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交通枢纽综合布局规划
- 格式:ppt
- 大小:693.50 KB
- 文档页数:36
城市综合交通枢纽规划与建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交通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城市综合交通枢纽规划与建设成为了关键的一环。
本文将从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定义和作用、规划与建设的步骤和方法、以及相关案例分析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定义和作用城市综合交通枢纽是指通过不同交通方式的连接和集成,形成一个交通换乘和服务功能齐全的综合性交通枢纽。
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交通节点,更是城市交通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
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可以实现不同交通方式的无缝衔接。
通过合理规划和布局,将公交、地铁、轻轨、出租车等不同交通工具相互连接,使得乘客可以方便快捷地进行换乘,提高出行效率。
其次,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可以提供多样化的服务。
除了交通换乘功能外,综合交通枢纽还可以设立商业中心、停车场、公共自行车租赁点等,为乘客提供更多的便利服务。
最后,城市综合交通枢纽还可以改善城市交通拥堵状况。
通过合理规划和建设,将交通流量分散到不同的交通方式上,减少了单一交通方式的承载压力,从而缓解了交通拥堵问题。
二、规划与建设的步骤和方法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与建设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步骤和方法。
首先,需要进行综合交通枢纽的选址和布局规划。
选址要考虑交通流量、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因素,布局要合理安排各种交通设施和服务设施的位置。
其次,需要进行交通流量分析和需求预测。
通过对城市交通流量的分析和对未来需求的预测,确定综合交通枢纽的规模和功能。
接下来,需要进行交通设施的设计和建设。
根据选址和需求预测结果,设计并建设符合交通规划要求的公交站点、地铁站、停车场等交通设施。
最后,需要进行综合交通枢纽的管理和运营。
建设完成后,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确保综合交通枢纽的正常运营和服务质量。
在规划与建设的过程中,还可以采用一些先进的技术和方法。
例如,可以利用交通仿真模型来模拟和预测交通流量,以便更好地进行选址和布局规划。
城市交通枢纽规划与设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交通拥堵成为一个愈发突出的问题。
作为现代城市的中枢节点,交通枢纽的规划与设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城市交通枢纽规划与设计的相关要点,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交通枢纽的定义与作用城市交通枢纽是指集结各种交通方式的节点,包括公交站点、地铁站、铁路站、机场、港口等。
交通枢纽的作用在于连接不同区域的交通流,提供换乘服务,优化交通流动。
同时,合理的交通枢纽规划还能够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改善人们的出行体验。
二、交通枢纽规划的重点1. 位置选择:交通枢纽应该位于城市交通流量密集的区域,同时考虑到周边道路网络的连通性和人口密度等因素。
2. 设施布局:合理的交通枢纽规划应该充分考虑不同交通方式的需求,提供便利的换乘设施、舒适的候车室和出行信息服务等。
3. 可持续发展:交通枢纽规划也应该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相一致,包括节能减排、提倡公共交通等。
三、交通枢纽设计的要点1. 多样化的交通方式接驳:交通枢纽应该提供多个交通方式的接驳,包括地铁、公交、出租车、自行车、步行等,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出行需求。
2. 人性化的设计:交通枢纽应该注重人们的出行体验,提供便捷的通行流程、舒适的候车环境和无障碍设施,以及良好的临时停车场和自行车停放点等。
3. 安全和安保:交通枢纽应该配备适当的安全设施,包括监控系统、紧急求助按钮等,确保乘客的出行安全。
四、交通枢纽规划与设计的挑战及应对策略1. 土地资源有限:城市交通枢纽的规划与设计需要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可以考虑在枢纽周边开展综合开发,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2. 城市交通需求不断增长: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交通枢纽的规划与设计需要具备一定的可扩展性,以适应未来的交通需求。
3. 技术创新与应用: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无人驾驶技术等,可以提高交通枢纽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城市交通枢纽规划与设计对于城市交通运行的高效性和便捷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一章绪论港站和车站是交通运输的基层生产单位,它集中了与运输有关的各项技术设备。
港口和车站对保证运输工作质量起着决定作用。
港口和车站及枢纽的能力是运输网络能力的主要组成部分。
中国铁路从1876年修建第一条铁路。
1910年德国出现了第一个机场。
交通港站枢纽学科研究重点:1、综合交通枢纽与运输网络布局的协调理论和方法研究;2、综合交通枢纽与城市规划协调发展的理论和方法研究;3、综合交通枢纽中各种交通方式相互协调的理论和方法研究;4、综合交通枢纽站点合理布局及分工理论和方法研究;5、港站各项设施的合理规模、合理作业流程、合理布局研究。
6、港站各车场、库房等的合理平纵断面,车站咽喉结构,各项设备需要数量、能力计算,协调与加速途径。
第二章交通枢纽总体规划与布局交通枢纽是在两条或者两条以上运输线路的交汇、衔接处形成的,具有运输组织与管理、中转换乘及换装、装卸储存、多式联运、信息流通和辅助服务等功能的综合性设施。
交通枢纽总体布局规划的主要内容:社会、经济与交通运输的分析与发展预测、交通枢纽场站布局优化,枢纽系统设计,社会经济评价,建设项目实施序列计划和资金筹措等工作。
交通枢纽规划的基本原则:1、充分考虑规划区域(城市)在全国综合交通运输网中的地位;2、引导需求;3、适度超前;4、强调多交通方式的综合协调;5、规划建设和管理运用并重;6、满足规划区域(主要为城市)总体规划原则。
交通枢纽规划与交通运输网络规划的配合交通运输网络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国家或地区)内由几种运输方式的线路和枢纽等固定技术装备组成的综合体。
交通枢纽是分布在交通运输网络中的重要节点,交通枢纽必须依托于一个城市及其所在区域的交通运输网络。
交通运输网络规划是交通枢纽规划的重要依据。
交通运输网规划是根据国家工农业生产布局与客、货流规划,同时考虑政治、经济、文化和国防等各方面的要求所拟定的交通发展远景规划。
交通枢纽总是以某一城市为依托,其功能就是连接城市内外交通,交通枢纽与所在城市的性质与功能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进行交通枢纽布局规划时,必须考虑城市交通系统与交通枢纽的关系。
城市交通枢纽片区布局规划研究发布时间:2021-01-27T10:16:26.933Z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30期作者:戴文君[导读] 大型交通枢纽作为城市核心,其布局的科学合理性对城市和片区经济具有刺激带动作用。
由此可见,城市交通枢纽布局的重要性。
戴文君深圳市综合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000摘要:大型交通枢纽作为城市核心,其布局的科学合理性对城市和片区经济具有刺激带动作用。
由此可见,城市交通枢纽布局的重要性。
本文主要对城市交通枢纽片区布局规划原则及方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城市交通;枢纽布局;特性;原则;方法一、城市交通特性城市交通问题一直是各个国家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在我国80年代,交通系统极大的影响了城市的发展。
当前,如果一线城市的交通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对于我国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威胁。
城市交通的主要特性如下:①汽车拥有量正蓬勃发展,近年来,一线城市的机动车数量迅速增长。
乘用车、轿车以每年15%左右的速度增长。
根据相关数据文献,如机动车增长率超过20%,则往后几年时间里,城市交通将呈恶化态势;②我国道路虽然大力建设公路、城市道路,但面积不足的问题导致交通供给赶不上汽车的增长速度;③公共交通出行是一线城市的重要交通方式,但只有少数大城市拥有相对完善的地铁公共交通系统,公共交通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④缺乏一个整体的发展战略,城市交通建设的各个方面都是密不可分的,因此,一个整体的交通规划布局非常重要。
二、城市交通枢纽规划和布局的基本原则(1)城市交通枢纽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与当地各种交通方式和城市交通网络密切相关。
在考虑交通枢纽规划布局时,充分考虑对城市及周边交通的协调,针对不同的交通枢纽,共同打造于高铁、地铁、公共交通为一体的交通枢纽体系。
(2)方便人们的出行。
在交通枢纽规划布局中,应调查当地居民出行情况,确定和分析居民出行需求。
根据出行规律,规划合理的交通枢纽位置和布局,达到缓解交通拥堵、方便人们出行的目的。
《交通枢纽规划与设计》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称:Traffic Port Station and Hub课程编号:021030180总学时及其分配:总学时24(20+4)学分数:1.5适用专业:交通工程任课学院、系部: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交通工程系一、课程简介《交通港站与枢纽》是交通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
课程以交通中的各类枢纽(站场)为研究对象,重点讲述交通枢纽的基础知识,根据运输的需求,从交通枢纽的布局选址、规模分析、布局规划、工艺设计、客货站生产作业分析、管理信息系统以及枢纽的运营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二、课程教学的目标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对各类交通枢纽的组织方式、工艺设计过程、平面布局及未来发展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在掌握交通枢纽规划设计与管理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加以应用。
因此,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及教学安排第一章绪论(2学时)了解港站枢纽与运输网络之间的关系,枢纽港站在综合运输当中的地位、不同运输方式下的港站枢纽设施以及港站枢纽的职能作用。
第二章城市交通场站与枢纽规划基础理论(2学时)从辐射范围、区域社会经济水平、运输结构等方面分析影响交通港站的因素,并了解运输港站规模及其适应性的调查分析方法。
从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学习入手,掌握综合运输需求的预测方法、运输需求结构的预测方法以及各方式运网基础设施发展预测方法。
第三章城市交通场站与枢纽设计基础理论(4学时)了解交通枢纽港站布局的原则与思路,熟悉数学物理模型与效益成本分析法、运筹学模型法及交通规划理论优化布局模型,并掌握交通港站的选址与优化方法。
了解交通枢纽规模的描述方法,熟悉公路主枢纽规模的确定思路,掌握枢纽组织量与适站量分析方法和枢纽规模的确定方法。
第四章城市常规公共交通场站与枢纽设计(4学时)对现代公共交通换乘枢纽的现状、发展趋势,一体化规划设计方法进行介绍。
综合交通枢纽1.综合交通枢纽概述《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针对目前我国各种交通运输方式衔接不畅、交通运输整体效率不高的实际情况,以构建一体化交通运输系统为出发点,突出了各种运输方式的结合,并以此作为衔接的要点来突出交通运输方式衔接过程中资源的节约和集约,以及客运的“零距离换乘”和货运的“无缝衔接”理念,并将综合交通枢纽作为其具体体现形式,力求实现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城市间与城市内交通线路的紧密衔接和资源的节约。
(1)综合交通枢纽的概念。
根据《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定义,综合交通枢纽是指在综合交通网络节点上形成的客货流转换中心。
按照综合交通枢纽所处的区位、功能和作用,衔接的交通运输线路的数量,吸引和辐射的服务范围的大小,以及承担的客货运量和增长潜力,可将其分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和地区性综合交通枢纽3个层次。
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②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③地区性综合交通枢纽。
(2)综合交通枢纽的衔接要求。
综合交通枢纽与结点城市融为一体,线路、站场的布设与城市发展、特征、形态等密切相关,并且相互制约、互为促进。
从交通基础设施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衔接:①区域交通线路在城市外围的衔接。
②区域交通线路与城市内部交通线路的衔接。
③区域交通线路与枢纽站场的衔接。
④枢纽站场的集疏运衔接。
2.客运综合交通枢纽根据综合交通枢纽的概念,可以把综合交通网络节点上的客流转换中心称为客运综合交通枢纽。
它是一个集既有铁路、高速铁路、地铁、公交、出租车等多种交通方式的换乘综合体,能为城市居民出行提供多种交通工具的换乘、接续服务。
现代城市发展要求把铁路纳入城市交通系统中进行综合考虑,而体现最新设计理念的高速铁路车站整合了多种服务功能,不仅承担了铁路运输的基本功能,还是城市交通体系中重要的换乘中心,同时为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各种需求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
这种多功能复合的综合体设计有利于城市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交通的立体分布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多层次设置。
交通枢纽综合规划交通枢纽综合规划是指在城市层面对交通枢纽进行合理规划和布局,以提高交通效率、减少拥堵,促进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便利。
本文将从交通枢纽规划的目标、原则、内容和实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规划目标交通枢纽综合规划的目标是优化城市交通网络,提高交通运输效能,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为人们提供便捷、安全的出行环境。
该规划旨在实现交通枢纽的高效连接,以达到顺畅的交通流动,减少道路拥堵和时间浪费的情况。
二、规划原则在制定交通枢纽综合规划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 综合性原则:整合不同交通方式,包括公交、地铁、轻轨、出租车等,以适应不同出行需求。
2. 效能原则:合理分配交通资源,提高交通运输效能,降低人们的出行成本。
3. 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绿色出行,倡导公共交通、非机动交通和步行等低碳出行方式,减少环境负荷。
4. 政策导向原则:结合国家和地方政策,将交通规划与城市发展战略相结合,推动交通建设与城市发展协调进行。
5. 社会效益原则:以人为本,关注市民出行需求,提供便捷、安全的交通服务,提高生活质量。
三、规划内容1. 综合交通网络规划:规划城市整体交通网络布局,包括高速公路、立交桥、主干道等,使不同交通方式能够便捷、快速地相互连接。
2. 交通枢纽布局规划:确定合适的交通枢纽布局,包括火车站、汽车站、航空站、港口等,以提供高效的换乘和中转服务。
3. 公共交通系统规划:发展公共交通系统,包括地铁、轻轨、公交等,提供全面、高效的公共交通服务,促进城市绿色出行。
4. 出行服务设施规划:规划出行服务设施,包括停车场、自行车停放点、出租车等,为市民提供全方位的出行服务支持。
5. 交通管理和信息系统规划:建立现代化的交通管理和信息系统,包括交通监控、智能信号灯、交通导航等,实现交通拥堵监测和交通流优化调度。
四、规划实施制定交通枢纽综合规划后,需要有相应的实施措施和时间表。
实施过程中需要考虑如下因素:1. 资金保障:确定规划的资金来源和使用计划,充分利用政府投资和社会资本等渠道,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