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子故事
- 格式:docx
- 大小:11.51 KB
- 文档页数:1
范仲淹母亲画荻教子的故事稿子一嘿,朋友!今天我要跟你讲讲范仲淹母亲画荻教子的感人故事。
范仲淹小时候,家里那叫一个穷呀!父亲早早去世,母亲带着他改嫁,生活很是艰难。
可是这并没有让范仲淹放弃学习的念头。
他的母亲更是了不起!因为没钱买纸笔,母亲就想出了一个超厉害的办法。
你猜怎么着?她用荻草杆在地上教范仲淹写字!这荻草杆就是他们的笔,大地就是他们的纸。
每次看到母亲认真地教他,范仲淹心里都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学,不辜负母亲的期望。
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烈日炎炎,范仲淹都跟着母亲刻苦学习。
那认真的劲儿,真是让人佩服!有时候,小伙伴们在外面玩耍,喊他一起,他都不为所动。
因为他心里清楚,只有努力学习,才能改变命运。
就这样,在母亲的教导下,范仲淹一点点积累知识,慢慢变得有才华。
后来呀,他终于成为了一位大名鼎鼎的文学家、政治家。
这都多亏了他母亲当年的坚持和付出,你说是不是很了不起?稿子二亲,来听我跟你唠唠范仲淹母亲画荻教子的故事哈。
范仲淹小时候,日子过得可苦啦。
没了父亲,母亲带着他,生活不容易。
但人家范仲淹从小就有志气,想读书,想有出息。
他妈妈也特别支持他,可没钱买学习用具咋办呢?这可难不倒聪明的妈妈。
妈妈发现地上的荻草杆能写字,就用这个教范仲淹。
每天,妈妈都陪着他,一笔一划地教。
范仲淹学得可认真啦,小脑袋瓜不停地转,记住妈妈教的每一个字。
冬天的时候,手都冻红了,他也不停下。
夏天热得满头大汗,还是坚持学习。
周围的人都说这孩子能吃苦,将来肯定有出息。
范仲淹也没让大家失望,在妈妈的教导下,越来越厉害。
那些用荻草杆写出来的字,就像一颗颗希望的种子,在他心里发芽长大。
后来,他考中了进士,做了官,为老百姓做了好多好事。
这一切,都得感谢他妈妈当初的智慧和坚持呀!怎么样,这个故事是不是很让人感动?。
家庭教育故事征文--我的育子故事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出类拔萃,成为一个有用之才。
而我,作为一个普通的家长,也有着同样的期望。
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讲讲我的育子故事,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
我要说的是,我的孩子并不是那种天生聪明的孩子。
他小时候学习成绩并不突出,甚至还有些拖后腿。
我从来没有放弃过对他的期望和鼓励。
我相信,只要用心去培养,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颗璀璨的明珠。
在我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一直坚持着“因材施教”的原则。
我知道,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只有找到他们的兴趣点,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于是,我尝试着从他的兴趣出发,引导他去学习。
比如,他对音乐特别感兴趣,我就鼓励他学习钢琴。
虽然一开始他并不是很喜欢,但是在我的鼓励和陪伴下,他渐渐地发现了音乐的魅力,最终成为了一名优秀的钢琴演奏者。
光靠兴趣是不够的。
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我也非常注重培养他的自律精神。
我知道,一个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自律能力。
因此,我从小就教育他要按时完成作业,不能拖延时间。
我还鼓励他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早睡早起、保持锻炼等。
这些习惯在他长大后都成了他的优点,让他在工作和生活中都能够更加自律和高效。
我还非常注重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我知道,一个人的成功不仅仅取决于他的学术成绩,还取决于他的人际关系。
因此,我鼓励他多参加各种社交活动,结交更多的朋友。
在这个过程中,他学会了如何与人沟通、如何处理人际关系,这些都是他在社会中立足的重要技能。
我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犯过很多错误。
比如,有时候我会过于溺爱他,导致他变得依赖性强;有时候我又会过于严厉,让他感到压力过大。
我相信这些都是成长的过程,只要我们能够从中吸取教训,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就一定能够培养出优秀的下一代。
我的育子故事就是一个普通家长为了孩子的成长而努力奋斗的故事。
虽然过程中充满了艰辛和挑战,但是当我看到孩子一天天长大,逐渐成为一个有担当、有责任心的人时,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古代母亲教子的故事历史就是过去出现过、发生过的人和事,具有时间久远、不可重现的特点 ,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古代母亲教子的故事。
古代母亲教子的故事1:田母拒金战国时期,田稷子曾任齐国宰相,三年任满从相位上退下来时,他的属吏送给他百两黄金.田稷子收下后,将它拿回家去原封不动地献给了母亲。
田母问明原因后,十分严肃地说:“为官应该做到廉洁自律,品行高洁,不取分外之财,否则就是不义;如果你要孝敬长辈,就应该尽心诚意地为国办事,否则就是不孝.不义之财,不是我应有的东西。
不孝之子,也不是我的儿子!”田稷子受到母亲训斥后,先将那些金子退还给属吏,又主动到朝廷请罪.齐王很是钦佩田母的高尚情操,就从朝廷拿出一百两黄金赏赐给田母,同时也没计较田稷子收受百金之事.古代母亲教子的故事2: 陶母封鱼晋朝人陶侃小时候家里很穷,但陶母却很注意对他品德的教养.后来,陶侃做了一个小吏,有一次他利用负责管理鱼塘之便,弄到一坛腌好的咸鱼,让人捎给了母亲。
陶母见后,立即封好了咸鱼,派家人原物送回,并写了一封信责备他说:“你作为一个官吏,却拿了公家的财物给我,不但不能使我满意,反而增加了我的忧虑啊!”此后,陶侃牢记母训,清廉正直,忠于职守,后累官至征西大将军、荆江二州刺史、都督八洲诸军事等要职,成为东晋初期的重臣之一.古代母亲教子的故事3:李母退米唐朝人李畲曾当过监察御史.一次,官府派人将他的俸米送到他的家中.他的母亲叫家人拿出斛来将送到的米量了一遍,发现多了三斛。
李母又问他们送一趟米应该给多少车脚钱,送米的人说:“给御史们送米不要脚力钱.”李母听了,非常生气,就令家人将多余的俸米送还了官府,并付了车脚钱.李畲回家后,李母将他狠狠地责备了一番。
为此,李畲专门上奏章参劾了发放俸米的仓官,又亲自向朝廷请罪.古代母亲教子的故事4:寇母遗诗寇准自幼丧父,家境清贫,全靠母亲为人织布度日.但在寇准做官后不久,寇母就病逝了.临终前,寇母亲手绘制了一幅《寒窗课子图》,并在上面题诗一首:“孤灯课读苦含辛,望儿修身为万民.勤俭家风慈母训。
我的教育小故事(优秀3篇)我的教育小故事篇一良言如春,仰首为春,俯首是秋。
须臾之间,花开花落。
蓦然回首,花枝满头。
记忆中最美的那一朵,是老师你那一句句良言妙语,让人如沐春风。
那是一堂语文课,课上少有人举手发言,严重拖慢了上课进程,杨老师一气之下,让我们都站了起来,回答一个问题便可坐下。
这下,班上几个不常回答问题的同学也都举起了手,而胆怯的我,则还是低着头,看着书本,明明脑中有了答案,却又因为不确定而不敢举手。
眼看着同学们一个又一个紧接着做下。
简单的问题越来越少,我的心里焦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手心里早已经全是汗,可我越急便越想不出答案,脑子里成了一团浆糊。
慢慢地,场上只站着仅有的几个人了,老师又抛出了一个问题,我颤颤巍巍地举起了手,可偏偏又被别人给抢了去,我的眼睛里不知为何,眼泪打着转悠,乱了我的视线,可能我自己都觉得自己太胆小了吧,教室里渐渐只剩下我一个人站着,老师轻轻地走过来,目光紧紧的盯着我“你会回答这个问题吗?”,听到这句话,我眼泪禁不住地掉了下来。
至于这滴滴眼泪中包含着什么,我已无从道来,只记得我努力睁开眼睛后,看到老师微笑着,眼里闪烁着期待的目光,让我有些不敢直视这目光,却也重重的点了点头,断断续续的说:“这篇文章,呃,让我明白了,呃,让我明白了……”我隐隐约约听见坐着的同学中有些议论的声音,这使我本就因窘迫而烧红的脸更加红了,想好的答案又模糊了,这时,只听见杨老师说到:“别人发言时不要说话,要懂得尊重人家。
嗯,你继续。
”我已经不记得我是如何说完的答案,但只听见杨老师一句:“很好,请坐。
”便机械麻木地做了下来。
下课后,杨老师把我叫了过去,我的内心紧张不已,生怕老师批评我,可杨老师却轻柔的对我说:“你以后要再勇敢一点啊,上课多举手发言,就是说错了也没有关系,不要因为怕错就不敢说,你不试试怎么知道自己是不是对的呢?我曾经有一个学生……”老师的一句句良言妙语,让我感觉如春风拂面,醍醐灌顶,勇气从心底渐渐蔓延上来。
教子小故事6篇关于孩子的教育与培养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希望。
俗话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如何正确地引导孩子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是每一位家长最关心的事。
作为像我们这一代年轻的家长,同时也是一位80后的家长,我们自已都很彷徨,如何教育好孩子,不要把一些坏缺点体现在孩子的身上呢?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
”规矩让孩子懂进退,让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有矩可循。
可是该给孩子制定什么规矩呢?如何好好地执行呢?我的孩子,从小时候要独立吃饭开始,就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就是不肯好好地吃饭。
饭吃得太慢了,骂也骂了,打也打了,什么方法都用尽了,就是不见成效。
有一次吃饭时,她爸爸无意中说了一句:“谁最后一个吃好,谁就洗碗。
”咦!她怕了,信以为真,那一顿饭吃得特快,我和她爸爸都看得目瞪口呆,不敢相信了。
从此以后,我们就用上了这个办法,规定她多少时间一定要吃完,吃不完就要洗碗。
好了一阵子,她又老油条起来了,认为是骗骗她的,不一定会让她洗碗,就又开始吃得慢了,有一次在规定的时间内没吃完饭,我就板起了脸,就是要她洗碗,她两眼泪汪汪地向她爸爸求救,她爸爸心软,让我饶了她这一回,我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如果一时心软,就毁于一旦,以后说什么也没用了。
”她爸爸被我说得哑口无言,最后她看没有人再帮她了,就只能乘乘地把碗给洗了,从此以后,吃饭就比以前更快了,而且每次都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前吃完。
现在的学习都十分紧张,如何培养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呢?从小我就让她开始接触各种各样的书,像故事书、谜语书、左右脑开发、儿歌、学前准备课堂、图画书等等。
让她自已去看,自己去理解,看不懂再来问,我再解释给她听。
上幼儿园前,每天至少看上午、下午各一小时。
上了幼儿园后学的东西多了,我就要求她每天放学回家看一小时书,同时也为将来上小学后,一回家就做家庭作业培养一个好习惯。
慢慢地她长大了,开始有点会阳奉阴伪了。
有一次,她奶奶告诉我,放学回家后没有好好看书,她还跟她奶奶吵架说冤枉她,当时我没响,后来有一次被我抓到,她一看不对劲了,敢紧讨饶,我那一次整整罚她三天不许看电视。
家长教育孩子的故事:司马光教子节俭司马光系北宋大臣、史学家,他的一生不仅自己生活十分俭朴,更把俭朴作为教子成才的重要内容。
他十分注意教育孩子力戒奢侈,谨身节用。
他常说:“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但却“不敢服垢弊以矫俗于名”。
他教育儿子说,食丰而生奢,阔盛而生侈。
为了使儿子认识崇尚俭朴的重要,他以家书的体裁写了一篇论俭约的文章。
在文章中他强烈反对生活奢糜,极力提倡节俭朴实,并明确指出:古人以俭约为美德,今人以俭约而遭讥笑,实在是要不得的。
他告诫儿子:“侈则多欲。
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
”司马光还不断告诚孩子说:读书要认真,工作要踏实,生活要俭朴,具备这些道德品质,才能修身、齐家,乃至治国、平天下。
在他的教育下,儿子司马康从小就懂得俭朴的重要性,并以俭朴自律。
他历任校书郎、著作郎兼任侍讲,也以博古通今,为人廉洁和生活俭朴而称誉于后世。
居里夫人的家教艺术居里夫人原籍波兰,后为法国的物理学家、化学家,一生科研工作十分繁忙,然而她很善于抓紧时间对子女进行早期教育,并能把握孩子智力发展的年龄优势。
譬如,居里夫人在女儿不到1岁时,就让她开始所谓的“幼儿智力体操"训练,让她广泛接触生人,到动物园看动物,让她与猫玩;让她到公园去看绿草、蓝天、白云,看色彩绚丽的各种植物和人群;让她到水中拍水,使她感受大自然的美景。
孩子大点后,居里夫人又开始了一种带艺术色彩的“智力体操”,教孩子唱儿歌和讲童话。
再大些,就开始智力训练和手工制作,如数的训练,字画的识别,弹琴、作画、泥塑,让她自己在庭园种植植物、栽花、种菜等,并抽出时间与她们散步,在散步时给她讲许多关于植物和动物的趣事,如种子是怎样在花里长成的、小老鼠和暖鼠是怎样打洞的、哪里能找到兔子窝等等。
她的教育都力求从实物开始,且每天更新,以提高孩子兴趣。
她还教孩子骑车、烹调等。
全方位幼儿早期“智力体操”训练,不仅使孩子增长了智力,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的各种能力,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锤炼了性格。
《孔子教子的故事》
小朋友们,今天我来讲孔子教子的故事哟。
孔子呀,是个很有学问的人。
他有个儿子叫孔鲤。
有一天,孔鲤从院子里匆匆走过。
孔子叫住他问:“学诗了吗?”孔鲤摇摇头说:“还没有。
”孔子就说:“不学诗,就不会说话。
”孔鲤听了,赶紧去学诗。
又有一天,孔鲤又从院子里走过。
孔子又问:“学礼了吗?”孔鲤又摇摇头。
孔子说:“不学礼,就没法立足社会。
”孔鲤就又去学礼啦。
小朋友们,从这个故事里,我们能知道学习很重要哦。
《孔子教子的故事》
小朋友们,咱们接着讲。
孔子对孔鲤的教育可严格啦。
有一回,孔鲤和小伙伴们一起玩。
小伙伴们有的会背好多诗,有的懂好多礼。
孔鲤啥也不会,觉得很不好意思。
回家后,孔鲤就努力学习。
孔子看到孔鲤这么认真,很开心。
他告诉孔鲤,只要坚持学习,就能变得越来越厉害。
小朋友们,我们也要像孔鲤一样爱学习哟。
《孔子教子的故事》
小朋友们,今天再来讲讲。
孔鲤小的时候,不太爱学习。
有一次,孔子带着孔鲤去参加一个聚会。
别人都能出口成章,懂很多规矩。
孔鲤在旁边啥也不懂,只能干看着。
回来后,孔子就耐心地教导孔鲤。
从那以后,孔鲤就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开始努力啦。
小朋友们,我们也要听老师和爸爸妈妈的话,好好学习呀。
关于如何教子的小故事3则关于如何教子的小故事3则寄语: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懂事,将来在社会上能够自食其力过上不错的生活。
但是如何教育孩子,却是一门很深的学问。
本店铺给大家分享关于如何教子的小故事3则,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故事1 孩子的蜕变一个孩子偷了邻居家的一个鸡蛋,拿回家去交给他母亲。
母亲不但没有批评他,还把鸡蛋煮给他吃了。
第二次,孩子偷了一把伞,仍然交给了母亲,母亲又把他赞扬了一番。
后来,这孩子的胆子越来越大,从偷小东西,演变成偷人家贵重的物品。
由于他频繁作案,终于在一次偷盗的过程中被捉住了。
经过审判,他被处以死刑。
执行枪决的那一天。
他的母亲跟着很多人去了刑场,看到这种情形,她悲痛得大哭起来。
这时,窃贼向法官乞求说:“我想跟我母亲说句话,您能叫她过来吗?”当母亲走近他时,儿子很快地用牙齿把母亲的耳朵咬了下来。
母亲痛骂他是不孝的儿子。
但是儿子回答说:“当初我偷鸡蛋的时候,如果你是这样痛责我,而不是赞扬的话,我也不会落到这种地步。
”【感悟】不要纵容孩子的过错,要不然只会害了孩子,让他越陷越深。
故事2 不同的天气伯特要到山里去参加为期两天的野营活动。
老师向他们讲述了这次野营的具体安排,并为他们提了一些建议,让他们回家去准备营地生活用品。
妈妈问伯特是否需要帮忙,伯特谢绝了妈妈的好意。
在他临行前,妈妈检查了他的行李,发现他衣服带得不够多,因为山上特别冷,显然伯特忽视了这一点。
同时,妈妈还发现他忘了带另一个重要的东西——手电筒,这在野营时是要经常用到的,但是妈妈并没有提醒他。
伯特高兴地走了。
两天以后,他低着头回到了家,妈妈问:“怎么样,这次玩得开心吗?”伯特说:“山上太冷了,我没有带足够的衣服,而且我又忘了带手电筒,每天晚上都要向别人借,这两件事搞得我好狼狈。
我玩得一点都不开心。
”“为什么不多带些衣服呢?”妈妈问。
“我认为那里的天气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所以就没有带多少衣服,没想到情况和我想的不一样,那里会那么冷!下次再去,我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中国民间教子故事
我小时候,村里的老李头是个有名的教子有方的人。
他那儿子小李,打小就聪明伶俐,可就是有个毛病,爱偷懒。
老李头也不打也不骂,就天天带着小李去地里干活。
有一天,老李头带着小李去地里锄草。
小李锄了一会儿,就坐在地头歇着了。
老李头也不说他,自己继续锄草。
锄着锄着,老李头突然停下来说:“小李,你看这地里的草,要是咱们不锄,它就长得比庄稼还高。
你想想,要是你不好好学习,将来不就像这草一样,被人踩在脚底下吗?”
小李听了,脸一红,赶紧站起来继续锄草。
从那以后,小李再也不偷懒了,学习也特别用功。
还有一次,村里有个孩子偷了邻居家的鸡蛋。
老李头知道了,就把那孩子叫到家里,给他讲了个故事。
“从前啊,有个小偷,他偷了人家一只鸡。
后来,他越偷越多,最后被官府抓了去,关进了大牢。
”老李头说,“你想想,要是你现在偷鸡蛋,将来不就成了那个小偷吗?”
那孩子听了,吓得直哆嗦,赶紧把鸡蛋还给了邻居,还道了歉。
老李头教子,从来不用打骂,就靠讲故事。
他讲的故事,都是村里人都知道的,可从他嘴里说出来,就特别有味道。
村里人都说,老李头是个有智慧的人。
他教子有方,靠的不是打骂,而是用故事让孩子明白道理。
我小时候,也常常听老李头讲故事。
他讲的故事,有的让人笑,有的让人哭,但每个故事都让人明白一个道理。
现在想想,老李头教子的方法,真是高明。
他不用打骂,就让孩子明白了做人的道理。
这样的教子方法,真是值得我们学习啊。
古代教育孩子的故事1、画荻教子北宋时候,有个杰出的文学家和史学家,叫欧阳修,文章写得很出色,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
他四岁那年,父亲去世了,家里生活非常困难。
他的母亲郑氏一心想让儿子读书,可是,哪里有钱供他上学呢?郑氏左思右想,决定自己教儿子。
她买不起纸笔,就拿荻草秆在地上写字,代替纸笔,教儿子认字。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画荻教子”的故事。
2、孟母三迁从前孟子小的时候,父亲在他年幼的时候就去世了,母亲仉氏不再结婚。
孟子和母亲住在墓地旁边。
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
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这个地方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集市。
到了集市,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事。
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至屠场附近,这次,孟子又学起屠夫宰杀猪羊,孟子妈妈知道了,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
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
每月夏历初一这个时候,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孟子见了之后都学习记住。
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于是居住在了这个地方。
3、断机教子孟子小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回来,)便问道:“学习怎么样了?”孟子(漫不经心地)回答说:“跟过去一样。
”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十分恼火,)就用剪刀把织好的布剪断。
孟子见状害怕极了,就问他母亲:“为什么要发这样大的火?”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
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问才能增长知识。
所以平时能平安无事,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开祸害。
如果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
”孟子听后吓了一跳,自此,从早到晚勤学不止,把子思当做老师,终于成了天下有名的大儒。
有德行的人认为孟母懂得做母亲的法则。
4、陶母戒子陶侃在青年时期作过鉴察鱼梁事物的小官,曾派人送一陶罐腌鱼给母亲。
我的儿童教育故事春秋时期,一位有名的智者路过一片稻田。
他看到一个农夫赶着两头牛奋力地耕田,就随意地问道:你的哪头牛干活更好一些?老农没有答话,等到了田边他给两头牛拴好、喂上料,才来到智者身边,背对着牛小声对智者说:就那头正摇尾巴的家伙,干起活来特卖力。
智者大为不解:我方才问你,你怎么不说呢?现在又为什么这么小声对我讲?难道怕谁听到吗?老农一脸正色道:不错,就怕旁边的那头牛听到我夸别人而冷落它,你的眼神它能察觉到,而后这家伙就会闹情绪、不好好干活了,其实牲口和人一样,都愿意被别人夸、被大伙称赞。
我们在为人师、为人父母时,是否也能像老农那样,考虑到孩子们的感受呢?试想一句:"同学们,这次考试平时咱班最差的李某某都考了____多分,看来咱班的确是有了进步",真能激励他们吗?"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此刻又在挫伤谁呢?愿我们用真心去赞赏,激扬起更多孩子的信心和勇气,而不是在无意中制造一份不必要的伤痛与苦楚。
只有和孩子平等相待,亲密和睦,孩子在你面前才有安全感,他有困难时能得到你的鼓励,帮助,而不是批评,他才乐意和你讲心里话,你才能了解他的真实动机,从而真正走近孩子,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我的儿童教育故事(二)有位女生,爱上了自己的老师。
无法自拔的她忍不住给老师寄去了信。
然而,信投进邮箱,女生立即后悔了:老师已经有了一个幸福的家庭,自己还那么小,老师看完信后会怎么看待?要是让同学、父母知道了,自己怎么面对?女生越想越怕,原来“炽热”的爱霎时被恐惧吓得无影无踪。
为能躲过此劫,她甚至想到了死。
可是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老师表情一如往常,他照样春风满面地上课。
有一天,在和学生聊天时,老师指责邮局“不负责任”,他的信件经常遗失。
直至此时,女生才全身释然:自己的那封信被幸运“丢失”了。
数年后,当大学毕业的该生去拜访自己曾爱上现在仍很尊敬的这位老师时,老师将保存了多年的这封信交给了她。
《司马光教子有方的故事》小朋友们,今天我来给你们讲一个司马光教子有方的故事。
司马光呀,是古代一位特别聪明、特别有名的人。
他不仅自己很厉害,教育孩子也有一套好办法呢。
司马光特别重视培养孩子的品德。
有一次,他的儿子司马康不小心弄坏了邻居家的东西。
司马光知道后,没有打骂司马康,而是坐下来,轻轻地拉着他的手说:“孩子呀,做错了事,我们得勇敢承认,还要去弥补过错。
”司马康听了爸爸的话,红着脸去跟邻居道歉,还帮忙把弄坏的东西修好了。
司马光还教导孩子要节俭。
他家里不买很多华丽的衣服和贵重的东西。
有一天,司马康看到小伙伴们都穿着漂亮的新衣服,就跟司马光说:“爸爸,我也想要新衣服。
”司马光笑着说:“孩子,衣服能穿就行,不需要太漂亮。
把钱用在更有用的地方才好。
”从那以后,司马康再也不羡慕别人的新衣服了。
司马光也很注重培养孩子读书的习惯。
每天晚上,他都会在油灯下读书,司马康就在旁边跟着一起读。
慢慢地,司马康也爱上了读书,学到了很多知识。
就这样,在司马光的教导下,司马康长大后成为了一个有道德、懂节俭、爱读书的好人。
小朋友们,我们也要向司马康学习,做个好孩子哟!《司马光教子有方的故事》小朋友们,咱们接着讲讲司马光教子有方的事儿。
司马光对他的孩子可好了,总是很耐心地教导他们。
有一回,司马康在外面跟小伙伴们玩,不小心把别人推倒了,那个小伙伴还摔破了膝盖。
司马康一开始还害怕不敢承认,回到家后心里一直不安。
司马光看出了儿子的不对劲,就问他:“孩子,今天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司马康低着头,小声地把事情说了出来。
司马光没有生气,而是摸着他的头说:“孩子,做错事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承认。
你去跟小伙伴道歉,把他扶起来,以后可不能这样不小心啦。
”司马康听了爸爸的话,马上跑出去跟小伙伴道歉,小伙伴也原谅了他。
司马光还经常带着司马康去田里干活。
太阳火辣辣的,司马康累得满头大汗,他说:“爸爸,干活好累啊。
”司马光说:“孩子,知道干活辛苦,我们就要珍惜每一粒粮食,不能浪费。
蒋筑英教子故事蒋筑英教子故事小时不教成才难我和蒋筑英是_68年3月26日结婚的,婚后,女儿路平、儿子路全相继出世。
两个小天使的到来,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限的欢乐,我们的日子也过得更加充实、幸福。
筑英特别爱孩子,尽管他工作很忙、很累,但始终不忘记对子女的教育。
他曾多次跟我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能否成才,关键在父母。
好秧也能结出歪嘴葫芦,小时不教成才难啊!筑英爱孩子,但不溺爱。
他认为溺爱不但会使父母望子成龙的梦化为泡影,而且还会使孩子养尊处优,成不了大器。
因此,当孩子们懂事起,筑英就教他们背唐诗,背小九九,跟他们一起做游戏,领他们到外面跑步,给他们讲故事,教他们学会生存的本领,教他们怎样做人。
路全小时候比较瘦弱,1岁多了,才学会走路,蹒跚学步的样子非常可爱。
他有时摔倒了,哇哇直哭,筑英也不像别的父亲那样大惊小怪,儿啊宝啊抱起来,而是鼓励他:好乖乖,不要哭,我儿好勇敢,快爬起来!在筑英的鼓励下,小路全越走越来劲,摔倒也不哭了。
筑英说:从小就要教会孩子生存的本领,给他自信,让他知道自己行,能行!这样,孩子长大后才能有出息。
路全是个男孩子,小时候顽皮,学习不太用功,字写得很大,不好看,但小脑瓜儿特聪明。
有一次做作业,老师要求把课文中的生字写10遍,可他只写了几遍,就不愿意写了。
筑英见了,因势利导,给他讲了李白小时候的故事,告诉他,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只要下功夫,字就能写好。
为了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筑英星期天上图书馆查找资料时,也把孩子带去,给他们找些画报看,让他们扩大视野,养成爱看书的习惯。
晚上,筑英把家里惟一的一张双屉桌让给孩子写作业,他自己却坐小板凳,以床为桌看书写字。
筑英对孩子的吃、穿、玩也严格要求,让他们从小养成艰苦朴素、热爱劳动的习惯。
上世纪70年代,我和筑英的工资加起来才100元出头,还得资助双方的老人和弟妹。
筑英家更困难,父亲因错判入狱,母亲领着筑英的弟弟妹妹糊火柴盒度日。
母亲教育孩子的著名故事有哪些历史上母亲教育孩子的故事多的数不胜数,其中最著名的故事你知道有哪些吗?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母亲教育孩子的著名故事,希望可以帮到你!母亲教育孩子的著名故事【孟母】孟子叫孟轲,孟子之母仉(zhang三声)氏。
关于孟母的典故主要有:孟母三迁、孟母断杼,合称择邻断杼。
孟母为改变孟子的学习环境,三次迁居。
孟子从此勤学自奋,师事子思,终成大儒。
《三字经》中有“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之句,系据上述传说编写的,在封建社会中,孟母被推崇为贤母的典范。
1、孟母三迁孟子小时候和母亲住在坟地附近,早晚跟祭坟的人学悲号啼泣。
孟母怕耽误了儿子的学业,便搬到屠宰场附近居住。
孟子又学屠宰之事。
孟母再次搬迁,住到学宫附近。
孟子于是跟从学宫中人学习礼仪和文化知识,孟母为给儿子找到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三迁其居,后世传为佳话。
孟母可谓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看到环境对人有潜移默化作用的人。
(《烈女传》)2、买肉啖子孟母不仅重视客观环境对少年孟子的影响,而且十分注重言传身教,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启发教育孟子。
“买肉啖子”的故事,讲的就是孟母如何以自己的言行对孟子施以诚实不欺的品德教育的故事。
有一次,邻居家磨刀霍霍,正准备杀猪。
孟子见了很好奇,就跑去问母亲:“邻居在干什么?”“在杀猪。
”“杀猪干什么?”孟母听了,笑了笑,随口说到:“是给你吃啊。
”刚说完这句话,孟母就后悔了,心想邻居不是为了孩子杀的猪,我却欺骗了他。
这不是在教他说谎吗?为了弥补这个过失,孟母真的买来了邻居的猪肉给孟子吃了。
3、断机教子“断机教子”,讲的是孟母鼓励孟子读书不要半途而废的故事。
孟子少年读书时,开始也很不用功。
有一次,孟子放学回家,孟母正坐在机前织布,她问儿子:“《论语》的《学而》篇会背诵了吗?”孟子回答说:“会背诵了,”孟母高兴地说:“你背给我听听。
”可是孟子总是翻来复去地背诵这么一句话:“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孟母听了又生气又伤心,举起一把刀,“嘶”地一声,一下就把刚刚织好的布割断了,麻线纷纷落在地上。
我的教子故事(4)
我的儿子名叫郭一一,在第二实验小学六年级一班就读。
儿子生
性调皮好动,特别贪玩,一玩起来,就会忘乎所以,投入得很。
为此,我伤透了脑筋。
儿子每周六上午要上特长班——架子鼓,每周日上午要上英语班。
周六下午要写作业,写完了我还要改,玩耍的时间还真就不多了。
上周六上午学完架子鼓回来,他就开始写作业。
下午三点左右,儿子就写完了作业。
他看我还在午休,就趁机跑出去玩了一会。
四
点左右,他回来了,我就开始面批他的作业。
还不错,错题很少,
很快就改完了,我们俩都挺满意。
他还做了个鬼脸,感慨道:“改
完作业的感觉真好!”
周日上午,补习了一上午的英语。
午饭过后,他就没有了踪影,我也不再去找。
五点左右的时候,他终于灰头灰脸地回来了。
我不
再责怪,只问他到哪儿玩了。
他饶有兴趣地给我讲起来,看那样子,余犹未尽。
我凑准时机,提议他将玩的过程和自己说的动笔写下来,他没反对。
于是,我先起了个头,然后儿子写,我适当点拨。
很快,一篇作文完成了,竟写了五张,我们两个都不亦乐乎!
晚上,我和儿子达成了“协议”:周六把作业写完,批改完,订正完,然后制定玩的计划。
周日下午可以尽情玩,但四点前必须回来,把玩的经过写下来。
这叫每周一文,亲子共写。
教子也好,教学也好。
有时候宜疏不宜堵。
为什么学生写不好作文,除了阅读教学出了问题之外,还有两个原因:一是没有经历,
二是没有积累。
现将儿子写的作文发给大家,谈不上好,就算抛砖引玉吧。