白雅雨的影响,“目睹在帝国主义侵略下的国家危亡局势和社会黑暗状况,激发了爱国热忱,立志要为苦难的中国寻求出路”。
辛亥革命后,因愤恨窃国大盗袁世凯的统治,于1913年冬,得到友人资助,东渡日本,就读于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学说。
当日本向袁世凯政府提出二十一条亡国条件后,他积极参加留日学生总会的爱国斗争,并担任总会的文牍干事,向国内寄发《警告全国父老书》。
这篇慷慨激昂的通电迅速传遍全国,对国内人民的反日爱国运动起了推动作用。
1916年5月,他提前中止了学业,怀着“冲决历史之桎梏,涤荡历史之积秽,新造民族之生命,挽回民族之青春”的激情,为创造一个新的“青春之中华”的事业,启程回国,到了上海。
同年7月,卖国贼袁世凯死后不久,李大钊应汤化龙、孙洪伊的邀请,到北京办报,担任《晨钟报》的总编辑。
他在报上连续撰写了10多篇文章,揭露军阀、官僚、政客的罪恶行径,引起了掌握该报实权的“宪法研究会”政客们的不满。
为了坚持真理,他断然辞职。
又担任《宪法公言》杂志的撰稿人。
在《甲寅日刊》上,他发表了诸如《孔子与宪法》、《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等许多篇反对军阀统治和封建文化的文章,“积极抨击以孔子为偶像的旧礼教、旧道德,向当时抬出孔子来维护自己统治的反动势力展开猛烈的斗争”。
7月,“张勋复辟”帝制,李大钊避走上海。
不久,张勋被赶下台,他又于11月返京。
1918年1月,经章士钊推荐,李大钊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随后还兼任经济学教授。
他到北大后,很快就参加了由陈独秀主办的、成为当时新文化旗帜的刊物《新青年》编辑部的工作。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李大钊受到极大鼓舞和启发,他在1918年下半年,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同时积极参与新文化运动。
革命家李大钊的人物简介
李大钊(1889年10月29日-1927年4月28日),字守常,河北乐亭人。
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1913年毕业后东渡日本,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李大钊同志一生的奋斗历程,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紧密相连,同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历史紧密相连,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历史紧密相连。
2019年10月27日,纪念李大钊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会议纪念李大钊同志诞辰130周年,回顾神州大地发生的历史性变化,怀念李大钊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建立的不朽功勋
2021年4月28日,俄罗斯保存的李大钊生前唯一影像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